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交互距离模型”理论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思考常素梅(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江苏 常州 213001)内容摘要:交互距离模型理论主要是从通过教育缩短学生未知状态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的角度出发,重视协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对提高远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应用交互距离模型理论,需要在远程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坚持师生平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坚持有效反馈,重视信息的及时交流。关键词:交互距离模型 协作学习 远程教学Thinking about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ng Distance Model in Distance TeachingChang Sumei(Changzhou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 Jiangsu, Changzhou, 213001)Abstract: The theory of Interacting distance model attaches importance to application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 during education from the angle of shorten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students unknowing and the studying content. This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enhancing the educational effect. To apply the theory of interacting distance model scientifically,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subject consciousness and build the harmonious relation between the student and the teacher, think highly of exchanging information in time.Key words: Interacting distance model, collaborative learning, distance teaching 远程开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距离,但同时也存在着学生未知状态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交互距离模型主要是从通过教育缩短学生未知状态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的角度出发,重视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对提高远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交互距离模型的内容分析交互距离模型是由日本久留米信爱女子学院的保罗川内教授提出的。这个模型的理论基础是穆尔的交互距离理论和米切尔的教学会话理论,具体内容始终体现着建构主义学习观,同时希望通过这个模型能够很好地架起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他把交互距离理解为学生未知状态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而这个距离的缩短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其中教师是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发生作用的,而学生自身的合作学习和协作学习则是更为关键的环节。在交互距离模型理论中,学习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表示远程学习者由“未知”走向“知”的过程。第一个阶段的特点是通过头脑风暴以合作的方式提取出学生的已有知识,其中澄清内容是基本的,而且这些内容实质上是学生自己以往的先验知识,这种知识的正确与否还没有被质疑;第二个阶段的特点是通过横向思维以协作的方式发现潜在的知识和理论,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所学的知识或者他人的经验、知识发生碰撞,通过推理与自己的先验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形成一种带有个人意义的观点;第三个阶段的特点是通过纵向思维以协作问题解决的方式,分别考虑所有的可能选择,学习者在整合的过程中,需要暂时放弃自己原有的一些观点或经验,而考虑或权衡其他人或老师的建设性的思路、方法、观点,最终发现一个最佳的答案或思路;第四个阶段的特点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也就是学习者把前面阶段形成的答案或知识放到个人自己的生活和知识背景中检验,也是与社会或他人分享自己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中最好能够提供实时的、即时的反馈。在这四个阶段中,体现了四个方面的交互:一是教师触发、认识或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教师传递或发送学习内容信息,三是学生通过理解形成的学习成果;四是教师通过肯定或否定学习成果提供反馈。这四个方面的交互不是完全独立和相互排斥的。在交互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和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或观点,然后在自己的生活和知识背景中检验这个知识或观点。考察川内教授的交互距离模型理论,我们会发现“距离”被赋予了积极的意义,甚至可以说“距离产生了美”。这种美主要是指在时空距离和网络世界中,我们的远程教育通过教师各种方式的有效教学和学生多种途径的认真学习之间展开了积极的对话,特别是学生的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遵循着主体性和独立性的原则,会实现相对良性的内化和外化行为。而这一点恰恰体现出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更重要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他人的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的,其中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因此,通过对川内教授的交互距离模型的分析,本人认为影响交互距离模型运作的因素主要有教学策略的选择(特别是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相互反馈的交流效果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因素。因此,对于远程教学而言,要想顺利架起这个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认真的思考和积极应用。二、“交互距离模型”理论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 1、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过程中,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与传统教育相比,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了教学资源从单一的平面媒体向主体的多种媒体的转变,实现了由班级教学向个别化自主学习的转变,实现了教学管理以功利性管理向全过程学习管理的转变。在现代远程教育和教学中突出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既是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理念的体现,又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征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远程教学中,要开展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就需要从学生主体性的激发入手,唤起并强化学员正确的主体意识、发展学员良好的主体能力、塑造学员的主体人格。 交互距离模型理论特别强调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在缩短交互距离中的作用,而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众所周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实行宽进严出,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师生是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其学习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上的个别化自主学习。学员的特点是年龄跨度大、学习动机多样、学习基础不一、社会背景较为复杂。对于远程学员而言,他们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影响的对象,他们也不会简单地、原封不动地把外在社会要求移植于自己的头脑中,而是能动地对教育者所施加影响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知能力、思想基础、内在需要、心理环境及其他因素有选择地接受。现代远程教育的这些特征决定了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学习与传统教育下的学生学习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缩短师生之间的交互距离,需要把以学生为中心摆在突出位置,真正确立并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学习中主体能力的发挥,加强学生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强化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意识,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在远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自觉地培育学生在接受环境影响和思想信息方面的能动性和自觉性,培养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自主选择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成为具有强烈而正确的主体意识、健康向上的主体精神和敢于创新、独立思考的健全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手段的优势,为学生的自主建构学习提供丰富的、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手段;要通过教师细致、周到、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不断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保持充足的学习动力,体会到学习的价值,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主体的价值存在,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释放和发挥,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提升和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目的。2、师生平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学中提到,所谓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相互对待的态度和情感等。心理学家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纪律的维护者和家长的代理者等多个角色。每一个角色扮演不好都会有连锁的反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与传统教育相比,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具有明显的互动性、多向性和及时性,师生交流虽然不是面对面,但师生交流有了更新、更及时、更方便快捷的途径。在交互距离模型理论中贯穿着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建构主义的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师不因该再成为课堂的主宰者,而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帮助者、促进者,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同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因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结构的主动建构者,知识不应该是由教师进行灌输,而是由学生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并借助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主动地汲取。在这样的理论指引下,师生关系才有可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与和谐。因此,在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作为组织者、指导者、研究者的身份存在,主要起到启发、引导、帮助的作用,可以通过信息手段直接把教学内容和教学体会等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所提供的一切资源。而“学生则可以带着一种积极要求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与心情,用探究的方法和意义建构的方式自主参与学习,从而达到解决疑问,掌握相应的知识与能力的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多向的、自主的、民主的、平等的、相互支持的和谐师生关系便产生了,教学效果也就自然的体现出来了。3、有效反馈,重视信息的及时交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交互距离模型理论中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大家共同批判地思考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先内部协商(即和自身争辩到底哪一种观点正确),然后再相互协商(即对当前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和评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这个意义建构过程的顺利实现需要各环节和各部分之间的信息反馈。远程教育教学需要十分重视信息反馈。因为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互动式教学的网络为师生间的交互式学习提供了可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反馈信息进行科学加工处理,改善教学过程。学生也可以请求在远程教育师资库中的任何一位感兴趣的老师对其指导,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平台进行相互交流,对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换句话说,远程教育中的反馈既包括师生之间也包括学员之间。在远程学习中,教师和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BBS、E-MAIL、QQ群等进行信息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能使学习者做出积极的反应,同时使学习者提出的问题能得到来自教师及时、准确的反馈,那么师生之间就会形成富有成效的对话。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就会缩小,“纵然教师和学习者之间隔着千山万水,也有人在身边,言在耳边的感觉”。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反馈信息确定学生基本需求,其根本任务是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建立规范科学的信息体系,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信息应用与处理能力和水平以及专业知识的丰富和扩展。学员之间的有效反馈主要表现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的学员之间的相互协商学习小组内部之间的商榷、讨论和辩论。开放学员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和实践中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他们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和其他组员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在多次的反馈和体验中,学员也就逐渐领悟了知识的真谛,完成了意义建构。总而言之,交互距离模型理论对于提高远程教学效果有着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