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优编选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优编选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优编选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优编选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优编选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高考语文(人教)一轮优编选题(8)李仕才一、语言基础应用1、【2018届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高三期中联考】请依照画波浪线句子的句式改写后面两个画横线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于2017年9月3日至5日在厦门举行。2017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厦洽会),开设了“金砖国家投资展区”,展示金砖国家的投资政策、环境和机遇;为了推动与金砖国家的交流、合作,开展了针对金砖国家相关项目对接活动。期间,厦洽会还举办了“金砖国家电子商务”专题论坛,挖掘金砖国家的潜力与商机。【答案】开展了针对金砖国家相关项目对接活动,推动与金砖国家的交流、合作;举办了“金砖国家电子商务”专题论坛,挖掘金砖国家的潜力与商机。2、【山东省潍坊市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分析画直线句子的成分,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大自然是美的源泉,人们用文字感怀并奉写它亘古如斯的美丽。文字又不是绘画, 却能构国绘彩;_,文字能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这是怎样的一种神奇!(1)指出下面句子划线部分的成分。人们 用文字 感怀并摹写 它 亘古如斯的 美丽(2)仿写:【答案】(1)人们用文字(状语)感怀并摹写(谓语)它(定语)亘古如斯的(定语)美丽(2)文字不是音乐,却能摹声拟音(仿声像音、放声送响)。【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第一问要求支出句子成分,考生注意状语和定语。第二问考查仿写句子,仿写的基本要求是神似和形似。这段话的仿写要,以“文字又不是绘画, 却能构国绘彩”为模板,内容贴切,句式要一致。3、【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有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房价高涨,市政府立即作出反应,进行调控。现在,房价已出现环比略降的态势。老百姓心里安定了,只要实现了住房梦,就能让社会稳定下来,而社会穗定下来,老百姓就一定能有满满的幸福感,国家也必然会富强起来。实现了住房梦,也不一定能让社会稳定下来。_【答案】社会稳定下来,老百姓也不一定就能有满满的幸福感。 老百姓的满满幸福感也不是必然能让国家富强起来。【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严密。推断时讲究逻辑的严密性。比如该题在推断时思维不缜密,逻辑错误。因为社会稳定,老百姓满满的幸福感和国家富强三者之间并不是因果关系。4、【湖北省宜昌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5月阶段检测】下面是我国刚刚举办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会标,请写出除英语缩写(brf)外该标志中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答案】(1)标志以丝带代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条丝带形成球型,体现包容、团结、合作的寓意,代表全球合作,互利共赢。(2)丝带构成英文字母“s”,代表丝绸(silk)。(3)球形中心隐含“大雁塔”,寓意丝绸之路以中国为中心,始于西安,惠及全球。【解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徽标的题目,分析徽标常见的题目是写出构图要素和分析寓意,构图要素要概括题干要求的徽标中索要的图案的内容,重点注意徽标中的一些抽象变形的图案,时间、地点、主题的汉语或英文的首字母的变形;分析寓意要结合徽标的名称分析,如此题注意“丝带”寓意的挖掘。5、【山东省菏泽市七县一中(郓城一中、曹县一中等)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某公司在下发给部门的通知中写道:所有参加培训的员工务必下午4点准时到达指定地点。b. 昨天一位朋友的新居刚刚落成,邀请我到他的新居看看,我答应了,说:“定会赏光。”c. 好友绕道而来,我却因身体不适无法迎接,于是微信留言:近日贵体欠安,有失远迎。d. 位网友在微信看到留言后写道:深感各位的留言对我的人生有些许帮助,定当牢记于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项,“定会赏光”不得体,赏光是敬辞。c项,“贵体欠安”不得体,贵体是敬辞。d项,“些许”不得体,改为“莫大”。二、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木兰花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注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沉,谓无人传言。攲:倚、依。烬: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d这首词的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e全词八句,紧扣“梦”字,把一个闺中女子的凄凉悲愁和幽怨刻画得淋漓尽致。2作者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恨”的原因有哪些。答: 【参考答案】1ded项语言浅白,情感质朴。e项紧扣“恨”字。2(1)与君分别之后,再也不知道行踪。(2)书信渐渐减少,最后书信不通,音讯全无。(3)希望入梦,梦中寻找,可是“梦又不成”,灯花燃尽,最后一点希望也成了泡影。【作者:欧阳修】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唐宋八大家之一。幼时而孤,贤母荻杆画地育教。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初任西京留守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交游,以诗唱和。其诗主要有食糟民南獠生杳子无夕画眉鸟戏答元珍等,意境别颖,清丽秀美,耐人寻味。叶梦得石林诗话有评:“欧阳文忠公诗,始矫昆体,专以气格为主,故言多平易疏畅。”其词多写男女感情,如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临江仙(柳外轻雷)等,情思深远,婉转清丽,与晏殊词风相近。部分词作表现了个人志趣抱负,如采桑子朝中措(平山栏槛)等。而其六一诗话则开历代诗话之先河,影响深远。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挺拔之姿朱以撒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艺术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亮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山野稼穑,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的格调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当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相比于王维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更与竹默契。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竹石图上题写了“各适其天,各全其性”,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人,一定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庾子山小园赋中有不少数字,不过最让人欣赏的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也出来了。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竹林七贤、金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麈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像王羲之的大道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珣的伯远帖,都那么小,一张便笺般大小,清简出风尘,三笔两笔,精气神都聚于此了。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可以不循常轨剑走偏锋,却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眼、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怀奔竞之心,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寻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紧紧地箍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渐渐地,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而另一面又使我察觉到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内蓄积着,不使外泄。所不同的是农耕者远没有竹子的挺拔俊秀,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长不高了。尽管我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1题目为“挺拔之姿”,但画横线部分却写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答:_答案合乎题旨。竹子虽外形扭曲,但仍具挺拔之质,象征着艰苦环境下顽强奋进的人生,深化了主旨。2请解释第四段画波浪线句子的含意。答:_答案这句话是说,每一个懂竹的人都会获得内在支撑,成为有风骨的人。表达了对竹子富有人格气节的赞美。3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答:_答案想象山野里竹子生机勃发,与城市里竹子的优雅纤细形成对比。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