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_以山东省为例.pdf_第1页
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_以山东省为例.pdf_第2页
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_以山东省为例.pdf_第3页
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_以山东省为例.pdf_第4页
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_以山东省为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 以山东省为例 王庆功 丁子信 聊城大学 商学院 山东 聊城252059 摘要 山东省大中型企业已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但企业在创新费用的使用 技术引进方式的渠 道 目标 技术来源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现阶段 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因素依次是企业家决 策 资金 人才 科研体制和创新风险 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机制及政府相关配套机制 实施大公司 大集团发展战略 支持企业间的兼并 收购 联合和重组 完善中介机构 优化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 是推 动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现实的对策选择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研究与开发 人才 信息 风险 中图分类号 F27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29839 2007 0320078207 An Analysis of Technological I nnovations i n Large andMedium2sized Enterprises The Case of Shandong Provi nce WANG Qing2gong D I NG Zi2xin Business School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252059 P R China Abstract Awareness and capacity of innovation in large and medium2sized enterprises of Shandong prov2 ince have been greatly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there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high cost of innovation the introduction and source of new technology The main obstacles to technologi2 cal innovation in the enterprises of Shandong province are as follows the decision of entrepreneurs funds talents and syste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risks Consequently th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se obstacles include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n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s in enterpri2 ses and the relevant systems in the government favorofmerger purchasing combination and recombina2 tion of enterprises the improvement of intermediary organs as well as the improvement of external envi2 ronment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Key wor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researches and development talents information risks 收稿日期 2006212207 基金项目 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山东省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因素分析及对策 项目编号 99JD790012 作者简介 王庆功 19582 男 山东茌平人 聊城大学商学院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本文是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 项目主持人是王庆功教授 课题成员是丁子信 孙首娟 巨荣良 马中东 聊 城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学2002级硕士研究生刘金珠 张红 徐刘芬参与了调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山东省经贸委李莎处长对本项目 的研究给予了指导和协助 在此深表谢意 87 2007年第3期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 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近年来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快 发展势头强劲 但从总体上看 长期以来经济发 展所形成的 重引进 轻消化 重规模 轻创新 的局面 仍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 能力较弱 使企业市场竞争力低下 经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因此 加快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 技术创新步伐 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那么 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如何 妨 碍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因素是什么 如何推动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 围绕上述问题 在山东省经贸 委的大力支持下 我们对山东省186家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 山东省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描述 本次调查时间为2002年11月至2005年11月 范围是山东省的186家企业 其中大多数是大中型制 造企业 总共取得186份有效问卷 对有效问卷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以下判断 一 已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 第一 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被调查企业近5年来研发经 费占销售收入的平均比例为4 15 其中比例为6 及其以上的有33家 2005年我国研发经费与国内生 产总值之比仅为1 34 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二 企业拥有研究与开发人员的数量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重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86家企业平 均比重为9 67 而200322005年全国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为4 78 第三 设有研究与开发部门的企业比重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86家企业中有175家占被调查总数 的94 09 只有11家企业未设立研发部门 企业能够独立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有155家 占总调查企 业的83 33 只有31家企业 占总体的16 67 无独立研发能力 数据表明 绝大部分企业都设立了专 门的研发部门 并能独立从事研发工作 第四 大企业集团已经成为全省自主创新的主力军 如我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2升大 功率欧 发动机 2005年3月由潍柴动力完成样机试制并正式投产 一举改变了我国发动机核心技术受制 于人的局面 使我国的内燃机制造开始进入自主创新时代 海信的科研人员经过四年攻关 研制出中国视 频领域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 结束了彩电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历史 从我们以上调查的这些数据可以看出 山东省大中型企业的创新意识较强 具有了较强的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的多项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 技术创新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 研究与开发经费分布不合理 重 应用研究 轻 基础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 绝大多数企业研发 经费投入没有将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有些企业在基础研究与开发研究上根 本就没有投入 而有些企业至多同时投资于其中的两项 很少有企业将三者结合起来 基础研究 应用研 究与开发研究的比例为4 9 51 7 43 4 呈明显的 重应用研究 轻开发研究 忽视基础研究 的倾向 发达 国家三者的比例情况是 美国1992年为15 8 23 3 60 9 日本1992年为13 9 24 4 61 7 韩国1992年为 16 6 19 6 63 8 可见 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的三项比例都是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开发研究依次增 加 美国国家科学理事会对各个国家发展阶段的比较也表明 美国等发达国家过去30年企业研发三项比 例基本稳定在1 2 5这一水平上 第二 技术创新费用分布不合理 研发经费的比重明显偏低 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费用的分布 生产 投资占32 32 研究与开发为30 设计与工程为23 5 销售及其他分别为12 11 和2 07 其总体 分布与全国企业的情况趋于一致 即 企业技术创新经费最多的投入于生产过程 其次是研究与开发 再次 为工程建设 最后为销售及其他项目 可见企业虽然大都重视研发 但研发经费的比重却明显偏低 第三 技术引进中重硬件轻软件 山东省多数企业的技术引进主要还是对设备的引进 图1所示 专 利购买只占到13 98 这和我国上世纪90年代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相一致 90年代在我国技术与设 备的进口合同中 设备硬件占85 多 软件不足15 基本停留在购买国外成套设备水平上 全国2000 97 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 年 2001年和2002年的软 硬件技术进口比例分别为1 1 52 1 1 06 1 1 21 而我省的软 硬技术进口比例 仅为1 6 14 可见 我省和全国相比 技术引进中重硬轻软的问题更为突出 技术引进的水平仍处在我国 90年代的水平上 图1 技术引进构成 第四 技术改造的目标分布不合理 重 提高产品质量 轻 降低消耗 出口创汇和改良生产条件 表1 企业技术改造的目标分布情况 目标 提高产 品质量 改变产 品结构 生产新 产品 扩大原 有生产 降低 消耗 出口 创汇 改良生 产条件 提高生 产效率 选票数13610012786766160120 比重 73 1253 7668 2846 2440 8632 832 2664 52 表1所示 我省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的目标依次为 提高产品质量 生产新产品 提高生产效率 改变 产品结构 扩大原生产规模 降低消耗 出口创汇和改良生产条件 表明企业比较注重通过提高产品质量 生产新产品及提高生产效率来扩展市场份额 发展新客户及提高企业竞争力 但忽视通过 降低消耗 出 口创汇和改良生产条件 来提高企业竞争力 这不仅表明企业的生产是高耗能 粗放型的 而且表明企业 出口创汇意识淡薄 没有充分的实力与国外企业和产品竞争 长期忽视 降低消耗 出口创汇和改良生产 条件 等目标 会使企业的技术创新后劲不足 限制市场发展空间的开拓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第五 技术改造重 国内技术 轻 国外技术 本次调查中 大部分企业以国内技术为主 只有少数企 业以国外技术为主 见图 2 国内技术相对于国外技术的优势是获得信息快 交易成本低 适于本土应用 开发 而国外技术水平高 开发前景好 企业出于成本 风险等因素的考虑 大多倾向于选择国内技术 而 不愿采用国外技术 这对企业产品结构升级 以及国际市场份额的扩大是极为不利的 图2 企业技术改造的技术来源分布 第六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一方面 自主创新的整体水平不高 大多数企业没有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 08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 新作为大中型企业第一驱动力的作用尚未充分体现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仍寥若晨星 另一方面 即 使一些具备一定自主创新能力的大企业 在其关键的核心技术领域却依然受制于人 核心技术的缺失 使 许多术企业即便抢占了某些制高点 但总体上仍然处于整个产业的低端 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在给国外 的高端企业打工 二 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成败的因素分析 一 企业决策层对企业技术创新成败至关重要 表2 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因素 因素 高层领导的 支持 研发部门与 营销生产部 门合作 技术带头人 高水平人才 体制合理 与研究机构 合作 与大学合作 获 得 咨 询 服务 与 其 他 公 司 合作 选票数154125104686267792635 比重 82 8067 2055 9136 5633 3336 0242 4713 9818 32 企业创新能够成功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表2显示内因是企业创新成功的主导因素 它们 依次是 高层领导的支持 内部研发与生产 销售部门的合作 技术带头人和高水平人才 由选票结果看 这些内部因素的作用至关重要 其中高层领导的支持又是首要因素 这不仅是因为企业家是创新主体 更 是因为企业家本身就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本次调研的案例中 凡属创新型企业 都有自己稳定的企业家群体 并有创新型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 家能够把握企业发展的机遇 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 并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准确地找出制约企业发展 的根本问题 进而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方向 机会和决策 二 资金短缺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最主要的障碍 表3 导致企业技术创新失败的因素分布情况 因素技术问题资金问题内部组织营销管理 竞争对手抢 先占领市场 领导问题 市场预测 问题 人员问题其他 选票数708624202722402916 比重 37 6346 2412 9010 7514 5211 8321 5115 608 6 排名216857349 资金问题是导致企业技术创新失败的第一位要素 从表3可以看出 在186家被调查企业中 有86家 企业认为资金短缺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主要障碍 占46 2 技术创新投入不足首先表现为R二是由 于中国没有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风险投资业刚刚起步 企业也很难得到直接融资 三 产学研脱接使企业技术创新缺乏有力的智力支撑 18 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 大多数企业已经具有创新意识并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但企业自身 缺乏与其他企业 大学和科研机构紧密合作的意识 从而得不到有关高校或研究机构科技成果的支持 这 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了解和信赖程度不够 据有关资料 2002年全国高校技术转让当年 实际收前100名中山东有9所高校 占9 列全国第3位 这表明 山东高校科技创新资源丰富 但缺少企 业与高校的产学研沟通与合作 另一方面是现有体制僵化造成合作的交易成本高 四 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性使许多企业对技术创新望而却步 首先 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性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失败的阶段分布情况来体现 图3表明 技术创新最容 易失败的阶段是研发阶段和销售阶段 研发阶段企业创新失败和企业在销售阶段创新失败的损失最为惨 重 与之相比 试制 生产 设计阶段创新失败损失程度依次减弱 但其对企业造成的损害也是很大的 无 论哪个阶段的创新失败 都使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 承受巨大的损失 其原因主要在于 第一 科学技术的 研究与开发本身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一项攻关课题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 物力和资金 但结果可能 是攻克不下的科技难关 即使从纯科学的角度说把科研问题解决了 但是要进入应用阶段 困难还可能很 大 第二 即使企业在创新活动的科技知识利用方面取得了成功 但如果企业对潜在市场估计错误 新产 品销售困难 不能带给企业超额利润 这项创新活动最终还是失败的 图3 企业技术创新失败的阶段分布情况 总之 技术创新活动所具有的技术风险 市场风险 管理风险和资金风险等 导致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 高风险 而现行体制又难以为其提供分担风险及规避风险的有效机制 这样 站在企业的角度 创新者通 常不能事先确切地知道研究与开发投资能否成功 即使预期能够成功 也难以确切地断定该研究成果的市 场应用和赢利前景 面对风险 企业往往选择的是退却 其次 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性也可以从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目标分布不合理来反映 企业技术创新最 主要的技术目标是对现有产品的渐进性改造 占74 19 其次为采用别人开发的技术及改变现有产品的 生产方法 最后是对率先创新者的模仿 见图 4 可见企业的技术创新带有很大的保守性 不愿意承担技 术创新的风险 也缺乏与科研院所合作的愿望 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 图4 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目标 28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 三 加快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一 建立有效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 1 造就一支善于组织技术创新的企业家队伍和科技队伍 熊彼特认为 企业家是创新活动的主要组 织者和实施者 这就决定了技术创新与企业家的不可分割性 因此 建立有利于企业家创新的激励机制 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 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年薪制 股票期权制等企业家分配制度 同时积极营造 鼓励冒险 容忍失败 崇尚竞争 平等开放 讲究合作和以人为本的良好的文化环境 人力资本作为 活的 生产要素 已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尤其是在人力资源能够发挥更大作用的研发部门 因此 企业要以 创新团队建设为主要内容 凝聚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有创新能力的科技队伍 2 拓宽技术引进的渠道 重视从国外及外资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或适用技术 外商投资企业是新技术 的重要提供者 截止目前 世界排名前500位的制造业跨国公司已有400多家来我国投资 这些跨国公司 在华投资项目的技术水平较高 是国内新产品 新技术的重要提供者 我国企业应利用跨国公司的技术优 势 本着共同发展的目的 寻求这些企业的技术支持与合作 3 发挥企业集团优势 注重研究与开发的规模效应 目前山东省企业集团资产总额列全国第4位 主 营业务收入也列入前四强 但利润总额名列第5位 投资收益名列第6位 见表 4 可见 山东省企业集团 在规模经济方面的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企业应充分利用集团规模大 内部交易费用低 总体资金及 人才实力强等优势 积极整合研发人力 物力资源 提高技术创新的规模经济效益 表4 集团资产居全国前8位省市2000年主要经营指标 省市集团个数 个 资产总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投资收益固定资产投资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辽宁 浙江 天津 2655 99 106 138 345 148 67 281 173 106984 22992 9144 8479 4106 2911 2698 2463 2149 51853 6809 3840 3315 2517 2076 881 2049 895 2903 325 216 323 118 117 29 123 15 474 120 91 28 11 20 6 46 7 5640 759 487 475 204 95 107 137 27 二 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战略 支持企业间的兼并 联合与重组 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密切相关 熊彼特认为 创新活动难以预知结果 具有极大的风险 但创新 活动能够获得垄断利润 正是对创新利润的期望 激励着企业的创新活动 大企业具有承担创新风险的 能力 而且具有雄厚的科研开发资本 所以大企业更有利于技术创新 加尔布雷斯也认为 由少数大企业 所组成的现代工业最有利于激励技术创新 因为大型垄断公司所得的利润将是研究与开发经费的主要来 源 而这一点将导致这些公司在创新上的卓越地位 据经合组织调查 在OECD范围内 全部工业R D的 2 3左右是由那些雇员超过1万人的大公司完成的 通用和福特汽车公司每年的R D经费大致相当于意 大利全部工业R D的支出 在R D经费构成中 大企业往往占有相当大的优势 尤其是在研究与开发总 经费大的国家中 如美 英 德 日等国企业的R D总支出的80 297 是由1000人以上的企业完成的 62 290 是由5000人以上的公司完成的 在我国 企业规模不经济及由此导致的分散竞争是造成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在 分散竞争条件下 企业规模过小 导致企业从事研究与开发的实力不足和规模效益较差 即使规模较大的 企业在竞争无序的市场环境中 也时常面临着技术创新成果被模仿或剽窃的可能 从而使进行技术创新的 收益与成本之比降低 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 因此 采取兼并 联合 控股 收购 重组等多种形 38 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 式 促进企业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 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 形成以少数大公司 大集团为竞争主体的寡 头垄断市场结构 对增强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 提高技术创新的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 建立多层次的政府相关配套机制 1 财政应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 基础研究以其高度的探索性和独创性而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 同时 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源泉 其重大突破总是要导致高新技术的出现 美国上世纪90年代持续8年 的经济增长就是长期重视基础研究的硕果 而且基础研究的长期性 外部性 公共物品性等都要求财政作 为基础研究的投资者 很多学者的基本共识是 基础研究由政府出资 应用研究经费由行业和企业分担 开发研究和工程技术则由企业自筹资金 这种模式有利于基础研究的稳定而可持续地进行 2 税收优惠政策是政府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 首先 国家应对中间试验产品实行减免税政 策 中间试验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桥梁 其投资多 风险大 常使企业界 科技界望而却 步 对此政府应出台减免税政策鼓励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其次 通过税收优惠措施鼓励企业 个人和 社会开发人力资本的积极性 对专利收入实行减免税 再次 国家应允许企业设立专项开发准备金 准许 企业在一定限度 特定用途内抵减所得税 以此鼓励更多的企业从事技术创新 3 制定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 法规 鼓励 督促和规范知识产权保护行为 目前我国尚无一部完整的 知识产权法 只是在 民法通则 中 根据知识产权的不同类型制定了不同的单项法律 法规及规章 对 知识产权保护不够 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 因此 应注重有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制 定和完善 并加强执法力度 严禁盗用知识产权 维护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4 发挥政府作为 第三者 的优势及导向作用 在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与科研机构 大学等架起桥梁 同 时 政府要积极建立信息网络 交易市场 开发交易平台 界面 为企业与科研单位牵线搭桥 以解决所谓 信息瓶颈 问题 四 建立中介机构 优化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 首先 鼓励信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