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由度机械手
75页 26000字数+说明书+6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A0-装配图.dwg
A1-PLC控制原理图.dwg
A3-前支架.dwg
A3-蜗杆.dwg
A3-蜗轮.dwg
A4-电机架.dwg
三自由度机械手说明书.doc








三自由度机械手设计
摘要
在工业上,自动控制系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工业自动化机床控制,计算机系统,机器人等。而工业机器人是相对较新的电子设备,它正开始改变现代化工业面貌。机械手是机器人的操作机,是机器人完成各种任务的执行机构。
本文主要针对生产线上的自动化设计了一个三自由度搬运机械手,实现生产的自动化。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该机械手采用电机驱动,实现了伸缩、升降、旋转等动作。为了现实这些动作,采用部件设计,分别实现这些动作。比如了为实现伸缩这个动作,设计了一个水平伸缩机构。PLC把各个部件的独立运动协调起来,形成了一个有规则运动系统。各个部件的联接,先铸造出一个合格的机械本体,把各个部件安装在机械本体上,形成一个机器。控制系统采用PLC控制。
关键词: PLC;三自由度;工业机器人。
A design of three degree Manipulator
Abstract
? Industrially, voluntarily control system has extensive application, such as automation machine tool control, computer systems and robotics. Industrial robots are relatively new electromechanical devices that are beginning to change the appearance of modern industry.
Manipulator is the operation of the robot, it is the actuator of robot complete various tasks. This paper has designed a four free degrees carry manipulator for the automation on production line, realize the automation of production. it alleviated the labour strength of worker, it raised labor productivity.
This manipulator drives with motor, have realized to stretch out and draw back , rise to fall , spin , clip etc. the achievement of these movements. Design with parts, realizes these movements. For example to realization flex movement, have designed a horizontal telescoping mechanism. PLC coordinates the independent sport of every parts, formed a regular sport system. The coupling of every parts, casting makes a acceptable mechanical body, Install every parts in mechanical body, become a machine. Control system adopts PLC control, Program compiles with T .
Key words: PLC;three degrees of freedom;Industrial robot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目录I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章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选型3
第一节 提升机构滚珠丝杠副的计算及选型3
一、 计算进提升率引力3
二、 计算最大动负载4
三、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选型5
四、 传动效率的计算6
五、 刚度验算6
第二节 伸缩机构滚珠丝杠副的计算及选型8
一、 计算进伸缩率引力Fm8
二、 计算最大动负载C8
三、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选型9
四、 传动效率的计算9
五、 刚度验算9
第三章 齿轮传动比的设计计算11
第一节 提升机构齿轮箱传动比计算11
第二节 伸缩机构齿轮箱传动比计算11
第三节 涡轮蜗杆传动的设计计算12
一、 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12
二、 涡轮蜗杆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设计14
三、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校核14
四、精度等级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确定15
第四章 电机的计算和选型16
第一节 步进电机概述16
一、 感应子式步进电机特点16
二、 驱动控制系统组成16
第二节 步进电机的计算及选型17
一、 提升机构步进电机的计算及选型17
二、 伸缩机构步进电机的计算及选型21
第三节 涡轮蜗杆电机的计算及选型25
一、 电机的计算及选型25
二、 联轴器的计算及选型25
第五章 接近开关及限位开关的选型27
第一节 接近开关的工作原理及选型27
一、 接近开关概述27
二、 接近开关的选型29
第二节 限位开关的工作原理及选型30
第六章 机械手PLC控制系统设计32
第一节 PLC的基本概念32
一、 PLC产生和发展过程32
二、 PLC的应用领域33
三、 PLC的发展趋势34
四、 PLC的特点35
五、 PLC的分类36
第二节 PLC的工作原理37
一、 梯形图编辑38
二、 梯形图的格式39
三、 PLC梯形图编程格式的特点39
第三节 PLC的选型及PLC外部接线图设计39
结 论41
致 谢42
参考文献43
本设计的机械手有三个自由度,分别用两个步进电机来驱动提升机构和伸缩机构,用直流电机来完成腰部的旋转动作,在提升机构中用两个限位开关来限制机械手的上下运动边界,伸缩机构中同样也是用两限位开关来限制机械手的前后运动边界,在腰部用两个接近开关来限制正反转的极限角度,所以PLC的输入点数有6个,两个步进电机分别用两个步进电机驱动器控制,直流电机用个直流电机控制器控制,手抓的夹紧和张开用一个电磁阀控制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认识到自己以前在学习中的不足,进而查漏补缺,对前面的内容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特别是在指导老师白老师的帮助下,才得以完成了本次毕业设计。
在这次毕业设计,我认识到要完整地完成一次设计不能有半点马虎和侥幸心理。每一个小的细节都得经过精心的选择,不懂的,不会的,要及时查手册,尽量选用标准件,对于结构方面要多请教老师。这次最大的收获是:在动手之前要经过一番仔细的思考,只有这样才会不至于画了又改,才能更有效的利用时间;其次是自己开始认识到手册的重要性,开始自己认为只要结构不干涉就好了,经过老师的一番指导,使我认识到自己的这种错误思想,因为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螺钉也会让设计从头再来。我们应当认真做好每一个小的细节,平时多思考,尽量使自己的结构安全可靠,不仅在设计中是这样,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们就要走向工作岗位,很可能我们将来就是各行各业的设计人员,假如我们不注意那些小的细节,那么不仅会造成国家财产损失,更有可能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我们即将走向社会,把毕业设计作为我们走向社会的一次很好的锻炼,认真做好它,将来不管干什么都得:“认认真真做事,做好每件事”。做一个对得起自己和别人的人。三、 PLC梯形图编程格式的特点
1、梯形图格式中的继电器不是物理继电器,每个继电器和输入接点均为存储器中的一位,相应位 ‘l”态,表示继电器线圈通电或常闭接点断开;
2、梯形图中流过的电流不是物理电流,而是“概念”电流。是用户程序解算中满足输出执行条件的形象表示方式。“概念”电流只能从左向右流动;
3、梯形图中的继电器接点可在编制用户程序时无限引用,既可常开又可常闭;
4、梯形图中用户逻辑解算结果,马上可为后面用户程序的解算所利用;
5、梯形图中输入接点和输出线圈不是物理接点和线圈,用户程序的解算是根据PLC内I/O映象区每位的状态,而不是解算时现场开关的实际状态;
6、输出线圈只对应输出映象区的相应位,不能用该编程元素直接驱动现场机构,该位的状态必须通过I/O模板上对应的输出单元才能驱动现场执行机构。
第三节 PLC的选型及PLC外部接线图设计
本设计的机械手有三个自由度,分别用两个步进电机来驱动提升机构和伸缩机构,用一个直流电机来完成腰部的旋转动作,在提升机构中用两个限位开关来限制机械手的上下运动边界,伸缩机构中同样也是用两限位开关来限制机械手的前后运动边界,在腰部分别用两个接近开关来限制正反转的极限角度,所以PLC的输入点数有6个,两个步进电机分别用两个步进电机驱动器控制,直流电机用直流电机控制器控制,手抓的夹紧和张开用一个电磁阀控制,所以PLC有7个输出点,I/O总数是13,我们选用三菱公司
参考文献
1 龚振帮.机器人机械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
2 袁任光.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应用技术与实例.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 熊有伦.机器人技术基础.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4 郁汉琪,郭健.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5 王兆义. 可编程控制器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6 丁炜,魏孔平. 可编程控制器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7 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8 吴宗泽,罗圣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9 廖念钊,莫雨松,李硕根,杨兴骏.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四版[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0.
10 陈锦昌,刘就女,刘林.计算机工程制图.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11 冯辛安,黄玉美,杜君文.机械制造装备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2 周伯英.工业机器人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13 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