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吴语研究 第三届国际吴方言研讨会论文集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4 吴语声调的音区特征 曲拱特征 调类合并和包络式变调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刘俐李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 每种方言的声调都是一个系统 这个系统是一个层级装置 既有共 时层 也有历时层 既有静态层 也有动态层 从全息论的角度看 属于声调系统的每个单 元都应带有该系统的全部信息 从以上观念出发 我们对声调系统及其研究有如下认识 1 单字调系统是声调原生系统历史发展的积淀 与古代声调关系密切 连读调系统是以 单字调系统为基础的现时活动状态 与共时演变关系密切 2 连读调通过单字调与历史相连 而连读调自身的模式又携带着共时演变和未来发展 的信息 因此 考察单字调与连读调的矛盾对立关系 有助于研究声调的演变轨迹和趋势 基于以上认识 我们从单字调系统和连读调系统的特征及二者的矛盾对立关系入手 考 察吴语声调的变化 单字调系统的基本特征是音区特征和曲拱特征 连读调系统的特征主要是连调模式特 征 吴语单字调系统的音区特征简单 但曲拱特征复杂 连调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类化程度比 较高 吴语的单字调出现明显的合并现象 这与单字调系统和连读调系统的上述特征关系密 切 以下分四节讨论 一 吴语单字调系统的特征 二 吴语连调系统的特征 三 吴语的 调类合并现象 四 演变模式和演变原因拟测 一 吴语单字调系统的特征 音区特征简单 曲拱特征复杂吴语单字调系统的特征 音区特征简单 曲拱特征复杂 1 1 吴语声调音区特征简单吴语声调音区特征简单 音区指声调音域的分区 声调音域指声调音高的活动范围 存在于最高音高和最低音高 之间 声调音域可分区 传统语音学分为五个音区 用五度制表述 如果转换成高 H 中 M 低 L 三区 即 H 4 5 度 M 3 度 L 1 2 度 体现声调音区特征的基本单 元是调素 大体说来 用五度制描述的声调调值 一个数值就相当于一个调素 而体现调素 组合的音区特征可以用调域中线来描述 调域中线是一定声调组合单位中的最高调素和最低 调素的平均音高值 调素组合的最小单元是调型 在一个调型中 高调素和低调素的平均值 即该调型的调域中线 比如声调 24 其调域中线为 2 4 2 3 再如声调 214 其调 域中线为 1 4 2 2 5 24 的调域中线要高于 214 一个声调系统所有单字调的调域 中线的平均值即为该声调系统的静态调域中线 1 有了调素的高低类型和调域中线这两个 概念 我们就可以具体测量一个声调系统的音区特征 吴语分布在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六省市的 140 个县市 有太湖 台州 瓯江 婺州 处衢 宜州六个方言片 2 我们搜集了吴语 90 余个县市 110 个音系的声调资 料做本项研究 如无特别说明 本文各项数据均据此统计 3 表 1 是 110 个声调系统的调素 统计数据 表 1 吴语调素音区特征统计 方言 点数 H M L 总计 H M L 吴语 110 620 438 615 1673 37 1 26 2 36 7 方言总数 1168 4535 3209 4495 1223937 1 26 2 36 7 表中的 H M L 代表高中低调素 H M L 是高中低调素所占比例 总数 指我们所统计的汉语方言声调系统的总数 4 吴语高中低调素的比例恰与方言总体比例吻 合 调素音区的高低分布呈现为两端大中间小的状态 即高调素和低调素各为 37 1 和 36 7 比例接近 中调素为 26 2 调素的这种比例为调型的构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根据 我们的研究 同一个调型各调素的音高对比以两个音区最为适中 升调或降调 比如 24 35 13 53 等 从下文表 3 吴语调型频度表 可看出 除了平调 曲调和短调外 序号居 1 吴语研究 第三届国际吴方言研讨会论文集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4 前的高频调的组成调素均间隔 2 个音区 就音区特征而言 吴语声调的调素分布高低比例适 中 适合调素组合的音区间隔的配置要求 同时也决定了吴语调域中线平均值居中的特点 根据对 110 个声调系统的统计 吴语调域中线的最低值是 2 44 温州 最高值 3 67 上 海 调域中线平均值为3 06 接近理想值 3 其他方言的调域中线平均值分别为 官话 3 17 湘语3 15 闽语3 08 赣语3 01 晋语 2 99 客家2 99 粤语2 9 4 在各方 言中 吴语调域中线平均值居中 限于篇幅 表 2 选择吴语 6 片 13 个方言点的声调及调域中线示例 5 表 2 吴语调域中线示例 方言 阴平 阳平 阴上 阳上 阴去 阳去 阴入 阳入 声调总数 调域中线 方言片 温州 33 3135 24 42113132128 2 44 瓯江片 庆元 34 52 33 21 11215 248 2 6 处衢片 龙游 434 2145 213 52231 5 238 2 8 处衢片 乐清 44 3145 24 42223232128 2 81 台州片 上饶 55 31242 31 523 2125 3 8 3 处衢片 兰溪 33 21534 452434 127 3 婺州片 永嘉 44 31454 243 4222342138 3 瓯江片 高淳 55 2233 35243 137 3 15 宣州片 崇明 55 24424 242 33313 5 28 3 21 太湖片 杭州 33 21353 5513 5 27 3 25 太湖片 常州 55 21334 523245 237 3 38 太湖片 嘉善 53 3155 35135 3 7 3 5 太湖片 上海 53 1355 35 55 136 3 67 太湖片 本表调域中线平均值 3 062 吴语高低中调素的配置适中 调域中线平均值居中 是唯一与汉语方言调素音区特 征总平均值吻合的方言 如果将特征视同数轴 将特征的适中或居中视作零度 而零度 可称作 简单 的话 那么 以上论证的结论便是 吴语声调的音区特征简单 1 2 吴语声调曲拱特征复杂吴语声调曲拱特征复杂 汉语声调曲拱有三种基本样态 升 降 平 有三种组合样态 凸 凹 角 凸和凹是 降和升的组合 凸是先升后降 凹是先降后升 角是平与升 降的组合 有先平后升 降的 如 LLH HHL 也有先升 降后平的 如 LHH HLL 从运动轨迹看 三种基本样态 升 降 平 是直线 而由三种基本样态组合而成的角 凸和凹是曲线 此外 汉语方言还有一种无 拱度的短调 如果启用语言学常用的零概念 可视其为零拱 综合起来 汉语声调共有平 降 升 凹 角 凸 零七种曲拱样态 曲拱 音区 构成调型 汉语方言共有 92 种调型 吴语就占有 73 种 是调型最多的 方言 我们通过调型考察吴语的曲拱特征 表 3 列出吴语 110 个调系的 823 个声调的调型频 次顺序 表中的 阴阳 指阴平阳平 上去入不分阴阳统计在一栏 阴阳上去入 栏下的 数字是各调型出现于对应调类中的频次 频次 栏的数字是同行左面 4 栏数字之和 即总 频次 表 3 吴语调型频度表吴语调型频度表 2 吴语研究 第三届国际吴方言研讨会论文集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4 序号 调型 阴 阳 上 去入 频次序号 调型 阴阳上去入 频次 1 5 1 6768384452 12 5 2 31 26 13 151553932 13 4 3 44 28 14 5 14840243 31 4 4 53 23 1 18 6 48413241 21 4 5 55 13 9 9 114242341 3 1 4 6 213 1 15 3 174404314 3 3 7 24 5 8 7 125374443 3 3 8 13 9 4 2123645224 3 3 9 23 4 4 2735463351 2 3 10 12 1 9 152547435 21 3 11 33 15 7 2 2448535 3 3 12 52 2 12 9 2349211 2 2 13 35 2 4 5 1012250214 2 2 14 2 202051221 11 2 15 22 4 3 11 1852232 2 2 16 42 1 2 6 9 1853343 2 2 17 3 17175415 1 1 18 34 1 4 6 6175525 1 1 19 45 4 7 4 155641 1 1 20 212 3 5 71557131 1 1 21 21 4 2 8 1458132 1 1 22 51 3 7 1059241 1 1 23 423 1 1 7 11060242 1 1 24 4 9961244 1 1 25 11 2 1 6 962255 1 1 26 334 4 4 1963311 1 1 27 424 1 3 5 9643151 1 28 113 3 2 3 865342 1 1 29 434 3 1 3 1866344 1 1 30 223 1 1 4 1767354 1 1 31 54 1 4 1668355 1 1 32 231 2 4 669454 1 1 33 523 6 670513 1 1 34 312 4 1 571534 1 1 35 313 2 2 1572544 1 1 36 323 2 3573554 1 1 37 412 1 4 5合计 823 根据表 3 数据 吴语声调的曲拱频次分布为 升拱 降拱 平拱 凹拱 零拱 角拱 凸拱 总计 调型 192 182 141 123 114 46 25 823 73 显然升拱频次最高 其次降拱 然后是平 凹 零 角 凸 3 吴语研究 第三届国际吴方言研讨会论文集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4 考察表 3 我们有如下认识 1 吴语共有 73 种调型 是调型最多的方言 7 种曲拱俱全 除角拱和凸拱外 其他 5 拱拥有的声调数都在 100 以上 角拱在汉语方言中不多 但吴语就有 62 因此 吴语的 声调是汉语方言中曲拱特征最复杂的方言 不过 在 73 种调型中 统辖 10 个以上声调的只 有 23 种 共辖 657 个声调 占总数 823 的 79 8 而只出现过一次的调型有 20 个 2 前 10 个高频调型的曲拱分布是 平拱 2 降拱 2 升拱 4 凹拱 1 零拱 1 平调按 频度依次是 44 55 降调依次为 31 53 升调依次为 24 13 23 12 高频调中的平调集 中于高音区 升调集中于低音区 降调高低音区各一 高频调型里的凹拱少 前 10 位中有 1 个 213 前 20 位里有 2 个 213 212 3 5 个平调依 44 55 33 22 11 的顺序出现于前 25 个高频调型里 4 前 10 个高频调型里的升调和降调共 6 个 24 13 23 12 31 53 除 23 12 外 其余 4 个的音高落差都是 2 5 高频曲调在低音区 6 号 213 20 号 212 吴语声调的曲拱特征是 1 七种曲拱俱全 2 拥有汉语声调 62 的角拱 3 是调型 最多的方言 概言之 吴语的曲拱特征复杂 二 吴语连调系统的特征 调式折度低 类化程度高 类化式和包络式 吴语连调系统的特征 调式折度低 类化程度高 类化式和包络式 吴语连调系统有两个突出特征 一是调式的折度低 二是调式的类化程度高 既有普通 类化调式 还有类化程度更高的包络式 2 12 1 连调中的曲拱调节 折度打磨连调中的曲拱调节 折度打磨 在本节讨论前 先简述有关连读调的认识 我们认为 单字调是声调系统的初始配置 连读调是二次配置 二次配置是在初始配置基础上的调节 声调系统的初始配置在曲拱特征 和音区特征方面有一定选配 具有一定合理度 初始的合理并不意味着再度组合的合理 因 此 二次组合时 那些不符合语音连接要求的部分要被打磨 就如零件装配成机器要经过磨 合才能正常运转一样 打磨掉不适合连续发音的因素 使字组调式有效地承担语义内容 这 种 打磨 包括音区特征的调节和曲拱特征的调节 如上节所言 吴语声调的音区特征适中 因此吴语连调中的调节主要是曲拱调节 音高升降的转换决定声调曲拱 调节音高的升降转换 就是调节曲拱 音高的每一次升 降转换都有一个转折点 简称折点 可作为计量调型和调式曲拱的基本单位 称作折度 一个折点为一折度 比如 214 调 从 2 到 1 是降 1 到 4 是升 经历了一次由降为升的转 折 有一个折点 折度为 1 2141 有两个折点 折度为 2 单纯的平 升 降 没有折点 折度为零 如 55 35 42 汉语单字调的折度在 0 1 之间 平 升 降 角 零拱的折度 为零 凹 凸的折度为一 角拱是由平变为升降 或者由升降变为平 不是升降的直接转换 因此折度视为零 连调时 调型间的衔接会产生折度 比如 21 214 21 由终点 1 向 214 的起点 4 滑动时 便由降变为升 出现了一个折点 21 的折度为零 214 的折度为 1 而连读的 21 214 折度为 2 这就是说 单字调的衔接会产生折度 连读中的曲拱调节就是 打磨 折度 打磨 折度有两种手段 一是减少单字调自身 的折度 二是避免调型衔接产生折度 比如多数曲调在连读时变成升调或降调 就是将曲调 的折度 1 变作升降调的折度 0 以普通话两字组连调为例 变调前折度 字组后的括号内是折度 55 55 0 55 35 1 55 214 1 55 51 0 35 55 0 35 35 2 35 214 2 35 51 1 214 55 1 214 35 2 214 214 3 214 51 2 51 55 1 51 35 1 51 214 2 51 51 2 4 吴语研究 第三届国际吴方言研讨会论文集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4 16 种组合共计折度 21 平均每种组合 1 31 折度 发生折度打磨的主要是上声 变调前 上声 4 组的折度和为 8 平均每式 2 折度 变调后的折度和为 8 平均每式 1 5 折度 21 55 1 21 35 1 35 214 2 21 51 2 变调后 16 字组的平均值为 21 2 16 1 19 比变调前的 1 31 减少 0 16 折度 2 2 吴语调式的折度低 2 2 吴语调式的折度低 吴语连读时调式的折度打磨幅度很高 因此连调调式的折度很低 这在汉语方言中很突 出 表 4 是吴语 13 个方言点的两字组数据和折度统计 该表同时附有调式数 是供下文 2 3 节讨论用 6 表 4 吴语两字组调式数据 调式平均折度 方言点单字调数 两字组数连调调式数 变调前变调后 上海 5 25 10 1 16 0 常州 7 49 18 0 94 0 41 杭州 7 49 15 0 96 0 74 绍兴 8 64 22 1 39 0 46 宁波 6 36 19 1 36 0 84 临海 8 64 21 1 2 0 67 仙居 8 64 24 金华 7 49 28 1 84 0 96 义乌 7 49 14 1 51 0 75 丽水 8 64 25 衢州 7 49 37 1 78 0 46 泾县 5 25 8 0 8 0 5 青阳 5 25 10 0 8 0 3 调式折度最低的是上海 为零度 其 10 个两字组调式为 55 21 55 21 33 44 33 44 22 44 22 44 33 44 33 44 22 34 22 44 表中各方言连调调式的平均折度没有超过 1 的 其他方言两字组的折度大多比吴语高 比如福州话 7 个单字调 49 种组合的平均折度 1 16 连读调式 21 个 平均每调式 1 折度 连调中磨去 0 16 折度 其他方言两字组调式折 度如 西宁 1 75 离石 1 08 昆明 1 扬州 0 88 海口 0 8 兰州 0 75 厦门 0 51 7 吴语连调的折度打磨有一个突出特征 即调式内声调间的衔接很少产生折度 吴语的调 式有一个特点 覆盖率高的调式多是两平拱相连 这便避免了曲拱衔接产生折度 使衔接折 度为零 少数非平拱组配的 其衔接折度也多为零 因而整个调式的折度非零即一 这恐怕 是吴语连调式折度低的主要原因 下面列出吴语 11 个方言点频度最高的调式 资料来源同 表 4 调式后的括号内是调式折度 所辖字组 下的数字是调类号 1 8 代表平上去入 奇数为阴调 偶数为阳调 各字组用斜线间隔 方言 高频调式 所辖字组 宁波 11 44 0 21 22 61 62 63 23 24 25 26 63 64 65 66 常州 33 33 0 31 32 33 34 35 36 41 42 43 44 45 46 54 55 56 21 23 1 21 22 23 24 25 26 41 42 43 44 45 46 61 62 63 64 绍兴 45 51 1 31 32 33 34 35 36 33 33 0 73 74 75 76 杭州 33 43 1 11 12 13 14 15 16 11 33 0 81 82 83 84 85 86 泾县 22 55 0 21 22 23 24 25 5 吴语研究 第三届国际吴方言研讨会论文集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4 11 33 0 31 32 33 34 35 青阳 33 33 0 11 12 13 15 53 金华 44 323 1 31 32 41 42 52 56 衢州 33 22 0 12 22 52 62 42 33 23 1 13 33 43 53 63 32 33 1 16 26 36 46 66 义乌 55 433 0 13 14 18 33 34 38 53 54 58 73 74 78 83 临海 33 33 0 17 18 27 28 57 58 67 68 上海 55 21 0 11 15 16 55 56 2 3 吴语调式的类化程度高 类化式和包络式 2 3 吴语调式的类化程度高 类化式和包络式 表 4 的 两字组数 和 连调调式数 表明 吴语的两字组调式比字组组合要少得多 即一种调式适用于若干种字组 一些单字调的差异在连调中合一 共用同一种模型 即异类 的单字调装进了同一种连读调模型 成为模式化连调 我们称作调式的类化 有的学者称作 混化 中性化 或 零调 虚调 8 表 4 的调式数大体能够反映出类化程度 调 式数越少类化程度越高 在吴语的类化连调中 多数是前字定调式 每种调类的调式至少有两种 一种后字为舒 声 一种后字为促声 如宁波话阴平为首字的两字组有三种调式 43 52 43 54 43 54 前两式后字是舒声 第三式后字是入声 阴入阳入为首字的调式亦如此 因后字舒促之别分 用不同调式 无一相混 比如阴入为首字的调式有三种 54 31 54 43 54 43 第 三式后字是入声 前两式后字是舒声 有舒促之分的吴语多如此 如杭州 上海 金华 常 州 绍兴 青阳等 吴语有些方言连调时前字进一步类化 出现以前字调的阴阳分类聚合的 倾向 比如义乌的 55 433 和 34 433 调式为 55 433 的其首字基本是阴调的四个调类 调式为 34 433 的其首字为阳调的三个调类 以下举例以数字 1 8 顺次代替平上去入 奇 数为阴调 偶数为阳调 55 433 覆盖的字组有 13 14 18 33 34 38 53 54 58 73 74 78 83 34 433 覆盖的字组有 43 44 48 63 64 68 83 84 88 即 阴平 阴阳上 阳入 阴上 阴阳上 阳入 阳上 阴阳上 阳入 阴去 阴阳上 阳入 55 433 阳去 阴阳上 阳入 34 433 阴入 阴阳上 阳入 阳入 阴阳上 阳入 阳入 阴上 55 433 式中有一例 阳入 阴上 似为例外 义乌两字组类化调式还有 55 31 和 44 31 55 31 的首字是阴调 上去入 但有一 例 67 首字是阳去 44 31 的首字是阳调的上和入 按单字调的阴阳聚合调式似是吴语的共性 观察 2 2 节的高频调式所辖字组会发现 大 多调式所辖字组的首字一律或大多同为奇数或偶数 同为奇数是阴调 同为偶数是阳调 如果类化调式的音高变化与单字调的音高起伏相类 就成为包络式连调 包络式连调的 特征是首字曲拱向右延展 比如苏州话 9 单字调 两字组 三字组 四字组 阴平 44 40 爹爹 亲眷 440 狮子林 观前街 4440 猪油年糕 富郎中巷 阳平 223 23 盘门 提桶 230 桃花坞 寻开心 2340 黄丽坊桥 大清老早 上声 51 51 几时 本事 510 几点钟 九十斤 5110 几点钟哉 比一比看 阴去 523 523 欣赏 点心 5230 景德路 爱河桥 52340 小日晖桥 做一做看 阳去 231 231 怠慢 后日 2310 认得俚 道地葛 23110 五角洋锂 老大笃葛 上海话有 5 种单字调 51 445 113 44 23 其连调的包络式最典型 25 种两字组 6 吴语研究 第三届国际吴方言研讨会论文集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4 只有 10 种调式 55 21 55 21 33 44 33 44 22 44 22 44 33 44 33 44 22 34 22 44 如果不计后字入声的短促 只看曲拱 55 21 和 55 21应是同类 因此 上海话的两字组调 式实际只有 5 种 其升降变化分别与 5 种单字调相当 55 21 51 33 44 445 调式 的起点和终点比单字调低一度 22 44 113 调式的起点和终点比单字调高一度 22 34 23 调式的终点比单字调高一度 33 44 与44的对应 不像前四种那样丝丝相扣 44是 平拱 33 44 是升拱 但调式中的33短 44 长 即有较长的一段平拱与单字调相应 这 5 种调式中除了尾字的 21 和 34 外 其余都是平调 而 21 和 34 的音区落差很小 都只是 1 度 与平调很接近 这说明 上海话连调调式的音高变化基本是发生在音节之间 而不像非 吴语区的其他多数汉语方言那样 音高变化发生在音节内 吴语的包络式与非洲一些语言的 声调相似 声调曲拱的体现以多音节 多音节词干 为单元 即音高变化多发生在音节之间 10 三 吴语的调类合并现象吴语的调类合并现象 我们统计了 120 个吴方言音系的调类 除上文的 110 个方言点外 另加吴江 无锡等 10 个乡镇的材料 吴江的调类数在 10 个以上 11 情况如下 调类数 5 6 7 8 9 10 11 12 方言点数 3 12 32 62 4 2 2 3 吴语的调类集中在 6 至 8 个之间 8 个调类的最多 占 51 7 即平上去入各分阴阳 5 个调类的是上海 泾县 青阳 10 至 12 个调类的 7 个调系都集中在吴江 7 个以下调类 的共 47 个调系 占 120 的 39 2 7 个以下调类的方言都发生了单字调调类的合并 改变了 四声八调 的格局 7 个调类的多是浊上与其他调类合并 6 个和 5 个调类的多是舒声按 阴阳合并 如上海 也有入声归入舒声的 比如浙江的永康和磐安 吴语的苏州 无锡 汤溪 金华 宁波等均 7 个单字调 但在连调中被合并的那个调类 又独立出来 苏州话 7 个单字调 阴平 55 阳平 13 阴上 51 阴去 513 阳上去 213 阴入 5 阳入 3 阳上与阳去合为阳上去 在连读系统中 阴入后的阳上去分为两类 来 自古上声的仍读 31 来自古去声的读 313 汤溪 7 个单字调 阴平 24 阳平 11 阴上 535 阳上 113 阴去 52 阳去 341 阴入 55 古浊入 阳入 并入阳上 113 阳入与阳上两字组连调多数已无区别 但在阴平 阳平的前面 在阴平 阳平 阴去的后面却有分别 曹志耘 113 页 在阴平 阳平前的 阳上读 11 在阴平 阳平的前阳入读 113 在阴平 阳平 阴去后的阳上读 113 在阴平 阳平 阴去后的阳入读 24 阳上 阴平 阳平 11 52 11 下风 罪名 阳入 阴平 阳平 113 0 学生 毒蛇 阴平 阳平 阴去 阳上 33 113 中柱 盐卤 破桶 阴平 阳平 阴去 阳入 33 24 中药 虫药 中毒 宁波单字调 7 个 阳上与阳去合一 但二者连调式不同 宁波的连调是前字决定调式 以两字组为例 阳上为前字的调式是 23 21 23 31 23 22 阳去为前字的调式是 22 53 22 44 22 44 无锡也是 7 个单字调 阳平阳去合一 而连读有别 曹晓燕 金华的 7 个单字调中阴 上阳上合一 但连读调有时有别 南部吴语的磐安 永康是 6 个单字调 在单字调里合并了的古调类 在连调中不同程度 地存在区别 永康的 6 个单字调 阴平 44 阳平 22 阴上 35 阳上 13 阴去 52 阳 去 241 24 清入并入阴上 35 浊入并入阳上 13 连读作前字时 来自古上声的阴上 阳 7 吴语研究 第三届国际吴方言研讨会论文集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4 上一律变作 11 来自古清入的阴上一律变作 33 来自古浊入的阳上一律变作 22 清入和 浊入与阴上 阳上分离 连调中 单字调里不同的清上字和浊上字却由分而合 表现出与清 入和浊入相反的动向 曹志耘 上述方言的单字调的调类合并已经完成 而有些地方的调类合并正在进行 比如南汇方 言 全浊上变阳去的演变正在老派方言中进行 单字调里阳上没有独立调值 次浊声母字和 能单说的全浊声母字读同阳去 不能单说的古全浊声母上声字有两读 或同阳去 或同阳平 单字调游移不定说明全浊上变阳去的演变正在进行 在南汇 50 岁以下的中新派方言中 这 种演变已经完成 阳上和阳去变调行为对应相同 13 上海的调类合并最激进 一百多年来上海话的声调从 8 个减到 5 个 甚至有向 4 个发展 的趋势 20 世纪 20 年代前是 8 个 平上去入各分阴阳 而到 20 50 年代是 7 个或 6 个 60 年代以 5 个为主 按阴阳两类在合并 阴上和阴去合一 舒声阳调 平上去 合一 14 以上各例表明 吴语调类的合并有一种比较明显的倾向 舒声调类按阴阳合并 有人预 言 宁波的单字调系统若干年后 会由七而六 六而五 最后很可能是四种 舒声调阴阳两 类 促声调阴阳两类 15 这很可能是吴语 尤其北部吴语调类演变的趋势 四 演变原因和演变模式的拟测 演变原因和演变模式的拟测 综上三节所述 吴语声调系统的特征表现为三点 第一 单字调系统的音区特征和曲拱 特征处于两极 音区特征简单 但曲拱特征复杂 第二 连调模式的类化很明显 有些方言 的类化程度很高 出现了包络式连调 其音高变化的最小单元已由音节漫向字组 第三 吴 语的单字调出现明显的合并 由八而七 七而六或五发展 引人注目的是 单字调的合并多 以阴阳为据 而连调的类化也多以首字的阴阳为据 声调是个系统 凡系统都有自组织行为 系统所以发生演变 肇始于结构的自我调节 16 单字调和连读调是声调系统的两个子系统 在结构调节导致的演变中 这两个子系统是 互相关联的 我们认为 吴语单字调调类的合并与连读调式的类化相关 而调式的类化又与 单字调的音区特征和曲拱特征相关 单字调系统从历时看 是历史的继承 从共时看 是连读调组合前的初始状态 单字调 系统在历时演变中 经过不断调节 积淀成自身特征 在共时平面 单字调系统的音区特征 和曲拱特征所经历的调节是初始调节 当连读组合时 还要再次调节 而二次调节以初始调 节为基础 并以连调的系统为调节目标 吴语单字调系统的音区特征适中 而曲拱特征复杂 因此二次调节时 音区特征不是主要调节对象 而主要调节曲拱 曲拱的调节取决于连调的 目标 连调调节的目标有二 一是系统的要求 即系统内的结构制衡 二是功能要求 即便 于语流中的衔接 第一 系统内的结构制衡 在声调系统中 调素组合成调型 调型再组合成字组的调式 调素 调型和调式的数量逐级递增 但都有限制 汉语调素种类不超过 5 个 调素组合成的 调型能有 150 个 两字组的调式能有 150 150 22500 之多 但实际上汉语只用了 92 种调 型 吴语用了 73 种 调式目前还没有统计数 但吴语肯定不会多于 73 73 5329 这是系 统制衡的结果 在一个调系中 承担调型的单字调和承担调式的连读调相互制衡 而在音节 层上 声调整体与声韵结构相互制衡 制衡的前提是语音形式的区别性 即用一定数量的语 音形式来承担语义 由于语义内容各语言和方言大致相当 因此语音形式的总量也应大致相 当 如果语音形式总量一定 那么 其分级形式必然相互制衡 声韵结构和声调相互制衡 调型和调式相互制衡 这种制衡的确切数量关系目前还是未知数 但显见的事实是 单字调 少的北方方言往往有比较复杂的连调式 单字调多的南方方言的连调式往往比较简单 或者 基本保留单字调不变 如海口 17 或者简单变调 如广州的高平变调和高降变调 18 或 者采用类化调式 如福州 7 个单字调 20 种两字组调式 再如江西于都话 6 个单字调 8 吴语研究 第三届国际吴方言研讨会论文集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4 29 两字组调式 19 厦门的推链式变调看起来复杂 但也只是单字调的换位 并未出现新 调型 20 吴语采用了类化调式 对吴语而言 结构的制衡还表现在单字调和连读调的繁简调节 吴语单字调曲拱复杂 使得连调的曲拱调节空间减小 调类多 曲拱复杂 调节的空间小 各字组调式组合后相继 撞车 并类 便导致调式类化 简言之 单字调复杂 连读调求简 出现类化调式 第二 语流衔接 主要是折度打磨 吴语是在不调节音区特征的前提下打磨折度 这也 增加了调式类化的机率 不调节音区特征而打磨折度的最便捷的方式是包络式连调 包络式 连调实际是单字调的放大 即将单字调的调型旋律跨音节放大成字组调式的旋律 这样 连 读调的调域与单字调重合 即连读调 克隆 单字调的音区特征 二者音区特征相等 比如 上海话 单字调的调域中线是 3 2 连读调调域中线也是 3 2 非包络式的类化连调的调域 会有少许变化 但幅度不大 比如宁波 单字调的调域中线是 3 08 连读调 3 17 泾县单 字调的调域中线是 2 9 连读调是 2 875 类化调式用于调节单字调的复杂曲拱具有工具作用 因此为吴语广泛使用 吴语的类化 连调多是 重新洗牌 即在一定范围内抹去单字调的差异 采用相同的连调模式 调式类 化的结果模糊了单字调 引起单字调的合并 使原本调值接近的单字调类合一 调式类化的 依据是单字调的阴阳 因此单字调的合并也按阴阳进行 此外 单字调与古代声调的深久的 历史渊源 也使合并按古调的类进行 吴语调式的类化与整个音节结构的简化趋势是合拍的 在单音节词为主的时代 单音节 的语义负荷重 对其形式的区别度要求高 因而不仅声韵结构复杂 而且声调也复杂 调类 多 曲拱复杂 因为要以单字调调型承担语义 当构词双音节化之后 音节的语义负荷减轻 声韵结构开始简化 而声调承担语义的单元由调型为主变为调式为主 于是单字调便借助于 连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横店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 核电监护考试题及答案
- 购买活动策划方案
- 灌肠实验考试题及答案
- 工地焊工考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教学教案设计:安全小警报危险物品认知与分类
- 项目管理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清单模板
- 团队项目进度管理看板模板
- (正式版)DB15∕T 3676-2024 《白鲜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
- 企业文化建设方案与活动策划手册
- 300MW350MW氢气系统说明书
- SH/T 0693-2000汽油中芳烃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 GB/T 9444-2019铸钢铸铁件磁粉检测
- GB/T 14486-2008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
- 特种设备管理台帐(5个台账)
- 公差与极限配合课件
- 《网页设计与制作Dreamweaver-cs6》教学课件(全)
- 五四制青岛版2022-2023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细胞》课件(定稿)
- 土样团聚体的分离及其有机碳含量测定
- 律师事务所合同纠纷法律诉讼服务方案
- 高级销售管理系列大客户销售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