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章 接触网零部件.doc_第1页
第X章 接触网零部件.doc_第2页
第X章 接触网零部件.doc_第3页
第X章 接触网零部件.doc_第4页
第X章 接触网零部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接触网零部件第一节 需求一览表1. 设备需求单位数量套套套套套套套套套套套套套套套套套套套套套套套套套注:1.投标人应提供上述所有设备的分项价格清单2.交货期、交货目的地见“商务文件”。3.设备数量供投标参考,最终采购量以施工现场实际发生的工程量为准。2服务需求:序号内 容数量地点1技术服务(供货方派人)安装督导现场开通、调试督导2设计联络(采购方派人)工厂3设备预验收(采购方派人)工厂4技术培训工厂或现场注:上述各项费用应为所参加设计联络人员、设备预验收人员及现场技术服务人员的食宿、往返火车或飞机票及当地交通费用,该报价需纳入总价,根据实际发生情况支付。3推荐易损件、备件及专用工具: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单价总价1专用工具2系统维护2年所需备品、备件注:要求提供详细清单,单独报价,纳入总价。第二节 主要技术规格1通用技术标准要求1.1 各种接触网零件的制造工艺、技术要求均应符合TB/T 2075-2010要求,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耐振动疲劳的优点。1.2 接触网零件应满足TB/T 2073-2010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的要求;接触网零件须按照TB/T 2074-2010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的要求进行试验。1.3 采用螺纹连接的振动状态下紧固的零件,其紧固件应有有效的防松措施,防松措施优先采用止动垫圈,在不能采用止动垫圈情况下可采用尼龙嵌件螺母、防松螺母、双螺母及粘接等防松措施。以确保在大修期内紧固件不松动。所有防松产品(防松垫片、防松螺母等)必须是经铁道部审查鉴定的产品。具体由投标厂家写明。1.4 接触网零件不得采用螺栓销形式,应采用半圆头的销钉加开口销结构。1.5 所有铜合金零件及不锈钢螺栓应进行应力腐蚀检验,以确保零件在使用期内不产生开裂和其它影响使用的缺陷。2.工程技术方案描述2.1接触网工程技术方案2.1.1 悬挂方式: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2.1.2线材类型项 目线材名称线材规格额定张力(kN)承力索正线铜镁合金绞线JTMH-15015站线铜镁合金绞线JTMH-9513接触线正线铜银合金接触线CTA-15020站线铜银合金接触线CTA-120152.1.3支柱及支持结构形式(1)支柱区间腕臂柱一般采用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线间距可采用H型钢柱。新建T梁上支柱采用热浸镀锌格构式桥钢柱;新建大跨度连续梁、道岔梁一般在梁面预留基础螺栓,支柱采用H型钢柱;当侧面限界较大时采用大限界框架。钢桁梁采用吊柱形式。双线隧道内采用带斜撑的倒立吊柱,转换柱采用双吊柱形式,下锚柱(接触悬挂下锚、附加线悬挂下锚等)采用重型锚臂,隧道内吊柱采用矩型钢管柱。软横跨支柱采用热浸镀锌钢柱。硬横跨支柱采用热浸镀锌格构钢柱。多线路腕臂支柱采用热浸镀锌钢柱。(2)支持结构支持结构采用钢腕臂结构、具有限位功能的铝合金定位装置。腕臂结构:平腕臂承力索座结构形式正线:具有限位功能的定位装置站线:限位或非限位功能的定位器(3)接触网零部件接触网零部件采用成熟可靠的产品,选用的材质和结构应耐腐蚀、耐疲劳,强度稳定。(4)其余技术条件见 “共同条款”。2.2接触网设计边界条件2.2.1 工作条件设计速度:120km/h受电弓的弓头宽度:1950mm2.2.2 环境条件2.2.2.1 最高温度:402.2.2.2 最低温度:252.2.2.3 风偏设计风速:30m/s2.2.2.4 结构风速:35m/s。2.2.2.5 覆冰厚度(承力索/接触线):10 mm/5 mm2.2.2.6 雷电日: 多雷区2.2.2.7 海拔高度: 1000m2.2.2.8 地震烈度:度2.2.3 污秽区划分 除了发电厂、煤矿、水泥厂等污染源的地点按特别严重污秽区考虑外,其余统一按照重污区考虑。3主要技术规格3.1概述3.1.1 适用范围本规格书是对本线单相工频25kV交流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件的制造、安装、试验、开通、验收的有关规定,并作为投标人制定投标书的依据。3.1.2 招标范围本技术规格书中接触网零件主要包括:腕臂底座、套管双耳、承力索座、腕臂、腕臂支撑、定位管、定位环、定位管支撑、定位器、锚支定位卡子、单、双横承力索线夹、定位环线夹、杵座楔形线夹、双耳楔形线夹、悬吊滑轮、线岔、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可调式整体吊弦、电连接线夹、下锚补偿装置等网上零部件。具体见需求一览表。*3.2技术规格3.2.1 腕臂支撑装置3.2.1.1 用途接触网系统腕臂结构中用以支持接触悬挂,并起传递负荷作用的腕臂支撑装置。3.2.1.2 规范性引用文件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TB/T 2075.1-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 第1部分:腕臂支撑装置TB/T 2073-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 2074-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GB/T 912000 开口销GB/T 931987 标准弹簧垫圈GB/T 952002 平垫圈 C级GB/T 1962003 普通螺纹 基本尺寸 GB/T 1972003 普通螺纹 公差与配合GB/T 6991999 优质碳素结构钢GB/T 7002006 碳素结构钢GB/T 8482002 小垫圈 A级GB/T 8671986 半圆头铆钉GB/T 12202007 不锈钢棒GB/T 3098.62000 紧固件机械性能 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 3098.152000 紧固件机械性能 不锈钢螺母GB/T 44232007 铜及铜合金拉制棒GB/T 52312001 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GB/T 57822000 六角头螺栓GB/T 57832000 六角头螺栓 全螺纹GB/T 61702000 1型六角螺母GB/T 6172.12000 六角薄螺母GB/T 81621999 结构用无缝钢管GB/T 113521989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 137931992 直缝电焊钢管GB/T 142431993 塑料件表面粗糙度GB/T 173951998 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200782006 铜和铜合金 锻件3.2.1.3腕臂支撑装置型式腕臂支撑装置见图3.2.1-1。图3.2.1-1 G型腕臂支撑装置 3.2.1.4 腕臂支撑装置的组成腕臂支撑装置组成见表3.2.1-1。表3.2.1-1 腕臂支撑装置组成型 号零件1零件2零件3零件4零件5零件6零件7零件8GPWG型平腕臂XWG型斜腕臂G型套管双耳G型承力索座管帽G型支撑管卡子G型支撑管卡子3.2.1.5腕臂支撑总体性能要求腕臂支撑总体性能应符合以下规定:a) 腕臂支撑装置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 2073的规定。b) 腕臂支撑装置应在最大工作荷重使用情况下结构稳定、无弯曲变形、摆动灵活。c) 腕臂支撑装置在组合状态下,总体机械性能应满足承力索座处水平荷重3.5kN、垂直荷重4.0kN、斜腕臂与定位管(或定位环)连接处水平荷重4.0kN时,G型腕臂支撑装置中各部分挠度不大于0.7%L(L为腕臂支撑装置部件受力支点间的最大长度)。3.2.1.6腕臂支撑装置中的零部件3.2.1.6.1 平腕臂3.2.1.6.1.1平腕臂的外形结构平腕臂的外形结构见图3.2.1-2。图3.2.1-2 平腕臂3.2.1.6.1.2 平腕臂的材料平腕臂腕臂管的材料按GB/T 6991999及GB/T 81621999,采用牌号为20的优质碳素结构钢。无缝钢管应符合GB/T 173951998,外径允许偏差应符合D3级,壁厚允许偏差应符S3B级。3.2.1.6.1.3 平腕臂的技术要求3.2.1.6.1.4 平腕臂制造工艺a)平腕臂应按TB/T 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b)平腕臂与绝缘子连接处待设计联络时确定。3.2.1.6.2 斜腕臂3.2.1.6.2.1 斜腕臂的外形结构斜腕臂的外形结构见图5。 1单耳;2腕臂管 图3.2.1-3 ZG型/WG型斜腕臂3.2.1.6.2.2 斜腕臂的材料1)斜腕臂腕臂管的材料按GB/T 6991999及GB/T 81621999,采用牌号为20的优质碳素结构钢。腕臂管尺寸及公差应符合GB/T 173951998,外径允许偏差应符合D3级,壁厚允许偏差应符S3B级。单耳材料按GB/T 7002006,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2)斜腕臂的单耳的材料按GB/T 7002006,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3.2.1.6.2.3 斜腕臂的技术要求3.2.1.6.2.3.1 技术要求斜腕臂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 2073的规定。3.2.1.6.2.3.2 斜腕臂制造工艺1)斜腕臂的单耳可采用金属模锻或者焊接工艺制造,单耳和腕臂管之间采用焊接方式。2)斜腕臂采用焊接方式时,单耳采用金属切割工艺制造或者工艺性高于金属切割工艺制造,单耳和腕臂管焊接后整体3级热浸镀锌。3.2.1.6.3 套管双耳3.2.1.6.3.1 套管双耳的外形结构套管双耳的外形结构见图7。 1套管抱箍; 2销钉;3螺母;4开口销;5螺栓;6螺母;7平垫圈;8弹簧垫圈图3.2.1-4 套管双耳3.2.1.6.3.2套管双耳的规格型号套管双耳的规格型号见表3.2.1-2。表3.2.1-2 套管双耳规格型号型 号适用管径DmmHmm双耳间距Cmm参考重量kg60型6074133.2.1.6.3.3 套管双耳的材料a) 套管双耳的套管抱箍均按GB/T 7002006,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b) 销钉、螺母、平垫圈、弹簧垫圈和开口销按GB/T 12202007,销钉采用牌号为06Cr19Ni10的不锈钢,螺母、平垫圈、弹簧垫圈和开口销采用牌号为12Cr18Ni9的不锈钢。3.2.1.6.3.4 套管双耳的技术要求a) 套管双耳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 2073的规定。b) 套管双耳的套管抱箍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c) 套管双耳的套管抱箍按TB/T 2073的要求进行3级热浸镀锌。3.2.1.6.3.5 套管双耳的紧固件a) 螺栓及销钉的机械性能按GB/T 3098.6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b) 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 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c) 螺栓应符合GB/T 57822000的规定。d) 销钉的螺纹应符合GB/T 1962003的规定,螺纹公差应符合GB/T 1972003中6g的规定。e) 螺母应符合GB/T 61702000的规定。f) 平垫圈应符合GB/T 952002的规定。g) 弹簧垫圈应符合GB/T 931987的规定。h) 开口销应符合GB/T 912000的规定。 i) 紧固件连接副应具有防松性能。3.2.1.6.3.6 套管双耳的性能要求a) 最大水平工作荷重为5.8kN,最大垂直工作荷重为4.9kN。b) 滑动荷重为7.5kN。c) 最大水平破坏荷重为17.4kN,最大垂直工作荷重为14.7kN。d) 螺栓紧固力矩为4456Nm。3.2.1.6.4 承力索座3.2.1.6.4.1 承力索座的外形结构承力索分单槽承力索座和双槽承力索座。3.2.1.6.4.2 承力索座的规格型号3.2.1.6.4.3 承力索座的材料1) 钢质承力索座承力索座本体、耳环盖板、鞍形支座、压线夹板及M16螺栓、螺母、平垫按GB/T 7002006,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2) 钢质承力索座固定轴按GB/T 6991999,采用牌号为45#的优质碳素结构钢。3) 钢质承力索座保护衬垫材质应根据承力索材质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材质,承力索为铜或者铜合金材质时,衬垫按GB/T 52312001,采用牌号为T2的铜。4) M16以下螺栓、销钉、螺母、薄螺母、平垫圈、弹簧垫圈及开口销按GB/T 12202007,螺栓采用牌号为06Cr19Ni10的不锈钢,螺母、薄螺母、平垫圈、弹簧垫圈、开口销采用牌号为12Cr18Ni9的不锈钢。3.2.1.6.4.4 承力索座的技术要求1) 承力索座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 2073的规定。2) 钢质承力索座本体、耳环盖板、鞍形支座、压线夹板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并按TB/T 2073的要求进行3级热浸。3) 销轴采用机加工成型, 进行1级热浸镀锌。4) M16螺栓、螺母应采用1级镀锌并涂防腐油。5) 衬垫采用冷冲压变形工艺制造。3.2.1.6.4.5 承力索座的紧固件1) M16以下螺栓的机械性能按GB/T 3098.6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2) M16以下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 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3) 紧固件连接副应具有防松性能。3.2.1.6.4.6 承力索座的性能要求a) 承力索座的最大水平工作荷重为3.5kN,最大垂直工作荷重为4.0kN。b) 承力索座与平腕臂间的滑动荷重不小于5.3kN。c) 承力索座的最大水平破坏荷重为18.0kN,最大垂直破坏荷重为18.0kN。d) 承力索座与承力索(单根)间的滑动荷重不小于2.0kN。e) 承力索座中螺栓紧固力矩M16为70Nm,M10为25Nm。3.2.1.6.5 管帽 3.2.1.6.5.1 管帽的外形结构管帽的外形结构见图3.2.1-5。 图3.2.1-5 G型钢管帽3.2.1.6.5.2 管帽的规格型号管帽的规格型号为G34、G48、G60型。3.2.1.6.5.3 管帽的材料1)管帽本体按GB/T 7002006,采用牌号为10的优质碳素结构钢。2) 紧顶螺栓按GB/T 12202007,采用牌号为06Cr19Ni10的奥氏体不锈钢。3.2.1.6.5.4 管帽的技术要求1) 管帽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 2073的规定。2) G型管帽本体采用模具冲压而成,按TB/T 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3.2.1.6.5.5管帽的紧固件紧定螺钉的机械性能应按GB/T 3098.6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3.2.1.6.6 支撑3.2.1.6.6.1 支撑的外形结构支撑的外形结构见图3.2.1-6。 1单耳;2支撑管图3.2.1-6 G型支撑(焊接)3.2.1.6.6.2 支撑的规格型号支撑管直径为34mm。3.2.1.6.6.3 支撑的材料1) G型支撑管本体与支撑单耳按GB/T 7002006,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2) 开口销按GB/T 12202007,采用牌号为12Cr18Ni9的不锈钢。3.2.1.6.6.4 支撑的技术要求a) 支撑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 2073的规定。b) G型支撑单耳采用金属模锻工艺或者焊接工艺制造,支撑管与单耳采用压接或者焊接工艺组焊工艺加工。采用焊接工艺时,支撑管与单耳焊接后整体进行2级热浸镀锌。3.2.1.6.6.5 支撑的紧固件开口销应符合GB/T 912000的规定。3.2.1.6.6.6 支撑的性能要求支撑的拉伸破坏荷重不小于12kN。3.2.1.6.7 支撑管卡子 3.2.1.6.7.1 支撑管卡子的外形结构支撑管卡子的外形结构见图3.2.1-7。 1主抱箍;2副抱箍;3螺栓;4螺母;5平垫圈;6弹簧垫圈;7销钉;8开口销图3.2.1-7 支撑管卡子3.2.1.6.7.2 支撑管卡子的规格型号支撑管卡子的规格型号见表3.2.1-3。表3.2.1-3 支撑管卡子规格型号型号本体材料适用管外径DmmHmmcmm参考重量kg48Q235A4870146060753.2.1.6.7.3 支撑管卡子的材料1)支撑管卡子的主、副抱箍均按GB/T 7002006,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2)螺栓、螺母、垫圈和弹簧垫圈按GB/T 12202007,螺栓采用牌号为06Cr19Ni10的不锈钢,螺母、垫圈和弹簧垫圈采用牌号为12Cr18Ni9的不锈钢。3.2.1.6.7.4支撑管卡子的技术要求1) 支撑管卡子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 2073的规定。2) 支撑管卡子抱箍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3) 支撑管卡子主、副抱箍按TB/T 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3.2.1.6.7.5 支撑管卡子的紧固件1) 螺栓的机械性能按GB/T 3098.6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2) 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 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3) 螺栓应符合GB/T 57822000的规定。4) 螺母应符合GB/T 61702000的规定。5) 弹簧垫圈应符合GB/T 8591987的规定。6) 开口销应符合GB/T 912000的规定。7) 紧固件连接副应具有防松性能。3.2.1.6.7.6支撑管卡子的性能要求a) 支撑管卡子最大水平工作荷重为3.0kN,最大垂直工作荷重为3.0kN。b) 支撑管卡子滑动荷重不小于4.9kN。c) 支撑管卡子最大水平破坏荷重为9.0kN,最大垂直破坏荷重为9.0kN。d) 支撑管卡子螺栓紧固力矩为4456Nm。3.2.1.7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腕臂装置的检验规则按TB/T 2074-2010、TB/T 2075.1-2010的规定执行。3.2.1.8标志与包装腕臂支撑装置各零件的标志、包装应符合TB/T 2075.1-2010的规定。3.2.2 腕臂底座3.2.2.1 用途与配合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中支柱或吊柱上固定腕臂支撑装置的腕臂底座本体。3.2.2.2 规范性引用文件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TB/T 2075.2-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 第2部分:腕臂底座本体TB/T 2073-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 2074-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GB/T 31.12000 六角头螺杆带孔螺栓 A级GB/T 412000 六角螺母 C级GB/T 912000 开口销GB/T 952002 平垫圈 C级GB/T 1962003 普通螺纹 基本尺寸 GB/T 1972003 普通螺纹 公差与配合 GB/T 7002006 碳素结构钢GB/T 12202007 不锈钢棒GB/T 3098.12000 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 3098.22000 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母GB/T 52311985 加工青铜 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GB/T 113521989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3.2.2.3 规格及型号用于横腹杆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H78、H93、H170)、H型钢柱、桥钢柱上、软横跨钢柱、硬横跨支柱、硬横跨吊柱、双线路腕臂结构吊柱上固定一支、二支或三支旋转平腕臂。腕臂下底座分为单下底座、双下底座、三下底座。单上底座、双上底座、三上底座与支柱(或吊柱)的连接均采用底座槽钢加固定角钢或钩螺栓或抱箍形式与支柱(或吊柱)相连。孔外安装的底座槽钢型号不应小于12号。双底座中心孔距包括1200mm、1600mm两种类型。3.2.2.4 性能(对于单支腕臂)1)最大垂直工作荷重为4.9kN。2)最大垂直破坏荷重为14.7kN。3)最大水平工作荷重为7.4kN。4)最大水平破坏荷重为22.2kN。3.2.1.5 腕臂上、下底座材料要求上腕臂底座本体要求详见 TB/T 2075.2-2010要求。1) 底座本体采用铸钢ZG270-500或45号钢,旋转平双耳采用铸钢ZG270-500。底座槽钢、固定角钢、销钉、螺栓、螺母、销钉和垫圈为碳素结构钢,表面3级热镀锌防腐。2)铜垫圈采用铝青铜。3)开口销采用奥氏体不锈钢。4)制造工艺:底座本体采用精密铸造工艺制造或锻造,旋转平双耳应采用精密铸造工艺。3.2.1.6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腕臂装置的检验规则按TB/T 2074-2010、TB/T 2075.2-2010的规定执行。3.2.1.7标志与包装腕臂支撑装置各零件的标志、包装应符合TB/T 2075.2-2010的规定。3.2.3 限位定位装置3.2.3.1 用途与配合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中腕臂结构及软横跨结构中固定接触线位置的限位定位装置。3.2.3.2 规范性引用文件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TB/T 2075.3-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 第3部分:限位定位装置TB/T 2073-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 2074-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GB/T912000 开口销GB/T931987 标准弹簧垫圈GB/T952002 平垫圈C级GB/T1962003 普通螺纹 基本尺寸(直径1600mm) GB/T1972003 普通螺纹 公差与配合(直径1355mm) GB/T699-1999 优质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 碳素结构钢GB/T8482002 小垫圈A级GB/T859-1987 轻型弹簧垫圈 GB/T12202007 不锈钢棒GB/T3098.62000 紧固件机械性能 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3098.152000 紧固件机械性能 不锈钢螺母GB/T31901996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44232007 铜及铜合金拉制棒GB/T4436-1995 铝及铝合金管材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GB/T52312001 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GB/T57822000 六角头螺栓GB/T57832000 六角头螺栓 全螺纹GB/T61702000 1型六角螺母GB/T6172.12000 六角薄螺母GB/T68922006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GB/T8162-1999 结构用无缝钢管GB/T9944-2002 不锈钢丝绳GB/T113521989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13793-1992 直缝电焊钢管GB/T173951998 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200782006 铜和铜合金 锻件EN12163-1998 铜合金棒材3.2.3.3 限位定位装置的型式、组成3.2.3.3.1 限位定位装置型式 3.2.3.3.1.1 腕臂结构用限位定位装置腕臂结构用限位定位装置见图3.2.3-1。 图3.2.3-1. L型限位定位装置安装示意图3.2.3.3.1.2 软横跨结构用限位定位装置软横跨结构用铝合金定位器管(RL型)见图3.2.3-2。 图3.2.3-2. RL型限位定位装置安装示意图3.2.3.3.2 限位定位装置组成3.2.3.3.2.1 限位定位装置的组成见表3.2.3-1。表3.2.3-1 限位定位装置组成型 号零件1零件2零件3零件4零件5零件6零件7L1z定位线夹L型限位定位器L型定位支座G型定位管定位环G型定位管支撑L1d定位线夹L型限位定位器L型定位支座G型定位管定位环定位管吊线+定位管卡子L2z定位线夹L型限位定位器L型定位支座L型定位管套管单耳+旋转双耳L型定位管支撑L2d定位线夹L型限位定位器L型定位支座L型定位管套管单耳+旋转双耳定位管吊线+吊线固定钩RL定位线夹L型限位定位器RL型定位支座钢线卡子3.2.3.3.2.2 钢线卡子按GB/T 2334-1985的规定。3.2.3.4 限位定位装置总体性能要求3.2.3.4.1 限位定位装置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 2073的规定。3.2.3.4.2 限位定位装置在腕臂支撑装置中的安装应满足各相关线路所规定的尺寸和功能要求,安装后应 连接可靠,运转灵活,调整方便,限位定位器在垂直地面及顺线路方向应转动灵活。3.2.3.4.3 限位定位装置在腕臂支撑装置中组合安装状态下,总体机械性能应满足定位线夹处水平荷重为3.75kN的受力条件下任何部位不发生开裂、塑性变形和滑移现象。3.2.3.4.4 限位定位装置在腕臂支撑装置中组合安装状态下,应具有在接触线定位点处抬升量为120200mm时限制抬升的限位功能,并应满足设计规定的受电弓最大摆动量及抬升力的要求。3.2.3.5 限位定位装置中的零部件3.2.3.5.1 限位定位器3.2.3.5.1.1 限位定位器的外形结构外形结构见图3.2.3-3。单位为毫米图3.2.3-3. L型限位定位器3.2.3.5.1.2 限位定位器的规格型号定位器的长度一般为1100mm,具体规格待设计联络时确定。3.2.3.5.1.3 限位定位器的材料3.2.3.5.1.4.1 限位定位器a) 定位器管、定位钩、定位套筒按GB/T68922006,采用牌号为6082、热处理状态为T6的铝合金。b) 铆钉按GB/T68922006,采用牌号为6082、热处理状态为T5的铝合金。c) 铜合金型定位销钉参照EN12163-1998,采用牌号为CuNi2Si、材料状态为R600的铜镍硅;不锈钢型定位销钉按GB/T 12202007,采用牌号为12Cr18Ni9的奥式体不锈钢。3.2.3.5.1.5 限位定位器的技术要求3.2.3.5.1.5.1 限位定位器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 2073的规定。3.2.3.5.1.5.2 限位定位器的制造工艺1)铝质定位器管的截面宽度、高度及壁厚公差应符合GB/T4436-1995中矩形管普通级的规定。2)定位钩、定位套筒、整体式定位销钉套筒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3)限位定位器中的定位套筒与定位销钉之间采用锻压工艺进行连接,锻压后定位套筒的实体材料应充满定位销钉上环槽的空间。4)限位定位器中的定位器管表面采用阳极氧化处理,其与定位钩及定位销钉套筒分别进行铆接,避免产生铆裂或铆钉松动现象。3.2.3.5.1.5.3 限位定位器的紧固件1) 限位间隙调整螺钉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6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2) 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3.2.3.5.1.5.4 限位定位器的性能要求1) 限位定位器的最大工作荷重为2.5kN;2) 限位定位器的耐拉伸荷重为3.75kN; 3) 限位定位器的耐压缩荷重为为2.5kN; 4) 限位定位器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7.5kN。 3.2.3.5.2 定位支座3.2.3.5.2.1 定位支座的外形结构单位为mm外形结构见图3.2.3-45。单位为毫米图3.2.3-4. G1型定位支座单位为毫米图3.2.3-5. RL及RG型定位支座3.2.3.5.2.2 定位支座的材料3.2.3.5.2.2.1 定位支座本体按EN1706,采用牌号为AlSi7Mg0.6、热处理状态为T6的铸造铝合金。3.2.3.5.2.3.2 螺栓、U螺栓、限位间隙调整螺钉按GB/T 1220-2007,采用牌号为06Cr19Ni10的不锈钢, 3.2.3.5.2.3.3 螺母、垫圈、弹簧垫圈按GB/T 1220-2007,采用牌号为12Cr18Ni9的不锈钢。3.2.3.5.2.4 定位支座的技术要求3.2.3.5.2.4.1 定位支座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 2073的规定。3.2.3.5.2.4.2 定位支座的制造工艺1) 定位支座本体采用金属模精密铸造或工艺性不底于金属模精密铸造的工艺制造。2)定位支座所用的固定立柱应按TB/T 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3.2.3.5.2.4.3 定位支座的紧固件1) 螺栓、U螺栓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6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2) 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3) 螺栓应符合GB/T5782-2000的规定;4) 紧固件连接副应具有防松性能。3.2.3.5.2.5.4 定位支座的性能要求1) 定位支座的最大工作荷重为2.5kN; 2) 定位支座的滑动荷重不小于3.75kN;3) 定位支座的破坏荷重不小于7.5kN;3.2.3.5.3 定位线夹3.2.3.5.3.1 定位线夹的外形结构外形结构见图3.2.3-6。单位为mm图3.2.3-6. 定位线夹3.2.3.5.3.2 定位线夹的材料3.2.3.5.3.2.1 定位线夹的有环夹板及无环夹板按GB/T 20078-2006,采用牌号为CuNi2Si、材料状态为H150的铜镍硅合金。3.2.3.5.3.2.2 U形销按GB/T4423-2007,采用牌号为T2的铜棒。3.2.3.5.3.2.3 螺栓按GB/T 1220-2007,采用牌号为06Cr19Ni10的不锈钢。3.2.3.5.3.2.4 螺母、垫圈、弹簧垫圈按GB/T 1220-2007,采用牌号为12Cr18Ni9的不锈钢。3.2.3.5.3.3 定位线夹的技术要求3.2.3.5.3.3.1 定位线夹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 2073的规定。3.2.3.5.3.3.2 定位线夹的制造工艺a) 定位线夹的有环夹板及无环夹板均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b) 夹板齿形的角度及公差为511、271。c) 线夹本体螺纹应符合GB/T 196-2003,螺纹公差应符合GB/T 197-2003中6H的规定。3.2.3.5.3.3.3 定位线夹的紧固件a) 螺栓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6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b) 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c) 螺栓应符合GB/T5783-2000的规定。d) 螺母应符合GB/T6170-2000的规定。e) 弹簧垫圈应符合GB/T859-1987的规定。f) 紧固件连接副应具有防松性能。3.2.3.5.3.3.4 定位线夹的性能要求a) 定位线夹的最大工作荷重为2.5kN。b) 定位线夹的滑动荷重应不小于1.5kN。c) 定位线夹的水平破坏荷重应不小于7.5kN。d) 螺栓的紧固力矩为2532Nm。3.2.3.5.4 定位环3.2.3.5.4.1 定位环的外形结构外形结构见图3.2.3-7。 图3.2.3-7. 定位环3.2.3.5.4.2 定位环的规格型号规格型号G34、G48、G60型,见表3.2.3-2。表3.2.3-2 定位环规格型号型 号定位环主、副抱箍材料(mm)h1(mm)H2(mm)H(mm)参考重量(kg)G34Q235A34293060G48Q235A48363868G60Q235A604345753.2.3.5.4.4 定位环的材料3.2.3.5.4.4.1 定位环的主、副抱箍按GB/T700-2006,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3.2.3.5.4.4.2 螺栓按GB/T 1220-2007,采用牌号为06Cr19Ni10的不锈钢。3.2.3.5.4.4.3 螺母、垫圈、弹簧垫圈按GB/T 1220-2007,采用牌号为12Cr18Ni9的不锈钢。3.2.3.5.4.5 定位环的技术要求3.2.3.5.4.5.1 定位环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 2073的规定。3.2.3.5.4.5.2 定位环的制造工艺a) 定位环的主、副抱箍均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b) 定位环的主、副抱箍按TB/T 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3.2.3.5.4.5.3 定位环的紧固件a) 螺栓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6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b) 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c) 螺栓应符合GB/T5782-2000的规定。d) 螺母应符合GB/T6170-2000的规定。e) 垫圈应符合GB/T848-2002的规定。f) 弹簧垫圈应符合GB/T859-1987的规定。g) 紧固件连接副应具有防松性能。3.2.3.5.4.5.4 定位环的性能要求a) 定位环的最大水平工作荷重为4.5kN,最大垂直工作荷重为4.9kN。b) 定位环的滑动荷重应不小于6.75kN。c) 定位环的水平破坏荷重应不小于13.5kN,垂直破坏荷重应不小于14.7kN。d) 螺栓的紧固力矩为4456Nm。3.2.3.5.5 定位管3.2.3.5.5.1 定位管的外形结构外形结构见图3.2.3-8。图3.2.3-8. G型定位管3.2.3.5.5.2 定位管的规格型号3.2.3.5.5.2.1 规格型号见表3.2.3-3表3.2.3-3 定位管型号型 号定位管本体型号定位管壁厚(mm)定位钩型号端板套筒双耳(mm)L(mm)G34-LG342.534有34G48-LG483.548483.2.3.5.5.3 定位管的材料3.2.3.5.5.3.1 定位管本体按GB/T699-1999及GB/T8162-1999,采用牌号为20#的优质碳素结构钢无缝钢管;或按GB/T700-2006,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焊接钢管。3.2.3.5.5.3.2 定位管中的定位钩和端板按GB/T700-2006,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3.2.3.5.5.4 定位管的技术要求3.2.3.5.5.4.1 定位管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 2073的规定。3.2.3.5.5.4.2 定位管的制造工艺a)定位管本体所采用的钢管外径及壁厚公差应符合GB/T8162-1999中热轧管普通级的规定。b) 定位钩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c)定位管本体上焊接端板时应将管口封严。d)定位管本体与定位钩压接固定,压接前应在压接部分涂环氧树脂再进行压接,压接完毕后亦应在管端缝隙处涂以环氧树脂将缝隙密封,并在定位管本体的压接表面部分涂以黑色油漆。e)定位管本体和定位钩在压接前应按TB/T 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3.2.3.5.5.4.3 定位管的性能要求a) 定位管的最大工作荷重为4.5kN。b) 定位管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13.5kN。c) 定位管的耐拉伸荷重为6.75kN。d) 定位管的耐压缩荷重为4.5kN。3.2.3.5.6 定位管吊线3.2.3.5.6.1 定位管吊线的外形结构外形结构见图3.2.3-9。 图3.2.3-9. 定位管吊线3.2.3.5.6.3 定位管吊线的材料3.2.3.5.6.3.1 吊线本体、心形环、钳压管、吊环、螺母及开口销均按GB/T 1220-2007,采用牌号为12Cr18Ni9的不锈钢。3.2.3.5.6.3.2 销钉按GB/T 1220-2007,采用牌号为06Cr19Ni10的不锈钢。3.2.3.5.6.4 定位管吊线的技术要求3.2.3.5.6.4.1 定位管吊线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 2073的规定。3.2.3.5.6.4.2 定位管吊线的制造工艺a) 吊线本体采用外径6mm、6x19结构的不锈钢钢丝绳。b) 心形环及吊环采用热模成形工艺制造。3.2.3.5.6.4.3 定位管吊线的紧固件a) 销钉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6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b) 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c) 销钉的螺纹应符合GB/T 196-1981,螺纹公差应符合GB/T 197-1981中6g的规定。d) 开口销应符合GB/T91-2000的规定。3.2.3.5.6.4.4 定位管吊线的性能要求a) 定位管吊线的最大工作荷重为1.5kN。b) 不锈钢钢丝绳吊线与吊环及心形环压接固定后的滑动荷重应不小于4.5kN。3.2.3.5.7 定位管卡子3.2.3.5.7.1 定位管卡子的外形结构整体式 外形结构见图3.2.3-10。 图3.2.3-10. 定位管卡子3.2.3.5.7.2 定位管卡子的规格型号规格型号见表5表5 定位管卡子规格型号型 号定位管卡子本体型号R(mm)h(mm)参考重量(kg)484824.540343417.5453.2.3.5.8.3 定位管卡子的材料3.2.3.5.8.3.1 定位管卡子本体按GB/T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3.2.3.5.8.3.2 螺栓按GB/T 1220-2007,采用牌号为06Cr19Ni10的不锈钢。3.2.3.5.8.3.3 螺母、垫圈、弹簧垫圈按GB/T 1220-2007,采用牌号为12Cr18Ni9的不锈钢。3.2.3.5.8.4 定位管卡子的技术要求3.2.3.5.8.5.1 定位管卡子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 2073的规定。3.2.3.5.8.4.2 定位管卡子的制造工艺a) 定位管卡子本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