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段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技术交底.doc_第1页
新泰段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技术交底.doc_第2页
新泰段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技术交底.doc_第3页
新泰段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技术交底.doc_第4页
新泰段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技术交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5国道莱芜至新泰段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 技术交底第一部分 总 概 述一、 概述205国道北起山海关,南至广州,是贯穿我国华北、华东、华南等地重要交通主干线。本施工图为205国道山东省境内的一段,处于鲁中地区,北接205国道博山至莱芜段终点,南与京沪高速公路化(化马湾)临(临沂)段(汶南镇两桥庄)搭接,是山东省公路网主框架“三纵三横一环”中之二横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完善了山东省公路主干线交通网络,提高了汽车运输能力,改善了山东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投资环境,而且对改善区域交通环境和促进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二、 任务依据山东省公路管理局(1999)鲁路工函41号关于加快莱芜至新泰高速公路工程设计的函。合同。1999年11月22日鲁交计1999130号关于莱芜至新泰段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及初步设计审查意见。1999年元月13日山东省公路管理局(2000)鲁路计函1号“关于印发莱芜至新泰公路泰莱连接线初步设计审查会会议纪要的函”。2000年3月20日山东省公路管理局(2000)鲁路计函6号“关于印发莱新路泰莱路连接线初步设计有关事宜的会议纪要的函”。2000年1月21日山东省地质矿产厅鲁地字20006号关于印发对国道205线莱芜至新泰段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评审意见的函。1999年10月205国道莱芜至新泰高速公路初步设计文件。1999年11月205国道莱芜至新泰高速公路泰莱连接线初步设计文件。院计划经营处给三分院下达的勘察设计计划任务书。三、 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所经主要河流、垭口、城镇及工程概况路线起点位于莱芜市颜庄镇王家港村,与国道205线博山至莱芜段终点相接(博山至莱芜段桩号K44+655莱芜至新泰段桩号K0+000),向南经野虎沟南、唐家宅北、吕家林南;之后沿九龙山东北侧和葫芦山水库西南侧,跨牟汶河,至钢城区西、设钢城互通式立交;在卞家泉跨东莱(磁莱)铁路和老205国道。之后进入新泰市境内,经北师店乡小驻马庄,金斗水库东,绕榆山至岙阴乡与新泰公路交叉并设新泰互通式立交,再经东周水库东、青云山东,在沈家庄镇洼子庄与老205国道二次交叉,终点止于新泰市汶南镇两桥庄东北,与京沪高速公路(化马湾至临沂段)搭接,设互通式立交联接。与京沪高速公路交叉处桩号K45+851.082=京沪高速公路桩号K45+836.686,主线修建终点为K45+580。路线主线修建长度45.58公里,路基挖方549.84万米3,填方542.10万米3,特大桥、大桥1803m/5座、中小桥824.99m/14座,涵洞115道,互通式立交3处,分离式立交817.485m/7处,高架桥655.755m/2处,通道56道,天桥28座(未含互通立交范围内的桥涵),停车区1处,管理处和养护工区各1处,并合并设置,挡土墙912.45米/5段。钢城连接线1.361公里,新泰连接线8.762公里,两条连接线均采用二级路标准。泰莱连接线全长10.95公里。特大桥、大桥1597.58米/3座、小桥90.04米/4座、涵洞14道、互通立交3处、天桥3座、通道21道(未含互通立交范围内的桥涵)。本工程共划分6个合同段,见表31,不含交通工程机电部分工程。招标文件划定的标段桩号(原桩号)与施工图的标段分界桩号(新桩号)不一致,但实地分界位置没有变。各标段新桩号及主要工程量一览表 表11标 段新桩号长 度主 要 工 程 量第一合同段(泰莱连接线)K0+000K10+95010.95特大桥、大桥1597.58米/3座,小桥90.04米/4座,分离式立交124.48米/1座,通道、天桥24座,涵洞14道(未含互通立交范围内的桥涵),互通立交3处,该标段路面工程。第二合同段K0+000K9+4069.406大桥237.22米/1座,中桥228.732米/3座,小桥78.87米/3座,分离式立交432.76米/2座,通道、天桥22座,涵洞19道,二标和三标段的路面工程。第三合同段K9+406K18+4229.016大桥397.204米/2座,中桥40.44米/1座,小桥18.54米/1座,分离式立交196.4米/2座,通道、天桥11座,涵洞24道(未含互通范围内的桥涵),互通立交1处,无路面工程。第四合同段K18+422K25+8037.381大桥368.6米/1座,中桥156.76米/2座,小桥25.5米/2座,分离式立交698米/3座,通道天桥13座,涵洞13道,四标和五标的路面工程。第五合同段K25+803K35+1189.315特大桥800米/1座,中桥71.24米/1座,小桥35.54米/1座,通道、天桥15座,涵洞32道(未含互通立交范围内的桥涵)。连接线8.762Km,中、小桥86.83米/2座,涵洞22道,互通立交1处,无路面工程。第六合同段K35+118K45+851.08210.703082中桥183.711米/2座,分离立交146.08米/2座,通道、天桥23座,涵洞27道,渡槽1处,互通立交1处(未含互通立交范围内的桥涵),停车区1处,该标段的路面工程。四、 沿线自然地理特征1、 气象 项目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历年平均降雨量739.2mm,1小时最大降雨量98.3mm,年最大降雨量1395.4mm,降雨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年平均气温12.7,历年最高气温39.5,历年最低气温21.6,最大风力18.0ms,风向西南偏西,最大冻土深度41cm。2、地形、地貌:本次勘察路线所经过冲积平原区,低山丘陵区,平原微丘三大地貌单元,唐家宅以北处于莱芜盆地内,唐家宅到东周水库之间,为低山丘陵区,东周水库以南则处于新泰平原微丘区内。地面标高在173.00米334.08米220.90米之间变化,相对高差最大为100米,总的趋势呈两端低,中间高的不规则马鞍形状,局部地段由于人工采石,修路平地,拦河筑坝,挖土烧砖,煤矸石堆放等,地形变化较大,各单元特征如下:(1)、冲积平原:路线里程K0+000K7+600和泰莱连接线LK0+000LK8+100即主线路段位于西港煤矿、野虎沟、唐家宅一带,处于莱芜断陷盆地的东南部边缘,汶河南岸的冲积平原上、地势开阔平坦,地面标高200.40260.70米,相对高差约60米,总体趋势为南高北低,即向盆地中心倾斜,地形起伏不大;莱芜连接线路段位于莱芜市南部汶河两岸,其地面高程在173194米之间,地形平缓,呈西低东高之势。(2)、低山丘陵区:路线里程K7+600K34和新泰连接线,即唐家宅以南至东周水库、青云山一带,区内基岩基本裸露,山岭起伏,大致呈东西走向,海拨高程在110576米之间,相对高差466米,路线经过区地面标高230334.08米,其中转子山以北处于丘陵的前缘缓坡上,转子山至东周水库之间处于低山丘陵内,地形起伏变化大,区内主要山峰有:九龙山、葫芦山、韩崮顶、青龙岗、榆山等。(3)、平原微丘区:主线里程K34K45+600段及泰莱连接线LK8+100LK11+300段,即东周水库以南地区和莱芜市东侧。东周水库以南地区内丘陵大致呈南北向延伸,地面标高在180-300米之间;路线在南河庄以南与涝坡之间处于丘陵缓坡上,涝坡汶南以南,地形相对平缓,地面标高210-223米,总体呈南高北低,地形起伏不大;莱芜连接线东侧的平原微丘区,总体呈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平缓。3、地层岩性场区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第三系至寒武系沉积岩及太古界花岗岩。低山丘陵区基岩基本裸露,冲积平原,平原微丘区,第四系地层发育。沉积岩产状较平缓,倾向北北东,倾角1830单斜产出,沿线地层主要特征见表3-2。4、 地质构造与地震(1)、地质构造:路线所经区位于鲁中南,其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北断块区之鲁西断块,基底地层以变质岩、花岗岩、花岗岩、花岗岩片麻岩为主,盖层为古生界到第四系沉积物。构造线方向以北北东、北西方向为主。场区的具体位置处于郯庐(沂沐)断裂带之间派生构造北西向断裂构造体系内,由三条大断裂组成,即泰山断裂,莲花山断裂、蒙山断裂。三条大断裂作为莱芜凹陷、新浦山凸起、新泰蒙阴凹陷的边界断裂,控制其形成和发育,场区的三大断裂进一步派生出次一级断裂,走向以北东东,东西方向为主,主要有梁坡断裂、颜庄断裂、青泥沟断裂、南仓峪断裂、榆山断裂等。现分述如下:区域地层岩性特征简表 表1 -2地质时代代号岩性特征厚度(米)成因分布范围第四系全新统Q4al+el黄褐色、棕红色亚粘土,局部地段为粘土,亚粘土。0.5013.00冲积、残积平原区,平原微丘区及低山丘陵区的山间沟谷带。Q4al+pl黄褐色、中粗砂,砂砾角砾,圆砾卵石等,河庆中局部平细砂薄层。6.408.80冲积、冲积平原区,现代河床中。第四系上更新统Q3pl+el黄褐色,棕黄色,以为亚粘土为主,局部为粘土。0.207.00残积、坡积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区和平原微丘区。第三系E紫红色,杂色,砾岩,砾石成份以灰岩,花岗岩,砂岩为主,棱角-次棱角状,胶结物主要为泥质,其次有少量的钙质胶结。未揭穿沉积低山丘陵区,岙阳河一带。白垩系K黄褐色,灰白色,中细粒,长石英砂岩。未揭穿沉积平原微丘区,汶南分水岭一带。侏罗系J黄褐色,紫红色,薄层状,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等。未揭穿沉积低山丘陵区,汶南一带。二迭系P灰黄色灰白色厚层长石,石英砂岩灰黄色中薄层状细砂岩等。未揭穿沉积平原区颜庄镇一带。石炭系上统C灰黄色,中薄层状,灰岩,局部夹灰黄色薄层状,泥灰岩,黄褐色,灰白色砂岩夹煤层。未揭穿沉积路线终点,起点一带。奥陶系中统O2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砾状,豹皮灰岩,局部夹土黄色,中薄层状,泥质灰岩。未揭穿沉积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区。寒武系中统E2+3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局部夹紫红色,泥质砂岩,泥岩等。未揭穿沉积榆山、葫芦山一带。太古界Ar黄褐色,灰白色,中、粗粒花岗岩。未揭穿岩浆作用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区。(a)场区外围断裂: 郯庐(沂沐)断裂:是鲁东南及鲁东构造区的边界断裂,由相互平行的五条断裂组成,走向北东,断层带宽度较大,为一活动性正断层,对场区的区域稳定有一定的影响。 泰山断裂:为场区的外围断裂,走向北西,倾向西南,为活动性平移断裂,对场区的区域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蒙山断裂:距路线的终点约30公里,为外围断裂,走向北西,倾向西南,为活动性正断层,对场区的稳定性影响较小。梁坡断裂:位于路线的东部67公里处,走向北东,倾向南西,全长超过百公里,切割了新泰-蒙阴的第三系地层,为一深大活动性断裂,对场地的区域稳定性影响较大。(b)场区内断裂颜庄断层:与路线的关系最为密切,在葫芦山以北至榆山之间,路线多次与其相交,走向北西,倾向西南,倾角6070为一平移正断层,断层带宽度不详。莲花山断层:从青云山以南的杨家河村穿过,为郯庐断裂带派生的西北向正断层,是新泰蒙阴凹陷与新浦山凸起的构造分界线,走向北西(320340)倾角70,断层破碎带宽约50100米,向西南方向延伸,与郯庐断裂相交,为一活动性断层。青泥沟断裂:于葫芦山山南延伸约10公里,走向近东西,倾向正南,在葫芦山可见寒武系地层与奥陶系地层发生到转变现象,为一正断层。南仓峪断层:路线在南仓峪附近穿过此断层,走向北东(4045),倾向南东,倾角6070,沿走向延伸约8公里,断层的中部被颜庄断层切断,为一正断层。北师店断层:位于路线的北师店一带,该断层为弧性断裂,在北师店以西走向北北东,倾向东南,在北师店以东转为北东6080,断层带宽度约70米,充填物为断层角砾,局部为断层泥,角砾成分以灰岩,砾状灰岩为主,其次为泥岩,均已不同程度的胶结,为一活动性正断层。榆山断裂:位于榆山山北坡,延伸约9公里,走向南西,倾向南东,在西南方向交于莲花山断层,为一正断层。据区域资料分析,上述断裂构造在中生代及老第三纪时活动性最为强烈,新第三纪时期由于构造力场的转变,大部分断裂的活动性质发生了变化,活动强度减弱。除以上断层外,在路线的终点附近分布510条北东向的小断层,规模小,延伸短,且距路线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对路线的稳定性影响甚微。(2)、地震:场区位于华北断块的中南部,紧邻郯庐(沂沐)活动断裂带,场区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自新生代以来,断裂多有活动,因此区内存在地震的发震可能和受邻区地震的危险。据地震史记载,自公元前1831年至今,场区外围只发生两次强震,即公元前75年安丘的7级地震,1668年临沂的8.5级地震,其余的均为小震。且主要发生在四个地方,即莱芜的东部、新泰的南部、东平的南部、泰山脚下,而且地震频度不高,每百年内三级左右小震平均27次,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路线所经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属抗震设防区。5、水文地质(1)、地表水: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基岩大部分裸露,地表径流强烈,除了星罗棋布的人工灌区及水塘外,主要发育河流有牟汶河、白杨河、岙阳河、水汶河、孝义河,其河流均为场区西部汶河的支流。河流为源短流急的季节性河流,枯水期水流很小,甚至干枯,雨季则流量增大,河水猛涨。路线穿过的河流,经取水样分析,对砼无侵蚀性。(2)、地下水:场区的地下水比较贫乏,属贫水区,地下水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第四系孔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岩溶裂隙水,现分述如下:第四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冲、洪积物及残坡积物中,主要分布于平原区、平原微丘区及牟汶河、白杨河、岙阳河一级阶地及河漫滩一带,地下水埋深一般为0.506.00米,流向大致与地形一致,其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其次为河流,水库的渗入等,其动态水位随季节性变化明显。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区,赋存于基岩风化裂隙中,水质好,水量小,埋深一般数十米以下,青云山、崇本庄一带,有细小的山泉出露,即为风化裂隙水。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奥陶系、寒武系灰岩岩溶裂隙及溶洞之中,埋藏较深,无规律性,水质好,水量一般,其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其次为河流渗入。经全线取水样分析,除了蒙馆路分离立交桥处地下水对砼具弱的侵蚀性外,其余地段地下水对砼均无侵蚀性。6、不良地质现象沿线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以下5种:(1)、黄土状土:位于低山丘陵区,属冲洪积成因,具体分布路段为K22+760K23+030段,一般为褐黄色湿陷性黄土,偶见虫孔,夹少量灰岩碎石,土层厚度0.90米,湿陷系数为0.0350.049,自重湿陷量ZS110最大纵坡及坡长%/m/处5/7002.10/700/1最小坡长m200400凸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450010000凹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300010000竖曲线最小长度m70212.5路基宽度M2323行车道宽度M23.7523.75设计荷载汽车超20,挂车120平均每公里交点数个0.548平曲线占路线总长%62.33平均每公里纵坡变更点个1.278竖曲线占路线总长%40.37 第二六合同段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一览表 3-2主要技术指标单 位规 范 值采 用 值路线长度Km45.849计算行车速度Km/h100100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7002000/2处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400/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m40004000最小缓和曲线长度m85204.258同向平曲线间最短直线m6V/反向平曲线间最短直线m2V412.881/1处停车视距m160160最大纵坡及坡长%/m/处4/8003.67/680/1处最小坡长m250440凸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1000010000凹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65007310.45竖曲线最小长度m85208.58路基宽度M26.026.0行车道宽度M23.7523.75设计荷载汽车超20,挂车120平均每公里交点数个0.305平曲线占路线总长%66.55平均每公里纵坡变更点个1.2竖曲线占路线总长%56.61 2、技术指标的总体运用1)、第一合同段在初步设计路线线位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地物、工程地质、煤矿采空区,合理运用技术标准,妥善处理桥位与被交公路、水利、环境等各种因素,优化线位,尽量使线形与地形限制相协调,尽量避免高填深挖。LK7之后低山丘陵区沿线地形地质条件较复杂,路线平纵设计时注重考虑填挖平衡。平原区选线采用曲线绕避村庄,并尽量少压煤和缩短采空区长度,同时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以提高该路的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2)、第二六合同段在初步设计路线线位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地物、工程地质、煤炭采空区,合理运用技术标准,妥善处理桥位与被交公路、水利、环境等各种因素,优化线位,尽量使线形与地形限制相协调,尽量避免高填深挖。丘陵区沿线地质条件较复杂,地貌起伏变化大,路线平纵设计时注重考虑填挖平衡。平原区选线采用曲线绕避村庄,并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以提高该路的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总体设计时还从安全、经济、可行考虑,处理好深挖与高填的均衡,桥梁与高挡墙的比较。3、路线平纵面设计1)、第一合同段平面设计泰莱连接线路线长度为10.950公里,设交点6个,平曲线长度占路线总长62.33,最小平曲线半径为2500米/1处,平曲线间最大直线长度1914.496米,平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同向平曲线间1914.496米,反向平曲线间258.858米。纵面设计纵断面共设变坡点15个,最大纵坡2.1/1处,坡长700米,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型为10000米/1处;凹型为10000米/1处,竖曲线占路线总长度40.37。2)、 平面设计路线主线建设长度45.58公里,共设交点13个,平曲线长度占路线总长66.55,最小平曲线半径为2000米/2处,最小缓和曲线参数707.107米,最小缓和曲线长度204.158米。平曲线之间最大直线长度2993.194米,反向平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412.881米。 纵面设计纵断面共设变坡点54个,最大纵坡3.67%计1处,坡长680米,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形为10000米/1处,凹形为7310.45米/1处,竖曲线占路线总长度56.61。钢城连接线:二级公路标准,路线全长1.361公里,全段为直线,最大纵坡3.382,坡长780米,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型:R8000m,凹型R15000m。新泰连接线:二级公路标准,路线全长8.762公里,共设交点3个,平曲线占路线总长18.114,最小平曲线半径1000米/1处,平曲线间直线长度611.529米;该连接线纵断面最大纵坡2.734计1处,坡长820米,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型为12000米/2处;凹型为1000米/1处,竖曲线占路线总长40.508。三、施工注意事项施工放样时,必须采用设计文件中所提供的导线点、水准点成果资料。中桩放样宜采用极坐标法或GPS全球定位技术,使用光电测距仪应满足测设精度要求。放样前必须对导线点进行联测、复核,成果符合规定要求方能进行放样,如需恢复或加密必须严格按照控制测量办法执行。施工时,如沿线水准点需加密,迁移或重新恢复时,应按照GB1289891三、四等水准点测量规范及交通部颁发的公路路线勘测规程JTJ 061-85所要求的精度执行。第四部分 路基、路面及排水一、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1、审查意见中指出“对于K0+300K0+400之间新近形成的采空区,应采用临时路面,待沉降稳定后再重铺路面”。勘探结果认为该段采空区在2002年至2003年内的剩余沉降量已较小,而本项目在2002年底竣工,如果在2002年底以后的剩余沉降量较小,能满足路基沉降的要求,则不需修建临时路面过度。因此,本次设计中暂不考虑修建临时路面,通过施工期间对地表沉降的观测,根据观测资料再确定是否修建临时路面。 2、审查意见中指出“深挖路堑段防护墙应避免分层上下设置”。因路堑的开挖采用光面小型爆破的施工方法,开挖爆破对路堑边坡的岩石扰动较小,路堑边坡平整光滑。根据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详细地质勘探报告,对于易风化岩石的路堑边坡,采用护面墙对边坡进行全部防护;对于石灰岩、白云岩及花岗岩等不易风化的硬质岩路堑边坡,仅对全风化和强风化层进行防护。 3、审查意见中“建议面层下层6cm、AC-25改为AC-25,上油层使用改性沥青”。考虑到面层的中面层已采用AC-20,且下有1cm的沥青砂封层,从面层的服务性能考虑,下面层仍采用AC-25,上面层沥青采用剂量4%的SBS改性沥青。二、路基设计 1、一般路基(1)路基高度路线穿越的地貌单元主要有低山丘陵区、平原微丘区和冲积平原区,路基高度主要受地形条件、被交路净空标准,地下水位及路基稳定性等因素控制。河流冲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均为填方路基,雨季最不利地下水位埋深0.5m,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按中湿状态考虑为1.5米。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地下水埋藏较深,路基最大填土高度为18m,最大挖深40m。(2)路基宽度第一合同段公路等级为四车道高速公路,计算行车速度为8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为23.0米,其中:行车道宽27.5米,硬路肩宽22.5米(含右侧路缘带宽20.5米),中间带宽2.0米(中央分隔带1.5米,左侧路缘带宽20.25米),土路肩宽20.5米。第二六合同段公路等级为四车道高速公路,计算行车速度为10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为26.0米,其中:行车道宽27.50米,硬路肩宽23.0米(含右侧路缘带宽20.5米),中间带宽3.50米(中央分隔带2.0米,左侧路缘带宽20.75米),土路肩宽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