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聊斋志异》与山东民俗.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 在中国文学史上占 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蒲松龄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山东作家 他相对封闭的生活 环境和相对单纯的生活经历使得 聊斋志异 更多地保留了其诞生地的民俗文 化特色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山东民俗视角研究作品的新方向 文学作品与其产生的特定地域民俗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民俗作为 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往往成为文学表现的对象 另一方面民俗进入文学作品以 后 在作家的创造加工下往往起着主动构造文学作品的积极作用 基于此 通 过山东民俗的视角研究 聊斋志异 借鉴民俗学的理论 方法 从考察和总 结山东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民情风俗入手 探究民俗进入文学作品之后所发生的 种种变化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从山东民俗文化与小说作品的互动关系中对 小说思想内容 艺术架构进行研究与探讨 论文首先联系作家蒲松龄的生平经历及 聊斋志异 的创作情况 从 聊斋 志异 素材来源以及作家蒲松龄在齐鲁大地的游历采风的角度探究了 聊斋志 异 山东民俗特色的形成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 聊斋志异 中对山东地方 风物的艺术化的表现及对作品的影响 具体而言 聊斋志异 的山东民俗特色主要体现在作品大量表现的精神民 俗方面 论文主要以山东民间花妖狐魅崇拜 道教神仙信仰 鬼信仰以及民间 俗神信仰等为切入点 探究 聊斋志异 大量神异故事的民俗渊源 发现民间 俗信经过作家加工进入作品之后所发生的种种变化 着重探讨这些山东民间俗 信对小说素材来源 情节架构与艺术风格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山东民俗在 聊斋志异 神鬼狐妖灵异世界的架构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 民间俗信的种种形式以及由此生成的传说故事充当了小说创作的框架和 素材 作家灵活地运用各种民俗形式 构成内容 穿插故事 推动情节 刻画 人物 增加趣味 其次 民俗以被反映对象的形式进入小说 丰富了 1 1 9 p 斋志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异 表现生活的容量 作品中借助民俗描绘而实现的生动的生活细节和人情世 态描摹 融入了作家浓郁的感情色彩和深刻的思想意蕴 使作品达到了高超的 艺术境界 同时 蒲松龄在利用民俗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山东民俗的传 播 对弘扬博大深邈的齐鲁文化也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山东民俗 民间信仰 艺术表现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s t r a n g et a l e so fl i a o c h a iw a sw r i t t e nb yp us o n g l i n gd u r i n gt h ep e r i o do fe a r l y q i n gd y n a s t y b e i n gt h ep e a ko f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s t o r i e s t h i sb o o kb r o u g h t h i mw i t l lav e r yh i g hr e p u t a t i o n p us o n g l i n gw a sb o r ni ns h a n d o n gp r o v i n c ea n ds p e n t t h ew h o l el i f ei nh i sh o m e t o w nz i c h u ae x c e p to n ey e a ri nj i a n g s up r o v i n c ew o r k i n ga s a na s s i s t a n tt oh i g ho f f i c i a l h i sr e l a t i v ec l o s e dl i f e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 s i m p l ee x p e r i e n c e g a v es t r a n g et a l e so f l i a o c h a iad e n s ef o l kc u s t o mc u l t u r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s h a n d o n g s op r o v i d eu san e wt r e n dt os t u d yt h es t r a n g et a l e so fl i a o c h a it h r o u g ht h es i g h to f s h a n d o n gf o l kc u s t o ms t u d y i tc o n t a i n sp r o f o u n da n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c o n n o t a t i o nb e t w e e nl i t e r a t u r ew o r k sa n d t h ef o u c u s t o mo fi t sb i r t h p l a c e f i r s t l y f o l kc u s t o mb e c o m e st h ec o n t e n to ft h e w o r k s s e c o n d l y f o l l c u s t o ma l w a y sa c t sa st h ec o n s t r u c t o ra c t i v e l yt h r o u g ht h e w r i t e r sc r e a t i v ew o r k g e t t i n gh e l pf r o mt h et h e o r ya n dm e t h o do ff o l k l o r er e s e a r c h t h i sa r t i c l et r i e st os t u d ys t r a n g et a l e so fl i a o e h a it h r o u g ht h es i g h to fs h a n d o n gf o l k c u s t o ms t u d y t h em a i np u r p o s ei st os u m m a r i z et h es h a n d o n gf o l kc u s t o ma p p e a r e d i nt h ew o r k sa n ds t u d yt h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a n di n f l u e n c es i n c ei tb e i n gap a r to ft h e w o r k s a st h ef i r s tp a r t t h ea r t i c l ei n t r o d u c e st h er e s e a r c hb a c k g r o u n do fs t r a n g et a l e so f l i a o c h mo nt h ef i e l do fl i t e r a t u r ef o l k l o r es t u d y t h e nt h ew r i t e rs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a n d t r a v e la r o u n ds h a n d o n gi si n t r o d u c e da sw e l la st h eo r i g i no fs t r a n g et a l e so fl i a o c h a i i no r d e rt or e v e a lt h er e a s o nf o rf o r m i n g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s h a n d o n gf o l kc u s t o m t h ep s y c h i cf o l kc u s t o md i s p l a y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s h a n d o n gf o l kc u s t o mo f s t r a n g et a l e so fl i a o c h a id e f i n i t e l y f o c u s i n go nt h eg h o s ta n ds p i r i tb e l i e f s t a o i s m a n d g o d sb e l i e f sa n ds e v e r a lt e m p o r a lf o l kg o d so fs h a n d o n g t h i sa r t i c l et r i e st os t u d y t h ef o l kc u s t o mo r i g i no ft h e 筋r ys t o r i e sa n d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f o l kb e l i e ft ot h e o r i g i no ft h em a t e r i a l sa n d 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a r t i s t i cs t y l e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 h a n d o n gf o l kc u s t o mh a sa l li m p o r t a n te f f e c to nc o n s t r u c t i n gt h ef a i r yw o r l do f s t r a n g et a l e so fl i a o c h a i f i r s t l y f o l kb e l i e f sa n dt h e i rs t o r i e sa c ta st h ef r a m ea n d m a t e r i a l so ft h en o v e lc r e a t i o n t h ew r i t e ru s e dt h ef o l kc u s t o mf l e x i b l yt oc o n s t r u c t t h ec o n t e n t w e a v et h es t o r i e s p r o m o t et h e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 d e s c r i b et h ec h a r a c t e r sa n d i n c r e a s et h ei n t e r e s t s e c o n d l y f o l kc u s t o mh a sb e e nd e s c r i b e d 私t h ed e t a i l s e n r i c h e d t h ec a p a c i t yo fl i f ew h i c ht h ew o r k se x h i b i t s t h er e m a r k a b l ed e s c r i p t i o no ft h ef o l k l i f em i x e sw i t ht h ew r i t e rsa f f e c t i o na n dm e n t a lt h e m e s w h i c hp r o m o t e st h ew o r k st o ah i g ha e s t h e t i cs t a t e 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h ed e s c r i p t i o no fs h a n d o n gf o l kc u s t o mi n s t r a n g et a l e so fl i a o c h a ia l s os t i m u l a t e st h ep r o p a g a t i o no ft h eb r i l l i a n tf o l kc u l t u r eo f s h a n d o n g t h es t u d yw i l lh e l pu sg e tf u r t h e r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o fs t r a n g et a l e so f l i a o c h a if r o mt h ep o i n to fi n t e r a c t i o na n dm i xb e t w e e nt h ef o l kc u s t o ma n dl i t e r a t u r e w o r k s k e yw o r d s s t r a n g et a l e so fl i a o c h a i s h a n d o n gf o l kc u s t o m f o l kb e l i e f s a e s t h e t i c 4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盏 望 日 期 型 竺 兰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争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盘篁 导师签名 日期 卅 幺兰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文学的民俗学研究视角 一文艺民俗学研究概况 文艺民俗学的研究 日本民俗学家井之口章次在 民俗学的位置 一文中指 出 主要包括三个方向 第一方向 为了正确理解文学作品 有必要了解它背 后的环境和社会 为此要借助于民俗学 第二个方向 要了解文学素材向文学作 品升华的过程 因为在现实上 文学素材往往就是民间传承 第三个方向 再进 一步 把文学作品作为民俗资料 也可以称之为文献民俗学的方向 中国的文 艺民俗学研究 自五四以来出现了许多这方面的学者 鲁迅是其中较早而卓有建 树的一位 1 9 2 7 年9 月 鲁迅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讲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 酒之关系 在现代学术史上首开文艺民俗学研究的先河 闻一多致力于用民俗 学观点阐释中国古代神话 2 0 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先后写作 伏羲考 龙风 姜螈履大人迹考 随后许多文学史著作的相关论题以及若干专题性研究著作 也相继出现 鲁迅和闻一多的文艺民俗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前面提及的第一个方 向 第二方向的文学源流研究在对l 三国演义 水浒传 等小说名著从民间传 承到文人写定的考察方面亦有所突破 而就具体的古典文学作品而言 应用文艺民俗学方法进行研究的情况也不尽 相同 针对 聊斋志异 的文艺民俗学研究就目前来看在三个方向都有涉及 前 两类研究遵循的是通过民俗来研究文学的方向 如通过对明清社会民俗事象的研 究来考察当时的社会状况及小说创作的背景 对小说创作意图 作家的创作动机 以及作品内容等进行解读 也有民俗学者深入研究 聊斋志异 的素材来源及演 变演化之关系 着力探究 聊斋志异 在民间文学 文化传承方面的成就 第三 个方向即通过文学作品来研究民俗 一些研究论文着重考察小说中对某些民俗事 转引自陈勤建 民俗学研究评述 见苑利主编 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 民俗理论卷 第1 6 3 页 参见汪玢玲 鬼狐风情 聊斋志异 与民俗文化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版 第3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象的表现 以此来研究作品产生当时的相关民俗状况 二 区域民俗学与文学研究之关系 区域民俗学是指以特定区域内由于人文地理原因而形成的具有共同特点的 民俗事象为研究对象 对这些共同民俗事象的成因 特征 功用 关系等进行研 究的学科 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经过多年的历史积淀 不少已成定格 深深印 在人们的脑海中 成为该地区人文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对 文学作品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特定区域民俗对文学作品的影响体现在诸 多方面 如一个地区的民众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进入文学作品中 以文学 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成为作品的形式和内容 形成了作品独特的地域特征 区 域民俗孕育的传说故事被作家采撷而来 成为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文学作品素 材 区域民俗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渗透到作家的思维意识当中 在进行文学创作时 作家的文学思维方式 内容以及语言风格等无不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等 民俗学研究方法中有一点是注重地域性的研究 这也为文艺民俗学的研究提 供了一个更细微的切入点 针对古典文学作品的研究而言 即是由考察某一地区 的文化传统和民情风俗入手 在解读文学作品时力求臻于 同情之了解 的境地 从而更进一步地对作家的创作意图 作品的内容以及艺术风格的形成等进行研 究 本文从山东民俗的视角对 聊斋志异 进行研究 主要是依据了上述的文艺 民俗学研究的第一个方向 以期将山东民俗文化作为研究 聊斋志异 的一个窗 口 对作家创作以及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的形成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节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 聊斋志异 与民俗研究概况 聊斋志异 作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小说作品之一 自产生时起就受到了人 们的广泛关注 从清人的评注 题跋到后世专门的研究论文和专著 两百多年来 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研究角度涉及语言学 社会学 文艺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 引自叶春生主编 区域民俗学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 0 0 4 年版 第2 页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文化学 文体学 叙事学 女性批评等 成为学术研究领域的一个持续的热点 其中从民俗学角度研究 1 1 9 p 斋志异 起步较晚 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 它才以日 渐鲜明的姿态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六七十年代零星发表的一些论文如苏雪林的 由 聊斋 偷桃 谈印度魔术 谷旭的 从民俗学看 聊斋 藤田祜贤的 聊斋民谭考 等已开始触及 聊斋 志异 与民俗文化研究这一领域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 汪玢玲先生陆续发表了一 系列论述 聊斋志异 与民俗文化的论文 并在1 9 8 5 年结集出版了 蒲松龄与 民间文学 一书 首开从民间文学角度系统研究古代文学作品先例 书中 她在 前辈学者如鲁迅 叶德钧 聂石樵 杨柳等的聊斋本事考源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证 聊斋故事与民间故事的渊源关系 并细致研究蒲松龄提炼民间故事素材的方法 2 0 0 3 年 汪先生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近年研究成果 又出版了 鬼狐风情 一 与民俗文化 一书 书中 作者在对作品进行考源的基础进一步探 讨了 聊斋志异 的思想艺术成就 同时也着重研究了 聊斋志异 的民间性一 一所用的民间艺术的构造方法 民间典故的继承改编 尤其着力于考察其与民间 鬼 狐文化的关系 兼及聊斋俚曲和蒲翁其他杂著的民俗研究 也约略涉及了一 些明清时期的具体民俗事象 如婚俗 丧俗等 但篇幅不多 此后 从民俗学角度研究 聊斋志异 逐渐为学术界所接受 大量的研究论 文论著相继出现 第一部分中所提到的文艺民俗学研究的三个方向在这些研究中 都有所体现 如借助对 聊斋志异 中某些民俗的研究深入了解作品创作的社会 背景 探究民间流传的故事 传闻如何升华为聊斋小说作品以及将 聊斋志异 作为研究十六七世纪民俗的生动资料进行民俗学研究等 在上述研究论文论著中 从总体上探讨 聊斋志异 民俗特征的有 聊斋 志异 与华夏风俗 论 聊斋志异 的民俗描绘 等 研究蒲松龄的民俗思想 及其创作与民俗学关系的有 蒲松龄与民俗学 论蒲松龄的民俗思想 等 并 涉及到 聊斋志异 中表现的乡俗风物以及对民间情趣的探讨 聊斋志异 相关的物质民俗研究已开始涉及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 研究者 参见王平 二十世纪 聊斋志异 研究述评 文学遗产 2 0 0 1 年第3 期 参见汪玢玲 七十年来的蒲松龄研究 蒲松龄研究 1 9 9 4 年第2 期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饮食文化 酒文化和杂技等关乎百姓日常生活的民俗事象表 现出了一定的兴趣 如 聊斋志异 中的饮食文化 谈 聊斋志异 中对酒 的描写 以及 1 1 9 p 斋志异 偷桃 篇的民俗学价值 聊斋志异 所写中国古 代杂技琐谈 等 写鬼写狐是 t 1 9 p 斋志异 的突出特色之一 蒲翁在构筑神鬼狐妖艺术世界的 过程当中 民间信仰 宗教以及民间思维方式和理念是怎样与艺术形象相结合的 这个问题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 通过检索可以发现 聊斋志异 精神民 俗研究方面的论文与专著大多围绕其中的民间信仰与民间意识 关注的重点仍不 出鬼文化和狐文化的范畴 兼及 聊斋志异 中出现的职能各异 多姿多彩的民 间神灵 如 聊斋志异 与民间神灵 聊斋志异 中的民间信仰和民间意识 等 研究 聊斋志异 的兆数信仰 风水文化以及其他巫术禁忌活动 如 镜 听 考源 试论 聊斋 与巫史之关系 等 涉及 聊斋志异 与宗教文化的 研究往往也掺杂着大量民俗方面的内容 如民间对佛 道的俗信以及由此而产生 的和尚 道士等群体 研究论文多着眼佛 道文化与 聊斋志异 的关系以及宗 教神灵的信仰等 研究者对 聊斋志异 民俗文化方面的专题研究也开始涉及到 了 聊斋志异 所体现出的乡土特色以及对 聊斋志异 民间性的研究等 如 聊 斋志异 民间性溯源 藤田祜贤 聊斋民谭考 等 也有研究者开始关注某些地 域文化特征与 z l g p 斋志异 作者创作的关系 如 蒲松龄与泰山 等 二 聊斋志异 与山东民俗之关系 关于 聊斋志异 的地域性特征 冯镇峦在 读聊斋杂说 中就已指出 此 书多叙山左右及淄川省事 纪见闻也 蒲松龄长期蛰伏淄川乡邑 搜集了较多 反映当地风土民情 渗透百姓心理因素的传说 故事 波谲云诡 运思入妙 熔 铸成人各面目 意境翻新的文言小说 作家把民俗素材加以幻作 编织成了一篇 篇蕴藉谐谑的篇章 既反映现实 又寄托宗旨 既提出解决人生矛盾的设想 又 表达自己的美学理想 适合民众口味 在百姓中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 他不仅把 自己采集的材料编撰成 农桑经 补蚕经 药祟书 婚嫁全书 等民俗学 引自 清 蒲松龄著 任笃行辑校全校会注集评 聊斋志异 齐鲁书社2 0 0 0 年版 第2 4 8 2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专著 而且把它们有机地溶入作品 作为花妖狐魅之辅 赋予他的神怪小说大量 的民间生活内容 这样 这部浪漫主义杰作便成了 部风土人情记 然而 已 有的研究多着眼于文化层面 就某些民俗现象泛泛而论 很少强调民俗事象的地 域特色 而较为系统地总结作品中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山东民俗事象 联系作家 生活创作经历对作品的研究则更为欠缺 汪玢玲先生也曾指出 蒲松龄的著作 广泛地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社会制度 风土人情 民间故事 博物知识及民间习俗 信仰 民间游艺等等 是一座彩 色斑斓的民俗小宝库 面对这样一座闪耀着山东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宝库 选 取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符号 如山东民间鬼狐神仙及宗教信仰 地域民俗文化 如泰山鬼神文化 崂山道教文化等作为主要的观照对象 旨在考察独具特色的山 东民俗意象在 聊斋志异 中艺术化的表现形式 研究民俗的表现在 聊斋志异 故事结撰中的作用 以及对作品思想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 并进一步探讨作为文 学作品的 聊斋志异 与其产生的艺术土壤 山东民俗文化之间的独特关系 这也正是选题的意义所在 三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1 从地域民俗文化的视角 联系作家生平经历研究古代文学作品的民俗文化特色 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特色 2 关注能够突出体现山东地域文化特色的精神民俗 综合运用民俗学研究技巧和 文学研究方法 挖掘民俗进入文学作品之后的种种变化 从山东民俗与 聊斋 志异 的互动关系中发现民俗在小说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对前人涉及较少的山东民间独有的雹神信仰进行了一定的考证 结合 聊斋志 异 对此的表现 对雹神信仰的起源 发展与影响进行了论证与推测 参见蔡国梁 聊斋 反映的清初民俗 社会科学辑刊 1 9 8 4 年第3 期 引自汪玢玲 蒲松龄与民俗学 东北师大学报 哲社科学版 1 9 8 4 年第5 期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作家游历采风与山东地方民俗的艺术化表现 第一节 雅爱搜神 与 聊斋志异 素材来源 雅爱搜神 是蒲松龄创作 1 i 9 p 斋志异 的动因之一 其在 聊斋自志 中 写道 才非干宝 雅爱搜神 情类黄州 喜人谈鬼 闻则命笔 遂以成编 久 之 四方同人 又以邮筒相寄 因而物以好聚 所积益夥 蒲松龄之孙蒲立德 在 1 i m p 斋 书跋 中又对乃祖搜集素材 写作 聊斋志异 这样评价道 而于 耳目所睹记 里巷所流传 同人之籍录 又随笔撰次而为此书 其事多涉神怪 其体仿历代志传 其论赞或触时感事 而以劝以惩 圆山东民间至今仍流传着蒲 松龄搜集民间文化资料的种种传说 如传说其在教书之余 从济南移植来 白玉 垂丝菊 自制 蜜饯菊桑茶 招徕行人说故事 文人笔记如邹我的 三借庐笔 谭 卷六中则记载蒲松龄携烟茶于路旁邀过往行人搜奇说异的故事 一向为人引 用 然而此说确切与否尚难论定 然而 蒲松龄多年来注意观察积累 搜集传 闻故事作为创作素材这一点确定无疑 从 聊斋志异 素材来源看 大致有两个 一是口头来源 作家通过与人闲 聊 听人讲故事 或远方友人邮筒所寄 搜集流传在民间的口头故事 加以改编 渲染以成聊斋篇章 二是书面来源 作家取材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或者在小 说典故基础上进行创新 敷衍成篇 少部分来自作家亲身经历 随手所记 为作 家提供口头素材的多为其朋友 家族和亲戚 所记录的故事也多以明清时期的山 东各地为背景 雅爱搜神 正是蒲松龄创作 t 1 9 p 斋志异 的基础 也正是因为 聊斋志异 故事多取自所见所闻以及身边友人提供的传说故事 所以它更多地 保留了明清时山东地方习俗 风土人情之面貌 引自 清 蒲松龄著 任笃行辑校全校会注集评 聊斋志异 齐鲁书社2 0 0 0 年版 第2 9 页 同上 第2 4 6 0 页 参见汪玢玲 鬼狐风情 聊斋志异 与民俗文化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 0 0 4 年版 第1 7 页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节游历采风与山东地域风情撷趣 蒲松龄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乡淄川度过 其间除去康熙九年秋到康熙 十年秋的南游宝应之外 他游历的足迹多不出齐鲁大地 或奔波于家乡与郡城之 间 为科举前程殚精竭虑 或邀游于仙山海岛 宿道观 观海市 一洗俗尘 或 瞻仰岱岳之姿 蕴蓄昂藏之气 感受博大而深邈的泰山文化 在感事赋诗之余 作家 雅爱搜神 的志趣不改 更多地把目光投向那些奇异动人的传说故事和丰 富多彩的世俗人生百态 新闻总入 夷坚志 将其作为构筑 聊斋志异 艺术世界的材料 在展现独特的地域民俗风物的同时 又独具匠心地对其点染提 炼 使这些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与小说的艺术构思与思想意蕴水乳交 融 共同建造了这座体现着作者艺术才情 思想深度且闪耀着山东独特地域民俗 文化特色的艺术宝库 一泉声湖影入聊斋 据马瑞芳先生考证 蒲松龄诗文中涉及到其济上游踪的 有据者近二十次 可见郡城济南是聊斋先生的频游之地 除了康熙七年 1 6 6 8 以 地震 记其闻 见 康熙十七年 1 6 7 8 以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版 第5 1 3 页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的借鉴意义 无独有偶 上仙 则以作家亲身所见 讲述了其与友人至供奉 狐仙的巫婆家中求医问药的经过 对济南民间借狐仙信仰而大行其道的巫术迷信 活动进行了细致描画 武技 篇中因从少林僧学武而自命不凡的李超 偶适历 下 见一少年尼僧 弄艺于场 观者填溢 不觉技痒 意气而进 才一交手 尼骈五指下削其股 李觉膝下如中刀斧 蹶仆不能起 月余始愈 意在 惩戒那些学艺不精且自命不凡的习武者 同时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当时济南甚至整 个山东民间崇尚武术 习练武艺的风俗 据说该民俗春秋战国时期就已产生 一 直延续至今 偷桃 是表现我国古代杂技的经典篇章 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 对其的阐述也已很多 在此不作赘述 然而篇中值得注意的还有杂技表演的大背 景 演春习俗 小说开篇 童时赴郡试 值春节 旧例 先一日 各行商贾 彩楼鼓吹赴藩司 名日 演春 余从友人戏瞩 是日 游人如堵 堂上四官皆 赤衣 东西相向坐 迎春习俗盛行于山东民间 康熙三十一年 1 6 9 2 修 济南府志 中记载 凡立春前一日 官府率士民 具春牛 芒神 迎春于东 郊 里人 行户扮为渔樵耕读诸戏剧 结彩为春楼 而市衢小儿 着彩衣 戴鬼面 往来跳舞 亦古人乡傩之遗也 立春日 官吏各具彩杖 击土牛者三 谓之鞭春 以示劝农之意焉 其他还有记载 如立春前五天检查鞭春的准备工 作 谓之 演春 道光 招远县志 记载迎春时 官吏 皆簪春花 官则朱 衣 吏胥群从 以迎春于东郊亭 一 并随后举行各种各样的演出活动 偷桃的魔 术就是在这种场合下表演的 历城人物故事如刻画济南同知吴南岱 刚正不徇 之凛凛风骨的 一员官 讲述历城人刘亮采之父与狐仙交往 后来狐仙投生成为其子神奇故事的 刘亮 采 还有采自济南名士朱缃关于其父朱宏祚缉捕盗贼故事的 老龙舡户 以及 记朱宏祚亲历事的0 1 国人 等等 当是蒲松龄在与济南名士的交往中采集而来 敷衍成篇 济南之行的交游采风使蒲松龄掌握了大量民俗信息 作家收集到的各 种故事 传闻一经点染创造 在体现鲜明的地域民俗特色的同时 更为构筑神鬼 狐妖世界提供了素材 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参见叶春生主编 区域民俗学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 0 0 4 年版 第1 3 0 页 引自山曼 李万鹏 山东民俗 山东友谊出版社1 9 8 8 年版 第3 页 引自丁世良编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 华东卷 书目文献山版社 1 9 9 5 年版 第2 2 9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崂山之行与聊斋创作 康熙十一年 1 6 7 2 夏 蒲松龄与同乡先贤唐梦赉 高珩 张绂等八人同游 崂山 这次出游 他们不仅饱览山色 还有幸目睹了难得一见的崂山海市 唐梦 赉 志壑堂文集 卷十二 杂记 中对此有过记载 壬子之夏 游劳山 见海 市 并作 劳山看海市诗补赋 描述海市盛况 蒲松龄也作 劳山观海 市作歌 山外水光连天碧 烟涛万顷玻璃色 直将长袖扪三台 马策欲挝天门 开 方爱澄波净秋练 乍睹孤城悬天半 埤堍横亘最分明 缥瓦鱼鳞参差见 万 家树色隐精庐 丛枝黑点巢老乌 高门洞辟斜阳照 晴光历历非模糊 襁属一道 往来者 出或乘车入或马 扉阖忽留一线天 千人骚动谯楼下 转眼城郭化山丘 猎马百骑皆兜牟 小坠腾骧逐两鹿 如闻鸣镝声魇飕 飚然风动尘埃起 境界全 空幻亦止 人世眼底尽空花 见少怪多勿须尔 君不见 当年七贵赫如云 炙手 热焰何腾熏 圆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海市那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观 体现了作者独具 匠心的艺术观察和描摹生活的深厚功力 聊斋志异 中有三篇比较重要的小说 劳山道士 香玉 和 成仙 都是以崂山为背景创作的 它们的创作地点不一定在崂山 但无疑与蒲松龄曾亲 自游历崂山有关 劳山道士 中作者对流传于民间的关于崂山道士法术的种种 神异传说的娴熟运用和改造以及 成仙 篇中对崂山道士云集的修道盛况的表现 在取之传闻的基础上 当是对崂山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香玉 开篇即写 劳 山下清宫 耐冬高二丈 大数十围 牡丹高丈余 花时璀璨似锦 如此描述极 似作者亲见 在崂山下清宫还一直流传着蒲松龄曾在南配房的一间西耳房中住 过 并在那里创作了与崂山相关的这几部作品的传说 民间传说的可信与否难 以查证 但 聊斋志异 中对崂山风物民情艺术表现 进一步体现了作家采风游 历过程中 雅爱搜神 的创作旨趣 地域民俗风物的刻画渲染构成了小说的素材 情节或者细节 成为作家艺术构思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同时 从作品中可以发 现 崂山道教文化对作家产生了的深刻的影响 这与 聊斋志异 中大量的道教 题材小说的创作也不无关系 引自袁世硕 徐仲伟著 蒲松龄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 第9 0 页 引自 清 蒲松龄著 路大荒整理 蒲松龄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版 第5 0 7 页 参见邹宗良 蒲松龄的崂山之行 蒲松龄研究集刊 第四辑 齐鲁书社1 9 8 4 年版 第2 2 3 2 2 8 页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登岱之行与泰山小说 康熙十二年 1 6 7 3 蒲松龄又同唐梦赉 高珩等游览泰山 并各有诗文记录 这次泰山之行 唐梦赉在 志壑堂文集 卷十二 杂记 中记道 癸丑 登泰 岱 宿岳项公署 四鼓登日观峰 天宇穹窿 白云满地 已而鸡声唱彻 东望白 云中 火焰堆起三峰 初如红榴乍吐 渐高 云气始赤 叠锦拖绮 变现万状 朱轮盘去天渐近 白云渐消 山峦村落渐出 而世界现矣 泰山之行给蒲松龄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创作了 登岱行 齐鲁青未了 抚 台观风 登玉皇阁 三篇诗歌 并作 秦松赋 但他此行最重要的收获 却是 搜集了大量泰山故事素材 为后来的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聊斋志异 中有关泰山的小说有二十多篇 从表现山东民俗的角度来看主要 有以下几个类型 一 反映泰山碧霞元君信仰 如 云翠仙 柳氏子 周生 等 其中 云翠仙 讲到了百姓参礼碧霞元君的跪香习俗 同时对泰山独特的登山 工具 山兜也进行了刻画 如 才 梁有才 殷勤 手于橐 觅山兜二 舁媪及 女 己步从 若为仆 遇隘 辄呵兜夫不得颠摇动 良殷 借雇山兜的前前后后 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梁有才急于巴结云翠仙母女的嘴脸 二 表现泰山主宰阴间俗信 如 棋鬼 布客 王货郎 韩方 鬼隶 等 在此不予展开 第四章中将 作详细说明 三 表现民间狐信仰 如 胡四姐 周三 长亭 等 其中 周 三 中的侠狐周三是一个十分独特的狐精形象 他 虬髯铁面 服祷褶 不同于 小说中常见的温文尔雅的狐女 狐秀才 并且作者也避开了民间常用的以法术驱狐 的方法 让侠狐以暴易暴 让人耳目一新 另外还有反映泰安知州张廷芳不畏权贵 爱民如子的 一员官 记录西僧眼中泰山 遍地皆黄金 观音 文殊犹生 能至 其处 则身便是佛 长生不死 奇特信仰的 西僧 涉及莱芜风俗民情的有狐仙 题材的 狐妾 胡四相公 反映白莲教起义和法术的 小二 以及揭露贪官酷 吏害民的 潞令 鹗鸟 等 作家通过游历和与当地文人的交往获取了大量素材 和民风民俗信息 基于此进行创作 小说题材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较为全面 地反映了当时泰山地区民众精神生活面貌 更为重要的是 作家以这样一些故事素 材为载体 抒发个人的思想内蕴并对社会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使作品 闪耀着思想艺术的光辉 同时 小说对民俗素材的表现和运用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 转引自袁世硕 徐仲伟 蒲松龄评传 山东文艺出版社2 0 0 4 年版 第9 l 页 参见袁爱国 蒲松龄与泰山 蒲松龄研究 1 9 9 7 年第3 期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水平 作家处处留心 将所见所闻随手点化为小说细节 点染出色 触景生春 又 使作品流露出浓郁的地域民俗特色和独特的艺术况味 四聊斋况味与山东风情 除了作家亲自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获得创作素材之外 聊斋志异 中的许 多故事来自作家通过友人 亲戚广泛搜集的散落各地的奇闻异事 这些出自不同 地区的故事同样也保留着能体现其诞生地特色的风物标志 成为聊斋小说展示山 东民间风土人情的绝佳注脚 如 葛巾 篇对菏泽 曹州 牡丹进行了艺术化表 现 曹州民间种植牡丹的历史十分悠久 自明代起就已广泛种植 成为继洛阳 毫州之后的又一牡丹之乡 名花佳种繁多 而民间流传的花神故事也在此基础上 得以发展 最终成就了聊斋名篇 葛巾 东海古积岛有五色耐冬花但岛上多蟒 见于 崂山志 记载 也是当地民众的常识 海公子 篇正是借此结撰了书生 为赏花而上岛 为蛇妖所缠 急中生智以猎药成功杀妖逃生的故事 再如 淄j i i 县志 中记载 焕 山在县西十五里 有山市 邑人多见之者 城郭 楼 台 宫室 树木 人物之状 类海市云 在 山市 篇中作者即以细致传神的 笔调描绘了家乡 淄 l l a 景 之一的焕山山市变幻万端的奇妙景象 令人惊叹不 已 瓷窑多产陶瓷器皿 民众多以制陶 贩陶为业 农妇 中的主人公瓷窑坞 农妇即以贩陶器为生 有赢余便施舍乞丐 彰显了农村劳动妇女的勤劳品质和高 尚人格 山东民俗风物频频出现在聊斋篇章中 这些闪耀着独特地方色彩的民俗元素 的存在 丰富了 聊斋志异 所表现生活的容量 作家在天马行空的幻想之时不 忘将地域民俗细节融入作品 使这些民俗素材经过精心的艺术构思和谋篇布局 组成一个次序井然 和谐的有机整体 为作品增加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同时民俗 元素又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背景 线索和素材 为故事架构和人物性格命运表现 创造了条件 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使得i 聊斋志异 与其生长的土壤 山东民风民俗之间呈现出了相辅相成的独特关系 生动地体现了民俗与文学 的互动与融合 参见 崂山志 卷五 仙释 引自 淄川县志 卷一 舆地志 山川 焕l h 1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聊斋花妖狐魅与山东民间信仰 花妖狐魅是 聊斋志异 中非常动人的一类形象 蒲松龄在山东民间崇信动 植物精灵民俗的基础上 赋予了这些精灵以全新的形象与深刻的文化内涵 既保 留着民间崇拜民俗的痕迹 又以文学的手法对民俗加工改造 使民俗中的动植物 特性 神异性与作家着意表现的人性和谐统一 实现了文学与民俗的互动与融合 第一节 聊斋志异 与山东民间树妖花神崇拜 一树木崇拜与聊斋树妖形象 1 山东民间树木崇拜 民间信仰中有 万物有灵 的观念 民众相信即使是花草树木 也都有灵气 年深日久便能修炼成精 能够幻化人形 混迹人间 山东地方志及其他资料中对 此也有一定的记载 如道光 章丘县志 收录了一则关于章丘县南曹范村树精的 传说 关帝庙有巨槐三株 俱数围许 土人呼之日大槐 二槐 三槐 相传为 唐时物也 邑人有客于南方者 于逆旅见二老人 皆魁梧不类常人 心异之 问 其姓氏日姓槐 原籍章丘之曹范村 二人徙居于此十余年矣 弟槐三尚 在彼 关帝庙巨槐耳 两株已枯 今计之恰十余年 因相戒勿犯其三 至今 犹如故云 树木 尤其是古树通灵的说法在民间极为普遍 如长清灵岩寺之古 柏 其树将伐倒时 乌乌之声闻十余里 古人云 木千年者其灵为青羊 万年 者为青牛 信然矣 树既有灵 可轻伐哉 一圆民间故事对此类题材尤为偏爱 如 泰山民间故事 中 槐花仙子 篇就讲述了泰山岱庙唐槐院内一株唐槐化为 女子 与人间男子恋爱的故事 时至今日 这种对古树有灵 能祸福百姓的崇拜风习在山东民间仍有存在 如比较常见的是为百年甚至千年古树披红 每逢节庆或有疾病时到树下设礼祭 引自道光 章丘县志 卷十五 秩事志 引自 清 马大相 灵岩志 卷六 述闻 山东友谊出版社 1 9 9 4 年版 第1 8 6 页 参见宝君 秋水著 泰山民间故事 山东友谊出版社 1 9 8 6 年版 第1 7 1 8 页 1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拜 烧香许愿 可见这种风俗在民众中深远的影响力 对于长期生活于山东淄川 农村的作家蒲松龄而言 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地深入到了思想意识当中 在文学创 作中常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如康熙十二年蒲松龄游泰山曾作 秦松赋 赋中他 极力赞扬了泰山 五大夫松 亘古而不坠 的自然之美 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 节 予登岱过其下 摩挲而问之日 大夫乎 大夫乎 秦之封其有乎 无乎 君以为荣乎 污乎 徘徊良久 坐而假寐 梦一伟男子告予日 世之呼我牛 也 牛之 马也 马之 秦虽以我为大夫 我未尝为秦大夫也 为鲁连之乡党 近田横之门人 高人烈士 义不帝秦 秦皇何君 而我为其臣 堋 用拟人化的 手法表现了其 意调高骞 清标独耸 的人格 也隐约透露出蒲松龄意识中存 在的树木有灵 可幻化人形的浪漫主义观念 2 聊斋志异 中的树妖形象 1 1 9 p 斋志异 中对此类崇拜风俗多有体现 作者在塑造植物精灵形象时 既 有借鉴民间信仰的成分 如树木年深日久可化人形 具有神术异能 虔诚信仰能 造福人类等 又更加突出了其道德化 人格化的特点 进行艺术的加工 使笔下 的树木精灵颇具人情 同时又不忘点出其异类的特点 而更重要的则是借此承载 作者创作的思想内蕴 柳秀才 中 峨冠绿衣 状貌修伟 的 柳秀才 即为柳树之神 他心 系百姓疾苦 预先告知沂令蝗神将降临沂地 并为其出谋划策 免去百姓庄稼的 劫难 以自身代受蝗灾之苦 后蝗来 飞蔽天日 然不落禾田 但集杨柳 过 处柳叶都尽一 拳拳爱民之心 无愧于百姓保护神的称号 在 香玉 篇中 那 位红衣飘拂 意态温雅的美丽女子便是耐冬树神绛雪 与牡丹花神香玉相映生辉 让人过目难忘 如果说 蝗神 中的柳神是以其无私为民的高尚情怀赢得百姓的 敬重的话 香玉 中的耐冬树神绛雪则为我们演绎了一种别样的绻倦情怀 耐 冬又名山茶 产于气候温煦的海岛中 香玉 中耐冬树的原型 至今仍生长于 崂山下清宫三官殿前 传说为明代张三丰移植而来 颇具神异色彩 崂山志 记载 明永乐间有张三丰者 尝自青州云门来 于崂山下居之 居民苏现礼敬 焉 邑中初无耐冬花 三丰白海岛携出一本 植现庭前 虽隆冬严雪 叶色愈翠 引白 清 蒲松岭著 路大荒整理 蒲松龄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版 第5 0 7 页 参见 山东风物志 山东美术出版社1 9 8 4 年版 第1 0 0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正月即花 花蕃艳可爱 今近二百年 柯干大小如初 或分其蘖株别植 未有能 生者 耐冬正月严冬之时繁花满树 其不畏霜雪之凛然精神与冷艳气质在 1 i p 斋志异 中时有显现 如黄生初遇香玉 绛雪于下清宫 香玉主动与黄生交往 而绛雪则与他保持着一种 与君交 以情不以淫 的朋友之谊 在香玉被掘走 黄生痛失爱人而绛雪痛失密友的凄凉境地中 绛雪陪伴安慰黄生 直至香玉复活 她落落大方的风度 使黄生深受感动 曾感慨道 香玉吾爱妻 绛雪我良友也 黄生死后化为牡丹 被无知道士砍掉 绛雪与香玉一样 亦殉情而死 表面虽为 君子之交 而实则能生死相从 这就是蒲松龄赋予耐冬树神绛雪的独特人格 虽 化身娇弱女子 却保留了作为耐冬的高洁精神和凛然之气 令人可敬可叹 二 花神崇拜与聊斋花神形象 1 山东民间花神崇拜 花神在民间信仰中是司花的神祗 总花神一般被称为 百花神 或 百花花 神 民间对花神的信仰非常普遍 如花朝节就是为祭奠花神而设 山东有些地 区庆祝花朝节 费县志 岁时民俗有 二月十五日 花朝 韵士多相邀饮 的 习俗 曲阜地区则流行在 花朝日 这天 为扑蝶之会 国民间信仰中每种花都 有花神 如 山东民俗 记济南有称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的 大明湖北岸原 有一座荒废日久的藕神祠 而在以牡丹著称的菏泽 则广泛流传着许多关于牡 丹花神的民间故事 如 曹州牡丹史话 中记载的 李公子夜遇牡丹仙 讲述 的是牡丹仙子与书生谈诗论文的风雅故事 翠牡丹 则讲述了牡丹仙子爱上了 惜花的少年 托杏树老仙做媒嫁给少年 并生育了一子一女 也都化为了牡丹名 品的佳话 2 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洁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2025年妇女卫生巾制造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飞行控制器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分时租赁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质检员新员工考核试卷及答案
- 井矿盐制盐工效率提升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肤痒颗粒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煤直接液化操作工作业指导书
- 皮带工作业指导书
- 铁合金炉料烧结工岗前考核试卷及答案
- 咨询类合同合同范例
- 九上道法【思维导图+重点句+考点问题+典型例题】
- 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
- 2024至2030年中国山西省轨道交通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第一课-学会管理情绪课件》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北师大版高中二年级全一册1634
- 旅游新媒体营销
- 地质调查员三级(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矿山地质)复习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乳牙根管治疗的护理配合
- 经编车间安全操作规程模版
- 《小学三年级英语开学第一课》课件
- 新入职教师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