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城市迁移者子女教育的经济分析.pdf_第1页
农村-城市迁移者子女教育的经济分析.pdf_第2页
农村-城市迁移者子女教育的经济分析.pdf_第3页
农村-城市迁移者子女教育的经济分析.pdf_第4页
农村-城市迁移者子女教育的经济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农村 城市迁移者子女教育的经济分析 姓名 王文斌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专业 西方经济学 指导教师 黄少安 20070520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 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对本 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墨苎 鱼 日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或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 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 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1 9 7 8 年以来 我国农村一城市迁移人口的规模急剧扩大 其子女的教育 问题也彰显出来 随迁移者进城的流动儿童存在普遍的失学现象 对此的现 有研究以现状调查 描述性分析和对策研究居多 目前国内尚没有从经济学 角度对农村一城市迁移者子女教育的正式分析 受T o d a r o 迁移模型启发 本文提出了一个迁移一教育模型 并在此框架 中讨论决定迁移者子女在农村学校 城市学校 失学之间分布的因素 模型 的基本思想是 迁移者对子女教育的决策反映了迁移者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之 间真实教育水平差距和获得迁入地教育的可能性的权衡 模型的关键假设是 城市公立学校对流动儿童教育的收费低于出清教育市场的水平 在分析了模 型的均衡状态和比较静态性质后 本文把这个模型扩展到能包括一些真实世 界的重要特征 义务教育法 户口 城市间差异 打工子弟学校 模型得出 了很多预测 其中有些预测是不太符合直觉的 由于可获数据的极大限制 本文只能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验证了其中几个预测 检验的结果是这些预测得 到了经验事实的某种支持 由于验证时无法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这种支持还 是相当不充分的 本文的政策含义是 如果仅仅降低流动儿童进入公立学校的门槛而没有 其他配套措施 那些幸运地进入了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固然可以获得更高韵 租金 但由于这会吸引部分留守儿童进入城市 最终将会有更多的失学流动 儿童 由于相同的逻辑 仅仅扩张城市教育规模到能容纳所有现有失学流动 儿童也并不解决问题 只有将城市教育规模扩张到能容纳所有现有失学流动 儿童和所有留守儿童 流动儿童失学问题才会最终解决 当前 由于人口年 龄结构的变化 大城市中小学在校学生数急剧减少 这就为解决流动儿童失 学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由于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的城市反而 有更高的失学率 城市可能有竞相抬高流动儿童进入公立学校的门槛的动机 这就需要中央政府和社会舆论对城市当局施加压力 督促其做出必要的行动 关键词 迁移一教育模型 流动儿童 教育 l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es c a l eo fr u r a l u r b a nm i g r a t i o n sh a se x p a n d e dr a p i d l ys i n c e1 9 7 8i n C h i n a M e a n w h i l e t h ep r o b l e mo fe d u c a t i o no ft h e i rc h i l d r e nh a sl o o m e d M a n y m i g r a n tc h i l d r e nc a nn o te n r o l li ns c h o o l si nc i t i e s T h em a j o r i t yo fs t u d ya b o u t t h i sp r o b l e mf o c u so nr e s e a r c h i n gt h es i t u a t i o n s d e s c r i p t i v ea n a l y s i sa n dp o l i c y s t u d y S of a r t h e r ei sn Of o r m a la n a l y s i so fe d u c a t i o no fc h i l d r e no fr u r a l u r b a n m i g r a t i o n si nt h ev i e wo fe c o n o m i c si nC h i n a E n l i g h t e n e db y T o d a r o m i g r a t i o n m o d e l I b r i n g f o r w a r d a m i g r a t i o n e d u c a t i o nm o d e li nt h et h e s i s a n ds t u d yt h ef a c t o r so fd e c i d i n g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c h i l d r e no fm i g r a t i o n sa m o n gr u r a ls c h o o l s u r b a ns c h o o l sa n d u r b a ns t r e e t si nt h ef r a m e w o r ko ft h em o d e l T h eb a s i ci d e ao ft h em o d e li st h 毗 t h ed e c i s i o na b o u tw h e r et h em i g r a t i o n sl e tt h e i rc h i l d r e ne n r o l li ns c h o o l si s b a s e do nt h eb a l a n c eo ft h eg a pb e t w e e nr u r a le d u c a t i o na n du r b a ne d u c a t i o na n d t h ep o s s i b i l i t yo fg e t t i n gu r b a ne d u c a t i o n T h ek e ya s s u m p t i o ni sw h a tt h ep u b l i c s c h o o l si nc i t i e sc h a r g em i g r a n tc h i l d r e ni sb e l o wt h el e v e lt h a tc a nc l e a rt h e e d u c a t i o nm a r k e t A f t e rs t u d y i n gt h ee q u i l i b r i u ma n dc o m p a r a t i v es t a t i c so ft h e m o d e l Ie x p a n dt h em o d e lS Ot h a ti tc a nc o m p r i s es o m ei m p o r t a n tc h a r a c t e ri n t h er e a lw o r l d c o m p u l s o r ye d u c a t i o nl a w t h es y s t e mo fH u k o n d i f f e r e n c e so f c i t i e sa n ds c h o o l sf o rm i g r a n tc h i l d r e n Ig e tm a n yf o r e c a s t si na n a l y z i n gt h e m o d e l s o m eo ft h e mi sd i f f e r e n tw i t ht h er e l eo ft h u m b O na c c o u n to ft h es t r i c t l i m i to fa v a i l a b l ed a t a Io n l yt e s ts o m ef o r e c a s t sb yc a s ea n a l y s i st h a tp r o v et o s u p p o r tt h em o d e l B e c a u s eIc a nn o th o l do t h e rt h i n g sC o n s t a n t t h es u p p o r ti s s t i l lv e r yi n a d e q u a t e T h e p o l i c ym e a n i n g o ft h et h e s i si st h a ti fw eo n l yb r i n gd o w nt h et h r e s h o l d o ft h ep u b l i cs c h o o l st om i g r a n tc h i l d r e nw i t h o u to t h e ra c t i o n t h o u g ht h o s e l u c k yc h i l d r e nw h oe n r o l li np u b l i cs c h o o l sc a ng e tm o r er e n t b e c a u s et h i sc a n a t t r a c tm a n yc h i l d r e nl e f tb e h i n dt oc o m ei n t oc i t y t h e r ew i l lb em o r em i g r a n t c h i l d r e nw h oc a nn o te n r o l li ns c h o o l si n c i t y F o rt h es a m er e a s o n o n l y e x p a n d i n gt h es c a l eo fu r b a ne d u c a t i o nt ot h ee x t e n tt h a tc a nc o n t a i na I Io ft h e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e x i s t i n gd r o p o u t sc a nn o tr e s o l v et h ep r o b l e m O n l yw h e nt h es c a l eo fu r b a n e d u c a t i o ni se x p a n d e dt os u c he x t e n tt h a tc a nc o n t a i nn o to n l ya l lo ft h ee x i s t i n g d r o p O u t Sb u ta l lc h i l d r e nl e f tb e h i n d t h ep r o b l e mC a Bb ec o m p l e t e l yr e s o l v e d N o wb e c a u s eo ft h ec h a n g eo ft h ea g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p o p u l a t i o n t h es t u d e n t s e n r o l l m e n ti np r i m a r ys c h o o l sa n ds e c o n d a r ys c h o o l sd e c r e a s e sr a p i d l y T h i si sa g o o dt h i n gf o r t h es o l u t i o no ft h ep r o b l e m B e c a u s et h eb e t t e rt h ec i t ya u t h o r i t i e s p r o v i d ee d u c a t i o nf o rm i g r a n tc h i l d r e n t h eh i g h e rt h ed r o p O U tr a t ei si nt h ec i t y t h ec i t i e sa u t h o r i t i e sh a v et h em o t i v et or i s et h et h r e s h o l do ft h ep u b l i cs c h o o l st o m i g r a n tc h i l d r e n S oi ti sr e q u i r e dt h a tt h ec e n t r a lg o v e r n m e n ta n dp u b l i co p i n i o n c o m p e lt h ec i t i e sa u t h o r i t i e st ot a k en e c e s s a r ya c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M i g r a t i o n e d u c a t i o nm o d e l M i g r a n tc h i l d r e n E d u c a t i o n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1 9 7 8 年以来 我国迁移人口的规模急剧扩大 每年的迁移量从1 9 7 8 年 的2 1 4 5 万增加的2 0 0 0 年的6 3 0 0 万 而同期未能取得迁入地户口的非正式迁 移量从3 1 5 万增加到4 3 9 1 万 占总迁移量的比例则从1 5 增长到7 0 已 成为迁移人口的主要部分 杨云彦 2 0 0 3 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是 从农村迁往城市 柴艳芳 2 0 0 6 我国的人口流动呈现非常明显的劳动力主 导型特征 而前劳动力成分对迁移率的贡献比其他国家小得多 严善平 2 0 0 4 这意味着很大一部分迁移者的子女没有与父母一起迁移 但随着时间 的推移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举家迁移 而且迁移人口日益倾向于在迁入地长 期居留 以北京为例 据2 0 0 0 年北京市外来人口普查 全市1 4 周岁以下流 动儿童占全部流动人口的9 5 4 比1 9 9 7 年提高了2 5 个百分点 国务院妇 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几童中心 2 0 0 5 从1 9 9 7 年到2 0 0 5 年 在 北京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入口从1 4 6 3 万增加到3 5 7 3 万 而其中居住一年 以上者所占比例从3 4 2 提高到8 1 9 侯亚非 2 0 0 6 随着农村一城市迁移形成巨大的规模 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开始浮出水 面 这些孩子或者在家乡的学校就学 成为 留守儿童 或者随父母到所迁 入的城市 成为 流动儿童 黄祖辉 许昆鹏 2 0 0 6 2 0 0 0 年 全国1 4 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在2 0 0 0 2 3 0 0 万之间 罗国芬 2 0 0 6 他们不得 不长期忍受与父母分离的痛苦 流动儿童中存在相当严重的失学问题 2 0 0 2 年 全国九个城市1 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失学率达5 8 就学者中有9 8 就读于条件简陋的打工子弟学校和非正规私立学校 而1 6 1 8 周岁的儿童 中仅有4 0 还在上学 邹泓等 2 0 0 5 预计从2 0 0 0 年到2 0 2 0 年 我国的 城市化水平将快速提升到5 6 累计将有3 3 5 亿人从农村迁移到城市 段 敏芳 2 0 0 3 迁移者子女的教育问题将更加突出 本文研究农村一城市迁移者子女的教育问题 运用经济学工具分析决定 迁移者子女在农村学校 城市学校 失学之间分布的因素 全文共分为五个 部分 第一部分回顾对相关问题的已有研礼一第二部分提出一个迁移一教育 1 这九个城市是北京 武汉 成都 深圳 吉林 威阳 绍兴 株洲 伊宁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模型作为分析的基线 第三部分在基线模型中分别加入义务教育法 户口 城市间差异 打工子弟学校等真实世界特征 第四部分评价模型与经验证据 的符合程度 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结论及其政策含义 一 已有研究的回顾 对发展中国家农村一城市迁移的经典分析是T o d a r o 模型 亦称 H a r r i s T o d a r o 模型 该模型由T o d a r o 在1 9 6 9 年提出 T o d a r o 1 9 6 9 并 在随后的几年中得到扩展 H a r r i s T o d a r o 1 9 7 0 C o r d e n F i n d l a y 1 9 7 5 T o d a r o 模型认为 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决定于城乡真实收入差距和获 得城市工作的可能性 城市的工资由政府的法规和工会的契约等制度因素决 定 高于劳动市场出清水平 而农村的工资是弹性的 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流 动决定了均衡的城市失业量和农村工资水平 对教育和迁移的关系 现有的研究多集中于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对迁移决 策的影响 对农村居民而言 教育和迁移都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两者都是 对成本和未来预期收入权衡的结果 受过教育的劳动者 一般来说更有可能 迁移到较远的地方 这反映了获得需要专门技能的职业的价值 S c h w a r t z 1 9 7 6 迁移和教育是互补的 在一个方面的投资会提高另一方面投资的收益 S a b o t W o n g 1 9 9 5 国外对迁移者子女教育的研究多集中于社会资本 C o l e m a n 1 9 8 8 iH a g a n c ta 1 1 9 9 6 在国内 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吸引了社会学 教育学 管理学 人口学 人类学 经济学等领域学者的关注 现有的研究以现状调 查 描述性分析和对策研究居多 张斌贤 2 0 0 1 江立华 鲁小彬 2 0 0 6 华灵燕 2 0 0 6 其中个别研究运用了计量工具 梁在 陈耀波 2 0 0 6 目前国内尚没有从经济学角度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正式分析 本文试 图添补这一空白 在一个正式模型的框架中讨论决定迁移者子女在农村学校 城市学校 失学之间分布的因素 二 一个迁移一教育模型 本模型由T o d a r o 模型得到启发 模型的基本思想是 正如在T o d a r o 模 型中 迁移决策反映了潜在的迁移者对城乡真实收入差距和获得城市工作的 5 山东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可能性的权衡 在本模型中 迁移者对子女教育的决策反映了迁移者对迁出 地和迁入地之间真实教育水平差距和获得迁入地教育的可能性的权衡 因为 本文研究的是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 为行文方便 下文中用农村指迁出地 用城市指迁入地 1 模型的假设 在本模型中 潜在的迁移家庭同质 家庭仅由父母和子女组成 不可分 的父母处于劳动年龄 而不可分的子女处于教育年龄 农村学校同质 城市 学校也同质 此外 模型还有下列五组假设 假设一 关于迁移家庭的效用函数的假设 假设潜在的迁移家庭有如下 的效用函数 y j u p 鼋 W C 1 其中越D 鼋 表示由子女教育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P q 分别指教育的收费 和质量 假设 u p g 卜0 2 a u e q 0 3 印 丝Q 尘 0 4 帕 假设 3 和 4 意味着迁移家庭更喜欢价低质优的教育 这是显然的 农村和城市学校的P q 分别表示为n 吼和n 吼 表示迁移者子女获得教育的可能性 W 表示就业者的工资 农村和城市迁移者的W 分别表示为 c 表示与迁移有关的其他成本 包括两地间交通费等由迁移直接导致的 成本 迁移成本 c 父母迁移而子女仍在农村就学所造成的不能亲子相聚 的成本 留守成本 c 2 父母在农村工作而子女迁移就学所造成的成本岛 显然可以假设 c l c 2 c 3 0 5 假设仅父母迁移与父母和子女举家迁移的迁移成本G 相等 上述的P q W c 均指迁移者对这些变量在长期的平均值的期望值 6 山东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假设二 关于劳动市场结构的假设 农村和迁移者劳动力总量 外生给 定 假设农村劳动市场和城市迁移者劳动市场均充分有效 不存在失业 而 且不存在相反方向 即从城市到农村 的人口迁移 故有恒等式 l 2 6 其中 l 以分别指在农村就业的劳动力数 在城市就业的迁移者劳动力 数 假设农村和城市对 的劳动需求见 屹 巩 2 向下倾斜 只饥 0 1 5 j M o M 2 1o n l yi fM o 0a n dM 2 0 1 6 a J M o M 2 饥 吼 C 2 2 0 这惑味着城市给迁移者子女提供的教育不是足够差 假设五 对均衡状态的直接假设 假设均衡时 l 镌均不为0 即发生了迁移 但农村劳动力没有迁空 假设均衡时存在父母迁移到城市就业而子女仍留在农村就学的情形 也 存在父母迁移到城市就业而且子女也迁移到城市就学的情形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模型的均衡 潜在的迁移家庭决定不迁移时的效用为 K u p A q A 2 1 潜在的迁移家庭决定父母不迁移而子女迁移到城市就学时的效用为 K y M o M 2 弘饥 吼 一c 3 2 2 潜在的迁移家庭决定父母迁移到城市就业而子女仍留在农村就学时的效 用为 嵋一 p 劬 w j c I c 2 2 3 潜在的迁移家庭决定父母迁移到城市就业而且子女也迁移到城市就学时 的效用为 K J M o M 2 n 如 b q 2 4 由假设五可知 均衡时 在上述的四种情况中 第一 第三 第四种情 况下的效用相等 K v v 由K K 得到劳动市场的均衡条件 c l c 2 w n 2 5 由巧 K 得到教育市场的均衡条件 牡 玖 劬 J 毛 M 姐 办 蟊 c 2 2 6 把式 2 6 带入式 2 2 中 得到 K 一口 n 劬 一 j c j 2 7 与式 2 1 比较可知 在假设c l C 2 c 3 0 式5 下 K K 这与父母 不迁移而子女迁移到城市就学这种情况很少见是一致的 由式 2 5 和 2 6 可见 潜在的迁移者在劳动市场和教育市场的决策 是分离的 这使得可以分别讨论劳动市场和教育市场的均衡 产生这种便利 的原因是我在假设 I 中把效用函数假设成三项和的形式 这种拟线性形式 的效用函数使得只要财富不是太少 财富的多少不影响对教育的最优选择 先分析劳动市场的均衡 劳动市场满足下面四个等式 见 屹 l 见 1 2 N M 2 2 8 2 9 3 0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I cz 31 由此决定了模型内生变量 1 2 w a 的均衡值 见图1 F 屹 0 j 夕 c j c l G o l A 2 o B 图l 劳动市场的均衡 图1 中 横轴衡量潜在的迁移者劳动力 O O B 农村劳动力 1 从O 往右衡量 城市的迁移者劳动力板从O B 往左衡量 左侧纵轴衡量农村就业 的工资 原点为O 不是O 1 O O q c 2 右侧纵轴衡量迁移者在城市 就业的工资 原点为O B 图中的L A 是农村的反劳动需求曲线 L B 是城市对 迁移者的反劳动需求曲线 在L 和L B 的交点E 劳动市场达到了均衡 均 衡时 1 2 均不为O 的假设排除了L 和L B 交于F 上方或G 上方的可能性 由于L 8 向左下倾斜而L A 向右下倾斜 劳动市场的均衡存在且唯一 当 L B 高于L 时 2 有扩大的动力 而当L B 低于L 时 2 有缩小的动力 因 此均衡是全域稳定的 由假设M 式9 劳动市场决定的 2 决定了迁移者学龄子女的数 量掰 而他们将分布于农村学校 城市学校和城市的街头 对教育市场的分 析见图2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M o 图2 教育市场的均衡 图2 中 横轴衡量迁移者学龄子女数 O 0 B M 这些学生中 在农村 学校就学数M 从O A 往右衡量 在城市学校就学数 f 从O B 往左衡量 左侧 纵轴衡量在农村学校就学带来的满足 原点为O 右侧纵轴衡量迁移者在城 市学校就学带来的满足 原点为O 不是0 B I O B O c 图中的S 是当农 村教育当局选定M O A A 时对迁移者子女的教育供给曲线 s B 是当城市教 育当局选定M 0 B B 时对迁移者子女的教育供给曲线 这样 s A s B 都与 横轴垂直 注意 S 可以位于S B 的左侧 右侧 或者与s B 重合 这分别意 味着城乡学校可容纳迁移者子女总数小于 大于 等于迁移者学龄子女数M 当城乡两地都不存在失学时 当s A 位于S B 的右侧 或者与S B 重合时 这在物理上是可实现的 e a r l 设H p j 缸卜H 办 q A c 2 式2 0 可知 此 时城市学校的吸引力高于农村学校 教育市场不可能处于均衡 如果城乡学 校中的一方或者双方对教育的收费可以灵活变动 通过p 的下降或者以的上 升或者二者同时变化 可以使得 魄 丹 吼 一c 2 成立 教育市场达到 均衡 均衡也可以通过城乡教育质量鼋 的调整达到 尽管这可能需要更 多的时间 调整质量应该比调整价格更费时 但在办 吼 n 由城乡 教育当局决定且使得假设 2 0 成立的情况下 城乡间的教育落差使得一些 1 1 山东大学硕上学位 仑文 迁移看为了使其子女获得城市更好的教育而宁愿忍受小于1 的入学可能性 j M M 图中的h h 曲线就衡量了在与不同的 l 值对应的j M M 下城 市教育对于迁移者的价值 在h h 曲线与D F 的交点酽 这一价值与农村教育 的价值相等 帆 锄 j M o 鸩沁 n q B c 2 教育市场达到了均衡 内生 变量M 帆 肘 取得均衡值 由于曲线h h 向左下倾斜而直线D F 水平 二者的交点有且只有一个 因 此均衡存在且唯一 当h h 高于D F 时 存在迁移者子女从农村学校到城市的 流动 使得肘 增大 而当h h 低于D F 时 存在相反方向的流动 使得M 变 小 这两种情形都使得市场向均衡方向移动 因此均衡是全域稳定的 无论 市场初始位于何处 最终都达到唯一的均衡 这一均衡有着非常值得注意的特征 第一 均衡时必定存在城市失学吖 这一失学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乡教育落差 因此即使城乡学校可容纳迁移者 子女总数不小于迁移者学龄子女数M 这一失学依然存在 因为这些失学者 愿意在报价为魄 q 的城市学校入学但不能如愿 可以被称为 非自愿失学 4 第二 均衡时农村学校存在资源富余C A M 一M 除非S A 刚好位于C 点 这一富余与城市失学眠共存 当曲线h h 交直线D F 于点D 左侧时 留 守学生的均衡值为0 M 全部富余 农村学校为迁移者子女提供的资源全部 闲置 浪费 迁移者子女全部进城 或入学 或失学 K r u e g e r 指出 K r u e g e r 1 9 7 4 在T o d a r o 模型中 政府强加的城市工 资 高于出清劳动市场的水平 使得幸运地获得城市岗位的迁移者获得了租 金w 一w 劳动者为获得城市高工资而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就是一种竞争性寻 租 而迁移者在城市的失业就反映了浪费在寻租上的资源的数量 与此类似 在本模型的教育市场中 城市教育当局强加的报价 p J 如 使得 饥 如 高于 出清教育市场的水平 使得有幸进入城市学校的迁移者子女获得了租金 H n 一H n 吼 c 2 迁移者子女为获得城市更令人满意的教育而从农村 向城市迁移就是一种竞争性寻租 而迁移者子女在城市的失学就反映了浪费 假设 帆足够大t 使得迁移者子女只要愿意 在农村学校肯定可以入学 保证了 h h 曲线不会交直线D F 于点F 右侧 当曲线h h 交壹线D F 于点D 左侧时 均衡为h h 与左侧纵轴的交点 此时不存在留守儿童 假设 均衡时存在父母迁移到城市就业而 子女仍留在农村就学的情形 捧除了这种可能性 摩擦性失学 没有进入本文的分析视野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寻租上的资源的数量 3 比较静态分析 下面考察模型中诸外生变量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模型中的外生变量可 以分为四组 农村公共教育投入 城市公共教育投入 劳动市场中除c 2 以外 的其他外生变量和人口参数f 留守成本c 2 因c 同时影响劳动市场和教育市 场 故单独考虑 对迁移者子女的农村公共教育投入包括办 吼 肘 三个墅釜 谬7 姘 获得的一笔农村公共教育经费 农村教育当局可以用来降低学校收费 提高 学校教育的质量 或者扩大教育规模 办的下降或者吼的上升使得 饥 吼 变大 图2 中的D F 向上平移 均衡点E 于是沿h h 向右上方移动 结果是均 衡时失学生数M 减少 农村入学数M 增加 农村学校资源富余量C A 相对 减少 而城市迁移生入学数M 不变 从而城市迁移生失学率i 丁下降 一 朋 4 朋 如果这笔新的经费用于扩大农村教育规模 图2 中的s A 向右平移 这并 不能移动均衡点E 从而均衡的膨 托不变 增加的教育规模徒然增加了 农村学校资源富余 而城市迁移生入学数材 不变 从而城市迁移生失学率 竺L 一不变 显然 以降低学校收费或者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方式来花费 肘o 肘2 这笔农村新增经费要好于扩大教育规模 农村公共教育经费减少所导致的效应与经费增加的效应恰好相反 对迁移者子女的城市公共教育投入包括P n q B 虬三个变量 对于一 笔新增的公共教育经费 城市教育当局也可以用降低学校收费 提高学校教 育的质量 扩大教育规模这三种方式来花费 n 的下降或者吼的上升使得图 2 中的嚣 如 锄 上移 h h 曲线也向上移动5 均衡点E 于是向左移动 结果是 5 注意 h h 曲线不是向上平移 h h 表示与不同的M 值对应的j M o M 2 弘魄 如 值 在G 点 M o 0 i M o M 2 1 因此h h 上移与 如 铅 上移相同的幅度 越往左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均衡的失学生效M o 增加 农村八掌数M 减少 农村学校员源冒余量C A 相 应增加 而城市迁移生入学数M 不变 从而城市迁移生失学率面岩 麓上升 如果城市教育当局把这笔新增经费用于扩大城市教育规模 图2 中的s 8 向左平移 M 相应增大 h h 曲线向左平移相同幅度而且除G 点外向上移动6 这使得均衡点E 左移更大的幅度 从而均衡时M 的减少量大于M 的增大量 均衡的J l 增大 而城市迁移生失学率 M 生e L M 2 变化的方向不确定 教育市场 均衡条件意味着均衡时J 似 M 不变 如果假设 似 肘 一面等麓则均衡 时城市迁移生失学率面篡毫不变 可见 单方面增加城市公共教育经费的结果是增加了城市迁移生失学数 但采用扩大教育规模的方式时失学率可能不变 情况相对好些 城市公共教育经费的减少所导致的效应与上述经费增加的效应刚好相 蜃 劳动市场的外生变量决定了劳动市场均衡的迁移劳动力总数 从而通 过假设M I 妣 式9 间接决定了迁移者学龄子女数膨 而M 将影响教育市 场的均衡 当农村劳动需求L A 减少 或者城市劳动需求L B 增加 或者迁移 成本c I 下降 由图l 可见 这些变化均会使得均衡时 增加 下降 这也是 与直觉一致的 这些变量的变化要么使不迁移的收益减少 农村劳动需求减 少 要么使迁移的成本下降 c 1 下降 要么使迁移的收益增大 城市劳动 需求增加 从而倾向于增加迁移者人数 迁移者人数的增加使得迁移者学龄子女数吖增加 从而打破了教育市场 原有的均衡 在图2 中 M 的增加相当于拉长了横轴 右侧纵轴 s B 和h h M o 越大 j M o j l j 越小 但一直保持正值 从而h h 上移的幅度越小 6 S B 向左平移使得按从右向左衡量的矾的原点B 左移相同幅度 h h 曲线也向左平移 相同幅度 而增大的M 2 使得与每一正的J I 对应的 吖o M 2 都变大 从而h h 曲线上 的对应点相应上移 1 4 山东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曲线整体右移 由于给留守儿童提供的农村公共教育资源是总的农村公共教 育资源减去提供给农村非迁移者子女后的余额 I 的下降使得 内生增加 s 右移 在新的均衡 4 增加而M 不变 M z 和万三 麓也不变 这样 总 的结果是部分农村学校学生的身份变成了流动儿童 农村教育资源总的利用 率不变 直觉上 既然农村存在富余的教育资源 而且在农村入学得到的效 用与在城市面临入学的不确定性时得到的效用相等 新增迁移者学龄子女可 以满足于留守在农村7 农村劳动力和迁移者的总数 增加导致均衡时 2 和 1 均增加 从而肘 增加且M 审牟减少 人口参数f 的上升也会导致肘增加且肘 审牛减少 只 要存在足够的农村教育资源富余 教育市场均衡时帆 M o M 面篡 麓 的变化方向与上段完全相同 唯农村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升 L 增加 或者b 减少 或者C l 上升 或者 下降 或者f 下降的效应 与上述刚好相反 留守成本岛下降对劳动市场的影响是增加 的均衡值 从而增加了M M 增加对教育市场的效应是增加M 的均衡值 但不影响帆 这是c 2 通过劳 动市场对教育市场的间接影响 下面看厶对教育市场的直接影响 从图2 可 见 c 的下降使得右侧纵轴的原点0 下降 从而G H 和h h 曲线作为一个整 体相应向下平移 结果是均衡点E 右移 使得均衡时吖 增加而M 减少 因 此c 的下降对教育市场的总效应是使得M 增加而肘 减少 直觉上 留守成 本的下降使得迁移的成本下降 倾向于增加迁移者人数 而且留守成本的下 降降低了迁移者子女在农村入学的成本 倾向于增加农村入学数 表l 归纳了上述的比较静态分析结果 表l 模型的比较静态结论 7 这并不意味着增加的那些迁移者学龄子女全部在农村学校入学 事实上 他们可以分 布在农村学校 城市学校 城市街头这三个地方的任何一处 但均衡的净结果是只有 农村学校学生身份的变化 山尔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M o 外生变量变化 M lM oM 2 M o M t n 降 或吼升 升降 皿 降 心升 平 皿皿皿 n 降 或如升 降升 亚 升 肘口升 降升升 皿 L A 降 或L B 升 或c l 降 升 皿 平 亚 或 升 或f 升 c 2 降 升 降平降 由前文可见 仅仅变动 和吖 并不改变 M 面等麓的均衡值 而这三个变量正是本模型所关注的 因此 可以不考虑农村教育规模M 除c 2 以外的劳动市场参数 以及人口参数l 的影响 4 几点说明 下面放松基线模型的几个假设 看看所导致的后果 由此可以更清楚地 明白这些假设的意义 在本模型中 通过假设 城市迁移者劳动市场充分有效 排除了迁移 者在城市失业的可能性 这与T o d a r o 模型不同 在T o d a r o 模型中 城市的 工资高于市场出清的水平 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决定于城乡真实收入差距和 获得城市工作的可能性 如果在本模型中引入城市迁移者失业 需要对假设做如下修正 潜在的迁移家庭的效用函数变为 V 弘 p 口 b p c 3 2 其中k 表示潜在的迁移者获得工作的可能性 劳动力恒等式变为 一M 2 o 3 3 其中 0 指在城市失业的迁移者劳动力数 1 6 山自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假设就业的城市迁移者的工资w 外生给定且足够高 从而 2 也由 巩 一 2 决定下来 假设由见 w A N 2 解得的 满足 一q 一 2 3 4 就是这个假设使得城市迁移者中出现失业 之所以出现高且无弹性的工 资w s 可能是由于政府的最低工资法和工会的契约等制度因素 假设潜在的迁移者获得工作的可能性k 在农村取1 在城市取k N o 假设 o k J V o 2 l 3 5 k 0 2 lf o ra l l 2 0 3 6 苎盟 丝2 0 3 7 a v 0 a k A 0 1 V d o 3 8 训2 假设 3 7 和 3 8 意味着城市的失业者越少 就业者越多 迁移者在 城市就越容易找到工作 这似乎是合理的 人口假设 M 一 o 2 3 9 在这些假设下得到的劳动市场均衡条件为 屹 c I c 2 k o v 0 2 4 0 除了多出两个参数c I c 2 外 这与T o d a t o 模型完全相同 劳动市场满足 见 屹 l 41 玩 2 4 2 M 2 o 4 3 w A c a c 5 k o v 0 2 4 4 给定外生变量 c l c 的值和见 p k o v 0 2 的函数 形式 这四个式子就决定了模型内生变量 o 1 N 的均衡值 下面 是图形分析 1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3 劳动市场的均衡 存在城市迁移者失业的情形 图3 中 如果没有城市的工资管制 劳动市场将在D 点达到均衡 此时 不存在失业 农村工资被决定为 当城市工资被管制为 时 由假设 w s c 一岛 w A 式3 4 知 城市工作更有吸引力 如果填满城市岗位虬后 所有其他潜在的迁移者都在农村就业 将得到w 的工资 此时市场处于C 点 但C 点并不是均衡 此时将有一些迁移者为了获得城市的高工资而宁愿忍受 小于1 的就业可能性 i 眠 2 图中的i i 曲线就衡量了在与不同的 o 值对应 的I a 札 下城市岗位对于迁移者的价值 在i i 曲线与农村反劳动需求曲线 L A 的交点E 这一价值与农村工作的价值相等 屹 c l c 2 t 0 2 劳 动市场达到了均衡 内生变量 o 川 2 取得均衡值 由i i 曲线与L B 曲线的相对关系决定 E 点可能位于D 点的左上方 也可能位于D 点的右下 方 因此 均衡的峨可能高于 也可能低于 i i 曲线有可能交左纵轴于F 点的上方 此时所有的农村劳动力都迁移到 城市 由于i i 向左下倾斜而L A 向右下倾斜 均衡存在且唯一 当i i 高于L A 时 o 有扩大的动力 而当i i 低于L 时 o 有缩小的动力 因此均衡是稳定的 与K r u e g e r 指出的T o d a r o 模型中的情形 K r u e g e r 1 9 7 4 完全一样 在 这样的劳动市场中 政府强加的城市工资 高于出清劳动市场的水平 使得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幸运地获得城市岗位的迁移者获得了租金 一 一与一乞 劳动者为获得城市 高工资而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就是一种竞争性寻租 而迁移者在城市的失业就 反映了浪费在寻租上的资源的数量 下面考察失业的比较静态意义 显然只需考察劳动市场参数的效应 劳动市场的外生变量决定了劳动市场均衡的迁移劳动力总数 0 从 而通过假设 一 0 2 式1 3 间接决定了迁移者学龄子女数 而 f 将影响教育市场的均衡 当农村劳动需求L A 减少 或者城市劳动需求L B 增 加 或者迁移成本c l 下降 或者农村居民和迁移者的总数 增加 均会使得 均衡的 o M 增加8 同时 农村教育规模肘 也有内生的变化 迁移者人数的增加使得迁移者学龄子女数M 增加 从而打破了教育市场 原有的均衡 在图2 中 f 的增加相当于拉长了横轴 右侧纵轴 S B 和h h 曲线整体右移 只要仍然存在农村教育资源富余 在新的均衡 J I 增加而 J l 厶不变 直觉上 既然农村存在富余的教育资源 而且在农村入学得到的效 用与在城市面临入学的不确定性时得到的效用相等 新增迁移者学龄子女可 以满足于留守在农村 留守成本c 下降对劳动市场的影响与基线模型的情形完全相同 可见存在城市迁移者失业时 模型的比较静态与基线模型相同 而且 与其他人群比较 农村一城市迁移者的失业率相当低 2 0 0 0 年 城市本地劳 动力失业率为9 1 城市一城市迁移者失业率为7 9 而农村一城市迁移 者失业率仅为3 6 王德文等 2 0 0 4 因此 本文采用基线模型的假设 放松假设 肘 足够大 使得迁移者子女只要愿意 在农村学校肯定可 以入学 h h 曲线可能会交直线D F 于点F 右侧 这使得图4 的情形成为可 能 这些结果不难从图3 中分析得到 L 的左移使得均衡时 下降 l 减少 o 增加 2 不变 b 的左移使得均衡时n 上升 1 减少 o 增加 2 增加 c l 或c 的下降 使得均衡时w A 上丹 1 减少 o 增加 2 不变 的增加使得均衡时 下降 l 增 加 o 增加 j 不变 困难在于 对均衡的影响 w e 的上升无疑会使均衡时 2 减 少t 但它对均衡时屹 l i 的影响是模糊的 从而对 o 2 的影响也是模糊的 1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肘o 图4 教育市场的均衡 农村教育供给不足的情形 图4 与图2 的区别在于h h 曲线交直线D F 于点F 右侧的点G 点G 使得 迁移者子女在城乡教育之问无差异 但尚留下数量为A H 的迁移者子女无学 可上 若这部分孩子当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进入城市 如此低的获得城市教 育的可能性就会使得城市教育不如农村教育 h h 曲线位于点G 左下方的部分 低于n 办 劬 因此这部分孩子当中势必有一部分留在农村 从而使得假设 迁移者子女获得教育的可能性 在农村取1 不再正确 此时 在农村应取 M M 而假设 肼 M 与 在城市的取值 2 都满足类似 1 4 1 5 1 6 1 7 1 8 的假设是合理的 这里的虬 峨 分别指迁移 者子女在农村 城市的失学数 正的肘 导致的小于1 的j M M 产生了r r 曲线 与h h 的交点E 就是农村教育供给不足时教育市场的均衡 并决定 了迁移者子女在农村 城市失学数峨 峨 的均衡值 因为农村教育的供给量似乎是为未发生农村一城市迁移前所有农村居民 的学龄子女设计的 我认为图4 那样的情形不大可能出现 因此在上面对模 型的比较静态分析中 我把图2 那样的情形当作初始均衡所处的位置 并假 设始终存在农村教育资源富余 图2 中的农村公共教育资源使用方式是无效的 如果减少农村教育规模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把省下来的钱用于降低学校收费或者提高教育质量 在不增加农村公共教育 经费的情况下减少了失学生数并提升了农村教育服务的品质 这显然是一个 帕累托改进 在给定农村公共教育投入总量的条件下 农村教育当局面临教 育规模M 与教育品质 p q A 之间的替代9 图5 中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 的等投入线s s 就刻画了这种替代关系 在s s 与h h 的交点P 就实现了给定农 村教育资源总量 也给定其他所有参数 下的失学最小化 M o 图5 农村公共教育投入的效率 在给定农村公共教育投入总量和教育规模肘 的情况下 当局可以提供 许多可行的办 吼组合 而这些组合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效用 这样 存在一个等投入区域 图5 中的s s 可解释为等投入前沿 等投入区域的右 上方边界 如果假设农村教育当局以图5 的方式决定教育投入的使用 这在经济学 上显得更优美 但在农村教育当局的决策以行政方式做出并受到一系列法规 的管制的情况下 价格办的粘性是相当大的 更不用说质量吼了 而对教育 市场的扰动似乎时有发生 而且农村教育当局似乎也没有足够的动力去追求 不考虑实际实施此种替代的成本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其教育投入的效率最大化 此外 农村教育当局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