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研究论文.doc_第1页
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研究论文.doc_第2页
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研究论文.doc_第3页
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研究论文.doc_第4页
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研究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研究论文 摘要学校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尽管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是一个公认的、显然的事实但是通过实证调查运用数学工具探究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这在国内还是首次、对所受教育年限与公民素质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初步构建了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的数学模型证实了基础教育对提高公民素质有显著作用;研究结论也佐证了基础教育的战略地位以及切实保障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必要性 关键词基础教育;公民素质;显示度 一、背景及意义 提高公民素质是使我国由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的有效手段人才培养和公民素质的提高教育是关键、是基础而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的奠基工程 进入新世纪不少国家(地区)赋予了公民素质教育新的内涵更加重视公民素质的提高例如欧盟提出的苏哥拉底(Socrates)计划旨在强化“欧洲域”意识(EuropeanDimension)、培养积极的世界公民;在日本公民教育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则为选修课程其目标在于“培育学生作为公民所需的知识和基本素质”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有识之士指出公民教育的欠缺正在制约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的提高尽管是显然的、公认的事实但本研究的侧重点不是进行理论的思辨而是进行实证的调查以及数据的分析处理并进行初步数学模型的建构根据所查阅的文献国内外的调查研究主要关注公民素质的现状和公民教育的重要性美国教育杂志PhiDeltaKappa一项持续33年的调查显示:学校的核心使命在于培养年轻人公民素质的信念没有随时间变化而动摇;“袁克敏等人围绕新世纪黑龙江人形象进行了调查对影响新世纪黑龙江人形象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剖析;何向东等人关于西部公民人文素质的现状调查证明人的素质与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正相关性” 然而从国内外已有研究来看尚缺少用实证调查的方式结合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讨基础教育对提高公民素质所起作用的研究至少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研究本研究的概念界定及问卷设计具有独特性、新颖性;调查涉及面广、样本大;数据的类型多分析处理难度很大本研究对于应用数学方法和统计工具研究教育问题是大胆的尝试对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是有益的探索也为研究其他教育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基本概念的阐释 (一)公民素质 公民素质是作为一个公民应具备的一种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它具有稳定性代表着个人的品格特征不同学科、不同学派、不同时代对此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关于公民素质的构成有多种划分方式比如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本研究采用五分法将公民素质划分为五个维度:思想品德素质(以下简称“思品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以下简称“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法律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以下简称“劳技素质”)进行这样划分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第一比较全面各种素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第二认同度较高各种素质的具体内容既包括传统意义上对公民素质的理解又较好地结合了时代发展所赋予公民素质新的含义;第三比较科学指标体系明确条目较清晰便于维度的再划分便于进行科学测量与评价 (二)显示度 就目前所查阅的文献在教育学领域较少涉及显示度的概念对显示度的认识也尚无定论本研究将“显示度”界定为“作用或者重要性的显现程度”而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是指基础教育对于公民素质提高的直接或间接作用的显示程度以及社会对其了解认同的程度 本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刻画显示度:一是从影响因素的角度除遗传因素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对公民素质的形成皆有影响通过对几个因素的比较分析探讨学校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性;二是从影响时间(教育年限)的角度探讨公民所受基础教育的程度与公民素质高低之间的关系;三是从影响范围(五个维度)的角度探讨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各个维度的影响情况 三、研究假设、思路、方法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育人活动同时也是完善个体的素质结构、提高个体综合素质的活动为此本研究的假设是: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从一般意义上讲所受基础教育年限越多人的素质越高 本研究以现状调查为基础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定量分析基础教育与公民素质提高的相关性探讨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影响和作用所采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120 四、问卷的编制以及调查样本分析 (一)问卷的编制 问卷的编制以前文所定义的公民素质结构为基础划分为五个维度每个维度以分量表的形式出现在参考国内外相关内容的著名量表基础上根据理论构架和实践要求自行编制题目问卷先后共进行两次试测分别在重庆市的两个公共场所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对象共362名通过试测剔除题意不明、有歧义且不能满足相关心理测量学指标的题目所有题目均采用Liket5点记分:1表示完全没有、2表示可能没有、3表示说不清、4表示可能有、5表示肯定有最后确立了包含31个题目的正式问卷经信度检验其克伦巴赫系数=0852这说明该问卷的信度较高在内容效度方面我们邀请心理学、教育学专家对问卷题目所反映的行为样本的代表性进行判断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在结构效度方面绝大部分分量表之间呈中等程度相关符合量表编制的一致性与异质性的要求 (二)问卷的调查样本分析 本次调查集中于年67月由专门的调查人员在重庆市选择了颇有代表性的酉阳县、忠县、巴南区、北碚区四地进行发放调查问卷1832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811份巴南区属于主城区北碚区属于主城区也是城乡结合地区忠县处于较贫困的农村地区、酉阳县处于贫困的偏远农村山区且是少数民族自治县 经统计样本的具体情况如下:从年龄上划分56岁占26717岁占3221824岁占1382534岁占1573544岁占1624559岁占14960岁以上占46;从文化程度上划分学前占37小学占111初中占365高中占324大学占145研究生占18;从职业划分上学生占348工人占127农民占110干部占81教师占88医务工作者占75商业人员占80个体户经营者占61其他占30 因此从总体上说本次问卷调查的样本选择充分体现了区域、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诸多方面的代表性过程符合随机抽样的要求结构较为合理反映了重庆市公民的基本状况 五、数据的分析及研究结论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数据处理分析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其中第一、二部分内容是第三部分内容的前提与逻辑基础第三部分内容是前两部分内容的推演与深化 (一)影响公民素质形成的各项因素分析及结论 根据调查数据对公民素质与影响公民素质形成的各项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家庭、学校、社会、遗传及其他与公民素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5、0638、0316、0114、0090且它们与公民素质均成正相关并达到显著水平在所有这些因素中学校与公民素质的相关系数最大由此说明影响公民素质的首要因素是学校教育亦即学校教育是提升公民素质的主渠道 结论一:学校教育是提升公民素质的主渠道 (二)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分析及结论 1不同学历的公民素质得分总体描述 由表2可以看出公民的综合素质随学历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从学前到小学综合素质均值增长率为9247从小学到初中增长率为1768从初中到高中增长率为1019从高中到大学增长率为253从大学到研究生增长率为114以受过大学教育的对象为参照基础教育阶段的贡献率5893这充分说明基础教育阶段对公民素质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由上分析看出学校教育对提升公民素质有着积极意义随着公民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公民素质基本上都呈现较稳步增长的态势 结论二:所受学校教育的年限直接影响公民素质的高低 2不同学历公民总体素质的差异性分析 为了从总体上检验不同学历公民素质的差异我们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结果见表3 表3表明各个层次学历之间的综合素质得分均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21729P=0015) 为了明确些层次之间存在差异我们进一步作了组间的两两比较见表4 表3表明不同学历层次的公民综合素质之间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表4表明学前与其他学历层次的公民之间在综合素质存在显著差异小学、初中、高中学历的公民素质存在显著差异但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公民之间综合素质的差异不再显著由此可见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对公民素质的提高是明显的;高等教育对公民素质的提高虽也有帮助但作用不再明显因此可得到基础教育阶段是其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结论三:基础教育是公民素质形成的主要阶段 (三)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初步模型的构建及结论 前文分析表明学校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有显著作用基础教育是公民素质形成的主要阶段为了进一步定量刻画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构建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初步数学模型在(一)(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又作了较深入的一元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1教育年限与公民素质线性关系分析 为更进一步明确教育年限与公民素质的关系我们根据有效问卷的数据以“教育年限”为自变量、“公民综合素质得分”为因变量作回归分析结果得到回归方程如下:y=9543+0835x其中y为公民综合素质得分x为教育年限(各种学历对应的教育年限为:小学6年初中9年高中12年大学16年研究生19年) 为了验证该方程式是否具备统计意义我们对该等式进行了回归模型的有效性检验表5、表6为方差分析与模型综述结果我们知道当回归系数显著性概率值小于005时回归式具有统计意义在本次检验中表5中的F=60696P=0000005所以该回归方程有意义 表6的模型综述表明变量x与y的相关系数为R=0878说明二者(综合素质和教育年限)关系密切;R2=0771说明变量x可以解释变量y的771变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受教育年限与公民综合素质的关系可以用如下方程表示:y=9543+0835x这说明学校教育对公民素质的影响表现为直接的正相关 结论四:所受基础教育的年限与公民素质呈正相关关系 2公民综合素质与五种素质间的多元回归分析 本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多元回归分析了解五种素质对公民综合素质的影响程度 以五种素质得分均值为自变量以综合素质总分均值为因变量应用全回归法结果见表7、表8 首先对回归方程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由表7得知F=147275P=0000005所以该回归方程有意义随后得出回归方程为:y=1740x1+1747x2+1236x3+1017x4+1097x5+1718(系数的大小表明对总分影响程度的大小)其中总分为v法律素质为x1文化素质为x2劳技素质x3健康素质为x4思品素质为x5可见对综合素质影响比较大的是法律素质、文化素质两项比较低的是健康素质、思品素质两项 从多元回归方程式可以看出基础教育对思品素质、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法律素质和劳技素质的作用都是正面的同时各种素质对综合素质的影响系数大小不同但是都有显著性意义这说明基础教育对公民各项素质形成的影响并不均衡具体表现为:基础教育对法律素质和文化素质形成的影响较强;基础教育对思品素质和健康素质形成的影响较弱 结论五: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各维度的作用都是正面的但影响不均衡 综合以上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 结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