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劳动法学奠基人关怀:“我是一块煤”(人大法学院).doc_第1页
忆劳动法学奠基人关怀:“我是一块煤”(人大法学院).doc_第2页
忆劳动法学奠基人关怀:“我是一块煤”(人大法学院).doc_第3页
忆劳动法学奠基人关怀:“我是一块煤”(人大法学院).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忆劳动法学奠基人关怀:“我是一块煤”(人大法学院) (2014-04-29 14:41:22)标签: 杂谈 工人日报( 2014年04月29日 05版) 采访手记今天,是关怀教授去世整整1个月的日子,选在这一天发表纪念他的文章,不仅是因为时间的巧合,更是源于采编者对这位“最关心劳动者的法学家”、新中国劳动法学奠基人的敬意。在我的同事中,有很多熟悉关怀教授、对他充满感情的人们,提到这个“老头儿”,无一例外你会听到“好人”、“了不起”这样的评语。很遗憾,记者之前没有见过老人,没有亲身感受他的音容笑貌。随着采访的深入,遗憾的感觉更加强烈,对于这样一位从年轻时就立志关怀劳苦大众、而最终贯彻一生不改初衷的人,多希望能够亲眼看看他慈善的面貌,亲耳听听他洪亮热情的声音不是因为那些“著名”的头衔,而是因为他那颗仁慈的心。采访过后,向朋友说起老人,说到他为受了冤屈的劳动者打官司不收一分钱,不厌其烦,一打就是七八年,甚至为此还成了“被告”刚刚打过官司的朋友感叹:真是太了不起了!用她的话说,一个人有名望有财富有权势的时候,也就是所谓变得成功、强大的时候,往往心就变得冷漠和麻木不仁了,对与自己无关的弱势人群缺少同情心,更甭提不辞辛苦地去给予帮助了。像关怀老人这样,身处高位却心系贫弱,才是真正慈悲、温暖、有力量的人。但现实中,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其实,在采访中,记者不仅看到了关怀“闪光”的一面,也在其家人、学生的讲述中,看到了他隐痛的一面。如果采访他本人,也许这些他永远不会说。但我反而因此更加感动。我想,光荣与隐痛并存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正因为关怀依旧体验着一个老实的普通人所领受的不公,才让他更加和劳动者心心相印,也更知道自己为之奋斗的价值所在。心怀隐痛却不肯申诉,更不愿想办法去争取自己应得的待遇荣誉,却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心血和金钱花在与自己素昧平生的人们身上,帮助他们争取权益而奔走呼吁对比之下,关怀让我们更深刻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有着悲悯情怀的人。在我的心里,与其说他是“当代施洋”,或者什么“杰出”,不如说他就是一个好人。一个给贫弱者温暖、雪中送炭的好人,一个让母亲为之骄傲的好人! 3月29日,我国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新中国劳动法学奠基人,中国工会法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的元勋,中国人民大学资深教授关怀在北京病逝,享年86岁。4月16日,记者敲开了老人的家门。迎接我的是他的遗孀、74岁的王雪清,她并没有像服丧者那样穿着让人压抑的黑衣,而是选择了一件绿白点相间的衬衫外罩绿色的针织衫,看见记者手里黄色的菊花,她的眼光闪过一丝安慰和悲情。没有灵堂,只在门厅的墙上、在摆放关怀母亲彩色遗像的旁边,平静地放置了一张关怀教授的黑白遗像。“我一直跟他说,你妈妈活了96岁,你一定也能像她一样。我们一直有信心,没想到人走得这么快”她的眼光再次闪过一丝悲情,“不过86岁,也算高寿了。”她自我安慰道。关家的客厅,各种奖章、纪念品琳琅满目,显得有些杂乱。沙发对面的电视柜上,一左一右花瓶前放着两张尺寸不大的关怀的照片:一张是全国总工会原主席尉健行给他颁奖的照片,由他生前亲手摆放在那里;一张是他晚年的正装照,是他去世后,家人临时摆放的,匆忙中甚至没想起装个镜框。看得出,屋子仍然是男主人在世时的原貌,只是斯人已去,只有女主人和保姆的房间里,每个角落都渗透出无声的孤寂。和很多熟悉关怀教授的我们工人日报的同事相比,记者之前从没见过他。想不到我们有这样的缘分,要通过他的家人和学生来讲述他的一生。一“关怀的名字是他自己改的,他原名叫关家驹,意思是关家的千里马。大学参加革命,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查,他改名为关怀,意思是他要把关怀劳苦大众当作自己一生的追求。”望着窗外满目的新绿,王雪清开始了回忆。第一次见到关怀,是1978年,当时她39岁,关怀52岁。“外表干净,皮肤白,学者的样子。”这次见面,改变了王雪清的后半生,从此,孀居的她带着儿子从四川来到了北京,“我很感谢关怀,给了我一个家,让我的儿子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对关怀我总是心存感激的。”说到这里,她的眼泪第一次夺眶而出。关怀是中国劳动法学的奠基人,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其实也是中国经济法理论的早期开创者,1981年,他出版了经济立法与经济司法,被认为是中国经济法典开山之作之一。但后来关怀做出了选择,把时间和精力全部集中在了劳动法领域,因为他见证了每一次推进劳动立法的艰难博弈,在资强劳弱的现实中,在直接“危及”企业既得利益的法律修改和制定过程中,作为劳动者的代言人不仅需要正义感,而且需要勇气。关怀认为,这正符合自己的人生追求为劳苦大众服务。王雪清递给记者一张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教授简介,与其他教授们列举多个研究领域不同,排在首位的关怀教授,在研究领域一栏,只填了一个劳动法。80岁的时候,关怀为自己的学术文集取名神圣的权利,在他看来,在社会主义国家,劳动者拥有不可侵犯的神圣权利。二从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开始,关怀就一直孜孜以求于劳动法学的教学和研究。1983年,他主编出版了新中国第一本高等院校法学统编教材劳动法学,为新中国劳动法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他是这所大学资历最老的教授之一,更是新中国最早培养劳动法人才的法学教授。从1953年起即承担了法律系两年制劳动法研究生的培养,这一批学生成为中国最早劳动法领域的先行者和骨干,其中包括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的马原。1979年后他建立了全国最早的劳动法硕士点。同时,培养了一批高校劳动法师资班学员。1986年他主持创建了中国工运学院(现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系,先后担任系主任和名誉系主任,为工会系统培养法律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关怀不是博士生导师。”王雪清为关怀鸣不平,“像关怀这样的资历怎么当不上博导?!”对于这种不公平,关怀在世时,每次听见妻子抱怨,总是阻止道:“你在家里说说就行了,不要到外面说,咱们不能为了自己的名利而说话。”据一位跟关怀合作多年的记者回忆,他从来没有听过关怀在背后议论过任何人的不是,“这一点非常难得。”“ 他性格一直很隐忍的 。 ” 王雪清感叹 。没有“博导”资格,关怀的学生只能去考其他教授的博士生,“本来,他可以培养更多劳动法专业的优秀人才。这可能是他最大的遗憾吧。” 关怀去世的这一个月里,每天凌晨两三点,王雪清就会条件反射地从睡梦中醒来,看着空着的半张床伤心落泪。“关怀生病后,身体老是觉得冷,我就给他被子里放上3个热水袋,到凌晨两三点的时候,热水袋凉了,我再起来给他换上热水。”一直到去世前几天,关怀还一直在工作,躺在医院里,拿着放大镜为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年会写贺信即使身体已经很虚弱了,接电话的时候,他说话的声音还是特别洪亮,“他就是要让别人觉得他身体很好,还可以做事。”三关怀的书房,堆满了书籍,找不到一个落座的地方。书柜上挂着一面锦旗,王雪清说,这面锦旗从关怀接到的那天起,就一直挂在这里。到现在已经12年了。每次关怀从书案上抬起头来,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写着的两行字:“捍卫劳动者尊严 维护劳动者权益”,落款是邯郸巩恩和。煤矿职工巩恩和,因为给单位领导提意见遭报复,被解聘回家,倔强的他不服,决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自学劳动法过程中,巩恩和知道了关怀,于是,他费劲儿凑足了火车票钱,从河南来到北京,拿着地图找到中国人民大学,找到了关怀家。了解情况后,关怀亲自给当地法院院长写了信,提出判决错误,并派另一位年轻教授直接帮助老人参加诉讼。这个官司一打就是8年,有段时间巩恩和就免费吃住在关怀家里,关怀帮他出主意,帮他分析案情最终巩恩和胜诉了。像这样帮助普通劳动者维权的事例,还有很多。在追悼会上,一名74岁的老人跪在关怀的遗体前,沉痛地表达他的感恩之情。他是当年关怀帮助过的北京四海宾馆在企业改制中被整体辞退回家的71名维权职工中的一位。此案也是历时8年,关怀始终和工人们站在一起,为他们出力。后来,71名工人集体送给关怀一块刻着“仗义执言 当代施洋”的牌匾,而关怀感受到了更加沉重的责任。一次,关怀在报上看到,两个打工妹在宁波一家企业打工4个月,分文未得却欠企业押金,想辞工离职反被要求支付违约金。关怀非常生气,立马在报上写了评论,严厉批评了企业的违法行为。为此,企业恼羞成怒,一纸诉状将关怀告上了法庭,反要关怀赔偿名誉损失费50万元。有人劝关怀,“别太固执,把自己的名誉搭进去不值得。”关怀不以为然,反问:“作为一名劳动法专家,为劳动者维权难道错了吗?!”在给法院的答辩状中,关怀写道:“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我神圣的权利,企业必须纠正其违法行为。”“心是最软的,骨头却是最坚韧的。”他的学生们这样评价老师。关怀的学生郑爱青回忆,她曾经问过老师一个问题:“为什么您替这些人打官司、写状子,从来不收一分钱,还常常要搭饭钱,甚至不惜成被告?”关怀回答:“我之所以为工人、为弱势群体打官司不收钱,就是因为他们没钱,却有一肚子冤屈, 我怎么忍心伸手收他们的钱?那岂不是雪上加霜?”后来,他还多次对学生说:“替职工说话,为职工办事,我认为是我的社会责任,也是一种乐趣。”晚年生病住院,碰到医院正式护工与揽私活的护工发生纠纷,他也热心地从劳动法的角度进行调解,并联合媒体进行报道;关怀居住的小区,居委会遇到不平,要到法院打官司,求他帮忙写诉状,他一口答应,然后趴在书桌上,拿着放大镜一笔一画地手写保姆小吴说起关怀夫妇,用了一个形容词“像父母一样”。她回忆说,关教授非常平易近人,而且对人特别热情真诚。知道她的丈夫出轨离家出走后,关怀很替她着急,凡是看到报纸杂志上有关法律解决的案例,都会马上剪下来拿给她看。“每次,我推着轮椅带他到小区遛弯儿,他总是劝慰我,说生活里谁都会遇到难处,要我别怨恨”“我们家经常收到小鱼小虾这样的物品,都是关怀帮助过的人们从外地寄来的。关怀打过很多电话,让他们不要再寄了,但他们还是寄我们还收到过葡萄酒、烧饼这样的礼物,人家甚至直接放在门口就走了现在想想这些,觉得挺安慰的。”王雪清说,“追求金钱真是无足轻重的,人要活得有意义,至少被人承认。关怀这一生实现了他年轻时的志愿,把人生最多的精力献给了劳动法,关怀着劳苦大众。”17岁时,热爱文学、梦想当诗人的关怀写过一首题为煤的诗:我是一块煤,从厚压的岩层下被掘起,为了增添人间的温暖,把自己变成灰烬。四生前,他获得的荣誉很多, “从事法学研究和教学50年荣誉证书”、“劳动法理论研究杰出贡献奖”但是,他也曾因为一项很看重的荣誉而心痛。几年前,有关部门评选法学方面的杰出贡献奖,关怀觉得肯定有自己,结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有5位教授获奖,却没有他。“那天晚上关怀一夜没睡,真的难过了。我想,就是从这件事后他身体得病了。”王雪清说,没有评上的一个原因,还是因为关怀不是“博导”。临终时,王雪清看见弥留之际的关怀大睁着眼睛,不肯合上,情急中王雪清对着丈夫哀求道:“你别睁着眼睛走啊,要合上啊!”冥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