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论文法庭辩论论文.doc_第1页
中国美术馆论文法庭辩论论文.doc_第2页
中国美术馆论文法庭辩论论文.doc_第3页
中国美术馆论文法庭辩论论文.doc_第4页
中国美术馆论文法庭辩论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美术馆论文法庭辩论论文:中国美术馆馆长被诉剽窃案开审 法庭辩论异常激烈原告疑为炒作备受各方关注的自由撰稿人黄以明诉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侵犯著作权一案,11月8日在北京市二中院第二审判区一审开庭。深受“剽窃门”困扰的范迪安因在上海参加会议未能到庭,而原告黄以明开庭之初便要求“合议庭成员全体回避”,此举震惊四座,庭审过程再起波澜。此前,黄以明申请追加生活报主办单位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文化部下属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为本案的第四被告和第五被告,但被北京市二中院裁定“驳回”。此案中,黄以明共诉了三方被告,分别是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台湾当代艺术家萧长正、浙江金华奥托康特种生物开发中心。法庭上,黄以明认为:法院“不予追加”的行为是在“开脱被告”,因此要求“合议庭成员全体回避”。合议庭成员随即按照民诉法相关规定规定请示二中院院长,院长认为黄以明的理由不成立,庭审得以继续。案情似乎并不复杂但又显得扑朔迷离。祸起:“土特产”网站登载“艺术评论”故事还得从四年前说起。2006年3月15日,台湾艺术家萧长正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名为“空间想象萧长正的穿透雕塑展”的个人雕塑展。由于是两岸的艺术交流活动,作为中国美术馆馆长,又是展会的策展人,范迪安为此次雕塑展写了一篇300多字、题为超越界线的前言。谁也没有注意到,此次展览后的几个月,两个介绍土特产的网站“中华特产网”和“全球特产网”分别于2006年8月15日和2006年9月7日,登载了一篇名为我的森林与自然精神文章,署名为“范迪安”。这篇文章评论了萧长正“空间想象萧长正的穿透雕塑展”的艺术造诣,全文1600余字。2008年6月,黄以明突然发现,我的森林与自然精神一文的内容与自己早期的作品自然精神的现代构成文章的内容“惊人的相似”。据黄以明介绍:2000年9月份,他独立创作、评论萧长正雕塑的艺术著作自然精神的现代构成定稿于广西北海,后正式在台湾艺术新闻杂志发表;2005年4月,萧长正出版个人作品集萧长正,前言收录黄以明自然精神的现代构成7000多字,署名为“黄以明北京艺评家”。比对二文,1600余字的我的森林与自然精神几乎是从7000余字的自然精神的现代构成中成段摘取,拼凑而成。用黄以明的说法,事后其在网上搜索,“空间想象萧长正的穿透雕塑展”2006年举办后,除了两个“特产网”,还有多家网站也转载了我的森林与自然精神文章,有的网站文章署名为“范迪安”,有的网站则没有署名。由此,黄以明认为范迪安“剽窃”了自己作品。范迪安对此感到很困惑,他在今年2月4日接受检察日报采访时曾表示,“自己当时仅写过一篇不足400字、题为超越界线的短文作为萧长正雕塑展览前言,此外再未写过有关评论萧长正作品任何的文章。怎么网络上怎么会出现署名范迪安的我的森林与自然精神评论文章呢?”2009年12月8日晚,正在出差的范迪安被一友人告知:有一篇署他名字评论萧长正雕塑艺术的文章刊载于网上,被一位叫黄以明诗人指责“抄袭”。范迪安即通过电话询问萧长正,是否在画册或其他媒体发表有关评论文章。萧长正告知范迪安,约10年前有一位名叫黄以明的先生写过一文,评论他的艺术。案发:一石激起千层浪自己先莫名其妙“被署名”,后又被人指责“抄袭”,范迪安很生气,他亦能理解黄以明的心情,于是先后电话、短信和黄以明了解、沟通此事并表示:自己从未抄袭黄的文章署名发表,对被冒名窃文一事此前也未发现。范迪安向黄以明表明三点态度:一、对他的著作权被侵害表示气愤,作为同道学人,大家都特别痛恨自己文著被人剽窃和盗用。二、支持他在维权上采取的合法行动,如需自己澄明事实,将予配合。三、在此问题上,自己也是受害者。文人著述观点、角度各有不同,我们彼此的文章都有个性风格,网站冒用我的名字发表文章,我也同样不能接受。黄以明没有明确表态。2009年12月,黄以明在网上发出了请大家看看: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就是这样剽窃的等文章。“中国美术馆馆长剽窃他人作品”?一石激起千层浪,多个论坛上甚至打起了“口水仗”。2010年1月29日,黄以明诉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第一被告)、台湾雕塑家萧长正(第二被告)、中华特产网法人浙江金华奥托康特种生物开发中心(第三被告)剽窃其学术著作,北京市东城区法院立案。因该案因涉台,后被提交北京市二中院审理。在诉状中,黄以明是这样“认为”事情经过的:其独创完成了自然精神的现代构成一文,删改后首次发表在艺术新闻杂志,对涉案作品享有完全的著作权。第一被告范迪安系假冒署名的“作者”。第二被告萧长正及其作品系涉案作品的介绍对象,由于原告发表作品时由第二被告经手,所以第二被告也是涉案作品发表时的发表原稿除原发杂志以外的唯一知情人,正是第二被告为了自己的展会宣传提供了涉案作品。第三被告浙江金华奥托康特种生物开发中心系登载涉案作品的侵权网站“中华特产网”的所有人。法庭上,黄以明还“判断”:“上述三被告为了商业与政治运作的需要,为了宣传及销售雕塑作品,共同策划实施系列侵权行为,在第三被告的“中华特产网”及其他媒体上,未经原告许可,由第二被告提供,长期将原告创作的涉案作品自然精神的现代构成原文内容(包括节选)以第一被告范迪安为该文作者登载宣传,供广大民众浏览传播,公然否认作者系原告的基本事实”。黄以明在诉讼中要求范迪安、萧长正公开道歉,并要求赔偿损失费人民币100万元。“我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被署名了,何来所谓的为了商业与政治运作需要?简直是可笑至极!”对于黄以明诉状中的相关内容,范迪安认为纯粹是“子虚乌有”。“范迪安先生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署名了,于是黄以明开始了所谓的依法维权。我们当然欢迎原告黄以明依法维权,并且支持这种维权的法律行动。因为原告黄以明先生署名权被侵犯的同时,被告范迪安先生的姓名权和名誉权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不仅有人冒充范迪安先生向网站投稿,而且还有人以此为借口上纲上线诋毁范迪安先生的名誉。”范迪安的代理律师认为,范迪安亦是“被署名”现象的受害者,也应受到法律的保护,而不应在原告的维权行动中被“诋毁”。庭审:法庭辩论异常激烈经过多方协调和法院批准,11月8日下午两点,方圆记者作为获准为数不多的旁听席位之一,全程旁听了此案。庭审中,黄以明向法庭一一出示、说明了40余份证据材料,数量之多,让在场的人无不瞠目结舌。记者注意到,原告黄以明的证据由三部分构成:一、公证书;二、各大媒体对事件相关的报道,三、案件产生的相关费用发票。黄以明很细心,凡是对涉案作品登载了网站,他都申请北京市方圆公证处进行了相关保全公证;凡是此次事件相关报道,黄以明都进行了剪裁或下载,“公证书只是在形式上表明了这些网站登载过涉案作品而已,并不能证明就是范迪安剽窃了黄以明的作品;各大媒体的报道是对本案发生前后的叙述或者评论,更不能证明范迪安是否产生过剽窃黄以明作品的行为。将公证书和新闻报道统统罗列作为起诉被告侵权的证据,明显与本案所诉的侵权行为没有关联性,缺乏证明力。”范迪安的代理律师庭上陈述。 范迪安的代理律师称,范迪安在本案发生之前根本不知道中华特产网这个网站,他平时工作繁忙根本没有时间上网,即使偶然上网也只上与美术文化有关的一些专业网站。对于非专业的“中华特产网”,更是闻所未闻。范迪安既未曾向该网站投过任何稿件,更不知道涉案文章为何被署上自己的名字并上传至“中华特产网”。“中华特产网”系第三被告浙江金华奥托康特种生物开发中心的网站,该中心并未到庭。不过,2010年3月2日,浙江金华奥托康特种生物开发中心致中国美术馆范迪安先生的函,证明中华特产网2006年8月15日所载的“文章作者:范迪安,我的森林与自然精神”一文,并非范迪安向我网站投稿,属网络转载文章。上述函被范迪安的代理律师作为证据提交法庭。一个潜在的事实是,现实中很多网站转载的文章,但网站很少与作者本人核实或见面。因此,很难仅凭网上文章的署名就判定某篇文章是否真为作者本人投稿。那么,“中华特产网”文章又转自哪里?在今年4月份原、被告双方交换证据时,第三被告浙江金华奥托康特种生物开发中心在提交的证据及向法庭提交的答辩词中,说明了文章转载于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生活报。这让黄以明认为,终于找到了“剽窃事件”的发布源头生活报在2006年8月13日第26版刊登了署名为“范迪安”的我的森林与自然精神的文章。开庭后,黄以明提交了生活报于2006年8月13日第26版我的森林与自然精神一文,他认为这份发表在纸媒上的文章可以佐证范迪安抄袭了他的作品。对于此证据,范迪安代理律师当庭强调了三点意见:“一、范迪安此前对此依然不知情;二、范迪安没有给该报社投过稿;三、希望法庭进一步核实查清,到底是什么人以范迪安的名义将涉案作品投给了生活报”。漫长的庭审结束后,记者第一时间拨打了范迪安的手机,正在上海出差的范迪安告诉记者:“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我从没有给生活报投过任何稿件,我也很想知道,生活报为什么会出现署范迪安名字的稿件?”“这张纸媒刊登文章的时间是2006年,时间上好像有点久,但它毕竟是国内的媒体,只要去查,应该还是查的出来。如果是我投稿,为什么我从来没有收到过稿费呢?另外,假设我要发表某个学术作品,我为什么要选择黑龙江地方媒体,为什么我要选择市场类的报纸?”电话中,范迪安表示,希望生活报署名文章一事的原因也能尽快水落石出。质疑:“维权”,还是“炒作”?“泱泱大国美术馆馆长被诉抄袭”,事件一出,引发了广大网友热议,更有人称之为这是中国艺术界的一次“地震”。业内一位熟悉范迪安的老画家告诉记者,范迪安写了美术评论文章好几十年,头一次听说范迪安被诉“剽窃”侵权,而所谓的“剽窃”文章却又发表在“中华特产网”这样的非专业网站或者黑龙江生活报这样的非专业报刊上。这样的“事实”难以令人相信。“在学术界、艺术界,剽窃别人的文章,或为评职称或为出名,总有一个要达到的目的。本案中,根本看不出范迪安有什么动机需要去剽窃原告的作品。以范迪安在中国美术界的地位及贡献,他会为了这样一篇文章去铤而走险?范迪安的代理人、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大民认为,黄以明的诉状中有许多疑点不符合常识和情理。“相比之下,黄以明先生充其量算是体制外弱势群体中的代表人物。”因敢于起诉国家级的美术馆馆长,网络上,有网友热捧为黄以明“草根英雄”。“挺黄派”甚至发出了:“请不要抱走别人的孩子有感于黄以明先生的自然精神的现代构成被剽窃”、“农家女儿被大户强奸”等尖锐的“骂声”。而支持范迪安的人则说:“他文章成百上千,他的文笔和艺术思维都受人尊敬,并不是黄以明一个自然精神的概念所能相媲美的,在一个犄角旮旯的特产网发表对范迪安有什么好处呢?”“挺范派”有网友示,“如此制造谣言诽谤他人的人,还跳出来要求法律给以公证,那么法律最好尽快给予裁决,以免诽谤之人仗着体制外的身份假装弱势,混淆人们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