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拍摄《动物世界》的故事.doc_第1页
用生命拍摄《动物世界》的故事.doc_第2页
用生命拍摄《动物世界》的故事.doc_第3页
用生命拍摄《动物世界》的故事.doc_第4页
用生命拍摄《动物世界》的故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生命拍摄动物世界的故事 如果你问一个电视观众,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什么栏目你最喜欢?”肯定,十之有九会回答:“动物世界是我最爱看的栏目之一。”动物世界自1981年开播以来,到今天,已播出有400集左右。 在电视节目动物世界里,松鹤舞姿翩跹,野兔诡计多端,蚂蚁力大无比,幼狮兄弟团结友爱,大象祖孙相依为命,蝙蝠操纵声呐,野食火鸡明媒正娶,红喉鸟藏头露尾看到这些时,你会捧腹大笑,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每集20分钟的动物世界镜头是怎么拍出来的呢?据说,有时为了拍摄一个惊险、特写的场面,一等就是好几年,因为动物毕竟不是“听话的”演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电视台的同志,为了活跃群众文娱生活,普及动物知识,教育人们自觉地保护珍贵动物,特别是珍稀濒危动物,决定想尽一切办法拍摄这部系列电视片。 扬子鳄属于国家第一类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组织也把它列为一级濒危动物,它也是属于国际上第一类禁止贸易的濒危种类。扬子鳄原先分布较广,而今天只残存在长江下游的安徽、江苏和浙江交界的个别地区了。1982年,有的资料说,“江苏已绝迹”。安徽省的动物工作者在1981年搞了近4个月的调查,共发现扬子鳄近200条。有人估计扬子鳄现存大概只有300至500条。为数极少。扬子鳄的发情配偶,一般是6月的上中旬的夜间在水中进行。7月初,母鳄选择合适地点,以杂草乱枝和泥土,构筑圆形巢。7月中开始产卵,一巢约产一二十或二三十枚或更多的比鸡蛋略小的灰白色卵。卵产下后,用草覆盖,利用植物腐烂发酵的热量,六七十天后孵化破壳。 为了拍摄扬子鳄产卵,动物世界组的导演带着几个年轻人来到了安徽的扬子鳄野生动物保护区。一天夜里,导演只带上摄影师,手持一把柴刀一支手电筒,埋伏在距水塘十几米处,在三面环水的地方架起摄影机,等待时机。 忽然,有一股腥臭味儿扑鼻而来,导演发现周围有无数个橙黄色的“小灯泡”在黑夜中向他们靠拢过来。谁也弄不懂这是什么,导演低声对摄影师说:“我弄出点声音,看看反应。”随后拍了一下掌。他们没有料到,掌声刚落,吼声顿然回起,他们被一群鳄鱼包围了。一对对橙黄色的“小灯泡”原来都是鳄鱼的眼睛。鳄鱼是凶残而且要吃人的!顿时吓得他俩两腿直打哆嗦。他们原先从书上看到鳄鱼是没有声带的,所以预先根本想不到它们竟会“吼声四起”。事实上,在扬子鳄受到惊扰时,也能从胸腔里发出吓人的吼声。手电筒按亮了,一只只鳄鱼爬到了岸边,爬到脚前,瞪着眼睛要把他俩吃掉。而他俩手中只有一把柴刀,根本无法自卫抵抗。他们感到恐惧极了,似乎顷刻之间都要葬身鳄鱼之腹。导演用颤抖的声音对摄影师说:“我有一个四岁的孩子,如果你能活着出去,你一定要抚养大我的孩子。”在这生死的关头,导演,作为一个母亲,想到家中的那个四岁的孩子,孩子正等着远方的妈妈回家呢! 老天爷有眼,也许是鳄鱼也慑于这手电筒发出的光亮的灯光,僵持了好久,它们还是没有轻易冒进。最后,都犹豫地退回去了。拍摄鳄鱼产卵的计划是无法实现了,摄制组的同志死里逃生。他们辗转安徽不少地方,终于拍摄到了扬子鳄的不少生活镜头。当我们看到电视荧幕上的扬子鳄时,恐怕绝大部分观众是不了解摄制组的这惊险的经历吧! 赤斑羚,至今全世界只在两家动物园展览过九只。1979年,上海动物园派技术干部到西藏考察野生动物时,初次在海拔4500米的山坡上发现这种动物。这是世界上最罕见的动物之一,被列为稀有级动物,即使在西藏高原上的普通斑羚,也被国际贸易公约列入第一级严禁交易动物的名单。 家畜牦牛已被广泛地传布于中亚许多地方,但野牦牛基本上仍属于青藏高原的特产动物。全世界除了中国的动物园外,都未曾展览过真的野牦牛,倒是有的地方展过假的“野牦牛”。 盘羊(即大头羊)也只有中国西藏等少数地方才有。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已将它列为濒危保护种类,我国政府则将它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总之,在我国西藏地区,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珍稀动物。拍摄西藏地区的这些珍稀动物,既为保护这些珍稀动物,又是为留下宝贵资料。中央电视台的西藏野生动物摄制组的同志决定到西藏地区的悬崖峭壁上,到海拔四五千米高的山坡上去进行拍摄活动。 1990年元月,这个组的同志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西藏高原。拍摄组的同志在还不到海拔4000米的地方就已经呼吸急促,浑身无力无法工作了。摄制组有一位叫祁云的同志,他长期在野外工作,多年在青海高原拍摄野生动物。他,硬是扛着摄影机爬上了平均海拔5000米的藏北无人区。那里有时狂风大作,有时漫天飞雪,有时冰封千里。摄制组的同志不怕寒风凛冽,到处寻找、追逐野生动物的珍贵镜头。为了尽快寻找到野生动物,祁云常用高倍望远镜搜寻。一次,他发现在无人区的一个湖泊尽头有个小黑点儿在活动,到底是什么?由于湖面上气浪大,雾濛濛的,使他无法辨别。祁云决定和两位向导步行到那儿看个究竟。当他们拐过一个小山包时,在距他们只有五六米处,突然窜出一只大棕熊,吼叫着向他们迎面扑来。这一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祁云和向导四处逃窜,他一口气跑了30多米,这才觉得棕熊没有追过来,定睛细看,才发现在它的巢穴里还有两只小棕熊正嗷嗷待哺呢!真是亏了这两只小崽子,要不是为了保护它们,这只棕熊绝对不会让他们轻易逃过去的。“熊口余生”,祁云心有余悸,但是,定下神的祁云又一想,棕熊可能不会扑我了,这不正是我拍摄棕熊的好机会吗?他迅速地架上摄影机,把棕熊以及棕熊护仔的镜头一一摄入。他刚拍完,回头找一起来的向导,这才发现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早已逃之夭夭了。 中国的野象属于亚洲象,现存的分布在亚洲大陆南缘,从中印半岛至印度次大陆。在3000至3500年前,亚洲象分布在河南省的北缘,是当时亚洲象分布的北限。公元前几百年,长江流域还有野象。由于人类经济开发,破坏生态平衡,使中国野象自北而南灭绝;岭南野象灭绝于17世纪,闽南的野象灭绝于12世纪末至13世纪,广西野象灭绝于17世纪,现今,唯有云南南缘残存为数不多的野象。 1962年,我国政府把野象作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并建立了野象自然保护区。从此以后,中国境内的野象逐渐多起来了,其原因,当然是保护措施得当,尤其是具有“双重国籍”的象群,只有在它们的繁衍生长得到充分的保障下,才能在我国境内安家落户。 在50年代中期,西双版纳还有猎象习惯。猎手使用的矛头都有毒汁,被射中的象,多因毒汁的作用而死亡。 摄制组带来的锅、碗、帐篷、食品等来不及往树上转移,都被大象踏碎。瞬间,他们刚才站立的地方被夷为一片平地。大家在树上目睹了这一幕,好险那,真是令人不寒而栗。他们真正体会了大象的威力,理解了当地老百姓为什么“谈象色变”。可是就在这惊魂未定的情况下,那位女摄影师却迅速拍下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他们是用生命拍下了动物世界啊! 点评 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栏目从1981年12月31日开播。主旨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