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文言文阅读1.【题文】文言文阅读。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荚),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屋舍人。丁母艰(遭母丧)。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官,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骫(wi,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宋史黄庭坚传)1文学常识填空。黄庭坚,字鲁直,号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 ,他被尊为 (地域)诗派“三宗”之一,其书、诗、文俱佳。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1)留守文彦博才之 (2)闻者壮之 (3)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 (4)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 3文中能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句子是:(用文中句作答)(1) (2)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等诬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陈举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诗比杜甫,文配苏轼,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d该传记按时间的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和文学成就,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2.【题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李君山房记苏轼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世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辞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弊:坏b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 苟:马虎c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 涉:渡过d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 遗:赠给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b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 不求闻达于诸侯c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 相如因持璧却立d公择既已涉其流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3.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b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c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d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译文_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译文: 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译文:3.【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书澹斋事黄宗羲澹斋者,武林大佛头寺僧也,尝以杀人入狱,为狱吏所困苦,久之得脱。以为人世不堪无逾于囚,遂舍身为僧,发愿以济狱中之人。每晨担粥饭,遍行各狱,聚囚而饭之。旬日则为具汤沐,夏则竹扇,冬则席藁。诸凡丸子膏药、凉水姜汤、驱蚊杀虫,琐碎当厄之物,无不曲体备用。囚见其入狱门,欢呼如孺子之见慈母焉。比户亦怜其志,有所请假,使之应手不匮。盖数十年如一日也。岁戊戌四月,余宿昭庆寺,澹斋来求募疏,欲泥金佛首。一日,澹斋衔袖,堕一纸,拾之,则两人姓名。余惊曰:“此某某妻与子也,汝何自书之?”澹斋伪为不知状。余固问之,始曰:“两人在仁和狱中,僧因饭囚,故习之,知其为忠臣家属也。今开赎例,得四十金,则两人可矣。世路悠悠,无可告语,书之以识吾愿耳!”余曰:“此吾辈事也,奈何累子?”时钱虞山亦寓武林,余弟晦木往告之,以五十金俾澹斋。过三日,某某之子来告得赎。劝之他往,迁延不决,复见收捕。然澹斋之心尽矣。然从此以后,亦遂不相记忆。今岁丙辰,偶见范文园谈丛林事。余曰:“僧中之人,未必尽在丛林。”文园曰:“某所交,如悟玄之拾字,澹斋之饭囚,皆以一事终其身,亦异人也!”余曰:“所谓澹斋者,得非大佛头寺僧乎?”曰:“然。”余问近况何状,文园曰:“噫,死矣!澹斋自湖上迁城内小庵,去年鼓楼火,澹斋与焉,又迁而卒,塔临平山。”又曰:“先生既识其人,阖一言不朽其人,俾某刻之塔上?”余遂诺之。为说者曰夫圜土之设圣人之所不得已也不得已而救之于末流亦且详慎哀矜澹斋之所为皆有司之事也。此不为而彼为,可叹哉!至其救忠义,行任侠,吾不得以浮屠目之矣! (选自黄宗羲文集,有删节)【注】丛林:寺院。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无不曲体备用 曲体:尽力b僧因饭囚,故习之 习:习惯c迁延不决,复见收捕 迁延:拖延d俾某刻之塔上 俾:让2.下列句子中,全都能够体现澹斋“行任侠”的一组是()发愿以济狱中之人聚囚而饭之欲泥金佛首澹斋伪为不知状得四十金,则两人可矣不得已而救之于末流a. b. 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澹斋在武林的大佛头寺出家,后来因为杀人而被捕入狱,在监狱中备受折磨,出狱后,发愿要救助狱中的囚徒。b. 某位忠臣的妻子和儿子被关押在仁和县的监狱里,澹斋想赎他们出狱。在钱虞山的帮助下,澹斋实现了这一愿望。c. 杭州城的鼓楼失火,澹斋所居住的小庵也被烧掉,澹斋被迫又迁到别的地方。圆寂后,澹斋被埋葬在临平山。d救冤补弊之事本是官吏应尽的职责,澹斋却以一己之力为之,这体现了他具有强烈的正义感,作者对澹斋的这种品质深表敬意。4.(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比户亦怜其志,有所请假,使之应手不匮。盖数十年如一日也。 至其救忠义,行任侠,吾不得以浮屠目之矣! (2)请用斜线“/”给文中画“ ”的文字断句。为 说 者 曰 夫 圜 土 之 设 圣 人 之 所 不 得 已 也 不 得 已 而 救 之 于末 流 亦 且 详 慎 哀 矜 澹 斋 之 所 为 皆 有 司 之 事 也4.【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陈述)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消渴病)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乡人以无细谨,薄之薄:接近 b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感激:内心愤怒不已 c遣使者四辈敦趣趣:通“促”,催促 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除:官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周乃去,客密州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c岑文本谓所亲曰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逆旅主人不之顾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资旷迈悠然独酌,众异之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客,忠孝人也周善敷奏,机辩明锐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abcd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资助到了长安。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_(2)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_(3)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_5.【题文】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文后之题。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荚),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屋舍人。丁母艰(遭母丧)。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官,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骫(wi,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徽宗即位,起监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宋史黄庭坚传)1文学常识填空。黄庭坚,字鲁直,号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 ,和苏轼并称 。他被尊为 (地域)诗派“三宗”之一,其书、诗、文俱佳。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该词在文中已加粗)。(1)舅李常过其家 过: (2)闻者壮之 壮: (3)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 俾: (4)举以自代 举: 3文中能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句子是(用文中句作答)(1) (2)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诗比杜甫,文配苏轼,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d该传记按时间的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和文学成就,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5翻译。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译: 。6.【题文】阅读劝学节选,完成14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木直中绳 中:_声非加疾也 疾:_而闻者彰 彰:_而绝江河 绝:_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青,取之于蓝 而寒于水b. 使之然也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 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吾尝终日而思矣3. 把文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原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4. 请从所给文段中任选一段,结合该段内容分析比喻论证的妙处。_7.【题文】文言文阅读。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六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1补充原文中空出的两句。 , 。2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骊山北构而西折 廊腰缦回 辇来于秦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3下列加点的词与“朝歌夜弦”中“弦”活用相同的一项( )。a燕赵之收藏 b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c今强寇赏游魂漠北,吾岂可安坐华美也!d既处贵仕,又广居宇,非有令德,必受其殃。4.找出下列与“在官清俭,竟终于方丈室之内”句式相同的一项( )a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b朕不信于天下,尔不信于天子!c几世几年,剽掠其人 d何用识此僧!5翻译下面的句子。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6这两段写出了阿房宫的什么特点?对全文来讲,这两段有什么作用? 试卷答案1.【答案】1山谷道人, 苏门四学士 , 江西 2才:认为有才; 壮:认为豪壮;称赞(他的胆量)豪壮; 党:朋辈,同伙 ; 俾:使,让; 3(1)不以迁谪介意 (2)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或“凡有问,皆直辞以对”)(2分)4. a4. b项中“指使心腹抓住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表述不当,一是荆文并非真有问题,二是陈举所为完全是出于迎合,谋在自己,并非赵挺之所指使;c项中“诗比杜甫”错,黄庭坚只是作诗向杜甫学习,并不是诗歌成就可与杜甫相提并论了;d项中“按时间的顺序”错,前三段按时间的顺序记叙其生平经历,第四段概述其文学成就。)宋史黄庭坚传原文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遭母丧)。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译文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筴,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岁。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诗、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2.【答案】1.c2.d3.4.对礼乐都很熟悉,在道德修养上也很深厚,不是后代的君子所能赶上的。我既衰弱又生病,没有什么可被世人利用,希望能有数年的空闲,全部读完那些未曾见过的书。全部打开(或“翻开”)公择的藏书,拾取他丢弃的书来充实自己,或许有益吧?1.涉:涉猎,研究。注意“其”指代的对象。2.a项,转折连词;顺承连词。b项,表被动;表范围,在。c项,介词,凭借;副词,趁机。d项,皆为副词,已经。参考译文:象牙、犀角、珍珠、宝玉等奇异珍贵之物,能让人看了感到愉悦,然而不适于实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能适于实用,但用过就败坏,索取就穷尽。能让人看了感到愉悦,而又适于实用;用它而不坏,取它而不尽;贤和不贤的收获,各凭他们的才华;仁者和智者的见解,各随他们的天分;尽管才华天分各不相同,然而只要求取就没有人无收获的,只有书啊!孔子这样的圣人,他的学习一定从读书开始。在这个时候,只有周朝的柱下史老聃掌管很多书。韩宣子到鲁国,然后见到易象和鲁春秋。季札被中原诸侯国邀请,然后才能听到诗经的风、雅、颂。而楚国只有左史倚相,能读到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读书人生在这个时代,能见到六经的大概没有多少,他们的学习可说是很困难的。然而他们对礼乐都很熟悉,道德修养都很深厚,不是后代的君子所能赶上的。从秦汉以来,写文章的人更多,造纸方法和文字笔画一天比一天趋向简便,而书也更多,世人没有谁不拥有,然而学习的人愈加地马虎不认真,什么道理呢?我还赶上看见老儒先辈,自称他们年轻时,要想求取史记汉书而不能得到,侥幸得到了,都亲手抄写,日夜诵读,惟恐来不及读。近年书商辗转翻刻,诸子百家的书,一天要流传一万张纸,书对学习的人来说,多而且容易获取到这样的地步,他们的文章学术,理应超过前人好多倍,然而年轻的科举士子,都把书捆起来不读,谈吐没有根底,这又是什么道理呢?我的朋友李公择,年轻时在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的僧房中读书。公择离开后,山中人怀念他,把他住过的僧房命名为“李氏山房”,藏书共九千多卷。公择涉猎其流,探索其源以后,吸取它们的精华,咀嚼它们的韵味,而转化为自己的学养,表述在文章上,落实在行动上,而在当代出名了。然而书还是和先前一样,未曾稍有损坏。他将它赠送给后来之人,供他们无穷无尽地索求,而满足不同才分的人各自相应的需求。因此不把书藏在家中,而藏在先前所居的僧房。这是仁者的心思啊!我既衰弱又生病,没有什么可被世人利用,希望能有数年的空闲,全部读完那些未曾见过的书。而庐山本来想去游览但不能成行,(如能成行)恐怕我将终老在那里了。我将全部打开公择的藏书,拾取他丢弃的书来充实自己,或许有益吧?公择要求我写篇文章以作藏书记,于是替他写了几句,让后来主人知道从前君子读书的困难,而现在求学的人有书却不读是可惜的。3.【答案】1b2a4(1)邻居们对他的志愿也同情(理解赞同),有什么要借的,都使他随手得到不感到匮乏。这样几十年如一日。至于他救助忠臣义士,行任侠之事(或尚义任侠/扶助弱小/帮助他人),我更不能把他当和尚看待了!(2)为 说 者 曰/ 夫 圜 土 之 设/ 圣 人 之 所 不 得 已 也/ 不 得 已 而 救 之 于 末 流/ 亦 且 详 慎 哀 矜 /澹 斋 之 所 为/ 皆 有 司 之 事 也(对两处得一分。)1习:熟悉2救助囚徒的宏愿;救助囚徒的行为;救助忠臣家属的急切心情。写其向佛、礼佛之心;写其掩饰的神态;关于监狱设置的议论,与澹斋无关。排除含的选项)3a(“尝以杀人入狱遂舍身为僧。”入狱、出家时间表述有误4. 参考译文:澹斋,是武林大佛头寺的僧人,曾经因杀人入狱,被狱吏折磨,很久以后才得以出狱。他认为人世间最难以忍受的,莫过于做囚徒了,于是舍身做了僧人,发愿要救助狱中的囚徒。每天早晨担着粥饭,走遍各个监狱,招集囚犯让他们进食。每十天就为他们准备热水沐浴,夏天就带上竹扇,冬天就带上席子(禾秸编成的席子),所有药丸膏药、凉水姜汤、驱蚊杀虫等各种对付疾苦的东西,没有不尽心竭力准备以供使用。囚犯看见他踏入监狱门,欢呼如同孩子见到慈母。邻居们对他的志愿也同情(理解赞同),有什么要借的,都使他随手得到,不感到匮乏。这样几十年如一日。 戊戌年四月,我住在宿昭庆寺,澹斋来求我写一篇募化财物的疏文,准备在佛头上泥金。有一天,澹斋捋袖子,掉下来一张纸,拾起来一看,则是两个人的姓名。我吃惊地问:“这是某某人的妻子和儿子,你是从哪里抄来的?”澹斋假装不知道的样子。我追问他,他才说:“这两个人在仁和县的监狱里,我因为给囚犯送饭,所以熟悉他们,知道他们是忠臣家属。现在官府颁布赎人的条例,(如果)有四十两银子,两人就可以出狱了。人世久长遥远,无处可以求诉,只能写下他们的姓名记下我的愿望罢了!”我说:“这是我们这些人的事情,为什么要(怎么能)麻烦你呢?”当时钱虞山(常熟人钱谦益)也住在武林,我的弟弟黄晦木前往告诉他这件事,他拿出五十两银子让晦木交给澹斋。过了三天,某某的儿子前来告诉我被赎了出来。我劝他到别处去,他拖延不决,又被抓了回去。但澹斋的心意已经尽到了。然而从此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澹斋。今年丙辰,偶然见到范文园,谈起寺院中的事。我说:“僧中之人物,不一定都在寺院里。”文园说:“我所交往的,像悟玄捡拾字纸,澹斋给囚徒送饭吃,都终身专做一件事,也是不同寻常的人啊!”我说:“你所说的澹斋,莫非是大佛头寺的僧人吗?” 文园说:“是的。”我问澹斋的近况如何,文园说:“啊,死了!澹斋从西湖边迁至城内的小庵,去年鼓楼失火,澹斋的小庵也被烧掉,又迁到别的地方,之后死了,埋葬他骨灰的石塔在临平山。”又说:“先生既然认识他,何不为他写几句使他不朽,让我把文字刻在塔上。”我就答应了。创立学说的人说:监狱的设置,是圣人不得已而为的,不得已从颓风弊俗中救助囚徒,尚且周详谨慎哀怜同情。澹斋所做的事,本来全是官吏的事情。官吏不做而澹斋做了,可叹啊!至于他救助忠臣义士,行任侠之事(尚义任侠扶助弱小,帮助他人),我更不能把他当(一般的)和尚看待了!4.【答案】1a2d 4b5(1)赵仁本认为他才气高, 拿很多行装给他,优厚地对待他,让他进关。(2)马周为他列举了二十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询问常何。 (3)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做这样的事。1看不起2a“乃”,连词,于是;副词,竟然。b“以”,连词,表因果;介词,把。c“所”,所字短语,表示“的人”;与“以”构成固定结构,表凭借。d“之”,都是代词,他3是个性;不为人所理解的表现;是道德4三百匹丝帛是赏赐给常何的)5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幼年丧父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他被补任做了州里的助教官,人事关系处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列举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段时间还没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了四次。等到马周前来拜见,与他谈话,太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接受了命令,并且很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官做了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并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5.【答案】1 山谷道人 , 苏门四学士 , 苏黄 , 江西 2 过:造访; 壮:称赞(他的胆量)豪壮; 俾:使,让; 举:举荐 3(1)不以迁谪介意 (2)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4 a 5(黄庭坚)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留他再任教。4简析:b项中“指使心腹抓住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表述不当,一是荆文并非真有问题,二是陈举所为完全是出于迎合,谋在自己,并非赵挺之所指使;c项中“诗比杜甫”错,黄庭坚只是作诗向杜甫学习,并不是诗歌成就可与杜甫相提并论了;d项中“按时间的顺序”错,前三段按时间的顺序记叙其生平经历,第四段概述其文学成就。文言文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筴,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齐齐哈尔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ab卷
- 2024年嘉兴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3年陇南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a卷)
- 2025中煤(深圳)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部分岗位拟录用人选(广东)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题库附带答案详解2套试卷
- 铸铁件铸铝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中国轿车拉杆球头总成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挂历海报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销售合同模板法律条款覆盖版
- 2025企业单位劳动合同范本
- 产品生产规范SOP操作模板实现操作规范化和标准化
- MOOC 食品营养学-福建农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S药业有限公司期间费用管理探究15000字(论文)】
- 写作-写景如在眼前 课件 2024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 中国人寿收展基本法课件
- 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第3分册组合电器运维细则
- (完整word版)英语四级单词大全
- 铁路局技术和统计科QC小组降低电梯故障发生率确保旅客人身安全成果汇报
- 《小英雄雨来》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 基于微生物肠脑轴理论中医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课件
- 2023《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安全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