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计算与论证.doc_第1页
基础计算与论证.doc_第2页
基础计算与论证.doc_第3页
基础计算与论证.doc_第4页
基础计算与论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基础题型每日一练1.分解因式:2a2 4a + 2 .2.分解因式(1)= _ (2)3x3 -12x2y +12xy2 = _(3) = _3、(07北京)13计算:4.(08北京)13计算:5.(北京09)13. 计算:6.(东城一)13. 计算:+7.(海淀一)13计算:.8.(西城一)13计算:9.(东城二)13. 计算:10.(海淀二)13. 计算:.11.(朝阳二)13 计算: 12、(崇文二)1313.(昌平二)13计算:14.(宣武二)13 计算: .15.(07北京)14 解方程:16.(东城二)15. 解方程:15.(门头沟二)14 解方程:17.(平谷二) 14. 用配方法解方程:.18.(石景山二)14解方程:19.(北京09)14. 解分式方程:20.(东城一)解方程: 21.(西城一)解方程:.22.(海淀二). 解方程: 23.(崇文二)解方程:24.(宣武二)14解方程25.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6.(海淀一)计算:. 27.(07北京)计算:28.(东城二)化简:29.(昌平二)计算:30.(07北京)已知,求代数式的值31.(08北京)已知,求的值32.(北京09)16. 已知,求的值33.(东城一)17. 已知:,求的值34.(东城二)14. 已知,求代数式的值.35.(海淀二)16若, 求代数式的值.36.(西城二)13先化简,再求值:,其中,37.(朝阳二)15 已知,求的值.38.(崇文二)16先化简,再求值:,其中满足.39.(昌平二)17已知求的值40.(08北京)14解不等式,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23041.(东城一)14解不等式组42.(海淀一)14解不等式组: 43.(西城一)14解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它的解集,求它的整数解.44.(07北京)16已知:如图,是和的平分线,求证:ACEDB45.(08北京)15 已知:如图,为上一点,点分别在两侧,求证:46.(北京09)15. 已知:如图,在ABC中,ACB=,于点D,点E 在 AC上,CE=BC,过E点作AC的垂线,交CD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B=FC47.(东城一)16如图,已知D是ABC的边AB上一点,FC/AB,DF交AC于点E,DEEF求证:E是AC的中点。 48.(海淀一)15已知:如图,点B、E、F、C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BECF,BCED求证: AFDC49.(西城一)15已知:如图,ABC中,AB=AC,BC为最大边,点D、 E分别在BC、AC上,BD=CE,F为BA延长线上一点, BF=CD .求证:DEF=DFE . 50.(海淀二)15. 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AB、DC的中点.求证:DEA=BFC51.(07北京)18 如图,在梯形中,于点,求梯形的高ABCD52.(08北京)18 如图,在梯形中,求的长53.(北京09)19.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AD=1,BC=4,E为AB中点,EFDC交BC于点F,求EF的长. 54.(东城一)18. 如图,梯形中,求的长55.(海淀一)18. 如图,在梯形ABCD中, AB/DC, D=90, ACD=30 ,AB=12, BC=10, 求AD的长.56.(西城一)18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AD=2,A=60,BC=4,求CD的长57.(东城二)18. 如图,在梯形中, (1)请再写出图中另外一对相等的角;ABCD(第18题)(2)若,试求梯形AD的长.58.(海淀二)18如图,梯形ABCD中, AD/BC, ABC=45 , ADC=120 , AD=DC, AB=, 求BC的长.58.(西城二)16如图,矩形ABCD中,E、F点分别在BC、AD边上, DAE=BCF求证:ABECDF .59.(朝阳二)14 已知:如图,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垂足分别为、,且,连接AC、DF.求证:A=D.60.(崇文二)15如图,点是正方形的边上一点,点是的延长线上一点,且求证:59.(崇文二)BGAEFHDC18如图,在四边形中,点是线段上的任意一点( 与不重合),分别是的中点(1)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在(1)的条件下,若,且,证明平行四边形 是正方形60.(宣武二)19. 如图,在ABC中,CAB、ABC的平分线交于点D,DEAC交BC于点E,DFBC交AC于点F求证:四边形DECF为菱形61.(顺义二)16. 已知:如图,在等腰梯形中,是的中点,求证:62.(顺义二)18已知:如图,在ABC中,B=45,ACB=60,AC=, 点D在BC上,且DCAC,ACB的平分线CF交AD于F,点E是AB的中点,连结EF,求EF的长63.(怀柔二)17如图,等腰直角ABC中,ABC=90,点D在AC上,将ABD绕顶点B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CBE.求DCE的度数;当AB=4,ADDC=13时,求DE的长.64.(怀柔二)18 如图,在梯形ABCD中, AB/DC, ADC=90, ACD=30 ,ACB=45 ,BC=,求AD的长.ADCFBE第18题图65.(房山二)18 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中, 求直角梯形的面积; 点E是边上一点,过点作EFDC于点F.求证66.(顺义二) 17.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整数根,且, 求m的整数值.67.(西城二)15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其中m为实数)有实数根. (1)求m的取值范围; (2)若m为正整数,求此方程的根68.(昌平一)23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1)若原方程有实数根,求的取值范围;(2)设原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当取哪些整数时,均为整数;利用图象,估算关于的方程的解69.(平谷二)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12344321ayO-1-2-3-4-4-3-2-1 (1)求证:方程一定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设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其中),若是关于a的函数,且,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利用函数图像,求关于a的方程的解70.(密云一)23. 关于x的方程至少有一个整数解,且a是整数,求a的值.71.(崇文一)23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k3)x+k3 = 0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ky1?75.(房山二)23已知抛物线,(1)若n=-1, 求该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坐标;(2)当时,抛物线与轴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n的取值范围76.(丰台二)15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k的取值范围; (2)k取最大整数值时,解方程77.(门头沟一)23已知以x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y=x22mxm7 (1)求证:不论m为任何实数,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都有两个交点;(2)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在点(1,0)的两侧,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2x2(2m3)x1=0有两个实数根,且m为整数,求m的值;(3)在(2)的条件下,关于x的另一方程 x22(am)x2am26 m4=0 有大于0且小于5的实数根,求a的整数值78.(通州一)22 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2x2-(2m-3)x1=0的两实数根为x1 、x2 ,且x1x2=, x1x2=,两实数根的倒数和是S.求:(1)m的取值范围;(2)S的取值范围.79.(大兴一)19已知:如图,ABC内接于O,点D是AB边的中点,且BAC+DCB=90. 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证明.80.(大兴二)19如图,点在以为直径的O上,于,设(1)求弦的长;(2)如果,求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的值81.(丰台二)21如图,ABC中,AB10,BC8,AC6,AD是BAC的角平分线,以AB上一点O为圆心,AD为弦作O(1)求证:BC是O的切线;(2)求O的半径82.(密云二)20. 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 O过BC的中点D,且DEAC于点E.(1)求证:DE是O的切线;(2)若C=, CD=10cm, 求O的直径. 83.(怀柔二)19 如图,已知AB、AC分别为O的直径和弦,D为弧BC的中点,DEAC于E。(1)求证:DE是O的切线。(2)若OB=5,BC=6,求CE的长。 84.(门头沟二)18. 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O上的一点,且BCE=CAB,CE交AB的延长线于点E,ADAB,交EC的延长线于点D(1)判断直线D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CE=3,BE=2,求CD的长85.(平谷二)19. 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以BC为直径的半圆O与AB边交于点D,DEAC于E.(1)求证:DE是半圆O的切线;(2)延长ED,CB相交于点G,求AE:BG的值. 第19题86.(石景山二)19如图,O的直径,点是延长线上的一点,过点作O的切线,切点为,联结(1)若,求的长;(2)若点在的延长线上运动,的平分线交于点你认为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求出的大小 87.(顺义二)19. 已知:如图,ABC中,AC=BC,CDAC交AB于点D,点O在BC上,O经过B、D两点,且与BC交于点E(1)试判断CD与O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2) 若AC=16, , 求O的半径88.(通州二)20. 如图:是O的直径,是弦,延长到点, 使得(1)求证:是O的切线;(2)若,求的长89.(崇文一)18 如图,以等腰中的腰为直径作,交底边于点过点作,垂足为(I)求证:为的切线;(II)若的半径为5,求的长ABCDPEO(第21题)90.(东城一)21已知:如图,在ABC中,AB = AC,点D是边BC的中点以BD为直径作圆O,交边AB于点P,联结PC,交AD于点E(1)求证:AD是圆O的切线;(2)若PC是圆O的切线,BC = 8,求DE的长91.(宣武二)18 如图,为半圆的直径,点C在半圆上,过点作的平行线交于点,交过点的直线于点,且.(1)求证:是半圆O的切线;(2)若,求的长.92.(东城二)21. 如图,已知O是ABC的外接圆,AB是O的直径,D是AB延长线的一点,AECD交DC的延长线于E,CFAB于F,且CECF(1) 求证:DE是O的切线;(2) 若AB6,BD3,求AE和BC的长93.(海淀一)19如图,已知AB为O的弦,C为O上一点,C=BAD,且BDAB于B. (1)求证:AD是O的切线;(2)若O的半径为3,AB=4,求AD的长.94.(海淀二)20如图,AB是O的直径,CB是O的弦,D是AC中点,过点D作直线与BC垂直,交BC延长线于E点,且交BA延长线于F点. (1)求证:EF是O的切线;(2)若tanB=, BE=6, 求O的半径. 95.(西城二)21如图,等腰ABC中,AC=BC,O为ABC的外接圆,D为上一点, CEAD于E. 求证:AE= BD +DE 96.(怀柔一)19 如图,ABC中,AC=BC,以BC上一点O为圆心、OB为半径作O交AB于点D,已知经过点D的O切线恰好经过点COADCB(1)试判断CD与AC的位置关系,并证明;(2)若ACBCDB,且AC=3,求圆心O到直线AB的距离97.(西城一)19已知:如图,AB为O的弦,过点O作AB的平行线,交 O于点C,直线OC上一点D满足D=ACB.(1)判断直线B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O的半径等于4,求CD的长.98.(朝阳一)22. 已知:在O中,AB是直径,AC是弦,OEAC于点E,过点C作直线FC,使FCAAOE,交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