中医养生学辅助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医养生学辅助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医养生学辅助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医养生学辅助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医养生学辅助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养生学 1 历代名中医寿星谱 华佗100余岁陶弘景81岁孙思邈102岁成无己93岁朱丹溪77岁薛雪89岁曹庭栋90余岁 2 名中医与同时代人平均寿命比较 秦汉至近代414名中医78岁 同时代人40岁左右 3 讲授内容 中医常识养生理论精神养生饮食养生房事养生运动养生经络保健起居养生药物养生体质养生 4 下载课件网络硬盘地址 5 中医理论形成的思维背景 象数思维 感性 整体 功能 实用取象比类 6 中医学导论中医学理论特点之一 一 整体观 一 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 天人相应 二 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 7 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 时间 气象 天象 运气甲子 年 五季 月 日 生 长 化 收 藏 旦慧 昼安 夕加 夜甚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地理位置 五方食物 8 中医学理论特点之一 整体观 一 整体观 二 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1 机体整体观的产生背景 从功能 从病症来认识人体的必然结果 2 机体整体观在中医学中的具体体现 3 整体观与现代系统论 9 枇杷清肺饮治痤疮 10 中医学理论特点之一 整体观 一 整体观 二 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1 机体整体观的产生背景 2 机体整体观在中医学中的具体体现 生理病理 诊断 治疗3 整体观与现代系统论 11 1 生理 病理整体观 一脏即一功能系统 中医某一脏实质是上下内外特殊联系的功能单位 五脏间在功能上存在相互制约和促进的网络联系 某一功能的完成 是五脏系统分工合作的结果 12 肾系统举例肾 主生殖 主水膀胱骨 髓 脑 齿 耳 外阴 发 13 1 生理 病理整体观 一脏即一功能系统 五脏间在功能上存在相互制约和促进的网络联系 五行模式 某一功能的完成 是五脏系统分工合作的结果 14 五脏系统间的促进及制约关系 肺金 收敛 肝木 疏散 脾土 化生 肾水 储藏 心火 生发 制约 促进 15 1 生理 病理整体观 一脏即一功能系统 五脏间在功能上存在相互制约和促进的网络联系 某一功能的完成 是五脏系统分工合作的结果 以体液分布与循环为例 汗为心液 肝主疏泄津液 脾主运化水液 肺合皮毛 为水之上源 肾主水 蒸腾水液 16 2 诊断整体观 由表及里 司外揣内及由此及彼的方法 17 目部五脏分属图 18 针眼属脾胃湿热 19 人中与子处的关系 20 臌胀与舌下络脉 21 22 3 治疗整体观 见痰休治痰 见血休治血 见汗不发汗 有热莫攻热 喘气毋耗气 精遗勿涩泄 明得个中趣 方是医中杰 明 王应震 23 中医学理论特点之一 整体观 一 整体观 二 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1 机体整体观的产生背景 2 机体整体观在中医学中的具体体现 3 整体观与现代系统论 24 中医学理论特点之一 整体观 3 整体观与现代系统论科学思维模式的基本历程古代整体论近代还原论现代系统论 25 VonBertalanffy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 1901 1972 26 贝塔朗菲1937年提出系统论 德国哲学周刊 1945 18期生命及其它世界 系统 组织 不可还原 27 系统科学已成为当今生物医学的前沿热点 28 下丘脑 肾上腺髓质 甲状腺 线粒体 肾上腺素 甲状腺素 骨骼神经消化心血管脑发育 胰岛素 植物神经 血脂代谢 胃肠道激素 胰高血糖素 免疫系统 雌激素生长素 氧与呼吸循环系统 心血管运动系统 肝内代谢 肝内代谢 29 中医理论常识 气一元论 气是构成万物 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气的特征 万物本原运动不息的中介至微不可察 30 精气神 无形之气 有形之生物 气效应的表观 煤电功 气的聚合态 气的弥散态 气内涵的例释 31 ThewindChristinaRossetti Whohasseenthewind NeitherInoryou ButwhentheleaveshangtremblingThewindispassingthrough Whohasseenthewind NeitheryounorI ButwhenthetreesbowdowntheirheadsThewindispassingby 32 中医理论常识 阴阳学说 阳的属性明亮温热活动兴奋向上向外阴的属性晦暗寒冷沉静抑制向下向内扩展延伸后日天昼暑火雄南东红属于阳月地夜寒水雌北西白属于阴 33 中医理论常识 阴阳学说 人体中具有兴奋 功能性的属于阳 而具有抑制 物质性的属于阴 人就是阴和阳的统一体 两者保持动态的平衡方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34 阴阳太极图 35 中医理论常识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内容对立制约 因属性相反故相互抑制 生理 故有消长转化和生命运动病理 阳盛则阴病 阴盛则阳病治疗 用药物阴阳属性来消弱或补充过盛或衰弱的一方 36 阴阳的关系 阳 阴 37 阴阳的交互消长是生命周期变化的基本要求 反者道之动returningisthelawofactivities motion 38 39 节律性变化 机体的任何功能变化 细胞数目 递质或激素水平无一例外地呈现节律变化 这种节律变化有 日 月 年 甲子 周期阴阳学说正是抓住了生命运动的最本质特征 40 阴阳消长病理 阴阳偏盛 阳亢 阴 阴盛 阳 伤阴 伤阳 41 阴阳的消长病理 阴阳偏衰 阳虚 阴 阳 阴 42 阴阳消长病理 阴阳俱盛 俱衰 离决 43 阳 阴 阳虚 阴盛 44 中医理论常识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内容互根互用 相互依存相互资生内脏实体及精 血 津液是生理功能的基础 各种生理功又是吸收 转化和形成精 血 津液等内脏物质保证 45 中医理论常识 五行学说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 以此五种物质的属性来归类事物和现象并以其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46 中医理论常识 五行学说 木 生升 舒畅肝属木火 温热 升腾心属火土 生化 养育脾属土金 清洁 收敛肺属金水 寒凉 滋润肾属水 47 48 心 肝 肾 脾 肺 胃 肉 口 唇 思 涎 长夏 小肠 脉 舌 面 喜 汗 夏 大肠 皮 鼻 毛 忧 涕 秋 膀胱 骨 耳 发 恐 唾 冬 胆 筋 目 爪 怒 泪 春 49 中医理论常识 五行学说 正常生 相互促进 滋生 木 火 土 金 水 木克 相互制约 克服 木 土 水 火 金 木异常 乘 过克侮 反克 50 51 中医理论常识 藏象学说 象 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现象藏 藏于内的脏腑及经络等组织功能活动藏象 以象测藏 司外揣内 52 藏象 53 心 肝 肾 脾 肺 胃 肉 口 唇 思 涎 长夏 小肠 脉 舌 面 喜 汗 夏 大肠 皮 鼻 毛 忧 涕 秋 膀胱 骨 耳 发 恐 唾 冬 胆 筋 目 爪 怒 泪 春 54 中医理论常识 藏象学说 心 主神志 主血脉肺 主气 司呼吸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脾 主运化 主统血肝 主疏泄 藏血肾 主藏精 主生长发育生殖 主水 主纳气 55 中医理论常识 病因与病机 发病正气与邪气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病因 外感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 内伤七情劳逸 56 中医理论常识 舌诊与脉诊 舌诊 舌体与舌质舌体颜色 淡红而润淡 气血不足 阳气虚红 有热舌体形态 瘦小而色淡为气血不足 瘦小而色红为阴虚胖大为脾气虚不化水湿 57 中医诊断学简介 四诊 望 闻 问 切 收集资料判断 病性 病位 病因 病机 八纲辨证加脏腑辨证等 58 四诊 四诊内容 望诊 全身和局部的神 色 形 态排出物的形 色 质 量闻诊 声音和气味的变化 问诊 了解病史治疗经过等 切诊 脉搏及局部四诊基本原理有诸内必形诸外 形神统一观等 59 望诊 望神望面色舌诊 60 望诊 望神神的含义广义 生命活动外在的概括狭义 神志 意识 思维活动望神内容 眼睛 精神 意识 呼吸 面色 全身其它 61 望诊 望神有神 得神 神志清醒 形态健壮 反应灵敏 面色荣润 目光明亮 呼吸平稳均匀 62 望面色 常色 红润光泽含蓄主色与客色病色 赤 热证 实热满面赤红 虚热面白颊红 白 虚 寒证 气血虚 黄 虚 湿证 鲜黄 湿热 黄而晦暗 寒湿黄而无光泽 脾胃虚弱 青 血瘀 寒证 痛证 小儿惊风黑 寒证 血瘀 水饮 肾虚 63 中医理论常识 舌诊与脉诊 舌苔 正常薄白白 寒黄 热苔厚或腻 湿重或食积苔少而干或无苔 阴液不足 64 闻诊 听声音声音洪亮高亢 实 热证声音低微 虚 寒证嗅气味 气味浊重 热 实证气味淡而清 虚 寒证 65 问诊 明张景岳 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 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 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久病十问因 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带 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 天花麻疹全占验 66 脉诊 脉诊的部位寸口诊法左手脏腑手脏腑寸心 小肠寸肺 肠关关肝 胆关脾 胃尺肾 膀胱尺肾 67 脉诊 脉诊方法1时间 清晨 2体位 正座或仰卧 手臂与心脏同一水平掌心向上 腕下放松软的脉枕 3指法 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脉部位食指放在关前寸脉部位 无名指放在关后尺脉部位 总按与单按 68 脉诊内容 脉的位置 浮 沉 伏 脉的频率 迟 数 缓 脉的节律 结 代 促 脉形的大小 大 细 洪 脉纵向的紧张度 弦 软 脉横向紧张度 紧 脉的长短 长 弦 短 脉的搏动力度 虚 弱 脉舒张与收缩的速度 滑 涩 脉的充盈度 芤 革复合脉 濡 涩 洪脉 69 脉诊 正常脉象 平脉 三部有脉 不浮不沉 不迟不数不大不小 从容和缓 节律均匀 70 常见病脉 浮脉 脉象 轻取即得 按之稍减而不空 主病 表证 沉脉 脉象 轻取不应 重按始得 主病 里证 有力为里实 无力为里虚 迟脉 脉象 脉来一息不足四至 60次 分 主病 寒证 有力寒实 无力虚寒 71 常见病脉 数脉 脉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