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二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10月份 阶段验收高三(14届)地理试题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大气运动简图中的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多雨带2、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b从高气压吹出来的风均为偏南风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3、受季风环流影响的地区气候不具有 a一年之中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特点 b雨热同期特点c降水具有夏季多、冬季少的特点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特点4、下面四幅图分别代表一种气候类型,哪幅图代表温带海洋性气候 5、如果右图表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x轴为时间,y轴为气温,则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ba曲线表示昼阴夜阴,b曲线表示昼晴夜晴 c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 da曲线表示受反气旋控制,b曲线表示受气旋影响 6、形成我国长江流域伏旱天气成因的是a副极地低压 b反气旋 c气旋 d赤道低压 据南通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 7、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反气旋造成 b气旋造成c冷锋造成 d暖锋造成8、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9、此系统易造成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下图表示的5000m海拔上空某时的等压线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0题10、影响n处气压系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纬度 c地形 d经度该我国北方某城市天气与空气质量情况表,回答1123题 时间天气状况日平均气温最大风力空气首要污染物第一天多云115级悬浮颗粒第二天阴雨88级悬浮颗粒第三天晴34级no211、该城市最不可能出现此天气变化状况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12、这三天中,从该城市过境的天气系统是 13、与第一天相比,第三天 a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b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c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较强d气温日较差较小读”全球气温变暖示意图”完成1415题-0.5+0.50c+1.5+1.00.0如果人类继续任其发展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2020年如果人类控制其排放物 14、对控制全球气温变暖应负首要责任的国家是 a美国 b中国 c俄罗斯 d沙特阿拉伯15、如果人类继续任其发展,产生的后果可能是 a岛屿的面积可能减小 b中亚地区湿度增加c南极地区紫外线增多 d北欧地区雪线下降16、有关全球变暖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b导致海平面上升c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增加 d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不会增加17、季节性积雪融水对河水进行补给是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8、三种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 a地表径流 b蒸发和降水 c地下径流 d入渗和蒸腾19、北印度洋海区的大洋环流,与其它大洋同纬度海区大洋环流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不同 b.海水水温不同 c.海水盐度不同 d.大气环流形式不同20、下列洋流在成因上相同的是a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赤道逆流 b东格陵兰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千岛寒流 c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西风漂流 d水印度洋洋流,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21、关于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风漂流环绕四大洋b东西流向的洋流按形成原因分类均属补偿流 c洋流能加快净化污染物,从这个角度看洋流对环境保护大有好处d在低纬大洋西岸均属暖流22、下列地理现象,属内陆循环的是a.黄河下游山东内初冬和初春的凌汛b.夏季,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冰雪融水汇入塔里木河c.南极大陆边缘的冰川断裂成漂浮在海洋上的冰山d.夏秋季节,台风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登陆23、海轮从我国运锡锭驶往欧洲途经科伦坡附近时,船员发现自己的日影朝正南方。这时a船逆水航行 b船顺水航行 c此日当地太阳高度最大 d地中海沿岸气候温和湿润 24、下图中表示北半球海洋表面水温分布图中有暖流经过的是25、当一艘客轮从大西洋经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时 a顺风顺水 b.逆风顺水 c7月顺风顺水 d.1月顺风顺水 26、长江三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河流的溯源侵蚀b河流的下蚀c河流的侧蚀 d河流的溶蚀27、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其中凹岸侵蚀属于 a溯源侵蚀 b下蚀 c侧蚀 d垂直地面的侵蚀28、长江口崇明岛的成因是 a断层上升 b褶皱隆起 c火山喷发 d泥沙沉积29、有关冲积平原三个组成部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b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人海口地区c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人海的口外海滨地区 d各部分均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地区30、各种沉积作用中,没有明显分选现象的是 a.冰川沉积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海浪沉积31、下列地貌及其成因不正确的是 a.“v”型谷流水侵蚀 b.“u”型谷化学溶蚀c.桂林山水化学溶蚀 d.角峰冰川侵蚀科技日报报道: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花岗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存在着含有大量生物化石的页岩。阅读上述材料,据此回答3234题。32、造成这种“峰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33、关于此处花岗岩与沉积岩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花岗岩先形成,沉积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b沉积岩先形成,花岗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c沉积岩与花岗岩同时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d根据材料,无法判断34、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a沙丘 b火山锥 c冲积扇 d风蚀洼地35、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风化作用 风蚀作用 水蚀作用 滥伐森林 过度放牧a b c d右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读图回答36、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谷地37、下图中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38、造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搬运作用 b.侵蚀作用 c.变质作用 d.地壳运动39、从地图上,我们可以观察到,高原和山地中的公路线、铁路线大多穿越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其主要原因是 a客货运量大 b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c水源充足 d地势低,热量条件好40、读某地质地形图,判断该地地形成因是a向斜成山 b向斜成谷c背斜成山 d背斜成谷 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41、分析下图,完成以下问题(12分) (1)此河是以 为主要补给的河流。(2)这条河流的丰水期出现在 季,原因是 。(3)此类河流在我国多分布在 地区,而我国大多数河流主要靠 补给。(4)该河在一、二月份有断流现象,其原因是 。42、读“大西洋部分洋流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8分)(1)某海轮从a航行到b一路顺风顺水,所利用的盛行风为_,所利用的洋流分别为是 _ 和_。(2)如果此海轮从b返回到a时,仍然是顺风顺水,则所利用的盛行风为_,所利用的洋流为 _ (3)c处附近形成_渔场,是_暖流与_寒流的交汇处。 (4)读右表回答一月七月甲地气温()13.926.2降水()113.00.0乙地气温(mm)23.413.1降水(mm)7.0183.0 甲地属于_气候类型。乙地一月受_控制,气候特点是_。甲地所属气候类型在图中分布在_洋沿岸,该地属于图中四地的_(选择)。43、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1)a处的地质构造是 ,谷地形成的原因是 。(2)b处谷地形成的原因是 。(3)c处地质构造是 ,谷地地形形成的原因是 。沈阳二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10月份 阶段验收高三(14届)地理试题答案110:b d d d b b c d b c1120:a c b a a d a b d b2130:c b a a d b c d c a3140:b c b d b b b b b a 41、(每空2分、共12分)(1)冰川冰雪融水 (2)夏季 温度高冰川冰雪融化的多 (3)西北 大气降水(4)此处主要的补给方式是冰川冰雪融水,温度低冰川冰雪无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