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子:姓名: 孔丘,字仲尼,朝代:春秋(末期)生卒年: 前551前 479出生地: 鲁国陬邑昌平乡山东曲阜),主要著作: 论语,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之一,世界历史上一位超级思想巨人论语享名“中国人的圣经”四书”之由来:论语作者: 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临终嘱托”南宋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并加详注,历代朝廷官书,科举考试之标准,(北宋)赵普:“半部论语定天下”孔子生平事迹扫描:孔子的社会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发展转型之特定阶段诸子百家:班固汉书艺文志列9家:儒、道、阴阳、法、墨、名、农、纵横、杂(小说家被排除)儒家学派得名缘由:与孔子之“儒士”身份、地位密切相关,孔子儒家思想核心观念一、礼:指周礼,即西周以来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礼的两大原则: “尊尊”与“亲亲”二、仁1、“仁者,爱人”, 人类之爱2、“克己复礼为仁”: 人的道德自觉(自律)3、礼与仁相结合:仁是礼化的仁,礼是仁化的礼3、 中庸:中”有中正、中和之意;“庸”即用,是常,中庸即把中和与中正当作常道加以运用:、从“中”或“中正”而言中庸要求处理事情须把握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无过而又无不及的中正处从“和”或“中和”而言中庸要求将两种以上正确有效的原则、思想、策略、方案等,加以妥善调和,使之相互融通、补充、制约,达到亦此亦彼的中和状态。中庸”绝非折衷主义四、君子:以仁义礼乐化成的高标准人物便君子文化与品质均衡发展:“文质彬彬”,必备的技能基本:“六艺”,必备的基础知识:“六书”3. 其他重要道德培养要求:利欲观、忠与恕、智与勇、温、良、恭、俭、让、宽、信、敏、惠、周而不比等。孔子的思想成就与历史影响一、拯救中国上古文化传统:最大历史功绩为整理保存上古六大典籍:书礼诗乐易春秋。易经礼记尚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1、“形而上”与“形而下”,描述抽象与具象两种范畴的哲学概念。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指形体、形迹等可见之象“形而上者”指没有形体、形迹的抽象存在,即道。“形而下者”指有形体、形迹的存在,即器。2、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易经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3、 “阴阳”“五行”:“阴阳”是描述事物对立统一属性的哲学范畴,阴阳观念来自人们对天象的观测,初义表示阳光的向背,后引申为气候之寒暖、方位之上下、状态之动静、性质之刚柔等两两对立的范畴,阴阳概念指代自然界两种相互对立,同时又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易经系辞传上曰:“一阴一阳谓之道”“五行”:表述宇宙和社会属性及其变化规律的范畴,初义指5种具体物质:水、火、木、金、土类似古希腊“四元素说”水、火、土、气)尚书:“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代表五种基本物质,“行”是运行.五行间相生相克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4、八卦表示对日影从八个方向进行测量的记录演化成为一套富有象征含义的符号, 表示宇宙、社会与人生中各种事象运行状况的哲学概念 八卦最早载于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即宇宙之原始,两仪指天地,亦可称阴阳,四象即四季天象:长日照的夏季叫太阳,短日照的冬季称太阴,春为少阳,秋为少阴。 5、“饮食男女”礼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饮食指食欲,男女指情欲,人类两种最基本欲求,宋代朱熹“存天理,灭人欲”饮食指食欲,男女指情欲,人类两种最基本欲求宋代朱熹“存天理,灭人欲”“大同”与“小康”“自强不息“阴阳”“4、八卦5、“饮食男女”宋代朱熹“存天理,灭人欲”6、 “大同”与“小康”大同是儒家提出的最高范畴的社会理想。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小康”:儒家描述的另一种社会状态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之时的社会可称小康,虽不及大同,但亦属一种较好的社会风貌。2、 伟大教育家“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孔门十哲”: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我、子贡、子有、子路、子游、子夏最得意弟子:颜回,最富有弟子:子贡,最具军事才干弟子:冉有,最具政治才干弟子:子路1春秋末期大规模私人讲学之先驱:私学的勃兴打破了学在官府、上层贵族把持学术的状况,促进了学术的下移和文化的传播。“弟子三千,精通六艺者72人”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文、行、忠、信知识技能与道德修养),“有教无类”“子曰:有教无类。”“自行束佾以上,吾未尝无诲矣。”2教育平等、普及教育的先驱者:教育面前人人都权利,不涉及个人的贫富、阶层、地位、身份等各种差别。只要送我一点礼物,哪怕很微薄,自己也从来没有不给予送礼者教诲的。“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身的不同特点而进行有差别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使得每个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最好的发展。子路、冉有“闻斯行诸”同一疑惑的不同解答3启发式教学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导学生时,不到学生搞明白而不得时,就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明白但又说出来时,就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知识,他却不能由此推知相同范畴的其他几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急于往下继续深入地教他了。学、问、思:“为学”之三驾马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知行结合,学以致用:“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举一隅”而能“以三隅反”言传与身教并重终身学习思想,好学精神,兴趣学习法:敬业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终身学习之楷模:“子入太庙,每事问。”“反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欲,不逾矩。”3、 世界伟人:孔子、耶酥、释迦牟尼并称“世界三圣”。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第五位)中华民族之骄傲世界之骄傲4、 遭遇历史长期误解者1、儒家非儒教,乃私学,不是 主流文化;是学术,而非宗教;2、儒教则属宗教,乃官学;既是国家宗教,亦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儒教经历的两个发展阶段1、原始儒教 夏商周时期,敬祖事天2、国家宗教: 汉武帝以后,敬祖事天尊孔孔子由学者、思想家而教主化、神圣化(身后的孔子被推上神坛)任何思想学说,一旦被权力捆绑,为统治者所利用,就很可能失去原有的生命力与真理性。孔子及其学说即遭受如此命运。2、 孟子:姓名: 姓孟,名轲, 字子舆。朝代: 战国中期。生卒年: 约前372前289年;出生地: 邹国(山东邹县)主要著作: 孟子。儒家“亚圣”;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主要代表之一;孔子之后儒学又一位奠基者,孟子乃“儒家四大经典”之一孟子成才之路1、孟母三迁2、杀猪不欺子3、断织劝学孟子的主要思想一、“仁政”思想:孔子常讲仁而少讲义,孟子仁义并重,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学说。以“仁政”得民心。“春秋无义战”,孟子民本主义思想之深远影响“仁政爱民”、“民贵君轻” 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开明政治家以“仁政”治天下的理论基石(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当下“执政为民”的施政方针2、 “民贵君轻”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之所以重要,乃因社稷存亡、君主立废皆在民心之向背。“民贵”并非说民比君更尊贵,而是意识到民众地位之重要性而给予民众的社会作用以最大限度的肯定。3、 “性善说”:人之本性是向善的,人性中本来存在着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仁义礼智,此乃人与禽兽根本区别;“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好人、坏人之别,乃因后天的教育和特殊的社会环境造成重视对人的教育,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荀子的“性恶论”韩非子的“性私论”告子的“性无善恶论”“告子曰:食、色,性也。”道德修养重要性及其途径: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培养“浩然正气”义与利相结合的义利观何谓“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何谓“浩然正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取之也。”浩然正气:至大至刚的昂扬正气以天下为己任、担当道义、无所畏惧的勇气君子挺立天地之间无所偏私的光明磊落之气此三气构成浩然正气,彰显一种伟大的人格精神之美!孟子推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恪守与践行者:不畏权贵的高风亮节4、 孟子的教育思想:教育核心内容为“仁义”,教育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政治理想“学以致道”),重视人才培养(“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言近指远,守约施博”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或伯阳, 陈国或楚国人,朝代:春秋,生卒年: 公元前571公元前471年,出生地: 苦县厉乡(今河南鹿邑)中国道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之一,世界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伟大思想家之一,开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先河,创立与孔子儒家学说抗衡的道家学说,对两千年中华文化产生深远影响道德经又名老子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开宗典籍,也是中国传统宗教道教的根本经典首先提出“道”这一哲学概念,“道”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命题作为最早流传国外的中国典籍之一,道德经享有世界声誉,道德经(袖珍式)“百科全书”全球化“老子热”注释家三千,出版量仅次圣经“象一个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尼采)“最直接地从老子中获取了思想源泉。”(海德格尔)函谷关著书:尹喜之劝道德经主要思想一、关于“道”“道”原意指供人们行走交通的路径,引申为道理、道义老子之“道”:宇宙本原;自然规律,庄子新解:宇宙人生真谛,道德修养最高境界。“道”的基本特性:自然、无为,”道”的运动方式: “反者道之动”,“道”与“德”之关系:体与用 A “道”是“德”的根据,B “德”是“道”在事物中的具体表现。C “道”落实到人身上,即人之“德行”(是否符合“道”决定“有德”或“无德”) 2、 关于“德”,“德者,得也”(得到了“道”)如何在社会人世、政治生活得“道”?回归“小国寡民”:最自然、最理想的人类生存环境,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乃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家思想中的一些哲学概念一、“反者,道之动”1、任何事物具有正反之对立性2、事物之间存在相互转化关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3、事物之间转化有量变到质变之过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二、“气”1、运行不息且无形可见的一种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或本体“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2、分为阴阳二气或五行之气,各种气之交互运动推动宇宙万物的发展变化“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老子)存在人体之中,推动和调控人体 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管子枢气)4、体现为一种崇高道德状态与人生修养境界:“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孟子)3、 “动”与“静”1、孔子之说:不同的个人性情,“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2、老子之说:静主宰动,静乃宇宙万物最后归宿 “重为清根,静为燥君。”“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 复命曰常。”4、 “有”与“无:“有”指实有,为事物的存在之意,“无”指虚无,为事物的无有之意。老子最早提出“有”与“无”概念:“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地万物起始于无,有从无中生发而来)老子天地起源和万物源生之哲学观点5、 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意指事物的本然之义。告诫人们应遵循自然之理,行为不违背自然之性,回归自然的人性,祛除人性的异化6、 “道法自然”:道家哲学中一个核心观念,基本含义在于强调自然的崇高地位,相应地去掉人为的力量,返朴归真,达到一种素朴无为的自然境界。老子第四十一章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最早的“有”必从“无”中而来,而原初的“无”就是道。因此道生一;一旦有了第一个有,第一个有会产生第二个有,即一生二;随第一、第二个有的出现,会出现第三个有,即二生三。以此类推,继之以无穷,则万物化生,即三生万物。7、 “无为而治”:道以自然为本,对待事物就应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让事物按照自身必然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不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只有这样,事物才能正常地存在与健康发展.“无为而治”精髓:“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有为,而有以为。”无为并非一无所为,什么都不去做,而强调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行违反自然规律之为。八、老子“三宝”:“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老子“三宝”:讲究相反相成道理,唯慈能勇,唯俭能广,不为天下先。实乃三种处世之道九、“道可道,非常道”“道”在老子看来,是一个似无 而有、似有实无的东西“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第一章)道不是一个具体物,无形无象,看不见、摸不着也听不到,所以它是无。因为它是无,所以显得微妙。但道又总要表现出来,所以它又是有。它是有,人们就可以从其表现认识它。10、 “无为而无不为”:用自然的原则对待事物,就是“无为”“无为”即让事物顺其自然,治理天下想有所作为的人是“下德之人”,必遭失败“上德”之人对一切不加干涉,反能成事(似乎没做什么,任何事却都办得很好)“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一个重要命题,体现为一种深刻哲理。现实生活中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总要以某种方式去实现它,此即“有为”。老子主张无为,因为只有无为,才可以无不为,避免顾此失彼的弊端。道家并非道教:1、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2、后人以先秦方术、巫术及鬼神信仰为基 础,附会老子思想而形成3、正式形成于东汉张角“太平教”;张道陵“五斗米教”(后更名“天师道、正一道”)4、第一部正式经典为 太平经5、唐代道教最为兴盛道家思想的现实意义一、道家思想与和谐发展“顺其自然”、“无为”,二、道家思想与调适心理 “善利万物而不争”、宠辱不惊,三、道家思想与协调人际关系“抱朴守真”、诚恳谦让,四、道家思想与抑奢戒骄“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二)庄子:姓名: 姓庄,名周,字子休,朝代 战国,生卒:前369 前286年出生地: 宋国蒙(河南商丘)道家思想的另一位重要代表庄子是道家重要经典之一人穷志不穷:道的践行者一、借米二、见魏王三、拒楚使庄子的哲学思想:一、疑惑: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向哪 里去?(答案:道也!),二、道乃宇宙万物的本源,人的终极意义和至高境界是“与道合一” (“诗化哲学”),三、如何“人、道合一”?“无己”(超然物外,逍遥天地)庄子哲学的历史影响:成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至尊宝典(唐代诏号庄子为南华真经庄子享名“南华真人”)2、直接诱发魏晋时期的玄学思辩3、开启中国哲学一些重要命题和基本观念“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关注人自身之自由(形体与精神),4、构筑一种独特哲学境界 与人生境界:乱世之中保持独立人格, 追求超然逍遥的精神自由旷达的生死观1、物种演变论:种子苔藓车前草水草蝴蝶虫子小鸟豹子马人2、气的聚合与消散:“聚则为生,散则为死”3、 临终嘱托:“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美玉,以星辰为珍珠.”乌鸦、老鹰蝼蚁惊世骇俗之举:鼓盆而歌4、鼓盆而歌“生死本有命,气形变化中。天地如巨室,歌哭作大通。”庄子的文学成就与影响诗化哲学1、大量使用寓言故事阐述哲学思想; 体物入微的细腻描写使抽象事物形神俱现2、想象丰富、文思跳跃、文笔多变、 结构灵活3、富有浪漫幻想与幽默讽刺的风格。(中国后世浪漫主义文学创作重要源泉)“第一才子”与“天下第一才子书”金圣叹“六大才子书”:庄子离骚史记杜甫律诗水浒传西厢记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四川眉山(眉州)人,“眉山三苏”,北宋文坛巨匠苏轼诗词佳句采撷:“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生平事迹:1.坎坷仕途2.曲折情史 A 原配王弗 B 续弦王润之C 爱妾朝云D 初恋情人:堂妹苏轼悼亡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3. “东坡居士”贬谪黄州 ,躬耕之乐“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 日炙风吹面如墨。水调歌头中秋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6. “屈居第二”: 20岁进士,殿试主考官欧阳修疑似弟子曾巩7. “乌台诗案” 王安石推行新法,苏轼上神宗皇帝万言书 “乌台”即御史台监狱 ,神秘囚犯, 贬谪黄州团练副使8. “河东狮吼”与“季常之癖”上司陈希亮之子陈糙,字季常“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9. “东坡肉”、 “东坡汤”“东坡肘子” 、 “水煮鱼”10. 为官一方,造福一方,八地十六年地方官A 徐州抗洪B 密州赈灾C 黄州救婴D 杭州政绩a 火烧蝗虫b 书画救商人c 扶助考生d 创立安乐坊e 建湖筑堤吟咏西湖之作:“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13. 流放岭南:宰相章惇三降苏轼官职,远贬广东惠州;“到惠将半年,风土食物不恶,吏民相待甚厚。” “苏东坡放生池”“朝云堂”(惠州白鹤峰居所) 远贬海南岛(中国本土之外) 苏轼之人格精神:以儒为主,融合佛老积极入世,喜读庄子既有批判现实,又有人生如梦感慨,还有潇洒自适的情怀。面对艰难坎坷多表现佛道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洒脱态度。 进退自如、宠辱不惊者坚持积极入世、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保持超越世俗、洒脱豁达的心灵境界。融合儒、道,巧妙解决进取与退隐、入世与出世之矛盾,人生态度为后世文人树立一个完美典范,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士人两种处世方法以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得以进退自如,宠辱不惊,无往而不可。苏轼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北宋时期一代文豪,富有浪漫气质与自由个性,诗、文、词、书、画均登峰造极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之全才、巨匠,以豪迈的气象、丰富的思想内涵与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1. 开创“豪放词派”:改变晚唐五代词家婉约风格,突破晚唐五代词作专写男女恋情、离别绪之框架,将田园风情、山水景物、人生志趣、怀古感今、游记说理、咏物记事等诗歌题材引入词中,充分利用词的体式特点,达到诗歌难以具备的艺术效果.使词摆脱席间撙前、伴曲而唱、为人助兴的卑贱地位,一跃成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招聘成熟教师1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每日一练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练习题库带答案详解(精练)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试卷附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练习题库(完整版)附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年儿童心理医生考试卷及答案
- 基本公卫专项整治自查报告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强化训练(轻巧夺冠)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检测试卷附答案详解【培优a卷】
- 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应用
- 王道勇保障和改善民生
- 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 血友病课件完整版
-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课件 【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卷-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 北师大版 (含答案)
- 临床职业素养
- 种子学-种子的化学成分课件
- 手术室无菌技术 课件
- ISO 31000-2018 风险管理标准-中文版
-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分数乘法:分数乘小数-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