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过程.doc_第1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过程.doc_第2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过程.doc_第3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过程.doc_第4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过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过程设计 广水市城郊中心中学 付世宏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杭州西湖四季的美丽风光) 导语:同学们,学语文有一个好处,足不出户,却能坐观天下美景,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就是美丽的杭州西湖,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杭州西湖的美景令天下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在那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宋代诗人苏轼曾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见西湖的美丽。春天的西湖欣欣向荣,白居易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夏天的西湖清新淡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是西湖当地的人却说:“晴天的西湖不如雨天的西湖,雨天的西湖又不如雪天的西湖”。银装素裹的西湖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随明代的文人张岱一起到湖心亭看雪。(板书:课题湖心亭看雪)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读通文意。 1.这个世界上没有机器猫,我们不能穿越时空,去当年的西湖和张岱一起观看雪景,但文字的魅力却能做到这一点,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心来听听这篇小品文,听的时候手可不能闲着,拿出笔来划出诵读的节奏和重音,用心来体会文章的意境,老师提醒大家,范读老师有两个字的读音可能不准确,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听出来?(听范读) 2. 同学们,有没有字音读错了? 同学们,我们可不能重复这个错误了,这些生字你会读吗?(生字)来,我们齐读一遍。 3.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用现代汉语逐字逐句的说出它的意思,小组合作。4.检查学生探究结果,用幻灯片来展示,难句翻译。师:老师现在检查一下同学们理解交流情况,请同学解释词语和翻译句子。师:同学们还有不懂的词句吗?可以提出来全班交流一下。5.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相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已经映在脑海里了,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文中有一个词语可以形象地概括出张岱的形象,请你找出来。三,论“痴行”,初悟“痴心”1.对学生诵读作简评,最能概括张岱形象的一个词大家找出来了吗?( “痴” ) 师:“痴”是什么意思啊? 生:傻,笨,另类! 生:呆。反正就是行为举止不同常人。生:智商比较低。 师:在我们的汉语言中,“痴”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对某种事物特别沉醉,特别痴迷,比如说“如痴如醉”,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张岱又是怎样的“痴”呢?痴人必定有痴行,现在我们就来“观其痴行”。现在我请一个同学读一读文章第一小节,大家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张岱的“痴”? 【课件展示】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桡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师:读出了他的痴吗? ( 时间)是啊,这样一个深冬的夜晚还出来看雪,真是一个痴人。 ( 环境 )在这样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夜晚,我们会干什么? 生:烤火。缩在被窝里看书睡觉。喝热茶热咖啡聊天看电视 师:可是,张岱却来到湖心亭看雪,这种行为能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情怀或能看出他什么性格吗?(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 孤癖 孤独寂寞) (我们一般看景,都会呼朋引伴,热闹非凡,张岱是和谁一起呢?) (独特行为)“独”往湖心亭看雪。 明明有舟子划船,作者为什么说是“独往”呢? (我们给独组一个词) 生:独可见作者朋友很少,只能一个人去看雪。说得好,作者可能就是一个不愿与人交往、孤癖的人。 生:独可见他喜欢一个人去看雪,不愿与别人一起。说得好,作者或许就是一个清高孤傲的人。 生:他没有把舟子看成是和自己一样的人。对,虽然有人同行,却无人同心,作者只是一个孤独寂寞的人。 师:读到这里,我们感到作者看雪时的一种孤独感,内心有难以抑郁的忧愁。真是“孤舟一寒士,独品满湖雪”。让我们一起走近张岱,认识张岱,或许就能更好地理解他当时的心境。 张岱,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本文选自陶庵梦忆。 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 。而他现在身处何方?寓居杭州。可见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 “明亡后不仕”,“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 他曾在明朝为官,却不愿给清廷做事,隐居山林,这说明他难忘故国。 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表明这是一部回忆录。明亡后,作者心情抑郁,权借追忆表达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师:从这廖廖数语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眼前的这个张岱不只是独在异乡为异客,而且还满怀着深沉的故国之思,深夜独自一人看雪正是他复杂情感的寄托和排遣,难怪在舟子眼中,他是一个看不懂的痴人。可叹他“孤高情怀有谁知,独与天地相往来”,今天,深夜看雪的张岱会不会奇遇和他同样“痴”的知音呢?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一段文字。【课件】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师:遇到了吗? 生齐:遇到了。 师:是谁? 生齐:两个金陵人。 师:这样的几个痴人聚在了一起,是怎样的一个场景啊? 生: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师:意外、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你能把它翻译一下吗? 生:“湖中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人呀。” 师:那么,在金陵客的眼中,他是什么样的人呢?假如你是金陵客,请将这句话说完整,“湖中想不到还有如此 的人呀”(生可填写“与众不同、超凡脱俗、闲情逸趣、痴迷于山水、清高孤傲等等) 师:那么张岱是否也象金陵客一样满心激动欣喜呀?(生:是)如果张岱要回答,用文言如何回答? (生:彼此彼此! 幸会幸会!) (抱拳鞠躬): 师:还从哪里读出了他们的激动喜悦? 生: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师: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分别之时,作者问其姓名,得到怎样的答复? 生:金陵人,客此。 师:从“客此”这里可以看出, 他们有着相同的际遇,同在异乡为异客,看似答非所问,其实湖中偶遇,贵在知心,姓什名谁又有什么关系?正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啊!真是几个痴人啊,他们视世俗而不顾,我们从他的“痴行”中了解了张岱的“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 在这样的一个人鸟声俱绝的雪夜,我们这几位“痴人”来到湖心亭又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四、品“痴景”,再悟痴心 师:请同学们找出写景的句子。(可以齐读出来) 【课件展示写景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想一想作者用了什么顺序来描写所看之景?(大小,远近,上下,整体局部) 我们先来看第1句从大处落笔,远景描写的句子:张岱写文章惜墨如金,可是在描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时居然一连用了三个“与”,把它去掉好不好? 我们对比着读一读。看看他们在表现景物特点和气势上有什么不同? (这四个“与”并不多余,它让“天、云、山、水”四个景物融和在了一起,如果去掉,好像它们之间的界限很清楚似的。四个“与”字就造成了一种天地苍茫的浩大气象。有这四个“与”,后文的“上下一白”才显得更有气势。) 师:很好。那就请男同学读出这种大气、读出天地苍茫的景象来。 师:现在女生读一读后句,要读出什么意味?轻柔点、渺小 老师:女同学读得很好,句子中作者量词使用的很特别,如果把它换成我们常用的量词,大家比较一下,有什么不一样? (这样写,更好地表现了景物的渺小。我觉得作者就是想把后面的景物写得很小很小,好和前面的“上下一白”形成鲜明对比。)师:“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作者用字实在是奇妙,一个小似一个,可是,这样的语言华丽吗?(生:不华丽。)相反,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不事雕琢,寥寥几笔就写出了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湖山夜雪图,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课件:白描,延伸到马致远的秋思)师:作者描写西湖雪景就是用的白描手法,写出了天地之浩大苍茫,人物的渺小,如果我把它改成“湖上影子,惟舟中人两三个、余舟一艘、湖心亭一座、长堤一条”,你看,这样改好吗?生:好像作者要把自己融和进苍茫宇宙的那种味道。师:“融进”这个词用得妙!是啊,老师也感觉到张岱是想和自然融合在一起的,还有,咱们读读最后一句,把那个“而已”的味道读出来。 (生反复读“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教师反复指导“而已”的读法,去掉再读) 师:感觉到这“而已”的言外之意了吗? 生:景啊,人啊,不过是这沧海一粟罢了, 生:他希望融入自然中,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师:原来痴人眼中有痴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一刻,作者完全忘却了人世间的喧嚣烦恼,在这一刻他心灵上得到了安静和解脱,在苍茫天地中,有一种“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啊,他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师:那现在我们明白了张岱的痴是痴于什么呢? 痴于自然,山水之乐, 师:同学们,赏其痴景,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观其痴行凸显了他的高雅脱俗。 【课件展示】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人之痴心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 师:同学们,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啊,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在现实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