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_12092001036_英译中国散文修辞手法论析.doc_第1页
白云_12092001036_英译中国散文修辞手法论析.doc_第2页
白云_12092001036_英译中国散文修辞手法论析.doc_第3页
白云_12092001036_英译中国散文修辞手法论析.doc_第4页
白云_12092001036_英译中国散文修辞手法论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论文20学 院:专 业:班级:学 号:姓 名:指导教师: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125812092001036白云易花萍目录英译中国散文修辞手法论析3摘要3一、比喻(smile、metaphor)4二、借代(metonymy)5三、拟人(personification)7四、夸张(hyperbole)9五、反语(irony)11六、矛盾(oxymoron)12七、移就(hypallage)13八、仿词(parady)14参考文献15谢辞16英译中国散文修辞手法论析摘要散文从广义上讲就是不属于韵文的文章,对此,世界各国人都有一致的看法。它不受韵律、情节、分场分幕的约束,是一种灵活随便、轻松自如的文体。正因为如此,散文的作者才可以自由而无拘无束地抒发内心,文如其人,所以在散文的翻译过程中,我们尽力极致得还原再现作者的内心路程。本篇注重讨论英译中国散文修辞手法,从语言对比的角度入手,以中国散文及其英译文作为例句,论析修辞手法在散文翻译中的表现、用法及意义,为中国散文翻译中的修辞手法提供更细致的分析。本文主要从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反语、矛盾、移就和仿词分别举散文翻译中的例句来分析。关键词 英汉语言对比 修辞手法 散文举例 翻译比较An analysis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roseAbstract The prose in a broad sense is not part of the verse, in this regard,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gree with it. It is not affected by the rhythm, plot, field curtain constraints, which is a flexible and relaxed style of casual. Because of this, prose writers can free and freely to express the inner, the style of the man, and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in prose. We try our best to the ultimate to show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heart away from the writer.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rose rhetoric,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Chinese prose and mainly take its English translation as examples, analysis on rhetorical devices in prose translation performance, usage and meaning, rhetorical devices in Chinese prose translation provides a more detailed analysis.This paper is mainly written from the Rhetoric: metaphor, metonymy, personification, hyperbole, irony, paradox, shift and imitated words cited in prose translation for us better analysis.Key words: Contrast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Rhetorical devices Examples of prose Comparison of translation语言对比研究是在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的。可以说,从一开始有语言接触就有了语言的比较。这种比较可以存在于语言内部,如古代和现代汉语、文言和白话、方言和普通话,但更多地指不同的语言之间,如汉语和英语,英语和法语等等。1997年吕叔湘先生发表了通过对比研究语法 通过对比研究语法,吕叔湘编,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二期。一文呼吁:“要想认识汉语的特点,就一定要跟非汉语对比无论语音、词汇、语法都可以通过对比来研究。”所以,要翻译中国散文,一定要清楚汉语和非汉语用法上的区别,细致而严谨对待。因此“对比分析法”在学界盛行。而“英汉语言对比”一词自也因1990年杨自检、李瑞华主编的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杨自俭、李瑞华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的出版得以深入人心,书中表明,对比研究研究不仅在于摆明不同语言间的异同,更重要的是清楚地、科学地解释支配表层结构异同的内在因素。本文重点选择我们熟知并常用的修辞层面,研究英汉异同,而将英语和汉语修辞手法一起研究需要分为三类,词汇修辞类(vocabulary rhetoric)、语音修辞类(phonetic rhetoric)和语法修辞类(grammaticalrhetoric)。词汇修辞类最为常见因此重点分析。一、比喻(smile、metaphor)比喻分为明喻(smile)和暗喻(metaphor)两种。其区别根据喻体和本体的出现与否决定。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见于“好似”、“像”、“如”等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类比喻则为明喻,在英语中常用“as”或“like”等词。夏丏尊在中年人的寂寞中写道:“真正的朋友,恐怕要算总角之交或竹马之交了。”这里的“竹马之交”和“总角之交”意思相近,也是一种明喻。反之,暗喻的喻体和本体也都出现,就是不用“像”等词语。这些概念很难直接理清,需分别举例,如下。(一) 喻体和喻义相同或相近。如:1.坚如磐石 as solid as a rock2.像小羊一样温顺 like a lamb3.胆小如鼠 as timid as a rat4.坦荡如砥 flat like a whetstone (白杨礼赞茅盾,张培基译)散文中经常会出现成语,在某些意象的理解上,英汉相似。石头可以代表坚强的精神,小羊容易联想到温顺的性格,老鼠胆小的本性在两种中均共识。张培基老先生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一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一,张培基译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中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将“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直译为The historical course of mans life is just like a journey.由此可见,在张老先生看来,人类历史的生活和旅行一样在英语中是相似相近,所以这样翻译也使得外国人读起来更加懂。因而李大钊在后文所写“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的是坦荡平原,有的是崎岖险路”与张培基英文翻译中也能保持一致,不至于和作者原文相悖。(二) 喻体不同,喻义相同或者相近,如:1.落汤鸡 as a drowned mouse2.雨后春笋 to spring up like mushrooms3.力壮如牛 as strong as a horse而在某些意象理解方面,英汉不同。浑身湿透的落汤鸡样子在英国是以老鼠来表现。表示新生事物迅速生长在英国却用蘑菇(mushrooms)作为喻体,因欧美国家不生长竹笋类植物。在英语语言中,马的作用比牛大,广泛运用于经济运输、贵族驾驶,牛却主要为饮食呈现,身为农业大国的中国,牛带来的耕作贡献则远远超过马。由此可见,语言发展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散文翻译中,让外国人理解中国散文中提及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正如我们不能翻译落汤鸡为 as a drowned chick 死板地让外国人主动理解那样,时时刻刻进行对比研究,查漏补缺,文化沟通等是提高翻译质量的关键。(三)喻体相同、喻义不同。如:拉后腿 pull my leg在汉语中,“拉后腿”是“妨碍别人进步”的意思。在英语中则为“愚弄”。I suspected that he was pulling my leg.译为我怀疑他在愚弄我。这类的情况在散文翻译中比较少见,都可以用补充解释翻译的方式将意思表达清楚。(四)喻体和喻义都无法对应。这种例子是最多的,汉语中的“四面楚歌”、“刻舟求剑”等在英语里没有对应的比喻,只能非常生硬的去翻为be besieged on all sides(四面被包围着)、take measures without attention to the changes in circumstances(采取方法时不注意客观情况的变化)。这就对笔译和口译人员的工作加大了难度。他们在翻译著作和他人交流时,需要对双方语言文化及语境有很深及全面的掌握,一旦面临脑海中的积累无法对应对方语言的情况,就要迅速吃透对方语言的象征意义或者比喻意义,换一种方式解释处理。因而,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对翻译工作的贡献极大也极有必要。在此补充一个在中文里很像比喻而在翻译中绝对不能单纯以like or as 这种方式翻译,如张培基在翻译许地山落花生中“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这里的“你们要像花生”只能意义为“你们要像花生学习”或者“要以花生为榜样”you must take after peanuts或者 take as an example.因此,就不属于比喻。二、借代(metonymy)汉语修辞中的借代用法,不难理解,便是借助一物来代替另一物的出现,我们常见的为名词借代。使用时,需要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化繁为简并保持语义通顺。英语中metonymy其实应该翻成“转喻”或者“换喻”。其在使用方法与汉语借代相近,因此并为一谈。如:(一)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臧克家有的人)“石头”,通常用作为纪念碑的材料,这里借“石头”代纪念碑,含蓄地揭示出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统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梦终将破灭。(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陈毅)“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三)中国政府 Beijing美国政府 Washington在许多国外报道中,一国的首都大多被借代为该国的政府。在美国,他们用Capitol Hill代替国会等等。现代汉语中这样的用法很少,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如,“笔”代替知识,“戎”代替“军队”,故有“投笔从戎”一说。现代汉语的口语中常见的有“喝一杯青岛”、“来一瓶茅台”,这些产品拥有明显的地域标志性,说起地名,就会反应出这个地域的特色。(四)人家说你吃粮去了 (木匠老陈巴金)People say youve joined up. (张培基译)其中join up 为成语就是to join the army 在巴金的散文中,“吃粮”就是去吃当兵的粮,若直译翻译为eat(吃)则不能表现作者原意,外国人看了也不会明白文中人物对话含义。(五)可是要想结婚,第一要有钱,第二要有闲,第三要有职,这潘驴的五个条件,却也不容易办到。(谈结婚郁达夫)you need to have five prerequisites, namely money, leisure, employment good looks and potentness,(张培基译)此处的“潘驴”在汉语中使用了典故,源自金瓶梅第三回,指“潘安的外貌”和“驴大行货”,这两者均为汉语中借代用法,分别代美貌和财富。对于外国读者来说,或许难以理解直译文,故只能使用意译为good looks 和potentness。(六)想做官的时候,又是朝里无裙莫做官的(谈结婚郁达夫)one who has no petticoat influence in the government should refrain from becoming an official(张培基译)“裙”借代,指“裙带关系”即“相互依靠的姻亲关系”,所以用petticoat influence 读者是可以理解的。(七) 红日 the red sun蓝白红 the tricolor 红蓝交叉着 the union jack/ the union flag星点红条 the stars and stripes (离别郑振铎,张培基译)此处都用颜色和图形特征借代各国国旗,红日为日本国旗,蓝白红为法国国旗,红蓝条交叉着为英国国旗,星点红条为美国国旗。(八)我的房子里比较贵重的东西就是书。(我之于书夏丏尊)Now the only things of some value under my roof, if any, are my books. (张培基译)汉语中“在我的房子里”本没有借代等其他修辞,但翻译时为了使文章语句生动可以自己添加,under my roof 在我的屋檐下,roof 是部分代整体。 三、拟人(personification)拟人便是把事物人格化,将原本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描绘成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形态。汉英拟人手法的区别主要在文化意义上,这同费利民理解的一样。他在英汉拟人修辞格对比研究 英汉拟人修辞格对比研究 裴利民,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1月3.第111页中表示,拟人修辞应从思维模式、地理他特征和典籍文化三方面分析。(一) 在思维模式上,英汉语言都用人体自身比拟自然景物。常见的有用“头”表示“上方、顶部”含义,如“山头”the head of a mountain、“箭头”the head of an arrow;用“脚”表示“下方、末端”等含义,如“山脚”the foot of a mountain;用“口”表示“开始的部位、入口”等含义,如“河口”the mouth of a river等等。(二) 在地理特征上,英汉拟人手法的区别就明显多了。英国起源于海洋,故对海洋的拟人居多,如the arm of the sea海的手臂就是“海湾”、the tongue of land陆地的舌头就是“岬”。为了表达对河流的尊敬,美国人用the Father of Waters比喻密西西比河。;中国是大河文明,迁客骚人都曾拿山河进行比拟,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望庐山瀑布李白)”太阳照射的香炉峰弥漫出紫色烟雾, 远远看去,灵动的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头。李白用“挂”字将瀑布拟人化,生动形象得描绘出庐山瀑布的高和长,给人一种宏大的视觉感。现代中国诗人对于长江黄河则比为母亲河居多。(三) 在典籍文化上,汉语的更是丰富,如“狐假虎威”、“黔驴技穷”、“鳞次栉比”、“鹤立鸡群”等等。英语里的许多典籍都来自希腊神话,如“阿基里斯的脚踝”Achilles ankle,用于形容人致命的弱点、“抓紧时间”take time by the forelock,把时间比作额前留有一丝短发的的老人。根据以上的分类,我们在散文翻译中应该灵活辨别拟人汉语的翻译方式,如:1.长夜在滴滴声中进行。 (梦巴金)The long night wore on amidst its dripping sound.(张培基译)其中wear on 是英语成语,用来指“缓缓消逝”或“慢慢地挨过”,而wear 本身就是一种拟人。可见,在汉英翻译中,如果能够生动翻译就可以尝试使用英文中的修辞手法,拟人就是个非常恰当多样的选择。2.我愿在你的荫庇下做一世的孩子。I wished I could remain a kid forever under your wing.(张培基译)其中wing就是很典型的将汉语修辞化方式,如果死板将“荫庇”翻译为under your protection (在你的保护下)就显得不够生动活泼,反之wing (翅膀)给读者的感觉就是一种温暖的亲情力量。3.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白杨礼赞茅盾)neither the graceful carriage of a dancer, nor branches as can twine and climb.(张培基译)此处拟人比较明显twine and climb 即弯弯曲曲地向上爬,生动写出白杨树在生长过程中的姿态。4.而荷花的香气也幽然袭来,(黎明前的北京季羡林)the quiet fragrance assailed my nose(or nostrils) 扑鼻而来要用assail用在人身上有“攻击”,用在花身上则是香气浓郁的感觉,异常生动。四、夸张(hyperbole)夸张就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学界一般认为有三种形式,即扩大夸张(extended hyperbole),缩小夸张(reduced hyperbole)和超前夸张(Premature exaggerated)。扩大和缩小均顾名思义,超前夸张则指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如: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御街行宋范仲淹)本该是借酒浇愁,醉酒流泪的情景,词人却将泪提至酒前,这样的超前夸张加强了词人内心“愁肠”的悲苦之情。在结构上,英语常用数词、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虚拟语气以及其他辞格表示夸张。汉语亦然,只是叫法有异。(一) 数词,如: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李白)飞流真的有三千尺吗?其实这样的数词不仅不会让读者心生怀疑,反而内心会想象出比李白所见更加恢弘的场景。2.I have given my last ounce of strength to my work.我对工作已经尽了最大努力。(ounce 盎司)此处用“盎司”单位量化了人的力量,耗尽我力量的最后一盎司即我真的尽力了。3.have told you fifty times.我已经告诉你无数次了。fifty times 就是50次用来夸张表示无数次。4.其实只是一种社交上的客套,和“顿首”“百拜”同是仪式的虚伪。(中年人的寂寞夏丏尊) 张培基将百拜用释义译法作补充说明as hypocritical as the polite formula dunshou(kowtow) or baibai(a hundred greetings)used after the signature in old fashioned Chinese letter-witting. 括号内则为补充,对“百拜”作“一百次问候”解释,以这种夸张的方式来表现作者对于古代朋友之间繁琐又虚伪礼数的不满,书信中并不能做到一百次问候和磕头,这样夸张也说明了那时候的朋友情谊并不一定真挚。(二) 动词,如: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毛泽东)2.He nearly exploded with indignation.他几乎把肺气炸了。(explode爆炸)3.They bombarded me with a number of questions.他们想连珠炮似的像我提了几个问题。(bombard 炮击)(三)名词,如:1. 力拔山兮气盖世。(垓下歌项羽)2.Theres a world of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cities.这两个城市千差万别。(world 世界)3.It was raining cats and dogs.天下着磅礴大雨。(cats and dogs 猫和狗)(四)形容词、副词,如:1.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白居易)2. The Pacific is the deep of deeps.太平洋是个最大的海洋。(deep 深的)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也常用来表示夸张,随处可见此处不再举例。3.从言冷枯黄的北方归来,看到展现在我眼前的青山碧水,红花绿叶,使我惊讶而欢喜!(我的父母之乡冰心)I was amazed and delighted when greeted by the charming scenery of sapphire mountains and emerald rivers as well as red flowers and green leaves.(张培基译)此处用sapphire 和emerald 均为实物颜色,原意分别是“蓝宝石”和“绿宝石”,这两种颜色形容在青山碧水增加了修辞的效果。(五)虚拟语气,如:1. I am so hungry I could eat a horse.我非常非常饿。(饿到可以吃一匹马的程度)2. He might have been dead, he lay so still.他纹丝不动的躺着仿佛死了一样。(其实没有死,只是想说明他一动不动。)3. 道路如拭 The highway was as smooth as a mirror (张培基译)道路平坦,好像能够被拭擦过一样,典型的虚拟语气夸张,但是化用到英文里可以用比喻代替,这是散文翻译的常用手法。(六) 其它辞格(介词短语、名词短语等),如:1. Six years have passed by in a twinkle since I came to the capital city from the countryside.我从乡下跑到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鲁迅一件小事)(in a twinkle 转瞬之间)2. The work progressed at a snails pace.这项工作像蜗牛爬一样进展缓慢。五、反语(irony)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这种手法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很常用,需要听者身处语言环境或者情景环境中理解,因此可分为词语反语(antiphrasis)和情景反语(situational irony)。张培基老先生翻译朱自清背影一文中就“我那时真是聪明的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中“聪明”是反话,应该理解为“自以为是的人”或“自以为是样样都懂的人”,所以用了smart aleck 一词翻译。此处告诉我们,当察觉外国人未必能读懂作者反语时,译者应适当地表明作者的意思。所以全句译为I was then such a smart aleck.(一) 词语反语,口头表述上英汉相近,如:1. as welcome as a storm 像欢迎暴风雨一样受欢迎而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不得人心”。同上所说的2. 小明去市里参加数学竞赛,得了第一名,我真为他骄傲!小红期末考试得了98分,就骄傲得不得了。许多中性词例如“骄傲”都可以褒词贬用、贬词褒用。(二) 情景反语,英汉相同,如:1.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鲁迅)鲁迅是有写作背景的,读者应进入“三一八”惨案中理解。 “文明人”、“伟绩”、“武功”等都是反语,揭露了中外反动派的野蛮暴行。 “文明人”即“野蛮人”,“伟大”即“卑鄙”,“伟绩”和“武功”相当于“血债”,这些都猛烈地抨击了北洋政府的残暴行为。2.UnknowntoBassanioandGratiano,Portiahasdisguisedherselfasaservant,Balthazar,toseekthecounselof Portias cousin, Bellario, a lawyer, at Padua.(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英语反语可分为口头反语(verbal irony)和戏剧反语(dramatic irony)。英国的很多戏剧家都采用戏剧来表达对社会或者是当政者的不满。莎士比亚的戏剧一直被用来当作戏剧反语的例子。六、矛盾(oxymoron)矛盾修饰法是用两种不相调和,甚至截然相反的词语来形容一件事物,使得所表达的语义更强烈。这方式能造成一种“出人意外的,引人入胜的”效果因而在文学作品中广泛应用。汉语在矛盾修辞法上的解释甚少,汪丽炎的汉语修辞汉语修辞汪丽炎,上海大学出版社,1998月12月和全国外语院系语法与修辞都没有介绍,但也随处可见,如:(一)平凡的伟大平凡和伟大是两个对立的词,虽然放在一起形容一个人看起来很出人意料,但正式这种平凡的人,往往做出的一些本不该他能够做到的伟大的事情。(二)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 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徐 志 摩)这首玲珑之作表现了浪漫诗人的灵动与风流情怀。诗中末尾的“甜蜜的忧愁”作为全诗的诗眼,就是运用了矛盾修辞法。徐志摩采用对立情绪产生的矛盾效果,浪漫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真可谓悠悠离愁,万种风情,一切尽在不言中。英语矛盾修辞法就更多了,如:(三)His honor rooted in dishonor stoodAnd faith unfaithful kept him falsely true (Alfred Tennyson).他那来源于不名誉的名誉依然如故,而那并不诚实的诚实保持虚伪的忠诚。在这句诗中,诗人巧妙运用dishonour修饰honour, unfaithful修饰faith, falsely修饰true,从而形成一系列的语义对立,产生出了鲜明的 矛盾修辞效果。(四) cruel kindness 残酷的善意(五) a noble humble man 高尚的低贱者(六) 国民党伟人们 Kuomintang VIPs (清贫方志敏,张培基译)根据方志敏共产党的背景以及烈士荣誉,我们很容易判断他在文中对国民党要人的形容是反语,即贬义,故用VIPs能很恰当的表达作者内心对国民党不懂清贫,烧杀掠夺的怨愤之情。七、移就(hypallage)移就,transferred epithet转移修饰语,就是有意识的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修辞学发凡陈望道,大江书铺,1932年中说:“移就就是遇有甲乙两个形象连在一起时,作者就把原属于甲印象的性状移属于乙印象,名叫移就辞。”在汉语中,移就经常被人们忽视,其实随处可见。其可分为移人于物,即把人的思想感情外射到客观事物中,使物具有人的感情色彩;移物于人,即把物特有的性质特征拿来形容人的性格特点,由抽象变具体;移物于物,即原来用于修饰甲事物的形容词拿来修饰乙事物,给读者一种新颖别致的感觉。如:灰色的空气、情书、恋歌、相思豆、绿肥红廋、铁公鸡“灰色的空气”是移物于物,“情书”、“相思豆”、“恋歌”、“肥、瘦”是移人于物,铁公鸡是移物于人。事实上,汉语的移就多见于古代诗词,较少用于现代汉语。周晓玲在移就修辞格英汉对比及翻译浅析 移就修辞格英汉对比及翻译浅析周晓玲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周晓玲,2001年第12期2001年第12期提到:英语移就法多用介词短语,如:a cry of displeasure(生气的喊叫);形容词转移到量词,如:a very bad cup of tea,形容词bad修饰cup of tea。因为移就带来的艺术效果,使得翻译人员不能死板处理,就像noisy color就不能翻译成“吵闹的颜色”,应为“错杂的色彩”。中国关于英汉移就对比的研究没有很深,因此只能浅析到此。具体体现在散文中,如:蔷薇的花色还是鲜艳的,一朵紫红,一朵嫩红,一朵是病黄的象牙色中带几分血晕。(路畔的蔷薇郭沫若)a sickly ivory-yellow slightly tinged with blood-red.(张培基译)其中的sickly作“病态的”理解,又ivory-yellow 和blood-red 在英文中的结构为“实物颜色词+基本颜色词”,所以这种组合形式同汉语中移就相似,“病态的”、“血红的”用以人的形容词移到物上。八、仿词(parady)仿词非常少见,黄伯荣、廖序东认为: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改变原来特定的词义,创造出新意,这种修辞手法叫做仿词。最常见和理解的是语体仿,就是为了达到句式的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而可以规范句式或词。在古诗词中能找到,白话文中很少。如: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对于张培基老先生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我整本亲自翻译下来感慨万分,每篇都和张爷爷的译文进行对比,深刻感觉到翻译之路绝对不是内心想做好就可以做到的,它需要深厚的中英切换功底,还必须具备细致严谨的翻译情怀。张老先生翻译的中国散文,真实诚笃,不雕饰,不做作,让外国读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