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开封方言声调实验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本文主要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开封方言的单 双字调进行分析和研究 获得开封方言单 双字调的音高 时长等声学数据 并将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把结果与依靠听感描写和传统口耳听辨得出的结论进行对比 避免了传统的 口 耳听辨 方法 因人而异 的主观性缺陷 弥补了以往研究在方法上的不足 进而更科学地构建了开封方言单字调的格局 揭示双字调的变调规律 总结开 封声调的特点 从全新的视角考察了开封方言的声调情况 为开封方言的进一 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资料 另外 通过对比描写出开封方言老派 新派之 间的异同 试图构拟开封方言声调的演变趋势 本文共分绪论 本论 结论三大部分四个章节 第一章概述了开封方言 包括开封概况 开封方言的系属以及开封话与普 通话的异同 展示了开封方言的音系 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 重点介 绍了实验的准备和过程 第二章运用实验方法研究开封方言单字调的音高与时长 对音高与时长分 别进行归一化处理 做出数据曲线图 最终得出开封方言单字调的格局 并与 传统描写进行比较 分析表明 性别因素和新老派因素并没有造成开封方言单 字调的时长差异 第三章研究开封方言双字调的变调规律和时长 并通过单双字调调域的比 较 与听感描写的比较以及与单字调时长的比较总结出开封方言连读变调的规 律和特点 第四章总结得出开封方言单字调的格局和时长模式 双字调变调规律和时 长特点以及开封方言声调的发展趋势 1 开封方言去声调目前的发展趋势是曲 折调的上升段逐渐缩短 2 新派开封方言双字调时长有增长的趋势 关键词 开封方言单字调连读变调基频归一法 v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i st h e s i st r i e st o s t u d yt h et o n e o fk a i f e n gd i a l e c tw i t ht h e m e t h o d so fe x p e r i m e n t a lp h o n e t i c s a n dt og e ta c o u s t i c sd a t al i k ep i t c h a n dd u r a t i o nw h i c hw i l lb es t a n d a r d i z e d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w h i c h 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o n eb a s e do n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d e s c r i p t i o n sb yl i s t e n i n g w i t he a r sw i l la v o i da n dm a k eu pt h es u b j e c t i v ed e f e c to ft r a d i t i o n a l m e t h o d s a n dc o n s t r u c tm o r eo b j e c t i v e l yt h ep a a e mo fm o n o s y l l a b l e t o n ew h i l er e v e a lt h er u l e so ft o n es a n d h ia n dt h ef e a t u r e so fk a i f e n g t o n e t h i st h e s i ss t u d i e st h et o n eo fk a i f e n gd i a l e c tb yn e wp e r s p e c t i v e w h i c hp r o v i d e sn e wm e t h o d sa n dm a t e r i a l sf o rf u r t h e rr e s e a r c ho n k a i f e n gd i a l e c t i na d d i t i o n i td e s c r i b e st h e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t h en e w a n dt h eo l dk a i f e n gd i a l e c tt ot r yt oc o n s t r u c tt h ee v o l u t i o nt r e n d so f k a i f e n gt o n e t h ee n t i r et h e s i sf a l l s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b o d ya n d c o n c l u s i o n i n c l u d i n gf o u r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b r i e f l yi n t r o d u c e sk a i f e n gd i a l e c t i n c l u d i n gt h e o v e r v i e wo fk a i f e n g t h es y l l a b a r yo fk a i f e n gd i a l e c ta n dt h es i m i l a r i t i e s a n d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w e e nk a i f e n gd i a l e c ta n dm a n d a r i n f u r t h e r m o r et h e s t u d yp u r p o s e sa n dm e t h o d s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p r e p a r a t i o na n dt h ep r o c e s s o fe x p e r i m e n t v i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 h es e c o n d c h a p t e r s t u d i e st h e p i t c h a n dt h ed u r a t i o no f m o n o s y l l a b l et o n eo fk a i f e n gd i a l e c tb ye x p e r i m e n t a n ds t a n d a r d i z e s t h ef i r s tf r e q u e n c ya n dd u r a t i o n t h e ng e t st h ec h a r to ft o n ep a t t e r nw h i c h w i l lb ec o m p a r e dw i t ht r a d i t i o n a ld e s c r i p t i o n s i ti ss h o w e dt h a tg e n d e r f a c t o ra n dp e r i o df a c t o ra r e n tt h ec a u s e so ft h ed i f f e r e n c eo ft h e d u r a t i o no fk a i f e n gm o n o s y l l a b l et o n e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s t u d i e st h er u l e so ft o n es a n d h ia n dt h ed u r a t i o n o f k a i f e n g d i a l e c t b yc o m p a r i s o n t h ed o m a i no ft h et o n e so f m o n o s y l l a b l et o n ew i t ht o n es a n d h ia n db yc o m p a r i s o nt h ed u r a t i o no f m o n o s y l l a b l ew i t ht h ed e s c r i p t i o n sb yl i s t e n i n gw i t he a r s t h el a s tc h a p t e rc o n c l u d e st h a tt h ep a t t e r no fm o n o s y l l a b l et o n e t h er u l e so ft o n es a n d h i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t r e n d so fk a i f e n gt o n e f i r s t l y q u s h e n gi nk a i f e n gd i a l e c tw i l ls h o r tt h er i s i n gp h a s e s e c o n d l y t h e r ei sa nu p w a r dt r e n do nt h ed u r a t i o no ft o n es a n d h ii nn e wk a i f e n g d i a l e c t k e y w o r d s k a i f e n gd i a l e c tm o n o s y l l a b l et o n e t o n es a n d h i t h e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o ff i r s tf r e q u e n c y i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表目录 图2 1 1 单字调f 0 曲线图 1 4 图2 2f 1 单字调f 0 曲线图 1 4 图2 3 2 单字调f 0 曲线图 1 4 图2 4f 2 单宇调f 0 曲线图 1 4 图2 5m 3 单字调f 0 曲线图 1 4 图2 6f 3 单字调f 0 曲线图 1 4 图2 7 t 1l z 值比较图 1 8 图2 8t 2l z 值比较图 1 8 图2 9t 3l z 值比较图 1 8 图2 1 0t 4l z 值比较图 1 8 图2 11相对时长比较图 2 1 图3 1 图3 2 图3 3 图3 4 图3 5 图3 6 图3 7 图3 8 图3 9 图3 1 0 图3 1 1 图3 1 2 图3 1 3 图3 1 4 图3 1 5 图3 1 6 图3 1 7 图3 1 8 图3 1 9 图3 2 0 图3 2 1 图3 2 2 图3 2 3 图3 2 4 图3 2 5 图3 2 6 图3 2 7 图3 2 8 图3 2 9 图3 3 0 1 t 1 x f 0 曲线图 2 9 1 搿t 2 x f 0 曲线图 2 9 m 1 t 3 x f o 曲线图 2 9 m 1 t 4 x f o 曲线图 2 9 f 1 t 1 暖 f 0 曲线图 2 9 f 1 t 2 x f 0 曲线图 2 9 f 1 t 3 x f 0 曲线图 2 9 f 1 t 4 x f 0 曲线图 2 9 m 2 t i x f o 曲线图 2 t 2 x f 0 曲线图 3 0 2 t 3 x f 0 曲线图 m 2 t 4 x f o 曲线图 3 0 f 2 t i x f o 曲线图 3 0 f 2 t 2 x f 0 曲线图 3 0 f 2 t 3 x f 0 曲线图 3 0 f 2 t 4 x f 0 曲线图 3 0 m 3 t 1 x f 0 曲线图 3 m 3 t 2 x f 0 曲线图 3 1 m 3 t 3 x f 0 曲线图 3 1 m 3 t 4 x f o 曲线图 3 1 f 3 t 1 x f 0 曲线图 3 1 f 3 t 2 x f 0 曲线图 3 1 f 3 t 3 x f 0 曲线图 3 1 f 3 t 4 x f 0 曲线图 3 1 m 1 t 1 x l z 值图 3 6 m 1 t 2 x l z 值图 3 6 m 1 t 3 x l z 值图 3 6 m 1 t 4 x l z 值图 3 6 f 1 t 1 x l z 值图 3 7 f 1 t 2 x l z 值图 3 7 i x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3 3 1 图3 3 2 图3 3 3 图3 3 4 图3 3 5 图3 3 6 图3 3 7 图3 3 8 图3 3 9 图3 4 0 图3 4 1 图3 4 2 图3 4 3 图3 4 4 图3 4 5 图3 4 6 图3 4 7 图3 4 8 图3 4 9 图3 5 0 图3 5 1 图3 5 2 图3 5 3 图3 5 4 图3 5 5 图3 5 6 图3 5 7 图3 5 8 图3 5 9 图3 6 0 表1 1 表1 2 表2 1 表2 2 表2 3 表2 4 表2 5 表2 6 表2 7 表3 1 表3 2 表3 3 f 1 t 3 x l z 值图 3 7 f 1 t 4 x l z 值图 3 7 2 t 1 x l z 值图 3 7 2 t 2 x l z 值图 3 7 2 t 3 x l z 值图 3 7 m 2 t 4 x 17 值图 3 7 f 2 t 1 x l z 值图 3 8 f 2 t 2 x l z 值图 3 8 f 2 t 3 x l z 值图 3 8 f 2 t 4 x l z 值图 3 8 3 t 1 x l z 值图 3 8 船 t 2 x l z 值图 3 8 髓 t 3 x l z 值图 3 8 1 1 3 t 4 x l z 值图 3 8 f 3 t 1 x l z 值图 3 9 f 3 t 2 x l z 值图 3 9 f 3 t 3 x l z 值图 3 9 f 3 t 4 x 17 值图 3 9 1 双字调绝对时长图 4 7 f 1 双宇调绝对时长图 柏 2 双字调绝对时长图 柏 f 2 双字调绝对时长图 柏 船双字调绝对时长图 4 9 f 3 双字调绝对时长图 4 9 1 双字调相对时长图 5 1 f 1 双字调相对时长图 5 2 m 2 双字调相对时长图 5 2 f 2 双宇调相对时长图 5 2 m 3 双宇调相对时长图 5 3 f 3 双字调相对时长图 5 3 开封方言单字调五度值 4 发音合作人情况表 8 单字调基频均值与标准差 1 2 单字调调域及跨度表 1 6 单字调基频l z 值 17 开封方言单字调五度值 1 9 以往研究中开封方言单字调五度值比较表 1 9 单字调绝对时长 2 0 单字调相对时长 2 1 m 1 双字调基频均值及标准差 2 3 f 1 双宇调基频均值及标准差 2 4 m 2 双宇调基频均值及标准差 2 5 x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3 4f 2 双字调基频均值及标准差 2 6 表3 5 3 双字调基频均值及标准差 2 7 表3 6f 3 双字调基频均值及标准差 2 8 表3 7 单双字调调域及跨度比较表 3 2 表3 8 1 双字调基频l z 值 3 3 表3 9f 1 双字调基频l z 值 3 3 表3 1 0 2 双字调基频l z 值 3 4 表3 1 1f 2 双字调基频l z 值 3 4 表3 1 21 1 3 双字调基频l z 值 3 5 表3 1 3f 3 双字调基频l z 值 3 5 表3 1 4 实验得出原调值与变调值比较表 3 9 表3 1 5 归并后的双宇组原调值与变调值 4 2 表3 1 6 双字调时长均值与标准差 4 4 表3 1 7 六位发音人双字调相对时长 5 0 表3 1 8 变调模式相对时长比较表 5 3 表3 1 9 调间长相对时长比较表 5 4 表3 2 0 六位发音人前后宇调相对时长平均值 5 5 表3 2 1单双宇调绝对时长均值比较表 5 6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童丝邋蒸日期 塑挈 受 妒 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学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 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1 1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开封方言 1 1 1 开封方言概况 第一章绪论 1 1 1 1 开封概况 开封市 简称汴 现为河南省地级市 位于河南省中东部陇海铁路线上 黄河中下游 北临黄河 西依郑州 东南与商丘 周口 许昌接壤 现辖开封 兰考 尉氏 通许 杞县五县 现全市总面积6 4 4 4 平方公里 其中市区面积 3 9 5 平方公里 总人口4 8 7 万 2 0 0 6 年 其中市区人口8 2 9 万 1 市区分禹王 台 顺河 鼓楼 龙亭 金明五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封是我国的八大古都 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 4 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位于中国版图的中部 地处中华 民族历史文化摇篮的黄河之滨 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 战国魏 五代梁 晋 汉 周和北宋及金均在此建都 是我国著名的七朝古都 古称汴京 汴梁 东京和大梁 1 9 5 4 年以前 它一直是河南省省会 所以在我国历史上曾经享有 很高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地位 而今的开封地理位置优越 气候温和 物产丰 富 交通便利 文化教育发达 是中原地区的重要旅游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 1 1 1 2 开封方言的系属 张启焕等学者在 河南方言研究 一书中将河南方言分为五大片 并认为 第一大片的代表话是开封话 另包括郑州市 许昌市 鲁山 夏邑等5 6 个县市 调查点2 而卢甲文等学者的 郑州话音档 中则把河南方言划分为四大片 并 认为开封话属于以郑州话为代表的第一大片 郑洛片的郑州小片 该小片下 属6 0 个县市3 两种划分虽然代表点不同 但下属县市却是基本一致的 笔者 认为这是由论著的形成年代所决定的 前者的作者从1 9 5 7 年就开始调查 并于 1 罗松山 开封手册 m 光明日报出版社 2 0 0 6 2 2 张启焕 陈元福 程仪 河南方言研究 m 河南大学出版社 1 9 9 3 5 7 3 卢甲文 郭小武 郑州话音档 m 上海教育出版社 1 9 9 8 年9 月第1 版 5 l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9 6 0 年完成 河南方言概况 后修订成为 河南方言研究 那时人们心目中 的省会仍然是开封市 并且参与调查的学者大多为河南大学 位于开封市 中 文系的教师 故把开封话作为第一片的代表话 并且该书作者认为 开封话是 中原官话的代表 是河南话里的 普通话m 比郑州话更具有代表性 而后者 的成书年代是2 0 世纪9 0 年代 那时郑州早已成为河南省省会 并且发展飞速 逐渐成为河南省的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 代替了开封在河南人民心中的地位 所以该书作者把郑州方言作为郑洛片的代表方言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该书作者 也在书中进一步指出 郑洛片的前身是作为汉语基础方言的汴 开封 洛 洛 阳 方言 曾经对汉语及其方言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可见 无论哪种划分 无论以哪种方言作为代表点 开封方言都与郑州方言一起成为河南方言第一大 片中最具代表性的方言 1 1 1 3 开封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 由于中原官话与普通话在语音 词汇和语法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 而 开 封话又是中原官话的代表 是河南话里的 普通话一 可见开封话在语音 词 汇和语法方面与普通话有着很高的一致性 据笔者调查 开封市方言有新派和 老派之分 新派方言在老派方言的基础上产生 在语音方面由于受普通话的影 响变化较大 声母和韵母在音值上越来越趋近普通话 声调上 除了与普通话 调值不同外 几乎都演变为与普通话一致的调类 词汇和语法上的特殊用法也 逐渐减少 而老派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上的差别比较大 而在词汇和语法上除 有一些特殊的用法外差别不大 语音上最大的差别是在声调上 除了四声的调 值与普通话不同以外 大多数古入声字在开封老派方言中读阴平 与普通话相 差甚远 另外 开封方言中有许多连读变调很有特色 无论老派还是新派都没 有受普通话的影响而改变原有的变调形式 如 称谓语中的 奶奶 哥哥 姐 姐 姑姑 单字时的 奶 哥 姐 姑刀在开封话中读上声 但重叠连读以后 全部变为阳平 单字时的 都 在开封话中读阴平 但在 有 晚 等上声字 前仍读阴平 在 是 去 等去声字前变读为阳平 然而 老派方言的声母除 了 f 可以跟单韵母 i 相拼 如飞 f i n 与洪音相拼时为 n 如拿 n a 4 卢甲文 郭小武 郑州话音档 m 上海教育出版社 1 9 9 8 年9 月第1 版 5 7 2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与细音相拼时为 柚 如女 玎 y 以及一些特殊的读音外 与普通话几乎一样 韵母除了单韵母 e 可以跟多个声母相拼使原来的韵母一律变读为 e 如克 p 矿 柏 p 矿 肋 1 2 4 拆 矿一 有复韵母 y 0 够 u 8 如绝 y 扩1 遮瞻伊 国 k 砖4 以及 子一尾名词的连读构成的复韵母 u a u y a u 如 桌子 州 筷子 k 1 1 y a u 3 1 2 外 与普通话几乎一样 所以开封方言在与普 通话交际中并无明显困难 但这并不代表它不重要或研究价值小 开封方言是 中原音韵 的代表方言之一 汴 开封 洛 洛阳 方言是汉语的基础方言 许多文章和著作都体现了开封方言在汉语史上的重要地位 由其是在语音方面 的论著 1 1 2 开封方言音系 1 1 2 1 声母 开封方言的声母有2 2 个 和普通话基本一致 p 巴布棒p h 怕刨旁m 麻木慢 f 发父房 t 搭肚单p 它调汤n 拿奴男l 拉陆兰 t s 杂族贱t s h 擦粗钱s 扫苏先 喀扎助占矽查橱铲 夸纱书上乙惹日然 坼家急倦协h 掐去权9 吓虚悬 k 该谷关p 开苦刊x 海胡汉 0 而武元 1 1 2 2 韵母 开封方言的韵母有4 3 个 包括 子 尾名词连读复韵母u a u 和y a u 1 滋此私 尺师日 i 皮飞立u 图出谷 y 女足屈 a 巴打杂i a 家瞎鸦u a 抓刷话 y 歌可喝 e 奶百德侈遮车蛇热i e 爹接茄黑u 国 0 波坡摸u o 多拖挪 y o 角学药一 秒儿耳二 3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i 排来挨 e i 被培内 a u 包刀弱 o u 走肉欧 a n 反站班 o n 分珍恩 如帮商港 钠风登增 l a u 焦孝妖 l o u 六酒修 l a n 尖编烟 i n 林琴因 i 叼良枪江 匈兵丁清 u a i 乖快外 u e i 对桂位 u a u 桌 子 y a u 筷 子 u a n 端酸关y a n 全宣原 啪文昏温 y n 润军云 u a l 3 窗光荒 u o r j 翁瓮 农弓荣弼倾兄穷 1 1 2 3 声调 开封方言共有4 个声调 和普通话调类相同 调值不同 其中古入声清声 母和次浊声母字今多读阴平 少数字今读阳平 上声或去声 古入声全浊声母 字今多读阳平 少数字今读阴平 上声或去声 见表1 1 表1 1 开封方言单字调五度值 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调值 2 4 2 54 13 4 25 1 4 此结果的分析过程将在下文详细讨论 1 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1 2 1 研究目的 本文拟通过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开封方言的单 双字调进行分析和研究 获得开封方言单 双字调的音高 时长等声学数据 并将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把结果与依靠听感描写和传统口耳听辨得出的结论进行对比 弥补以往研究在 方法上的不足 进而更科学地构建开封方言单字调的格局 揭示双字调的变调 规律 总结开封声调的特点 另外 通过对比描写出开封方言老派 新派之间 的异同 试图构拟开封方言声调的演变趋势 4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2 2 研究方法 1 实验法和统计学分析方法 本文运用c o o le d i tp r o2 1 录音软件进行录音和剪辑 运用p r a a t4 6 语音分析软件进行声学分析 运用中文版e x c e l2 0 0 3 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 2 比较法 本文试图运用比较的方法揭示 实验方法得出的结论与依靠听感得出的结论以及传统口耳听辨得出 的结论之间的异同 开封方言老派与新派之间声调的异同 开封方言不同性别之间声调的异同 开封方言单 双字调之间时长的比较 双字调和轻声字调时长的比较 3 图表法 本文大量使用图表进行音高 时长数据的分析和说明 有助于 更直观 更方便地进行观察和说明问题 4 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方法 本文从共时的角度观察开封方言单字调 双 字调的现状 试图描绘单字调格局和双字调连读变调的规律 同时也从历时的 角度比较开封方言老派与新派之间的异同 试图揭示开封方言声调的演变趋势 5 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 世间万物都处在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之中 语言也是如此 只有将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相结合 才能揭示本质规律 单字 调研究是方言声调研究的基础和切入点 是方言声调动态演变在某一时期的静 态表现 当一个音节进入某一个动态组合时 便发生了动态变化 也就是连读 变调 本文试图运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 以便更加全面地找到开封方言 声调的格局与模式 1 2 2 1 可借鉴的汉语声调实验研究成果 1 2 2 1 1 单字调研究 单字调的实验研究可以说是用实验方法研究声调的开端和基础 早在2 0 世 纪 十年代 赵元任 刘复 王力 白涤洲等学者就用浪纹针 x 光镜等仪 器开创了声调的实验研究方法 他们的研究可谓功不可没 1 9 2 2 年 赵元任发 5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了 中国言语字调底实验研究法 第一个提出应该使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声调 并且首创了声调的五度制标记法 与以后的实验方法不同的是 他运用的仪器 是乐器七弦琴和渐变音高管 并使用它们做出了北京 天津 开封 武昌 重 庆 长沙 南京 苏州 福州九种汉语方言的声调曲线 两年后刘复出版了他 的 四声实验录 这也是中国第一部实验语音学专著 石锋评价这本书 对于 汉语声调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 5 刘复在这本书中用浪纹针对北京 南京等 十二个地区的声调进行了实验 并采用了四种声调描写方法 认为标声符号是 最简单 最合实用 的记录方法 在书中他明确指出 音高频率是声调的实 质 2 0 世纪3 0 年代王力的 博白方音实验录 1 9 3 1 和白涤洲的 关中声调 实验录 1 9 3 4 分别对博白方言和关中方言的声调进行了具体详尽的描写 在 声调的实验研究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 0 世纪6 0 年代 林茂灿开始用音 高显示仪研究普通话的声调 2 0 世纪9 0 年代 对声调知觉中心的研究成了热 点 杨顺安的 关于普通话声调知觉中心的初步研究 1 9 9 2 初步确定了 调 型段 在音节f 0 曲线上的位置 即声调知觉中心 p c t 的位置位于韵母段中 部 林茂灿的 北京话声调分布区的知觉研究 1 9 9 5 对1 0 位受试者进行感 知实验 得出更详细的结论 北京话单说的声调信息主要由主要元音及其过渡 携带一6 2 0 世纪8 0 年代以后 石锋对北京 天津两地的声调进行了许多实验 研究 他的 天津方言单字音声调分析 使用语图仪测出天津方言以a i u 为韵母的2 4 个字的音长 调长和频率 画出了天津方言四个声调的模式图和振 幅曲线 列出了声调区别性特征矩阵 其后他的 试论天津话的声调及其变化 发现了天津方言单字调以调域中线为轴两两对称这一有趣的现象 2 0 0 6 年他和 王萍的 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分组统计分析 不仅仅局限于单纯使用实验方法 研究声调 而是参照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进行了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北京 话单字音声调分组统计分析 并且发现调位变体可以反映出各种社会因素对发 音的影响 这为未来的实验语音学拓展了研究空间 1 2 2 1 2 连读变调研究 从赵元任 现代吴语的研究 1 9 2 8 中所附的供吴语连读变调研究所使用 5 石锋 语音学探微 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 9 0 3 0 6 林茂灿 北京话声调分布区的知觉研究 j 声学学报 1 9 9 5 1 1 4 3 7 6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调查表格开始 对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的研究就层出不穷 吕叔湘 李荣 郑 张尚芳 石锋 钱乃荣 陈忠敏等学者先后对中国南北众多地区方言的连读变 调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其中南方以吴语 闽语的研究成果为最多 北方以 北京 天津的研究成果为最多 这些使用传统方法的研究为连读变调的实验研 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伴随着单字调的实验研究 双字组 三字组连读变调的研究也逐渐采用了 实验的方法 真正开始普遍使用实验方法研究汉语方言的连读变调是在2 0 世纪 8 0 年代以后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语音软件的开发 使用实验方法研究连 读变调迅速成为了热点 从1 9 8 3 年廖荣蓉发表 苏州话单字调 双字调的实验 研究 开始 出现了一大批运用实验手段研究连读变调的论文和著作 林焘的 北京语音实验录 1 9 8 5 一书收录了北京大学语音实验室的部分教师和研究 生的六篇经典文章 篇篇都是使用实验方法对北京语音进行的研究 吴宗济 林茂灿的 实验语音学概要 1 9 8 9 一书全面总结了2 0 世纪我国实验语音学 的发展情况 对普通话的连读变调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这一时期的论文有 杨 玉芳的 元音和声调知觉 1 9 8 9 杨顺安的 北京话多音节组合韵律特征的 实验研究 1 9 9 2 曹剑芬的 连读变调与轻重对立 1 9 9 5 赵瑞珍的 基 于小波变换的汉语声调识别新方法 2 0 0 0 和平悦铃的 上海方言双音节连读 变调声学特征研究 2 0 0 1 等 另外 石锋的三篇文章 天津方言双字组声调 分析 试论天津话的声调及其变化 和 再论天津话声调及其变化 层层深 入地描写了天津方言的声调模式 在众多天津方言声调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 位 值得一提的是朱晓农的 上海声调实验录 2 0 0 5 和平悦铃等人的 吴语 声调的实验研究 2 0 0 1 两本书 上海声调实验录 是朱晓农1 9 9 5 年在澳大 利亚国立大学通过的博士论文s h a n g h a it o n e t i c s 的中文修订本 该书基于多人 的发音材料 详细描写了上海话单字调和双字组连读变调的基频 时长和音强 等声学性质 研究方法 系统而彻底 7 富有创新性 作者比较了6 种基频归 一法 一一排除 最终采用了最为科学的l z 法 这也为此后研究的基频归一制 7 朱晓农 上海声调实验录 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 0 0 5 1 7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定了统一的标准 吴语声调的实验研究 是国内首次使用最新的语音分析仪器 大规模地研究整个方言片声调情况的著作 该书对整个吴语区1 5 个方言点的单 字调和双音节连读变调进行了实验研究 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计算出声学数据 做出了声调曲线图 该书为此后学者大规模地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方言声调打下 了基础 其实验过程和方法以及计算公式都成为此后论文必须参考的范本 有了以上两本书方法论的指引 北方以南开大学为中心 南方以南京师范 大学为中心出现了大量运用实验手段研究各地方言声调的硕士论文 李锦望的 沧州话声调研究 王萍的 邯郸话的声调分析 于华的 扬州方言的声调 分析 丁琳的l 姜堰方言声调实验研究 和 基频归一化和姜堰方言单字调实 验研究 宋益丹的l 南京方言声调实验研究 刘娟的 济南方言上上相连前 字变调的实验分析 钱晶的 常州方言声调实验研究 徐金益的 无锡方言 声调实验研究 曾春蓉的 湘语声调实验研究 孙慧明的 胶东方言声调的 实验研究 等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着方言声调的实验研究 1 2 2 2 实验准备 1 录音地点 安静的室内 2 录音设备 l a b t e ca x i s 3 0 2 有线耳机及话筒 方正颐和a 6 2 0 n 笔记本 电脑 c o o le d i tp r o2 1 录音软件 有强大的录音和声音编辑功能 3 分析软件 运用p r a a t4 6 语音分析软件进行声学分析 这是目前最流 行的语音分析处理软件 运用中文版e x c e l2 0 0 3 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 以及制 作各类图表 4 发音合作人 见表1 2 表1 2 发音合作人情况表 编号姓名 性别 出生年出生地 学历 职业 语言环境录音时间 开封市自出生起一直居 m 1 张建生男 1 9 5 3 专科 教师 2 0 0 8 1 3 1 鼓楼区住于开封市区 未 开封市离开过 m 2 张金良 男 1 9 5 6 高中 工人2 0 0 8 2 8 鼓楼区 霄1群番粟 r1 q 5 d耳封甫太魁鑫6 i j 币9 n n r9 9 8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南关区 开封市公司 f 2 张新艳女1 9 5 8高中2 0 0 8 2 8 鼓楼区职员 开封市公司自出生起一直居 m 3 张恒 男 1 9 8 8 中专 2 0 0 8 2 8 顺河区职员住于开封市区 自出生起一直居 开封市公司 f 3 张旭洋女 1 9 8 2 本科住于开封市区 两2 0 0 8 2 8 鼓楼区职员 年前到深圳工作 5 实验材料 单字共8 0 字 每个声调2 0 字 尽量选用日常生活中经常 单说的字 尽量涵盖各种声母和韵母 双字组共1 6 0 词 不包括轻声 大多来 自游汝杰的 汉语方言学教程 附录一 汉语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调查表 排 除了只有吴方言中才存在的词 添加了一些在北方方言中活跃的词 词表见附 录 1 2 2 3 实验过程 1 录音 在安静的室内 请发音人依序读实验材料中的单 双字调 每个 字或词读三遍 用c o o le d i tp r o2 1 录音软件录入电脑 采样率1 6 0 0 0 h z 单声道 采样精度1 6 位 以w a y 格式存入电脑 录音同时有一名当地人旁听 纠正读错的字调 由发音人重读 2 剪辑 用p r a a t4 6 语音分析软件对原始录音文件进行剪辑和整理 为 每个发音人筛选出一套合适的语音样本 3 标注 将声音逐一导入p r a a t4 6 语音分析软件 生成标注文件进行标 注 标注为声调层 简写为s d 包括弯头降尾 将韵母段单独标出 保留数字标 记 4 基频提取和修改 根据发音人的性别设定不同的参数 男声 m i n 6 0 m a x 4 5 0 女声 m i n 7 0 m a x 6 0 0 在p r a a t 软件中生成p i t c h 文件 参照 宽带语图修改提取错误的基频点 再根据修改过的p i t c h 文件生成p i t c h t i e r 文件 再次进行基频修改 5 数据提取 为了使声调基频曲线具有可比性 单字调取0 1 0 2 0 9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0 4 0 5 0 6 0 7 0 8 0 9 6 9 0 1 0 0 共1 1 个时刻点的基频值 双字调 和轻声调的前后音节则各取0 9 6 2 0 9 6 4 0 6 0 8 0 1 0 0 共1 2 个时刻点的 基频值 生成脚本文件 6 数据处理 将脚本数据导入e x c e l 2 0 0 3 求得各声调各百分点时刻的基 频均值和标准差 作出各自的f 0 曲线图 然后根据f o 数据作进一步的归一化 处理 最后换算成传统的五度值 作出各自的l z 值图 在基频归一化时 采用 朱晓农先生提出的l z 法 公式为 z 篇 y m 等 s 进行时长归一化时 采用平悦铃等人的方法 公式为 脚翥 1 0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开封方言单字调实验研究 本章主要从音高和时长两方面对开封方言的单字调进行声学描写 用 t 1 t 4 分别代表开封方言单字调的阴平 阳平 上声和去声 由于以往对开封 方言的研究只有关于单字调的讨论 所以2 1 中的综述不涉及连读变调 2 1 开封方言声调研究综述 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北大著名学者周祖谟就有了 宋代汴洛方音考 一文 对汴梁方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考证 一些讨论 广韵 中原音韵 这两 部重要韵书的学者 如台湾学者王洁心 大陆学者李新魁 宁继福等也接触到了 开封方言 1 9 6 0 年 河南大学张启焕等在普查河南省境内方言的基础上完成了 河南 方言概况 一书 后经过增补于1 9 9 3 年出版 河南方言研究 一书 该书中详 细记录了开封方言的声韵调 指出四个调值分别为2 4 4 1 5 5 和3 1 可以说 这是对开封方言调值最早的调查结果 此后相继有几位学者讨论了开封方言音 系 朱传玲讨论了开封地区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差异 她将开封市及其五县方 言的语音情况与普通话作出了对比 指出了开封市及各县人在学习普通话时应 该注意的问题 但她讨论的大多是声韵情况 对声调的讨论较少 仅指出开封 方言的声调调值分别是2 4 4 2 5 5 3 l 开封人应该注意普通话中古入声字的 读音 8 河南教育学院刘冬冰曾发表了 开封方言记略 开封方言与 音系 等文章 探讨了开封方言的音系 他在文章中指出 开封方言的四个 声调调值分别为2 4 4 l 5 5 和3 1 2 9 开封一师李莉在辨证开封方言声调时认为 开封方言的四个调值分别为2 4 4 2 4 4 3 l 并在文章中总结了开封方言声调 的特点 指出开封人学习普通话时在声调上容易出现的错误及纠正方法 m 近几年 一些硕士 博士论文也涉及到了开封方言音系 复旦大学刘雪霞 在她的博士论文 河南方言语音的演变与层次 中记录了河南方言各片的代表 方言点的声调情况 其中认为开封方言的调值为2 4 4 1 5 5 和3 1 2 这与刘冬 8 朱传玲 开封地区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差异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 9 8 9 年第3 期 3 0 3 4 9 刘冬冰 开封方言记略 方言 1 9 9 7 年第4 期 2 7 1 2 8 5 1 0 李莉 开封方言声调辨证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 0 0 1 年9 月第2 1 卷第3 期 3 0 3 2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冰所记录的结果一致 西南大学潘晓旭在她的硕士论文 t 3 t 2 t l f lt 4 t 1 t 2 t 3 m 2 t 4 t 1 t 2 t 3 f 2n 1 12 t 3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m 3 t 4 t 3 t 1 t 2 f 3 t 4 t 1 t 3 t 2 经过比较 我们发现阴平调除了m 1 外也全部长于阳平调 而上声调的相对 长度随发音人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另外 f 1 m 2 和f 2 三 位发音人的调长规律是一致的 都是t 4 t i t 2 t 3 这里的原因应该归结为一 个普遍规律 曲折调 升 降 调 平调 另外 男女发音人的单字调时长也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 所以性别因素并 没有造成开封方言的时长差异 新老派发音人的单字调时长规律也没有什么明 显的区别 2 4 本章结论 本章主要考察了开封方言单字调的音高和时长 主要结论如下 1 开封方言单字调的格局是 阴平2 4 2 5阳平4 l上声3 4 2去声5 1 4 以往学者对于去声的争论是最多的 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完全的中降 调3 l 一种是曲折调3 1 2 本文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开封方言的去声是明显的 曲折调 并且前半段是高降 后半段是低升 调尾比调头稍低 可以定为5 1 4 这比传统听感描写的曲折调3 1 2 有较大差别 前后都各高了两度 这应该是人 耳听感所产生的误差 至于传统描写去声为3 1 调 应该是与临近的郑州方言去 声调混淆了 2 开封方言t 4 目前的发展趋势是曲折调的上升段逐渐缩短 m 3 的t 4 是 最明显的例证 3 开封方言单字调的时长模式是 去声最长 原因是它是四个调类中唯一 的一个曲折调 大多数情况阴平稍长于阳平 去声的相对长度没有规律可循 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f 1 m 2 和f 2 三位发音人的调长规律是一致的 都是t 4 t i t 2 t 3 可见这种规律在开封方言中还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的 这 里的原因应该归结为一个普遍规律 曲折调 升 降 调 平调 4 性别因素和新老派因素并没有造成开封方言单字调的时长差异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开封方言双字调实验研究 单字调是方言声调系统的静态表现 是一个字音单念时的调值 当单字调 进入了语流中就发生了动态变化 而在语流中产生变化以后的调值称为连读调 双字组连读变调是连读调中最基本的情况 是考察一个方言连调模式的起点 本章主要考察开封方言双字调的音高和时长 3 1 音高研究 3 1 1 双字调基频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表3 1 3 6 给出了六位发音人在采样点的双字调基频均值 m 和标准差 s 单位为h z 前后两字的采样点数据p 1 p 6 是分别从其o 2 0 4 0 6 0 8 0 和1 0 0 时刻的数据中提取出来的 表格第一列是调类组合 表3 1m 1 双字调基频均值及标准差 单0 h z 和子后字 p 1p 2p 3p 4p 5p 6p 1p 2p 3p 4p 5p 6 t i x 1 11 1 61 2 01 2 81 3 61 4 21 4 41 1 61 1 51 2 41 3 41 4 01 4 1 864544743433 1 2 1 0 51 0 61 1 21 2 01 3 11 4 21 7 01 6 31 4 31 2 01 0 08 4 8987881 089965 1 31 1 31 0 9 1 1 3 1 2 1 1 3 l1 3 91 7 51 7 81 8 21 8 21 8 11 7 6 6891 01 21 21 41 11 1l o1 09 1 41 1 71 2 01 3 01 4 81 7 21 8 51 4 71 2 91 1 29 98 98 0 6671 01 291 41 18433 t 2 x 2 1 1 8 91 8 31 7 01 5 51 4 11 2 89 89 71 0 61 2 01 3 41 3 7 91 01 21 31 21 1799888 2 2 1 9 41 8 71 7 41 6 11 4 91 4 11 8 81 7 61 6 11 4 211 79 3 986998991 01 31 21 2 2 3 2 1l2 0 11 8 01 5 51 3 71 2 71 5 61 6 01 6 41 6 61 6 61 5 9 1 31 2 1 4 1 71 81 71 41 41 41 31 31 2 2 42 2 82 2 42 1 51 9 8 1 8 01 6 21 1 71 0 39 38 78 48 3 1 21 41 71 92 12 11 71 41 1 751 2 t 3 x 3 1 1 5 61 5 71 5 81 5 71 5 51 5 31 0 81 0 8l1 41 2 31 3 11 3 6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76677345445 3 21 8 41 8 51 8 61 8 71 8 71 8 5 2 0 1 1 8 8 1 6 81 4 1 1 1 5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余市人民医院护理部新员工培训考核
- 景德镇市中医院物资库存管理考核
- 台州市中医院质量文档管理考核
- 三明市中医院美塑疗法技能考核
- 防火疏散演练活动方案
- 龙岩市中医院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考核试题
- 丽水市人民医院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考核
- 厦门市中医院骨肿瘤化疗方案制定考核
- 防水演练活动方案
- 酒店现场问答活动方案
- 简单版公司向个人借款合同范本5篇
- 牦牛买卖合同6篇
- 灯具安规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贵州黔南州荔波县面向社会招聘城市社区工作者7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铆工中级职业技能理论知识考试练习题库含答案
- 市政管道施工现场应急预案
- 小学着装礼仪课件
- 2025年教育系统学校中层后备干部选拔考试题(含答案)
- 塑料吹瓶生产工艺技术指导手册
- 物流发货人员安全培训课件
- 邻近营业线施工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