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骊山森林植被打造一流生态景观.doc_第1页
恢复骊山森林植被打造一流生态景观.doc_第2页
恢复骊山森林植被打造一流生态景观.doc_第3页
恢复骊山森林植被打造一流生态景观.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恢复骊山森林植被 打造一流生态景观骊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承载着周、秦、汉、唐以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骊山是横亘临潼东西的天然绿色屏障,生态地位极其重要。但是,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骊山山体背景森林植被遭受严重破坏,骊山北麓森林覆盖率仅为37.2%,除骊山森林公园及山前冲积扇绿化现状较好以外,其余大部分山体裸露,植被不丰,光山秃岭依稀可见,母土沙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功能减退,给临潼的经济发展和骊山风景区的整体形象带来了严重影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了加快骊山生态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景区环境,提升景区品位,创建人文、和谐、生态临潼,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7年春季,区委、区政府把恢复骊山北麓森林植被列为全区“十一五”规划的重点任务,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反复进行调研、论证,将骊山北麓森林植被恢复工程项目纳入到临潼区城乡绿化规划之中。2007年7月,区政府委托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先后完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绿化工程建设的作业设计,通过各方论证,制定了科学可行的绿化工程技术方案。区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市环保局也分别通过了项目土地利用、规划意见、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论证工作。该项目规划区东起小金乡土门河,西至斜口芷阳湖,北至城市快速干道,南至骊山第一道山脊线,涉及9个乡(街道)、43个行政村及骊山森林公园,东西长27.5公里,南北平均宽3公里,土地总面积105598亩,绿化工程概算总投资46866.69万元。项目规划从2008年开始至2012年利用5年时间,完成人工造林46987亩,近景区道路、河渠栽植乔木景观林20000株及辅助工程等任务。其中荒山荒地造林24902亩,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4922亩,25度以下坡耕地田埂地坎造林7089亩,稀疏林分补植10074亩,同时实施骊山道路交通工程、供水工程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管理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办法实施绿化工程,通过栽植乔灌木、拉网绿化、爆破移土绿化等生态修复方式,恢复骊山植被,使骊山北麓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实现绿化美化山体,减少水土流失、涵养城乡水源、改善景区生态环境的目标。专家对该项目可行性的肯定和我区对前期工作的充分准备,更加坚定了区委、区政府实施骊山北麓森林植被恢复工程建设项目的决心。为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区委、区政府先后六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督促、协调项目前期工作。并于2008年5月12日成立了骊山北麓森林植被恢复工程建设指挥部,由区长庞阿平同志担任总指挥,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及分管副区长担任副指挥。2008年11月17日,区委、区政府举行了骊山北麓森林植被恢复工程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有幸请到了市长助理乔高社同志及市级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参加仪式的还有临潼区六大班子领导及区级相关部门、乡(街办)的主要领导和施工队全体成员共计400余人,仪式上,区委副书记、区长庞阿平同志做了动员讲话,区委书记任军号同志宣布了骊山北麓森林植被恢复工程正式开工,议程进行完,领导干部纷纷拿起铁锹热情高涨的投入到植树造林的劳动之中,场面异常壮观,将骊山造林绿化启动仪式掀向了高潮标志着骊山造林绿化项目建设已全面拉开帷幕,一场绿化美化骊山的生态战斗已经打响!骊山北麓森林植被恢复工程区按照作业设计共划分为12个标段,按照先易后难的步骤进行实施。区政府在本级财政特别困难的条件下,争取到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贷款资金3000万元,配套资本金1325万元,首先于2008年秋季实施了试验区(孙家坪)1908亩的绿化工程。2009年实施了E标段1243.1亩绿化工程,两年累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151.1亩,新修生产通道10.3公里,改造生产便道10公里,建护林房3座,铺设供水管网78800米,修建蓄水池、拦水坝、抽水站各3座,共栽植侧柏2223.1亩、油松680亩、女贞156亩、核桃92亩,平均成活(保存)率达到95.42%,顺利通过了省市专家的验收。今年骊山北麓森林植被恢复工程计划投资5000万元,完成人工造林面积5000亩。截至目前,已投资4800万元,铺设引水管道40万米,新修生产路7.8公里,栽植侧柏、油松大苗88.8万株,人工造林4000亩,完成了年计划投资5000万元的96%,完成了全年骊山造林任务的80%。从2008年开始至今,骊山北麓森林植被恢复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9125万元,人工造林7151.1亩,整体绿化了七座山头,直接改善了骊山风景区迎面坡的绿化现状。自区委、区政府高瞻远瞩正式提出骊山北麓森林植被恢复这一生态建设项目后,在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下,在省市林业部门和区级各部门的精心支持下,目前,实施后的试验区及E标段的山体已郁郁葱葱,林木长势良好。从临潼城区仰望骊山,原来赤裸裸的山体已披上了绿装,造林绿化工程卓有成效,为继续绿化骊山北麓其它标段提供了好的经验和做法。骊山北麓森林植被恢复工程是我区造林绿化史上的一大壮举,工程的实施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和社会各界的良好反映。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领导带领全体员工在试验区栽植了油松纪念林。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一检查指导组组长李天文,省林业厅厅长张社年,国家林业局营造林综合核查组,国家林业局国际合作司,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彭长清,省林业厅副厅长、陕西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建阳以及市上领导王成文、王启文、朱智生、黄省身、乔高社、史南征等先后来到骊山绿化现场考察,一致对绿化工程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指示我区将这项荫及子孙万代的绿化工程推进到底。骊山北麓森林植被恢复工程的初步实施已经彰显了它起点高、着眼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所取得的绿化成效前所未有。“恢复骊山植被,重塑骊山美景,打造人文、和谐、生态临潼”,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梦想,也是临潼区委、区政府潜心奋斗的目标。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全区领导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