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w 缸ih u i s h a nc l a yf i g u r i n e s ,w e l l - k n o w nf o ri t su n i q u ea r t i s t i cs t y l e ,v i v i df o l kc o l o r so f j i a n g n a na n df u l l - b o d i e df l a v o ro fr u r a ll i f e ,p l a y s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a r t s & c r a f t sh i s t o r yo f c h i n a c l o t h e sc o l o r so fh u i s h a nc l a yf i g u r i n e si st h ee p i t o m eo ft h ef o l kc u l t u r eo fj i a n g n a n a sw e l la st h ea r t i s t i cw i s d o mo ft h ef o l ka r t i s a n si nt h e i rl o n gh i s t o r yo fa r t i s t i cc r e a t i o n ,a n d e m b o d yt h ep e c u l i a ro u t l o o ka n dm e a n i n g so f t h ed r e s s i n gc u l t u r ei nap e c u l i a rm e d i u m b a s eo np r a c t i c a l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i n t ow u x im u s e u ma n dh u i s h a nc l a yd o l l ss t r e e t ,t h e a u t h o rc o l l e c t sam a s so fe s s e n t i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b yt a k i n gp i c t u r e sa n df a c e - t o - f a c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w i t hf o l ka r t i s a n s ,a n da na l l r o u n da n ds y s t e m a t i ci n d u c t i o na n dc o l l a t i o no f h u i s h a nc l a yf i g u r i n e sh a v eb e e nc a r r i e do u ti ns e v e r a lm o n t h s ,i nw h i c ht h ew o r d sa r e c o m b i n e dw i t ht h ep i c t u r e sv e r yw e l l f u r t h e r m o r e ,al o n g j i t u d i n a ls t u d yo fc l o t h e sc o l o r s a b o u th u i s h a nc l a yf i g u r i n e si nt h ep e r i o d so f e a r l ys t a g 伊d l l r i n gl a t em i n gt oe a r l yq i n g d y n a s t y , 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a n da f t e r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 t h ep r c ,w h i c ha r ew e l l p r e s e r v e di n w u x im u s e u m ,s h o w st h a tt h ec l o t h e sc o l o r so fh u i s h a nc l a yf i g u r i n e sh a si t sh i g h d e f i n i t i o n f e a t u r e so fc o l o ra p p l i c a t i o ni nd i f f e r e n tp e r i o d s t h em i n i n gr e s e a r c ho ft h e c 1 0 t h e sc o l o r so f h u i s h a nc l a yf i g u r i n e ss h o w st h a ti th a sn o t o n l yc o n n o t a t i o n so ft h e m s e l v e sb u ta l s op r o f o u n di n t e r n a ls p i r i t ,a sw e l la su n i q u er e g i o n a l c u l t u r e t h ea n a l y s i sa p p r o a c ho nt h ec l o t h e sc o l o r so fh u i s h a nc l a yf i g u r i n e si ne a r l ys t a g ei s o fv i t a li m p o r t a n c et od e e p l ys t u d y i n ga n dp r o m o t i n ga b o u tt h e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d r e s s i n g c u l t u r e m e a n w h i l e ,t h es t u d i e si sp r o p i t i o u sf o ru s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el o c a lc l o t h e sc o l o r s c u l t u r eo fw u x i k e yw o r d s :h u i s h a nd a yf i g u r i n e s ;c l o t h e sc o l o r s ;c o l o ra n a l y s i s ;t r a d i t i o n a lv i e w so f c o l o r i l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誉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 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江南 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 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签 名:虚数 日 期 迎卑牟碹! 旦 ,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江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江南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签名: 查堕 导师签名: 日 期:型洋堑地乱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1 1 研究背景 彩塑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派别,其 中惠山彩塑( 俗称惠山泥人) 在彩塑发展的里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l 】。无锡惠山彩塑以独 特的艺术造型、鲜明的民族民间色彩和浓郁的江南乡土气息而深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喜 爱,被誉为”无锡三宝”之一,也是世界的宝贵财富。其中手捏戏文和大阿福名 满天下,广为人知,被视为最富有东方色彩的民间彩塑。作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 分,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惠山彩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特性。色彩作为其重要 的构成因素,是人们寻求精神上的一种情感表达,以意念创造五彩缤纷的世界,以不同 的色彩表达特定的观念范围。同时,彩塑也是民间服饰可靠的记录者,其形制色彩体现 了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的特征和浓郁的江南乡土气息,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味 亦影响深远,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是非常有价值有必要的。 惠山彩塑自明末清初在民间广泛流传,体现了广大市民阶层和农民大众的审美情趣 和着装愿望。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载体,惠山彩塑承载了记录真实生活着装和寄托美好 着装理想的双重功能。虽由于工艺手法的局限,惠山彩塑对服饰款式、纹样和质感等细 节的反映是粗略的,但其色彩的记录却较为真实可靠,因而对研究传统服饰色彩特征及 其文化内涵和审美意味具有较高价值。 惠山彩塑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 0 0 3 年1 0 月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括传统的艺术形式,也 包括传统的手工技能,而对惠山彩塑服饰色彩的研究则恰好被包含进去。因此,对惠山 彩塑服饰色彩的抢救、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紧迫。 通过惠山彩塑服饰色彩研究江南服装地域性色彩,将无锡民间色彩发扬光大,在东 风西渐的今天更是具有重大意义。 惠山彩塑作为宝贵的民间艺术形式,有专家对它进行研究,但主要是对其艺术形式 和文化内涵方面进行研究,如惠山彩塑的艺术特点及传统技法、浅谈惠山彩塑的文 化背景及艺术特征、无锡惠山彩塑意蕴研究、从惠山彩塑大阿福看民间和谐观等 等,都是对惠山彩塑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进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审美的研究,江南大 学设计学院浔胜兰教授也对惠山彩塑艺术形式的传承与保护做了相关研究,但专门对惠 山彩塑服饰色彩进行的研究目前还属空白。 纵观中国民间传统色彩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人们对惠山彩塑艺术已经展开研 究,但对惠山彩塑服饰色彩及其对服装设计的启发还没展开过研究。惠山彩塑服饰色彩 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将具有开拓性的意义。把惠山彩塑服饰色彩作为 一个平台进行服装设计的研究这还是第一次。这样一来,本课题的研究将不再局限于服 装设计的范畴,也不再局限于惠山彩塑服饰色彩的范畴,这是以前没有过的。惠山彩塑 服饰色彩属于民族民间色彩,而作为传统的民族化元素,民族民间色彩正在快速地渗透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到世界各个时装角落。因此,我们应该弘扬民族民间色彩的精华,使之与时代脉搏相结 合。 基于上述分析,本课题研究旨在从惠山彩塑服饰色彩的搭配特点研究出发,探究惠 山彩塑服饰色彩的内涵,保护传承江南民问色彩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1 2 课题研究意义 首先,惠山彩塑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色彩和浓郁的江南乡土气息,地域特色鲜明, 具有自己独特的用色规律与内涵,对惠山彩塑服饰色彩进行研究,了解彩塑的用色特点 与内涵,可以给服装设计以借鉴与启发。 其次,本论文通过对惠山彩塑服饰色彩的研究,分时期分析彩塑的颜色搭配规律, 并挖掘其内涵,对无锡地域色彩起到了保护和传承的作用,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 界。 最后,纵观中国民间传统色彩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目前国内纺织服装领域对于 惠山彩塑服饰色彩的认识研究这还是第一次。本课题研究旨在从惠山彩塑服饰色彩的搭 配规律研究出发,挖掘惠山彩塑色彩运用的特点与内涵。 1 3 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无锡博物馆中保存完好的历代惠山泥人中的彩塑部分,彩塑从内 容上可大致分为人物和动物两部分。本文只对惠山彩塑中的人物服饰色彩进行研究,所 采集的色彩都是服饰色彩,对于人物的皮肤用色不进行研究。 彩塑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民间艺术之一,在民间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泥人。它是 以粘土作为主要原料,经过从里及表,从粗到细的捏塑,并涂上艳丽的色彩,加工制作 形成的民间艺术品。彩塑的历史在我国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各种各样的 派别。无锡惠山彩塑历史是非常悠久的,源于明,盛于清。明末文学家张岱在陶庵梦 忆中记述“无锡去县北五里铬山,进桥,店在岸。店精雅,卖泉涵泥人等货 。 铬山即惠山,由此可推断惠山彩塑至少已有四百年的历史了【2 1 ,可见惠山彩塑在彩塑发 展的里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至今它已发展成为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民间工艺品,深受广 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惠山彩塑的传统是极为优秀的,它之所以有今天这样丰富多彩的面貌,正说明是经 历了较长的成长过程,是在我国深厚的彩塑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长期 的艺术实践吸收外地艺术的一定影响,不断演变、取舍、融化、创造的结果【l 】。惠山彩 塑从时期上分可以分为早期( 明末清初) 、清代晚期、民国时期和建国后四个时期。但 由于民国时期惠山彩塑发展停滞不前,无锡博物馆中民国时期惠山彩塑仅三件,不具代 表性,本文对民国时期彩塑暂不研究。早期( 明末清初) 、清代晚期、建国后三个时期 的作品在内容和用色上有明显的不同,本文按照时间阶段的不同对惠山彩塑的服饰用色 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总结出其用色特点这是本文的核心所在,进而上升至文化内涵。 2 第一章绪论 1 4 课题研究的途径及步骤 1 4 1 课题研究的途径 本课题的研究将根据“传承惠山彩塑服饰色彩的理念 ,结合国内外服饰色彩的研 究现状,对惠山彩塑服饰色彩进行理论与实践并重且具现实经济意义的研究工作。课题 进行的具体途径如下: 1 资料分析:主要对无锡市泥人博物馆现存的惠山彩塑资源进行实地考察,获取 宝贵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2 实地调研:利用地理优势走访无锡民间老艺人,采用问卷的形式收集第一手资 料,并做出归纳总结。 1 4 2 课题研究的步骤 以下我将本课题的研究概括为三点: 第一,统计用色状况。通过在无锡泥人博物馆实地调研,用色卡比对无锡泥人博物 馆收藏的近现代各个时期的惠山彩塑进行彩塑服饰用色状况统计、分析。 第二,分析用色规律,探究用色原因。由于惠山彩塑都出自民间艺人之手,在创作 审美观上有一套独特的想法,因此需要寻觅探访老艺人,根据用色状况进行总结,分析 其用色规律。 第三,探究文化内涵。在把握惠山彩塑服饰用色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文化 内涵探究。 3 江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早期惠山彩塑服饰色彩解析 2 1 早期惠山彩塑概况 早期惠山彩塑是指明末到清代中期的作品,如果做一个归类的话早期作品可以分为 五类:娃娃类,有:“小花囡”、“桶里小妹妹 、“细头子”、“环筒头、“堆 子 、“中囡”等;喜庆吉祥类,有:“如意”、“和合、“车宝 、“老寿星”、 “车张仙送子 等;佛类,有:“弥陀 、“罗汉 、“吕纯阳 、“东方朔 等; 戏曲时俗人物类:“水斗( 白娘娘和小青) 、“车小尼姑下山 、“鞑子 、“状 元”、“书生等;动物类,有:“车老虎 、“青狮”、“春牛 、“花猫”等。 其中娃娃类和喜庆吉祥类现存的模子数量最多,说明是当时产销上的重点;戏文类的模 子比较少,可能与它当时的发展有关系。 从早期惠山彩塑的取材来看,范围已属相当广泛。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是大都以劳 动人民( 主要是农民) 的爱好、愿望、理想作为出发点,反映了江南农民生活的特有风 貌,通过质朴的技艺手法,将积极的、乐观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出来【3 1 。惠山彩塑的题材 来源于民间,由民间艺人制作,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和地方民俗特色。早期的惠山彩塑 作品,素材直接选自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后期的手捏泥人题材来自戏曲和民间生活, 体现了当时的世俗文化。 2 2 早期惠山彩塑服饰色彩概况 无锡泥人博物馆目前收藏的早期惠山彩塑作品共1 3 件,多为从战火中幸存的老作品 或经老艺人回忆并忠实于本来面貌而复制,可以基本上准确反映从明末到清代中期惠山 彩塑的流行面貌,呈现出鲜明的民间服饰用色的特点。 本文首先通过直接观察法来对无锡泥人博物馆所收藏的1 3 件早期彩塑作品进行色 彩归纳整理,统计见表2 1 。 表2 - 1 早期惠山彩塑服饰色彩统计 t a b 2 - 1s t a t i s t i c so f c l o t h e sc o l o r so f e a r l yh u i s h a nc l a yf i g u r i n e s 4 第二章早期惠山彩塑服饰色彩解析 注:以上色彩为直接观察所得,忽略过于细微色差。 将表2 1 所列色彩对比四色印刷色谱确定色名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的颜色拾取工 具予以复原,按照使用频次制作成饼图,见图2 一l 、图2 2 。 一 粉红 桃红 大红 蓝 蓝绿 糟绿 明黄 金黄 土黄 白 黑 围2 1 早期惠山彩塑服饰主色使用顿次图 f i g2 - 1f r o q u e n c y d i a g r a m o f m a i nc l o 廿l e $ c o l o r o f e a r l yh u i s h a n c l a y l 培u 衄8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红 桃红 播色 黄 明黄 粉绿 檄榄绿 监绿 灰蓝 黑 图2 - 2 早期惠山彩塑配色( 致样图案茂配饰颜色) 使用频旋图 f i 9 2 2f r e q u e n c y d i a g r a mo f c l o t h i n gc o l o r ( c o l o r p a t t e r a s 虮da c e r m o n e s d e s i g n ) o f e a r l y h u i s h a nc l a y 6 9 u r i i l 髑 如表2 1 、图2 1 、图2 - 2 所列,馆藏早期泥人作品的服饰主色共运用红色系的大红七 次,桃红二次,粉红次;黄色系的明黄、金黄和土黄共六次;绿色系的粉绿色三次、 蓝绿色一次;蓝色三次;无彩色系的黑白色各一次。在纹样图案及配饰颜色运用图2 2 中所列颜色十二种,其中大红、桃红、土黄、明黄、粉绿、蓝绿、蓝、黑、白与服饰主 色共用,主色中粉红、金黄未出现而新增橙色、檄榄绿和灰蓝三色。其中运用红色系的 大红八次、桃红二次、橙色两次;黄色系的土黄四次、明黄一次;绿色系的粉绿色六次、 蓝绿色一次、橄榄绿一次;蓝色五次、灰蓝两次;无彩色系的黑九次、白色两次。镶边 运用黑色十二次、白色八次、金黄两次。 可见,早期惠山彩塑作品服饰主色( 所谓主色,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颜色口】) 以及纹 样图案及配饰颜色主要运用红、黄、蓝、绿四色。其中红、黄、蓝三色大面积使用。绿 色出现频次很高,但是使用面积不大,较多用于纹样图案及配饰颜色。镶边则多采用黑、 白色,偶尔采用金黄色。 2 2 早期惠山彩塑服饰的主要用色特点 2 2 1 以艳丽的红、黄,蓝三色系为服饰主色 从图2 - 1 、图2 - 2 和表2 - 1 统计看,早期惠山彩塑作品服饰色彩以红、黄、蓝三色系 为丰。也就是古代的赤、黄,青,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红色使用最为频繁。由于彩塑具有 吉祥、喜庆的象征意义,所以每个彩塑都运用了红色。纹样图案及配饰颜色根据主色的 不同,运用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红、蓝、黄三原色,及间色绿色和橙色,镶边配色多运用 黑、白,问或运用金黄色。由此可见传统正色在早期彩塑服饰中的运用是极为普遍的。 我国古代传统的“五色”理论把“青、赤、黄、白、黑”定为五大正色其他色皆称为问 第二章早期惠山彩塑服饰色彩解析 色。红、黄、蓝三原色加黑、白两极色构成五行色,构成了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色调。 早期惠山彩塑的服饰色彩充分体现了传统服饰的这一特点。“大阿福”是当时较有代表 性的作品之一,多以红、黄、蓝三原色做服饰主色头带红或绿色配饰傲点缀,如图2 - 3 “大f 福”是以黄色为主色,如图2 4 “中如意”以蓝色做衣服主色,配以鲜艳的红绿 两色花纹。从图2 3 和图2 - 4 可以看出彩塑服饰的色彩使用较日常服装色彩更为夸张, 这是因为彩塑作为。种装饰品突出了色彩的理想主义风格。 田2 0 犬阿福 图2 - 4 中如意 r g2 - 3 c h e a t f u f i g2 - 4 z h o n g r u y i 2 2 2 喜好强烈的色彩关系 1 运用互补色对比 大面积运用互补色、运用经典的对比形式美手法表现整体视觉效果的冲击力是早期 惠山彩塑服饰的又一特征。惠山彩塑充分考虑到色彩的搭配、纹样图案的装饰、线条的 运用以及贴盒描花等因素,在色彩和谐的前提下大胆配色,追求强烈的补色对比和高纯 度色调对比,强调平面装饰效果,色彩对比强烈醒目,又整体和谐悦目嘲。对比色相配 对比强烈、活泼生动、色彩华丽、富有刺激性。 早期惠山彩塑服饰色彩不但喜欢使用原色,且喜欢将对比或互补的纯色配合使用, 以纯色对比为主从而达到强烈对比的明快效果。其中运用最多的是红绿对比。 从色彩搭配上看,红绿搭配是对比极为鲜明的一组色彩,给人以最强烈的视觉刺激 感。有诀日:“黄马紫鞍配”,“红马绿鞍配”,“黄身紫花,绿眉红嘴显得鲜明。”俗语 说亦有“红花要靠绿叶扶”“红离了绿不显,紫离了黄不显”的说法。这些平易、朴实 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设色口诀,虽然不来自于高深的色彩理论和色彩实验,却恰当地表达 了民间审美思想和传统文化观念【1 。在惠山彩塑服饰中大都采用大红、大绿、云青、金 黄等最强烈的原色,作为主色或作对比色使用。有的再配上一些对比色的纹样,就形成 了非常强烈的艺术效果。如图2 - 4 “中如意”在服饰主色上配以红绿对比的花纹,桃红 色花朵在服饰中央,绿色叶子纹样以小面积分布在服饰各处,处处做了对比。如图2 - 5 “财神”主色运用大红配以小面积绿色补子做装饰,对比强烈。中华传统服饰色彩文化 追求高纯度,强对比,从对比中寻求阳剐大气之美。图2 - 4 、2 - 5 都充分说明了早期惠山 彩塑服饰对于传统服饰色彩文化追求强对比的体现。 尽 誓卵逊 罐 堍群辫蕊。篷 江南犬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2 - 5 财神 f i g 2 - 5 t h e g o d o f w e a l t h 国霹 刚2 - 6 小花目 f i g 2 - 6 x i a o h u a n u 2 运用中差色对比 早期惠山彩塑服饰大量使用中差色对比,这种色彩关系处在色相环上9 0 9 左右,色 彩关系是介于对比色和类似色之间的中等差别的对比对比的强弱居中【8 】。早期惠山彩 塑服饰色彩使用最多的有红黄对比、红蓝对比。中黄色的对比虽然没有互补色对比那样 的强烈,但是对比效果丰富、明快、活泼,同时又保持统一、和谐、雅致的特点。如图 2 - 3 “大阿福”可以明显看出主色为红黄对比,这样的对比明度反差显著,明快醒目, 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如图2 - 4 。中如意”大面积的蓝绿的对比,以及红蓝的对比。这 样的对比使整个作品看起来和谐、雅致。 惠山彩塑服饰喜好强烈的色彩对比关系体现了传统服饰的特点。中国传统服饰色彩 文化不但喜欢使用原色,且喜欢将互补或对比的的纯色配合使用,从而达到非常强烈的 色彩对比效果。在民间过年穿着的服饰中,红、黄等中差色和红、绿对比色配色,i 三【营 造过年的年火爆喜庆和吉庆有余吉祥的气氛。历代宫中特别是明清以来的服饰,尤其是 宫中亭帝、妃嫔的服饰,更以黄、绿、红为主色搭配显得豪华和富贵。 2 2 3 善于对比中求扣谐 对比色过分强烈会引起色彩之间的冲突,产生不安定、不和谐之感,所以早期惠山 彩塑服饰在用色时常运用一些手法来降低对比性、增加协调性。 1 艳与柔的纯度关系 惠山彩塑服饰的色彩对比都十分强烈容易产生越看越显眼、生硬、火爆的弊端。 为了起到减弱矛盾和冲突的作用,使原来色相对比强烈的多方,从明度及纯度方面拉开 距离增强画面的成熟感和调和感。如红与绿的组合,因色相对比距离大,明度、纯度 反差小,感觉粗俗、烦燥、不安。但分别加入明度及纯度因素后情况会改观。将其中 绿色明度调高,彩度相应降低,显得比较古蓄。而红蓝对比中,则是提高红色的明度, 从而达到和谐。 2 铺与点的面积关系 第二章早期惠山彩塑服饰色彩解析 由于人的生理结构,视面积的存在,因而有了色感。任何颜色都有一定的形状和面 积。形与色在共同存在的情况下,是互相依赖的。色借助于形来传达表情效果;形变化 了,色彩效果也会变化。总之,研究色彩不能离开形【9 】。 早期惠山彩塑服饰配色中,当用到多种对比的色彩组合配色时,经常会使用色彩面 积、形状的大小和聚散的不等值配置,以其中的一种或一组色彩为主,称之为铺,形成 整体色调,而将与其对比的色彩小面积使用,称之为点,作为陪衬的点缀色使用,从而 使对比色配色在大调和小对比的组合中调和统一,如中国古诗词中的“万绿丛中一点 红 。图2 - 6 “小花囡 可以作为这个时期里具有较高成就的代表作品。它衣服主色是 金黄的( 其他色彩的也有) ,形成金黄色为主的整体色调,小面积运用红绿两色,头戴 红绿相问的花朵,配上大红色的蟹爪菊纹样。处处都作了对比但并不给人凌乱和刺目的 感觉,因为用色在面积上拉开了距离。不同颜色的面积大小的配置使作品整体上看起来 十分和谐。 3 压与提的层次关系 早期惠山彩塑服饰还经常在对比色之间嵌入金、银、黑、白、灰等色相,以光泽色 或彩色为缓冲色,缓解对比色直接对比的强度,使之调和,一般有黑色重色压、艳色提; 有彩色压,黑白金无彩色提。如图2 6 “小花囡 衣袖加入黑色,突出了抱狮子的白色 手臂,配饰中也加入黑白两色进行调和,这就是有彩色压,黑白金无彩色提。使其既整 体又丰满美丽,十分和谐。 早期惠山彩塑这种善于从对比中求和谐的一些用色特点也充分体现了传统服饰的 用色特点。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一直追寻和谐的色彩特征,比如在明清的刺绣、织锦 中以红绿或蓝绿对比居多,并在两色当中按一定比例逐渐加入白色,使对比的颜色纯 度逐渐递减 ,当两色接触时对比已十分缓和,从而取得艳丽柔和的满意效果。如“花 织锦有口诀流传至今“水红、银红配大红,玉白、古月配宝蓝,同样可获得 理想的效果【1 0 j 。 2 3 小结 早期惠山彩塑的服饰色彩丰富、艳丽且鲜明,多使用传统正色中的红、黄、蓝做服 饰主色调,用黑、白两色做镶边装饰,传承了我国古代传统的“五色 理论。早期惠山 彩塑的服饰用色喜欢强烈的色彩关系,大面积运用互补色和经典的对比形式美手法表现 整体视觉效果的冲击力是惠山彩塑服饰的一大特征。对比色相配对比强烈、活泼生动、 色彩华丽、富有刺激性,但是早期惠山彩塑服饰色彩却能通过艳与柔的纯度、关系铺与 点的面积、关系压与提的层次关系,在强烈的色彩对比中达到一种和谐,这也充分体现 了传统服饰用色的一些特征。 9 江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三章清代晚期惠山彩塑服饰色彩解析 3 1 清代晚期惠山彩塑概况 惠山彩塑发展到同治、光绪年间( 也就是清代晚期) 达到了历史上比较兴盛的时期。 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呈现出丰富和绚烂的面貌,而“手捏戏文 的出现以致大量生 产是那一时代惠山彩塑兴盛的最主要特征,它的发展使惠山彩塑在内容上大大丰富起 来。 “手捏戏文”与当时无锡的经济环境是分不开的。在江南地区,手捏泥人和地方文 化之司有着不解之缘,一方面手捏泥人借助于戏曲及生活的题材,另一方面手捏泥人也 为传播戏曲文化和世俗文化提供了载体。清代小说红楼梦里面有描写薛家公子特意 到苏州虎丘购买仿真小泥人的事情,反映出江南地带喜爱泥人的那段历史。另外一首诗 词梁溪竹枝词也有类似的描写,“一丸捻就作蝉娟,引得游人绝爱怜。常把桃花坞 中土,换来仕女几多钱【l l 】。诗中的桃花坞是惠山九峰九坞的第二坞。“泥美人反映了 惠山手捏泥人同市民通俗文化的联系,而手捏泥人中的传世精品手捏戏文则体现了 惠山彩塑同戏曲文化的渊源。 江南地区,历史上戏曲盛行,温文尔雅的昆曲就发源于此,手捏的艺术品便具有江 南的戏曲清调。手捏戏文塑造的是戏曲人物,描写的是戏益情节,传播的是戏曲文化。 手捏戏文通过抓住整个剧情发展的一刹那,描述一个特定的场景及人物亮相,表现出了 一场戏曲的主题情感。戏迷们看完了戏曲,又买了体现戏曲最精彩部分的泥捏工艺品, 摆放案头,可以慢慢细品戏曲的余味。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说“一方面戏剧影响了 惠山彩塑,另一方面泥人也在传载戏剧文化,可见当时的惠山彩塑与民间戏曲,乃至整 个民俗文化是不分彼此的。”不管是手捏还是模制,惠山彩塑都以造型含蓄圆润,色彩 饱和鲜亮为特色,富有浓郁的民间气息和婉约柔美的江南风格。 明清以来,昆曲逐渐流布全国各地。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它 是由元末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的南戏土腔昆山腔改良而逐渐成型的戏曲【l0 1 。在无 锡,丰富的民俗活动和繁荣的城市经济促进了昆曲的流行与兴盛,使昆曲受到社会各阶 层的喜爱,也为惠山的泥塑艺人提供了观摩戏剧的机会,引起他们尝试制作戏剧人物的 兴趣。艺人们抓住剧情发展的一瞬间、一个特定场景或人物亮相,根据昆曲表演的艺术 技巧,以捏为主调,绘以丰富的色彩,用静态的工艺凝练动态的戏曲表演,于各色戏曲 人物角色的艺术造型及相互动作关联中,点出戏的主题,开辟出惠山彩塑的一种崭新的 艺术样式手捏戏文。从手捏戏文的产生渊源来看,是昆曲扩大了惠山彩塑的表现题 材。 手捏戏文在内容上反应了三个大的方面。第一,以戏曲为其主要内容;第二,反应 市民的生活;第三,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以及部分含有吉祥意义的动物。其中戏曲和市 民生活是其重点【1 3 】。本论文只对惠山彩塑中的人物服饰色彩进行研究,所以手捏戏文中 的第一、二两方面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 “手捏戏文 最初取材于昆腔和徽戏,后来的有取材于京剧,当时的最流行的戏曲 l o 第三章清代晚期惠山彩塑服饰色彩解析 大都在手捏戏文里得到了反应,而当时戏曲的着装和舞台美术也吸引了泥塑艺人们的眼 球。包括人物造型和舞台装置,都成为艺人们创作时的参照物。可见从现存的惠山彩塑 中能反应出当时戏曲服饰的真实面貌。就拿昆曲来说,“昆剧穿戴的根系深扎于现实生 活中,是对生活穿戴的艺术加工与改良 f i 羽。既然要载歌载舞,就需要有质地轻柔、色 彩丰富、装饰性强的颜色来配合。昆曲服装虽然不是对生活服装的照搬,但在用色上也 不能不表现出封建等级制来。惠山彩塑发展到同治光绪年间达到了比较兴盛的时期,无 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呈现了绚烂的面貌。 3 2 清代晚期惠山彩塑服饰色彩概况 无锡泥人博物馆目前保存完整的清代晚期泥人作品有2 0 余件,主要是艺人丁阿金 与周阿生的作品。这些作品的服饰在用色上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这些作品中手捏戏文 居多,基本上遵循戏曲的配色规律,但又不完全模拟戏曲服装,而是加入了当时社会的 一些审美因素。 本文通过直接观察法和现场色卡比对对无锡泥人博物馆所收藏的2 0 件清代晚期泥 人作品的服饰色彩进行归纳整理,见表3 1 所示。 表3 1清代晚期惠山彩塑服饰色彩统计 t a b 3 1s t a t i s t i c s 矗c l o t h e sc o l o r so f h u i s h a nc l a yf i g u r i n e si n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注:以上色彩为直接观察所得,忽略过于细微色差。 将表3 - 1 所列色彩对比四色印刷色谱确定色名,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的颜色拾取工 具予以复原,按照使用频次制作成饼图,见图3 - 1 清代晚期惠山彩塑服饰主色、图3 - 2 清代晚期惠山彩塑服饰纹样图案及配饰颜色。 田3 - 1 清代晚期惠山彩塑服讳主色使用囊次 f i g 3 - 1f r e q u e n c y d i a g r a m o f m a i nc l o t h e sc o l o r o f h u i s h a nc l a y n g u m e s i n l a t e q m g d y n a s t y 第三章清代晚期惠山彩塑服饰色彩解析 幽 图3 - 2 清代晚期惠山彩塑服饰纹样图案及配饰颜色使用频次 f i g3 - 2f r e q u 锄c y d i a g r a mo f c l o t h i n gc o l o r ( l o r p a t t 帅sa n d a c :, c s s o f i e s d 器i g n ) o f h u i s h a nc l a y f i g u r l n i n l a t e q i n g d y n a s t y 注: 图3 - 1 的颜色分别为1 白2 群青3 朱红4 大红5 黑6 土黄7 橄榄绿8 粉绿9 粉红1 0 湖蓝1 1 深土黄1 2 金黄1 3 淡粉红1 4 翠绿1 5 桃红1 6 淡紫1 7 中黄1 8 柠檬黄1 9 演绿2 0 灰蓝2 1 扶; 图3 - 2 颜色分别为1 白2 大红3 草绿4 粉红5 粉绿6 中黄7 金黄8 翠绿9 桃红1 0 玫红1 1 橙色1 2 减青1 3 土黄1 4 群青1 5 深土黄1 6 蓝绿1 7 青蓝1 8 荻1 9 粉蓝2 0 柠檬黄 2 l 湖蓝2 2 黑。 从图3 - 1 晚清服饰主色可以看出清代晚期惠山彩塑服饰色彩的主色白色和群青的运 用次数最多分别是1 1 次和9 次,朱红、大红、黑各5 次,土黄、橄榄绿、粉绿、粉 红各2 次,湖蓝、深土黄、金黄、淡粉红、翠绿、桃红、淡紫、中黄、柠檬黄、淡绿、 灰蓝、灰各1 次; 从图3 - 2 叮以看出清代晚期惠山彩塑服饰纹样图案及配饰颜色白色使用最多,白色 的使用次数为1 5 次,大红8 次草绿7 次,粉红6 次,粉绿4 次,金黄、中黄、翠绿 各3 次,桃红、玫红、橙色、藏青、土黄各2 次,群青、深土黄、蓝绿、青蓝、扶、粉 蓝、柠檬黄、湖蓝、黑各运用1 次。 从图3 - 1 和图3 - 2 可以看出清代晚期惠山彩塑服饰色彩主色和服饰纹样图案及配饰 颜色都趋于丰富多彩,服饰主色运用了2 1 种颜色,服饰纹样图案及配饰颜色也运用了 2 2 种之多。 3 3 清代晚期惠山彩塑服饰的主要用色特点 清代晚期的惠山彩塑分为三种。一种是反应市民的生活就拿“泥美人”来说,有 美女、撑伞美女、坐美女,苏州姨娘等等,但他们不是丹风眼、瓜子脸的古典美人而是 穿着光绪年间的需滚边的服装,头上带着漂亮的宝簪,在市井中可以随时接触到的美丽 的姑娘和少妇。如图3 3 “坐美女”,这是当时最流行的一种“泥美人”,这种泥美人有 许多种类,都是姿态造型各不相同的美貌女性。这些泥美人作为妇女模仿的对象,购买 。:,。,。,mu垤”峙悖博札跎 口口u瞳_i一u皿-口咖几几u幢 江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的人非常之多。“疑尔前身是阿娇,绮胜街上暗魂消。草生且待三毫颊,换骨难拼一溺 腰。误落红尘偏耐劳,笑归黄土不成妖。河塘游女还相妒,买尽胭脂照样描【l3 1 。 这是 惠山泥美人诗的描写,它反映了当时妇女们羡慕、模仿泥美人容貌身材穿衣打扮的 情形【1 2 】。可见泥人能较真实的记录当时人们的穿衣喜好。 另外一种是比较多见的手捏戏文,“手捏戏文 的服饰色彩既遵循戏曲舞台服装配 色,又受当时的审美影响。颜色运用非常丰富,既然要载歌载舞,就需要有质地轻柔、 色彩丰富、装饰性强的颜色来配合【1 4 1 。 清代晚期的泥人还有一种就是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中的人物,这些人物的服饰色彩 艳丽,多运用大红、大绿、云清、粉绿等非常浓艳的色彩,色彩效果金碧辉煌,表现了 市民阶级的喜好。 清代晚期的惠山彩塑服饰色彩较早期的主要呈现几方面特点:强调颜色搭配,素色 搭配增多,素色与艳色的搭配是主流。因为“手捏戏文 是当时产量最高的作品,所以 清代晚期的惠山彩塑作品往往根据不同的人物选择不同的服饰色彩。 清代晚期惠山彩塑服饰用色受戏曲和江南一些用色的启发和影响,在保持它原有的 淳朴明朗的特色外,显然比过去要丰富、华丽的多。开始运用一些中间色调和无彩色系 作为服饰主色,使色彩很和谐。 3 3 1 趋于丰富多彩并注重不同色彩的搭配 由表3 1 统计可以看出晚清惠山彩塑服饰的色彩与早期相比趋于丰富多彩,主要体 现在两方面:服饰主色和纹样图案及配饰颜色。早期惠山彩塑的服饰是以红、黄、蓝三 原色作为服饰主色的,由表3 1 统计可见晚期惠山彩塑的服饰主色出现了2 1 中颜色,这 种丰富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同类色丰富的层次和变化,比如红色在晚清惠山彩塑服色中作 为装饰色彩就有大红、玫红、桃红、朱红、粉红,黄在服饰主色中有柠檬黄,淡黄、深 土黄、淡土黄、中黄、金黄。此外晚清惠山彩塑服饰主色中,群青、白、黑使用的频次 非常高,这些颜色在早期惠山彩塑服饰中并没有用到。可见晚清惠山彩塑用色是非常丰 富的,这一点还体现在纹样图案及配饰的用色上,配饰中用了白、中黄、土黄、深土黄、 金黄、草绿、蓝绿、粉绿、翠绿、大红、玫红、桃红、粉红、橙色、青莲、灰1 7 种颜色。 各种鲜艳、活跃的红色和绿色点缀于冷色系的服饰上,无疑视觉效果是强烈的,审美上 称之为画龙点睛。 惠山彩塑服饰传承中国传统服饰的用色规律,运用对比手法表现色彩的形式美感, 其中红绿是最常用的一组对比色。晚清惠山彩塑也会经常运用对比色,但与早期惠山彩 塑服饰不同的是晚清惠山彩塑的服饰在运用对比色时都是小面积运用,如图3 4 “游荡 船 中的人物( 左) 上衣主色为湖蓝色,衣服的镶边是粉绿色,而衣服的图案只用少许 的淡淡桃红色与之对比,这种小面积对比使得对比的视觉效果并没有非常突出和耀眼。 色彩中彩相、彩度、明度上的对比,在服装色彩设计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泥人服饰便深 谙此道,泥人服饰用色中的一贯原则坚持色彩中有对比才能调和,对比中求调和。服饰 不管强化那种颜色或削弱那一种颜色,总会有对比的因素。没有巨浪,也有涟漪。清代 晚期的泥人服饰色彩也非常注重对比,但与早期不同的是晚期服饰并没有追求强烈的鲜 1 4 第二章清代晚期惠山彩颦服饰色彩解析 艳夺目,每种颜色都想突出。清代晚期的泥人服饰主体色彩由早期的对比色、中差色对 比搭配向素色搭配,素色与艳色对比搭配过渡。如图3 5 “挑帘裁衣”中女主人公身着 白底蓝边上表,服装的整体色调是白色。衣服的镶边是藏青色,白色配减青给人素净朴 实之感,这件服装的亮点就在袖口缀一点亮色,黄色作底,在黄色上缀一点红绿的小面 积对比,使服装的整体素色中缀一点艳丽色彩,使本来平淡无味的服色就焕发出神采, 激起心理兴裔,产生平衡。m 如罗丹所说“置一点之鲜彩于通体浚色之际,自必绚丽夺 目。”【i ”可见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服装色彩的搭配用法。 幽3 缶水斗 f i g3 - 6 w a l 盯6 曲曲g 3 , 3 2 受戏曲影响,根据不同的人物选择色彩 在清代晚期的作品中,“手捏戏文”盛及一时。手捏戏文彩绘色彩最初来源于舞台 上所呈现的色彩,所以当时的作品很多都受到戏曲服装的影响,尤其是受昆剧服装影响 成分比较大,当时昆剧在无锡地区非常流行,并且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喜爱。 昆剧服饰是主要以明代服饰为基础,为适应舞台表演而加工形成的自成一体的艺用 类服饰。昆剧服饰色彩是中国古代朴素自然观、等秩观念影响下的中国古代色彩观念的 折现i 阍。正是基于传统色彩观念这种社会性的“集体习得”才使观众可以轻易地根据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昆剧服色来判定出角色的身份、地位、年龄及性格等 1 7 】。昆曲服装穿戴五光十色,色彩 斑斓纷呈,有十种颜色。昆剧服装色彩标识性与中国传统等秩色彩观念密切相关,昆剧 服装,概以底色为本色分为上五色和下五色,无论服装有无绣花。其中上五色黄、红、 绿、白、黑五种颜色,又称正五色;下五色实际不只五种,有紫、蓝、粉红、古铜、秋 香绿、月白、湖色、灰等,下五色又称间色、副色。惠山彩塑色彩沿用昆曲服装色彩, 常用颜色为花青、石绿、赭石、青连、群青、大红、鹅黄等色,并伴有少量金银色,同 时根据戏文内容和当时的审美需求进行着色,并以大红大绿原始色彩及各种原色渲染戏 曲热闹欢快的气氛,且根据戏文人物的不同选择不同色调的服装。 如图3 - 6 “水斗”手捏戏文表现了白素贞与小青奋力同法海在水中搏斗的场景。白 素贞头戴银泡包头,身穿白战衣裤裙,白色大云肩,腰束花鸾带,小青头戴银白色包头, 身穿紫战衣裤裙,白色大云肩,蓝宫绦,腰束花鸾带。从图3 6 中可以看出,人物身份 不同他们的服装配色也就不一样,白素贞的服装以白色为基调,小青的服装则以紫色群 青为基调。 3 3 3 体现江南水乡女服色彩 江苏省苏州市周围区域由于纵横交错的河湖网络而被称为江南水乡,它的演变历史 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人文环境、民族和民俗风情等文化内涵。其中江南水乡地区民 间服饰是表现这种文化内涵的重要的形式,在汉民族服饰形式中独树一帜,尤其是服饰 色彩,既符合汉民族传统的色彩审美文化观,又具有典型的区域代表性和标示性【l 引。根 据前人研究可见江南水乡女服主体色彩由传统较单一色彩向多色彩过渡,丰富的色彩带 来了视觉审美的变化,这正凸显了江南水乡民间服饰已经逐渐形成区域个性色彩的风 格,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的色彩也逐渐向表现性过渡。惠山彩塑作为服饰的可靠记录者, 在清代晚期的作品中体现出了一系列江南水乡女服的色彩倾向。 由表3 1 统计可见清代晚期的“手捏戏文 中反应昆曲内容的服饰色彩相对文雅, 或恬淡,或含情,体现和谐、含蓄的江南水乡情调。如图3 5 “挑帘裁衣 中主人公人 物服饰以无彩色白色作底,藏青色作为服饰镶边,为整个服饰奠定了文雅恬淡的色彩基 调,但服饰中装饰色又非常的丰富,有小面积的绿叶红花的对比色作为装饰,又有黄色 与红绿作为中差色对比,正符合了江南水乡女服装饰性色彩趋于丰富多彩的特点。再如 图3 7 “庆顶珠 人物身着蓝色上衣,深土黄色云肩服装的整体色调与江南水乡服饰的 主青、蓝、黑的主色调一致。下身服色较鲜艳,深土黄色,配粉红色花朵,鲜艳、活跃 的红色点缀于冷色系的服饰上,无疑视觉效果是强烈的,审美上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 用,也很好的体现了江南水乡服饰装饰性色彩丰富的特点。 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的经典组合也是江南水乡民间女服色彩的一大特点。黑白裙上 的彩色褶线、黑底绣花鞋和包头上的彩色绣花共同构建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的经典和简 约的组合。中国传统服饰以华丽和高贵见长,其视觉魅力除了工艺的精致和繁复外,还 来源于运用对比手法表现色彩的形式美感,江南水乡服色延续并升华了这种对比组合 【1 8 】。由对比色的对比上升为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的对比,使得这种视觉审美具备了时代 性,如图3 8 “吃糠就是无彩色系与有彩色系的经典组合,服装的主色为无彩色黑和 1 6 第三章清代晚期惠山彩掣服饰色彩解析 白奠定了服装的整体素色调,老妇人的上衣演粉色是整体的亮点,可见有彩色与无彩 色的经典搭配既不会让服装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成型过程控制》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机器学习基础》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大学《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概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聚氨酯涂料增稠剂采购合同
- 室内钢混楼板合同
- 2025年大学《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电子竞技政策与法规》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电商平台转让合同示范文本
- 2025电器设备买卖拆除合同范本
- 2025年大学《回医学-回医外科学》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烹饪专业产教融合运行事项方案
- DB37T 2401-2022 危险化学品岗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编写导则
- 第5课 数学运算讲方法(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人教版
-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检查评估报告
- 50项护理基础操作评分标准
- 质量奖知识和信息管理
- 中药智慧药房系统建设方案
- 鸿星尔克公司管理现状
- (TCSEB 0011-2020)《露天爆破工程技术设计规范》
- 《讲师授课技巧》课件111
- 礼仪和服务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