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概述一、 世纪初至20年代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 :口语文体威迪豪威尔斯WDHowells,19371920 : “微笑的现实主义”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 :意识流现实主义文学发展为两个分支 :“黑幕揭发者” muckrackers:自然主义影响斯蒂芬斯Lincoln Steffens,18661936辛克莱Upton Sinclair,18781968:屠场杰克伦敦和德莱塞:以鲜明的批判倾向冲击 美国文坛维多利亚时代的浮华文风杰克伦敦Jack London,18761916短篇小说:“北方故事”、“太平洋短篇” “社会问题短篇” 热爱生命Love of Life长篇19部:荒野的召唤The Call of the Wild1903 深渊中的人们1903、海狼 1904、白牙1906、铁蹄1908)马丁伊登Martin Eden1909:自传性的优秀 长篇,“美国梦”幻灭作品的先驱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18711945嘉莉妹妹 1900、珍妮姑娘(1911“欲望”三部曲:金融家1912巨人 1914斯多葛(1947美国的悲剧American Tragedy1925美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之一 :A.突破了美国文学长期以来的“胆小和高雅的传统”。 在题材和主题思想方面打破旧的框框,拓宽了创作 的领域,引进了从未有过的新的主题思想;以严格 的、雄辩的现实主义态度描写了现实生活 。B.全部作品都取材于现实生活,贯穿着揭露美国生活 方式和社会制度这一重要主题。一部形象的美国现 代社会的发展史。C.自觉地吸纳20世纪的现代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的 成果体现了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舍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1876一1941: 小镇畸人(1919辛刘易斯Sinclair Lewis,18851951 : 大街1920、巴比特1922伊迪斯华顿Edith Wharton ,18621937: 天真时代1920“哈莱姆文艺复兴” :持续近10年的文艺运动A.在广大黑人的社会觉悟和阶级觉悟普遍提高的基 础上,新一代黑人知识分子开始重新评价自己的 艺术创造才能,并要求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有 独立人格和叛逆精神的“新黑人”形象;B.重视加强黑人文学的艺术性,提出“美是最好的 牧师”的口号,主张以现代艺术表现力,描写哈 莱姆区黑人“特殊情调”的生活。“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对西方传统的道德价值观以及欧洲的文明与进 步的幻灭,表现出一种“现代派的现实主义” 精神,具有一种浓厚的悲观失望情绪和对待 生活的冷漠态度,而且蔓延开来,造成20年 代文学的一种基调:怀疑、苦闷和彷徨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ScottFitzgerald, 18961940):“爵士时代歌手” 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托马斯伍尔夫(Thomas Wolfe,19001938): 自传体小说天使望故乡(1929)二、30年代左翼文学运动中的左翼小说“红色年代”Red Decade :无产阶级文学 运动,包括左翼小说、左翼诗歌、左翼戏剧、 左翼文学评论等。主要人物有戏剧家尤 金奥尼尔、文学评论家马尔康姆考利、小 说家迈克尔戈尔德、多斯帕索斯、约翰斯 坦贝克、詹姆士托马斯法雷尔、罗伯特坎 特威尔、理查德赖特、霍华德法斯特等。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日1919“艺术是阶级斗争的武器”:法雷尔的斯塔 兹朗尼根三部曲19321935、多斯帕 索斯的美国1937斯坦贝克的愤怒的 葡萄1939约翰多斯珀索斯John Dos Passos,18961970“美国”三部曲:史诗类小说现代派小说的实验精 神北纬四十二度1930 ,The 42nd Parallel,一九一九年1932 1919赚大钱1936 The Big Money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19021968)胜负未决的战斗1936鼠与人1937愤怒的葡萄1939 :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主题深刻丰富:“大萧条时期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社会抗议小说:史诗规模 传统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玛格丽特米彻尔Margaret MitcheII,19001949 : 飘1936珀尔巴克Pearl Buck,18921980即赛珍珠 大 地上的房子19311936南方文学(Southern Literature):美国区域性现代 文学流派,即在思想和艺术方面以鲜明的南方色彩 为特征的那一部分南方作家创作的统称,一般不包 括南方黑人作家的作品。“南方文艺复兴” :艺术形式上的革新派 基督教喀尔文主义的人类堕落与原罪说代表作家:尤多拉韦尔蒂、卡森麦卡勒斯、弗兰纳 里奥康纳、杜鲁门卡波特、托马斯沃尔夫三、二战至40、50年代:“流派现实主义”1. 犹太文学Jewish Literature19世纪80年代东欧大移民带来早期犹太文学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第一个犹太文学高潮: 迈克尔戈尔德、霍华德法斯特、亨利罗斯、 丹尼尔福克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第二代美国犹太作家群: 索尔贝娄、诺曼梅勒、塞林格、伯纳德马拉默德、 辛格、菲利浦罗斯、阿瑟米勒、艾伦金斯堡、 莱昂内尔屈林、欧文豪什么是犹太文学?广义上指所有犹太族裔的作家的作 品,狭义上指只有在作品中体现出对犹太传统关 注的作家,才应该被列人犹太作家的行列。我们 普遍意义上的战后美国犹太文学,指的就是后者 所创作的以犹太人为题材的作品战后美国犹太文学中的典型人物形象:A. “边缘人”:“人人都是犹太人,只是他们不知 道。”索尔贝娄的摇来晃去的人1944中的约瑟夫、 伯纳德马拉默德呆头呆脑的人1952中的霍 布斯以及艾萨克辛格冤家:一个爱情故事 1970中的赫尔曼布罗德B.“受难者”、“牺牲者”C.“傻瓜”、“倒霉人” :艾萨克辛格傻瓜吉姆佩 尔1957 伯纳德马拉默德店员(1957) 中的莫里斯、索尔贝娄的只争朝夕1956中 的威廉、赫索格1964中的赫索格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sac Bashevis Singer,1904- 1991):作品全都用意第绪文写成“开放式” 内涵丰富,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力 图再现犹太人近现代的迁移和兴亡史。莫斯卡特 一家、庄园产业“封闭式”篇幅较短,时间跨度小,关注焦点人 物的心路历程;弥漫着非理性的神秘气氛,大量采 用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撒旦在戈雷、 奴 隶、 卢布林的魔术师短篇小说:勾勒出新旧大陆犹太人的众生相 笼罩着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傻瓜吉姆佩尔 女巫 市场街的斯宾诺莎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由于他那充满激情的、植根 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的艺术,这种艺术将 人类共同的处境逼真地反映出来。”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 ):“美国首 席小说家”。1976年普利策奖,1953、1964、 1970年全国图书奖,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 “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赫索格Herzog:典型的知识分子小说雨王汉德森1959 :浮士德的追求赛姆勒先生的行星1970洪堡的礼物Humboldts Gift对人类价值的终极关怀 “爱使现实成为真 正的现实。”2.美国黑人文学Black Literature:美国非洲裔 AfroAmerican文学“哈莱姆文艺复兴”Harlem Renaissance :美国黑 人历史上第一次有意识地、集体地反映美国黑人的 生存状态、探索黑人文化之源的文学运动。 “新 黑人”The New Negro的形象开始出现在美国文 坛。 兰斯顿休斯Langston Hughes 19021967理查德赖特(Richard Wright,1908-1960) 土生子(Native Son, 1940 )拉尔夫埃里森(Ralph Ellison,1914-1994) 看不见的人Invisible Man,1952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 ):1993年 诺贝尔文学奖. 最蓝的眼睛1969杰罗姆戴维塞林格JDSalinger,1919一 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1937 ):“兔子四部曲” -兔子,跑吧1960 、 兔子归来1970、兔子富了1981、 兔子死了1990四、70年代中期重新以主流小说形式回归美国文坛并延续至今 的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或新现实主义小说 第二节 欧内斯特海明威厄内斯特海明威Emest Hemingway,1899-1961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掌握了现代叙述艺术,突 出表现在其近作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 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1924、1925没有女人的男人1927)胜者无所得1933 与四十九个短篇小说1938中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 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 第二节 欧内斯特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1926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日头出来,日 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 住地旋转,而且返回原道。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 不 满 。 江 河 从 何 处 流 , 仍 归 还 何 处 。 传道书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1940“硬汉”形象 :顽强刚毅、勇敢正直,无畏地面对痛 苦 和死亡;在尖锐激烈的外部斗争和内心冲突中, 在严酷的悲剧命运面前,都坚守人的尊严,不失 勇气和决心,临危时具有镇定自如的优雅风度。 老斗牛士曼努尔 乔顿 桑提亚哥 第二节 欧内斯特海明威以简约有力的叙述风格开创一代文风: 生活素材的浓缩和文字表现的浓缩19世纪小说倾向于以纵深的方法表现生活传记式 、巴尔扎克式 、亨利詹姆斯的心理分析小说1932年,著名的“冰山原理”“如果一位散文家 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 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 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 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 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第二节 欧内斯特海明威“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 “海明威是一个拿着板 斧的人”,“砍伐了整座森林的冗言赘词,还原了 基本枝干的清爽面目”,“通过疏疏落落,经受过 锤炼的文字,眼前豁然开朗,能有所见”。1.文体简洁、清新 A.摈弃空洞、浮泛的夸饰性文字,习惯于使用具体感 性的表达方式、很简单的句子结构、常用词和日常 用语,因此使作者、对象、读者三者之间的距离缩 短到了最低限度。B.擅长采用多种简约、含蓄而内涵丰富的表达形式.2.小说结构-反对史诗式的传统模式,往往只是截 取故事的一个时间段甚或一个时间点,来反映重大 主题或历史事件. 第二节 欧内斯特海明威二永别了,武器(A Farefell To Arms,1929) 主题:“战争与爱情”亨利浓重的个人主义和悲观主义凯瑟琳“海明威的女主角”“冰山”原理的实践范例 :1.避免使用描写手法,避免使用形容词,尽量用短句, 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简洁清新的对语;形成含蓄、 凝练的意境,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品味空间。2.突出人物对话,充分发挥对话表现法的作用。其一, 电文式;其二,采用美国中西部民间口语及其节奏。 第二节 欧内斯特海明威三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将宗教、自然和硬汉这三个主题融为一体:1.基督教主题2.自然主题: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3. “硬汉”性格的最高典型 :“一个人并不 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 可就是打不败他”俄罗斯文学在满载着19 世纪现实主义的丰硕成果跨人20 世纪之后, 经历了100 年的风云变幻。新世纪之初,无产阶级文学兴起,象征主义、未来主义、阿克梅派等现代主义流派流行一时。20 年代,现代主义销声匿迹,苏联文学迅速崛起。这股被称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学,以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在世界文坛上独树一帜,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的发展变化过程。与此同时,许多著名作家纷纷离开祖国,侨居西方各国,取得举世 瞩目的成就,构成境外的俄罗斯文学。在大半个世纪里,境外文学受到境内文学排斥,不能见容于俄罗斯本土;80 年代中期,境外文学“回归”成了热门。80 年代末至90 年代初,后现代主义风行。最后10 年,进人了多元并存而重视传统的时代。 在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的前 20 年的俄国,工人阶级迅速成长壮大,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列宁主义形成并日益深人人心,越来越强大的革命力量最终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起了无产阶级政权。这一历史时期的诗歌呈繁荣昌盛景象。诗坛上的主导倾向是探索和创新,象征主义、未来主义、阿克梅派等现代主义诗歌成了时尚,它们对刚产生的无产阶级诗歌、新农民诗歌和传统诗歌,还有后来在苏维埃时期出现的诗歌,都造成了重大影响。这构成了俄罗斯文学史上仅次于19 世纪以普希金为代表的“黄金时代”的“白银时代”的主要特色。俄国象征主义的产生直接来自西欧特别是法国象征主义运动的影响,流派以1894 年3 月勃留索夫等人出版俄国象征主义者的第一本为诞生的标志。世纪初的10 年是它的鼎盛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和诗人有巴尔蒙特(18671942)、勃留索夫(18731924)、吉皮乌斯(1869 1945)、索洛古勃(18631927)、安年斯基(18551909)、勃洛克(1880 一1921)、安德列别雷(18801934)和维亚切斯拉夫伊万诺夫(18661949)等。俄国象征主义强调艺术的宗教底蕴,倾向于对生活作神秘主义的领会和理解,以创造独特而非实指意义的形象。 191O 年前后,象征主义阵营内部发生分裂,加之未来主义、阿克梅派的夹攻,该流派开始衰落,但其影响尚在。至十月革命以后,流派内部由于对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态度不同而彻底瓦解。 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维奇勃洛克是俄国最重要的象征主义诗人,苏联新诗歌的奠基人之一。1904 年出版同名诗集的组诗美妇人是他的成名作。19041908 年,他把注意力投向现实,开始创作社会题材的诗歌。1908 年发表的组诗在库里克沃田野上,诗人称贫穷、备受侮辱的俄罗斯祖国为母亲、“光明的妻子”、“爱人”。十月革命前,勃洛克的创作艺术达到了高峰,他在长诗报复、夜莺花园,诗剧玫瑰花和十字架,组诗恐怖世界、报复、抑扬格、竖琴与小提琴、卡门、十二年后等里面,对社会生活和政治事件表示关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俄罗斯国家和人民的生活必将发生巨大变化。十月革命期间,勃洛克创作了象征主义色彩浓重的长诗十二个,该诗将自然、生活与艺术的本能力量融会在了一起,以“十二个”(圣经故事中追随耶稣的十二个使徒)象征赤卫队员是新的信仰的捍卫者,贯穿全篇的风、雪、暴风雪、旋风等形象,用以表现“自然界本能”,象征破坏力量,同时又与主人公的心灵感受相呼应,象征主人公内在的精神骚乱和狂躁;以黑色象征黑暗世界、旧世界,以白色象征光明和纯洁6767勃洛克还写了诸如论现实主义者、论当代批评、论戏剧、论诗信笺等等一系列文艺理论文章,主张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的有机结合。十月革命后,勃洛克是当时拥护这场革命的少数知识分子中的一个。 19121913 年,阿克梅派兴起。“阿克梅”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顶峰”、“繁盛”。该流派由古米廖夫、戈罗杰茨基发起组织诗人行会,以阿波罗杂志为理论阵地。阿克梅派一方面称象征主义为“当之无愧的父亲”,继承它的艺术成就;另一方面又明确反对后期象征主义的神学、玄学倾向,主张文学返回“尘世”,返回有声、有色、有形、有时间、有重量的 “此岸”世界和“物质世界”,描述人的内心世界、肉体感受、对生与死的认识,并且赋予其具体可感、精致准确的形式。阿克梅派最重要的人物是尼古拉古米廖夫(18861921),其他的重要诗人有戈罗杰茨基(18841967)、曼德尔施塔姆(18911938)、阿赫玛托娃(1898 1966)以及纳尔布特(18881938)、津凯维奇(18911973)等。1921 年,古米廖夫因涉嫌叛乱而被处决,阿克梅派随之消失。 未来主义也产生于象征主义的“危机时期”。该流派没有统一的组织和宣言,只有若干互相斗争的派别。最早的是彼得堡自我未来派,推崇个人主义,强调直觉与神志迷乱对诗歌创作的决定意义,突出表现自我肯定。莫斯科的“诗歌顶楼”派是它的短暂同盟者。两个派别在 1914 年左右同时消亡。俄国未来主义中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是立体未来主义,马雅可夫斯基、布尔柳克兄弟(18821967;18901920?)、赫列勃尼科夫(18851922)、卡缅斯基(1884 1961)、克鲁乔内赫(18861968)等诗人是其主要代表。这一派别在第一篇文学宣言给社会趣味一记耳光(1913)中宣称:“只有我们才是我们时代的面貌。时代的号角由我们通过语言艺术吹响”主张“把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等,从现代生活的轮船上扔下去”。他们的政治主张不一,但许多思想观念相同。其一,欢迎技术进步和时代发展,反对现存的资产阶级文明和传统道德观念,甚至否定一切文化传统。这种强烈的反叛意识导致行为上的狂妄自大、惊世骇俗、胡作非为等极端形式,如组织街头演出、穿奇装异服等。其二,革命精神主要体现在语言方面,格外重视创造新词新意,既在俄语的词素和构词法中寻找根据进行创造,又带有诗人的自身特性,并把故意歪曲的标点、正字法以及运用符号、图饰、笔迹等非语言因素导入诗歌;有的认为思想和意义有碍及时表达诗人感受,主张使用一种现有语汇中没有的、体现原始音乐律动的音响的“无意义语言”。他们为了表现跟象征主义和阿克梅派在美学追求上的迎然相异,反对使用优雅悦耳的词语,选择野性的、粗俗的、爆炸性的语汇。在诗歌形式上,他们力主冲破传统格律、韵律、节奏、章节的规范,创造新的体系和格式。十月革命后,该派别中的许多人激情高昂地企图充当新生活、新艺术的组织者、创造者和领导者。他们把艺术创作等同于社会生产的思想行为以及一贯倡导的文化虚无主义,遭到列宁和卢纳察尔斯基的严厉批判。20 年代后期,随着主将马雅可夫斯基的退出,该流派逐渐消亡。“白银时代”的诗坛上还活跃着“新农民诗人”、“无产阶级诗人”和传统的现实主义以及一些潮流以外的诗人,他们的创作实践和理论主张对后来的俄罗斯诗歌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叶赛宁。 谢尔盖亚历山大罗维奇叶赛宁(1891925)9 岁开始写诗,1914 年在小天地杂志发表第一篇诗作白桦。早期的诗歌描写农村生活,表现农民内心世界,充满质朴、单纯、宁静的美,又略带忧伤的韵味,极具魁力,给诗坛吹入一股清新的田野之风。他的抒情诗在情感上与农民息息相通,对乡村俄罗斯的爱始终在他的诗句中涌动。19171919 年间,激烈的社会变革使叶赛宁如沐春风,诗情泉涌。他写了十几首抒情诗和一组微型叙事诗,出版了天蓝色、变容节、农村日课经等三本诗集,欢呼“我们的时代来临了”,讴歌“天上和人间的革命”,但他对于十月革命的理解带有乌托邦式的思索,带有农民意识、宗教观念的局限,因而一度陷入迷惘、困惑和痛苦之中。1920l923 年,他从迷失中走出,创作了诗剧普加乔夫和长诗无赖汉的国度,表达了对历史和人民命运的思索。19241925 年是诗人创作的最后阶段,他激情满怀地创作了100 多首抒情诗和列宁(长诗风滚草片断)、二十六人颂歌、伟大进军之歌、三十六个、安娜斯涅金娜、黑影人等叙事诗,出版了苏维埃俄罗斯、苏维埃国家两本诗集,真诚渴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同路人。安娜斯涅金娜是他的叙事诗代表作,诗人以擅长的抒情笔调描绘了一次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以至农村的革命改造等历史性画面,在俄罗斯诗歌中首次探索了农民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历史命运。 叶赛宁是20 世纪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诗人,他的创作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开创了一代诗风,诗化祖国,诗化大自然,诗化人的感情生活。在艺术上,他继往开来,大胆探索,创立了苏联文学中跟马雅可夫斯基传统相互补充的叶赛宁传统,影响了几代苏联诗人,对伊萨可夫斯基和以鲁勃佐夫为代表的轻派诗歌的影响则是特别重大。叶赛宁在苏联遭贬抑达40 年之久,但这无损于他杰出成就的不朽光辉。 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在俄罗斯小说界,现实主义的地位相当稳固,新一代小说家高尔基、布宁、库普林、安德列耶夫、阿托尔斯泰和绥拉菲莫维奇等都是列夫托尔斯泰和契诃夫传统的继承者。 伊万阿历克谢耶维奇布宁(一译蒲宁,187o1953)长期生活在乡村,对俄罗斯的大自然、俄罗斯的乡村和乡村生活的细枝末节以及人们的性格心理都深刻了解,这一切构成了他的创作源泉,使他写出了著名的中篇小说乡村、苏霍多尔和大量的短篇小说以及自传体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乡村(1910)的情节并不复杂,围绕着中心人物科拉索夫家的兄弟俩的经历和威著。展现了一个肮脏、愚昧、野蛮、冷酷、自生自灭的俄罗斯乡村面貌。小说浓缩了当时大多数人是农民的俄罗斯的直实现状。总结了俄罗斯农村千百年来形成的悲剧矛盾,深刻指出俄罗斯及其人民所必须克服的不仅是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障碍,更重要的是必须克服伦理的、心理的障碍,克服思维的、感情的、习惯的、信念的障碍。苏霍多尔(1911)描写在农奴制消亡的年代里,小贵族的生活及其日渐贫穷和退化的故事。全篇以作家对“俄罗斯秉性”的思考贯穿始终,指出由“回忆、梦幻,口角和为糊口而犯愁,成了生活的全部内容”、“因循守旧的生活习俗和古老的家族观念”等构成的“俄罗斯秉性” 的危害和弊端。一次大战期间,布宁对俄罗斯乃至整个人类命运进行痛苦的思考。对于十月革命,布宁持坚决否定态度。认为革命是有意识地丢掉国家的伟大遗产,是忘记国家的神圣传统。他于1919 年起流亡国外,但始终坚持用俄语写作。所写的200 多部中短篇小说中大部分仍以俄罗斯生活为题材。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完成于 19271938 年,叙述主人公阿尔谢尼耶夫从出生到与恋人莉卡分手的24 年间的故事,实际上是作家浓缩了自己后 40 年创作生涯中一直令他魂牵梦索的各种主题,如生与死、爱情、童年和少年的回忆、迷人故乡的大自然、作家的义务和使命、作家与人民的关系等等。30 年代末至 40 年代末,布宁写了41 部短篇小说,总名幽暗的林阴道。这部短篇以各种爱的故事表现同一主题:年华易逝而爱情永存。布宁在1933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俄罗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1953 年,他怀着对祖国复杂的乡愁,在穷困潦倒中客死巴黎。 库普林(18701938)于1889 年发表的第一个短篇小说最后的演出中流露出对旧制度的批判激情。19 世纪90 年代至20 世纪初,他写了一系列反映沙皇军队非人生活的短篇小说,如讯问、宿营、准尉、行军等。他的成名作是描写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悲惨生活的中篇小说摩洛(1896)。库普林认为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关心别人、具有高尚情操始终对他们怀着同情和敬意,这种思想感情在中篇小说奥列霞(1898)中表现得最为突出。1905 年,库普林在高尔基主编的知识杂志发表的长篇小说决斗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小说揭露和控诉了沙皇军队野蛮、残酷、腐朽和形式主义的黑暗内幕。1909 年,他出版了以批判“比战争和瘟疫更可怕”的卖淫制度的长篇火坑。在库普林众多爱情小说中,他自认为没有一篇比石榴石手镯(1911)“更贞洁”,作品叙述了一个小人物怀着对美的理想和追求,痴情地单恋美丽的贵族小姐的动人故事。十月革命后,库普林曾一度参加高尔基领导的世界文学出版社工作,但终因不理解革命而于 1919 年离开祖国,1920 年定居巴黎。在国外写了回忆录式的长篇士官生(1928 一1932)和短篇热涅达等小说。1937 年回国,次年病逝。 安德列耶夫(18711919)在 1898 年发表第一个作品巴尔加莫特和加拉西卡,这个短篇小说利用复活节的故事伸张对普通人的挚爱和对被凌辱者的尊重。此后他在高尔基的影响下写出了一些优秀小说,于1901 年将大满贯、沉默、曾经有过等10 个短篇结集出版,出版后十分畅销,至1907 年再版达12 次。中篇小说瓦西里菲韦斯基的一生(1903)具有强烈的反神叛教思想,是安德列耶夫的代表作之一。1904 年,他的中篇小说红笑出版后,引起很大轰动。小说以象征、怪诞、寓意等现代主义手法揭露日俄战争的残酷与疯狂,成为作家最主要的代表作。此外,七个绞刑犯的故事(1908)也是安德列耶夫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小说以细腻的心理分析手法描写几个死刑犯人临刑前的心理活动,展示各种人物不同的孤独心境。鲁迅曾经盛赞安德列耶夫的小说“都含着严肃的现实性以及深刻和纤细,使象征印象主义和写实主义相调和,俄国的作家中,没有一个能如他的创作一般,消融了内面世界与外面表象的差别,而现出灵肉一致的境地”。(鲁迅译文集第一卷331 页)安德列耶夫曾多次侨居芬兰,1917 年回国欢呼推翻沙皇政权,但因不能接受十月革命,随即返回芬兰,1919 年在那里逝世。扎依采夫(18811972)在艺术风格上与安德列耶夫相近,十月革命前发表过不少作品,十月革命后曾担任莫斯科作家协会主席和全苏饥民救济委员会委员,后者使他和其他所有委员一起被捕。1922 年,他流亡国外,后来长期定居巴黎直至去世。期间的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四部曲格列勃游记(1937)以及小说体传记文学茹可夫斯基传(1954)、屠格涅夫的一生(1952)和契柯夫传(1954)。作品中无不浸透了对俄罗斯的怀念之情,而三部传记的传主则都跟作者是同乡,扎依采夫借以寄托乡思乡愁。 列米佐夫(18771957)也是在继承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汲取现代主义手法的一位小说家。他自1906 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银匙起开始创作生涯。在第一部长篇小说池塘(1908)里揭示了 19 世纪末莫斯科社会池塘死水般令人窒息的生活。背着十字架的姐妹(1909)是他的代表作,小说真实地描写“小人物”的悲惨处境,对他们充满人道主义同情。十月革命后,列米佐夫本来留在国内,后于1921 年离国。但他终生不忘祖国,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重新取得苏联国籍。最后死在巴黎。 亚历山大绥拉菲莫维奇(18631949)是旧俄作家坚决转向革命并成为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的杰出代表。他出生于顿河地区的哥萨克军人家庭,在彼德堡大学求学期间结识了列宁的哥哥,因起草反对沙皇宣言而被捕和流放。他的早期作品都是反映劳动人民困苦生活的短篇小说。1902 年,他到莫斯科,在高尔基的影响下,写了一系列热情支持革命的短篇小说。 19051917 年间,他创作的著名小说有:鞭挞资本主义金钱罪恶的短篇小说沙原(1908),反映俄国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中激烈的阶级矛盾和斗争的长篇小说草原上的城市(1912),揭露20 世纪初俄国外省城市警察专制、社会停滞、人民困苦的现实的中篇小说耗子王国(191)等。除了上述现实主义作家的小说创作外,在当时,象征主义诗人写小说也蔚然成风,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别雷和梅列日科夫斯基。别雷将音乐结构和诗歌韵律糅人小说创作,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个性。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银鸽(1910)描写一个知识分子在东方和西方的选择中走向悲剧的故事。另一部长篇彼得堡(1916)描写1905 年革命期间发生在彼得堡的10 天里的事情,揭露沙皇政府的反动残酷和腐朽没落。别雷对十月革命持欢迎态度, 20 年代初曾暂居德国,后来回国定居。 十月革命后的20 年代是俄罗斯新旧历史交替的大转折时期。在文学界,作家队伍发生严重分化,有的不能接受革命和新政权,长期流亡国外,如梅列日科夫斯基、吉皮乌斯、巴尔蒙特、列米佐夫、布宁、扎米亚京等;有的一度流亡国外,在对新政权有了新认识后重回祖国,如阿托尔斯泰、库普林、茨维塔耶娃等;有的虽不能理解和接受新政权,但又认为不能离开祖国而一直留在国内,如古米廖夫、阿赫玛托娃、曼德尔什塔姆等;有的怀着对新生活的渴望,积极投人新文化建设,如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绥拉菲莫维奇、别德内依、勃留索夫、勃洛克等;还有便是苏维埃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人,如法捷耶夫。肖洛霍夫、富尔曼诺夫、伊萨可夫斯基、特瓦尔多夫斯基等。 另一种突出现象是宗派林立,虽然现实主义仍占主导地位,但未来主义的风骚犹存,浪漫主义、意象派等流派也十分活跃。特别是形形色色的文学团体大量出现,其中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有:无产阶级文化协会(无产阶级文化派),1917 年 7 月成立于彼得格勒,各地分会 1300 多个,会员 40 余万人,掌握几个出版社,出版 20 余种刊物。曾对推动苏维埃文化建设起过一定作用,但其领导人在“文化自治”口号下企图与苏维埃政权相对立,且全盘否定文化遗产。列宁对该团体作了严肃批判和坚决斗争,它在 1920 年趋于衰亡。 谢拉皮翁兄弟(19211926),是一个无领导人、无宣言的松散型文学团体,参加者有符伊凡诺夫、吉洪诺夫、费定、左琴科、斯洛尼姆斯基、卡维林、隆茨等,以霍夫曼小说谢拉皮翁兄弟命名,喻其成员各具个性,但共同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用F 斥任何倾向。 列夫(19221929)是左翼艺术战线的简称,未来派是其前身,政治进步,艺术上勇于探索,但常以“左翼大师”自居。在理论上,他们提出“生产艺术”、“事实文学”和完成“社会订货”等庸俗化创作口号;1928 年后,马雅可夫斯基退出,其他成员也陆续退出。1929 年,马雅可夫斯基另外成立了“艺术革命战线”,简称“莱夫”。 构成主义者文学中心(19241930)又称构成派,其文学主张多半跟列夫一致或相近,但单纯崇拜技术,要求文学的表达方式遵循“经济原则”。马雅可夫斯基批评他们“重复未来派的错误”。 岗位派(19231925)由一批参加过无产阶级文化协会的作家聚集在在岗位上杂志周围而成,以“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自居,排斥持不同观点的作家。 山隘(19231932)是全苏工农作家联合会的简称,由围绕红色处女地杂志的一些作家组成。在许多理论观点上同岗位派对立,如主张“把现实主义地描写生活看作自己唯一的传统”,主张团结同路人等。 针对这种流派纷争的情况,俄共中央根据阿托尔斯泰、吉洪诺夫、列昂诺夫、普里什文、叶赛宁、左琴科等30 多位著名作家的联名信所提出的建议,于1925 年6 月18 日通过了关于党在文学方面的政策的决议。决议规定:通过周到细致的教育工作,使大部分作家转到“共产主义思想方面”来;周到、细心地对待“同路人”作家;既要帮助无产阶级作家成长,又要防止他们骄傲、摆共产党员架子;对于轻视文化遗产、轻视文艺专家的错误态度进行坚决斗争;在文学形式方面,党不支持某一派别,主张文学领域中的“自由竞赛”;党积极地指导文学批评和创作活动,而避免在文学事业上采取“专横的和不胜任的”行政命令干涉的办法。决议公布后引起强烈反响,但在贯彻执行时受到拉普的于扰和阻挠。 拉普(19251932)是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的简称(原简称“瓦普”),其组织遍及全国,成员最多时达万余人。其领导核心大搞宗派主义,唯我独革,以文坛霸主自居,对于“同路人”作家更是无情打击,甚至低毁高尔基是“城市贫民的个人主义歌手”,马雅可夫斯基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后来还提出“没有同路人,不是同盟者就是敌人”的口号。在文学理论上,他们把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等同起来,用马克思主义替代现实主义,提倡 “辩证唯物主义创作方法”;他们还把苏共一时的政治口号机械地套用在文学上面。20 年代末30 年代初,拉普已成为苏联文学发展的巨大障碍。 于是,苏共中央于1932 年4 月取缔了所有文学团体,成立了以高尔基为首的苏联作家协会筹备委员会。在筹备委员会举行的一次座谈会上,斯大林指出:“艺术家首先应该真实地反映生活。如果他真实地反映我们的生活。那么他真实地反映我们的生活,那么他在生活中就不可能不觉察到,不可能不反映使生活走向社会主义的东西,这就是社会主义艺术,这就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转自叶水夫主编苏联文学史第一卷279 页)这是对此后的苏联文学造成非常重大影响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观念的首次提出。 1934 年8 月,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高尔基在会上发表了题为苏联的文学的讲话,论述了社会主义文学的新特征。大会一致通过的苏联作家协会章程中规定:“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这段文字后来被称为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定义”。 20 年代初的苏联文学,就像马雅科夫斯基所说,“革命文学是从诗歌开始的”。诗歌的的主旋律是歌颂推翻旧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歌颂战胜白军和外国武装干涉的红军的英雄气概,表现革命后的新生活、新气象。活跃在诗坛上的除马雅可夫斯基、别德内依等人外,还有许多革命后走上诗坛的被称为“无产阶级诗人”的工人、农民诗人,如加斯捷夫(18821941)、格拉西莫夫(18891939)、基里洛夫(18891943)等。 杰米杨别德内依(原名叶菲姆普军德沃洛夫,18831945)是国内战争年代最负盛名的诗人他采用成名作关于害人的庄稼佬杰米扬别德内依(1911)里这个农民暴乱者形象的名字作为自己的笔名。长诗大街(1922)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表现在俄国1905 年革命和1917 年革命中劳苦大众汇成大军走上大街、跟压迫者展开殊死搏斗的浩荡气势。后来,由于由于他写政治讽刺诗鞭挞腐败现象。在1930 年受到斯大林的严厉批评,其作品被斥责为对苏联现实的“诽谤”,别德内依从此销声诗坛幻。 在世纪初闻名诗坛的各个流派的诗人中,有的也努力以自己的诗歌表现新生活,讴歌十月革命,除勃洛克、叶赛宁外,还有象征派老诗人勃留索夫;有的虽然游离于主流之外,但诗歌的艺术个性鲜明,别具一种美学价值,如阿赫玛托娃。 女诗人从茨维塔耶娃(18921941)18 岁出版第一本诗集黄昏纪念册。她写了许多精彩的爱情诗。十月革命前后,因缺乏纸张印刷,她的诗以抄本形式广泛流传。1922 年随丈夫流亡国外 15 年,期间她写了大量诗作,歌唱爱情,怀念祖国,多有佳品。1937 年携子回国,适逢肃反紧张时刻,处境十分艰难。苏德战争时,她被迫迁居边远小城,后自杀。她的诗集直到60 年代才得以重新出版。 阿克梅派著名诗人曼德尔施塔姆因拥护十月革命而留在国内。但2030 年代的苏联现实跟他所理解的“新生活”有很大距离,他认为这都是斯大林独断专行的结果,就于1933 年写了一首影射讽刺斯大林的诗,为此他一再被捕、流放,在1938 年死于劳改营。 30 年代,一批青年诗人涌现诗坛。伊萨可夫斯基(19001973)是时代的抒情歌手,作品充分表达了苏维埃时代俄罗斯人民朝气蓬勃的乐观情绪;他的爱情诗写得特别纯朴动人,表现了苏维埃时代青年男女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内心世界;许多作品被作曲家谱上乐曲后广为传唱,长盛不衰,如喀秋莎、有谁知道他等。特瓦尔多夫斯基(19101971)写农业集体化的长诗春草国(1936)曾在全俄罗斯引起巨大反响。别基缅斯基(19281973)所写的青年近卫军(1922)唱出了一代青年的心声,被称为“共青团诗人”。 此外还有巴格里茨基(1895 一1934),卢戈夫斯科依(19011957)、普罗科菲耶夫(19001971)等。 2030 年代小说创作的主流是,表现苏维埃国家从国内战争到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这个历史阶段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富尔曼诺夫的恰巴耶夫(1923,一译夏伯阳)、绥拉菲莫维奇的铁流(1924)和法捷耶夫的毁灭 (1927)被称为“里程碑式”的作品。 富尔曼诺夫(18911926)19171918 年在地方上担任苏维埃领导工作。1919 年去恰巴耶夫师担任政委。恰巴耶夫是国内战争中的一位英雄,他率领一支农民部队,在乌拉尔草原上迎战白军,所向披靡。但这支队伍游击习气严重,自由散漫。长篇小说恰巴耶夫基本上写真人真事,写这支部队在布尔什维克领导和教育下成长为一支出色的红军部队的故事,主人公恰巴耶夫被写得既真实,又富有传奇色彩。 绥拉菲莫维奇的长篇小说铁流描写库班地区由农民、手工业者组成的塔曼军,突破反革命叛乱的重围,到北高加索跟红军主力部队会师的故事。小说以雄浑磅衡的气势刻画这支部队的群体形象,突出描写指挥员郭如鹤以铁的纪律整顿部队,使一群自发的“乌合之众” 转变成自觉的、有组织的战斗部队的过程。 在表现苏维埃时代新人、新思想、新风尚的形成方面,马卡连柯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成就最为杰出。马卡连柯(18881939)在十月革命后以高尔基的名字先后办了两所劳动教养院,将1000 多名沾染恶习的流浪儿童和少年罪犯改造成新时代的积极分子。他的长篇小说教育诗(1935)以高尔基劳动教养院的创业史为背景,用简朴的笔调描写了许多真人真事,提出了树立新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等重大教育问题。 尼古拉阿历克赛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从小就靠打工谋生,15 岁参加红军,16 岁在战斗中负重伤,一只眼睛失明,退伍到地方上担任共青团区委书记、州委委员。 20 岁时病情恶化,全身瘫痪,24 岁时双目完全失明。但他在这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中开始文学创作,终于在1934 年出版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6 年,他在完成了第二部长篇暴风雨所诞生的的第一卷(原计划写三卷)后去世。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集中描写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革命斗争的烈火中百炼成钢的成长过程,艺术地再现了从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恢复国民经济、开始社会主义建设这段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真实。小说在各种环境中多方面地刻画保尔的性格,着重从他对待革命斗争,对待生死、爱情、友谊,对待本职工作的态度来展示苏联第一代共青团员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这是一个血肉丰满、真实感人而别具一种灵魂震撼力的艺术形象,曾经对苏联和其他许多国家的青年一代产生过巨大影响,他的一段精彩的内心独白也在世上代代相传:“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海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 斗争。” 30 年代,表现社会主义工农业建设热潮的作品大量问世。描写工业建设的著名小说有:列昂诺夫的索溪河(1930),女作家莎吉娘(18881982)的中央水电站(1931),卡达耶夫(1897 一 1986)的时间呀,前进!(1932),马雷什金的来自穷乡僻壤的人们(1938),克雷莫夫(1908 一1941)的油船“德宾特”号(1938)。描写农业集体化的著名小说有:潘菲洛夫(1896 一 1960)的磨刀石农庄(19281937)和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1932)。 在表现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性的小说中,革拉特科夫(18831958)的长篇小说水泥(1925)最为著名。小说主人公楚马科夫是一家水泥厂的领导,他克服重重困难,团结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使遭到战争破坏的工厂恢复了生产。其中描写得较多的是楚马科夫同上级机关官僚主义所进行的斗争,这是苏联小说中较早触及这一问题的作品。 面对当时席卷全苏的社会主义建设滚滚热浪,作家普拉东诺夫显得与众不同,他在小说切文古尔镇(1929)、基坑(1931)和初生海(1934)中,以夸张、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存在于狂热的激情之中的某种空想的、不切实际的东西。但因此遭到批判、打击,他的作品直到数十年后才得见天日。 2030 年代的小说创作,在艺术上风格多样。皮里尼亚克(18941937)的裸年(1921),以自然主义手法表现国内战争年代“赤裸裸的真实”。巴别尔(18941941)由34 个短篇组成的骑兵军,以趣闻轶事的手法表现国内战争年代的生活。格林(18801932)的红帆(1921)和拉甫列尼耶夫(18911959)的第四十一个(1924)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普里什文和帕乌斯托夫斯基是两位以浪漫主义风格驰名的作家。普里什文(18731954)擅长描写大自然,作品富有抒情和哲理意味的独特风格,在20 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占有独特地位。抒情中篇小说人参(1933)是他的代表作。帕乌斯托夫斯基(18921968)从20 年代末开始,以罗斯塔通讯社记者的身份到苏联各地采访,写了许多鼓动从事创造性劳动的作品,最著名的是中篇小说卡腊一布加兹海湾(1932)。小说以“抒情和英雄主义的音响”和“生动而准确的表达”,深人细致地描写了卡腊一布加兹海湾一带的历史、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 布尔加科夫(18911940)是又一位艺术造诣独特的作家。他继承了以普希金为代表的俄罗斯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尤其是果戈理、谢德林的讽刺艺术,并且吸收了西欧文学中的一些表现手法,形成了亦真亦幻、亦庄亦谐、貌似荒诞不经、实则内涵深刻的独特艺术风格。 20 年代,因创作了小说白卫军、不祥的鸡蛋、青年医生札记和剧本图尔宾一家的命运、卓伊卡的住宅、火红的岛等,布尔加科夫声名大震。但到20 年代末,他的剧本全部被禁演,作品也完全不能发表。1930 年他上书苏维埃中央申诉,斯大林亲自打电话给他安排到莫斯科剧院工作。此后他依旧笔耕不辍,但所创作的16 部各种类型的作品仍一概遭禁,一大摞作品手稿直到作家去世后20 年才得以发表。 安德烈普拉托诺维奇普拉东诺夫(18991951)是另一位创作个性独特的作家。他继承俄罗斯古典文学中描写真理探索者的传统,创造性地把喜剧和悲剧因素结合起来,形成怪诞与写实、讽刺与幽默、抒情与调侃、严肃与滑稽相交融的艺术风格。由于他始终把创作注意力集中在从心灵深处认识和关注现实生活真实,作品内容往往涉及官僚主义、“乌托邦” 式的社会主义幻想等社会阴暗面,曾两度受到斯大林批评,因此作品一再被批判或被查 禁,直到文学“解冻”时期才有公正说法。普拉东诺夫的创作成就,特别是他的长篇小说切尔古文、中篇小说地槽、大有益处一贫农纪事和初生海等作品,至今仍具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30 年代,一些著名作家相继创作了有关十月革命的宏伟的史诗性作品,除高尔基的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外,还有法捷耶夫的最后一个乌兑格人和阿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等。 阿托尔斯泰(18831945)在19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应商绩效评价标准工具手册
- 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策划流程工具框架提纲
- 企业供应商筛选与评估工具
- 消费者权益维护升级承诺书(6篇)
- 酸洗卷板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水帘式喷柜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一肌酸柠檬酸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中国绿色蔬菜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全自动四色商标印刷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木器林木经销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检测公司员工合同范本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 2025年上饶经开区招才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3年度中央机关遴选笔试题B卷真意试卷答案解析
- 房地产经纪行业客户信息保护协议
- 村级组织2025年换届准备工作方案
- 传染病报告及处理规范服务培训
- 《高等数学基础》课件-第四章 导数的应用(含课程思政元素)
- 2025-2030石材加工机械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活动现场广告安装安全措施
- 食品公司5S管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