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8.doc_第1页
(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8.doc_第2页
(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8.doc_第3页
(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8.doc_第4页
(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8.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训练(八)一、选择题(2014湖南长沙10月月考)读某地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气压带代表()a极地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赤道低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解析:因风从该气压带向两侧吹,所以可判断是高压带,又因风向不同,所以可判断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故选d。答案:d2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b受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c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d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解析:因风向左偏,所以该气压带是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而北非位于北半球;因罗马位于北半球,所以不受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风带1为东南信风带,而台湾东部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风带2是南半球的西风带,新西兰终年受其影响,温和湿润。故选d。答案:d(2014山东菏泽检测)右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读图完成34题。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b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解析:甲、乙可能同为极地东风带。答案:c4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d甲、丙交替控制区为热带草原气候解析: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答案:c(2014浙江宁波调研)图1为“世界某区域图”,图2为“风力统计曲线图”,其中两条对应图1中甲、乙两地,读图完成56题。5甲、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a甲、乙 b甲、乙c甲、乙d甲、乙解析:两地都季节性受西风影响,冬季风力最大,但乙地临海且无地形阻挡,风力较甲地大,故d项正确。答案:d6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地形起伏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位置a b c d解析:甲、乙两地主要受西风影响,风力差异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有关,与其所处的海陆位置有关,也与地形的影响有关。答案:a(2014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下图为某月沿120e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79题。7“某月”可能是()a1月b4月 c7月d10月解析:由经纬度可知在(120e,60n)附近是高压,可判断此时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某月”最可能是1月,a选项正确。答案:a8该月份甲地盛行()a东南风b西北风 c西南风d东北风解析:甲地在南半球低纬地区,受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的影响,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季风,故b选项正确。答案:b9该月份()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大b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c我国东部盛行偏南风d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而夏威夷高压势力强大时,我国东部盛行偏南风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时,均在北半球夏季,故b选项正确。答案:b(2014珠海期末检测)下图为某区域气压分布略图,图中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1011题。10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b乙地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阴雨天气c甲地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d乙地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解析:根据经纬网及风向判断甲处为印度低压中心,此时为北半球夏季,低气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乙处为高压中心,高气压气流下沉,天气晴朗。答案:c11a地此季节盛行风向大致是()a东南b东北 c西南d西北解析: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及所在半球判断风向。答案:d下图示意陆地(用110e代表)与海洋(用160e代表)气压梯度(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单位:百帕)的时空分布状况。图甲表示多年平均情况,图乙表示某年情况。读图完成1213题。12结合图中信息判断,正常年份北半球夏季风最强的地区大致位于()a赤道附近大陆东岸b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c赤道附近大陆西岸d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解析: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从图甲可以看出,夏季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夏季风最强。答案:b13图中负值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大洋东、西岸洋流性质的变化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解析: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海洋形成高压,陆地为低压,因而中心区域出现负值。答案:d二、综合题14读2014年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的季节是_,理由是_。(2)此时控制冰岛的大气活动中心是_,冰岛的风向是_。(3)某月份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相会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4)简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对东亚农业生产的影响。解析:(1)从图中数据可以判断,此时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北半球为冬季。(2)在北半球冬季,冰岛受低压控制,刮偏南风。(3)甲地为非洲赤道以北地区,北半球夏季时,受太阳直射点北移的影响,两支气流在此相会。(4)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亚欧大陆在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变化明显,使得东亚地区形成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答案:(1)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南半球陆地出现低压中心(或者赤道低气压带南移)(2)(冰岛)低压偏南风(3)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甲地附近,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右偏为西南季风,从而与东北信风在此会合。(4)亚欧大陆夏季被低压控制,冬季被高压控制。由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东亚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该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太平洋南纬20附近大气和海水运动示意图。材料二亚洲及大洋洲部分区域气压中心及盛行风分布示意图。(1)简述材料一所示空气环流运动的成因。(2)列出材料二中g、l和n三个地理事物的名称。(3)受材料一空气环流运动的影响,材料二中的w势力有所增强。在此情况下,g和l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解析:(1)大洋东西两侧洋流性质不同产生气温的差异,气温差异导致气压差异,从而形成热力环流。(2)根据其分布回答即可。(3)w势力增强导致g与w之间的水平气压差变大,西北季风(l)增强,亚洲高压(g)的范围向东、向南扩展。答案:(1)南太平洋东岸为寒流,气流以下沉为主,近地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