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洱茶溯源普洱茶是原产于普洱及周边地区的历史传统名茶。千百年来,由于普洱茶产地优越的自然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独特的加工工艺、独具匠心的造型、越陈越香的品质、多姿多彩的饮茶方式、悠久的产制历史和对人体健康的有益作用,使普洱茶成为最具魅力和最受国内外人们喜爱的饮料。同时,普洱茶产区又是云南多民族的聚居区,从而使普洱茶蕴藏着广泛的民族特征和丰富文化内涵。 普洱茶的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据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记载;早在1700多年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已开始种茶。而最早在历史文献中记载普洱茶种植的人,是唐代咸通三年(公元862年)曾亲自到过云南南诏地的唐吏樊绰,他在其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茶”即是指普洱茶;“银生”是唐南诏六国节度之一,“银生城”即今景东县城;“银生城界诸山”,即今景东城东的哀牢山和城西的无量山,表明这些地区在唐代已驯化和利用、开发茶叶,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并作为商品,形成一定的市场。南诏时“银生节度”辖今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以及大理、临沧部分地区。“散收、无采造法”指当时茶叶主要是散收,没有采用内地“蒸之、捣之、拍之、培之、穿之、封之”的制茶法;“蒙舍蛮”指当时南诏的统治民族;“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指当时饮茶的方法是将茶叶、花椒、姜、桂片等物一起放在锅内烹煮后饮用。(由于未经加工的茶叶或杀青温度不够的晒青茶叶有一种青草似的生涩味,因此,古南诏的少数民族用“ 椒、姜、桂 ”等重味佐料和茶叶一起烹煮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饮茶方法,同时,“椒、姜、桂 ”的散风去寒、温热助阳作用对生活在高原的人们也具有药理作用。)蛮书所载内容,明确记述了茶叶产地及创建姜饮方式的种茶人“蒙舍蛮”。从所记载产茶的区域、种茶民族推断,与后来普洱茶的主要产区是相吻合的。这也是普洱茶区产茶的最详细最可靠的记载。据此考证,普洱产茶栽培利用的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南宋李石续博物志载:“茶出银生诸山”。其范围包括银生辖区的哀牢、无量两大山脉及其余脉。思茅在唐代已盛产茶叶,今思茅市及周边地区是最早驯化和规模种植、开发茶叶的地区,有野生古茶树的景东、镇沅、景谷、普洱、澜沧等地在唐代以前就采摘利用茶叶,进行茶树的栽培、并在唐代形大宗商品,从唐以后到明清,思茅成为中国茶叶及世界茶叶的重要产区。 元李京云南志略、诸夷风俗称:“金齿百夷,交易五日-集,以毡布盐茶相互贸易”。表明普洱茶在当时已成为边疆各民族相互交易的重要商品。定义及名字由来2006年6月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举行的2002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由国内和来自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20多位茶叶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普洱茶的概念作出了明确界定: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沉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普洱”一词是因思茅地区的普洱县(原为普洱府,现为普洱市)地名而得。其实,普洱府在元朝称“步日部”,在元朝建立初期,因宫廷常用普洱茶,成吉思汗便问大臣普洱茶产自那里,因谐音缘故,把“步日部”传为“普洱府”。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清政府在普洱府道设茶局统一管理茶叶的制作和贸易,普洱府成了普洱茶的集散地,从此这个云南小镇也因普洱茶而名扬海内外。茶树知识普洱茶树属山茶科。 现状-稀有种。野茶树(包括栽培型野茶树)又名普洱茶,在云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云南有树龄达800多年的“茶对王”,为目前较大的植株,当地虽已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但植株仍在受到人为干扰,如不加强管护,将有被摧残致死的危险。海南随着人口的增加,天然林急剧缩减,同时每年“清明节”前后上山采野茶叶的人众多,野茶树也日益减少。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或灌木,高5-13(-20)米,主干直径可达1米以上;幼枝和幼叶被细柔毛。叶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4-8(-12)厘米 ,宽1.8-4.5厘米,先钝刀基部楔边级具锯齿,两面无滑无毛;叶柄长3-7毫米,花单生或2-4组成生聚伞花序白色,直径2.5-3.5厘米,有香气,花梗长6-10毫米,下弯;萼片5(6),圆形,果时宿存;花瓣7-8(-9),宽倒卵形或圆形;雄蕊多数,外轮花丝合生成短管;子房3室,外面被毛,花柱顶端3裂。蒴果圆球形或扁球形,直径约25厘米,果皮革质;种子1或2,近球形,微有棱角,直径约1.5-1.8厘米,淡褐色。 地理分布-主要产云南勐海、勐腊、思茅、耿马、沧源、双江、临沧、元江、景东、大理、屏边,河口、马关、麻栗坡、文山、西畴、广南,其欠是贵州盘县、榕江,广西扶绥、昭平,福建南靖,广东乳源、连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琼中、乐东、保亭、陵水等地。生于海拔1200-1400米亚热带、热带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国、缅甸、印度也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云南分布区多属南亚热带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产地勐海南糯山年平均温17-19,极端最高温22.3,极端最低温-5.4(出现在1月);年降雨量1300-1400毫米。土壤多为赤红壤和黄色赤红壤,喜山坡沟谷,干季云雾弥漫,空气潮湿,土壤深厚,排水良好又富有腐殖质的小环境。花期9-11月,果期4-6月,有时花、果并存。野茶树果实常被采收,天然生繁殖差,林下幼苗罕见。与其伴生的主要乔木树种有峨眉木荷Schima wallichii Choisy、截果柯Lithocarpustruncatus Rehd.et Wils.、普文楠Phoebe puwenensis Cheng等。 保护价值-野茶树原产我国南部,尤以云南南部有较多的分布。它系新生代古老的植物之一,对研究茶树的起源、进化等有重要意义。云南的普洱茶叶自古以来是著名的饮料,种子富含油脂可作食用油或工业用油。 保护措施-对特大的野茶树植株应加强保护措施,严禁采叶采叶采果,建议将分布集中的云南勐海南糯山划为野茶树保护点,保持必要的生态环境,创造天然繁殖条云南境内尚有大黑山野茶Camellia taheishangensis F.S.Zhang产地和生境与野茶树相同,亦应保护。 历史普洱茶是历史悠久的云南传统名茶。在生活逐渐富裕的当今,普洱茶以其自然生态、去病养生和陈香浓郁、耐冲泡的品质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历史渊源 普洱茶产制历史可上溯至东汉时期,其贸易始于唐,闻名于明,极盛于清。据记载,1700多年前云南濮人开始种植茶叶,开辟了云南茶史。清雍正时期,普洱茶开始大量进入京师,普洱茶进入了空前的全盛时期,据清朝1799年所著滇海虞衡志记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曼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所记载的就是闻名遐迩的古六大茶山,其均在西双版纳州境内澜沧江以北的原始森林。 普洱茶最早记载为“普茶”,后雍正七年(1729年)设置普洱府,各产茶区的普茶和原料通过茶马古道在普洱汇集和交易后转至北京、西藏、东南亚、欧洲等地区,由此普洱茶开始扬名海内外。近代普洱茶 清末、民国时期,随着勐海茶区的逐渐兴旺,茶叶产制中心从江北古六大茶山转移到以勐海为核心的江南古六大茶山(勐海、勐宋、南糯、南峤、巴达、景迈),勐海茶区由此成为了近代普洱茶的核心产地。正因为勐海茶区的崛起,1958年当时的中茶总公司在勐海筹备设立勐海茶厂。新中国政府接管后,勐海茶区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大量出自勐海茶厂的圆茶通过多条茶马古道运送出口,深得海外华侨喜爱,并获得了“侨销圆茶”的美称。借此,云南省正式启用“云南七子饼茶”名称,并在海内外获得了巨大成功,创造了近代普洱茶产业的辉煌。现代普洱茶 随着人们对普洱茶后熟陈化促使品质转变的逐渐认识,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勐海茶厂等在20世纪70年代通过共同研究,成功的创造了现代普洱茶加工工艺-人工后发酵陈化工艺,生产出的普洱熟茶具有陈香独特、口感顺滑、可立即饮用等特点,在东南亚、西欧以及我国大陆等地深受消费者喜爱,保健治病功能也被科研机构和长期实践证实。几十年来产量逐年增长,已成为今天普洱茶的主打品种。发祥地“茶为国饮”,盛世兴茶。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外茶叶消费市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普洱茶以其独特的保健养生功能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推崇,成为饮料消费市场的新时尚,正风靡世界。普洱茶故乡西双版纳迎来了加快提升茶叶产业、重振普洱茶辉煌的春天。西双版纳是世界公认的茶树原产地、普洱茶发祥地和茶马古道的源头,植茶、用茶、贸茶的历史悠久,始于东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距今已达两千年。西双版纳各族人民把孔明敬奉为茶祖,称茶为“武侯遗种”。据记载,“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清阮福普洱茶记)。可见,以云南大叶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制作的西双版纳传统普洱茶,早在唐代就销往西藏等地。勐海县南糯山900岁的栽培型“茶王树”、巴达贺松大黑山1800年野生型“茶树王”,以及遍布全州的古茶园,便是茶叶发展历史的“活化石”。明朝至清朝中期,西双版纳普洱茶生产达到鼎盛时期。滇海虞衡志(清.稽璜1799年)道:“普茶名重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曼撒。革登茶山有茶王树,较六茶山独大,本武候遗种,至今夷民祀之。倚邦、蛮砖茶味较胜”。澜沧江北岸的攸乐、倚邦、革登、曼庄、莽枝、曼撒(易武)江内六大茶山,澜沧江南岸的南糯山、勐宋、巴达、布朗山、贺开和景洪勐宋的江外六大茶山,汇成了西双版纳十二大古茶山,年产干茶10余万担。自雍正年间起,古六大茶山的头春茶被列为“贡茶”,分为“八色贡茶”,颇受清朝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宠爱,更使普洱茶和“古六大茶山”芳名远播。清光绪年间,倚邦的金瓜贡茶、易武同庆号、同兴号等茶庄特制的进贡“七子饼茶”(又称易武元宝茶),至今还珍藏在故宫博物院和中国茶叶博物馆内。自古以来,“十二茶山”青石板茶马古道上驼铃终日回荡,商旅塞途,生意兴隆,构成了一幅边塞风情与茶马古道交相辉映的历史画卷。普洱茶堪称西双版纳历史最悠久,最具有标志性的文明符号,历经千年,传承不息。千百年来,世居在西双版纳这片神奇美丽土地上的13个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种茶、饮茶、贸茶活动中,各民族的制茶工艺、饮茶习俗彼此渗透、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而又多姿多彩的民族茶文化,蕴育了积淀丰厚、博大精深的普洱茶文化,沿袭至今。各族人民视茶为“上通天神,下接地鬼”和涉及人生活方方面面的灵性之物,涉及到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哲学、医药等各个方面,人们的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祭祀拜神、人际交流、走亲访友等等,都少不了茶。各民族在长期的饮用茶叶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食茶、饮茶、用茶习俗,如:傣族的“竹简茶”、“喃咪茶”,哈尼族的“土锅茶”、“火燎茶”,布朗族的“腌酸茶”、“青竹茶”,基诺族的“凉拌茶”、“包烧茶”,拉祜族的“烤罐茶”、“瓦盏茶”,彝族的“烤罐茶”、“姜桂茶”、“茶泡饭”等等。这些都是受特殊的地理与社会环境、生活水平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饮、食茶叶的传统习俗,其中的“火燎茶”、“凉拌茶”、“腌酸茶”等习俗便是原始、古朴的食茶习俗的遗留。茶叶是西双版纳州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传统支柱产业,山区农民群众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所在。全州36个乡镇均有茶叶分布。这里位居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山多坝少,属亚热带气候环境,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温湿适宜,植被丰富,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极宜云南大叶种茶生长,具有发展茶叶生产所必须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拥有发展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所必须的生态环境。我州茶区生产的大叶种茶叶具有萌芽早、芽叶肥壮、叶质柔软、采摘期长的特点,茶叶中的水浸出物、多芬类、儿茶素含量均高于国内省内同类茶和其它茶类品种,是加工生产普洱茶、绿茶、红茶的优质原料。2004年,我州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了大规模、多学科的古茶树古茶园资源普查,州古茶树古茶园分布区域达13万多亩,百年以上古茶园共82234亩,有7个品种,是迄今已知的全国古茶树资源分布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古茶区。西双版纳州历届党委、政府都把茶叶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进行扶持,不断培育提升、壮大。自2006年以来,州委、州政府抓住世界茶叶生产和消费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尤其普洱茶成为茶叶消费新时尚的商机,趁势而上,进一步确立了全面提升壮大西双版纳州茶叶产业发展的思路,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和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发挥优势,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着力打造西双版纳普洱茶品牌,实现全州茶产业又快又好发展,将我州建成科技研发、制作加工、国际贸易、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信息传播为一体的普洱茶产业大州和强州。制定和实施了加快提升茶叶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主要措施是:加大茶叶科技推广、加快优质茶叶基地建设;建立完善茶叶产业科研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茶叶质量标准和检验体系;扶优扶强、助大帮小,州级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发展,重点用于良种推广、基地建设、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品牌打造等;实施“1+10”品牌打造计划,即以“大益牌”为领头,重点扶持10家年产1000吨以上实力强、上水平的龙头企业,集中打造成知名度较高的名牌企业群,提升产业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扶持帮助“老字号”茶庄、传统品牌小企业改造提高;扎实高效地推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QS)制度,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整合资源、扩大宣传营销,做好茶文化旅游文章,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等,推进了全州茶业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产品畅销国内外茶叶市场,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茶叶产业面积不断增加,茶农收入大幅增加、企业效益明显增加、财政税收显著增强。2008、2009两年,面对2007年普洱茶炒作风波引发的市场震荡、持续低迷,以及全球经济危机和干旱对茶产业的影响等重重困难,在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茶业主管部门、各县市茶区干部群众和各类茶企界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逆势而上,围绕把西双版纳建成为中国普洱茶研发中心、中国最优的普洱茶生产基地和普洱茶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推进茶叶产业的科学发展,坚定地实施茶叶产业提升行动计划,按照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及国际化的要求,全力打造西双版纳普洱茶品牌,加强宣传营销,推介“绿色、健康的普洱茶生活方式”理念,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升。三年来,西双版纳州连续实施了万名茶农培训计划,茶农种植管理和初加工的技能明显提高;以有机茶园、绿色食品茶园为重点的优质茶叶原料基地建设长足发展,新通过了一批有机茶园的认证,勐海茶厂国家级勐海普洱茶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西双版纳州茶地综合利用研究通过了验收;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强化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管,下大力整治普洱茶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勐海茶厂散茶生产线、袋泡茶生产项目,大渡岗茶厂ctc红茶生产线、年产1000吨微波杀青自动化生产线先后建成投产,云茶有限公司功夫红茶研发取得成果,初步形成了以普洱茶为主,绿茶、红茶、快销品等茶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与上海交通大学、云南中医学院等深入开展了“州校合作”、“州校合作”,深入进行“普洱茶标准与保健功效课题”等研究,揭开普洱茶的保健之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推广“生态、绿色、健康的普洱茶生活方式”提供了科技支撑;2011年2月召开的州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西双版纳州古茶树资源保护条列,使古茶树资源保护工作走上了依法保护的轨道,我州还在全省率先进行了古茶树资源建档工作;州政府茶办与云南金天月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云南易武“茶山人家”作为中国茶文化和云南唯一参展项目入选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故事”,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云南祥云小屋“茶山人家”获得了第29届奥林匹克会组织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的“最受欢迎奖”;2010年4月,在易武举办了“西双版纳六大古茶山斗茶大会”,在勐海县进行了第二届勐海茶王节;坚持办好中国普洱茶网、西双版纳报普洱茶专刊,加强与云南日报、云南网、文汇报、羊城晚报、春城晚报、云茶杂志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等各种媒体的沟通、交流,扩大茶产业、茶文化的宣传,提高了我州普洱茶的美誉度、知名度。州市县政府和各茶叶企业全力打造品牌普洱茶,坚持实施了一系列茶叶产业提升行动的实施,使茶叶的种植管理、茶叶初制、精制水平均有了明显的提高,产品质量跃上了一个新水平。我州的普洱茶、绿茶、红茶等品牌在国内外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尤其是我州的普洱茶品牌享誉海内外,“大益牌”保持普洱茶的第一品牌地位,“七彩云南”、“兴海”、“云南同庆号”、“福海”、“陈升”、“云茶”、“八角亭”、“大渡岗”、“易武正山”、“茶山人家”、“朗河”、“昌泰”、“皇贡”等一批普洱茶品牌,成为中国和云南驰名商标、著名产品,我州普洱茶畅销销国内20多个省区市和港、台地区以及日本、韩国、东南亚、北美、东欧等国内国际市场。受国家外交部委托,“云南同庆号”公司先后特制了6批馈赠俄罗斯、英国等国家元首和领导人的“云南同庆号国礼茶”,再现了我州出品“国礼茶”的至高荣誉。我州的“大益”成为第16届亚运会茶产品供应商,“七彩云南”普洱茶成功申报成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生产商”;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方式,积极组织、动员企业参加了广东、云南、四川、湖北、重庆、深圳、大连、青岛、西双版纳、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内外有关交易会、茶博会,以普洱茶为主的西双版纳茶产业正沿着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前行。2010,全州茶叶种植面积增加到72万亩(含古茶园82300亩),其中无性系良种面积19万亩,有机茶园认证面积达万亩,绿色食品茶园认证面积达万亩,完成无公害认证面积12万亩;全州拥有精制厂250多户,其中188家企业获得“QS”行政许可,成为了全国普洱茶的最大最集中的生产基地地位;干毛茶总产量2.46万吨,产精制茶2.03吨,其中普洱茶1.6万吨,全州茶叶工农业总产值12亿元,实现茶产业税收9200多万元,30多万茶农人均来自茶业的纯收入保持千元以上,我州12大古茶山的茶农人均茶叶纯收入达2千元以上,易武镇易武、麻黑村,格郎和乡南糯山等古茶村寨茶农人均茶叶纯收入3500千元以上,布朗山老班章村茶农人均茶叶纯收入达万元,茶叶成为了古茶山人民的最大的“摇钱树”,全州茶叶产业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展现出广阔的前景。茶山普洱茶古六大茶山是指攸乐、倚邦、革登、蛮砖、蛮枝、漫撒。普洱茶新六大茶山是布朗、巴达、南糯、南峤(勐海)、勐宋和景迈。清末、民国时期,随着勐海茶区的逐渐兴旺,茶叶产制中心从(澜沧江)江北古六大茶山转移到以勐海为核心的江南古六大茶山,勐海茶区由此成为了近现代普洱茶的核心产区。古六大茶山全部位于西双版纳,而新六大茶山则几乎全部集中在勐海县(即便是目前从行政区划上不属于勐海县的景迈,也是紧邻勐海县),这充分说明了勐海县在当代普洱茶产业中的重要地位。现代普洱茶的起源和中心在西双版纳的勐海。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原产地,清代古六大茶山的辉煌说明了西双版纳的澜沧江北岸地区是当时传统普洱茶的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以1940年具备当时国内领先的机械制茶技术的勐海茶厂的建立为标志,现代普洱茶的中心逐渐转移到了西双版纳的勐海县。勐海茶厂的机械化制茶,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当地茶业的发展,并使得当地逐渐成为现代普洱茶的中心。而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普洱茶人工后发酵陈化技术在勐海茶厂的成功应用,则是现代普洱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目前存世的经典陈年老茶,几乎全部产自勐海茶厂,这是勐海作为现代普洱茶中心的又一力证。可以这么说,勐海地区所出产的最优质的普洱茶原料、独特的地理与气候环境以及长期以来屹立在普洱茶产业制高点的勐海茶厂这三者共同造就了勐海地区作为现代普洱茶起源和中心的地位。 因为勐海,因为勐海茶厂,于是有了现代普洱茶。勐海地区对于普洱茶而言,就正如因盛产顶级红酒的而被称为世界红酒之都的波尔多地区在红酒中的地位一样。而勐海茶厂及其所生产的大益产品,就像茅台酒厂与其所生产的茅台酒一样。主要产区著名的普洱茶历史上原产于云南澜沧江流域的西双版纳版纳、思茅、临沧等地,集散于普洱一带。而西双版纳,则被专家学者考证为普洱茶的原产地,公认为最重要的优质普洱茶原料产地,是普洱茶的主要产区。生茶和熟茶普洱茶按是否经过渥堆发酵的工艺,可分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普洱(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未经人工渥堆发酵,直接压制成饼、砖、沱等形式的紧压茶或者直接以散茶形式进行存放这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普洱茶。普洱(熟)茶是指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采取20世纪70年代研究成功的人工渥堆技术,通过控制茶叶堆子的发酵温度、发酵湿度和发酵时间,加速普洱茶的发酵过程和品质转变,再行以散茶或压制成砖、饼、沱等形式存放。当年或年份较短的普洱(生)茶,汤色黄亮。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饼色泽逐渐显暗直至深褐色(俗称“猪肝色”),其汤色也逐渐趋近红浓,滋味趋近醇厚,陈香日显。但这一自然陈化过程需历时十余年甚至更长时间,相当于“慢熟”。于是,在包括勐海茶厂在内的现代茶人的努力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研究成功了人工渥堆发酵技术,在几十天时间内通过调控温度和湿度等因子,加快茶叶内含物质转化过程,相当于“快熟”。通过人工渥堆发酵而成的熟茶虽然没有经过多年自然陈化的普洱(生)茶独有的香味和口感,但其汤色和对人体具独特保健功效的物质已基本形成。所以,笼统地讲,我们不妨将熟茶渥堆过程看作是一个加速陈化过程。当年的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在内质和口感上差异较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比如10年或15年后,两者的内质和口感会朝一个方向趋近。分类(一)以树种分类乔木:主要摘采乔木树叶作为茶菁,叶片较大。灌木:主要摘采灌木树叶做为茶菁,也就是我们一般常看到的矮茶树种,叶片较小。(二)依制法分类生茶:采摘后以自然方式发酵,茶性较刺激,放多年后茶性会转温和,传统的普洱茶通常是以此种制法。熟茶:以科学加上人为发酵法使茶性温和,让茶水达到软水好喝。以1973年后为分界点。(三)依存放方式分类干仓普洱:指存放于通风、干燥及清洁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1020年为佳。湿仓普洱:通常放置于较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发酵速度。由于茶叶内含物破坏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湿仓普洱陈化速度虽较干仓普洱快,但容易产生霉变,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我们不主张销售及饮用湿仓普洱。(四)依外型分类1、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克,每七个为一筒,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2、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克、250克,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克-5克。 3、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4、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5、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条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条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两茶6、散茶: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为散茶,分为用整张茶叶制成的索条粗壮肥大的叶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细小条状的芽尖茶。七子饼茶在普洱茶的发展历史中,普洱茶从“团茶”到“圆茶”,再到“七子饼茶”,它们的历史是一脉相承。普洱茶能走向世界,起始于东南亚、海外的圆茶销售与推广,勐海的底蕴与历史渊源,成就了普洱茶从“团茶”到“圆茶”,再到“七子饼茶”的辉煌。“圆茶”当年销售东南亚、粤港澳,在华人手中流传,得了“侨销圆茶”的别号。圆茶时代,造就了许多名牌,“红印”、“蓝印”、“绿印”等等。从圆茶到七子饼茶的过渡,源于1960-1970的那个年代,这个阶段完成了“七子饼茶”辉煌的基础,七饼一提的包装形式逐渐流行。在传统民族文化中,“七”是一个吉祥的数字,象征着多子多福,七子相聚,圆圆满满。“七子饼茶”畅销于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被视为“合家团圆”的象征。品质鉴别茶叶品质鉴评主要看外形和内质两方面。其中外形包括色泽、形状、嫩度、净度和整碎度等方面,而内质则包括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等方面。普洱茶品质鉴评,大体也是如此。在外形方面,对于普洱紧压茶而言,要求形状匀整端正;厚薄一致,松紧适度;棱角整齐,不缺边少角;模纹清晰,条索整齐紧结;色泽以黑褐,棕褐、褐红色为正常。表面有霉花,霉点的普洱茶均为劣质。在内质方面,主要考量以下三方面:汤色:熟茶汤色应红浓明亮,切忌汤色暗黑浑浊;生茶汤色应黄亮,切忌汤色浑浊。香气:不论生茶或熟茶,香气均要纯正无异杂味。香气的纯度,要区别霉味与陈香味。霉味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变质味道。陈香味则是普洱茶在后发酵过程中,多种化学成分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形成的新物质产生的一种综合香气。有的似桂圆香,红枣香,槟榔香等,总之是令人愉悦的香气。滋味:普洱茶的熟茶滋味要醇厚爽滑;生茶滋味应纯正、回甘快。而回甘是指茶汤浓而刺激性不强,茶汤入口以后舌根有明显的回甜味。勐海茶勐海县产茶历史悠久,茶树资源丰富,千年茶王树为其一绝。这里出产的普洱茶,以其绝妙的工艺、独特的品质、醇香的韵味、原生态魅力而享誉中外。 勐海县气候条件优越,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水质上佳,生态良好,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勐海茶优质的原料。勐海是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之一和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发祥地之一;是全国的产茶大县,大叶茶种植面积和普洱茶产量居全国前茅。所产普洱茶具有“内容物质丰富、外形紧结壮实、色泽墨绿油润、叶底肥厚鲜嫩、香气馥郁飘荡、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回甘、久放汤色透亮鲜艳、味道纯浓爽口、陈香独特持久”的特点和“清热解毒、消食化痰、清胃生津、抑菌降脂、减肥降压”的药用功效,人们得之为幸,饮之为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传承千年的普洱茶制作技术,形成了以“勐海味”为特征的普洱茶,为国内饮茶品茶者所喜爱,声誉风靡海内外茶叶市场。 勐海县千年历史成就了丰富的茶文化底蕴,县内世居的傣、布朗、哈尼、拉祜、汉等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共同开创了勐海悠久的种茶、制茶、饮茶、贸茶历史。从商周的“濮人种茶”、三国“武候遗种”,到唐宗“茶出银生”和明清“名遍天下京师尤重”,文明的传承成就了普洱茶岁月的沉香;从“鼎天圆茶,可以兴茶庄”,到“印字级普洱茶”、佛海茶厂,再到今天的勐海茶厂生产的“大益牌”普洱茶,历史成就了勐海作为普洱茶文化的承载,源远流长。中国普洱茶享誉世界,兴于云南,源于勐海。 勐海县古老的茶园,尽显普洱茶魅力。境内不仅有勐遮、勐海等平坦无垠、美丽富饶的坝子,更有延绵不断的崇山峻岭。山山有树,沟沟有水,座座茶山,点缀其间,盎然生色。勐海普洱茶,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无雕琢之气,散发着纯朴的本真。 2010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35.9万亩,干毛茶产量12200吨,实现茶叶总产值13.06亿元。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境内生长着树龄百年以上的古茶树4.6万亩,有树龄达1700多年的巴达野生茶王树和树龄800多年的南糯山栽培型古茶树,是先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一笔厚重而珍贵的财富。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格朗和、勐混、布朗山、勐宋、勐往等乡镇,面积较大的有南糯山古茶园、班章古茶园、贺开古茶园等。 由于勐海独特的水质、气候等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了倍受世人推崇的以“大益”为代表的普洱茶,其绝妙的口感让广大消费者倍加喜爱。有70年历史的勐海茶厂,在普洱茶大军中独领风骚,其普洱茶产品早已闻名海内外。近年来,全国各地投资商掀起了在勐海投资建茶厂的热潮。到目前,全县共有茶叶初制所559个、茶叶精制厂123家。勐海已成为中国普洱茶的最大加工基地。 勐海是茶树良种的种质基因库,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就坐落在勐海县内。遍植于各生态系统中的茶树,通过自然杂交、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了丰富的具有独特的植物学特征的优质茶树品种。境内有野生型和栽培型两大种类。野生型茶树主要分布在西定、格朗和、勐宋、勐阿、布朗山等地,其性状一般树姿高大直立或半开展,叶片较小,抗逆性强。较典型的有树龄1700多年的巴达茶树王。栽培型茶树品种统称为云南大叶茶,属国家定名的普洱茶种。具有叶肉厚实、芽头肥大、发芽期早、白毫多、育芽力强、生长期长、内含物质丰富等特点。一年可发芽56轮,年生长期可达300天以上,采茶期从2月下旬到11月中旬,持续将近9个月。主要品种有国家级的勐海大叶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等和省级良种长叶白毫与云选9号等。另外,还有云南大叶茶稀有单株紫娟茶以奇为贵。 面对竞争激烈的茶叶市场,勐海县委、县政府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培育茶产业为重点,着力抓好茶叶种植、制作加工和原料建设;建立和完善科技研发、质量标准、市场营销、管理服务四项体系,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扶优扶强普洱茶龙头企业,全力打造普洱茶品牌,促进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将勐海打造成为全国最大、最优、最安全的普洱茶生产加工基地。 勐海茶茗重天下,普洱茶香飘万里。青山碧水中的勐海,将沿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为世人奉献出高品质的生态普洱茶。功效之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中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90以上,我国肥胖者中有30患有型糖尿病。研究表明,型糖尿病与人体内一种生物酶活力的异常(增高)密切相关,这种生物酶也逐渐成为治疗型糖尿病的重要靶标之一。喝茶能降血糖吗,国内外一些研究机构和公司开始寻找这种生物酶的抑制剂,但目前尚无一种安全无毒副作用的抑制剂应用于临床。而普洱茶降血糖功能的机理研究成果日前通过云南省科技厅的鉴定,这为科学饮用普洱茶,预防和治疗型糖尿病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湖南邵阳糖尿病专家认为,这项成果将为科学饮用普洱茶预防和治疗型糖尿病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为普洱茶降血糖的产业化开发和质量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最终开发出治疗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普洱茶产品奠定了基础。喝茶能降血糖吗,在对120名糖尿病患者普洱茶体验中发现,对注射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严重抵抗的患者,在不停用药和不改变饮食习惯的情况下,饮用定量普洱茶水的体验者,70糖尿病患者血糖下降至7以下,血糖值平均下降35。其中,40饮用普洱茶的型糖尿病患者(不停用药)血糖降至正常值,而参与体验的正常人血糖值无改变。 科学饮用普洱茶有助于预防或辅助治疗型糖尿病,并减少型糖尿病导致的并发症。功效之有效降血脂成分云南普洱茶是一种畅销国内外市场的中国特有茶类,普洱茶具有降血脂,减肥,抗动脉硬化,防癌,抗癌,护胃与养胃及抗衰老等诸多保健功能。云南普洱茶是一种畅销国内外市场的中国特有茶类,普洱茶具有降血脂,减肥,抗动脉硬化,防癌,抗癌,护胃与养胃及抗衰老等诸多保健功能。云南普洱茶是由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缓慢自然后发酵和人工促成固态发酵制成的发酵茶。微生物参与的后发酵过程中,茶叶中的化学物质发生了一系列的显著变化,从而形成了普洱茶特有的品质风味和独特的保健功能,其降血脂功效尤为显著。普洱茶中降血脂的主要化学成分有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洛伐他汀等物质。检测不同种类的普洱生茶,普洱熟茶,以及红茶和绿茶样品中的洛伐他汀含量的基础上,对不同茶叶中洛伐他汀含量高低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普洱生茶,红茶和绿茶中不含有洛伐他汀,洛伐他汀只存在于普洱熟茶中,这很有可能与普洱熟茶的后发酵工艺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有关。并且不同的普洱熟茶因产地与种类的不同而洛伐他汀的含量也有所不同,已有实验表明普洱茶中洛伐他汀的含量为:沱茶饼茶砖茶散茶;老叶茶成叶嫩芽;勐海茶区下关茶区易武茶区。功效之对吸烟者的好处据世界卫生组织、英国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协会共同完成的一份关于吸烟的调查报告说,目前全世界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吸烟所引起的疾病,每年全世界至少有315万人因吸烟而丧生,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而中国吸烟人数已高达3亿多,每年消耗香烟1万5干多亿支,占全世界消耗总量的30以上,中国的中年男人70吸烟,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吸烟。若中国烟民人数还在增加的话,预计每分钟将有5人死于吸烟。这对吸烟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从健康角度考虑,戒烟势在必行。而对那些一时还难以戒掉烟痛的吸烟者来说,饮茶则是减轻吸烟危害的最好方法。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维生素等成分对香烟中所含有的各种有害物质有降解作用,边饮茶边吸烟,毒素可随饮茶不断解除,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吸烟者常饮茶,主要有四大好处:一、可以减轻吸烟诱发癌症的可能性 香烟的烟雾里含有4千多种化学物质,其中50种以上化学物质属于致癌物质,而且经过呼吸道吸收又最有利于这些香烟中致癌物质在全身扩散。长期吸烟不仅可以导致肺癌,还可能得食道癌、喉癌、胰腺癌、肾癌。膀胱癌等各种癌症,尤其是肺癌患者中吸烟者要占80至99.5。美国休斯敦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科研人员从分子角度阐明了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指出吸烟引起的基团变异是导致肺瘤的直接原因。饮茶有防癌抗癌作用。茶叶中的茶多酚能抑制自由基的释放,控制癌细胞的增殖。自由基是人体在呼吸代谢过程中,在消耗氧的同时产生的一组有害“垃圾”。它几乎存在于人体的每一个细胞之中,是人体的一大隐患和“定时炸弹”。研究表明,自由基也是造成基因变异、致癌的重要原因。一般情况下人的机体是处于自由基不断产生和不断消除的动态平衡之中。值得指出的是,香烟是自由基发生剂,据测定,人们每吸一日烟就可产生10的17次方个自由基,吸烟会破坏这种动态平衡。自由基产生过多,人体致癌的可能性也加大了。茶叶中茶多酚的主体儿茶素类物质是一种抗氧化剂,也是一种自由基强抑制剂它可以抑制由于吸烟引起的肿瘤发生。绿茶中的茶多酚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较强,它们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清除效应。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在研究了145种茶叶后证实,茶叶确有阻断人体内亚硝胺合成的能力。南京中山肿瘤研究所阎玉森经试验发现,茶多酚进入人体后能与致癌物结合,使其分解,降低致癌活性,从而抑制致癌细胞的生长。美国泊杜大学从事食品与营养研究的多罗西莫尔说:“我们的研究表明,绿茶的叶富含抗癌物质,其浓度相当高,足以在体内产生抗癌作用。”在癌症研究方面积有四十年丰富经验的美国健康基金会名誉会长约翰韦斯柏格博士说:“我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你每天喝6杯茶,就可以不得癌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菜姆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研究结果也显示,绿茶具有抗癌功效。因此吸烟者饮茶有助于减少癌症的发生。二、可以有助于减轻由于吸烟所引起的辐射污染 据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疗中心的约瑟夫迪法兰赞博士估计,每天吸30支烟的人,他的肺部在一年内得到香烟中放射性物质的辐射量相当于他的皮肤在胸腔光机上透视了大约300次。而饮茶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骨髓并可使锶90和钻60迅速排出体外,茶叶中的儿茶素类物质和脂多糖物质可减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对造血功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用茶叶片剂治疗由于放射引起的轻度辐射病的临床试验表明,其总有效率可达90。 三、可以防治由于吸烟而促发的白内障 科学研究发现,吸烟正成为危害眼睛健康的大敌,会促发白内障。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与那些从不吸烟的人相比,每天吸20支以上香烟的人,患白内障的可能性是不吸烟人的2倍,吸烟量越大,患白内障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在我国不明原因的失明者中就有4%的人是因为吸烟引起的。加拿大科学家却发现,多饮茶可以防止白内障。他们认为,白内障是由于人体内氧化反应产生的自由基作用于眼球的晶状体所致,而茶叶中的茶多酚分解产生的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代谢物可以阻止体内产生自由基的氧化反应的发生。另外,美国农业部营养与衰老研究中心的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中国环境保护仪器配件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6年中国料浆液下泵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5福建漳州芝山中心幼儿园(江滨园区)招聘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湖北黄冈市部分高中202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马的基本介绍科普
- 2026年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贷款购车协议书范本
- 2026年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6年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必刷测试卷必考题
- 2025年党纪法规知识测试题(含答案)
- 运输公司合同预付款协议
- 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招聘基础护理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 服装设计职业生涯
- 报关单、箱单、形式发票、订单模版
- 直线的投影课件
- 实验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十五五规划
- 脑卒中康复治疗教案
- JG/T 388-2012风机过滤器机组
- 口腔科消毒管理制度
- 2025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高考英语真题试卷(浙江卷 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