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夜莺的歌声.doc_第1页
第十三课夜莺的歌声.doc_第2页
第十三课夜莺的歌声.doc_第3页
第十三课夜莺的歌声.doc_第4页
第十三课夜莺的歌声.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夜莺的歌声备课人:吕红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2、体会课文首尾呼应应写法。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宛转”、“兴致勃勃”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教学重难点: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德育渗透点: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爱国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文。1、学生自学2、检查自学情况。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的每个段落概括大意。四、学习课文第一段。要求:1、在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2、怎样理解课文中的几句话:(1)“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让他带路。)3、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勇敢机智聪明活泼能干自信)4、小结。五、作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2、体会课文首尾呼应应写法。3、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4、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5、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第二段1.自学课文,思考:(1)一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了麻痹德国兵,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是不引起敌人的怀疑。)(2)为什么夜莺“有时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为了麻痹德国兵,让他们觉得夜莺还是个孩子,顽皮又贪玩)(3)夜莺回答德国军官的突然问话,表现了他的什么?(机智,灵活)2.交流,朗读。3.小结。二、学习第三段。1.学习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中能了解到夜莺的什么?(主要讲了游击队是怎样从夜莺那里了解到德国军情况的。从中了解到夜莺与游击队配合的默契,游击队与夜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2.读一读表现夜莺机智的句子和游击队的对话,加深理解。3.小结。三、学习第四段1. “从松树林里发出一声口哨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游击队发给夜莺的暗号,让他迅速隐蔽)2.游击队是怎样消灭德国兵的?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游击队为什么会全歼敌人。3.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夜莺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河岸边?他在望什么?4.课文为什么写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树叶差不多的绿颜色呢?(当孩子把敌人带进伏击圈,接到游击队发出的暗号时便于迅速隐蔽。)5.小结。四、了解首尾呼应的方法。 第1段:使苏联人民深受其害,满目疮痍,一片焦土,连烧焦的树木也“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这段话写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同时也说明了苏联人民对德国侵略者的愤恨。第2段,“停了一会儿”,说明小夜莺发现了敌人,“新的劲头唱起来说明经过思考决定去吸引敌人。歌声中传达出一种奋斗的力量,点明行文线索,为后文设伏笔。第3段,孩子的穿着和动作与后文形成照应,暗示着小夜莺在执行任务。第36段,这段与第1、3自然段相照应,说“夜莺”坚守岗位,认真察看敌情,以便通知游击队再次歼灭敌人。第37段,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飞出”是要让敌人听见,引敌人上钩,也暗示了孩子完成任务后的欢畅与轻松)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与第2自然段相照应,小夜莺开始执行新的任务。)所谓首尾呼应,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这种呼应可以给人首尾圆满,结构严谨的感觉。本文就运用了这种方法,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告诉我们小夜莺在村口放哨是他的职责,以夜莺的歌声传递信息是他和敌人斗争的方式。五、总结全文。1.课文紧扣题目,请把出现“夜莺”的地方划出来。2.“夜莺的歌声”的含义:一是小孩叫夜莺,他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让游击队消灭敌人,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二是小孩用夜莺的叫声报告敌人的情况,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的声音;三是小孩是个爱祖国、恨敌人,机智勇敢的小孩,夜莺的歌声是热爱祖国,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颂歌。3.通过一件什么事反映什么?(通过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侵略者经过的记叙,反映了苏联少年的机智勇敢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4.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互相呼应)六、总结扩展1、这篇文章读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2、你觉得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热爱自己的祖国。)七、作业。1、学习写人物动态的句子,画在书上。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起因: 引敌发现主动接近巧答盘问取得信任经过: 诱敌进伏击圈机智勇敢的 巧妙报告敌情爱国主义精神结果: 全歼敌人 夜莺又叫教后反思: 夜莺的歌声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篇篇幅挺长的课文,教学起来做到细处有些难度。 好在学生都能按照我的吩咐课前预习,疏通生字,把课文读准。这是顺利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一步。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我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述了当时苏联的历史背景,给学生一个初步的认识。以便于学生能联系背景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我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学生谈到“他有时侯学夜莺叫唱,有时候学杜鹃叫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全忘了”这一句时,我出示了“好像”一词。当我请学生注意“好像”这个词的时候,学生恍然大悟:小夜莺不是把德国鬼子忘了,他装着把德国鬼子忘了,实际上是在麻痹敌人,好让敌人认为他确实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以便后来用不同的鸟叫同游击队员联系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军官突然问”中的“突然”一词。当我引导学生注意“突然“一词,有些学生很快就把手举得很高:德国鬼子也不是好对付的, 很狡猾,小夜莺时刻有着生命危险。而小夜莺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回答得又是多么巧妙和勇敢机智!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也有做不到的地方。本来应该在第一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