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1课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教 学 目 标教学调整 1.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会进行简单的估算。3.经历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4.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教 学 重 难 点 1.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简单的估算。2.理解口算的算理以及估算的方法。教 学 准 备课件、投影教 学 过 程一、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和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大家一起来口算下面的几道式子:205 306 408 670师生交流口算的方法。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乘法口算,不过是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板书课题)2.谈话:蔬菜美味又有营养,一天,李叔叔将自己培育出一批的新品种菜椒送给敬老院,看看他遇到了什么问题呢?3.出示主题图及题目。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题1。 师生交流列算式。 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并列出算式吗? 学生讨论并交流,根据问题收集相关信息,注意每盒有12个这个信息。 探讨1210的算法。(板书:1210=) 谈话:观察例题中的10箱菜椒是怎样摆放的,你能利用学过的知识计算出10箱菜椒一共有多少个吗? 交流学生的算法。 学生可能运用的算法有:12560 602120129108 10812120把每箱12瓶分成10瓶和2瓶,10个10瓶是100瓶,10个2瓶是20瓶,一共是120瓶。由12112,可以想到1210120(板书) 让学生讨论这几种算法中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说一说理由。 答:送给敬老院120个。 2.教学“试一试”。师:刚才大家已经会算1210,对于以下几个式子大家会吗?自己试试看。出示“试一试”,学生独立解决。老师校对答案,交流2030的口算方法。(可以用203,再添一个0;或者用302,再添一个0;或者用23,再添两个0。) 3.归纳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 问:你认为两位数乘整十数怎样口算比较简便?(引导学生认识到两位数乘整十数,可以先乘十位上的数,再在得到的数末尾添写1个0。) 4.教学例题2。对于两位数乘整十数,大家已经会进行口算了,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大家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估算。瞧,王大叔就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一起来帮他解决吧!出示例2情境图。(1) 提问:观察抽样得出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指出有的比30千克少一些,有的比30千克多一些,即每袋蒜头都差不多重。(2)教师明确:这里每袋蒜头都大约30千克重,估算王大伯去年一共收获多少蒜头的时候就可以按每袋30千克估算,看60袋一共有多少千克。即 3060=1800(千克) 答:大约一共收货蒜头1800千克。(板书)(3)追问:这里为什么取每袋30千克进行估算?四、课堂小结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以及它的简单实际应用估算,那么你知道我们如何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吗?生: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时,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再把0添上去,特殊的,对于几十乘几十时,先算几乘几,再添两个0。(板书)师:在学完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后,我们下一节课就要一起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希望大家课后把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预习一下。板 书 设 计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教 学 反 思 第2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 学 目 标教学调整 1.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2.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教 学 重 难 点 1.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笔算的方法和格式。 2.能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明确和理解笔算的算理。教 学 准 备课件、投影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1.口算。 2710= 3420= 2810= 2040=54+3= 68+2= 23+2= 59+4=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口算的。2.用竖式计算。 1 9 2 8 3 4 7 3 2 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可以把学生的错误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来纠正。 二讲授新课 1.投影出示例图。 引导: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题,并口头列式。 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迷你南瓜?2.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的进行板书。3.明确问题。 提出要求:怎样才能求出2412的准确结果呢?学生尝试解决,小组内交流、讨论、汇报自己的算法:(1)6个2箱是12箱,2箱有 242=48个,有这样的6个两箱就是486=288个。(2)10箱有2410=240个,2箱有242=48个,合起来12箱就是240+48=288个。(3)有的学生可能用竖式计算(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的形式,理解算法,掌握方法。)4.竖式计算。交流展示:竖式计算的学生板演计算过程。(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启发:你是怎样想的?理由是什么?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及每一步得数表示的意义,总结出正确的竖式。(通过语言描述加深对算法的理解与掌握。)5.归纳算法。第一步算的是什么?第二步算的是什么?第三步算的是什么?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板书: 2 4 1 2 4 8 (2箱的个数) 2 4 (10箱的个数)2 8 8 (12箱的个数)6.指导完成“试一试” 。提出要求:交换12和24的位置让学生计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指导。明确:用这种方法可以对乘法算式进行验算。 引导小结: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来进行验算。(培养验算的习惯,养成验算意识。)(板书) 板 书 设 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 学 反 思 第3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教 学 目 标教学调整 1.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情况,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过程,掌握进位笔算的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教 学 重 难 点 1.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过程,掌握笔算的方法和格式。 2.能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明确和理解笔算的算理。教 学 准 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一导入新课1.用竖式计算。 1 3 2 4 3 1 1 3 1 2 2 3 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可以把学生的错误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来纠正。【设计说明:巩固前面所学知识,掌握整十数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有利于学生回顾乘法笔算的过程和方法。】2. 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的方法。 提问:在刚才计算三道笔算题的时候,笔算步骤是怎样的呢? 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在笔算的时候,先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个位,然后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十位,最后上下相加,得出答案。这一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乘法的笔算,只不过是进位的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投影出示问题: 每箱迷你南瓜24个,53箱一共有多少个? 引导:你能解决这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一起回答,并口头列式。(板书:2453=) 2.对于这一道算式,你会用竖式计算吗?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用竖式算一算。师生一起计算竖式的第一步,教师板书。3. 你能接着往下算吗?请大家继续完成课本第5页例4的竖式。 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展示:竖式计算的学生板演计算过程。(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启发:你是怎样想的?理由是什么?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及每一步得数表示的意义,总结出正确的竖式。(通过语言描述加深对算法的理解与掌握。)5.归纳算法。第二步怎么算的?第三步怎么算的? 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板书: 2 4 5 3 7 2 (243的得数) 1 2 0 (2450箱的个数) 1 2 7 2 (上下相加的得数)6. 验算一下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教师交流验算方法。 板 书 设 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教 学 反 思第4课时:练习一(1)教 学 目 标教学调整 1.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熟练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以及不进位的笔算。3.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教 学 重 难 点 1.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熟练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以及不进位的笔算。 3.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教 学 准 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有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这些知识。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时有哪些注意点?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时,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再把0添上去,特殊的,对于几十乘几十时,先算几乘几,再添两个0。如:1210= 3040=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笔算的方法。 提问:在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笔算时,步骤是怎样的呢? 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在笔算的时候,先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个位,然后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十位,最后上下相加,得出答案。如:2453= (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教师板书)【设计说明:巩固前面所学知识,掌握整十数乘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以及笔算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有利于学生回顾乘法笔算的过程和方法。】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定的练习,提高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课 1.口算练习。 做练习一第1题。 出示口算题目。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反馈校对,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2.计算并验算。 做练习一第2题。 学生独立在自备本上计算并验算。 指名做的快的同学板演。 反馈评议,注意出错的原因。 解题时,应注意些什么? 3.解决实际问题。 (1)做练习一第3题。 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计算,在书上完成。 反馈校对,提炼数量关系式:每盒水彩笔的枝数盒数=水彩笔一共的枝数。 拓展深化: 如果已知“水彩笔一共的枝数”和“每盒水彩笔的枝数”,怎样求“盒数”? 如果已知“水彩笔一共的枝数”和“盒数”,怎样求“每盒水彩笔的枝数”? (2)做练习一第4题。 学生看题理解题意,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独立解答问题:张叔叔去年一共收获多少千克蜂蜜?反馈评议。 (3)做练习一第5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尝试填表。反馈评议,要求学生说说每一个空填的意义。总结:单价数量=总价钱。教 学 反 思第5课时:练习一(2)教 学 目 标教学调整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2. 培养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教 学 重 难 点 熟练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以及不进位的笔算。教 学 准 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乘法的估算,然后继续完成练习一。1. 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还记得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如何估算的吗?(板书知识点)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2.总结: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把每一个数接近哪一个整十数,然后计算几十乘几十。如:2732,当我们进行估算时,看27接近30,32接近30,所以估算时直接算3030=900。(板书) 接下来我们就运用乘法的估算来解决计算和一些实际问题。 二讲授新课 1.估算和笔算练习。 做练习一第6题。 出示笔算题目。 学生独立在本子上完成。 反馈校对,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2.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1)做练习一第7题。出示题目,学生齐读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列出估算式和计算式。 反馈评议,注意出错的原因。估算的时候,怎么估算?为什么?(2) 做练习一第8题出示题目,学生齐读题目,出示第一个问题。 明确要看5辆这样的车够不够,可以先进行估算,大家自己先去估算一下。 反馈评议,出示第二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校对答案。(3) 做练习一第9题。 出示情境,学生齐读题目,出示第一个问题。 引导学生认知,要想快速地知道买的是哪种瓷砖,可以进行估算。 学生估算,确定答案,教师教对。出示第二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教对。 3.简单的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1)做练习一第10题。 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计算,在书上完成。 反馈校对,指出要求“一共收获苹果多少筐”,首先要知道“运走了多少”。 拓展深化: 一共收获的苹果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运走的,另外一部分是剩下的。 (2)做练习一第11题。 学生看题理解题意,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独立解答问题:12幢这样的小高层楼房一共可以住多少户?反馈评议。明确要求“12幢这样的小高层楼房一共可以住多少户”必须先知道1幢可以住多少户,所以先求出一幢小高层可以住多少户。 (3)做练习一第12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解答。反馈评议。总结:每一盒的支数盒数=总支数 单价数量=总价钱。教 学 反 思 第6课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笔算教 学 目 标教学调整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笔算方法。2.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 学 重 难 点 1.理解、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先算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其实是两位数乘几个十,得数是若干个十,应该在得数的末尾添一个“0”。教 学 准 备课件、挂图教 学 过 程一、导入新课 1.谈话:大家喜欢足球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超市买足球,好吗?(出示主题图) 2.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3.在交流中提出问题:“买30个这样的足球要多少元?”让学生说出算式后板书:3230 二、讲授新课 1.探讨算法。 问: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算出3230的积呢? 谈话: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计算方法,算出结果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使用的不同算法。 汇报算法。 2.掌握方法。 谈话:计算3230时,同学们有的用口算,有的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来计算,这样都可以。 口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口算的呢? 生:先算出32乘3的积,再在后面添一个“0”。 那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板书) 对于这个竖式,第一步都为0,只相当于算了一下第二步,然后在后面添一个“0”。所以可以对这个竖式简化一下。 介绍简便方法:(板书) 第一步列竖式。因为0乘32还得0,所以这一步可以不写。这样就先算323,列竖式时可以让3与32中的2对齐,把30中的0写在后面。 第二步计算。先算两位数乘一位数323得96,再在积的末尾加上0。注意乘数末尾有一个0,那么积的末尾也只能加上一个0。 第三步检验。 问:这两种不同的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列竖式计算?为什么? 3.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题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集体评讲做法,并让做错题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并要求及时订正。板 书 设 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笔算教 学 反 思第7课时: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 学 目 标教学调整 1.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 学 重 难 点 1.能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数量关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 学 准 备课件、常规学具教 学 过 程一、导入新课 1.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出示教学挂图)2.从图上你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每个乒乓球2元,每5个乒乓球装一袋,共装6袋。)3.你发现哪些信息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问题:1、 ? 算式: 2、 ? 算式: 3、 ? 算式: 预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买一袋乒乓球要多少元?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买6袋乒乓球一共多少元?4.完整出示例题:你能把刚才了解到的信息和这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先思考一下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二、讲授新课 1、自主尝试解答。你能算出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吗?动笔算一算。【设计说明:此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让他们有思考的空间,使全班的同学都参与到学习当中,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2、汇报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方法一:5210(元) 10660(元)第一步求的什么?(板书: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知道了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求出什么?还有其他算法吗?方法二:6530(个) 30260(元)这种方法第一步求的什么?(板书: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知道了6袋乒乓球一共的个数,就可以求出什么?3引导学生思考:(1)比较一下,第一种算法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第二种呢?(2)解答方法不同,这是它们的不同点,那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先同桌互说再指明生回答)生:结果一样、2个乘法算式,虽然解答方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都是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揭示课题)4点拨:在解决这类的实际问题时我们应该怎样去思考?你有什么好的策略、方法介绍给大家吗?(关键就是要找到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信息,看能求出什么,再一步步地解答。)接下来,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尝试解决一些问题。 三、练习巩固板 书 设 计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 学 反 思第8课时:练习二教 学 目 标教学调整 1.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末尾有0)。 2.会解决两部连乘的实际问题。3.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 学 重 难 点 1.两位数笔算(末尾有0)的方法。 2.解决两部连乘的实际问题。 3.会用不同方法解决两部连乘的实际问题。教 学 准 备课件、挂图教 学 过 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有关两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的笔算和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这些知识。1.两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时有哪些注意点?(板书)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在笔算的时候,把两位数与整十数的十位对齐,算出答案后,再把个位的“0”添上去。2.复习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板书) 提问:在用不同方法解决两步连乘实际问题时,步骤是怎样的呢? 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在用不同方法解决两步连乘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找出相关连的条件,看这两个条件组合起来能求出什么,然后再进行解答。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定的练习,提高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课 1.口算练习。 做练习二第1题。 出示口算题目。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反馈校对,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2.竖式计算。 做练习二第2题。 学生独立在自备本上计算。 指名做的快的同学板演。 反馈评议,注意出错的原因。 解题时,应注意些什么? 3.解决实际问题。 (1)做练习二第3题。 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计算,在书上完成。 反馈校对。 指出,要求一共栽了多少棵松树和柏树,必需先求出松树多少棵。 (2)做练习二第4题。 学生看题理解题意,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独立解答问题。反馈评议。题中有哪些条件,哪两个条件组合可以求出什么?有不同的方法吗?交流方法二。(板书) (3)做练习二第5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尝试解答。反馈评议。要求学生说说题目中的条件是什么。哪两个条件组合可以求出什么?有不同的方法吗?交流方法二。追问:还有别的方法吗?交流方法三。 (4)做练习二第6题。 学生看题理解题意,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独立解答问题。反馈评议。题中有哪些条件,哪两个条件组合可以求出什么?有不同的方法吗?交流方法二。 (5)做练习二第7题。 学生看题理解题意,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独立解答问题。反馈评议。题中有哪些条件,哪两个条件组合可以求出什么?有不同的方法吗?交流方法二。 (6)做练习二第8题。 学生看题理解题意,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独立解答问题。反馈评议。题中有哪些条件?要求“5件大衣一共要多少元?”必须先求什么?教 学 反 思 第9课时:复习(1)教 学 目 标教学调整 1.能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 2.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3.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教 学 重 难 点 1.形成计算技能,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 学 准 备课件、常规学具教 学 过 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有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这些知识。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时有哪些注意点?(板书:复习口算)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时,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再把0添上去,特殊的,对于几十乘几十时,先算几乘几,再添两个0。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板书: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分为进位和不进位乘,以及两位数与整十数的乘法。提问:对于进位和不进位乘法应该怎么笔算呢? 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在计算进位和不进位笔算的时候,先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个位,然后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十位,最后上下相加,得出答案。提问:那么对于两位数与整十数的乘法,应该怎么笔算呢?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在笔算的时候,把两位数与整十数的十位对齐,算出答案后,再把个位的“0”添上去。3.复习估算。(板书:复习估算)提问: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应该如何估算呢?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总结:估算的时候,看一看每一个两位数各接近哪一个整十数,然后相乘,算出答案。【设计说明:巩固前面所学知识,掌握整十数乘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以及笔算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有利于学生回顾乘法笔算的过程和方法。】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定的练习,提高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课 1.口算练习。 做复习第1题。 出示口算题目。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反馈校对,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2.计算并验算。 做复习第2题。 学生独立在自备本上计算并验算。 指名做的快的同学板演。 反馈评议,注意出错的原因。 解题时,应注意些什么? 3.先估算在计算。 做复习第3题。 出示题目。 教师集体交流估算式子和估算结果。学生独立在自备本上计算。 反馈评议,检查估算结果是否与实际结果接近。 填表。 做复习第4题。 学生看表理解题意,从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填什么? 独立完成表格。反馈评议。指出:每筐千克数筐数=总千克数。解决实际问题。做复习第5题。学生看题理解题意。思考: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独立完成题目。反馈评议。指出:要看买的是哪一种球?就要看19个这样的球的价钱最接近800元,而且不超过800元。 (2)做复习第6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尝试解答。反馈评议,要求学生说说每一步的含义。总结:这一道题先要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去春游。 (2)做复习第7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尝试解答。反馈评议,要求学生说说每一步的含义。总结:求卖出电视机多少台,根据“卖出电视机的台数是洗衣机的2倍”这一句话先要求出洗衣机的台数。教 学 反 思 第10课时:复习(2)教 学 目 标教学调整 1.能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复习,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 重 难 点 1.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解决两部连乘的实际问题,并且会用不同方法解决两部连乘的实际问题。教 学 准 备课件、常规学具教 学 过 程一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们接着来复习本单元的一些知识。1.复习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板书)点名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总结:在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先找出题目的条件,然后把有联系的条件组合起来看看可以先算什么,然后再看问题要求什么。(板书:有联系的条件)接下来我们继续来进行一定的练习,提高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课 1.填表。 做复习第8题。 出示表格,说说表格每一行的量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反馈校对,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多少倍,积也扩大多少倍。)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做复习第9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反馈校对,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增加10,积增加20个10即增加200。后面一个填空都比前面一个多20。)3.计算。 做复习第10题。 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一组一组地完成。反馈校对,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每组算式虽然形式不同,但结果相等。)2425,6031,2619你能运用刚才的方法快速算出结果吗?。4.先观察,再填空。 做复习第11题。 观察每组算式中的前三题,你发现什么? 独立完成填空。反馈评议。指出:第(1)组算式中,当第二个乘数分别是3的1倍、2倍、3倍时,积分别是 111、222、333第(2)组算式中,当第二个乘数分别是7的1倍、2倍、3倍 时,积分别是91的1倍、2倍、3倍这其实是积的变化规律。 5.解决实际问题。 (1)做复习第12题。 出示题目。提问:要求30个这样的书架大约一共放多少本书?首先得要求什么?学生独立计算,在书上完成。 反馈校对。 (2)做复习第13题。 学生看题理解题意,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独立解答问题。反馈评议。 (3)做复习第14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尝试解答。反馈评议。提问:还可以提哪些用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4)做复习第15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弄清楚图中基础地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学生尝试解答。根据计算的结果,在图中指一指,画一画。独立解答:这时张华离烈士陵园还有多少米?思考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学生尝试解答。反馈评议。指出:在填数的时候根据自己的观察以及乘法竖式计算步骤,一步一步思考得出答案。教 学 反 思 第11课时:有趣的乘法计算教 学 目 标教学调整1通过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特殊数相乘所得数的规律,并能 初步应用这一规律进行一些计算。2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能力。教 学 重 难 点 1. 观察并发现数学的秘密,找出事物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运用规律。2. 能运用所得的规律进行计算。教 学 准 备课件、常规学具教 学 过 程一谈话引入谈话:同学们,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规律。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发现这些有意思的规律。 二互动新搜1.探究乘数是11的乘法计算。(1)出示题目:2411 5311谈话:一个两位数和11相乘的得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我们先列式计算。 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提问:把积的每一位上的数和原来的两位数相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学生交流汇报:2411=204,所得的积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4;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2;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2+4=6。5311=583,所得的积个位上的数,和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3;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5;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的数的和,是5+3=8。(2) 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猜6211的积。 提问:猜一猜6211等于几? 学生举手发言:积个位上的数,和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应该是2;积的百位上的数,和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6;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的数的和,是6+2=8。所以6211=682.。追问: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请用竖式验证一下。学生列竖式计算6211,说说等于几。(682)师小结:两位数与11相乘,积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头一拉,中间相加”。(3) 出示题目,比一比看谁算的得快。 2311 1611 4311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快速说出答案。(4) 出示题目:6411提问:试着算一算,有什么发现?(十位相加满10)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6 4 1 1 6 4 6 4 7 0 4 追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个位数还是4,百位数原来是6变成7)再问:为什么百位上的“6”变成“7”,多了1是从哪里来的?(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一)(5) 试一试:5911 67112. 小结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的规律。 学生试着说一说,教师适时引导小结。 小结: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时,可以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百位上,个位上数字写在积的个位上,在把两个数字之和写在积的十位上,十位上的数如果满10,要向百位进1。 3.提问:你能出一些像这样的 算式考考大家吗? 学生出题,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巩固扩展 1.探究两个乘数十位相同,个位相加是1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 (1)出示题目:2228 3535 5654 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在小组里交流说说算式里的两个两位数的特点。 (算式里的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 引导:像这样的算式,老师能直接算出得数,即2228=616、3535=1225、5654=3024,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验证老师的计算是否正确。 学生列竖式计算 (3)你随便出这样的算式老师还能一下说出得数。 让学生试着出题,教师解答。 (4)追问:究竟这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呢?观察这些得数,他们有什么特点?把你们的发现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当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之和为10时,他们乘积的末两位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积的末两位前面的数等于十位上的数同其本身加1之和的积。如6367的结果可直接写成4221,相当于6(6+1)为42,在42的后面再写出37的积21,即4221。 2.试一试。 (1)先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再用竖式计算验证。 1515 4347 6961 (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并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有什么发现,和同学交流。 2426= 4446 7476 2525= 4545 7575 3.让学生同桌互相出题,写两道这样的算式互相考一考,说出得数。 四.课堂小结 师:回顾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你的体会。 总结: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和比较发现规律;发现规律后,要通过计算进行验证。用发现的规律进行计算,能够算得又对又快。教 学 反 思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第1课时:认识千米教 学 目 标教学调整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实用价值。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 学 重 难 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简单换算。 2、;感知1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教 学 准 备课件、米尺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 (米、分米、厘米、毫米) 让学生互相比划并说说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2、出示题目: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 ) 一枚1硬币厚约3( ) 学生跑道一圈长250( ) 课桌长约10( ) 3、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1, 提问:这是沪杭铁路,它的全长是180( ) 提问:为什么沪杭铁路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 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者听说过千米?(学生一般会说在公路路碑、汽车导航、汽车仪表显示、地图上等) 5、教师出示教材20页的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片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含义吗? 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千米。 二、互动新授 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课前的活动。出示照片我们学校的跑道从( )( )大约是100米,你怎么记住它的? (学生一般会用自己走的步数和走的时间来记忆100米) 明确:像这样的100米,我们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1000米) 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要停顿一下。 提问: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10个) 追问:走100米你走了多长时间?如果让你走1000米要多长时间?组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样吗? 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发言,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3)提问:课前我们做过调查,我们学校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几圈是1千米? 学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 回答预测 一圈200米,5圈是1千米 一圈250米,4圈是1千米 一圈是400米,2圈半是1千米 说说,你感觉1千米长吗?自由交流, 2、强化概念 引导思考:我们刚才感受到1千米是个环形的,如果我们把1千米的跑道拉直,会有多长?想一想,从学校门口往南走到哪儿是1千米?向北?向东?向西呢?你可以选择一个熟悉的地方想象,现在从脑海里想象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大约是100米,要走10个100米,该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 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你能说一说从自己家到学校有1千米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1也“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片并提问:小轿车、步行、动车、自行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学生练习并说说理由。追问:老师家离学校有5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老师,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请简述理由。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3、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学生看图,并说说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第(1)题组织学生直接计算,第(2)题先让学生讨论,在组织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了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了解了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并能解决一些有关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津人证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
- 青年教师座谈会校长致辞:《长安的荔枝》启示:送一份执着育一树未来
- 2025年高等数学教学水平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平安校园考试题库及答案
- 财务人员集中管理办法
- 东台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 pos机安装管理办法
- 2025年食品冷冻机械项目发展计划
- 融资租赁管理办法最早
- 个人贷款集中管理办法
- CJ/T 191-2004板式换热机组
- 食品卫生考试试题及答案
- 第四届安徽省现代服务业职业技能竞赛(粮油保管员)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睾丸常见肿瘤超声诊断要点
- 重症医学科肺康复综合体系建设
- 数字劳工的集体行动:“罢工”现象解析
- 癫痫学生免责协议书
- 贷款中介代办协议书
- 骨牵引护理课件
- 陶艺知识课件大全初中版
- 典型主机遥控系统AC系统维护与管理挪威Kong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