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几道中考题说开_浅谈使用教材例、习题资源的策略 内容提要 近年来,中考命题者以教材的例、习题为根本,对中考试题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因此,有效使用教材例、习题资源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几个源自教材例、习题的中考题的评析,从“联用”、“活用”、“巧用”、“拓用”四个方面出发,来分析教材例、习题资源的使用策略。关键词使用,教材例、习题,策略。教材是学生知识资源的依据,也是数学试题的原始生长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教材的实施以及中考考试的改革,教材中的例、习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通过近几年各地数学中考试卷的观察、研究发现,试题除了具有基础性、应用性、人文性、探究性、新颖性等方面鲜明的特色外,还具有“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特点,有些试题是教材中的原题或由教材中的题目改造而来。下面是2008年浙江地区的几道源于教材的中考题及评析。图1abdc题1:(浙江温州卷)文文和彬彬在证明“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一命题时,画出图形,并写出了“已知”、“求证”(如图1)已知:如图,在abc中b=c。求证:ab=ac。她们对各自所作的辅助线描述如下:文文:“过点a作bc的中垂线ad,垂足为点d。”彬彬:“作abc的角平分线ad。”老师看了两位同学的辅助线作法后,说:“彬彬的作法是正确的,而文文的作法需要订正。”(1) 请你简要说明文文的辅助线作法错在哪里。(2) 根据彬彬的辅助线作法,完成证明过程。评析此题是浙教版教材八下p29中证明等腰三角形判断的例题的拓展延伸。这题以展示学生解题思维过程形式呈现问题,体现了新颖性和趣味性,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题2:(浙江杭州卷)课本中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上有这样一道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有鸡头(只)? 如果假设鸡有x只,兔有y只,请你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并写出你求解这个方程组的方法。评析这道“鸡兔同笼”问题在浙教版教材七下第四章章节图(p78),4.3节的节前语(p85)中均有出现,本题是通过对教材中的题目进行改编形成的。这一问题对所有的学生来说都是熟悉的,而且难度不大,体现了考查的基础性和公平性。题3:(浙江嘉兴卷)小丽参加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提供了下面3个有联系的问题,请你帮助解决:(1)如图2,正方形abcd中,作ae交bc于e,dfae交ab于f,求证:ae=df;(2)如图3,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ad、bc上,点g、h分别在ab、cd上,且efgh,求的值;(3)如图4,矩形中,ab=a,bc=b,点分别在ad、bc上,且efgh,求的值。图2图3图4评析 这道题以浙教版教材八下p147中作业题5为基础,并加以适当的加工、改造、演变。此题设计的三个问题,相互联系,层层递进,从第(1)问到第(3)问,在条件逐渐变化的情况下,将问题的探究逐步引向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转化、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将新问题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思维能力。启示:从上面的这几道中考题可以看出,中考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不仅注重学生数学思想、探究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考查,而且更重要的是有许多试题都来源于教材,是教材例题或习题的类比、改造、拓展、延伸。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以及总复习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典型例、习题的研究,不断地挖掘教材中例、习题的内在“潜能”,本文拟从“联用”、“活用”、“巧用”、“拓用”四个方面出发,来分析教材例、习题资源的使用策略。一、联用联用,是指从教材的例、习题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和问题的特点充分挖掘和运用知识间相似、接近的联系,帮助学生通过联想,激活头脑中既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从而解决问题。案例1在教学浙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1.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时,教材的作业题4原题如下:如图5,ce,cf分别是abc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求ecf的度数。 当学生完成此题解答后,教师首先指出:“此题属于三角形同一顶点处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的夹角问题。”然后提问:“有关三角形的两条内角或外角的角平分线相交问题,还有其他的情形吗?你能画出相应的图形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画图并思考,最后归纳得到三种不同类型的图形,引导学生总结它们所体现的数学问题分别是:(1)不在同一顶点处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的夹角问题(如图6);(2)两条内角平分线的夹角问题(如图7);(3)两条外角平分线的夹角问题(如图8)。接下来,教师根据学生所画的图形继续提出问题:“你知道图6、图7、图8中的cpb与cab之间分别有着怎样的关系吗?若这三个图中的cab都为80,你能分别求出bpc的度数吗?”学生的思维再次被激发,并经过自主探究和交流合作得出了结论:(1)图6中的bpc=bac;(2)图7中的bpc=90+bac;(3)图8中的bpc=90-bac。通过这一组问题的训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活用活用,是依据教学实际,对教材例、习题的条件加以适当的改变,以达到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的目的。1、变封闭式问题为开放性问题教材中例、习题的条件、答案大多是封闭、唯一的,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变原题条件、答案的封闭性为开放性,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案例2:在教学浙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6.4(2)“等腰梯形”时,可将教材中的例2:“已知,如图9,在梯形abcd中,ac=bd,cdab。求证:(1)bdc=acd;(2)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改为“已知,如图9,在梯形abcd中,cdab,你能补充一个条件,使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吗?有几种方法?”这样的问题能有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2、把问题条件“变静为动”通过活化问题条件,创设恰当的数学探究活动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案例3:在教学浙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7.1(1)“分式”时,学习了分式的概念后,可对教材中的作业题1:“判断以下各式,是否为分式,并说明理由”的条件作灵活的改变,创设一个“组分式”的游戏活动:“已知整式2,x,x2-2,1-x,3x+4y,7,2x+1,3x。请从这些整式中任选两个,用它们组成一个分式(至少写出三个分式),你知道一共能组成几个分式吗?”这一活动的创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三、巧用巧用,是指根据教材的特点,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巧妙地改变数学问题的呈现方式,增强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等能力,以帮助学生适应不同的、新颖的命题形式问题的解答。案例4:在教学浙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2.1 “正方形”时,教材中设置的引入正方形的性质的引例为:“回顾与思考:1.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2.是否存在一组邻边相等的特殊的矩形?若存在,它是什么图形?3.是否存在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若存在,它是什么图形?请你在图10中填上各种图形的名称和转化的条件: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引例的解答,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正方形的性质及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区别和联系,接着教师对这个引例进行了巧妙的使用,她以新定义概念的形式呈现有关正方形性质的问题:“菱形、矩形与正方形的形状有差异,我们将菱形、矩形与正方形的接近程度称为“接近度”。在研究“接近度”时,应保证相似图形的“接近度”相等。(1)若菱形相邻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x度,y度,将菱形的“接近度”定义为x-y,于是,x-y越小,菱形越接近于正方形。若菱形的一个内角为80度,则该菱形的 “接近度”等于( );当菱形的“接近度”等于( )时,菱形是正方形。(2)设矩形相邻两条边长分别是a和b(ab),将矩形的“接近度”定义为,于是-1越小,矩形越接近与正方形;-1越大,矩形与正方形的形状差异越大。当矩形的一边长为40,周长为120时,矩形的“接近度”等于( );当矩形的“接近度”等于( )时,矩形是正方形。”通过这类问题的解答能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 。四、拓用拓用,是指对教材例、习题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案例5在教学浙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6.3 “正方形”时,教材的作业题4原题为“如图11,分别以abc的边ab,ac为一边向外作正方形aedb和正方形acfg,连结ce,bg.求证:bg=ce。”待大部分学生完成后,教师提问:“若将图11中的正方形aedb固定不动,保持正方形acfg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将正方形acfg绕着点a按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旋转任意角度,得到如图12、图13的情形。这时bg=ce吗?”这种图形变化中结论的变与不变问题极大地激活了学生思维,教师先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动态演示,学生们边认真观察图形变化,边探究猜想出bg与ce的大小关系是:bg=ce,并能给出证明。接着教师给出原题的另一种拓展:“若在图11中以bc为边向外作一个正方形bcqh(如图14),设点o1 、o2 、o3分别是正方形aedb、acfg、bcqh的对角线的交点,连结o1o2 ,ao3 ,你能利用旋转变换和相似变换的知识说明线段o1o2 与ao3之间的关系吗?这一问题对学生的挑战性较大,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如图15,,根据旋转相似变换性质可得:ao1o2 ,bcg经过旋转相似变换分别得abg,aco3,线段o1o2,bg 分别变为bg,ao3,上述两种旋转相似变换的都具有这样特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度为45,相似比分别为:o 1o2:bg=1:,bg:ao3=:1,因此可以求得o1o2= ao 3,o1o2ao3。这种“拓用”使学生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了图形变换中线段关系的探索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类比猜想、合情推理及探究推理能力。结束语教材是最能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资源,凝聚了课程专家的心血。作为教师,务必精心领会教材精髓,活化、深化教材例、习题,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如何编写电蒸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6年水设备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可行性预测报告
- 2025年轨道交通礼仪试卷及答案
- 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申请报告
- 化学中考一模试卷及答案
- 农村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锂电新材料研发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素质知识复习试卷及答案
- 2025年陕西省安全员C证证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高级物业人员面试备考方案
- 肛肠科中医课件
- 糖尿病健康教育手册
- 桥梁养护工程师培训课件
- 消防安全自查清单
- 泌尿系结石围手术期护理
- 货物项目保管方案(3篇)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 乡村学生手机管理制度
- 第三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商事调解中心管理制度
- 合伙买泵车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