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目录 一 知识框架体系 6 二 知识点串讲 7 一 知识框架体系 无机部分 原子结构 分子结构 结构部分 一 知识框架体系 无机部分 原子结构 分子结构 结构部分 反应的发生反应的发生 动力学因素 热力学因素 化学平衡 动力学因素 热力学因素 化学平衡 酸碱 沉淀 配位 氧还 配合物结构 酸碱 沉淀 配位 氧还 配合物结构 分析部分分析部分 仪器分析 光度分析 电势分析 容量分析 概述 酸碱滴定 沉淀滴定 配位滴定 氧还滴定 基本概念 误 差 及 数 据处理 有 效数 字 及计算 二 知识点串讲二 知识点串讲 1 了解分散系的分类及特点 2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的表示方法及计算 5 掌握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4 掌握胶体的特性及胶团结构式的书写 3 掌握稀溶液依数性的基本概念 计算及其 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2008200820082008 2009200920092009 2010201020102010 31 将 10mL0 1molL 1KBr 溶液与 8 0mL0 050molL 1AgNO3溶液混合 制备 AgBr 溶胶 该溶胶的教团结构 式为 稳定剂是 2011201120112011 6 将 AgNO3溶液和 KI 溶液混合制得 AgI 溶胶 测得该溶胶的聚沉值为 Na2SO4 140mmol Mg NO3 2 6 0mmol 该溶胶的搅团结构式为 A AgI m nI n x K x xK B AgI m nI n x NO3 x x NO3 C AgI m nAg n x NO3 x xNO3 D AgI m nAg n x I x xI 54 4 分 已知蛙肌细胞内液的渗透浓度为 240mmol L 1 若把蛙肌细胞分别置于质量浓度为 10 01g L 1 7 02g L 1 3 05g L 1的 NaCl 溶液中 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已知 M NaCl 58 5g mol 1 溶液一章考试要求溶液一章考试要求 物质结构 考试要求物质结构 考试要求 1 了解波粒二象性 量子性 量子化 波函数 原子轨道 几率密度 电子云 能级 能级组 屏蔽效 应 钻穿效应 能级交错等概念 2 了解四个量子数的意义 掌握其取值规则 3 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及方法 4 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之间的关系 掌握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5 理解离子键与共价键的特征及区别 掌握a键和 键的形成及特点 6 掌握杂化轨道 sp sp2 sp3 的空间构型 键角及常见实例 不等性sp3杂化轨道 H20 NH3等 的空 间构型 7 掌握元素电负性差值与键极性 偶极矩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分子间力 色散力 诱导力 取向力 和氢 键的概念及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2008200820082008 2009200920092009 2010201020102010 5 CO32 中的 C 原子 NH3分子中的 N 原子采取的杂化轨道类型分别是 Asp2 sp3Bsp 不等性 sp3C sp3 sp2D sp 不等性 sp3 9 下列各组卤化物中 其离子键成分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CsF RbCl KBr NaIBCsF RbBr KCl NaI CRbBr CsI NaF KClDKCl NaF CsI RbBr 35 某原子轨道的 n 4l 3 写出 m 的所有取值 56 氯和氮的电负性都等于 3 0 液态 NH3分子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 而液态 HCL 分子之间形成氢键的倾 向很小 请解释上述现象 2011201120112011 10 相同温度下 NH3 l PH3 l 和 AsH3 l 的饱和蒸汽压高低顺序为 ANH3 l PH3 l AsH3 l B NH3 l AsH3 l PH3 l CAsH3 l PH3 l NH3 l D PH3 l AsH3 l NH3 l 14 下列分子中 偶极矩等于 0 的为 ACS2BPCl3CSnCl2DAsH3 33 单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由量子数 6 决定 而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由量子数 7 决定 52 4 分 说明 BF3中心原子 B 的杂化轨道类型 BF3的分子构型和成键原子间共价键的键型 热力学考试要求热力学考试要求 1 了解热力学能 焓 熵及吉布斯自由能等状态函数的性质 功与热等概念 2 掌握有关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计算 恒压热与焓变 恒容热与热力学能变的关系及成立的条件 3 掌握化学反应热 热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进度 标准态 标准摩尔生成焓 标准摩尔生成吉布 斯自由能 化学反应的摩尔焓变 化学反应的摩尔熵变 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等基 本概念及吉布斯判据的应用 4 掌握化学反应的 rHm rSm rGm rGm的计算 5 掌握吉布斯一亥姆霍兹方程的计算及温度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 6 掌握化学反应方向的自由能判据 2008200820082008 2009200920092009 2010201020102010 7 7 7 7 丙烷的燃烧反应为 C3H8 g 5O2 g 3CO2 g 4H2O 1 已知 132gC3H8 g 完全燃烧是放出 6600KJ 的 热量 则该反应的反应热为 A 1100kJ mol 1 B 2200kJ mol 1 C 3300kJ mol 1D 6600kJ mol 1 8 8 8 8 反应 Cu2O s 1 2O2 g 2CuO s 在 400k 时 rG m 95 33 kJ mol 1 在 300k 时 rG m 107 9 kJ mol 1 该反应的 rH m 和 rS m 分别近似为 A 187 4 kJ mol 1 126J mol 1 k 1 B 184 4 kJ mol 1 126J mol 1 k 1 C 145 7 kJ mol 1 126J mol 1 k 1 D 145 7 kJ mol 1 126J mol 1 k 1 59 59 蔗糖在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发生下列反应 见表 1 根据表中的热力学数据 计算蔗糖在体温 37 进行新陈代谢时的 rG 9m 310k 2 若有 30 的自由能可被利用为有用功 则食用 100g 的蔗糖可做多少有用功 2011201120112011 1 在 298K 和标准状态时 下列反应均为非自发反应 其中在高温时仍为非自发的反应是 AAg2O s 2Ag s 1 2O2 g B N2O4 g 2NO2 g C6C s 6H2O g C6H12O6 s D Fe2O3 s 3 2C s 2Fe s 3 2CO2 g 2 已知 298K 时 H2 g Br2 l 2HBr g rH 9m 72 8 kJ mol 1 N2 g H2 g 2NH3 g rH 9m 92 2 kJ mol 1 NH3 g HBr g NH4Br s rH 9m 188 3kJ mol 1 则 fH 9m NH4Br s 为 A270 8kJ mol 1B 270 8kJ mol 1C 343 3kJ mol 1D 541 6 kJ mol 1 38 某体系向环境放热 2000J 对环境做工 800J 该体系的热力学能 内能 变化 U 14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考试要求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考试要求 1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 基元反应 复杂反应 反应级数 活化分子 有效碰撞及活化能等基本概念 2 掌握质量作用定律及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的书写 3 掌握浓度 温度及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 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及表达式的书写 5 掌握 rGm 与K 的关系及应用 6 掌握浓度 压力 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7 掌握化学等温方程式和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8 掌握多重平衡规则 2008200820082008 2009200920092009 2010201020102010 2 反应 2NO g O2 g 2NO2 g 下列条件均能使平衡向右移动的是 A 升温 增压B 降温 增压 C 升温 减压D 降温 减压 2011201120112011 5 已知 2NO 2H2 N2 2H2O 的反应历程为 2NO H2 N2 H2O2 慢 H2O2 H2 2H2O 快 该反应对 NO 的反应级数为 A 零级B 一级C 二级D 三级 31 306K 时 反应时 N2O4 g 2NO g 的K 0 26 在容积为 10L 的容器中加入 4 0molN2O4和 1 0molNO2 则开始时 p 总 1 kPa 反应向 2 方向进行 分析概论考试要求分析概论考试要求 1 掌握误差分类与减免方法 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 2 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3 掌握 滴定分析基本概念和原理 滴定反应的要求与滴定方式 基准物质的条件 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滴定结果 的计算 光度及电势部分考试要求光度及电势部分考试要求 1 了解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朗伯一比耳定律的原理 应用及摩尔吸光系数 了解引起偏离朗伯一比耳定律的因素 3 了解显色反应的特点 掌握显色条件的选择 4 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1 了解电势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 理解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的含义 3 了解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测定方法 2008200820082008 16 同一物质不同浓度的溶液 随着浓度的增大 该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 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等于 0 17 分光光度法中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 理想的吸光度读数范围是 A 0 2 1 2B 0 5 2 5C 0 2 0 8D 0 05 0 9 2009200920092009 15 电势分析中 pH 玻璃电极的内参比电极一般为 A 标准氢电极B Ag AgCl 电极C 铂电极D银电极 2010201020102010 4 用直接电势法测定离子浓度 工作曲线的纵坐标 横坐标分别为 工作电池电动势和离子相对浓度的负 对数 11 在吸光光度法中 吸光度可表示为 Alg It I0 B lgTC lgTDI0 I 32 若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不超过 0 1 则取用的滴定剂的体积至少应为 ml 38 在定量分析中 增加平行试验次数的主要目的是 57 用甲醛法测定氨的含量时 称取 0 500g 铵盐试样 用 0 2800 mol L 1的 NaOH 溶液滴定至终点 消耗 18 30mlNAOH 溶液 在 w NH3 17 w NH3 17 4 w NH3 17 44 w NH3 17 442 四个分析报告中 哪一个最合理 为什么 2011201120112011 3 用 HCl 标准溶液标定 NaOH 溶液 由于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测不准而产生误差 为了减少这种 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空白试验B 对照试验C增加平行测定次数D 设法读准每一次读数 7 下列分析纯试剂中 可做基准物质的是 AKMnO4BKICK2Cr2O7DNa2S2O3 34 某分析计算式为 100 6182 1 3 206 172 00 100 39 1600 22 1872 0 其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为 8 位 37 符合朗伯 比尔定律的某有色溶液 通过 1cm 比色皿是透光度为 50 若通过 2cm比色皿时 其透光度 为 12 吸光度为 1 酸碱一章考试要求酸碱一章考试要求 1 了解质子条件式的书写 掌握弱酸 弱碱和两性物质溶液酸碱度的计算 2 掌握质子酸 质子碱 稀释定律 同离子效应 共轭酸碱对 解离常数等基本概念 3 掌握缓冲溶液的类型 配制 有关计算 了解其在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4 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一元酸 碱 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及常用指示剂的选 择 5 掌握一元弱酸 碱 能否被准确滴定的条件 多元弱酸 碱 能否被分步准确滴定的条件 6 掌握酸碱滴定的有关计算 2008200820082008 2009200920092009 2010201020102010 6 各组分浓度均为 0 1 mol L 1的下列溶液 pH 最小的是 AHAc HCl 溶液B HAc NaAc 溶液CNH4Cl 溶液D HCl 溶液 10 已知Ka1 H2CO3 4 47 10 7 Ka2 H2CO3 4 68 10 11则 0 1 mol L 1的 NaHCO3溶液的 pH 为 A 8 3B9 3C10 1D12 3 34 二元碱的 pH 计算 37 NH4 2HPO4的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为 39 以 Na2CO3为基准物质标定 HCl 溶液 当基准物质中含有少量K2CO3时 标定结果将 偏高 偏低 不变 40 在 0 1 mol L 1的NH3 H2O 溶液中 浓度最大的组分是 最小的组分是 加入少量 NH4Cl 后 NH3 H2O 的解离度将 溶液的 pH 将 2011201120112011 4 Na2S 溶液的质子条件式为 Ac H c HS 2c H2S c OH Bc H c Na c HS 2c S2 c OH C c H c H2S c HS 2c S2 c OH Dc H c HS c H2S c OH 11 用强酸或强碱滴定下列物质 只有一个滴定突跃的是 A CH2 6N4 Kb 1 4 10 9 BH3BO3 Ka 5 8 10 10 CNa3PO4 Ka1 6 9 10 3 Ka2 6 23 10 8 Ka3 4 8 10 13 D NaOH 和 NaAc Ka HAc 1 8 10 5 混合溶液 56 8 分 生物学实验中 常用三 羟甲基 甲胺 Tris 及其盐酸盐 Tris HCl 配制缓冲溶液 欲配制 1Lph 7 50 缓冲溶液 需 c Tris 0 15mol l 1的 tris 溶液 c HCl 0 30mol L 1的盐酸各多少ml 已知 pKb tris 6 15 配位一章考试要求配位一章考试要求 1 掌握配合物定义 组成及命名 了解影响配位数的因素 2 理解配合物的价键理论要点 掌握有关外轨型配合物 sp sp2 sp3 sp3d2 和内轨型配合物 d2sp3 dsp2 的结构特征及性质 3 掌握配位平衡与其他平衡的关系 掌握影响配位平衡移动的因素及相关的计算 4 了解螯合物的结构特点及螯合效应 5 了解配位滴定法的特点及EDTA的性质 6 掌握单一金属离子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 配位滴定所允许的最低pH及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7 了解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常用指示剂及指示剂使用条件 8 掌握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2008200820082008 2009200920092009 2010201020102010 13 在配位滴定中 以 EDTA 为滴定剂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在酸性较大的溶液中 可形成 配合物 在碱性较大的溶液中 可形成 OH 配合物 不论形成 MHY 或 MOHY 均有利于滴定反应 不论溶液的 pH 大小 只形成 MY 一种化合物 33 用 EDTA 标准溶液测定水的硬度时 应加入 对水中含有少量的 Fe3 和Al3 进行掩蔽 36 配合物 CoCl SCN en 2 NO3的名称为 2011201120112011 8 配合物 Co NH3 en Cl3 中 Co 的氧化数和配位数分别是 A 3 和 5B 3 和 6C 2 和 5D 2 和 6 9 某显色剂 In 在 pH 3 6 时呈黄色 在pH 6 12 时呈橙色 在 pH 12 时呈红色 该显色剂与金属离子的 配合物也呈红色 显色反应的条件为 A 中性B 弱酸性C 弱碱性D 强碱性 35 配离子 Cr NH3 6 3 中心离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 9 53 4 分 影响配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有哪些 它们是如何影响突跃范围的 氧化还原一章考试要求氧化还原一章考试要求 1 1 1 1 掌握氧化数 氧化与还原 氧化态 还原态 氧化还原电对 原电池 电极电势 标准氢电极等基 本概念 掌握氧化数 氧化与还原 氧化态 还原态 氧化还原电对 原电池 电极电势 标准氢电极等基 本概念 2 2 2 2 掌握用电池符号表示原电池及原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掌握用电池符号表示原电池及原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3 3 3 3 掌握能斯特方程式及浓度 掌握能斯特方程式及浓度 或分压或分压 酸度对电极电势影响的相关计算 酸度对电极电势影响的相关计算 4 4 4 4 掌握电极电势的应用 掌握电极电势的应用 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次序和程度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次序和程度 5 5 5 5 掌握标准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 掌握标准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 6 6 6 6 掌握元素标准电势图及其应用 掌握元素标准电势图及其应用 7 7 7 7 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 氧化还原指示剂分类 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 氧化还原指示剂分类 8 8 8 8 掌握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掌握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重铬酸钾法 高锰酸钾法 碘量法重铬酸钾法 高锰酸钾法 碘量法 及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及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2008200820082008 2009200920092009 2010201020102010 3 由反应 Fe s 2Ag Fe2 2Ag 组成原电池 将Ag 的浓度减小到原来浓度的 1 10 则电池电动势的变化 是A 增加 0 0592VB减少 0 0592V C 增加 0 118V 减少 0 11 14 标准电极电势的应用 15 15 15 15 在 1mol L 1H2SO4中 溶液 Ce4 Ce3 1 44V Fe3 Fe2 0 68V 以 Ce4 滴定 Fe2 时 最适 宜的指示剂为 A 二苯胺磺酸钠 0 84V B 亚甲基蓝 0 52V C 邻二氮菲 亚铁 1 06V D 硝基邻二氮菲 亚铁 1 25V 2011201120112011 13 已知Kf Fe CN 6 3 Kf Fe CN 6 4 K f Fe phen 3 3 Kf Fe phen 6 2 phen 为邻菲 啰啉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Fe phen 3 3 Fe phen 6 2 Fe3 Fe2 Fe CN 6 3 Fe CN 6 4 B Fe3 Fe2 Fe phen 3 3 Fe phen 6 2 Fe CN 6 3 Fe CN 6 4 C Fe3 Fe2 Fe CN 6 3 Fe CN 6 4 Fe phen 3 3 Fe phen 6 2 D Fe CN 6 3 Fe CN 6 4 Fe phen 3 3 Fe phen 6 2 Fe3 Fe2 15 已知 Fe3 Fe2 0 77V Fe2 Fe 0 44V 则 Fe3 Fe 等于 A 0 40VB 0 55VC 0 037VD 1 65V 36 在稀盐酸介质中用 KMnO4滴定 Fe2 时 会因 的受诱氧化使 KMnO4的用量增加 引起 11 误差 55 8 分 计算 298K 时反应 Sn2 0 1 mol L 1 Hg2 0 01 mol L 1 Sn4 0 02 mol L 1 Hg l 的 K rG m 及 rGm 已知 Hg2 Hg 0 856V Sn4 Sn2 0 154V F 96485C mol 1 沉淀一章考试要求沉淀一章考试要求 1 掌握溶度积与溶解度的换算 2 掌握由溶度积原理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3 掌握分步沉淀及其简单应用 了解沉淀转化的条件 4 了解沉淀滴定法的原理 银量法 莫尔 Mohr 法 佛尔哈德 Volhard 法 法扬司 Fajans 法 滴定终点 的确定 2008200820082008 2009200920092009 2010201020102010年 年 12 欲使 M2 与浓度 0 001mol L 1的 N2 分离 将 M2 定性沉淀完全生成 MS 而 N2 不生成沉淀 MS 则沉 淀 NS 与 MS 溶度积的比值至少大于 A 106B 102C 10 2D 10 6 58 6 分 计算 Mg OH 2在 0 010 mo1 L 1的 MgCl2溶液中的溶解度和溶液的 pH 已知Ksp Mg 5 6 10 12 60606060 6 分 瓷水槽里沉积的红棕色 Fe OH 3 常用H2C2 O4溶液洗涤出去 计算下列溶解反应的平衡常数 Fe OH 3 s 3H2C2 O4 aq Fe C2 O4 3 3 aq 3H2O 3H aq 已知 Ksp Fe OH 3 2 6 10 39Kf Fe C2O4 3 3 1 3 1020 Ka1 H2C2O4 6 0 10 2 Ka2 H2C2O4 6 0 10 5 2011201120112011 12 AgCl s 在纯水 0 010 mo1 L 1CaCl2溶液 0 010 mo1 L 1NaCl 溶液 0 050 mo1 L 1AgNO3溶液中的溶 解度分别为 S0 S1 S2和 S3 则 AS0 S1 S2 S3B B B B S0 S2 S1 S3C S0 S1 S2 S3DS0 S2 S3 S1 32 佛尔哈德法是以 3 作指示剂 在 4 性溶液中 用 5 标准溶液滴定含 Ag 溶液的沉淀滴定法 综合题综合题 1 1 1 1 在生物学的研究中 通常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xx教师社会实践报告3篇
- 辞职后的安全培训课件
- 基于工业物联网的冲洗机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安全与合规存储方案
- 基于区块链的刨切木方全生命周期溯源系统与供应链金融创新
- 城市立体绿化政策驱动下空调外机隐蔽式安装的工程实践探索
- 国际药典新增大黄质量控制标准对国内生产端的冲击与应对
- 后疫情时代定制刺绣旗袍的碳足迹核算与可持续时尚实践路径
- 可降解纤维在制服领域的规模化应用瓶颈与成本效益平衡策略
- 反诈中心与运营商协同响应的实时数据接口标准
- 医疗影像分析设备算法偏见对临床决策的隐性影响
- 肛肠科个案护理
- 果园机器人课件
- 数智时代高校微专业的内涵特征、建设机制与推进路径
- 4第四节决策树与集成算法
- 汽车零部件质量培训
- 眼科学检查课件
- 成都银行招聘真题
- 1.1.1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课时 地球在宇宙中)(原卷版)
- 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
- 选必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2024年新课标高考化学真题试题(原卷版+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