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一)什么是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其主要特征是什么?通货膨胀:一般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升。我们应注意两点:“普遍的”、“持续的”。一是通货膨胀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普遍上升,是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一种或几种产品或劳务价格上升,不算是通货膨胀;二是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持续上涨,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产品或劳务价格的一次性或暂时上涨也不算是通货膨胀。$ ! A$ Hy) tl9 j3 v3 Wy S4 A5 2 b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产品和劳务价格等不停顿的持续下跌,而且全部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在经济实践中,判断某个时期的物价下跌是否属于通货紧缩,一看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转变为负,二看这种下降的持续是否超过了一定时限。4 ?! O, x f4 $ l5 R q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我们应从最重要的原因即从商品供求关系方面分析,则有以下三种情况:2 l5 g8 t% R$ w/ w( l9 X$ * r( F m( p9 H2 l& Q: , K%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在社会总需求中,无论是消费、投资增加,还是政府支出或净出口的增加,都可能使需求增加,都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在未充分就业时,总需求增加,不会引起价格上涨,不会产生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在正常供给曲线条件下,总需求增加,使价格水平提高。但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条件下,总需求增加,价格水平提高,但国民收入不再增加,这是由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所致。此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对价格水平提高的影响更大。在上述正常的和长期的总供给曲线条件下,由于社会总需求增加引起价格总水平普遍持续的提高,就是需求拉动通货膨胀。主要是由政府支出、投资及转移支付增加过快、货币投放过多、刺激消费力度过大等原因引起的。. r% J+ p+ B0 u M2 6 T: |, +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我们在理解上应注意两点:一是成本提高可能使价格上涨,但不是必然上涨;二是当社会总需求不变或增加不大时,成本提高会使价格上涨,但社会总需求增加很快,成本提高时价格不一定不涨。那么,我们来分析成本提高为什么价格会上涨:原因是由于成本提高,供给曲线上升,则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提高;如果成本进一步提高,总供给曲线继续上升,则国民收入进一步减少,而价格更进一步提高,这种由于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普遍持续上涨就构成了成本推动通货膨胀。3 Y1 H( t9 J% t1 - v8 - k2 E+ k U3 ( K: J由于成本上升的原因不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可分为三种类型:8 O$ T; t1 b! u5 Y t) b w/ T2 P0 W7 E$ S v工资推动通货膨胀,由工资增长率快于生产增长率导致。: U5 _7 - & H8 |% X4 f8 v/利润推动通货膨胀,由于产品价格提高幅度快于成本提高幅度导致。进出口推动通货膨胀,进口品价格上升及出口迅猛增加导致。 W5 N4 N0 r8 W; K 3、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混合型通货膨胀。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上述两种类型常常混合作用、密切联系交叉在一起。+ P( p# * C+ p4 r* p) ( V& 7 d6 R1 r0 4、其他通货膨胀的原因。包括结构型通货膨胀和现代货币供给主义通货膨胀。2 通货紧缩的成因从理论上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T4 ?7 C1 i0 m( 2 F. o8 Y3 r, ! _4 Q2 Y4 O0 ? I# N3 E1、社会生产能力总体性过剩。此时商品供过于求,出现物价普遍持续下跌。8 e4 m# Z$ v9 m/ q+ 3 e/ T& o: J) C2、投资和消费预期变化。如预期未来实际利率会降低、商品价格会下降,则投资者和消费者都会减少现期投资和消费,导致现期有效需求不足,物价下跌。S& o# g- K5 I% o3 9 I5 R- $ . C3 t$ W0 Q3、政府紧缩预算,削减支出。会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供求格局发生变化,从而容易引发通货紧缩。9 ! _* 7 k9 N- x& z9 i7 O5 A4、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生产能力得以提高,使成本下降,导致产品价格下跌。9 a& C L H E- m7 5、汇率因素。如果一国高估本币汇率,会造成用外币表示的本过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升,从而导致外部需求降低,出口下降;进而导致国内外向型企业开工不足,工人收入下降,个人购买力和需求下降,从而导致物价持续下跌。* s6 U8 uV1 N: K1 z, G9 q6、货币政策变动。如中央银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则会使大量商品流向货币,可能会产生物价持续下跌。, d* x7 A3 X& j7、金融体系效率低下或信贷过度扩张产生大量不良投资也会引起通货紧缩。 ; % S% B i/ E3 kl7 o7 J+ 7 Y7 E5 y+ o0 : 4 C4 S4 & m+ z)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w& 0 N6 e- E6 z/ x% L/ G( i: B3 D, C$ l7 f) Y9 u S1 l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T O+ J1 y6 7 gX9 O+ N* j& H9 |* a 通货膨胀的财富分配或转移效应0 C) A: d2 f) b N6 V3 B% x( l/ R+ f; M4 6 s3通货紧缩的经济效应:通货紧缩一旦发生,如若处理不当,会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不良影响。会加重债务人的负担,抑制消费,增加银行不良资产,甚至形成经济衰退,陷入恶性循环。不排除适度的通货紧缩会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0 K8 g8 a4 k5 o; ) i% p% r( E- J! l$ % + S A7 z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工具是什么?1 G* y+ f& j0 P 财政政策的内容: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w( u: i- e, 8 y* i* G财政政策的实施工具:包括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和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 i2 ?9 l r0 $ V Z! T; . u5 UN: A( t3 K7 O1、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7 K3 i3 K! Y8 N9 i3 I p4 s& w$ q6 _P, Y0 e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直接影响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是决定国民收入总量的重要因素。7 7 V+ N* ?. b( O0 K# w0 ( / j0 x6 _e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失业救济金、农业补贴及退伍军人津贴等方面的支出。5 I9 |3 X5 o+ u+ 政府投资: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只包括公共项目工程和国家特殊重大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 2、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 ( k8 6 z! A% W& N0 m3 G! o% a) Q4 I税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政府为实现其只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公债。实际上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券。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 c- X2 ) Y W8 K3 ?8 u+ L l6 a) q$ N# N. c货币政策的内容: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o) w; W/ P7 b1 r4 j% s. ; Z; c7 b3 m7 A. 货币政策的实施工具:9 q2 Z) t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应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8 v; + nv2 再贴现率:通常工业发达国家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叫做再贴现,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叫再贴现率。存款准备率:存款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比例成为存款准备率。9 l. T9 pk6 q, ; N v% F: h- o, # g& 2 ?( z (三)出现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时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该如何操作?这些政策的优点和缺陷是什么? 6 e I- C% _ P& O/ 9 Oa& F5 Z5 G. M, z4 q$ 财政政策的操作:5 J3 ?/ G& l, j! : Q. - I3 v1、在经济扩张时期,税收自动而及时地增加,失业保险、贫困救济、弄产品价格支持等转移支付的减少,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 Q% w5 q9 p2 & i: u2、在经济衰退时期,税收自动而及时地减少,各项转移支出的增加,又有助于缓和经济的衰退。因此,自动稳定器能够减轻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降低波峰高度,提高谷底高度。 货币政策的操作:8 S2 + G( L% m / A/ v* _9 P% 1、当经济形势趋于萧条时,中央银行可以在公共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以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发展;可以降低再贴现率,以扩大信贷规模增加投资;可以降低存款准备率,使投资扩张,刺激经济增长。2、当经济形势趋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在公共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以提高利率,抑制经济增长;可以提高再贴现率,以压缩信贷规模,减少投资;可以提高存款准备率,压缩投资,抑制经济增长。* Az, Z) j9 Q# w xs! v+ S6 j9 m4 O4 S7 g5 _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r3 F& e% i. L# X0 3 D7 C财政收入政策的局限性:为防止通货膨胀而增加税收,但是,如果对企业利润增加课税,企业必会为了保持原有利润抬高商品价格;如果对商品增加课税,税收只能加在商品价格上;如果对个人所得增加税收,则会直接降低个人可支配收入及个人消费水平。) B( : U* f, b( E+ A! , |) p8 H* |0 F6 a N/ j* N& 财政支出政策的局限性:在经济膨胀时期,政府减少对商品的购买,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政府削减转移支付,将直接减少人们的收入,影响居民基本生活。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增加转移支付,提供了增加消费与投资、扩大总需求的可能性,但也有可能人们将此收入用于储蓄。) N- Y3 D, B$ Z/ i4 p4 2 R# A4 $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在经济衰退时期,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措施,如降低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率等,但商业银行可能不原冒风险,因而达不到扩大放款的效用。在通货膨胀时期,尽管中央银行采取措施提高利率,但由于保险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吸收存款,抵消了紧缩性政策作用。% 储蓄率升高,消费减少,引起总需要的减少,从总需求的角度来考察国民收入:Y=C+I+G+X,所以均衡国民收入将减少,反之亦然。分析研究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因素,主要是为了分析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在分析财政政策效果时,比方说分析一项增加政府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效果时,如果增加一笔政府支出会使利率上升很多(这在LM曲线比较陡峭时就会这样),或利率每上升一定幅度会使私人部门投资下降很多(这在IS曲线比较平坦时就会是这样),则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就大,从而扩张性财政政策效果较小,反之则反是。可见,通过分析IS和LM曲线的斜率以及它们的决定因素就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财政政策效果的决定因事:使IS曲线斜率较小的因素(如投资对利率较敏感,边际消费倾向较大从而支出乘数较大,边际税率较小从而也使支出乘数较大),以及使LM曲线斜率较大的因素(如货币需求对利率较不敏感以及货币需求对收入较为敏感),都是使财政政策效果较小的因素。在分析货币政策效果时,比方说分析一项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时,如果增加一笔货币供给会使利率下降很多(这在LM曲线陡峭时就会是这样),或利率上升一定幅度会使私人部门投资增加很多(这在IS曲线比较平坦时就会是这样),则货币政策效果就会很明显,反之则反是。可见,通过分析IS和LM曲线的斜率以及它们的决定因素就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货币政策效果的决定因素;使IS曲线斜率较小的因素以及使LM曲线斜率较大的因素,都是使货币政策效果较大的因素。增长起到促进作用。IS-LM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后凯恩斯主流派新古典综合派用于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的一个工具,这个模型是在凯恩斯的收入支出模型和希克斯的ISLM模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解释国民收入的决定及相关经济现象,是对前两个模型仅强调总需求方面的片面性进行的补充和修正。所以,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所依据的理论已经不是标准的或纯粹的凯恩斯理论。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用公式表示: 短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AD-AS模型(四)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又出现了“过热”,请结合实际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5 ! - 5 j% No8 8 w5 h! x8 d5 W0 p 从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出现了“过热”的现象。在此期间,我们最能够体会的是我国的利率变动方向,充分体现了国家通过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手段。 Q6 - JI7 e7 w O6 Z9 K0 A6 q% U2 R2 N- Y& n3 t* 当国家经济“过热”现象,应当实行双紧的政策搭配,即配合运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例如,减少政府支出、提高税率,可以压缩社会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同时,减少货币供应量,减缓物价上涨。紧缩的财政政策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引起利率下降,紧缩的货币政策却使利率提高,从而抑制企业投资。) 双紧政策相配合,将对经济起到紧缩作用,但这种政策不宜长期使用,将会带来经济衰退,增加失业,应谨慎使用。双紧政策的适用条件有三:第一,需求膨胀,物价迅速上涨;第二,瓶颈产业对经济起严重制约作用;第三,经济秩序混乱。(五)对我国当前两大政策配合的一些建议 。当前,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日趋协调、完善,共同在反经济周期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更深层次上的协调配合还不是很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调节分工不明确。货币政策长于总量调节,财政政策长于结构调整,但目前我国的两大政策均未发挥出各自优势,导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二是配合关系不规范,缺乏有效的配合机制。三是在经济运行和体制改革的某些重大问题以及在投资领域,都一定程度上存在配合不协调的问题。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借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两大政策的配合经验,为了进一步发挥两大政策的配合效应,可以从如下方面人手: 1.建立和完善规划、财政、银行的配合机制,优化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要健全和完善国家规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国家规划明确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总体要求,是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要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长期规划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统筹安排和政策协调。2.完善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