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格第二天然气处理厂工艺改造及效果评价.pdf_第1页
苏里格第二天然气处理厂工艺改造及效果评价.pdf_第2页
苏里格第二天然气处理厂工艺改造及效果评价.pdf_第3页
苏里格第二天然气处理厂工艺改造及效果评价.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9 卷第 1 2 期 2010 年 12 月 石油化工应用 PETR O CH E M IC A L IND U ST RY A PPL I CA T10 N V ol 29 N o 12 D ee 20 10 苏里格第二天然气处理厂工艺改造及效果评价 郭永强 周忠强 杨言海 慕进升 贾 金峨 邓 伟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 内蒙古乌审旗 0 1 7 3 0 0 摘要 苏里格第二天然气处理厂隶属于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 自20 0 8 年6 月3 0日 投产以来顺利平稳的完成 了天然气处理及外输任务 在这一年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 部分工艺流程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安全隐患 不能很好的满足 现场生产的需要 所以 在这一年多的运行过程中主要对罐区储雄 集气区排污系统等进行了改造 通过这些工艺流程的 技术改造使各个装里能够更好的满足现场生产的要求 关键词 工艺流程 技术改造 排污系统 含醉污水 氮封 中图分类号 X7 4 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6 73一 5285 2 0 1 0 1 2 一 0 0 7 6 一 0 5 苏里格第二天然气处理厂隶属于长庆油田分公司 第三采气厂 于 20 0 7 年 4 月 1 8日 开始正式动工修建 于 20 0 8 年 6 月 3 0日一次性投产成功 苏里格第二天 然气处理厂主体为单套处理量 so o x l 少砰 的处理装置 3套 配套建有增压站 集配气总站 火炬放空系统 同 时建有空氮站 供热站 供水站 甲醇回收 污水处理等 辅助装置 苏里格第二天然气处理厂的主要流程为 集气干 线来原料气进人集气清管区 再进人预分离器 对原料 气进行气 水的初步分离 分离后的天然气经过计量后 进人脱油脱水装置 在过滤分离器除去天然气中的固 体颗粒和游离液体 然后进人预冷换热器管程 利用处 理后的冷干气对原料气进行预冷 然后气体进人丙烷 蒸发器与液体丙烷进行换热降温 接着进入低温分离 器进行脱油脱水 然后进人预冷换热器的壳程与原料 气进行换热后一路进人增压站增压后去榆林末站 另 一路直接经过配气区输至内蒙周边用户 自苏里格第二天然气处理厂投产以来 根据现场 实际生产的需要对部分工艺流程和设备进行了技术改 造 通过改造使现有的生产工艺更加完善 生产运行更 加安全平稳 20 0 9 年主要对罐区 1 0 具储罐 集气区排 污系统等进行了技术改造 存在的问题及改造可行性分析 含油 含醇储罐 苏里格第二天然气处理厂罐区共有含醇污水储罐 3 具 甲醇产品罐 3 具 凝析油原料罐 2 具 凝析油储 罐 2 具 罐内介质甲醇 凝析油等均为易挥发性介质 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l 由于凝析油缓冲罐向凝析油罐排液为连续排 液 排液压力为 0 3 M Pa 进人储罐后压力释放 大量气 体也随之释放出来 2 凝析油 甲醇等为易挥发性介质 在常压下 随 温度升高 也会挥发出大量气体 因此在罐体空间里存有大量凝析油 甲醇可燃气 体 因为这 r o 具储罐均为内浮顶罐 在大罐正常进出 液时 大罐呼吸 空气从呼吸阀 通气孔进人罐内 与可 燃气体形成了混合性爆炸气体 同时凝析油 甲醇 自通 气孔 呼吸阀排出大罐 污染周围环境 当罐体发生静电 有明火存在等情况时 罐内混合 性爆炸气体瞬间会发生闪爆 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以下三个表格为苏里格第二天然气处理厂凝析油 储罐中 上层凝析油的组份分析表及烷烃沸点表 由表 1 表 2 表3 可以看出凝析油罐的上层 中层 烃组分中含有较大部分的 C4 CS 类低碳烃 这些组份 的总含量分别达到了 1 0 4 0 r o 7 5 而凝析油组份 主要为烷烃组分 该类组份沸点接近常温 在环境温度 较高的情况下极易大量挥发 从而造成储罐内部气体 空间里含有大量轻烃气体组份 气体爆炸条件如下 收稿日期 20 1 0一 0 6 一 1 1 第 12 期郭永强等苏里格第二天然气处理厂工艺改造及效果评价 l 可燃气体体积含量在爆炸上限和下限之内 表 4轻烃组分 炸极限 表 l 凝析油储 上层轻经组分百分比 最低所需氧含量 料岁 日 石n 1 6 7 r C ZC 3C 4C C6C 18 16 35 38 14 12 名称爆炸极陶 甲烷5一 16 乙烷3一16 丙烷2 1一 9 5 正丁烷1 5 8 5 异丁烷L S一 8 5 正戊烷1 7一 9 7 5 异戊坑1 1一 8 7 环戊烷1 4一 8 6 6 魂3 0 诵1 0 心伪 心 3 3 0 0 o c c c c2 9 00 U D C t 且1 皿 18 95 19 32 表 5 为氮封改造前凝析油储罐的氧含量记录表 表 5氮封改造前储姚的权含 0 0 6c l 0 几 0 1 8c 0 2 41殊0 0 8 饰0 l 5 与C I0 2 2 0 l l伪0 l l 0 2 9 l 凝析油 原料匆 2 凝析油 原料堆瓜 l 凝析油 产品切 2 凝析油 产品雄 仇 0 1 o OC z l 场0 l 1 几0 l 0 0 9 l 6 4 0殊0 l 3 岛0 0 5几0 1 7 0 l 0 0 通0 1 气 2 0 2 02 0 2 l 表 21 凝析油储峪中层轻烃组分百分比 2的 8 12 1820 2 X 8 12 2020 CZC 3C 4C sC 6C 2 X 8 12 2 12 12 02 0 4 8 络巧乃闪5 8 扮刀 5日0 峨 0 0 01 1 峨0内 j 1 1 1 7 9 3 2 l 8 2 7 以6 3 田3 2 喝以0 0 0 6 住0 6 8 2 l o o c l l 殊0 3 l 几0 5 l 0 4 l 几 3 9 3 3 Mc l 00 0 3侃0 3 0肠0 3 l 0 5 1 饰0 0 85 7 4 l 书3 0 心2 6 2 7 5 7 仍 r o e住 C C C工lC 2 2 场6 7 0 2 8 2 6 C 1 4 几 6 3 队 2 2 表3烃组分烙点 沸点 碳原子数熔点凡 沸点代常温下的状态 综合以上各表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由表 1 2 3 可以看出 在大罐上层空间的轻烃 气体主要为 C4 CS对应的烷烃 C沮1 和 CS H 2 2 由表 4 可看出 C 一 CS的烷烃在空气中的爆炸 极限 最高上限为 1 6 最低下限为 1 1 且随着碳 分子的增大 其爆炸极限范围及体积比越来越小 爆炸 上限对应的最低氧含量为 16 8 爆炸下限所对应最 低氧含量为 2 0 76 9 3 由表 5 可以看出 氮封改造前凝析油罐的氧含 量为 20 一 21 综上三点可以看出 常温下 C 一 CS的烷烃在空气 中的爆炸极限最低氧含量要求为 1 6 名 最高为 2 0 76 9邻 大罐内氧含量为 2 0 一 2 1 而在常温下 大罐内轻烃气体组分主要为 C担l 和 Cs H 1 2 其最低 所需氧含量为 18 9 5 罐 内含氧量已达到爆炸所 需氧含量要求 同时罐内可燃气体的体积浓度也在 爆炸极限之内 因此一旦发生静电 明火等情况 便 会发生爆炸 综合表 1至表 5 表数据及分析 罐内可燃气体均 已达到闪爆条件 随时可能发生闪爆事故 要确保储罐 安全运行 必须消除其闪爆的条件 由于凝析油 甲醇 介质特性 消除罐内可燃气体无法实现 惟有降低氧含 量 使其远低于爆炸最低氧含量 从而达到消除安全隐 患的目的 因此我们对储罐进行了氮气密封改造 以达 到消除隐患的目的 态态态态态态态液液液气气气气 l 6 l 0 5 8 9 4 23 6 6 9 9 8 8 3 3 8 3 0 8 4 8 8 巧u比 比以匕匕g O J 烷烷烷烷烷烷烷 庚丁甲戊丙乙己f I乌 走咤飞 闷r C C C C C C C 2 达到爆炸最低氧含量要求 3 足够的点火能量 表 4 为轻烃组分的爆炸极限值 石油化工应用2 0 r o 年 第29卷 1 2集气区排污系统 苏里格第二天然气处理厂集气区的段塞流捕集器 主要接收干线清管时的段塞流液体 然后通过排污管 道输送至含醇污水接收罐 由于干线湿气输送 同时输 送距离长 管径大 因此干线存液量较大 在清管收球 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l 段塞流捕集器瞬间进液量较大 当排污管线排 液流量不能满足要求时 大量液体将会被带人下游天 然气压缩机等关键设备 造成设备损坏停机 从而导致 全厂停产事故发生 该类事故已在其他处理厂发生过 当时造成 6 台机组全部进液 全厂停产 2 由于液量较大 在收球过程中采取放空排液 排液流速高 极易造成水击事故发生 导致全厂停产 目前第二处理厂段塞流捕集器及排污系统存在以 下问题 l 段塞流捕集器原有的排污管线的直径为 DN 巧 在进行清管作业时的压力大约在 2 M P a 在这 种情况下 该排污管线的排液流速大约为 0 4 4m3 l m i n 2 6 4 m仆 在干管清管时 段塞流捕集器最大进液量 可达到 20 30 m 3 而n 而段塞流捕集器的容积仅有 5 7时 当容器液位达到 7 0 时 三具容器的最大安全 存液量只有 1 2 0 m 3 左右 在短时间内进液量过大时 液体便会被带人下游设备 极易造成压缩机损坏停机 全厂停产 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 段塞流捕集器排液进人闪蒸分离器和低压放 空分液罐 该两具设备容积小 排液速度更缓慢 不能 对段塞流捕集器排液进行有效存储和及时排出 3 管线布局不合理 排污管线极易被污泥堵塞 同样会造成预分离器的积液 针对以上存在的安全隐患 对段塞流捕集器排 污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 增大其排液管径 提高排液 流速 增加接受水罐 增大存液能力 以达到消除隐 患目的 2改造方案及效果评价 2 1含油 含醇储罐 2 1 1改造方案针对含油 含醇储罐存在混合性爆 炸气体的现状 经过仔细研究分析 提出了以降低氧含 量来消除混合性爆炸气体的改造方式一氮气密封 来 消除储罐运行安全隐患 将 1 0 具储罐由原来的敞开呼 吸式 改为密闭呼吸式 保持 0 5 kPa氮气微正压保护 降低罐内氧含量 同时加设液压式安全阀及防爆阻火 呼吸阀 保障储罐的正常呼吸和超压保护 切实保证储 罐运行安全 经过仔细研究 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 改造 如下 1 对 r o 具储罐罐壁上的通气孔用钢板进行封堵 防止在储罐大小呼吸期间空气从该通气孔进人罐内 2 在罐顶的人孔处安装液压式安全阀 开启压力 设为负压一 30 0P a 正压 1 20 0Pa 3 将原有敞口式呼吸阀更换为防爆阻火呼吸阀 开启压力设置为负压一 29 5Pa 正压 98 0Pa 防爆阻火 呼吸阀可以起到保护罐体的作用 另外还可以有效的 阻止空气的进人 减少了形成可燃性爆炸气体的可能 性 4 利用处理厂的制氮撬块 保证设备 2 4h 提供 纯度大于 9 9 的充足氮气 自处理厂骨架管网来氮气 0 6 M Po 经 DN50 管线进入罐区 经 DN25 管线由通 气孔处进人各个储罐 在进罐前加设自 力式调压阀 通 过一级调压阀整定阀后大罐压力稳定在 0 5 kP a 土 1 0 5 0 士 L 0 mm H刃 对大罐实施氮封保护 液压安全阀是根据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 规范 SH 汀 30 0 7一 2 X 7 要求 采用气体密封的固定顶 罐 还应设置事故泄压设备 增加的特殊设备 液压安 全阀作为事故泄压设备要满足一下的性能要求 l 呼吸阀的阀体能承受 0 2 M P a的水压 无渗透 和变形现象 2 呼吸阀耐低温性能在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 0 最低温度为一 3 3 3 呼吸阀的阀盘部件动作时 灵敏度高 动作完 成后 保证密封 4 呼吸阀阀内留有足够的空间 保证储罐的通 气量 5 呼吸阀没达到工作压力 以前 公称通径 蛋 150 mm 其泄漏量 毛 0 0 4m3 h 根据中国 石油化工设计防火规范 GB 5 0 1 6 0 92 的规定 甲 乙类液体的固定顶罐 应设阻火器和 呼吸阀 防爆阻火呼吸阀集阻火器功能与呼吸阀功能 为一体 它是挥发类液体储罐必备的新型安全设备 其 最大优点是阻火呼吸性能好 质量轻 维修方便 防爆阻火呼吸阀适用于储存闪点低于 2 8 2 集气区排污系统的改造解决了干线清管收球 时段塞流捕集器排液问题 消除了液体带人下游 造成 全厂停车事故的发生 提高了干线清管收球时 处理厂 的安全运行 在 20 1 0 年第一处理厂 第三处理厂均加 设该排液缓冲罐 改进段塞流捕集器排液流程 增大排 液流量及存液空间 3 干线清管作业时 有时管线 内存液量远大于 处理厂设备存液能力 必须控制收球筒出口球阀以达 到控制流量的目的 从而减少段塞流捕集器进液 避 免排不及 带入下游 而该控制阀为球阀 长期半开半 关 将导致球阀损伤 密封失效 因此计划在收球筒和 出口球阀中间管路增加气动调节阀 以达到安全高效 调节进站流量的目的 降低收球作业风险 确保处理 厂生产安全 参考文献 l 张德义 张海峰 石油化工危险化学品实用手册 M 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 2以 拓 10 0 一 10 9 2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雄区设计规范 SH门 呀 0 0 7一 20 0 7 3 石油化工设计防火规范 GB 5 0 1 6 0 一 9 2 上接第69 贡 破损密度 管道环境调查 施工便利等特征 选择2 6 处 有代表性的管线点进行了现场开挖验证并检测 检测内 容包括 探坑检测 超声波测厚 硬度测试 磁粉探伤 超 声波探伤 漏磁检测 检测过程中 发现以下问题 l 防腐层破损2 2 处 鼓泡4 处 补口内部层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