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财务管理作业讲评(二)下面进行高级财务管理第二次作业讲评,作业的总体情况在第一讲中已经做了介绍,再这里不再重复。(一)判断题1这道题是错误的。现代预算制度方式与传统计划管理方式两者有质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在传统的计划管理方式下,企业只是被动的接受与绝对的服从计划,是计划的具体执行者,也不对完成结果负责。企业没有任何权利,压力和动力。而现代的预算制度是企业为有效地聚合内部各种资源,强化竞争优势,主动实行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它不是一种单纯的管理方法。其根本点在于通过预算代替日常管理,使预算成为一种自动的管理机制。本题混淆了两者之间质的差别。详细内容见教材P13、104。2这道题是错误的。预算是计划以定量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定量包括“数量”和“金额”两方面。其中,“数量”反映预算活动的水平以及支持这种活动所需的实物资源;“金额” 主要反映预算活动所需的财务资源和可能创造的财务资源。即“数量”和“金额”是预算的两个组成部分,二者缺一不可。本题只强调了“金额”而忽略了“数量”。详细内容见教材P1043这道题是正确的。详细内容见教材P139。4这道题是正确的。详细内容见教材P112。5这道题是正确的。详细内容见教材P121。6这道题是错误。企业集团组建的源动力不同,其目的也不一样。资本型的企业集团的目的是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而产业型的企业集团的基本目的不仅仅限于资本的保值增值,更主要的在于借助资本运作调整产业或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核心产业或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并为子公司等成员企业创造一种风险机制。详细内容见教材P33或168。7这道题是正确的。详细内容见教材P165。8这道题是错误的。因为会计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成本,强调的是应计的数,而财务是按收付实现制原则确认收入、成本的,强调的是实际发生的数,因此,从财务上讲,只有当会计应计的现金流量转化为实际的现金流量时,才能确认收益的实现,才表明企业集团或股东的财富实质性的取得。同时还考虑时间价值和机会成本的存在。即会计强调的是应计数量,而财务强调实际发生的数量与质量的协调统一。详细内容见教材P170。9这道题是错误的。因为质量的高低,功能的多少都是相对而言的,是与成本联系在一起的。首先,强调产品的质量和功能,并不是质量越高,功能越多就越好,它们还与成本相关,与成本成正比的关系。其次,质量与功能的满足,并不代表产品销售必然能够实现。所以,正确处理好质量、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度,是企业强化市场竞争优势,厘定投资质量标准必须权衡考虑的一个核心问题。详细内容见教材P169。10这道题是正确的。详细内容见教材P168。11这道题是错误的。谋求市场竞争优势是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前提与基础,并成为厘定财务标准的首要依据。详细内容见教材P171。12这道题是正确的。详细内容见教材P173。13这道题是正确的。详细内容见教材P173。14这道题是错误的。税法折旧政策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对单一法人企业几乎没有任何弹性可言,而对于企业集团,尽管没有变更的权力,但作为不同法人的联合体却可以创造出相对的弹性空间。详细内容见教材P181。15这道题是错误的。统一对全社会财务报告的口径,体现对外会计报告信息的通用性原则是会计折旧政策的目标而不是税法折旧政策的目标。详细内容见教材P181。16这道题是正确的。详细内容见教材P181。17这道题是错误的。这种做法只看到了品牌延伸有利的一面,而忽略了由此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对原有品牌形象的损害,使品牌原有的个性模糊,从而使消费者的信念渐进动摇以至完全丧失,使企业陷入品牌延伸的误区。详细内容见教材P197。18这道题是错误的。反向经营策略属于无形资产的营造策略,而专利战略属于无形资产的营造战略。详细内容见教材P193。19这道题是错误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严格的质量标准是母公司及各层阶成员企业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要使质量标准得以落实,必须在集团内部建立严格的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实行质量否决。详细内容见教材P192。20这道题是正确的。详细内容见教材P195。(二)单项选择题1应选择B。详细内容见教材P104。2应选择C。详细内容见教材P107。3应选择D。详细内容见教材P137。4应选择A。详细内容见教材P126。5应选择C。详细见教材P172计算公式。6应选择B。详细见教材P172计算公式。7应选择C。详细内容见教材P184。8应选择D。详细内容见教材P183。9应选择A。详细内容见教材P190192。10应选择B。详细内容见教材P196。(三)多项选择题1应选择ACDE。详细内容见教材P104、105。2应选择ABCDE。详细内容见教材P106。3应选择BCD。详细内容见教材P114。4应选择AB。详细内容见教材P144、145。5应选择ABCD。详细内容见教材P139。6应选择ACD。详细内容见教材P167。7应选择ACE。详细内容见教材P170。8应选择CD。详细内容见教材P184。9应选择BCD。详细内容见教材P189。10应选择BC。详细内容见教材P194。(四)计算及分析题1这道题设计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作业让学员熟练掌握投资收益的质量标准,清楚这些指标的涵义及功能,并能够通过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投资收益质量做出简要评价。例题:已知某集团公司2002年、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4000万元、5000万元;利润总额分别为600万元和800万元,其中主营业务利润分别为480万元和500万元,非主营业务利润分别为100万元、120万元,营业外收支净额等分别为20万元、180万元;营业现金流入量分别为3500万元、4000万元,营业现金流出量(含所得税)分别为3000万元、3600万元,所得税率30%。要求:分别计算2002年及2003年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主导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主导业务利润占营业利润总额的比重、销售营业现金流量比率、净营业利润现金比率,并据此对企业收益的质量做出简要评价,同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根据以上资料整理如下:通过这两年指标的对比,可知这几项指标的变化还是比较大的。2003年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为77.5%,比2002年下降19.17%;2003年主导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为62.5%,比2002年下降17.5%;2003年主导业务利润占营业利润总额比重为80.64%,比2002年下降2.12%;2003年销售营业现金流量比率为80%,比2002年下降7.5%;2003年净营业利润现金比率为49.71%,比2002年下降38.09%。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甲集团公司2003年的投资收益质量,无论是收益来源的稳定可靠性还是收益的现金支持能力,与2002年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净营业利润现金比率的降幅达到38.09%,表明该集团公司存在着过度经营的倾向。要求该集团公司在未来的经营理财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地追求销售额的增加,还必须对收益质量加以关注,提高营业利润,特别是主导业务利润的比重,并强化收现管理工作,提高收益的现金流入水平。2这道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员熟练掌握有关香港“资本减免”的政策并能在企业集团加以运用。做这道题时,首先需要弄清楚会计折旧、税法折旧与内部折旧的计提方法,三种折旧之间的关系及如何调整等问题,然后再计算实际应纳所得税、内部应纳所得税两者之间的差额,确定资金在母子公司间的划转金额。与这道题有关的计算公式及计算步骤如下:第一步,按不同口径计算折旧额 按会计规定计算的年折旧额年折旧额=设备价值(1残值率)/使用年限(注意:会计、税法折旧要考虑固定资产投入使用的时间) 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年折旧额年折旧额=设备价值(1残值率)/使用年限 按“资本减免”政策规定计算的年折旧额首期免税折旧额=设备价值首期免税折旧率年折旧额=(设备价值首期免税折旧额)年折旧率第一年内部折旧总额=首期免税折旧额+年免税折旧额(注意:内部折旧不需考虑固定资产投入使用的时间)第二步,按不同口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会计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 税法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会计折旧税法折旧 内部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会计折旧内部折旧第三步,按不同口径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会计应纳所得税额=会计利润所得税税率 税法应纳所得税额=税法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内部应纳所得税额=内部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例题:K集团下属的子公司甲,2002年6月末购入A设备并投入生产使用,设备价值为1000万元。政府会计直线折旧期6年,残值率10%;税法直线折旧年限5年,残值率15%;集团内部首期免税折旧率为60%(可与购置当年享受),每年内部折旧率为20%。按政府口径计算,甲子公司2002年、2003年实现的会计利润分别为1800万元、2000万元。所得税率30%。要求:(1)计算2002年、2003年实际应纳所得税、内部应纳所得税。(2)各年度总部是如何与子公司进行相关资金结转的?答案解析如下:(1)计算2002年实际应纳所得税、内部应纳所得税第一步,按不同口径计算折旧额 按会计规定计算的年折旧额年折旧额=1000(110%)/6=150(万元)当期折旧额=150612=75(万元) 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年折旧额年折旧额=1000(115)/5=170(万元)当期折旧额=170612=85(万元) 按“资本减免”政策规定计算的年折旧额首期免税折旧额=100060%=600(万元)年折旧额=(1000600)20%=80(万元)第一年内部折旧额=600+80=680(万元)第二步,按不同口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会计应纳税所得额=1800(万元) 税法应纳税所得额=1800+7585=1790(万元) 内部应纳税所得额=1800+75680=1195(万元)第三步,按不同口径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会计应纳所得税额=180030%=540(万元) 税法应纳所得税额=179030%=537(万元) 内部应纳所得税额=119530%=358.5(万元)同理,计算2003年实际应纳所得税、内部应纳所得税第一步,按不同口径计算折旧额 会计年折旧额=1000(110%)/6=150(万元) 税法年折旧额=1000(115%)/5=170(万元) 年内部折旧额=1000(600+80)20%=64(万元)第二步,按不同口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会计应纳税所得额=2000(万元) 税法应纳税所得额=2000+150170=1980(万元) 内部应纳税所得额=2000+15064=2086(万元)第三步,按不同口径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会计应纳所得税额=200030%=600(万元) 税法应纳所得税额=198030%=594(万元) 内部应纳所得税额=208630%=625.8(万元)(2)2002年子公司实际应纳所得税与内部应纳所得税之间的差额=358.5537=-178.5万元,2003年子公司实际应纳所得税与内部应纳所得税之间的差额=625.8594=-31.8万元。由此可确定,2002年母公司应划转给子公司178.5万元,2003年子公司应划转给母公司31.8万元。(五)案例分析题例题 QH集团公司在家用电器的生产与经营方面有着强大的核心能力与市场竞争优势,且走过了由名牌产品到名牌商标再到名牌商号的发展过程。为了充分利用公司高品质的市场形象,发挥品牌杠杆效应,集团管理当局决定斥资收购一家家具生产厂VJ,期望在QH集团公司著名商号或品牌的效应下,使VJ厂生产的家具成为名牌产品。要求:(1)对QH集团公司该项投资的前景做出估侧。(2)如果QH集团公司该项决策难以成功的话,原因何在?(3)该品牌扩张性投资决策对QH集团公司可能产生哪些影响(包括内部资源配置以及家用电器产品直至集团整体的市场形象)?(4)从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答案要点如下:(1)QH集团公司该项投资失败的可能性较大。(2)该项投资决策难以成功的原因在于:品牌过度延伸会导致企业集团陷入品牌战略的误区。QH集团公司在家用电器的生产与经营方面有着强大的核心能力与市场竞争优势,这表明企业的优势在家用电器的生产与经营方面。现斥资收购一家家具生产厂VJ,极易导致品牌原有个性的模糊,导致消费者的信念渐进动摇以至完全丧失,致使企业集团陷入品牌延伸的误区。因此,QH集团难以实现在其著名商号或品牌的效应下,使VJ厂生产的家具成为名牌产品的预期目的。(3)QH集团公司品牌延伸过度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炉炼铁工质量管控考核试卷及答案
- 高炉炼铁工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浴池服务员工艺创新考核试卷及答案
- 固体矿产钻探工适应性考核试卷及答案
- 压铸模具工新员工考核试卷及答案
- 课件文案简短
- 金属切割考试题及答案
- 社群健康助理员入职考核试卷及答案
- 飞机数字化装配工三级安全教育(车间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中国T/R双弹单面华达呢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1.2 规划初中生活(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统编版2024)
- 乒乓球聘用教练合同模板
- 叙事护理课件
- DB11-T+2260-2024中成药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NB-T+10131-2019水电工程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 民办非企业单位年度调查报告书
- 消化道出血护理新进展
- 【浅析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8900字(论文)】
- 新材料引领创新创造的新驱动器
- MOOC 大学计算机-思维与应用-周口师范学院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年)TWI培训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