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1课《劝学》导学案2 鲁人版必修1(1).doc_第1页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1课《劝学》导学案2 鲁人版必修1(1).doc_第2页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1课《劝学》导学案2 鲁人版必修1(1).doc_第3页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1课《劝学》导学案2 鲁人版必修1(1).doc_第4页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1课《劝学》导学案2 鲁人版必修1(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劝学导学案制作人:王振红审核人: 制作时间:2013-9-6课中探究案一、检查反馈,导入新课。二、目标定位,确定重点学习目标:1.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3.明确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重点难点: 1.归纳掌握“跬、锲、镂”等词的词义以及“焉、而、之”等词的用法。 2.背诵全文。三、自主探究,教师点拨。(一)学生齐背一、二、三自然段。(二)研读第四自然段。 1.解释加点词语 风雨兴焉 而神明自得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锲而舍之 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2翻译重点句子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文段分析、思考:本段是从那个角度说“学不可以已”的? 在本段中作者是怎样运用比喻来说明的? 四、尝试演练,合作解疑。1.“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因果关系。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 g.连词,表假设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 则知明而行无过已。(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蟹六跪而二螯( ) 2“疾”字有以下几个常用义:小病;苦痛;痛恨;快、迅速;强、猛烈;通“嫉”,妒忌;弊病,缺点。选出准确的义项,将序号填在题后括号里。(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 )(4)(海瑞)素疾大户兼并( )(5)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 (6)会长老,问人民所疾苦( )3“绝”字有以下几个常用义:杜绝、断绝;隔绝;极、尽、穷尽;停止、消失;无路可通;横渡。选出准确的义项,将序号填在题后括号里。(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3)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5)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4“致”字有以下几个常用义:达到;送达;表达、传达;招引、引来;归还、交还;意态、情趣;(意志)集中在某个方面。选出准确的义项,将序号填在题后括号里。(1)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3)罗敷前致词:使君自有妇( ) (4)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 (5)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5“用”字有以下几个常用义:任用;使用;采用;用途、用处;物资、财用;因、由。选出准确的义项,将序号填在题后括号里。 五、当堂检测,拓展延伸。(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绳(zhng) 槁暴(p) 须臾(y) 闻者彰(zhng) b.靛青(dng) 舟楫(j) 蛟龙(jio) 跂而望(q) c.跬步(ku) 蚯蚓(yn) 蛇鳝(shn) 驽马(n) d.可镂(lo) 骐骥(j) 爪牙(zho) 锲而不舍(qi)2.对下面虚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吾尝题乎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a./ b. /c./ d. /3.对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劝学 a.尽 消失 快 功绩 劝说 b.到达 隔断 猛烈 功劳 勉励 c.到达 横渡 强 成绩 勉励 d.得到 渡过 锐利 成绩 鼓励4.选出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二)延伸拓展 下面三段文字,均选自荀子劝学,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 端而言,蝡而动:端,微言;蝡,微动。意思是极细微的言行。 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以小禽兽作为礼物。 兰槐:一种香料。 1.给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用“/”断开句读。 2.甲文中有两个词类活用的词是( ) a. 学、动 b. 入、出 c. 布、美 d. 身、己 3.甲文中的“乎”、“曷”可分别用 和 代替。 4.“其质非不美”中的“其”指代( ) a. 兰槐 b. 芷 c. 滫 d. 君子、庶人 5.对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喻人本性无善无恶,唯在教育与学习,论证教育与学习的重要性。 b.喻人善恶无常,唯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 c.喻人是可塑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义,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6. 选出填空正确的一项( ) 甲文谈学习的 ,乙文谈学习的 ,丙文谈学习的 。 a. 态度与目的, 环境与内容, 作用(或意义) b. 环境与内容, 态度与目的, 意义(或作用) c. 作用与意义, 环境与内容, 态度与目的 d. 意义与作用, 态度与目的, 内容与环境 7.甲文运用 论证,乙文运用 论证,丙文运用 论证,选出填空正确的一项( ) a. 对比 类比 比喻 b. 比喻 对比 类比 c. 对比 比喻 类比 d. 类比 比喻 对比(三)链接高考近五年来高考涉及到本课的名句 (13年天津)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3山东)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13上海)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3新课标)(13全国ii卷) 蚓无爪之利,_,上食埃土,_,用心一也 (12山东)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12安徽) (12北京卷)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12全国大纲) ,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异也, ( 10 陕西)(10江苏卷)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0安徽卷) 积善成德,_,圣心备焉。 (09山东)故不积跬步, 。 (09天津)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09福建)故木受绳则直, 。 (09福建)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09全国i)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 (09重庆)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概括劝学的中心思想。(提示:中心思想,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题。简单地说,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和内涵。)2、概括劝学结构上的主要特点 (提示: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是段落、层次的划分和推进,以及这些段落出场的特点和相互关系。)3概括劝学在艺术手法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