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我与他者_英国文人视野中的中国形象.pdf_第1页
非我与他者_英国文人视野中的中国形象.pdf_第2页
非我与他者_英国文人视野中的中国形象.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5年 9月东岳论丛 Sep 2005 第 26卷 第 5期DongYue TribuneVo l 26 No 5 文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05 06 27 作者简介 姜智芹 1967 女 文学博士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非我与他者 英国文人视野中的中国形象 姜 智 芹 山东师范大学 文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关键词 中国形象 英国文人视野 他者 摘 要 一国文学中的异国形象从来都不是自在的 客观化的产物 而是自我对 他者0的想象性制作 即按 照自我的需求对他者所做的创造性虚构 是形象塑造者自我欲望的投射 就英国文人对中国形象的描述来看 中 国始终是作为西方文化的对立面 作为 非我0出现的 在这种非我 他者 异己的意象中 体现的是西方人的价值 观 英国人需要中国形象 就像他们需要一个自我超越的地方 在英国文人塑造的中国形象中 体观的是英国人精 神生活的真实 中图分类号 I109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8353 2005 05 0118 03 一 一国文学中的异国形象往往是形象塑造者根据自身的 文化传统所进行的重组 重写 渗透着本民族的情感与观念 是一种文化构想物 就英国文人对中国形象的描述来看 中 国始终是作为西方文化的对立面 作为 非我 0和 他者0而 出现的 其中包含着想象与虚构 传达着英国人自身的观念 价值 情感和欲望 英国文学中对中国形象的塑造源远流长 早在 14世 纪 被誉为 座椅上的旅行家0的曼德维尔就在其作品5曼德 维尔游记6 The Travels of Sir JohnMandeville 1357 中描述 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乌托邦中国 这是一本有关中国的 虚构小说 在曼德维尔爵士眼中 遥远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美 好的国家 那里富庶瑰丽 世间的珍奇无所不有 大汗的宫殿 富丽堂皇 大汗的权势威震四方 大汗统治的国度安居乐业 17世纪 英国现实生活里掀起一股 中国风 0 中国的瓷 器 丝绸 茶叶 建筑式样成为英国上上下下追逐的时尚 英 国的文人也对中国揄扬有加 这一时期著名学者托马斯 布 朗爵士 Sir Thomas Bro wne 1605 1682 约翰 韦伯 John W ebb 1611 1672 从各个角度论证中华民族的语言是人类的 初始语言 自然神论者廷达尔 Mathew Tinda l 1655 1733 柯林斯 Anthony Colins 1676 1729 兰 姆塞 Chevalier de Ra msay 1686 1743 等人用儒家思想中的世俗理性来反对 超自然的 神秘的东西 主张一种自然的 合理的宗教 更多 的英国文人对中国的政治制度不吝赞美 博学之士罗伯 特 伯顿 Robert Burton 1577 1640 在其不朽的 5忧郁的 解剖6 The Anato my ofMelancholy 1621 中向世人提供了一 付医治英国乃至整个欧洲 忧郁病0的灵丹妙药 那就是模 仿中国 像中国那样治理国家 他从马可 波罗和利玛窦的 游记与著述中了解到有关中国的知识 认为繁荣富庶 文人 当政 政治开明的中国是一个堪为效法的榜样 另一位散文 大师威廉 坦普尔爵士 SirW illia m Temple 1628 1699 则 在他的5论英雄的美德6 OfHeroic Virtue 1657 中热情赞扬 中国是世界上已知的最伟大 最富有 人口最多的国家 拥有 比任何别的国家更加优良的政治体制 惊讶于西方人从柏拉 图开始就憧憬的哲人治国的理想在中国竟是现实 称赞孔子 是最有学问 最有智慧 最有道德的人 认为中国的科举制度 有利于人才选拔 远胜过只注重世袭门第的英国贵族制度 英国现实生活里的 中国风 0和英国文人的中国仰慕 将英 国的 中国热0推向了高潮 尽管在赞扬中也有刺耳的声 音 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英国文人笔下的中国形象是积极 的 美好的 带有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 18世纪以后 英国在国力上不断强盛 种族优越感助长 了英国人的傲慢和霸气 雄霸天下的野心与日俱增 再加上 1793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出使中国失败 一股敌视 蔑视甚 至诬蔑中国之风日盛 在这种背景下 英国文学中利用中国 质疑自我之声几乎销声匿迹 拜伦眼中的中国人是被嘲笑 的对象 雪莱将中国人看作 未驯服0的 蛮族0 狄更斯借笔 118 下人物之口质疑中国的哲学 笛福在他的5鲁宾逊飘流记续 编6 FartherAdventures ofRobinson Crusoe 1719 5感想录6 SeriousReflections ofRobinson Crusoe 1720 等作品中说中 国人贫困 奸诈 怯懦 愚昧而又自以为是 中国的宫殿 城 市 港口 贸易根本无法与欧洲相比 中国的官员贪婪 虚荣 傲慢 中国的军队纪律涣散 士兵懦弱 根本没有战斗力 中 国的宗教只 是可 怕的偶 像崇拜 德 昆西 Thomas De Quincey 1785 1859 是 19世纪的贬华派作家 他是英国文 学史上鸦片吸食者之一 鸦片带给他短时的乐趣 也带给他 无穷的痛苦 这种痛苦表现为侵扰他后半生的挥之不去的恶 梦 而梦的来源和场景却是东方人和东方 他在 5一个鸦片 吸食者的自白6 The Confessions of an English Opium eater 1821 中说 如果让他生活在中国的方式 礼节和景物之中 准会发疯 他宁愿同疯子和野兽呆在一起 也不愿意在中国 生活 在他眼里 中国是一个无生命力的国度 中国人是非 常低能的民族 甚至就是原始的野蛮人 因此他不仅支持向 中国贩卖鸦片 而且主张依靠军事力量去教训那些未开化的 中国人 但在这股逆流中 仍有作家特立独行 其中之一就 是兰陀 W alter Savage Landor 1775 1864 兰陀是英国著 名的散文家 在他享有盛誉的 5想象的对话6 I maginary Con2 versation 1824 1829 中 有一篇是在中国皇帝与派到英国 去的钦差庆蒂之间展开的 名为 5中国皇帝与清蒂之间想象 的对话 6 I maginary Conversation Between Emperor of China and TsingTi 当然 这完全是兰陀想象性的虚构 他旨在借 中国人的眼光来观察英国社会 对其弊端进行批判嘲讽 兰 陀在5中国皇帝与庆蒂之间想象的对话 6中 以理想化的中 国图像同英国的现状进行对比 以批评英国的弊端 他以中 国的赏罚严明同英国的赏罚不明相对照 用中国皇帝对和平 的热爱反衬英王的穷兵黩武 用中国科举制度给每一个人提 供的均等进取机会批评英国的贵族世袭制 与中国相比 英 国的一切都那么不协调 那么令人沮丧 这就是兰陀借中国 之眼对英国时政的评价 20世纪英国文人笔下的中国形象亦明亦暗 一方面有 毛姆 W illiam So mersetMaugham 1874 1965 东方主义的傲 慢与偏见和萨克斯 罗默 Sax Rohmer 1883 1959 对中国 的 黄祸0歪曲 另一方面有作家洛斯 迪金森 G Lowes2 Dickinson 1862 1932 和哲 学 家 文 学 家 罗 素 Bertrand Russel l 1872 1970 对中国的希冀与畅想 毛姆在5人性的枷锁6 OfHuman Bondage 1915 中将来 自中国的宋先生刻画成 黄皮肤 塌鼻梁 一对小小的猪眼 睛0 1 123 令人感受到一个强大起来的民族的傲慢与偏见 毛姆曾于 20世纪 20年代到中国旅行 并把在中国的旅行见 闻形诸文字 从反映毛姆中国观的重要作品5在中国屏风 上6 On a Chinese Screen 1922 我们可以看出他最感兴趣 的是那暮色里消失的东方神奇与奥秘 是一种凭藉着自身文 化优越感发出的异国情调的慨叹 典型地透露出他的东方主 义心态 萨义德在5东方学6中一针见血地剖析了西方对东 方的偏见和幻想 东方几乎是被欧洲人凭空创造出来的地 方 自古以来就代表着罗曼司 异国情调 美丽的风景 难忘 的回忆 非凡的经历 0 2 p1 毛姆也正是带着东方主义的心 理定势来品味中国的 他到中国是来寻觅古风远韵的 他置 重的是历史的中国 是唐风宋采 是汉宫魏阙 他把中国的 苦力 the Coolie 称为 负重的兽0 The Beast of Burden 对 他们非但没有怜悯和同情 反而觉得那些不堪重负 靠出卖 力气糊口的中国下层人构成一幅有趣的图画 当你第一次 看见苦力挑着担子在路上走 触到你眼帘的是逗人爱的目的 物 你看那一个跟着一个一溜上路的苦力 每人肩上一 条扁担 两头各挂着一大捆东西 它们绘就一幅令人惬意的 图景 看着他们反射在水田里匆匆忙忙的倒影 是非常有趣 的 0 3 p77 这里 毛姆是一个看客 中国苦力则是被观看者 萨义德在5东方学6中写道 东方被观看 而欧洲人则 是看客 用其感受力居高临下地巡视着东方 0 2 p103 西方人 以一种西上东下的思维结构来想象中国 西方人是理性的 贞洁 的 正常的0 而东方人是非理性的 堕落的 不正常的0 东方 与西方之间存在着一种权力关系 支配关系 霸权关系 出自 20世纪英国作家萨克斯 罗默之手的中国形象 付满楚0 FuManchu 是一个西方 黄祸论0思想的集大成 者 他邪恶 凶残 令人恐惧而又充满诱惑 付满楚 手指的 每一次挑动都具有威胁 眉毛的每一次挑动都预示着凶兆 每一刹那的斜视都隐含着恐怖0 4 p157 福柯认为 主体需要 客体 不是去理解对方 而是为了验证自身 这一观点用在 英国文学中对中国形象的负面塑造上具有说明性 英国的文 明 发达需要中国的愚昧 贫弱来验证 英国人的种族优越需 要中国人的阴险 狡诈 邪恶来衬托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西方文明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特 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灾难 打破了人们对 西方文明的幻想 欧洲人的自信心受到沉重打击 许多西方 文化人在反思之余 把目光转向东方的中国 希冀从中国文 化里面寻找拯救欧洲危机的曙光 英国作家迪金森和哲学 家 文学家罗素是其中两个重要的代表 在迪金森的5约翰 中国佬的来信6 Letters from John China man 1901 中 遥远 的中国是一个体现了正义 秩序 谦恭 非暴力的理想国度 中国佬0一词也不再具有 19世纪西方文学中丑陋 蔑视的 内涵 而复归为启蒙运动时代西方哲学家笔下的东方圣哲 中国人充满了人性 安时处顺 乐天知命 虽然贫穷度日 但 生活中充满了安详与快乐 西方在工业革命之后 虽然在物 质生活上越来越富足 舒适 但单纯的物质追求也带来了客 观世界的动荡不安 侵蚀了人们的道德和精神 造成了人的 异化 与西方社会的物质充裕相比 中国在道德上 伦理上 是很优秀的 迪金森扬中国文明之道德道义 斥西方文明之 物质利益 他认识到 进步可以带来物质的丰富 但不一定能 带来道德的高尚 人类也不一定因此就更加幸福 1920年 罗素带着对西方工业文明与前苏联革命的双 重失望 飘洋过海来到中国 探寻一种新的希望 0 回国后 出版了5中国问题6 The Proble m of China 1922 一书 从多 方面探讨中华文明的可取性与价值 认为中国的文明并不比 119 非我与他者 英国文人视野中的中国形象 西方的差 中国人更有耐心 更为达观 更爱好和平 更看重 艺术 只是在杀戮方面低能而已 说中国文化是在丝毫未受 到欧洲影响的情况下独立发展起来的 具有与西方截然不同 的优点和缺点 中国现在虽然政治无能 经济落后 但它的 文化和我们不相上下 其中有些是世界所急需的 而我们却 大有将它毁坏的危险0 5 p63 并告诫西方人 如同与中国人 做生意能使我们的口袋鼓起来一样 中国的思想也能丰富我 们的文化 比如 中国人笃信智慧比红宝石更珍贵 他们更 宽容 知足 乐生 更爱好和平 更富于忍耐力 更少干涉别国 的政务 中国人探索出来的生活方式已经沿袭了数千年 如 果能够被全世界采纳 地球上肯定会有比现在更多的和平与 欢乐 而欧洲人奉行的竞争和永不满足 导致了现代世界的 生灵涂炭 信仰失范 道德堕落 只有借鉴东方的智慧 才能 拯救西方人被功利和战火扭曲的灵魂 二 从英国作家对中国形象的塑造来看 不管是被高山大洋 阻隔 各民族相互隔膜的中世纪 还是现代交通 通讯将世界 变成地球村的 20世纪 中国始终是作为一个参照物 作为一 个非我的他者而存在的 18世纪以前 英国人对中国的知 识很有限 绝大部分是想象 英国人把中国当作补偿自己缺 憾的理想国 当他们所渴求 所构想的东西在现实中无法满 足时 便幻化为一种 他性 0 投射到中国形象上面 表达一 种愿望 激起一种追求 从中国形象中汲取某种改革现状 颠 覆现实的力量 曼德维尔游记中的古代中国很大程度上是 一个幻想的中国 相对于中世纪晚期贫困混乱的英格兰来 说 古代中国是一个世俗天堂 而此时的英格兰非常需要一 个物质化的异域形象 来获得一种超越自身基督教文化困境 的启示 曼德维尔对中国的物质化想象 正迎合了这样一种 需求 它为英国人提供了一个超越的尺度 使他们超拔于当 时有限的现实 曼德维尔的中国形象旨在颠覆基督教对人性中 世俗欲望的压抑和泯灭 17 18世纪英国现实生活里的 中国 风0 和英国文人对孔子的推崇 对中国政治制度和人才选拔制 度的赞叹 也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英国人内心的渴望 19世纪以后 一方面由于工业革命带来的爆发力使英 国国力陡增 优势日彰 另一方面随着对中国现实了解的增 多 发现了中国文明的弊端 中国人蓝色的衣袍下面露出一 双泥足 更重要的是当英国人用进步观念来审视中国时 发 现中国相对于欧洲在科技等各方面进步缓慢 于是一股鄙视 之风蔓延英国 中国成了英国验证自身 彰显自我的对象 德 昆西笔下的中国体现出一种自信自大 蒸蒸日上的文明 需要一个陪衬的异域形象 一个停滞 可鄙 堕落的异域形 象 以加强英国的优越感 凸显自身的文化与制度 在毛姆 罗默的作品中 我们也能明显地感觉到英国人那种气势逼 人 居高临下的姿态 可见 社会基础即一个国家的政治 经济 军事 科学技 术以及文化实力 在异国形象塑造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被塑 造者比塑造者强大时 塑造者往往将其纳入视野的中心 多 采用仰视视角 以仰慕的态度把对方放在重要位置 用理想 化的形式来描述对方 同时赋予其强大 先进 发达 进步 文 明等特征 19世纪以前英国的中国形象总体上来说表现出 这一特征 法国学者达尼埃尔 亨利 巴柔称之为 狂热0 在这一时期 不少英国文人对中国表现出仰慕 倾心与迷恋 的心理 赋予中国以无限的魅力 塑造出一个个乌托邦式的 理想中国 并试图以此来颠覆 改革本国文化 这一时期的形 象塑造者主要是输入者 被塑造的形象则是输出者 相反 当被塑造者比塑造者贫弱时 塑造者倾向于将其 放在次要位置 采取俯视视角 以轻视甚至傲漫的态度来对 待对方 趋向于用低劣 愚昧 落后 贫穷等词汇来描述其特 征 19世纪至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文人塑造的中国形象即是 如此 巴柔将之称为 憎恶 0 在这一阶段英国将自己作为 中心 以强烈的种族优越感和西方中心意识 丑化中国 使中 国形象带上明显的漫画特征 这一时期异国形象塑造者是 输出者 而被塑造者则是输入者 傲慢的英国人凭借其强大 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试图将自己的生活方式 民族信仰等等 统统强加于中国人民 两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打击了西方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对自己的文明失望 绝望之余 英国人又想到了曾经受惠 的中国 在新的视野里发现了借鉴中国的新的可能性 迪金 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