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关于财务决策、执行、 监督“三权”研究 院 (部): 商学院 专 业: 财务管理 班 级: 财务081 姓 名: 廖星举 学 号: 2008091071 指导教师: 张玉华 完成日期: 2012年6月1日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论文摘 要IABSTRACTII1前 言12财务治理权概述12.1企业财务治理权存在的问题22.1.1财务决策权过度集中与过度分散并存,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处理不当22.1.2股东会尚不足以成为股东行使权力22.1.3董事会为大股东所控制22.1.4监事会的监督功能有限32.2完善企业财务分权的对策32.2.1充分发挥股东大会职能32.2.2完善董事会制度32.2.3完善监事会制度42.2.4强化公司执行机构治理43“三权”分立还是合一53.1财务“三权”过于分立的后果53.2财务“三权”合一的后果64怎样合理分配的财务“三权”94.1对财务决策权进行合理配置94.2对财务执行权进行合理配置943对财务监督权进行合理配置104.4 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为公司财务治理提供保障115结 论11谢 辞12摘 要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在我国经济生活中逐步显现,加入世贸组织效应对国内市场环境的影响将日趋明显,必将由此带来一次更大的开放、更大的竞争。然而就在人们慢慢适应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国际贸易形势和竞争的时候,一场空前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致使国内许多竞争优势不好的企业频临破产。同时,由于我国企业独裁决策的失误给集体利益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让我国经济的发展更是雪上加霜,其最根本原因是财权配置不当,企业内部缺乏一套完善的财务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因此,本文从合理地配置企业的财权入手,对企业在财务治理权上形成有效的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机制进行分析,对“三权”间互相联系,互相牵制进行研究,并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决策的准确性、执行的效率性、监督的有力性应注意的问题,和企业实行“三权”分立的重要性。关键词:财务决策;财务执行;财务监督;财务治理权;三权Financial decision-making, implementation, supervision of the three powers researchABSTRACTEnterprises to join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marking Chinas opening up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WTO effect on the domestic market environment has become more evident with the WTO rules and international practice in our economic life is gradually revealed, adding, bound to the resulting a greater openness, greater competition. However, in people slowly adapt to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situation and competition after joining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an unprecedente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resulting in many domestic enterprise competitive advantage to the brink of bankruptcy. Also, because the mistakes of Chinas authoritarian decision-making to the collective interests of the huge losses,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even worse, the most fundamental reason is the misallocation of property rights, internal to the lack of a sound financial decision-making, implementation and monitoring mechanism. Therefore, starting from a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enterprise property rights, effective financial decision-making enterprises in the Financial Governance, implementation, supervision of the three powers discrete mechanisms for analysis, the three powers between each other, contain each other to study and help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corporate financial decision-making, the efficiency of execution, strong oversigh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importance of the discret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ree powers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Keywords: financial decisions; financial performance;financial supervision;financial management right; the rightIII1前 言近几年我国企业的兴衰成败给人最深刻的就是,那些曾经叱咤商海、呼风唤雨的巨子们大都只是昙花一现,各领风骚三五年后便销声匿迹。失败的原因有多种。我国企业家往往将失败归咎于决策失败。飞龙总裁姜伟反省出的20大失误,头三条赫然是:“决策的浪漫化、决策的模糊性、决策的急躁化。”可见决策失误给姜伟带来切肤之痛。巨人总裁史玉柱在检讨失败时曾坦言:“巨人的董事会是空的,决策是一个人说了算。因我一个人的失误,给集团整体利益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也恰好说明,权力必须制约。”而国内其他企业家在反思失败时,也无一例外地检讨自己的决策失误。我国企业家为什么总是决策失误呢?最根本原因是财权配置不当,企业内部缺乏一套完善的财务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几乎所有失败的决策都是在独断中产生的哪里抄来的?。巨人集团公司缺乏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的决策机制,独断专行,一意孤行,并在形式上追求军事方式,搞“三大战役”。不仅是巨人集团,我国决大多数企业决策基本上是独断体制,没有人能够阻止姜伟“决策的浪漫化、决策的模糊性、决策的急躁化”,也没有人能对吴炳新的“三株年销售额1999年达到900亿元”的宏伟目标提出质疑。我国的企业大多集创业者、所有者、决策者和执行者一身,董事会形同虚设。这些条件与权力的结合,必然使我国的企业家拥有了全世界最高的经营失误机会和决策失误机会。2财务治理权概述财务治理权是指由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和财务监督权组成的一个体系。其中,财务决策权是财务治理权的核心。因此,财务决策权的配置也是财务治理权配置的核心。一般说来,财务决策权主要集中于股东大会、董事会;财务监督权主要集中于监事会以及外部债权人、独立审计单位;经理层主要负责财务执行。1、财务决策机制是财务主体行使财务决策权力的制度安排,它涉及财务主体行使何种财务决策权力,如何进行财务决策并承担什么样的决策后果等问题。按照每一层级的财务主体都应成为一个独立的财务决策主体,拥有完整的财务权力、责任和利益的要求,需要在公司内部建立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财务决策机制。2、财务执行机制是财务主体行使财务执行权力的制度安排,它涉及财务主体如何开展财务活动、获取财务利益、控制财务成本等问题。在构造财务执行机制时,应结合公司的组织结构、业务特点、管理要求等因素,主要应用财务目标控制、财务政策导向、财务利益分享、财务成本分担等机制对各财务主体的财务行为进行协调与控制。3、财务监督机制是财务主体行使财务决策与执行权力的约束性制度安排。能督促企业各方面的活动合乎程序与合乎要求,促进企业各项活动的合法化管理行为的科学化。财务监督的目的在于督促财务活动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企业经营文革、制度的规定,揭露财务活动中的弊端和违法行为,威慑和制约不法行为,保证财务活动的正轨运行;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2.1企业财务治理权存在的问题2.1.1财务决策权过度集中与过度分散并存,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处理不当一是财权过度集中。财权过度集中于集团内部,集团外部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权往往受到轻视。尤其是银行作为现阶段我国企业集团的主要资金供给者,还没有参与企业财务治理的权利,国际通用的相机治理的财务机制尚未建立。财权过度集中于内部单个经营层次和个人,财务决策的内部配置与制约机制尚未建立。在多数集团公司里,董事长与总经理一身二任,董事会与经理会机构重叠。并且,在进行财务决策时,通常是董事长或总经理一人说了算。由于财权过度集中,使企业的决策不仅有独裁性更有主观性。在实践中,由于这样的决策机制致使企业破产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二是过度分权。一则下属单位的财权过大,导致集团资金运作混乱,资金投向不合理,资金使用浪费严重。二则对下属单位的财权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导致下属单位滥用财权,过多考虑本单位的利益。有许多人曾对安然公司内部决策权最大限度地下放大加赞赏。然而安然破产后这一“经验”恰好变成了教训:在分权体制下,拿着“奶酪”的人很多时候不是外部人,而是自己的部下或子公司。2.1.2股东会尚不足以成为股东行使权力 股东会是企业股东参与治理,行使治理权力的主要途径和场所,但在当前股权结构不合理和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的情况下,我国企业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很难得到足够的保障。事实上,股东会虽然名义上为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但在实践中往往由于一股独大而被大股东等内部人所操纵,中小股东的提案权、知情权、质询权对股东会的议程和投票结果通常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控股股东利用其它手段侵占企业资产与利益的现象相当普遍,严重损害了其他股东的利益。2.1.3董事会为大股东所控制 从我国的实践情况看,由于股权结构的过度集中,公众股东的高度分散,董事会由大股东操纵,或由内部人控制,形同虚设,没有形成健全的董事会保证健全的经营机制,以及相应建立一套健全的经理层甄选、考核和监督机制。中小股东、债权人、员工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治理的需求难以体现和实施。以上市公司例,根据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国有股占60%以上的上市公司的统计,其董事会成员几乎都是由大股东推选的。按现在的选举方法,由于股权的分散性,即使社会公众股股东持股达到20%以上,社会公众股股东也很难推荐董事候选人并最终进入公司董事会,因为即使推荐了候选人,大股东投否决票的话,候选人也进不了董事会。本应各方股东推选候选人、经股东大会选举进入董事会的法定过程,在我国现代企业的实践中,实际上只是大股东代表进入了董事会,董事会成员代表的仅仅是大股东的利益,在董事会议事与决策过程中听不到不同的声音。2.1.4监事会的监督功能有限当前我国企业采用的是单层董事会制度,与董事会平行的监事会仅有部分监督权,而无控制权和战略决策权,无权任免董事会成员或高级经理人员,无权参与和否决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决策。同时由于我国公司法等法规在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以股东价值为导向,只重视了董事会的作用而忽视了监事会的地位,使监事会实际上只是一个受到董事会控制的议事机构。监事会经常由于自身素质所限和利益驱动不够,不能有效行使监督权,监事会成员缺乏有利益动力监督的终极产权代表、债权人代表、内部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成了法律规定的虚设品。2.2完善企业财务分权的对策2.2.1充分发挥股东大会职能股东大会是公司内部治理的重要设置之一,由全体股东组成的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履行公司所有者的职能。如果说在公司发展的早期阶段,这种制度安排能起到一定作用,那么随着公司的成长和规模的扩大,股东会的权利不断被削弱,不能有效地制止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要充分发挥股东大会的职能,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严格限制控股股东的表决权。由于控股股东在股东大会上享有绝对的话语权,因而其往往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直接操纵股东大会,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因此,要想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必须出台相关规定适当限制控股股东的表决权,即不管控股股东的出资比例是多少,其最多只能行使一定比例(比如国外通常是20%)的表决权。这样的限制既可以有效防止控股股东权利的滥用,又不会影响控股股东的合法权益,因而是切实可行的。2.2.2完善董事会制度公司治理的核心是董事会,它是股东大会选举数名董事所组成的公司最高决策机关,其主要职责是通过决策和监督最大限度地维护包括股东在内的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董事会真正发挥职能的前提是董事会的独立性,而确保其独立性的关键在于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因此笔者认为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是当前公司治理的重中之重,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关独立董事制度的法律法规,真正赋予独立董事行使决策和监督的权利。目前来看,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尚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比如公司法规定,能够代表公司进行讼诉的只有法定代表人,这样当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有违法行为且侵害股东的利益时,独立董事制止其行为的权利就得不到法律的保障。因此要想真正发挥独立董事的职能,必须从法律的层次规定独立董事应享受的实际权力,使其代表股东实施决策和监督的权利有法律依据。二、建立相应体制和制度,为独立董事有效参与决策和进行监督创造条件。上市公司应当制定相应的制度保证内部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及时与独立董事沟通和交流,保证及时、全面地向独立董事提供公司的有关资料和报告,创造条件加强独立董事对公司的参与程度。比如,经理层做出的重大决策,及时发到独立董事的邮箱,让独立董事及时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从而保证其更加有效地实行监督的权利。2.2.3完善监事会制度目前许多上市公司的监事会成员都由控股股东提名并经选举产生,这些监事都是控股股东的员工,而且职位、质量相对低下,于是监事会就变成了“临事会”,即在召开股东大会的时候,到会走一下过场,念念人家事先拟好的提案或报告,甚至有时候连提案或报告的内容都不知道。这样的监事会只是上市公司不可缺少的一个“道具”,根本发挥不了法律赋予的监督作用。如陈立军等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监事会规模与高管舞弊行为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从而说明我国的监事会发现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的时候,只有要求纠正的权力,本身没有制裁的权力,导致监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不明显,不能有效监督管理当局的舞弊行为。鉴于此,有必要对现行监事会制度进行完善,可从以下两方面加强,一方面应建立健全监事选任制度,对监事的任命程序、任职资格、人员构成等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防止董事会或经理直接任命监事行为的发生,避免监事会成为董事会的傀儡,另一方面强化监事会职权,具体包括财务检查权、职务监察权、损害行为纠正请求权等等,通过权利的加强,使得监事会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2.2.4强化公司执行机构治理公司执行机构是指公司经理层,主要是指总经理和其经营班子,他们负责执行董事会的重大战略决策和进行日常经营活动的决策。要完善公司执行机构治理,首先,要建立科学的经理层选聘机制,由提名委员会通过人才市场和内部员工选拔两种方式选聘合格的管理人员,避免经理层直接由控股股东任命从而成为控股股东“代言人”的现象发生,保证经理层的纯洁性和独立性。其次,要规范管理层的薪酬批露机制,对管理层的股票期权计划向资本市场进行详细的披露,特别是管理层实施股票期权前一定要经过薪酬委员会的批准,由薪酬委员会提前通过权威渠道向资本市场公布,以防管理层利用财务舞弊抬高股价后实行股票期权获得不法报酬。最后,严格执行管理层宣誓制度,要求上市公司的CEO、CFO对财务文件的真实性宣誓负责,如果财务报告出了问题,签了字的CEO、CFO会遭证监会或者投资者的起诉,这样将上市公司造假与公司的CEO、CFO本人的命运联系到了一起,CEO、CFO本人将直接置于法律监督之下。3“三权”分立还是合一这不是论文应有的标题,而是更像新闻稿子应有的标题3.1财务“三权”过于分立的后果基于我国企业财务分权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解决对策归根结底是对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之间的联系所提出的。一再强调增加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的独立性。但是,过分的增加了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的独立性不但不会解决问题,还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问题。就比如政治上所谓的三权分立理论它的内在逻辑是,只要实现权力的分立、制约与平衡,就可以达到“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目的。但是人们往住较为重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体制内部的制约,但实际上,另一种来自体制外部的制约即“以社会制约权力”却往往为人们所忽视。托克维尔在反思法国大革命中的暴政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由各种独立的、自主的社团组成的多元社会”具有一只独立的眼,监督着国家,使之不沦为专制,可以对权力构成一种“社会的制约”。这一理念经过西方近现代民主的实践已形成了包括公民社会组织、新闻媒体、多元政党和“压力集团”等在内的一整套外部制约机制,它能够从体制外通过选民的选举、政党的竞争、利益集团的压力、传媒的介入等形式对当权者施压从而防止权力的专断和滥用。三权分立另一个最为人们所诟病的方面就是效率问题。显然,传统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难以满足这一要求。许多时间都浪费在各部门间的相互扯皮、推卸责任和无休止的协调之中。尽管后来人们对三权分立做了各种修补,如设立一些特别委员会,这些委员不归属立法、行政和司法的任何部门,而只对某条具体法律负责,从而可以高效地处理某些特定的事务,但这又造成了这些委员会权力的扩张,同时各特别委员会间的关系也无法理顺,若想协调,又需要其它的力量来制约。这样,三权分立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之中。人们往往对三权分立过于自信,甚至到了迷信的地步,认为只要建立起三权分立,就可以减少甚至杜绝滥用权力和寻租等腐败现象的发生。而事实却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乐观。以美国的体制为例,我们知道,立法权在三大权力中地位最高、权威最重。但在实践中,立法权可能会被某些个人、阶层或集团所滥用,一些议会议员甚至为了个人私欲或集团利益,凭借享有的投票权,待价而沽,以权取利。立法权力的滥用,不仅极大地损害了议会的形象,削弱了法律的权威,也动摇了国家法律秩序的根基。行政权也是如此。20世纪30年代后,美国政府的权力急剧扩张,权力滥用的现象时有发生。政府官员或利用职权贪污受贿,或徇私枉法、挥霍浪费。这些腐败现象不仅影响了社会政治健康与稳定,也大大打击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司法机关本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美国司法不公的问题,恰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历史、种族、经济、文化等方面因素,再加之司法制度自身的缺陷,美国的法官和检察官的寻租行为并不少见,警察腐败现象更为普遍。由此可见,三权分立与腐败并非无缘,它同样走不出阿克顿“绝对的权力带来绝对的腐败”的权力怪圈。同样的过分的强调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的独立性也会出现上述所提到的一系列问题。同时还会造成各权力机构只考虑自身的利益,影响权力机构之间的协作,一些业务联系与沟通往往也被经济关系所替代,各权力机构利益的独立性,容易滋长本位主义,权力机构间竞争激烈,可能发生内耗,协调也较困难。3.2财务“三权”合一的后果如果实行“三权”合一效果又会怎样呢?下面来看一个案例。近日,五粮液被证监会调查让五粮液集团走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了声势浩大的讨论。五粮液集团于9月9日午间发布公告称,公司是于9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决定立案调查五粮液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的调查通知书。新浪合作媒体报道:受此影响,五粮液股票午后开盘便急剧下滑,一度跌停,当日成交量2.3亿股创历史记录,成交额达到51亿。9月23日,证监会发布公告称五粮液存在“三宗罪”:1)涉嫌存在未按照规定披露重大证券投资行为及较大投资损失,2)未如实披露重大证券投资损失,3)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存在差错等违法违规行为。从五粮液事件看,目前五粮液集团的公司治理结构在诸多方面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包括相关法律制度和公司的体制不完善、对公司的监管不力、公司的运营结构不合理等是五粮液问题的几个主要原因,而根本原因是因为公司管理的“三权合一”。在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股份制企业普遍出现了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五粮液的问题进一步要求各个公司对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优化,形成适用于中国企业的合理公司治理结构。1、不完整的监管体系:相关法律存在漏洞,以及监事会缺乏独立性,使得公司肆意践踏股民利益,无视股民的知情权五粮液违背了股民权利最基本的知情权,视股民权利于不顾,是违法的。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五粮液的行为,涉嫌违反了证券法第六十三条:发行人、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规定。监管部门“无为”,导致五粮液长期用假账来骗取非法利润。证监会调查结果认为:五粮液在2006年、2007年、2008年半年报和年报中,将部分重大证券投资损失资金作为正常货币资金予以反映,未计提相应减值准备,未在财务报表中向投资者公开信息,涉嫌虚增利润,在证监会介入调查后一再表明问题不大,给深套其中的普通投资者造成了数十亿元人民币的惨重损失。连续3年虚增利润,为何没有人管、没有人查呢?证监会指定的会计师事务所每年年审是如何审的?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到底还有多少上市公司像五粮液一样存在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没有被发现?这其间欺骗过多少投资者?五粮液严重违法违规是事实,奇怪的是这种违法违规行为能存在这么久,难免让人产生坏的联想:国资委监管不力或者沆瀣一气。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准确、真实、完整地披露信息,主要是因为这些上市公司、行业巨头对投资者影响非常大,一旦信息披露不完整、真实、准确,可能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到如今,如果连一个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都管理不好,能谈上公开、公平、公正吗?监管部门应该从五粮液事件中汲取经验,严格、有效地管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2、混乱的体制:五粮液集团与五粮液股份,含混不清的母子关系突显体制问题五粮液股份在1998年上市时,由于受到当时的上市额度限制,只能将部分资产装入上市公司,而其他未上市的部分资产则被组建成五粮液集团。在其后的经营过程中,由宜宾市国资经营公司控股的五粮液股份公司,集中于酒类生产的主营业务;而由宜宾市国资委全资拥有的五粮液集团,在为上市公司提供配套生产服务的同时,投资范围扩大到了物流、制药、装备制造等多元化领域,最终成为由省国资委直管的四川省第六大国有企业。尽管被外界普遍视为代管五粮液股份的“母公司”,但五粮液集团实际上并未持有上市公司的任何股权,因此也无法将上市公司收益纳入集团的经营业绩。因此,不难理解,通过巨额关联交易转移利润就成为身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却非“控股股东”的五粮液集团唯一的选择。在过去10年中,国有上市企业中也曾屡屡发生集团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但像五粮液这样每年均出现高达数十亿元关联交易的上市公司,几乎绝无仅有,就连监管部门也深感头疼。据五粮液股份公司披露,过去两年,每年的此类关联交易数额均为60多亿元。在巨额关联交易的背后,则是上市公司利润与股东回报的降低。据2008年的年报显示,这一年共生产了7.58万吨五粮液系列酒的股份公司主营收入80亿元,与之齐名的茅台股份产量为2.5万吨,主营收入82亿元。在主营收入基本相当的情况下,五粮液股份的利润仅为24亿元,不足茅台股份53.8亿元利润的一半,其每股收益更是只相当于茅台股份的十分之一。而作为最大关联交易方的五粮液集团则创下了销售收入300亿元,利税60亿元的历史佳绩。茅台股份与母公司2008年的关联交易仅为2亿元左右,而母公司通过5.3亿多股的控股权获得的股权收益高达20多亿元,身为控股股东的母公司自然有动力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的利润和投资回报率。而不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五粮液集团要获得相应收益,则只能“不辞辛苦”地每年制造出高达数十亿元的关联交易。与此同时,集团在对外宣传中,刻意淡化上市公司与五粮液集团的不同,在五粮液集团宣传资料中,许多经营内容介绍只提“五粮液”,而不作集团与上市公司业务的区分,使得外界对企业的经营业务常常产生混淆。在“五粮液”这个统一的品牌标志背后,似乎隐现着两张截然不同的企业面孔:一个是连续15年蝉联中国酒业利税冠军,累计为国家上交利税近300亿的纳税先锋,并大规模多元化,从光电、制药到机械制造,无所不包;另一个则是坚守主业将白酒产能做到国内第一,但吝于分红回报,被市场投资者视为“铁公鸡”的上市企业。在两张面孔背后,实质上却是两家以关联交易而非股权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独立企业:五粮液集团与五粮液股份。 3、不合理运营结构:违反企业管理规律的人事任命除了关联交易之外,两家企业的另一条共同纽带则是人事任命。五粮液集团董事长王国春和五粮液股份公司董事长唐桥的任命均不是身为控股股东的宜宾国资委和国资经营公司所能决定,而是由“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并由四川省国资委直接任命。 实际上由上级决定的人事任命还不止于此,2005年2月,四川省国资委即以正式文件的方式,任命刘中国担任五粮液集团董事会董事。1955年出生的刘中国身兼五粮液集团进出口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和五粮液供销公司总经理,及集团品牌事务部、品牌经销商事务部经理等多重要职,是控制整个五粮液销售体系的关键角色。对于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来说,董事们并不能真正行使作为出资人的权利,因为很多董事本人并没有股份,董事长也不是大股东的代表,董事和董事长其实就是政府派来的官员而已,因此,董事会只能代表政府的意图,无法代表社会公众股东的利益。五粮液的董事会就是这样的典型,随着前任董事长王国春的退休,政府把副市长派到五粮液公司来当董事长,从来没有人考虑普通股民的利益。四川省国资委既没有尽到监管之责,也没有建立市场化的内部治理结构,他们掌握的人事大权,究竟达到了什么目的五粮液问题的根本原因:“三权分立”实质是“三权合一”从多年的实践来看,在实际运作中,很多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并不是严格的三权分立,而是三权合一。五粮液就是三权分而不立的典范,成为事实上的三权合一的集权化管理,这对上市公司来说,是对广大股东权益的严重威胁。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三权”合一对企业也会造成很大的问题,严重的会使企业破产。4怎样合理分配的财务“三权”既然“三权”分立和“三权”合一都不行,那么怎样分配财务三权呢?4.1对财务决策权进行合理配置管理的重心在于决策,而决策的效果首先取决于决策权的配置。从理论上讲,公司的财务决策权应集中在股东会和董事会。但在实践中,股东会和董事会所拥有的财务决策权部分地授权给经理层执行。这就需要研究财务决策权在股东会和董事会与经理会之间的分割与配置问题。一般认为,财务的决策分为两类:一是财务战略决策;二是财务战术决策。即使在授权制度下,财务的战略决策权也必须集中在股东会和董事会,而一般的或日常的财务决策,则可授权给经理层作出。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一个公司好比一个球场,领队、教练员、运动员和裁判员必须分工明确,不能越位。一个公司包括集团公司也必须清晰决策层、管理层、作业层、监督层的各自权限和责任。决策权尤其是财务战略安排的决策权和控制权是不宜放权的,决策权的下放必然导致诸侯现象、控制失灵,战略决策权上的集中体制是公司制度下的理性选择。4.2对财务执行权进行合理配置公司的总经理和财务经理负责对财务决策进行执行并承担三种职能:董事会授权进行日常财务决策;董事会制定财务战略决策并拟订方案;负责实施董事会制定的财务战略决策方案。43对财务监督权进行合理配置财务监督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单位内部预算、制度等,以企业的财务活动和经济活动为工作对象,对企业财务活动、财务收支以及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的检查、控制和督促。财务监督权是分散地配置的,主要有两大监督体系:其一,内部财务监督体系和外部财务监督体系。从国际惯例看,企业内部的财务监督一般是按机构分设、权利分置、责任分割和相互制约的原则或逻辑展开设计的一个纵横交错的复合体系。根据我国现有公司治理结构的情况,考虑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部门经理的委托代理链,同时设置监事会、内部审计两个监督机构,并在监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与外部独立审计进行沟通,形成以监事会为中心的内部财务监督体系。(1)监事会、董事会和总经理的财务监督。公司法已明确规定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其成员由股东大会产生,代表股东大会对董事和经理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可见,监事会产生于股东大会与董事会的委托代理关系上,处于财务监督体系中的最高层次,是整个体系的中心。按照公司法的规定,监事会有权检查公司的财务,有权对董事和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有权要求董事或者经理纠正其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等。监事会是直接对股东大会负责的,其目标确保总经理与所有者的财务目标一致;董事会代表所有者对总经理进行财务监督,其目标是确保总经理与所有者的财务目标一致;总经理对财务经理进行财务监督,其目标是确保财务经理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一致,并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2)审计委员会的监督。在我国一般由管理层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发表意见,因此通过事务所鉴证财务报告,进而监督公司管理当局的机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设立审计委员会负责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与审计师讨论审计范围、费用、要求,解决审计师与企业管理当局的冲突,就可以在管理层与外部独立审计之间形成一种监督力量,增强外部审计的独立鉴证功能。可见,审计委员会应定位在监督管理层与外部人员对内部财务鉴定而产生的关系上,其职责主要是通过独立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外部审计机构以及独立财务顾问等来确保这些外部人员能公允地发表意见,以免被管理当局控制和利用。(3)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一般通过对生产经营效率和效果的审计、组织结构的审计,以及对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和完善性的审计,发挥其监督、评价与服务职能。从监督的角度来看,内部审计机构产生于经理层与下属部门的代理关系上,它可以定位为监督经理层下属部门的财务活动,而经理层的行为偏差则可由更高层次的财务总监去纠正。这样,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主要集中在:检查内部控制系统的适用性、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检查各种信息的可靠性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加油站安全知识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交建招聘监控员考试知识点梳理与模拟题答案
- 2025年实战模拟题库律师职业资格考试预测题集及复习策略指导
- 2025年工程管理岗位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解析
- 2025年中石化安全环保岗位招聘考试热点及备考建议
- 2025年人防信息防护员岗位胜任力面试题及参考答案
- 《交通环境与政策》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 福建软件系统维护服务合同2篇
- 安装公司产品合同2篇
- 部队与幼儿园共建协议书3篇
- 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
- GB/T 45760-2025精细陶瓷粉体堆积密度测定松装密度
- 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备案表(空表)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案
- 肝血管瘤护理查房
- 补肾养血膏方联合PRP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 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
- 专项复习:相似三角形折叠问题(分层练习)(综合练)
- 世纪佳缘会员管理制度
- 角色设计课程说课模板
- 邻里纠纷及其合法合理处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