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语文学案 班级: 姓名:时间 周 节 课 题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其人及作品孟子。2、积累重点词句以及特殊文言词的用法和意义。3、明确文章论述的道理,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品味文章语言特点。重点积累重点词句以及特殊文言词的用法和意义。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本文的主旨。教法 尝试指导/六环式教学手段 多媒体一、课前预习:(A、B、C层) 带号的抄题写到积累本上1. 作者作品简介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_,字_。_人,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并有“亚圣”之称。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全书共七篇,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7篇,计261章,约35000字。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2.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郭( ) 粟( ) 亲戚( ) 夫( )二、自主学习:(A、B、C层)积累文言知识。(1)通假字: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通“ ”, )(2)古今异义词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 ;郭: )亲戚畔之( 古指 。今指 。)池非不深也(古指 。今指 。)(3)一词多义;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三里之城( ) 以天下之所顺( )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地利不如人和( ) 兵革非不坚利也( )(4)注意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用作动词,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用作动词,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_用作动词, )三、合作探究: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 中心论点是“_,_”。文章开籍提出论点,指出_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_、_、_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 ”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_,_ ”的结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四、精讲及质疑(A、B、C)层五、反馈检测 1、孟子其人:名_,字_,战国时期_人,是_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_,被称为“_”,后世常以“_”并称。他主张“_”、“ 民贵君轻 ”,对后世的影响较大。2、孟子一书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南宋朱熹把它和 、大学、中庸合称为为“四书”。六、拓展延伸 (1)有人认为: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威天下”不能靠“天时”“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对于这种说法你有何想法?(2)本文属论说文,提出“天时不如地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