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机械手系统设计 - 说明书.doc

气动机械手的PLC控制系统设计【优秀含4张CAD图纸+机械手全套课程毕业设计】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7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45799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88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5-07-18 上传人:QQ14****9609 IP属地:陕西
20
积分
关 键 词:
气动机械手 plc 控制系统 机械设计 毕业设计 气动机械手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机械手全套课程毕业设计
资源描述:

气动机械手的PLC控制系统设计【优秀含4张CAD图纸+机械手全套课程毕业设计】

【带任务书+开题报告】【37页@正文10500字】【详情如下】【需要咨询购买全套设计请加QQ1459919609】

任务书

课题名称气动机械手系统设计3

毕业设计

基本要求、重点需要

研究的问题基本要求:首先分析气动机械手的功能与组成;其次设计气动系统的回路,实现上述动作要求;然后对系统的元件参数进行选型与设计;最后进行系统估算,绘制出相关的图形。(二维、三维)主要设计内容:(1)设计气动机械手各组成部分的动作要求,并绘制出图形。(2)设计气动系统回路图,具体确定气动系统方案和回路,并绘制出图形。(3)气动系统参数设计,具体确定执行元件、能源装置和动力元件的选型和设计。(4)气动元件三维设计,写出一份计算说明书。

关键问题:基本回路设计  元件选型  参数计算

计划

进度

安排(1)第1至2周 收集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复习气压传动相关知识。

(2)第3至6周 完成机械手的功能与组成分析,并绘制出图形。完成气动系统回路图,具体确定气动系统方案和回路。

(3)第7周 完成相关图形,准备中期检查。

(4)第8周至第11周 完成气动系统参数设计和气动元件三维设计。

(5)第12周 完善计算说明书,准备答辩。

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

参考文献(1)《液压与气压传动》

(2)《液压、气动系统应用技术》

(3)《三维设计》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 引言- 1 -

1.1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 -

1.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预期结果、关键问题和相关发展趋势- 1 -

1.2.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

1.2.2  预期设计结果- 1 -

1.2.3  关键问题- 1 -

1.2.4  相关发展趋势- 2 -

1.3 本课题的设计方法- 2 -

1.4 系统功能说明- 3 -

第二章 机械手气动系统设计- 4 -

2.1  明确机械手的工作要求- 4 -

2.1.1  气动机械手结构示意图分析- 4 -

2.1.2  工作要求- 5 -

2.1.3  运动要求- 5 -

2.1.4  动力要求- 5 -

2.2  设计气动控制回路- 5 -

2.2.1  列出气动执行元件的工作程序- 5 -

2.2.2  作X-D线图,写出执行信号的逻辑表达式- 6 -

2.2.3  画出系统的逻辑原理图- 7 -

2.2.4  画出系统的气动回路原理图- 7 -

第三章 气缸及气动元件设计- 10 -

3.1  手臂回转、伸缩、夹紧、升降气缸的设计- 10 -

3.3.1  确定气缸类型- 10 -

3.3.2  气缸内径计算- 10 -

3.3.3  选择气缸- 11 -

3.3.4  验算气缸力的大小- 11 -

3.3.5  活塞杆直径d的校核- 12 -

3.3.6  耗气量计算- 13 -

3.2  选择气动控制元件- 14 -

3.2.1  选择主控气动换向阀- 14 -

3.2.2  选择行程阀- 14 -

3.2.3  选择手控换向阀- 15 -

第四章 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 16 -

4.1  控制系统分析- 16 -

4.1.1  总体控制要求- 16 -

4.1.2  PLC机械手的动作分析- 16 -

4.1.3  系统硬件配置- 17 -

4.2  系统变量定义及分配表- 17 -

4.2.1  输入/输点数分配- 17 -

4.2.2  输入/输出点地址分配- 18 -

4.2.3  系统接线图- 18 -

4.2.4  PLC外围接线图- 19 -

4.3  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20 -

4.3.1  控制程序流程图设计- 20 -

4.3.2  程序设计(梯形图)- 21 -

第五章 PLC机械手的程序调试- 28 -

5.1  系统调试及结果分析- 28 -

5.1.1  PLC程序调试及解决的问题- 28 -

5.1.2  PLC与上位机联调- 28 -

5.1.3  结果分析- 28 -

第六章 设计总结- 30 -

参考文献- 31 -

致谢词- 32 -

摘要

机械手是模仿着人手的部分动作,按给定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或操作的自动机械装置。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机械手被称为“工业机械手”。生产中应用机械手可以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可以减轻劳动强度、保证产品质量、实现安全生产;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机械手的结构、气动控制系统、主要技术参数、气缸的选型设计以及PLC控制程序的设定。

本设计主要是通过可编程控制技术来实现气压驱动机械手,从而完成立柱的升降/回转、手臂的伸出/缩回和手爪的抓取动作。本设计探索的意义是希望能够通过简单的改变机械手的工作程序,来达到相要求的工作效果。PLC控制系统的机械手,简易方便且适应性较强,这对于未来机械手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机械手;气动系统;气缸;可编程控制器;梯形图;

第一章引言

1.1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生产的迅速发展,工业生产中要快速高效的实现工件的装卸、转向、输送;或操持焊枪、扳手、喷枪等工具,进行加工、装配,就需要机械设备能够自动化作业,所以现如今自动化作业已受到生产者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工业机械手”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它模仿人手的局部动作,来实现生产的自动抓取、搬运等复杂流程,它能够代替人手进行高效率作业,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厂加工效率,而且还保障了工厂及工人们的人身安全。

本论文正是针对这一课题,选择了可编程控制器作为工业机械手的控制系统。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PLC控制系统的机械手,在专用生产线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PLC控制系统的机械手,我们能够通过改变它的工作程序,达到工作效果,简易方便、适应性较强,尤其在不断变换生产品种的中小批量生产中应用更为广泛。这次课题主要包括机械手的总体方案设计、机械手的机械结构设计以及驱动、控制系统设计等。本设计机械手采用圆柱坐标型,各动作由气压驱动,并由电磁阀控制。通过气压缸来实现立柱的升降/回转、手臂的伸出/缩回和手爪的抓取动作。动作顺序及各动作采用时间间隔原则。功能主要用于上下料、搬运环类零件的重复动作,从内孔夹持工件,代替人手的繁重劳动,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并可根据工件的变化及运动流程的要求随时更改相关参数,以实现生产自动化,提高劳动生产率。

1.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预期结果、关键问题和相关发展趋势

1.2.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可编程控制器来实现机械手的功能要求和现实意义,并对机械手的工作原理加以学习和了解,熟悉了其运动机理等。在现有机械手技术基础上,确定了搬运机械手的基本系统结构,对机械手的运动进行了简单的力学模型分析,完成了机械手传动部分、执行系统、驱动系统等系统的相关设计,并对机械手的控制技术进行了一定的阐述。

参考文献

[1]王积伟,章宏甲,黄谊.液压与气压传动(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田勇,高长银.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及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7

[3]黄永红.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8

[4]宾洪赞,王润孝.先进制造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5]芮延年.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设计及实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1

[6]田勇,高长银.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及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7

[7]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气压传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8]王永华.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第三版).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内容简介:
本科毕业设计任务书 信息与机电工程系 填写时间: 2015 年 1 月 16 日 课题名称 气动机械手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学号 机械、 116722003 毕业设计 基本要求、重点需要 研究的问题 基本要求:首先分析气动机械手的功能与组成;其次设计气动系统的回路,实现上述动作要求;然后对系统的元件参数进行选型与设计;最后进行系统估算,绘制出相关的图形。(二维、三维)主要设计内容:( 1)设计气动机械手各组成部分的动作要求,并绘制出图形。( 2)设计气动系统回路图, 具体确定气动系统方案和回路,并绘制出图形。( 3)气动系统参数设计,具体确定执行元件、能源装置和动力元件的选型和设计。( 4)气动元件三维设计,写出一份计算说明书。 关键问题:基本回路设计 元件选型 参数计算 计划 进度 安排 ( 1)第 1 至 2 周 收集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复习气压传动相关知识。 ( 2)第 3 至 6 周 完成机械手的功能与组成分析,并绘制出图形。完成气动系统回路图,具体确定气动系统方案和回路。 ( 3)第 7 周 完成相关图形,准备中期检查。 ( 4)第 8 周至第 11 周 完成气动系统参数设计和气动元件三维设计。 ( 5)第 12 周 完善计算说明书,准备答辩。 应收集 的资料 及主要 参考文献 ( 1)液压与气压传动 ( 2)液压、气动系统应用技术 ( 3)三维设计 指导教师(签名): 职称:讲师 系(教研室)主任(签名): 分管院长(签章): nts 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设计题目: 气动机械手系统设计 专业年级: 2011 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 号: 116722003 姓 名: 指导教师、职称: 2015 年 03 月 03 日 nts 一、本设计课题的目的意义 ,主要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生产的迅速发展,工业生 产中要快速高效的实现工件的装卸、转向、输送;或操持焊枪、扳手、喷枪等工具 ,进行加工、装配,就需要机械设备能够自动化作业,所以现如今自动化作业已受到生产者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工业机械手”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它模仿人手的局部动作,来实现生产的自动抓取、搬运等复杂流程,它能够代替人手进行高效率作业,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厂加工效率,而且还保障了工厂及工人们的人身安全。因此,目前“工业机械手”在机械加工、冲压、铸、锻、焊接、热处理、电镀、喷漆、装配以及轻工业、交通运输 业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传统的机械手的结构形式比较简单,专业性较强,仅仅只是某种机床的附加装置,是属于该机床的专用机械手。 但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 PLC 控制系统的机械手,在专用生产线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 PLC 控制系统的机械手,我们能够人为的改变它的工作程序,简易方便、适应性较强,所以它在不断变换生产品种的中小批量生产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本次设计的机械手采用圆柱坐标型,各动作由气压驱动,并由电磁阀控制。电磁阀控制气动阀的开关,来控制机械手手爪的张合,从而实现机械手精确运动的功能。该气动机械手主要用 于上下料、搬运环类零件的重复动作,从内孔夹持工件,代替人手的繁重劳动,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并可根据工件的变化及运动流程的要求随时更改相关参数,以实现生产自动化,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 本设计课题的主要设计、预期设计结果 1主要设计 : ( 1)设计气动机械手各组成部分的动作要求,并绘制出动作过程图。 ( 2)设计气动系统回路图,具体确定气动系统方案和回路,并绘制出图形。 ( 3)选择设计执行元件。 ( 4)选择控制元件(气阀的选型)。 ( 5)设计并确定 PLC 控制程序。 ( 6)确定机械手主要参数和相关选型。 ( 7) 气动元件二、三维设计,并编写计算说明书。 2预期设计结果: ( 1)完成气动回路图设计。 ( 2)完成各元件选型。 ( 3)完成 PLC 控制程序编写。 ( 4)完成气动元件二、三维设计。 ( 5)毕业设计说明书一份。 nts 三、设计方法和步骤 利用所学的液压与气动以及继电器和可编程序控制器工作原理等知识;及相关气动机械手系统资料进行以下工作: ( 1)设计气动机械手各组成部分的动作要求,并绘制出动作过程图。 ( 2)设计气动系统回路图,具体确定气动系统方案和回路,并绘制出图形。 ( 3)选择设计执行元件。 ( 4)选择控制元 件(气阀的选型)。 ( 5)设计并确定 PLC 控制程序。 ( 6)确定机械手主要参数和相关选型。 ( 7)气动元件二、三维设计,并编写计算说明书。 四、设计工作的总体安排及进度 ( 1)第 1 至 2 周 收集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复习气压传动相关知识。 ( 2)第 3 至 6 周 完成机械手的功能与组成分析,并绘制出图形。完成气动系统回路图,具体确定气动系统方案和回路。 ( 3)第 7 周 完成相关图形,准备中期检查。 ( 4)第 8 周至第 11 周 完成气动系统参数设计和气动元件三维设计。 ( 5)第 12 周 完善计算说明书,准备答辩。 五、 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六、系 (教研室 )审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七、学院审查意见: 分管院长签章: 年 月 日 nts 说明书 设计题目: 气动机械手系统设计 专业年级: 2011 级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 号: 116722003 姓 名: 指导教师、职称: 2015 年 05 月 27 日 nts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 引言 . - 1 - 1.1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 1 - 1.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 内容、预期结果、关键问题和相关发展趋势 . - 1 - 1.2.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 1 - 1.2.2 预期设计结果 . - 1 - 1.2.3 关键问题 . - 1 - 1.2.4 相关发展趋势 . - 2 - 1.3 本课题的设计方法 . - 2 - 1.4 系统功能说明 . - 3 - 第二章 机械手气动系统设计 . - 4 - 2.1 明确机械手的工作要求 . - 4 - 2.1.1 气动机械手结构示意图分析 . - 4 - 2.1.2 工作要求 . - 5 - 2.1.3 运动要求 . - 5 - 2.1.4 动力要求 . - 5 - 2.2 设计气动控制回路 . - 5 - 2.2.1 列出气动执行元件的工作程序 . - 5 - 2.2.2 作 X-D 线图,写出执行信号的逻辑表达式 . - 6 - 2.2.3 画出系统的逻辑原理图 . - 7 - 2.2.4 画出系统的气动回路原理图 . - 7 - 第三章 气缸及 气动元件设计 . - 10 - 3.1 手臂回转、伸缩、夹紧、升降气缸的设计 . - 10 - 3.3.1 确定气缸类型 . - 10 - 3.3.2 气缸内径计算 . - 10 - 3.3.3 选择气缸 . - 11 - 3.3.4 验算气缸力的大小 . - 11 - 3.3.5 活塞杆直径 d 的校核 . - 12 - 3.3.6 耗气量计算 . - 13 - 3.2 选择气动控制元件 . - 14 - 3.2.1 选择主控气动换向阀 . - 14 - 3.2.2 选择行程阀 . - 14 - 3.2.3 选择手控换向阀 . - 15 - nts 第四章 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 . - 16 - 4.1 控制系统分析 . - 16 - 4.1.1 总体控制要求 . - 16 - 4.1.2 PLC 机械手的动作分析 . - 16 - 4.1.3 系统硬件配置 . - 17 - 4.2 系统变量定义及分配表 . - 17 - 4.2.1 输入 /输点数分 配 . - 17 - 4.2.2 输入 /输出点地址分配 . - 18 - 4.2.3 系统接线图 . - 18 - 4.2.4 PLC 外围接线图 . - 19 - 4.3 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 - 20 - 4.3.1 控制程序流程图设计 . - 20 - 4.3.2 程序设计(梯形图) . - 21 - 第五章 PLC 机械手的程序调试 . - 28 - 5.1 系统调试及结果分析 . - 28 - 5.1.1 PLC 程序调试及解决的问题 . - 28 - 5.1.2 PLC 与上位机联调 . - 28 - 5.1.3 结果分析 . - 28 - 第六章 设计总结 . - 30 - 参考文献 . - 31 - 致谢词 . - 32 - nts I 摘要 机械手是模仿着人手的部分动作,按给 定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或操作的自动机械装置。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机械手被称为“工业机械手”。生产中应用机械手可以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可以减轻劳动强度、保证产品质量、实现安全生产;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机械手的结构、气动控制系统、主要技术参数、气缸的选型设计以及 PLC 控制程序的设定。 本设计主要是通过可编程控制技术来实现气压驱动机械手,从而完成立柱的升降 /回转、手臂的伸出 /缩回和手爪的抓取动作。本设计探索的意义是希望能够通过简单的改变机械手的工作程序,来达到相要求的工作效果。 PLC 控制系统 的机械手,简易方便且适应性较强,这对于未来机械手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机械手;气动系统;气缸;可编程控制器;梯形图; nts II Abstract The manipulator is imitate the part of the hand, according to the given program, track and requirements for automatic capture, handling or operation of the automatic mechanical device. The manipulator is used in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is known as industrial manipulator. Production of mechanical hand can improve the automation level of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ductivity; can reduce labor intensity, to ensure product quality, to achieve safe producti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structure of the manipulator, pneumatic control system, the selection of the main technical parameters, cylinder design and PLC control program. This design is mainly through the programmable control technology to realize the pneumatic drive manipulator, thus completing the column lifting / rotation, arm extension / retraction and hand grasping movements.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design is to be able to change through a simple mechanical hand working procedures, to achieve the work requirements. PLC manipulator control system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and strong adaptability, which has an important meaning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manipulator. Key words: Manipulator ; Pneumatic system ; Cylinder ; PLC ; Ladder diagram ;nts - 1 - 第一章 引言 1.1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生产的迅速发展,工业生产中要快速高效的实现工件的装卸、转向、输送;或操持焊枪、扳手、喷枪等工具 ,进行加工、装配,就需要机械设备能够自动化作业,所以现如今自动化作业已受到生产者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工业机械手”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它模仿人手的局部动作,来实现生产的自动抓取、搬运等复杂流程,它能够代替人手进行高效率作业,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厂加工效 率,而且还保障了工厂及工人们的人身安全。 本论文正是针对这一课题,选择了可编程控制器作为工业机械手的控制系统。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 PLC 控制系统的机械手,在专用生产线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PLC 控制系统的机械手,我们能够通过改变它的工作程序,达到工作效果,简易方便、适应性较强,尤其在不断变换生产品种的中小批量生产中应用更为广泛。这次课题主要包括机械手的总体方案设计、机械手的机械结构设计以及驱动、控制系统设计等。本设计机械手采用 圆柱坐标型 ,各动作由气压驱动,并由电磁阀控制。通过气压缸来实现立柱的升降 /回转、手臂 的伸出 /缩回和手爪的抓取动作。动作顺序及各动作采用时间间隔原则。功能主要用于上下料、搬运环类零件的重复动作,从内孔夹持工件,代替人手的繁重劳动,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并可根据工件的变化及运动流程的要求随时更改相关参数,以实现生产自动化,提高劳动生产率。 1.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预期结果、关键问题和相关发展趋势 1.2.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可编程控制器来实现机械手的功能要求和现实意义,并对机械手的工作原理加以学习和了解,熟悉了其运动机理等。在现有机械手技术基础上,确定了搬运机械手的基本系统 结构,对机械手的运动进行了简单的力学模型分析,完成了机械手传动部分、执行系统、驱动系统等系统的相关设计,并对机械手的控制技术进行了一定的阐述。 1.2.2 预期设计结果 本课题的预期结果是完成机械手气动系统总体设计,并实现可编程序控制 PLC 控制方式,并对其控制方式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 1.2.3 关键问题 本课题的关键问题是对机械手气动系统的设计要符合技术参数要求,气动控制回路nts - 2 - 整体布局要合理,控制方式要合理可靠,且具有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使设计合理,准确,满足设计要求。 1.2.4 相关发展趋势 尽 管世界工业经济发展放缓,使得气动机械手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然而,作为新兴科学技术的产物,气动机械手的发展势不可挡。目前,气动机械手的发展呈现出了以下趋势: (1)、结构模块化 (2)、控制智能化 (3)、感觉功能变强 (4)、系统应用与集成化 (5)、可靠性越来越高 (6)、易操作更灵活 (7)、向微型化方向发展 1.3 本课题的设计方法 气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可以分为下几种: 1) 、 试凑法 2) 、 逻辑法 3) 、 分组供气法 试凑法是将选用的的气动基本回路、常用回路试凑在一起组成控制回路,然后分析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 如若不满足要求,则要修改或另选回路,直到满足要求为止。此法是气动回路常用的设计方法,设计气动回路也可以参照使用。 逻辑法包括逻辑运算法和图解法。辑运算法是根据控制要求,直接应用逻辑代数进行计算简化,但计算过程较复杂,对于复杂的控制回路不易得到最佳结果。图解法是利用逻辑代数的特性,把复杂的计算用图解的方法表示出来,如信号 -动作线图法( X-D线图)、卡诺图法等。 分组供气法是在控制回路中,增加若干个控制元件对行程阀采用分组供气的方式。产生障碍时,可切断障碍信号的气源,防止障碍的产生。 在本次机械手气动系统设计中 采用逻辑法中的信号 -动作线图法( X-D 线图)设计气动回路,整个设计过程如图 1-1 所示。 nts - 3 - 图 1-1 气动系统设计步骤框图 1.4 系统功能说明 机械手气动系统是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机械手通过可控制编程来控制气动系统,从而实现机械手的立柱的升降 /回转、手臂的伸出 /缩回和手爪的抓取动作。 机械手具有独立的控制系统、程序可变、动作灵活多样。并适用于可变换生产品种的中小批量自动化生产,工作范围大,定位精度高,通用性强, 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控制方法,对于未来工业的发展,机械手气动系统的自动改进有着深远的 意义。 非标准 标准程 序 分析实际问题 列出程序式 X-D线图 逻辑函数 校正 逻辑原理图 控制回路图 校核 nts - 4 - 第二章 机械手气动系统设计 2.1 明确机械手的工作要求 2.1.1 气动机械手结构示意图分析 本设计介绍气控机械手模拟人手动作,按预先给定的程序,轨迹和工艺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完成工作的上料或下料。为了完成这些动作,系统共有 A、 B、 C、 D四个气缸,可在三个坐标内工作。 A 夹紧缸、 B 手臂 伸缩缸、 C 立柱升降缸、 D 立柱回转缸。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2-1 所示: 表 2-1 气动机械手系统的初始状态 执行元件 初始状态 功能 A气缸 伸出位置 抓取工件 B气缸 缩回位置 横向伸缩 C气缸 上端位置 上下移动 D气缸 左端位置 左右旋转 图 2-1 气动机械手结构示意图 nts - 5 - 2.1.2 工作要求 本设计机械手主要用于自动输送线的上下料,采用气动方式驱动,可控制编程进行控制。由于机械手工作速度的稳定性较差、冲击大、气源压力较低,手爪抓重一般在 30kg以下,所以结合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2.1.3 运动要求 由于影响机械手动作快慢的主要因素是 立柱的升降 /回转、手臂的伸缩和手爪的抓取 速度。本设计确定该手臂升降行、伸缩行程均定为 500mm;手臂回转行程范围定为00-1800;立柱升降、 手臂伸缩、立柱回转一次时间 st 2 ;手爪伸缩行程定为 200mm,手爪抓取 一次时间 st 1 。 2.1.4 动力要求 手臂设计还包括手爪伸缩气缸推力 FA5kN;手臂伸缩气缸推力 FB15kN;立柱回转气缸推力 FC20kN;立柱升降气缸推力 FD30kN。 2.2 设计气动控制回路 根据机械手(图 2-1)结构的设计要求,其中 A 缸为夹紧缸,当活塞杆退回时将工件夹紧,当活塞杆伸出时将工件松开; B 缸为伸缩缸,实现手臂的伸出和缩回动作; C缸为升降缸,实现立柱的上升和下降动作; D 缸为回转缸,通过齿轮齿条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换为立柱的旋转运动,从而实现立柱的回转运动。 2.2.1 列出气动执行元件的工作程序 根据上述工作要求,现列出气动执行元件的工作程序,如图 2-2 所示: 图 2-2 机械手的动作顺序 图 2-3 机械手的工作顺序 q 立柱下降 C0 手臂伸出 B1 手爪夹紧 A0 手臂缩紧 B0 立柱左转 D1 手爪松开 A1 立柱右转 D0 立柱上升 C1 q d1 c0 a1 d0 c1 b0 a0 b1 C0 B1 A0 B0 D1 A1 D0 C1 nts - 6 - 2.2.2 作 X-D 线图,写出执行信号的逻辑表达式 根据上述分析的可以画出气动机械手在 C0-B1-A0-B0-C1-D0-A1-D1 顺序动作下的X-D 线图,如图 2-7 所示,从图中可以比较容易地看出原始信号 d1 、 c0 、 b0 、 c1 均为障碍信号,因而必须排除。为了减少整个气动系统中元件的数量,这四个障碍信号都采用逻辑回路来排除,其消障后的执行信号分别为 d1*(C0)=d1a1q 、 c0*(B1)=c0a1 和b0*(C1)=b0a0 、 c1*(D0)=c1b0a0 。 图 2-4 气动机械手的 X-D 线图 在图 2-4 中,顶端依次写入的是程序的相位及对应的动作名称,左侧由上至下是控制信号及对应的被控动作,其中控制信号在上,被控动作在下,在最右侧为“执行信号”表达式。在图中动作线的起点是在该动作的开始处,用“ O”表示,动作线的终点在对立动作的开始处(对立动作是指 A1 与 A0、 B1 与 B0 等不能同时存在的动作),用“”表示;信号线的起点是在该信号所控制动作的开始处开始,用“ O”表示,信号线的终点是在产生该控制信号动作的对立动作开始处结束,用“”表示。如控制第一个动作C0 的信号 d1,信号线的起点是在该信号所控制动作 C0 的开 始处开始,即 C0 左侧,用“ O”表示;信号线的终点是在产生该信号 d1 的动作 D1 的对立动作 D0 开始处结束,即 D0 左侧,用“”表示。画信号线时应注意:信号线的起点就是同组中动作线的起点,信号线的终点就是上一组中动作线的终点。 在 X-D 线图中有的信号线比其所控制的动作线长,说明当动作状态要改变时,其nts - 7 - 控制信号不允许它改变,这种阻碍动作改变的信号是障碍信号,其长于动作线的部分为障碍段,用“ ”表示,在图 2-5 中,其中 d1(C0)、 c0(B1)、 b0(C1)、 c1(D0)均为障碍信号。为了排除某个有障碍信号 m 的 障碍段,需要另外一个信号(又称为制约信号) n,将信号 m 与信号 n 相“与”,去除 m 信号中的障碍段。选择制约信号 n 的原则是:使信号 n 在信号 m 的障碍段中不存在,而在 m 信号的执行段有信号。如控制动作 C0 的信号d1 是有障碍信号,选择信号 a1 作为 制约信号;控制动作 B1 的信号 c0 是有障碍信号,选择信号 a1 作为 制约信号;控制动作 C1 的信号 b0 是有障碍信号,选择信号 a0 作为 制约信号;控制动作 D0 的信号 c1 是有障碍信号,选择信号 b0a0 作为 制约信号。 2.2.3 画出系统的逻辑原理图 系统的气动逻辑原理图如图 2-8 所示,图中列 出了四个气缸的八个状态以及与气缸相对应的主控阀。图中左侧列出的是由行程阀、启动阀等发出的原始信号 (简略画法 )。图中四个与门元件四个与门均有排除障碍作,其中有两个是三输入的与门元件,是启动信号 q 对 d1a1 起开关作用; b0a0c1 的和输出。 图 2-5 气控逻辑原理图 2.2.4 画出系统的气动回路原理图 根据气控逻辑原理图,可绘制出相应的气动回路图。如图 2-8 所示,系统中的原始信号 d1、 c0 和 b0、 c1 是无源信号,不能直接与气源相连。原始信号 d1、 c0 和 b0、 c1 ,应分别通过 a1 与 a0、 a0c1 才能与气源相连接。 c0a1 c1b0a0 q d1a1 c1a0 q d0 1 0 1 0 1 0 & 1 0 & & & A1 A0 C1 B1 B0 C0 D1 D0 b1 c0 a0 b0 d1 a1 c1 nts - 8 - 图 2-6 气动控制系统回路原理图 由系统图的工作循环分析可知: ( 1) 当按下启动阀 q 后,压缩空气经 d1、 a1 阀和手动阀进入 C 缸主控阀左腔,使C 缸主控阀处于左位, C 缸活塞杆缩回,立柱下降,实现动作 C0。 ( 2) 当立柱下降到位, C 缸活塞杆上的挡铁压下 c0 后,压缩空气经 c0 阀和 a1 阀进入 B 缸主控阀左腔,使 B 缸主控阀处于左位, B 缸活塞杆伸出,手臂伸出,实现动作B1。 ( 3) 当手臂伸出到位, B 缸活塞杆上的挡铁压下 b1 后,压缩空气经 b1 阀进入 A 缸主控阀左腔,使 A 缸主控阀处于左位, A 缸活塞杆缩回 ,夹紧工件,实现动作 A0。 ( 4) 当工件被夹紧, A 缸活塞杆上的挡铁压下 a0 后,压缩空气经 a0 阀进入 B 缸主控阀右腔,使 B 缸主控阀处于右位, B 缸活塞杆缩回,手臂缩回,实现动作 B0。 ( 5) 当手臂缩回到位, B 缸活塞杆上的挡铁压下 b0 后,压缩空气经 b0 阀 和 a0 阀进入 C 缸主控阀右腔,使 C 缸主控阀处于右位, C 缸活塞杆伸出,立柱上升,实现动作C1。 ( 6) 当立柱上升到位, C 缸活塞杆上的挡铁压下 c1 后,压缩空气经 c1 阀和 a0 阀和 b0 阀进入 D 缸主控阀右腔,使 D 缸主控阀处于右位, D 缸活塞杆左移,通过齿轮齿条机构带动立柱右旋,实现动作 D0。 ( 7) 当立柱回转到位, D 缸活塞杆上的挡铁压下 d0 后,压缩空气经 d0 阀进入 A 缸主控阀右腔,使 A 缸主控阀处于右位, A 缸活塞杆伸出,放开工件,实现动作 A1。 ( 8) 当工件被放开, A 缸活塞杆上的挡铁压下 a1 后,压缩空气经 a1 阀进入 D 缸主控阀左腔,使 D 缸主控阀处于左位, D 缸活塞杆右移,通过齿轮齿条机构带动立柱左旋,实现动作 D1。 ( 9) 当立柱回转到位, D 缸活塞杆上的挡铁压下 d1 后,压缩空气经 d1 、 a1 阀和手nts - 9 - 动阀 q 后,再次进入 A 缸主控阀的左腔,使 A 缸的主控阀又处于左位,重新开始下一个工作循环。 nts - 10 - 第三章 气缸及气动元件设计 3.1 手臂回转、伸缩、夹紧、升降气缸的设计 气缸的品种繁多,各种类型及型号的气缸性能和适用工况条件不尽相同。选择气缸的过程包括确定气缸的类型、安装方式、具体的结构尺寸、行程、密封形式、耗气量等。 3.3.1 确定气缸类型 根据设计要求,机械手的升降、伸缩、抓取选用单活塞缸,转动选用双活塞缸。又考虑到开闭时行程要平稳,可采用缓冲型气缸。因此初步选择执行元件为四台标准缓冲气缸。 3.3.2 气缸内径计算 根据设计要求:立柱升降、立柱回转、手臂伸缩一次时间 st 2 , B、 C 缸行程 s 均为 500mm,得 B、 C 气缸活塞杆平均速度smtsv 25.025 0 0 =;手爪抓取一次时间 st 1 ,A 缸行程 s 均为 200mm,得 A 气缸活塞杆平均速度smtsv 2.01200 =。在选择气缸时,系统压力按 0.6MPa 计算。 夹紧气缸 A 内径 D 的计算公式为: 4pFD= ( 3-1) 式中: F 为气缸输出的推力; p 为系统工作压力,取 0.6MPa; 为气缸工作效率,取 0.8; 则顶部料钟气缸内径为: 8.010614.31054453= pFD AA= 0.115m = 115mm ( 3-2) 查气缸理论出力表及气缸内径表,取标准缸径 DA=125mm,活塞杆直径 dA=32mm,标准行程 s=200mm。 同理伸缩气缸 B 的内径 D 为: nts - 11 - 8.010614.310154453= pFD BB= 0.199m = 199mm ( 3-3) 查气缸理论出力表及气缸内径表,取标准缸径 DB=200mm,活塞杆直径 dB=45mm,标准行程 s=500mm。 由于总体布置限制, C 升降气缸操作力为升力,则升降气缸内径为: 409.101.1(pFD CC )=( 3-4) 由于升降气缸作用力大,气缸缸径较大,取系数为 1.06,则升降气缸内径为: 8.010614.31020406.1406.153=pFD CC= 0.244m = 244mm ( 3-5) 查气缸理论出力表及气缸内径表,取标准缸径 DC=250mm,活塞杆直径 dC=50mm,标准行程 s=500mm。 由于总体布置限制,回转气缸 D 操作力为回转力,则回转气缸内径为: 409.101.1(pFD DD )=( 3-6) 由于回转气缸作用力大,气缸缸径较大,取系数为 1.06,则回转气缸内径为: 8.010614.31030406.1406.153=pFD DD= 0.299m = 299mm ( 3-7) 查气缸理论出力表及气缸内径表,取标准缸径 DD=320mm,活塞杆直径 dD=63mm,标准行程 s=500mm。 3.3.3 选择气缸 根据气缸标准缸径,查 表 22-4-34JB 系列气缸 7: 夹紧气缸 A 型号为: JB-125200-S;伸缩气缸 B 型号为: JB-200500-S;升降气缸 C 型号为: JB-250500-S;回转气缸 D 型号为: JB-320500-S。 3.3.4 验算气缸力的大小 夹紧气缸 A 工作时, A 气 缸输出力为: NNpdDF AAA 5000550248.0106)032.0-125.0(14.34 )-( 52222 = ( 3-8) nts - 12 - 伸缩气缸 B 工作时, B 气缸输出力为: NNpdDF BBB 100001430948.0106)045.0-2.0(14.34 )-( 52222 = ( 3-9) 升降气缸 C 工作时, C 气缸输出力为: NNpdDF CCC 200003274448.0106)05.0-299.0(14.34 )-( 52222 = ( 3-10) 回转气缸 D 工作时, D 气缸输出力为: NNpdDF DDD 300003709848.0106)063.0-32.0(14.34 )-( 52222 = ( 3-11) 3.3.5 活塞杆直径 d 的校核 按本设计,缸行程 s=500mm,则查表 22-1-56 活塞杆的校核公式 7 为: 28.14 pupu FFd =( 3-12) 其中:puF 活塞杆的作用力 活塞杆材料的需用应力, 4.1/b=无特殊要求活塞杆选用 45 钢调质 处理,则材料的抗拉强度 MPab 640 =,则活塞杆材料许用应力为: M P aM P ab 4 5 74.16 4 04.1 =( 3-13) 则由设计题目要求 : 夹紧气缸 A 所产生的推力puF5KN,则活塞杆直径: mmmFd puA 3.30033.010457 500028.128.1 6 =( 3-14) 故所选活塞杆直径 Ad =32mm, 满足要求; nts - 13 - 伸缩气缸 B 所产生的推力puF15KN,则活塞杆直径: mmmFd puB 3.70073.010457 1 5 0 0 028.128.1 6 =( 3-15) 故所选活塞杆直径 Bd =45mm, 满足要求。 升降气缸 C 所产生的推力puF20KN,则活塞杆直径: mmmFd puC 4.80084.010457 2000028.128.1 6 =( 3-16) 故所选活塞杆直径Cd=50mm, 满足要求。 回转缸 D 所产生的推力puF30KN,则活塞杆直径 mmmFd puD 3.100103.010457 30 00 028.128.1 6 =( 3-17) 故所选活塞杆直径 Dd =63mm, 满足要求。 3.3.6 耗气量计算 取气缸的容积效率 0.9 =V已知夹紧气缸 A 的缸径 DA 125mm,行程 s 200mm,全行程需要时间 t 1s,且气缸 A 耗气量为: smt sdDQ VAAA 332222 1037.69.0145.0)032.0125.0(14.34)( =( 3-18) 已知伸缩气缸 B 的缸径 DB 200mm,行程 s 500mm,全行程需要时间 t 2s,且气缸 B 耗气量为: smt sdDQ VBBB 332222 1028.89.0245.0)045.02.0(14.34)( =( 3-19) 已知升降气缸 C 的缸径 DC 250mm,行程 s 500mm,全行程需要时间 t 2s,且气缸 C 耗气量为: nts - 14 - smt sdDQ VCCC 332222 1008.139.0245.0)05.025.0(14.34)( =( 3-20) 已知回转气缸 D 的缸径 DD 320mm,行程 s 500mm,全行程需要时间 t 2s,且气缸 D 耗气量 为: smt sdDQ VDDD 332222 1046.219.0245.0)063.032.0(14.34)( =( 3-21) 3.2 选择气动控制元件 根据系统对控制元件工作压力及流量的要求,并按照气动控制回路原图选定下列各阀。气动换向阀、行程阀、手动换向阀均为控制气路上的阀,所以可选通径较小的阀,为了使气动回路管路尽可能一致,此处通径选用 6mm。 3.2.1 选择主控气动换向阀 缸 A 主控换向阀:系统要求压力 P 0.6Mpa, smQA 331037.6 =,查表 22-1-27 控制阀通径与通流能力 7,选换向阀 A 的通径为 10mm,则查表 22-4-131 QQI 系列四通气控换向阀 7,选缸 A 主控换向阀的型号为: Q24Q2 I-L10。 缸 B 主控换向阀:系统要求压力 P 0.6Mpa, smQB 331028.8 =,查表 22-1-27 控制阀通径与通流能力 7,选换向阀 B 的通径为 10mm。则查表 22-4-131 QQI 系列四通气控换向阀 7,选缸 B 主控换向阀的型号为: Q24Q2 I-L10。 缸 C 主控换向阀:系统要求压力 P 0.6Mpa, smQC 331008.13 =,查表 22-1-27控制阀通径与通流能力 7,选换向阀 C 的通径为 15mm。则查表 22-4-131 QQI 系列四通气控换向阀 7,选缸 C 主控换向阀的型号为: Q24Q2 I-L15。 缸 D 主控换向阀:系统要求压力 P 0.6Mpa, smQD 331046.21 =,查表 22-1-27控制阀通径与通流能力 7,选换向阀 D 的通径为 20mm。则查表 22-4-131 QQI 系列四通气控换向阀 7,选缸 D 主控换向阀的型号为: Q24Q2 I-L20。 3.2.2 选择行程阀 a0、 a1、 b0、 b1、 c0、 c1、 d0、 d1 均为二位三通常闭直动滚轮 式行程阀,通径为 6mm,查表 22-4-179 XQ 系列三通机控换向阀 7,选八个行程阀的型号为: XQ230611。 nts - 15 - 3.2.3 选择手控换向阀 q 为二位三通手动按钮式换向阀,通径为 6mm,查表 22-4-143 K23JR1 系列三能按扭式换向阀 7,选手控换向阀的型号为: K23JR1-L6。 nts - 16 - 第四章 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 本设计整个系统由操控面板来完成整个机械手的的操作,机械手的各个动作由汽缸驱动,而汽缸由相应的电磁阀控制,完成各类的工作要求。如手臂回转、伸缩、上下移动 ;手爪的抓取、松开动作等。机械手的所有动作执行,全部动作由 PLC 控制完成。 4.1 控制系统分析 4.1.1 总体控制要求 1)、本设计机械手由上升 /下降、左转 /右转、伸臂 /缩臂的执行用双线圈二位电磁阀推动气缸完成。当某个独立的电磁阀线圈通电,就一直保持现有的机械动作。即:一旦左转的电磁阀线圈通电,手臂左转,即使电磁阀线圈再断电,手臂仍保持左转动作状态,直到相反方向的线圈通电为止。另外,夹紧 /放松由单线圈二位电磁阀推动气缸完成,线圈通电执行夹紧动作,线圈断电时执行放松动作。设备装有上、下限位和左、右限 位开关,它的工作过程:有八个动作且运行方式分为单步,单周期,连续三种模式。各个脉冲电磁阀的工作顺序是: 原位下降伸臂夹紧缩臂上升右转松开左转原位 2)、 为检修和维护方便,每个电磁阀应有自动 /手动两种工作方式,正常工作时采用:自动方式;检修和维护时采用:手动方式。 4.1.2 PLC 机械手的动作分析 机械手处在原始位置(左转到位、上升、缩臂),按下启动按钮,机械手臂开始下降。 机械手下降到下限位置,状态开关动作,下降动作结束,机械手开始伸臂。 机械手伸臂到限定位置,状态开关动作, 伸臂动作结束,机械手开始夹紧。 机械手夹紧到夹紧位置,状态开关动作,夹紧动作结束,机械手开始缩臂。 机械手缩臂到限定位置,状态开关动作,缩臂动作结束,机械手开始上升。 机械手上升到上限位置,状态开关动作,上升动作结束,机械手开始右转。 机械手右转到右限位置,状态开关动作,右转动作结束,机械手开始松开。 机械手松开到松开位置,状态开关动作,松开动作结束,机械手开始左转。 机械手左转到位,一个工作循环过程完毕。 nts - 17 - 4.1.3 系统硬件配置 按照设计的控制要求,在设计中选用了可编程序控制器 S7-200 系列 PLC 实现气动机械手的工作方式,用 S7-200 来编写控制程序,可编程序控制器 CPU 模块型号选用224XP,无需输出扩展模块。 4.2 系统变量定义及分配表 4.2.1 输入 /输点数分配 为了将机械手的控制关系用 PLC 控制器实现, PLC 需要 10 个输入点(启动按钮、停止按钮和八个控制开关), 4 个输出点。 表 4-1 输入 /输出点分配表 输入 输出 器件代号 地址表 功能说明 器件代号 地址表 功能说明 开关 1 0 启动按钮 开关 2 11 停止按钮 SQ1 1 手爪夹紧气缸开关 YV4 Y4 手爪夹紧 SQ2 2 手爪松开气缸开关 手爪松开 SQ3 3 手臂伸出气缸开关 YV5 Y5 手臂伸出 SQ4 4 手臂缩回气缸开关 手臂缩回 SQ5 5 手臂上升气缸开关 YV6 Y6 手臂上升 SQ6 6 手臂下降气缸开关 手臂下降 SQ7 7 手臂左转气缸开关 YV7 Y7 手臂左转 SQ8 10 手臂右转气缸开关 手臂右转 nts - 18 - 4.2.2 输入 /输出点地址分配 表 4-2 输入 /输出点地址分配表 序号 名称 输入点 序号 名称 输出点 SB1 启动按钮 I0.0 HL 原始位开关 Q0.0 SQ1 伸出位开关 I0.1 YV1 抓 /松电磁铁 Q0.1 SQ2 缩回位开关 I0.2 YV2 伸臂接触器 Q0.2 SQ3 上限位开关 I0.3 YV3 缩臂接触器 Q0.3 SQ4 下限位开关 I0.4 YV4 上行接触器 Q0.4 SQ5 左限位开关 I0.5 YV5 下行接触器 Q0.5 SQ6 右限位开关 I0.6 YV5 左转接触器 Q0.6 SB2 停止按钮 I0.7 YV5 右转接触器 Q0.7 4.2.3 系统接 线图 根据机械手的输入 /输出点分配表,完成控制系统 I/O 接线图,如图 4.2 所示: 图 4-1 PLC 系统接线图 X1 Y4 X2 X3 Y5 X4 X5 Y6 X6 X7 Y7 X10 X0 COM1 X11 COM2 24V KA4 KA5 KA6 KA7 P L C 夹紧 松开 伸出 缩回 上升 下降 左转 右转 启动 停止 nts - 19 - 4.2.4 PLC 外围接线图 图 4-2 PLC 外围接线图 SB1、 SB2 分别接主机的输入点 I0.0、 I0.7; SQ1、 SQ2、 SQ3、 SQ4、 SQ5、 SQ6 分别接主机的输入点 I0.1、 I0.2、 I0.3、 I0.4、 I0.5、I0.6; HL、 YV1、 YV2、 YV3、 YV4、 YV5、 YV6、 YV7 分别接主机的输出点 Q0.0、 Q0.1、Q0.2、 Q0.3、 Q0.4、 Q0.5、 Q0.6、 Q0.7; nts - 20 - 4.3 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4.3.1 控制程序流程图设计 图 4-3 控制程序流程图 开始 系统启动? 调取数据子程序 右转电磁阀 下降电磁阀 上升电磁阀 伸臂电磁阀 左转电磁阀 松开电磁阀 抓取电磁阀 是否停止? 结束 Y N N Y nts - 21 - 4.3.2 程序设计(梯形图) nts - 22 - nts - 23 - nts - 24 - nts - 25 - nts - 26 - nts - 27 - 图 4-4 梯形图 nts - 28 - 第五章 PLC 机械手的程序调试 5.1 系统调试及结果分析 5.1.1 PLC 程序调试及解决的问题 在 PLC程序调试过程中,首先必须连接好实验设备的接线口。 L+端连接 V+端, 1M、2M端连接 L+端, 1L、 2L、 3L端连接 M端;然后打开用软件 S7-300打开设计的 PLC梯形图,打开实验设备开关后进行对 PLC梯形图进行调试,打开通讯找到实验设备所对应的CPU连接之后,点击下载程序将程序加载到实验设备,打开程序监控按钮,将软件启动至 RUN模式,按照其实验要求进行整个实验的模拟;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实验设备上的开关以及相关按钮进行调试。 将编写好的 PLC控制程序和实验设备模拟运行程序进行仿真测试 ,要确保做到: 1)、当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气动机械手的PLC控制系统设计【优秀含4张CAD图纸+机械手全套课程毕业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57991.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