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巩固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丰富见闻。3、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通过本文的教学,学生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感受。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6.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二、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板书设计:自然之道遵循人违背保护伤害海龟教学反思:第27课时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目的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录像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教学方法 指导法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3、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二、学习第二部分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2、导读第6自然段。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黄河变化的原因两大原因的关系严重后果治理方案自然原因人类的破坏5、展示所填表格。三、品读:揭示中心,试谈体会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变化原因治理。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4、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应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四、作业。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政府有关部门。板书设计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2000年中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数据数千年前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后来含沙最大是长江68倍查资料原因气候变寒暴雨集中开垦放牧森林草原治理保护森林资源规划用地修筑教学反思:第28课时11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人们是怎样从蝙蝠的飞行受到启发,发明雷达的。2、初步使学生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教学重点: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了解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课前准备:1、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资料,制作资料卡片。2、 教师准备有关仿生学的图片或制作相关课件。学习方法:自主选择,独立阅读,再组织合作探究与交流教学过程:一、教师诱导式引入:出示一种仿生学成果:你知道直升飞机是人类怎样发明出来的吗?人们经常从自然界的动植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出许多东西,为人类造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蝙蝠与雷达就是运用仿生学为人类造福的很好的例子。1(出示蝙蝠图片)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飞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湿的洞里,是哺乳动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2(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吗?(雷达可以使飞机安全航行;雷达可以搜索敌机;雷达可以观测天气情况)过渡: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贴蝙蝠图片)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贴雷达图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2交流后展示并齐读一遍。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3小结并质疑。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个主要内容,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可能提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为什么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飞行了呢?)4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些问题老师都明白,那么是老师告诉你们呢?还是(自己读书自己解决。)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2你们对蝙蝠有什么认识?(了不起、本领大、飞行灵巧)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夜间”“还能”“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极细”等)。3指导朗读。从我们刚才找到的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蝙蝠夜行的本领可真够大的!我们读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敬佩、佩服)提示:重点词语朗读时要加重语气。过渡:是呀,蝙蝠究竟是靠什么来探路的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也来当回科学家,做一做试验。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第29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弄懂人们是怎样从蝙蝠的飞行受到启发,发明雷达的。2、使学生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了解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课前准备:3、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资料,制作资料卡片。4、 教师准备有关仿生学的图片或制作相关课件。学习方法:自主选择,独立阅读,再组织合作探究与交流教学过程:一、 复习 (1) 请同学们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2)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怎样得到的?飞机飞行与蝙蝠之间的关系?(3)第三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二、 学习第四、五自然段1、 自由读4、5自然段,小组讨论交流,填写表格。试验顺序试验方式结果试验证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2、分别读4、5自然段,汇报填写情况。教师相机进行“详略得当”的写作指导。3、交流信息 合作成功(1)学生讨论、填写表格后交流,明确三次试验的过程与结果。理解“配合”的意思。从“反复试验”中体会到什么?(2)请学生分别读6、7自然段。看课件分别解说蝙蝠与雷达是怎样探路的。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蝙蝠与雷达探路的过程。请学生填空,明确飞机安全飞行与蝙蝠之间的关系。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 )。(以上是留给学生自学的空白点。蝙蝠飞行的秘密与飞机安全飞行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由学生来自读理解、汇报,共同订正,再通过看课件达到巩固的作用,同时突破了难点,突出了重点。)三、巩固与创新型应用 想一想还有哪些发明创造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出来的?四、反思与小结: 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写下来。也可以谈谈你的设想。(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从中也一定会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五、研究型作业:找一种仿生学的成果,研究一下它是怎样发明出来的,说出两者之间有何联系。六、总结其实,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你们还知道些什么?(飞机鸟,潜水艇鱼,降落伞松鼠尾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生物界的不断认识,还有更多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明、去创造。希望同学们从小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将来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第30课时本资源来自中华教育资源网12、*大自然的启示教学目标: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2、体会文章的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的关系,了解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点。 3、联系自然与生活,获得启示,丰富思想,感受人生。 教学重点:对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的理解。教学难点:体会景与意的对应关系。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我们生活在一年的四季中,春的勃发,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冷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五色斑斓,一切生命才如此丰富,生活才有了意义而显得精彩。散文春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焕发的勃勃生机和无穷生命力,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与激励。夏之绝句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与生命之美是瞬间的,脆弱的,只有我们让自己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关注大自然,才能发现美,才能体会到生活之美。夏天的旋律和唐宋诗中的物候告诉我们,古人从大自然的观察中悟出了物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还能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写的大自然的启示,看看一个外国人又从大自然获得了那些启示。二、整体感知,读中说品初读文章检查预习,梳理字词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听配乐朗诵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文章的意思或感情学生读后自由说说文本的内容要求:不看书,用自己的话概述或用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复述:语言通顺,意思连贯。再读文章,读中说品析学习跳读文章,寻找自己感受最好的或最深的语句或段落品读。学生交流,说出朗读的方法与原因,教师点评。三、问题探究,质疑解难,加深认识,品中说悟。作者在文中写了大自然哪些物象,从中领悟到什么人生的启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从全文来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本文的描写的景与表达的意有什么关系?探究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的特点?学生结合问题自主探究过程:第一步。学生自读,小组探究交流。第二步。小组间交流。第三步。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探究,形成对文本解读中问题共识。四、品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深刻哲理。学生自由选择品味点或是难点,进行朗读。交流自己的体会,提出自己的疑点。学生答疑,教师点拨。教情设想:几个精辟的句子理解。人生要经受“风雨的磨练和洗礼”,而事实上人生的风雨是时刻存在着的,就像人生如流云,时刻变化。在文中找出写云变化的句子?在文中找出写人心、命运变化的句子?明确:云,快快慢慢、大大小小、白白淡淡、高高低低,时刻溃散崩离,时刻瞬间组合,各有不同。人的心、命运:明明暗暗、各式各样、分分秒秒、变幻莫测,人生如流云。人生变幻,悲喜交加,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呢?学生讨论明确:得意淡然,失意夷然。每个人都要拥有坦诚、谦虚的胸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的工作,必可体会出那漫长人生中的无穷情趣。声朗读最后两段,思考揭示了什么道理?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明确:人生要经历崇山峻岭般的起起伏伏,经历风吹雨打,要振作精神,克服困难,继续奔向前程,在那山的那一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动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纸制生日帽数据监测报告
- 口腔验收考试题及答案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试题附参考答案详解【a卷】
- 科技考试题目及答案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典型题)
- 热力网值班员技能比武考核试卷及答案
- 轻冶料浆配料工协同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手工织毯工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铝吸出工专业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山西建设工程专业高级职称考试(建筑电气工程)综合试题及答案
- GB/T 14603-2025电子气体卤化物气体
- 北京理工c语言考试题及答案
- 2026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冲刺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
- 供销社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 校外培训消防安全知识课件
- 2025年高级执法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
- 儿童抽动障碍的诊断与评估(2025年)解读课件
- 发热护理课件
- 村卫生室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库房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