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散热设计

收藏

预览图
编号:4408286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54M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19-12-07 上传人:石磨 IP属地:广东
12
积分
关 键 词:
电子产品 散热 设计
资源描述:
. YEALINK 产品热设计 VCS项目散热预研 欧国彦 2012-12-4 热设计、冷却方式、散热器、热管技术 电子产品的散热设计 一、 为什么要进行散热设计 在调试或维修电路的时候,我们常提到一个词“**烧了”,这个**有时是电阻、有时是保险丝、有时是芯片,可能很少有人会追究这个词的用法,为什么不是用“坏”而是用“烧”?其原因就是在机电产品中,热失效是最常见的一种失效模式,电流过载,局部空间内短时间内通过较大的电流,会转化成热,热**不易散掉,导致局部温度快速升高,过高的温度会烧毁导电铜皮、导线和器件本身。所以电失效的很大一部分是热失效。 高温对电子产品的影响:绝缘性能退化;元器件损坏;材料的热老化;低熔点焊缝开裂、焊点脱落。 温度对元器件的影响:一般而言,温度升高电阻阻值降低;高温会降低电容器的使用寿命;高温会使变压器、扼流圈绝缘材料的性能下降,一般变压器、扼流圈的允许温度要低于95C;温度过高还会造成焊点合金结构的变化—IMC增厚,焊点变脆,机械强度降低;结温的升高会使晶体管的电流放大倍数迅速增加,导致集电极电流增加,又使结温进一步升高,最终导致元件失效。 那么问一个问题,如果假设电流过载严重,但该部位散热极好,能把温升控制在很低的范围内,是不是器件就不会失效了呢?答案为“是”。 由此可见,如果想把产品的可靠性做高,一方面使设备和零部件的耐高温特性提高,能承受较大的热应力(因为环境温度或过载等引起均可);另一方面是加强散热,使环境温度和过载引起的热量全部散掉,产品可靠性一样可以提高。 二、 散热设计的目的 控制产品内部所有电子元器件的温度,使其在所处的工作环境条件下不超过标准及规范所规定的最高温度。最高允许温度的计算应以元器件的应力分析为基础,并且与产品的可靠性要求以及分配给每一个元器件的失效率相一致。 三、 散热设计的方法 1、 冷却方式的选择 我们机电设备常见的是散热方式是散热片和风扇两种散热方式,有时散热的程度不够,有时又过度散热了,那么何时应该散热,哪种方式散热最合适呢?这可以依据热流密度来评估,热流密度=热量 / 热通道面积。 按照《GJB/Z27-92 电子设备可靠性热设计手册》的规定(如下图1),根据可接受的温升的要求和计算出的热流密度,得出可接受的散热方法。如温升40℃(纵轴),热流密度0.04W/cm2(横轴),按下图找到交叉点,落在自然冷却区内,得出自然对流和辐射即可满足设计要求。 大部分散热设计适用于上面这个图表,因为基本上散热都是通过面散热。但对于密封设备,则应该用体积功率密度来估算,热功率密度=热量 / 体积。下图(图2)是温升要求不超过40℃时,不同体积功率密度所对应的散热方式。比如某电源调整芯片,热耗为0.01W,体积为0.125cm3,体积功率密度=0.1/0.125=0.08W/cm3,查下图得出金属传导冷却可满足要求 按照上图,可以得出冷却方法的选择顺序:自然冷却一导热一强迫风冷一液冷一蒸发冷却。体积功率密度低于0.122W/cm3传导、辐射、自然对流等方法冷却;0.122-0.43W/cm3强迫风冷;0.43~O.6W/cm3液冷;大于0.6W/cm3蒸发冷却。注意这是温升要求40℃时的推荐参考值,如果温升要求低于40℃,就需要对散热方式降额使用,0.122时就需要选择强迫风冷,如果要求温升很低,甚至要选择液冷或蒸发冷却了。 2、 散热器的选择 这里面还应注意一个问题,是不是强迫风冷能满足散热要求,我们就可以随便选择风扇转速呢,当然不是,风扇的转速与气流流速有直接关系,这里又涉及一个新概念——热阻。 热阻=温度差 / 热耗(单位℃/W) 热阻越小则导热性能越好,这个概念等同于电阻,两端的温度差类似于电压,传导的热量类似于电流。风道的热阻涉及流体力学的一些计算,如果我们在热设计方面要求不是很苛刻,可通过估算或实验得出,如果要求很苛刻,可以查阅《GJB/Z27-92 电子设备可靠性热设计手册》,里面有很多系数、假设条件的组合,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个别系数我也没搞明白如何与现实的风道设计结合,比如,风道中有一束电缆、风道的壁不是均匀的金属板,而是有高低不平带器件的电路板,对一些系数则只能估算了,最准确的方式反而是实验测量了。 热阻更多的是用于散热器的选择,一般厂家都能提供这个参数。举例,芯片功耗20W,芯片表面不能超过85℃,最高环境温度55℃,计算所需散热器的热阻R。 计算:实际散热器与芯片之间的热阻近似为0.1℃/W,则(R+0.1)=(85-55) ℃/20W,则R=1.4℃/W。依据这个数值选散热器就可以了。 这里面注意一个问题,我们在计算中默认为热耗≈芯片功率,对一般的芯片,我们都可以这样估算,因为芯片中没有驱动机构,没有其他的能量转换机会,大部分是通过热量转化掉了。而对于电源转换类芯片或模块,则不可以这样算,比如电源,它是一个能源输出,它的输入电量一部分转化成了热,另外很大部分转化成电能输出了,这时候就不能认为热耗≈功率。 3、 散热器的设计方法 3.1、散热器设计的步骤 通常散热器的设计分为三步 a:根据相关约束条件设计处轮廓图。 b:根据散热器的相关设计准则对散热器齿厚、齿的形状、齿间距、基板厚度进行优化。 c:进行校核计算。 3.2、 自然冷却散热器的设计方法 3.2.1、考虑到自然冷却时温度边界层较厚,如果齿间距太小,两个齿的热边界层易交叉,影响齿表面的对流,所以一般情况下,建议自然冷却的散热器齿间距大于12mm,如果散热器齿高低于10mm,可按齿间距≥1.2倍齿高来确定散热器的齿间距。 3.2.2、自然冷却散热器表面的换热能力较弱,在散热齿表面增加波纹不会对自然对流效果产生太大的影响,所以建议散热齿表面不加波纹齿。 3.2.3、自然对流的散热器表面一般采用发黑处理,以增大散热表面的辐射系数,强化辐射换热。 3.2.4、由于自然对流达到热平衡的时间较长,所以自然对流散热器的基板及齿厚应足够,以抗击瞬时热负荷的冲击,建议大于5mm以上。 3.3、 强迫冷却散热器的设计方法 3.3.1、 在散热器表面加波纹齿,波纹齿的深度一般应小于0.5mm。 3.3.2、增加散热器的齿片数。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挤压设备及工艺已能够达到23的高宽比,国内目前高宽比最大只能达到8。对能够提供足够的集中风冷的场合,建议采用低温真空钎焊成型的冷板,其齿间距最小可到2mm。 3.3.3、 采用针状齿的设计方式,增加流体的扰动,提高散热齿间的对流换热系数。 3.3.4、 当风速大于1m/s(200CFM)时,可完全忽略浮升力对表面换热的影响。 3.4、 在一定冷却条件下,所需散热器的体积热阻大小的选取方法 3.5、 在一定的冷却体积及流向长度下,确定散热器齿片最佳间距的大小的方法 3.6、 不同形状、不同的成型方法的散热器的热传递效率比较的大小的方法 3.7、 散热器的相似准则数及其应用方法 3.7.1、相似准则数的定义 3.7.2、 相似准则数的应用 3.8、散热器的基本的优化方法 3.9、不同风速下散热器齿间距选择方法 3.10、优化散热器齿间距的经验公式及评估风速变化对热阻的影响的经验公式 3.11、辐射换热的考虑原则 ①如果物体表面的温度低于50℃,可忽略颜色对辐射换热的影响。因为此时辐射波长相当长,处于不可见的红外区。而在红外区,一个良好的发射体也是一个良好的吸收体,发射率和吸收率与物体表面的颜色无关。 ②对于强迫风冷,由于散热表面的平均温度较低,一般可忽略辐射换热的贡献。 ③如果物体表面的温度低于50℃,可不考虑辐射换热的影响。 ④辐射换热面积计算时,如表面积不规则,应采用投影面积。即沿表面各部分绷紧绳子求得的就是这一投影面积,如下图所示。辐射传热要求辐射表面必须彼此可见。 4、 风路的设计方法 4.1、自然冷却的风路设计 4.1.1、设计要点: 机柜的后门(面板)不须开通风口。 底部或侧面不能漏风。 应保证模块后端与机柜后面门之间有足够的空间。 机柜上部的监控及配电不能阻塞风道,应保证上下具有大致相等的空间。 对散热器采用直齿的结构,模块放在机柜机架上后,应保证散热器垂直放置,即齿槽应垂直于水平面。对散热器采用斜齿的结构,除每个模块机箱前面板应开通风口外,在机柜的前面板也应开通风口。 4.1.2、典型的自然冷机柜风道结构形式 4.2、强迫冷却的风路设计 4.2.1、设计要点: 如果发热分布均匀,元器件的间距应均匀,以使风均匀流过每一个发热源. 如果发热分布不均匀,在发热量大的区域元器件应稀疏排列,而发热量小的区域元器件布局应稍密些,或加导流条,以使风能有效的流到关键发热器件。 如果风扇同时冷却散热器及模块内部的其它发热器件,应在模块内部采用阻流方法,使大部分的风量流入散热器。 进风口的结构设计原则:一方面尽量使其对气流的阻力最小,另一方面要考虑防尘,需综合考虑二者的影响。 风道的设计原则 风道尽可能短,缩短管道长度可以降低风道阻力; 尽可能采用直的锥形风道,直管加工容易,局部阻力小; 风道的截面尺寸和出口形状,风道的截面尺寸最好和风扇的出口一致,以避免因变换截面而增加阻力损失,截面形状可为园形,也可以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4.2.2、电源系统典型的风道结构-吹风方式 4.2.3、电源系统典型的风道结构-抽风方式 5、 热设计的思路 以上部分是定量设计部分的内容,在有了一个定量的设计指导后,也有一些具体的工程技巧来帮助实现理论计算结果的要求。一般的热设计思路有三个措施:降耗、导热、布局。 5.1、降耗 降耗是不让热量产生;导热是把热量导走不产生影响;布局是热也没散掉但通过措施隔离热敏感器件;有点类似于电磁兼容方面针对发射源、传播路径、敏感设备的三个措施。 降耗是最原始最根本的解决方式,降额和低功耗的设计方案是两个主要途径,低功耗的方案需要结合具体的设计进行分析,不予赘述。器件选型时尽量选用发热小的元器件,如片状电阻、线绕电阻(少用碳膜电阻);独石电容、钽电容(少用纸介电容);MOS、CMOS电路(少用锗管);指示灯采用发光二极管或液晶屏(少用白炽灯),表面安装器件等。除了选择低功耗器件外,对一些温度敏感的特型元件进行温度补偿与控制也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尤其是放大电路的电容电阻等定量测量关键器件。 降额是最需要考虑的降耗方式,假设一根细导线,标称能通过10A的电流,电流在其上产生的热量就较多,把导线加粗,增大余量,标称通过20A的电流,则同样都是通过10A电流时,因为内阻产生的热损耗就会减小,热量就小。而且因为降额,在环境温度升高时,器件性能下降情况下,但因为有余量,即使性能下降,也能满足要求,这是降额对于增强可靠性的另一个作用。 5.2、导热 导热的设计规范比较多,挑一些比较常见的罗列具体如下: A、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通风路径须经过整个散热通道,一般进风口在机箱下侧方角上,出风口在机箱上方与其最远离的对称角上; B、避免将通风孔及排风孔开在机箱顶部朝上或面板上; C、为防止气流回流,进口风道的横截面积应大于各分支风道截面积之和; D、对靠近热源的热敏元件,采用物理隔离法或绝热法进行热屏蔽。热屏蔽材料有:石棉板、硅橡胶、泡沫塑料、环氧玻璃纤维板,也可用金属板和浇渗金属膜的陶瓷; E、将散热>1w的零件安装在机座上,利用底板做为该器件的散热器,前提是机座为金属导热材料; F、热管安装在热源上方且管与水平面夹角须>30度; G、PCB用多层板结构(对EMC也有非常非常大的好处),使电源线或地线在电路板的最上层或最下层… H、热源器件专门设计在一个印制板上,并密封、隔离、接地和进行散热处理; I、散热装置(热槽、散热片、风扇)用措施减少热阻: a、扩大辐射面积,提高发热体黑度; b、提高接触表面的加工精度,加大接触压力或垫入软的可展性导热材料; c、散热器叶片要垂直印制板; d、大热源器件散热装置直接装在机壳上; J、密封电子设备内外均涂黑漆可辅助散热;为避免辐射热影响热敏器件、热源屏蔽罩内面的辐射能力要强(涂黑),外面光滑(不影响热敏器件),通过热传导散热; K、密封电子设备机壳内外有肋片,以增大对流和辐射面积; L、不重复使用冷却空气; M、为了提高主要发热元件的换热效率、可将元件装入与其外形相似的风道内; N、抽鼓风冷却方式的选择… O、风机的选择… P、被散热器件与散热器之间充填导热膏(脂),以减小接触热阻; Q、被散热器件与散热器之间要有良好的接触,接触表面光滑、平整,接触面粗糙度Ra≤6.3μm; R、辐射是真空中传热的唯一方法 a、确保热源具有高的辐射系数,如果处于嵌埋状态,利用金属传热器传至冷却装置上; b、增加辐射黑度ε; c、增加辐射面积s; d、辐射体对于吸收体要有良好的视角,即角系数φ要大; e、不希望吸收热量的零部件,壁光滑易于反射热。 S、机壳表面温度不高于环境温度10℃; T、液体冷却设计注意事项… U、半导体致冷适用于… V、变压器和电感器热设计检查项目… W、减小强迫对流热阻的措施… X、降低接触热阻的措施… …… 5.3、布局 A、元器件布局减小热阻的措施: a、元器件安装在最佳自然散热的位置上; b、元器件热流通道要短、横截面要大和通道中无绝热或隔热物; c、发热元件分散安装; d、元器件在印制板上竖立排放。 B、元器件排放减少热影响: a、有通风口的机箱内部,电路安装应服从空气流动方向:进风口→放大电路→逻辑电路→敏感电路→集成电路→小功率电阻电路→有发热元件电路→出风口,构成良好散热通道; b、发热元器件要在机箱上方,热敏感元器件在机箱下方,利用机箱金属壳体作散热装置。 C、合理布局准则: a、将发热量大的元件安装在条件好的地方,如靠近通风孔; b、将热敏元件安装在热源下面。零件安装方向横向面与风向平行,利于热对流。 c、在自然对流中,热流通道尽可能短,横截面积应尽量大; d、冷却气流流速不大时,元件按叉排方式排列,提高气流紊流程度、增加散热效果; e、发热元件不安装在机壳上时,与机壳之间的距离应>35—40cm。 D、冷却内部部件的空气进口须加过滤装置,且不必拆开机壳即可更换或清洗; E、设计上避免器件工作热环境的稳定性,以减轻热循环与冲击而引起的温度应力变化。温度变化率不超过1℃/min,温度变化范围不超过20℃,此指标要求可根据产品不同由厂家自行调整; F、元器件的冷却剂及冷却方法应与所选冷却系统及元件相适应,不会因此产生化学反应或电解腐蚀; G、冷却系统的电功率一般为所需冷却热功率的3%一6%; H、冷却时,气流中含有水分,温差过大,会产生凝露或附着,防止水份及其它污染物等导致电气短路、电气间隙减小或发生腐蚀。 措施:a、冷却前后温差不要过大; b、温差过大会产生凝露的部位,水分不会造成堵塞或积水; c、如果有积水,积水部位的材料不会发生腐蚀; d、对裸露的导电金属加热缩套管或其他遮挡绝缘措施; 上面对降耗、导热、布局的三类措施作了简要的罗列,在我们设计一个系统时,也要有一些系统的指标进行评价和作为设计目标,比如电子设备的进口空气与出口空气温差应<14℃、系统总功耗< ** W、系统用到的电源电压不超过**种(种类越多,变换就多,效率损失就多)… 四、 热设计的计算 1、热设计的基础理论 1.1、自然对流换热 1.1.1、大空间的自然对流换热 Nu=C(Gr.Pr)n. 定性温度:tm=(tf+tw)/2 定型尺寸按及指数按下表选取 1.1.2、有限空间的自然对流换热 垂直封闭夹层的自然对流换热问题分为三种情况: (1) 在夹层内冷热壁的两股流道边界层能够相互结合,形成环流; (2) 夹层厚度δ与高度之比δ/h>0.3时,冷热的自然对流边界层不会相互干扰,也不会出现环流,可按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冷热的自然对流换热; (3) 冷热壁温差及厚度均较小,以厚度为定型尺寸的Gr=(Bg△t δ3)/υ3<2000时,通过夹层的热量可按纯导热过程计算。 水平夹层的自然对流换热问题分为三种情况: (1) 热面朝上,冷热面之间无流动发生,按导热计算; (2) 热面朝下,对气体Gr.Pr<1700,按导热计算; (3) 有限空间的自然对流换热方程式: Nu=C(Gr.Pr)m(δ/h)n 定型尺寸为厚度δ,定性温度为冷热壁面的平均温度Tm=(tw1+tw2 ) 1.2、流体受迫流动换热 1.2.1管内受迫流动换热 管内受迫流动的特征表现为:流体流速、管子入口段及温度场等因素对换热的影响。 入口段:流体从进入管口开始需经历一段距离后管两侧的边界层才能够在管中心汇合,这时管断面流速分布及流动状态才达到定型。这段距离称为入口段。入口段管内流动换热系数是不稳定的,所以计算平均对流换热系数应对入口段进行修正。在紊流时,如果管长与管内径之比L/d>50则可忽略入口效应,实际上多属于此类情况。 管内受迫层流换热准则式: Nu=0.15Re0.33Pr0.43Gr0.1(Pr/Prw)0.25 管内受迫紊流换热准则式: tw>tf Nu=0.023Re0.8 Pr0.4. tw105 hc=(1.1-1.4) λ空气 0.032Ref 0.8/L 肋片效率 对直齿肋: η=th(mb)/(mb)) m=(2 hc/λδ0) δ0:肋片根部厚度(m)        b. 肋高(m)  散热器的流阻计算 散热器的流阻包括沿程阻力损失及局部阻力损失 △P=hf+hj =λfL/deρV22/2+ζρV22/2 λf --沿程阻力系数 L--流向长度(m) de--当量水利直径(m),de=4A流通/湿周长 V--断面流速(m/s) 沿程阻力系数计算λf 层流区:Re=Vd/υ≤2300 λf=64/Re 紊统光滑区 4000105, 湍流 根据流体的状态(层流或紊流)计算考尔本数J Re<1800,层流 J=6/Re 0.98 Re>105,湍流 J=0.023/Re0.2 也可以根据齿形及雷诺数从GJB/Z 27-92 图12-18查得 计算冷板的换热系数: h= JGCpPr2/3 计算肋片的效率 m=(2h/λδ)0.5,ηf=th(ml)/ml(也可以根据ml值查相应的图表得到肋片效率) 计算冷板的总效率:忽略盖板及底版的效率,总效率为: A=At+Ar+Ab, η0=1-Ar(1-ηf)/A 计算传热单元数 NTU=hη0A/qmCp 计算冷板散热器的台面温度 ts=(eNTUt2-t1)/(eNTU-1) 流体流动阻力计算 计算流通面积与冷板横截面积之比 σ=Af/Ac 查空气进入冷板时入口的损失系数Kc=f(Re,σ):根据雷诺数Re及σ从GJB/Z 27-92 图12-16及图12-16查得 查摩擦系数f=f(Re,σ): 根据雷诺数Re从GJB/Z 27-92 图12-18查得 计算流动阻力 △P=G2[(Kc+1-σ2)+2(ρ2/ρ1-1)+f ρ1A/(Afρm)-(1-σ2-Ke)ρ1/ρ2]/(2ρ1) 判断准则 确定是否满足ts<[ts],如果不满足,需增大换热面积或增大空气流量。 确定是否满足△P<[△P],如果不满足,需减小冷板的阻力(如选择阻力较小的齿形、增大齿解决等)或重新选择压头较大的风扇 【案例】10KVA UPS 冷板散热器,器件的损耗为870.5W,要求冷板散热器台面温升小于30℃(在40℃的环境温度下)。 冷板散热器的截面图略 梯形小通道面积:Ai=(3.8+2.6)9.5/2=30.4mm2 每排有29个梯形小通道,共22排,n=2922=638个 基板厚度为:9mm 总的流通面积 Af =30.42922=0.0193952 m2 冷板的横截面积 Ac=1201202=0.0288 m2 水力半径:de=4Afi/х=430.4/(29.5+3.8+2.6)=4.787mm 确定风扇的工作点 Re=de G/μ=deqm/μAf 在40℃空气的物性参数为:μ=19.110-6kg/m.s, ρ1=1.12kg/m3 Re=(4.78710-31.120.30483 qm1/(6019.110-60.0193952) =6.831 qm1(qm1的单位为:CFM) σ=Af/Ac=0.0193952/0.0288=0.673 先忽略空气密度的变化,不同流量的流阻计算如下表所示: 我们把两个NMB4715的风扇流量相加,静压不变,得出两个风扇并联后的静压曲线,再把上表的数据绘制成风道曲线并与风扇静压曲线进行画在同一张图上,其交点即为风扇的工作点,即为(170CFM,0.13in.H2O),工作点对应的风速为4.14m/s。 空气流过冷板后的温升 空气口温度为40 ℃,ρ1=1.12kg/m3,Cp=1005.7J/kg. ℃ μ=19.110-6kg/m.s, Pr=0.699 质量流量 qm=0.0802311.12=0.08986kg/s △t= Q/qmCp=870.5/0.089861005.7=9.63℃ 定性温度: tf=(2ts+t1+t2)= (280+40+49.63)/4=62.4 ℃ 按定性温度查物性得: ρ1=1.06kg/m3,Cp=1005.7J/kg.℃ μ=20.110-6kg/m.s,Pr=0.696 换热系数 质量流速 G=qm/Af =4.141.12=4.64kg/m2.s 雷诺数 Re=deG/μ=4.78710-34.64/(20.110-6)=1105.1 层流 J=6/Re 0.98=6/1105.10.98=6.2510-3 h= JGCpPr-2/3=6.2510-34.641005.70.696-2/3 =37.14W/m2.℃ 肋片效率 m=(2h/λδ)0.5=(237.14/(180 0.001))0.5=20.3 ml=20.30.11=2.23 ηf=th(ml)/ml=th(2.23)/2.23=0.433 传热单元数:NTU=hη0A/qmCp=37.140.4333.241 =0.5772 冷板的表面温度: Ts=(eNTUt2-t1)/(eNTU-1)=61.9 ℃<70℃ 冷板设计方案满足散热要求。 8、 元器件的工作结温计算 如果已知道散热器台面温度Ts , 则器件的工作结温为: Tj=Ts+ PTRth(j-s) Rth(j-s) =Rjc+Rcs+Rb Rth(j-s)-器件结到散热器的热阻,℃/W。 Rjc-器件结壳热阻,℃/W,从器件使用手册中查得 Rcs-- 壳到散热器的热阻,即接触热阻, ℃/W,可根据从器件使用手册中查得的值乘以适当的系数得到。 Rb- 绝缘垫片的热阻,℃/W,可绝缘垫片的数据资料中查得,无绝缘垫片时该项热阻为零。 如果已知散热器的热阻,环境温度,则器件的工作结温为: Tj=Ta+ PTRth(j-a) Rth(j-a) =Rsa+Rjc+Rcs+Rb Rth(j-a)-器件结到环境的热阻,℃/W。 Rsa-散热器热阻,℃/W [案例1]30A模块中,输出二极管处散热器的台面温度为94.6 ℃,二极管的最大结温为175 ℃,结壳热阻为0.45 ℃/W,接触热阻为0.15 ℃/W,绝缘垫片的热阻为0.3 ℃/W,计算二极管的工作结温。 Rjs= Rjc+ Rcs+Rb=0.45+0.15+0.3=0.9℃/w Tj= Ts+PdRjs=94.6+44.20.9=134.4 ℃ [案例2]如把[案例1]中的二极管在一散热器中央,散热器的热阻为0.8 ℃/w,环境温度为40 ℃。 Rjs= Rsa+Rjc+ Rcs+Rb=0.8+0.45+0.15+0.3=1.7℃/w Tj=Ta+ PTRth(j-a).=40+44.21.7=115.2 ℃ 9、 风扇的基本定律及噪音的评估方法 9.1、风扇定律 Basic (corrected) fan laws When fan speed changes When air density changes Air flow CFM2 = CFM1 (RPM2/RPM1) WRONG! CFM2 = CFM1 (density2/density1) WRONG! MASSFLOW2 = MASSFLOW1 (density2/density1) Pressure P2 =P1 (RPM2/RPM1)2 P2 = P1 (density2/density1) Power HP2 = HP1 (RPM2/RPM1)3 HP2 = HP1 (density2/density1) Noise N2 = N1 + 50 log10 (RPM2/RPM1) N2 = N1 + 20 log10 (density2/density1) 9.2、风扇的噪音问题 风扇产生的噪音与风扇的工作点或风量 有直接关系,对于轴流风扇在大风量, 低风压的区域噪音最小,对于离心风机 在高风压,低风量的区域噪音最小,这 和风扇的最佳工作区是吻合的。注意不 要让风扇工作在高噪音区。 风扇进风口受阻挡所产生的噪音比其出 风口受阻挡产生的噪音大好几倍,所以 一般应保证风扇进风口离阻挡物至少 30mm的距离,以免产生额外的噪音。 对于风扇冷却的机柜,在标准机房内噪 音不得超过55dB,在普通民房内不得超 过65dB。 对于不得不采用大风量,高风压风扇从而产生较大噪音的情况,可以在机柜的进风口、出风口、前后门内侧、风扇框面板、侧板等处在不影响进风的条件下贴吸音材料,吸音效果较好的材料主要是多孔介质,如玻璃棉,厚度越厚越好。  有时由于没有合适的风机而选择了转速较高的风机,在保证设计风量的条件下,可以通过调整风机的电压或其他方式降低风扇的转速,从而降低风扇的噪音。相应的噪音降低变化按下式计算: N2 = N1 + 50 log10 (RPM2/RPM1) 【案例】:一电源模块采用一个轴流风扇进行冷却,为了有效抑止噪音,要求风扇只有在监控点的温度高于85℃才全速运转,其余情况风扇必须半速运转。已知风扇全速运转时转速为2000RMP,噪音为40db,求在半速运转时风扇的噪音为多少?如果已知全速运转时风扇的工作点为(50CFM,0.3IN.H2O),试求风扇在半速运转时的工作点。 解:根据风扇定律 N2 = N1 + 50 log10 (RPM2/RPM1) =40+50 log10 (1000/2000) =24.9db P2 =P1 (RPM2/RPM1)2 =0.3(1000/2000)2=0.075 IN.H2O CFM2 = CFM1 (RPM2/RPM1) =50(1000/2000)=25CFM 10、 海拔高度对热设计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10.1、 海拔高度对自然冷却条件的热设计要求 对于自然对流,其传热机理是由于冷却空气吸热后其密度减小,迫使重力场中的空气上升而形成冷热空气的对流而产生热量传递。由于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空气的密度逐渐减小,空气上升的能力也就减少,自然对流换热的能力减弱。自然对流换热能力的变化最终体现在对流换热系数的变化上,根据美国斯坦伯格的经验公式,如果忽略空气温度的变化,可按下式计算海拔高度对自然对流的影响强弱。 hc(高空)=hc(海平面)(ρ高空/ρ海平面)0.5 =hc(海平面) (p高空/p海平面)0.5 hc(高空),hc(海平面)-分别为高空及海平面的自然对流换热系数,W/m.k ρ高空,ρ海平面-分别为高空及海平面的空气密度,Kg/m3 p高空,p海平面-分别为高空及海平面的空气压力,帕斯卡 10.2、 海拔高度对强迫冷却条件的热设计要求 海拔高度对强迫风冷影响的机理是由于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空气密度减小,质量流速减小,空气分子间碰撞的概率降低,对流换热能力减弱。同样,强迫对流换热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最终体现在对流换热系数的变化上,美国军用标准规定,低于5000米以下的高空,如果忽略空气温度的变化,可按下式计算海拔高度对强迫风冷换热影响的强弱。 层流:hc(高空)=hc(海平面)(ρ高空/ρ海平面)0.5 湍流: hc(高空)=hc(海平面)(ρ高空/ ρ海平面)0.8 hc(高空),hc(海平面)-分别为高空及海平面的强迫风冷对流换热系数,W/m.k p高空,p海平面-分别为高空及海平面的空气压力,帕斯卡 10.3、 自然对流时的解决对策 预先计算出海拔高度对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大小,通过增加相应的对流换热面积来弥补高空换热能力的减弱,按下式计算: F对流(高空)= F对流(海平面)/(ρ高空/ρ海平面)0.5 10.4、 强迫对流时的解决对策 增大面积法 预先计算出海拔高度对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大小,通过增加相应的对流换热面积来弥补高空换热能力的减弱,按下式计算: F对流(高空)= F对流(海平面)/(ρ高空/ρ海平面)0.5 提高风扇的转速 RPM2/RPM1=ρ海平面/ρ高空 五、 热仿真技术 1、为什么要进行热仿真分析 提高产品的性能及可靠性。 更快地将产品投放市场。 降低设计、生产和重复设计、生产的费用。 减少试验和测量的次数 2、仿真分析技术及软件介绍 电子设备热设计软件是基于计算传热学技术(NTS)和计算流体力学技术(CFD)发展电子设备散热设计辅助分析软件,它可以帮助热设计工程师验证、优化热设计方案,满足产品快速开发的需要,并可以显著降低产品验证热测试的工作量。 目前商业的热设计软件种类繁多,有基于有限体积法的Flotherm、I-deas、Ice-pack、Tas-Harvard thermal、Cool it、Betasoft,及基于有限元的Ansys等,其中Flotherm、I-deas、Ice-pack占据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Ansys软件是由美国Ansys公司推出的多物理场有限元
内容简介: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电子产品散热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4082868.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