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植物园风景林地林相改造问题探讨.doc_第1页
南山植物园风景林地林相改造问题探讨.doc_第2页
南山植物园风景林地林相改造问题探讨.doc_第3页
南山植物园风景林地林相改造问题探讨.doc_第4页
南山植物园风景林地林相改造问题探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山植物园风景林地林相改造问题探讨 重庆南山植物园管理处: 许志斌 黄锡勇 刘丽 何利群 摘要:通过对南山植物园风景林地森林植被的调查,分析了目前林相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林相改造相关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风景林;林相问题;林相改造;南山植物园The Discussion on Forest Construction Transformation at Nanshan botanical garden.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n landscape forest at Nanshan botanical garden in Chongqing,The author analyzed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of forest construction,and discussed the techniques and measures of forest construction transformationKey words:landscape forest;problem of forest construction;forest construction transformation;Nanshan botanical garden.重庆市南山植物园位于重庆主城区,地处南山风景区核心区域内,幅员总面积551.0hm2,其中森林面积达到361.8376hm2。我园作为城市近郊型植物园,在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满足市民出行需求的同时,还承担着树立重庆城市形象的重要任务。值此我市争创“国家级森林城市”之际,为进一步提高园区森林景观质量,笔者对南山植物园风景林地森林植被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就森林林相改造问题进行探讨。1 自然概况南山植物园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的南部长江河谷区,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冬季冷多云雾,夏季连晴高温,春秋天气多变,冷热不定,阴雨连绵。园区处于背斜地山(300-681m),年平均气温15.8摄氏度。园区内较山下春天迟到十天,冬季则山上较山下多20天左右。区内气候特点是热量充足,雨量丰富,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数为1143.1小时。作物生长期长,发展林业条件较好。但在育苗、造林等林业生产上要注意季节气候变化。2 植被概况林区植被类型主要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本植被等。林区内次生常绿阔叶林以香樟、枫香、木荷是群落优势树种,其植物区系有维管束植物146科479属784种;南山植物园管辖风景林区共有植物104科220属299种,其中蕨类植物13科17属22种,裸子植物4科6属7种,被子植物87科197属270种;目前林区内植被以马尾松为主。部分为针阔混交林,少量阔叶树纯林,林下灌木层主要有青冈、楤木、枫香、木荷、刺槐、喜树、檫木等,草本层主要有蕨类和禾本科植物,常见的有铁芒萁、狗脊蕨、凤尾竹、竹节草等。3 林相存在问题南山植物园林区内马尾松林较多,香樟次之,马尾松面积、蓄积分别占林分总面积、总蓄积的68.4和77.2;香樟面积、蓄积分别占林分总面积、总蓄积的26.4、20.6;其它树种林分较少,其面积占林分总面积的5.2,蓄积占林分总蓄积的2.2。从风景林可持续发展来看,大面积的针叶树林分,其整体景观效果和群落多样性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对植物园的长远发展形成制约因素。笔者通过调查分析认为,目前,南山植物园林区内林相主要存在以下问题。3.1 林相单一 森林景观效果差据调查,风景林区内林分总面积360.8846 hm2,而其中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分就达246.9001m2,占林分面积的68.4,占绝对优势,香樟、其他树种也占一定比例(见图1、图2)。树种种类单一,针叶化、纯林化严重。常绿针叶林虽四季常青,但缺乏季相变化,无法给人以“步移景换”的感觉,未能满足人们对森林资源景观的观赏要求。3.2 大面积的马尾松纯林存在结构不稳定性由于受地理、土壤、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马尾松树种成为南山林地生长的主要树种,形成大面积的马尾松纯林。大面积的马尾松纯林本身就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第一,容易发生病虫害。大量马尾松导致病虫害危害严重,物种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地力衰退。松毛虫是近几年南山风景林地常发生的病虫害也是危害松林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一般35年间歇性猖獗成灾。松树一旦受害,轻则生长迟缓,严重时形如火烧,使成片松林枯死,严重的还会给人们带来毛虫病。第二,容易发生森林火灾。由于马尾松油脂含量高,耐火性差,大面积马尾松油脂含量高,耐火性差,大面积马尾松纯林存在火灾隐患。第三,根据南山历史资料,八十年代南山曾遭遇大面积风害,而马尾松的抗风害能力不高,出现了偏冠或偏心。偏冠会给树木整形修剪带来困难,偏心的树易遭受冻害和日灼,影响树木的正常发育。综上所述,南山风景林地进行林相改造,使之成为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是解决诸多问题的根本所在。3.3 生态效益差林区内部分原始植被几近绝迹,多为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植被类型层次结构简单,林下地被物缺乏。虽然大面积马尾松纯林对改善周边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林下植物品种少,难以招引鸟类和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造成整个森林群落生物品种少,不利于生物群落多样性的保护,因而对改善环境的作用低,生态效益差。而阔叶林的观赏价值和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常常是针叶林难以达到的。4 林相改造主要技术措施风景林的林相改造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人工措施,人工促进森林群落的自然演替。通过树种调整和景观抚育相结合,乔灌花藤相结合,突出植物季相变化特色,以期形成多树种、多类型、多层次的混交风景林。4.1 改造类型及技术4.1.1 片状皆伐重造对整片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分进行皆伐,为确保不破坏森林整体景观,一般每片皆伐面积以267 hm2为宜。伐后营造阔叶林。造林方法:林木采伐后,对林地进行全面的人工清理,清除采伐剩余物、杂灌等,为整地、造林创造条件。尽量避免采用炼山,对坡度在30以下,植被高大茂密,不炼山难以进行整地的地块,可适当考虑采用炼山;对坡度大于30的禁止进行炼山。林地清理后即可整地挖穴,一般穴规格60 cm40 cm30 cm。 4.1.2 带状皆伐重造 对拟改造的林分沿等高线进行带状皆伐,一般带宽23 m,带与带之间间隔23 m。伐后每带单行营造阔叶树种,形成带状混交的针阔混交林。造林方法:林地清理后即可整地挖穴,一般穴规格80 cm60 era60 cm。 4.1.3 景观抚育整形抚育:对林分内的枯立木、病腐木、濒死木进行采伐,并去除活立木上的枯死枝,清除视觉污染物。抚育间伐:郁闭度在08以上,不利于培育高质量的风景林,应采取适当的营林技术措施,采用疏透抚育伐法,按照“留大砍小、留稀砍密、留优去劣”的原则,使林相郁闭度保留在06左右,确保风景林植株有合理的生长空间,改善森林景观。4.2 树种选择及搭配问题树种选择必须坚持适地适树原则,注重协调乡土树种和引进树种的比例。通过合理选择阔叶树种,分期分批进行林相改造,突出各景区景点特色,提高森林植被群落的生态景观质量。4.2.1 树种选择山坡中下部、重点开发建设的景区、景点周边地段、道路两侧,是游客主要集中游览的视野区域,应选择能体现季相变化,观赏价值高,能收到良好视觉效果的阔叶树种,如鹅掌楸、刺桐、枫香、红花羊蹄甲、合欢树、黄花槐等,分别与常绿阔叶树种杜英、樟树、木荷、大叶榕等进行混交造林,形成局部有明显季相变化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山坡中上部、一般景点地段(如一棵树下方)应选择适应性强的乡土阔叶树种为主,如木荷、麻楝、桉树为主,辅以能体现季相变化的阔叶树种,以提高风景林林相的整体品味,增加森林景观风貌。对立地条件较差,地势险要,坡度较大的地段,应选择低矮花灌木藤本为主,如杜鹃、三角梅、迎春、茶花、爬山虎等,以营造山岩地貌,丰富森林植物群落,提高植物自然景观效果。4.2.2 树种搭配风景林林相改造以混交林为主,根据各景区、景点特色,采用多树种、多层次混交,形成多树种的合理配置,从而增加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稳定性,提高林相的生态质量和景观效果。各主要乔木树种的配置类型设计见表1。表1:树种配置参考表树种组合混交方法比例大头茶木荷株间、行间3-4:7-6木荷冬青株间、行间3-4:7-6黄花槐三角枫株间、行间3-4:7-6鹅掌楸枫香株间、行间3-4:7-6香樟女贞株间、行间3-4:7-6桂花红叶李株间、行间3-4:7-65 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