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天锂动力电池性能测试规范.pdf_第1页
雷天锂动力电池性能测试规范.pdf_第2页
雷天锂动力电池性能测试规范.pdf_第3页
雷天锂动力电池性能测试规范.pdf_第4页
雷天锂动力电池性能测试规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雷天牌雷天牌稀土钇铁稀土钇铁锂锂动力电池动力电池 性能测试规范性能测试规范 雷天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电池标准研究所编制 雷天牌雷天牌稀土钇铁稀土钇铁锂锂动力电池动力电池 性能测试规范性能测试规范 1 范围范围 1 1 本规范规定了对雷天牌稀土钇铁锂动力电池的标志 结构形式 检验规则 实验方法 2 单体电池的结构单体电池的结构 2 1 TS S L LF FP P300300AHAHA A 2 2 TS S LP12V100AHLP12V100AH TS LFPLFP 类电池的检验规则类电池的检验规则 3 单体电池检验项目单体电池检验项目 3 1 常规项目常规项目 外观 极性 重量及尺寸 20 放电容量 高倍率放电容量 25 放电容量 75 放电容量 荷电保持及恢复 能力 循环寿命 3 2 安全性项目安全性项目 短路 枪击 过充过放电 水浸 火烧 3 3 蓄电池的要求蓄电池的要求 3 3 1 单体蓄电池的正负极应有能承受检验方法中规定的最大放电倍率的放 电而不损坏的连接片 3 3 2 C3 A 为 3h 率额定容量 C1 A 为 1h 率额定容量 3 3 3 1CA 为标称容量 1 倍的电流 2CA 为标称容量 2 倍的电流 4 常规试验方法常规试验方法 4 4 1 1 试验条件试验条件 4 1 1 环境条件 试验环境温度为 15 35 相对湿度为 25 85 5 5 1 2 1 2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 仪表仪表 5 1 2 1 量程 所有仪表量程应随被测电压值或电流值改变 指针或仪表读数应在量程的后 三分之一范围内 5 1 2 2 精度 a 测量电压用的仪表应是不低于 0 5 级的电压表 电压表内阻至少应是 1K V b 测量电流用的仪表应是不低于 0 5 级的电流表 c 测量温度用的温度计应具有适当的量程 其分度值不应大于 1 d 测量时间用的仪表应按时 分 秒分度 至少应具有 1 的准确有度 e 测量蓄电池外形尺寸的量具 其分度值不应大于 1mm f 称量蓄电池重量的衡器 应具有 0 5 的精度 5 5 2 2 单体蓄电池单体蓄电池 5 5 2 1 2 1 外观外观 5 2 1 1 目视检查蓄电池表面是否平整 干燥 有无外伤等 5 2 1 2 目视检查蓄电池标志是否齐全 清晰 5 5 2 2 2 2 极性极性 用电压表检测蓄电池的端压 是否与端子的极性一致 5 5 2 3 2 3 重量及尺寸重量及尺寸 5 2 3 1 用量具测量蓄电池的外形尺寸 不将夹具 板 计算在内 5 2 3 2 用衡器称量蓄电池的重量 不将夹具 板 计算在内 5 5 2 4 2 4 充电充电 在 20 5 条件下 蓄电池以 C3 A 电流放电 至蓄电池电压达到 2 8V 时停 止放电 然后 20 5 条件下以 C3 A 恒流充电 至电池电压达 4 0V 时停止充电 5 2 4 1 低温充电 在 18 5 条件下 蓄电池以 C3 A 电流放电 至蓄电池电压达到 2 2V 时 停止放电 然后 18 5 条件下以 C3 A 恒流充电 至电池电压达到 4 2V 时停 止充电 5 5 2 5 20 2 5 20 放电容量放电容量 能量密度能量密度 蓄电池在按 5 2 4 充电后 在 20 5 条件下搁置 1h 然后在同一温度下 以 C3 A 电流放电至电池电压 2 8V 如果放电容量达不到额定容量 此项试验允许 重复 3 次 5 5 2 6 2 6 高倍率放电容量高倍率放电容量 蓄电池在按 5 2 4 充电后 在 20 5 条件下搁置 1h 然后在同一温度下 以 C1 A 电流放电至电池电压 2 5V 时终止 5 5 2 7 2 7 2525 放电容量放电容量 蓄电池在按 5 2 4 充电后 在 25 2 条件下贮存 8h 然后在同一温度下 以 C3 A 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 2 5V 计算放电容量 以 Ah 为计 5 5 2 8 2 8 7575 放电容量放电容量 蓄电池在按 5 2 4 充电后 在 75 2 条件下贮存 5h 然后同一温度下 以 C3 A 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 2 8V 计算放电容量 以 Ah 计 5 5 2 9 2 9 快速充放电能力快速充放电能力 将塑料壳体的蓄电池按如下图示安装金属夹板固紧 将夹紧的电池依照 5 2 4 充好电后 用 2CA 标称容量的 2 倍电流 对电池恒 电流放电 至电池电压下降到 2 8V 时停止 计算容量 第一阶段将电池静止三十 分钟或一小时后 用 2CA 标称容量的 2 倍电流 对电池恒电流充电 至电池电压上 升到 4 0V 时 静止三十分钟或一小时后 用 3CA 标称容量的 3 倍电流 对电池恒 电流放电 至电池电压下降到 2 8V 时终止 计算容量 第二阶段将电池静止三十 分钟或一小时后 用 3CA 标称容量的 3 倍电流 对电池恒电流充电 至电池电压上 升至 4 0V 时 静止三十分钟或一小时后 用 3CA 标称容量的 3 倍电流 对电池恒 电流放电 至电池电压下降到 2 8V 时停止放电 计算容量 5 5 3 3 荷电保持和恢复能力荷电保持和恢复能力 荷电保持能力 蓄电池在按 5 2 4 充电后 在 20 5 条件下 以开路状态 贮存 30 天 然后在同一温度下以 C3 A 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 2 8V 计算放电容 量 以 Ah 计 容量恢复能力 蓄电池在按 5 2 4 充电结束后 静止三十分钟后在 20 5 条件下以 C3 A 恒流放电至 2 8V 计算放电容量 以 Ah 计 6 6 安全安全试验方法试验方法 6 6 1 1 短路试验短路试验 蓄电池在按 5 2 4 充电至该电池标称容量的 90 后 在 20 5 条件下搁置 1h 将蓄电池经外部短路 10min 外部线路电阻应小于或等于 10m 试验过程中 蓄电池不得爆炸或起火 允许冒烟 6 6 2 2 枪击枪击 蓄电池在按 5 2 4 充电至该电池标称容量的 90 后 在 20 5 条件下搁置 1h 用 AK47 或手枪从垂直于蓄电池极板方向开枪 子弹迅速穿透电池 该试验应 在有充分环境保护的条件下进行 此项实验也可以用挤压或针刺形式代替 试验过程中 蓄电池不得爆炸 允许冒烟 6 6 3 3 过充和过放电实验过充和过放电实验 过充电 蓄电池在 5 2 4 充电至该电池电压在 4 0V 后 在 20 5 条件下 搁置 1h 蓄电池在 20 5 下 以 1CA 电流充电 直到电池电压达到 8V 即停止 过放电 蓄电池在按 5 2 4 充电至该电池电压在 2 8V 后 在 20 5 条件 下搁置 1h 蓄电池在 20 5 下 以 1CA 电流放电 直到电池电压下降至零伏 时即停止 过充 过放电试验过程中 蓄电池应不漏液 不爆炸 不起火 允许冒烟 6 6 4 4 水浸实验水浸实验 蓄电池在按 5 2 4 充电至该电池标称容量的 90 后 在 20 5 条件下 搁 置 1h 然后将该电池放在装满自来水或海水 河水的池子里浸泡 1h 实验过程中 蓄电池不得爆炸 不得起火燃烧 6 6 5 5 火烧实验火烧实验 蓄电池在按 5 2 4 充电至该电池标称容量的 90 后 在 20 5 条件下 搁 置 1h 然后将该电池置于烈火中焚烧 直至该电池烧成余灰为止 实验过程中 蓄电池不得爆炸 6 6 6 6 循环寿命试验循环寿命试验 80DOD 80DOD 蓄电池在 20 5 下 以 C3 A 电流恒流充电 至电压到达 4 0V 时停止充电 搁置 1h 蓄电池在 20 5 条件下 以 C3 A 电流放电 直至放电容量达到额定 容量的 80 充放电转换时 可以搁置三十分钟或一小时 共计进行 100 次 电池 标称容量下降率小于千分之一安时 7 7 简单模拟工况简单模拟工况 7 7 1 1 蓄电池在按 5 2 4 充电后 在 20 5 条件下搁置 1h 然后在同一温度 下进行脉冲放电 以 1CA 放电 5min 后以 1CA 脉冲放电 1min 为第一阶段 以 2CA 脉冲放电 5min 后以 2CA 脉冲放电 1min 为第二阶段 以 3CA 放电 5min 以后 3CA 脉 冲放电 1min 为第三阶段 以 3CA 放电 5min 后 10CA 脉冲放电 8 秒为第四阶段 阶 段之间搁置 0 5h 总计进行 4 个阶段的脉冲放电 然后以 C3 A 放电至 100DOD 放电过程中记录单体蓄电池电压 在某个脉冲放电阶段单体蓄电池电压低于 2 0V 则停止放电 8 耐振动试验耐振动试验 8 1 蓄电池在按 5 2 4 充电后 紧固到振动试验台上 按下述条件进行试验 a 振动方向 上下单振动 b 振动频率 10 55HZ c 最大加速度 30m S 2 d 振动时间 2h e 放电 以 3CA 电流放电至蓄电池电压下降到 2 5V 停止放电 不允许出现放电电流锐变 电压异常 电池壳变形 电解液溢出等现象 TSTS LPLP 类电池的检验规则类电池的检验规则 9 9 单体电池检验项目单体电池检验项目 9 9 1 1 常规项目常规项目 外观 极性 重量及尺寸 20 放电容量 高倍率放电容量 25 放电容 量 85 放电容量 蓄电保持及恢复能力 脉冲充放电循环寿命 瞬间放电能力 9 9 2 2 安全性项目安全性项目 短路 过充过放电 火烧 枪击 水浸 9 9 3 3 蓄电池的要求蓄电池的要求 9 3 1 单体 电池的正负极应能承受检验方法中规定的最大放电倍率的放电而 不损坏的连接片 9 3 2 C3为 3h 率额定容量 C1为 1h 率额定容量 9 3 3 1CA 为标称容量 1 倍电流 2CA 为标称容量 2 倍电流 1010 常规试验放法常规试验放法 1010 1 1 试验条件试验条件 10 1 1 环境条件 试验环境温度为 15 45 相对湿度为 25 85 1111 常规试验方法常规试验方法 1111 1 1 试验条件试验条件 11 1 1 环境条件 试验 温度为 15 35 相对湿度为 25 85 11 1 2 测量仪器 仪表 11 1 2 1 量程 所有仪表量程应随被测电压值或电流值改变 指会或仪表读数应在量程的后 三分之一范围内 11 1 2 2 精度 a 测量电压用的仪表应是不代于0 5级的电压表 电压表内阻至少应 1K V b 测量电流用的仪表是不低于 0 5 级的电流表 c 测量温度用的温度计应具有适当的量程 其他度值不应大于 1 d 测量时间用的仪表应按时 分 秒分度 至少应该具有 1 的准确度 e 测量蓄电池外形尺寸的量具 其分度值不应大于 1mm f 称量蓄电池重量的衡器 应具有 0 5 的精度 1111 2 2 单体蓄电池单体蓄电池 1111 2 1 2 1 外观外观 11 2 1 1 目视检查蓄电池表面是否平整 干燥 有无外伤等 11 2 1 2 目视检查蓄电池标志是否齐全 清晰 1111 2 2 2 2 极性极性 用电压表检测蓄电池的端压 是否与端子的析性一致 1111 2 3 2 3 重量及尺寸重量及尺寸 11 2 3 1 用量具测量蓄电池的外形尺寸 11 2 3 2 用衡器称量蓄电池的重量 1111 2 4 2 4 充电充电 在 20 5 条件下 蓄电池以 C3 A 电流放电 至蓄电池电压达到 11V 时停 止放电 然后 20 5 条件下以 C3 A 恒流充电 至电池电压达 16V 时转恒压充 电 充电电流降至起始值的 5 时停止充电 11 2 4 1 低温充电 在 18 5 条件下 蓄电池以 C3 A 电流放电 至蓄电池电压达到 10V 时停 止放电 然后 18 5 条件下以 C3 A 恒流充电 至电池电压达到 17V 时转恒压 充电 当恒压阶段充电时间达 1h 时转为恒压 17V 涓流充电 充电电流降至起始值 的 5 时停止充电 1111 2 5 2 5 20 20 放电容量放电容量 能能量密度量密度 蓄电池在按 11 2 4 充电后 在 20 5 条件下搁置 1h 然后在同一温度下 以 C3 A 恒流放电至电池电压 11V 如果放电容量达不到额定容量 此项试验允许 重得 3 次 1111 2 6 2 6 高倍率放电容量高倍率放电容量 蓄电池在按 11 2 4 率电后 在 20 5 条件下搁置 1h 然后在同一温度下 以 1CA 电流放电至电池电压 11V 时终止 1111 2 2 7 7 2525 放电容量放电容量 蓄电池在按 11 2 4 充电后 在 25 2 条件下贮存下 10h 然后在同一温 度下 以 C3 A 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 10V 计算放电容量 以 Ah 计 11 2 8 85 5 放电容量放电容量 蓄电池在按 11 2 4 充电后 在 85 2 条件下贮存 3h 然后在同一温度下 以 C3 A 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 11V 计算放电容量 以 Ah 计 11 2 9 荷电保持和恢复能力荷电保持和恢复能力 荷电保持能力 蓄电池在按 11 2 4 充电后 在 20 5 条件下 以开路状态 贮存 30 天 然后在同一温度下以 C3 A 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 11V 计算放电容量 以 Ah 计 容量恢复能力 蓄电池在按 11 2 4 充电后 在 20 5 条件下以 C3 A 恒流 放电至 11V 计算放电容量 以 Ah 计 1212 安全试验方法安全试验方法 1212 1 1 短路试验短路试验 蓄电池在按 11 2 4 充电至该电池标称容量的 90 后 在 20 5 条件下搁 置 1h 将蓄电池经外部短路 10min 外部线路和电阻应小于 10m 试验过程中 蓄电池不得爆炸 允许微火燃烧或冒烟 1212 2 2 挤压试验挤压试验 蓄电池在按 11 2 4 充电至该电池标称容量的 90 后 在 20 5 条件下搁 置 1h 按下列条件进行试验 a 挤压方向 垂直于蓄电池析板方向施压 b 挤压面积 垂直于施压方向的外表面 c 挤压程度 直至蓄电池壳体破裂或内部短路为止 试验过程中 蓄电池不得爆炸 允许微火燃烧或冒烟 1212 3 3 针刺试验针刺试验 蓄电池在按 11 2 4 充电至该电池标称容量的 90 后 在 20 5 条件下搁 置 1h 用 3mm 8mm 的钢钉从垂直于蓄电池极板的方向迅速贯穿 钢针不得停 留在蓄电池中 该试验应在有充分环境保护的条件下进行 试验过程中 蓄电池不得爆炸 允许微火燃烧或冒烟 1212 4 4 过充和过放电实过充和过放电实验验 过充电 蓄电池在按 11 2 4 充电至该电池标称容量的 90 后 在 20 5 条件下搁置 1h 蓄电池在 20 5 下 以 C3 A 电流充电 直到电池电压达到 20V 时停止 过放电 蓄电池在按 11 2 4 充电后 在 20 5 条件下搁置 1h 蓄电池在 20 5 下 以 C3 A 电流放电 直到电池电压下降至零伏时即停止实验 过充 过放电试验过程中 蓄电池应不漏液 不爆炸 不起火 1212 6 6 火烧实验火烧实验 蓄电池在按 11 2 4 充电至该电池标称容量的 90 后 在 20 5 条件下 搁置 1h 然后将该电池置于烈火中焚烧 直至该电池烧成余灰为止 实验过程中 蓄电池不得爆炸 1212 7 7 循环寿命试验循环寿命试验 80DOD 80DOD 蓄电池在 20 5 下 以 C3 A 电流恒流充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