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护理毕业论文.doc_第1页
心绞痛护理毕业论文.doc_第2页
心绞痛护理毕业论文.doc_第3页
心绞痛护理毕业论文.doc_第4页
心绞痛护理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绞痛护理毕业论文 心绞痛就是心脏的部位出现疼痛的情况,这样的病症是非常复杂的,需要护理的工作也很繁琐,所以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心绞痛护理毕业论文,请看看吧。 【摘要】:本文主要简单描述应用不同治疗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提出应注重护理的医用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护理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指人体因脂质代谢功能紊乱,使得血液中的脂质容易沉积附着在动脉内膜上,并呈现动脉粥样白色斑块,医学上称之为动脉粥样樱花病变,简称冠心病,这种病证可导致动脉管腔容积变小,血管流速受到阻滞,血流量变小,使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等病症。根据发病症状,临床上将冠心病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型冠心病五个类型。本文主要简单描述应用不同治疗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提出应注重护理的医用价值。 1.冠心病的诊断 目前冠心病的发生人群多为老年人,临床上的诊断主要依靠心脏指标如心电图、血压等检测或临床症状。当老年人的后胸骨呈放射状烧灼样疼痛,疼痛部位为下颌、左上肢、左肩,疼痛呈间歇性,尤其是在劳累、寒冷或饱餐后,当出现上述症状时,老年人应及时就医,千万不要忍耐或不认真对待,以免发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2.临床疗效观察 现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有很多,中药制剂如通脉稳心汤1、丹参注射液2、半夏白术天麻汤3等,西药如拜阿司匹林、倍他乐克等4。 杨晶英等5通过应用静滴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发现,排除3例因药物副作用停止治疗的患者外,其余45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均令人满意。静滴硝酸甘油后,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但静脉注射过程中应严格掌握输液的速度,并监测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心率等心脏指标的变化。何晓英等6采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发现经注射舒血宁的患者,几乎一半的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一半以上的患者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明显的减轻,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0%以上,部分患者的心电图恢复到“大致正常”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标准,略高于一半的患者心电图的ST段降低以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标准,总有效率为70%以上,说明舒血宁可以有效的用于患者冠心病的治疗。但在输液过程中应注意,舒血宁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如协同或拮抗作用,以防止出现药物配伍禁忌,发生副作用。王亚华7通过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的并发症的进行临床观察发现,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虽然是一种有创性的介入治疗方法,但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针对要进行此种手术的患者,医护工作者要投入更多的护理经历,并熟练掌握介入治疗的理论知识、操作手法等,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3.临床护理 3.1心理教育 医者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详尽的疾病治疗及患者康复的护理指导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建立有关该病防治、治疗及护理的医学常识,为疾病的后续治疗提供基础。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精神抚慰,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培养患者积极乐观的情绪及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决心。 3.2健康教育 在治疗前,要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沟通,消除患者恐惧紧张的消极情绪,使患者摆正心态接受治疗。术后,护理工作者要给予患者全面的贴心服务,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劝说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进行戒除并多做适度的体育锻炼,并对患者进行及时的监督,提高患者自我护理及保健的意识。 3.3医疗监护 (1)冠心病术后常伴发诸多并发症,其中急性血管闭塞首当其冲。因此,对术后患者要加强医疗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心绞痛、血管栓塞等及患者心电图、血压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症状,应立即进行采取治疗如抗凝、溶栓等。 (2)若患者进行了股动脉留置鞘管手术,应提醒患者背面朝下平躺,穿刺侧肢要保持伸直,以避免造成鞘管的断裂,并注意观察穿刺处是否有出血现象,同时要检查凝血酶原的时间,一旦发现患者凝血时间异常或出现渗血、血肿,要立即进行处理,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的伤害。 参考文献 1田丰,李庆海.通脉稳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187-188. 2王春芳.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15(4):308. 3马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4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4031-4032. 4郭明娥,段学忠.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2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0,42(1):26-27. 5杨晶英,胡欣,许爱桂,等.静滴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2004,3:32-33. 6何晓英,王万华,吴艳,等.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西南军医,2006,8(2):85-86. 7王亚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3,11(2):75. 【摘要】目的:通过对心绞痛患者临床护理情况来探讨对该病的临床护理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近年来心绞痛患者75例进行病因分析,通过观察与治疗并精心护理使患者尽早康复。结果:75例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及精心护理,已有59例患者出院回家静养观察治疗。结论:心绞痛患者要注意休息与护理,并保持平静的心情,有利于病情康复。 【关键词】冠状动脉硬化;心肌缺血;临床护理;心绞痛;心肌病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的、急剧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为特点的临床综合症。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诱发局部血小板聚集、不完全堵塞性血栓形成而使管腔狭窄进一步加重有关,这类病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因此寻找有效的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方法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近年来,我院收治了心绞痛患者并进行临床护理研究,通过各个方面的治疗研究,在治疗心绞痛这种疾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方面已越来越被引起重视,并取得了许多积极的进展,现就我院这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心绞痛患者75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7例,年龄最大者75岁,最小者42岁,平均年龄49岁。 1.2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心绞痛的最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正常情况下,具很大储备力量的冠状循环的血流量可随生理情况而发生显著变化,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对氧的需求增加时,冠状动脉适当扩张,血流量增加,达到供求平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部分分支闭塞时,其扩张性减弱,血流量减少。当心肌的血供减少到尚能应付平时的需要,则休息时无症状。当劳累、激动、心力衰竭等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对血液的需求增加;或当冠状动脉痉挛时,血流量在原来病变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总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心肌血液的“求”增加或“供”减少,供求之间矛盾加深都会导致心绞痛。此外,心绞痛也可由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狭窄、肥厚型心肌病等引起。 1.3临床表现类型;按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标准要求,心绞痛临床分类为:劳累型心绞痛,根据发病情况统计又分为稳定型、初发型和恶化型心绞痛3种;自发型心绞痛,又分为卧位型、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中间综合症)和梗死后心绞痛4种;混合型心绞痛。在以上各种类型中,除稳定型外,其他各型均可称“不稳定型心绞痛”,因其进一步发展有可能发生心肌梗死。 2.结果 通对过我院75例患者进行的治疗与观察,有59例患者经过治疗已经出院观察治疗。对于这些心绞痛患者我们主要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的治疗: 2.1身体症状。症状:典型心绞痛的特点如下:时间上疼痛时持续数分钟,一般3-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部位在心前区,主要在胸骨后,可波及心前区,疼痛范围以面表示,有手掌大小,甚至整个前胸,界限模糊;性质、程度上有压迫、发闷、紧缩、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发作时,病人往往停止原有动作;放射表现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也可放射至鄂、咽或下颌部;诱因多是过劳、激动、寒冷、饱餐、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缓解因素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数分钟内或诱因消除后疼痛能缓解。不典型的心绞痛可表现为上腹不适、胸闷、背痛、牙痛等,使病人及家属误认为是其他疾病。 2.2身体评估。心绞痛发作时,病人表情焦虑、面色苍白、皮肤冷或出冷汗、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尖部闻及第四心音,可有暂时性收缩期杂音。 2.3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包括静息心电图、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心电图负荷试验,心电图连续监测可明显提高缺血性心电图和心律失常的检出律;放射性核素检查:包括心肌显像或兼作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心腔造影;冠状动脉造影: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使左、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得到清楚的显影,具确诊的价值。 2.4健康史。有无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等既往史和家族史。生活习惯中摄入热量、脂类是否过多,吸烟情况,运动情况等。 2.5心理社会状况。心绞痛多次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或处事能力,病人全都出现各种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恐惧等。 3.护理 3.1护理诊断。心前区疼痛与心肌缺血有关;焦虑与濒死感,病友的病情发作、抢球及死亡有关;知识缺乏,表现在主要缺乏预防心绞痛发作的知识。 3.2护理目标。病人能叙述缓解心绞痛的方法并应用之;病人的焦虑障碍缓解;病人能讲出预防心绞痛的措施并实行之。 3.3护理措施。一般护理:病人发作时应立即休息,避免过度紧张的工作和生活,合理饮食,避免饱餐,禁止烟酒并保持排便通畅;药物治疗的护理:发作时可选择作用较快的硝酸脂制剂,缓解期可考虑使用作用持久的抗心绞痛药物。在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尤其注意的是静脉滴注时速度要慢,同时指导病人及家属如何保存药物,同时告诉病人家属立刻停止活动,注意休息。 4.讨论 心绞痛患者大可要保持平和心态,同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这样才能有效地使病情得到康复: 4.1了解特殊治疗的知识并对病人作指导解释工作,必要时作相应的护理。 4.2对有适应症的心绞痛患者可作经皮腔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4.3外科治疗可以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不适合作介入治疗者应及时作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简称冠脉拱桥术,对介入治疗不成功者需要作紧急冠脉拱桥术。 4.4病情严重患者因病情发作而产生的疼痛、胸闷而产生的焦虑、恐惧心理,除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解除外,还应适时给予心理支持。护士应通过交往了解发病原因,引导病人消除生活中的紧张性刺激因素,增强适应和应付能力。 参考文献 1关文秉.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第3期. 2王玉芳.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年12期. 摘要心绞痛是冠心病的重要临床类型之一,是一种身心疾病,在中老年发病率较高。不同类型冠心病发病时,常伴有心绞痛的发生,在心绞痛发作时,患者时常忧虑不安,恐惧惊慌,猜疑病情,这种应激性心理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预后都起着重要作用,并直接关系到近期预后。因此,对这类病人进行临床心理学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护理学心绞痛心理状态分析 在促发心绞痛的因素中,心理因素的作用是占有很大比例的。随着当今世界医学模式的转变,责任制护理愈来愈受到重视。而对心绞痛的病人实施责任制护理时主要是心理护理,优质的心理护理对心绞痛病人病情缓解甚至加快康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现就我科2006年11月2010年11月收住的50例心绞痛患者的心理促发因素及护理体会如下。 1一般资料 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在3872岁,其中由情绪波动引起心绞痛发作的28例、占56,由过度劳累引起的18例、占36,有典型心绞痛者共40例,发作时心电图ST段明显压低。变异性心绞痛10例,心电图呈T波直立、ST段抬高,其中有5例合并有心律失常。全部患者均实施心理护理,同时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疼痛时间也相应地缩短。 2心理因素与心绞痛的关系 社会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反应如过于悲伤,过度喜悦等从而使机体发生病理改变,来自机体外部和内部的刺激传入到脑干的心血管运动中枢,从而使心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胆碱能神经受体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受体结合,通过环磷酸腺苷的作用使钾离子的通透性降低、而钙离子通透性增高、使心率加快,心肌的收缩力增强,耗氧量增大,而致心绞痛加重。 3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3.1紧张恐惧型 3.1.1心理状态:病人表现为焦虑和恐惧心理,精神高度紧张、不安,心理承受力低下,担心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Kwachi等发现,伴有明显焦虑情绪的患者发生致命性冠心病事件和猝死的危险增高,其危险度随焦虑程度的增高而增高。有的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有的看到抢救器械就紧张,在治疗和护理时,总是要求由资历深、经验多、技术高超的医护人员提供服务。 3.1.2护理措施: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心理护理和提高治疗医从性的前提,护士应首先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取得信任与合作,做好心理沟通。通过语言交流,了解患者想些什么,愿意说些什么、要求什么、忌讳什么,指出其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开导和帮助。 3.2平稳型 3.2.1心理状态:多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情稳定,病程较长,比较合作,能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正确对待疾病,对病情有些了解,希望能早日康复。 3.2.2护理措施:此型患者的住院目的是寻求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使心绞痛治愈不再复发。这需要我们多向病人讲一些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及治疗中如何配合医护人员和预防心绞痛发作的措施。 3.3猜疑型 3.3.1心理状态:病人对周围的事物非常敏感,常把病情看的比较重,超出医护人员交代的范围,怀疑医护人员隐瞒病情,无故进行恶性联想,影响身体和疾病的治疗。 3.3.2护理措施:对此类患者应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在心理上给予一定的暗示、诱导,工作中应说话谨慎,举止文雅,工作稳重有秩序。 3.4松弛拮抗型 3.4.1心理状态:在认识、情感及改正不良生活方式等方面往往不能很好合作。表现为乐观,无忧无虑,对自身的病情满不在乎,漠不关心。有些无冠心病常识,不注意休息,不控制饮食,不相信医生的诊断,对可能发生的后果缺乏思想准备,尤其在病情好转后,自动放弃治疗。 3.4.2护理措施:重点是稳定病人的情绪,向患者宣传心理、生理、病理的相互转化,主动而有分寸的把病情及医生诊断告诉患者。并用医学知识和护理心理学知识向患者及家属讲授有关心绞痛发病原因、系统规范治疗、预防、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知识,给他们以启迪,使其相信医学,消除错误的观念和认识,告诉他们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疾病和治疗,改变不良行为,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4体会 通过50例不同心理状态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使我们认识到,此病康复的关键是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大量的疏导工作,因人而异做好疾病的宣传教育及健康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主动配合预防与治疗,才能使疾病有一个良好的转归。 参考文献 1牟亚男.银杏叶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34). 2沈卫峰.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J.新医学,2009,(02). 摘要对36例老年心绞痛患者发作诱因进行调查分析,并从护理角度提出了6个应注意的问题,强调从积极预防诱发因素入手,为老年心绞痛患者制定详细的出院护理计划。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护理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发病率增高,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高,为发现和减少发作的诱发因素,我们对2003年度在我院住院的36例老年心绞痛患者进行调查,以探索老年心绞痛的诱因及发生规律,以便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1一般资料 1.1调查对象 本组病例均为老年患者,男30例,女6例,年龄5872岁,平均63.7岁。无精神病及意识障碍,并排除癌症等慢性活动性疾病。能用汉语进行交谈并愿意参加调查。生活基本稳定,突然发病,其中发病前未诊断为冠心病4例,发病前已经确诊为冠心病的有32例。全部为油田退休职工。 1.2冠心病类型 不稳定型心绞痛8例,冠心病心衰12例,心律失常1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 1.3家庭支持 调查中,90%以上患者都与家人同住,且子女已经长大,日常生活由配偶或子女提供健康帮助的分别占35.7%和59.8%。 2发作情况调查 2.1发作诱因 情绪激动8例(22.2%),排便8例(22.2%),饱餐4例(11.1%),劳累9例(25%),诱因不明7例(19.5%)。 2.2前驱症状 有前驱症状24例,其中,表现为憋气、剧烈心前区疼痛16例,胃部烧灼感2例,呼吸困难伴有心悸6例。 2.3发病时间 主要发作于早600晚900,睡眠中发作3例。 2.4发作时心电图描记情况 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 3讨论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部分分支闭塞,当心脏负荷突然增加,不能满足心肌的需血量,心肌在缺血、低氧时活动的代谢产物刺激心脏内传入性交感神经末梢而产生心绞痛。老年人在原有冠心病的基础上,体内任何细微变化均可导致边缘状态的心肌氧供需平衡失调。本组发病大都在早600晚900,此段时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加之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易诱发明显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因此在预测老年心绞痛患者发病危险时,应以心肌病变范围及心功能为主要因素,对心肌病变广泛和心功能差者,应从积极预防诱发因素入手,减少发病诱因。 3.1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指导,尤其对心绞痛患者 本组患者因情绪激动发病8例,证明精神因素对心绞痛的发作有直接关系。焦虑、悲伤、惊恐、过度兴奋等不良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释放,降低室颤阈值,导致室颤发生。一般认为,患者个体易患素质越高,应激性越强,心理防卫机能越差,内环境稳定程度越低和社会支持越少越易发病。因此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订心理康复计划,以作为他们心脏康复治疗的一部分。如可使用生物反馈技术进行松弛训练,有利于降低外周交感紧张度,扩张外周血管和冠脉,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安定患者的情绪并克服无助感。护士对患者应热情,仔细解释各种检查和治疗方法的价值及意义。让患者倾诉内心的体验和感受,以减轻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此外,散步、打太极拳、练习书法、听音乐等都可以松弛紧张的心理,改善情绪。 3.2饱餐及用力排便可使心律加快、心脏负荷增加而加重心肌缺血和耗氧 用力排便510min可使冠状动脉舒张期血流下降,造成致死性心律失常。但由于忽视两种因素的重要性,使上述原因引发心绞痛还时有发生。因为在生活方式中最困难和易受挫折的就是改变饮食习惯,因此为冠心病患者制定出需选择和避免的某些食物是非常有用的。饮食应摄入低热量、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适量蛋白质、丰富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咖啡,并戒烟酒,少食多餐,以减轻心脏负担,促使尽快恢复。对便秘患者应积极采取非常有用的措施,如食用香蕉、饮用蜂蜜水或应用缓泻剂等。 3.3过度劳累引发心绞痛、心律失常 本组患者中有9例因活动锻炼及不当劳动诱发剧烈心绞痛,7例因不同体力劳动引发心绞痛。由于老年患者均有冠状动脉病变且有累计多支者,过度劳累可诱发心肌低氧,并可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劳动,要以不劳为度。由于心脏病变无法直观,患者所表现的“无能症状”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