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心理障碍的症状学 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症状学是研究精神活动的种种异常及其心理机制的临床基础学科。每一种精神症状均有其明确的定义,并具有以下特点:(1)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3)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往往不相称;(4)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社会功能损害。判定精神活动是否病态: 纵向比较:即与过去一贯表现相比,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过一般限度。 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及当时的处境具体分析与判断。正常心理现象的分类 心理过程 (Mental Process):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行为过程 个性心理 (individual mind )第一节 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 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其他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如形状、颜色、大小、重量和气味等 知觉:是一事物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印象 感知觉印象=客观事物(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是指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感觉阈值降低。2、感觉减退:是指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感觉阈值增高。 3、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是指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适感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 4、感觉倒错:指对外界刺激可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性质的或相反的异常感觉。5、感觉消失:对外界刺激无感觉。 病例 男,38岁,对极轻微的响动都感到如雷贯耳般难以忍受,因此长期失眠。5年来挖地三尺筑地窖而卧,虽密封得令人窒息,仍不能忍受蚊般细小声音。知觉障碍主要包括错觉、幻觉。1、错觉: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有生理性错觉、病理性错觉。2、幻觉:是虚幻的知觉,指没有外界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他们都是正方形吗?(1)根据所涉及的感觉器官,幻觉可分为:幻听、幻视、幻触、幻味、幻嗅等。 幻听:包括非言语性和言语性幻听(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病例】 男,26岁,一个多月来频繁听见一个自称是仙女的陌生女声命令他:杀了你老婆,然后和我结婚!他和妻子感情很好,不愿遵从声音指令,遂向仙女求情,招致愈加严厉的命令和斥责:还不动手?我亲自动手时就杀你全家老小。他最终只好用刀背将妻子砍伤以便向仙女有个交代。【案例】女 26岁 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患者入院后常对医生讲听到空气中传播流言蜚语,说:我(指患者)这个女人不正经,作风不正派,讲我在家炒菜时加盐和糖之类的调味品,是在菜中放(海洛因),公安局要来找我,叫我立即离开上海。 幻视:为常见的幻觉形式。在意识障碍时,幻视多为生动鲜明的形象,并常具有恐怖性质 。【案例】一位精神病患者说:看到自己家的房顶上有一闪光的十字架及一具可怕的骷髅头,十字架发出的光在我家中扫来扫去,他们找死亡女神和希望女神。 幻嗅 幻味 幻触 内脏性幻觉:躯体内部有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知觉。 【病例】男,34岁,一年前曾因胆道蛔虫穿孔感染接受外科手术,术后恢复好。近三个月来自觉病情复发,感到蛔虫在肝胆和肠胃里钻孔、爬行。在外科就诊未发现任何异常体征,也没有疼痛感,不接受医生的解释和劝说,遂转诊精神科。(2)根据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 真性幻觉: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形象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 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 (3)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可分为 功能性幻觉:是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 思维鸣响:特殊形式的幻觉,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 入睡前幻觉:此种幻觉出现在入睡前,患者闭上眼睛就能看见幻觉形象,多为幻视。 心因性幻觉:强烈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 【病例】 男,22岁,向医生说:经常听见别人的脚步声在说话,很烦人。原来每当有人经过时,他就听到别人的脚步声中发出一个陌生的声音在骂他笨蛋,笨蛋,节奏和脚步声一致,脚步声消失,幻听也消失。 (三)感知综合障碍:1、定义: 指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 。2、分类: 视物变形症:患者感到周围的人或物体在大小、形状、体积等发生了变化。(窥镜症) 空间的知觉障碍:患者感到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改变。 视物变形症 时间知觉障碍:患者对时间的快慢出现不正确的知觉体验。 非真实感:患者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变得不真实。错觉、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的区别二、思维障碍正常思维特点 目的性:思维指向一定的目的,解决某一问题; 连贯性:思维过程中的概念是前后衔接,相互 联系的; 逻辑性:指思维过程符合思维逻辑规律,有一 定的道理; 实践性:正确的思维是能通过客观实践检验的。(一)思维形式障碍:1、思维奔逸: 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如:我叫王玉兰,白玉无暇的玉,兰花的兰。王玉兰象征一种纯洁、美丽【典型病例】 男,28岁,临床诊断为躁狂症。医生几乎无法打断他的话,问他姓什么,他答:姓王,大王的王,王者之气,气冲霄汉直捣黄龙,扬子荣打虎上山,(唱)唱不上去了,老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昏头昏脑,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医生你结婚了吧,我猜你老婆一定很漂亮,就像你的这条领带一样,是她送的还是情人送的?(伸手摸医生的领带)咦?外面什么声音,我去看看2、思维迟缓: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3、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 4、思维散漫: 语句完整,语句之间存在联系,但整个思维内容缺乏中心。5、思维破裂指联想的破裂,思维内容缺乏内在联系,其每句话的语法结构虽然正确,意义也可以理解,但整段谈话中句与句之间无任何联系,往往是一些语句的堆集,缺乏中心思想。(语词杂拌)如, 医生:你叫什么名字? 病人:今天天气很好,新闻说拉登被抓了,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早上吃的油条太老了再如,问他姓什么,答:“姓什么?来了当兵了,爷爷早死了,河里没了鱼,你说怎么办?”6、思维中断:无意识障碍,又无明显的外界干扰,思维过程在短暂时间内突然中断,不受患者意愿的支配。7、病理性赘述:不能简单明了,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在谈话过程中夹杂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但最终能讲出谈话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典型病例】 男 44岁 麻痹性痴呆 当医生问你们工厂几点上班时,病人答:我每天七点起床,洗脸,漱口,到厂对面的锅炉房打水,那里的开水很热,锅炉房有值班的老头,六十多岁了,他有一个孩子,大概是七八岁的样子,孩子的妈妈常来,提着一个篮子,里头放着吃的东西,我打开水时碰见过她。洗完脸后才去食堂吃饭,人很多,要排队,我每天吃一大碗稀饭、两个馒头、一分钱咸菜,工人常常吃完饭打乒乓球,我不会打,所以吃完饭就上班了,不到八点就开始工作8、持续言语:患者往往持续或不恰当地重复同样的思维内容。9、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属于概念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 【典型病例】 男 34岁 精神分裂症 患者经常双臂舞动,有时将左腿放在右腿上,有时以右腿放在左腿上,有时双手捧着肚子或抱着头,患者对此行为不予解答。病情好转后回忆左臂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右臂代表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双臂摆动代表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左腿代表依靠群众,右腿代表克服困难,左腿放在右腿上代表依靠群众克服困难,右腿放在左腿上则代表克服困难依靠群众,双手捧着肚子代表保护人民,抱着头代表保护领导。9、语词新作: 指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患者自创一些新的符号、图形、文字或语言并赋予特殊的概念。10、逻辑倒错性思维 :主要特点为推理缺乏逻辑性,既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倒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 【典型病例】 女 26岁 精神分裂症 患者大专毕业后长期休息在家,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相处较好。半年来认为母亲对自己态度生硬,家中的事也不告诉自己。患者说:我认为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由于2000年转换到2001年对地球的磁力发生改变,这种磁力影响了我妈妈,使妈妈对我的态度发生改变,妈妈现在疏远我。(二)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 定义: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且用事实、说理无法纠正。 特点: 妄想是一种坚信 妄想是自我卷入的 妄想是个人独特的 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分类:(1)妄想按其起源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可分为原发性妄想(primary delusion)和继发性妄想(secondary delusion)。 原发性妄想:是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 继发性妄想是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的妄想,或在某些妄想基础上产生另一种妄想等。 (2)临床上通常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归类,常见有: 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患者坚信他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典型病例】 男 38岁 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患者近半年来觉得上下班的路上有好几个人装扮为便衣警察跟踪自己,说我乘公交汽车他们就跟着上车,我换乘地铁,他们也乘地铁,我提前下车,他们也下车,并认为这些人在自己的办公室和家中装有微型摄像机监视自己的行动,说:他们怀疑我是特务,盗窃国家机密,吓得我不敢外出。 关系妄想 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是与他有关的。【典型病例】 女 22岁 精神分裂症 患者近半年来自感痛苦,不愿与人接触,也不愿去上班,说:马路上人的一举一动都针对我,有的人看到我就咳嗽,甚至吐痰,就是看不起我,故意贬低我;有的人看到我冷笑,认为我这人没有修养,素质差;商店里的营业员对我态度也很生硬,说我这人很小气,没有派头;单位里同事也指桑骂槐,讲我这人是垃圾,看到我进办公室,故意扫地,赶我出门。 被控制妄想,又称影响妄想,患者觉得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行为都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控制,如受到电波、超声波,或特殊的先进仪器控制而不能自主。 【典型病例】 男 42岁 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患者3年来始终感到外部有一种特殊的仪器控制自己,控制其思想、言语、行为甚至包括大小便,认为自己处于全控制状态。当受到控制时,头脑非常难受、有紧束感、反应迟钝、不听自己指挥;四肢肌肉抽痛,背部发热难熬,早晨不让他起床,也不允许料理个人卫生。而当仪器关掉时,才是一个自由人。 夸大妄想 患者认为自己有非凡的才智、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大量的财富和发明创造,或是名人的后裔。 罪恶妄想又称自罪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不可宽恕的罪恶,应受严厉的惩罚,认为自己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以致坐以待毙或拒食自杀;患者要求劳动改造以赎罪。 嫉妒妄想患者无中生有地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实,另有外遇,多见于男性。 钟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被异性钟情。多见于女性。 【典型病例】 男 23岁 精神分裂症 患者系大学生,半年来他常去图书馆看书,发现一女同学也在看书,认为对方对自己有好感,主动写信表示自己爱慕之心,但遭到拒绝,并将信退回。患者认为对方是在考验他,故又多次写信给这位女同学,但对方均未理睬,患者认为对方已默认。一天这位女生穿了一件红色外套,患者认为对方向自己表露一颗赤诚的心,觉得其他同学都很羡慕他们。当同学告诉患者,对方已有男朋友,她根本不喜欢你,但患者坚信这事不是真的,认为默默相爱是独特的方式,周围人是不理解的。 内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 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的则不一定能描述清楚。 【典型病例】 男 28岁 精神分裂症 患者坚信自己头脑中想的事,周围人都知道,他说:我想去南京路,出门就看到一辆出租车就停在马路边等我;我在一家饮食店吃小笼包子,想要一碟醋,服务员就将醋送到我的餐桌上;在家我想听一首某人的歌,打开收音机,就听到她在唱心酸的浪漫,你们不要再问我,我的事你们都知道,对我来说没有秘密。 疑病妄想 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因而到处求医,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多次反复的医学验证都不能纠正。 2、强迫观念: 又称强迫性思维,是指某一种观念或概念在患者脑子里反复出现,患者明知不必要并且有意识地加以抵制,却摆脱不掉,为此感到痛苦。可以表现为:强迫性怀疑 、强迫性穷思竭虑 、强迫性回忆 、强迫性对立思维 。3、超价观念 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根据。 三. 注意障碍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分为被动注意和主动注意。(一)注意增强 :为主动注意的增强。(二)注意减退:主动及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 (三)注意易转移 主要表现为主动注意不能持久,注意稳定性降低,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注意的对象不断转换。 四. 记忆障碍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现 记忆分类: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记忆和遗忘是伴随的,遗忘遵循一定的规律。 临床上常见的记忆障碍如下:(一)遗忘症 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验。一段时间的全部经历的丧失称作完全性遗忘,仅仅是对部分经历或事件不能回忆称作部分性遗忘。 1、顺行性遗忘:即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 2、逆行性遗忘: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 3、选择性遗忘:指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通常与这一阶段发生的不愉快事件有关。 (二)错构症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移。 (三)虚构是指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的记忆缺损。五. 智能障碍智能(intelligence)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精神活动的功能,反映的是个体在认识活动方面的差异,是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运用,用以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 智能障碍可分为精神发育迟滞及痴呆两大类型。(一)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先天或围产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大脑的发育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使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的阶段。 (二)痴呆 是一种综合征,是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和人格的全面受损。其发生具有脑器质性病变基础。 六.定向力:时间、地点、人物、自我定向力 定向力(orientation)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对环境或自身状况的认识能力丧失或认识错误即称为定向障碍(disorientation)。 七.自知力 自知力(insight)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能力。在临床上一般以精神症状消失,并认识自己的精神症状是病态的,即为自知力恢复。 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疾病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 第二节 情感障碍情感障碍通常表现三种形式,即情感程度变化、情感波动性的改变及情感协调性的改变。(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1情感高涨 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 2情感低落:负性情绪增强。3焦虑 是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情况下,患者表现为顾虑重重、紧张恐惧,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4恐惧 是指面临不利的或危险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二)情感波动性的改变1情感不稳 表现为情感反应极易变化,从一个极端波动至另一极端。 2情感淡漠 指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对自身有密切利害关系的事情也如此。3易激惹性 表现为极易因小事而引起较强烈的情感反应,持续时间一般较短暂。 (三)情感协调性的改变1情感倒错 指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不相协调。 2情感幼稚 指成人的情感反应如同小孩,变得幼稚,缺乏理性控制。 第三节 意志和动作行为障碍一、意志障碍 1、意志增强:意志活动增多。在病态情感或妄想支配下,患者可以持续坚持某些行为。2、意志减退:意志活动减少,意志消沉,不愿参加外界活动。3、意志缺乏:意志活动缺乏。二、动作行为障碍(一)精神运动性兴奋 l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动作行为的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一致,是有目的的,可以理解的。2.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 :动作行为的增加与思维、情感不一致,动作单调杂乱,无动机和目的。(二)精神运动性抑制 1木僵:动作和行为明显减少或抑制,并常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 2蜡样屈曲:肌体随人任意摆布,像蜡塑一样,可较长时间维持一个不舒适的姿势。3缄默症:缄默不语,不回答问题,有时以手示意4违拗症:患者对他人提出的要求没有相应的行为反应,甚至加以抗拒。 (三)刻板动作指患者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 (四)模仿动作指患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登高证要求及考试题答案
 - 2025年眉山护师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高管入职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州中考详细试卷及答案
 - 2025年KOL推广合同协议2025年
 - 2025-2030重金属螯合疗法在铅暴露儿童认知改善中的循证医学与设备需求
 - 2025年军官考试英语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济南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师范物理考研真题及答案
 - 2025年新人教版地理试卷及答案
 - YY/T 0337.2-2002气管插管 第2部分:柯尔(Cole)型插管
 - GB/T 38768-2020高弹性橡胶联轴器试验要求及方法
 - GB/T 31094-2014防爆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 GB/T 21562-2008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
 - 培训机构教师薪酬制度
 - 耳鼻咽喉科疾病护理常规
 - 财务管理流程
 - 中药材生产加工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手术管理相关制度培训培训课件
 - 高等土力学-土坡稳定分析-6课时课件
 - 授课资料贯彻落实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办法清新风2022年新制订《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办法》PPT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