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刚性的.doc_第1页
法律是刚性的.doc_第2页
法律是刚性的.doc_第3页
法律是刚性的.doc_第4页
法律是刚性的.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佳春:法律是刚性的作者:刘涌新闻来源:方圆律政2006年6月号【字号:大 | 中 | 小】 张佳春,做了十几年律师,给多家跨国企业做过法律顾问,后来一下“升迁”为国企高管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不只管法律,还管经营、投资。 企业是多个层面的集合体。解决纠纷,看到的是问题中的企业;审查合同,看到的是经营中的企业;评估风险,看到的是决策中的企业。 给企业做法律顾问,只懂法律还不行,还得了解企业;当然,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能收集到的有关张佳春的资料不多,只有一些零星的比较久远的案件材料。因为进国企组织关系得重新安排,连律师证都得注销,所以,张佳春在国企“隐居”的那几年,有关他的信息“一片空白”。 “您有何指教?”第一次通电话,感觉他似乎认识我很久了。采访过程中,他时常冒出“哥们儿”、“兄弟”这样的字眼儿,而且每次的音调都不一样。 张佳春很有激情,重回律师行业,是因为他享受这里高强度、高竞争的氛围。这从访谈中也能感受到:状态来了,椅子都不坐了。于是,有四十多分钟的对话,是站着完成的。方圆律政:在您看来,企业法律风险是怎样一个概念?张佳春:这个问题不能笼统的回答,应该分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分析。一个是经营层面。在这个层面上,无论是国企、民企,还是外企,面临的法律风险性质都是一样的。因为这些风险是来自市场的,只要企业在市场中运营,就必然会碰到这些风险。当然,不同行业的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会有不同的特点,这得由企业所属的行业决定。比如钢铁企业和食品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肯定就不一样。方圆律政:所有企业在经营层面所面临的风险有一定的共性,对此,应建立怎样的防范机制?张佳春:对于经营层面的法律风险,比较明确。首先,在制度上,企业要建立一个明确的法律风险防范机构,专门负责法律事务;其次,在程序上,企业要分事先、事中和事后不同阶段的把关。比如合同事先审查,如果法律部不签字,经营部门就不能签,财务部门就不会给钱;“事中”是指对整个过程进行跟踪;“事后”则是在出现问题或者纠纷的时候,及时解决。这样一套制度,国营、民营都应该建立。民营企业要摆脱一种态度:钱是我们家的,我说了算。这不行。到了企业里,就得按照企业里的方式来经营。国企也是一样,不能总是依照行政思路来管理,应该按照企业的方式、行业的标准来管理。方圆律政:许多国企的法务人员都说,他们的意见并不太受重视,有点儿“人微言轻”。这样的话,即便有了法务部门,也免不了成为一块橡皮图章。张佳春:你说的这一点很重要,我觉得这个问题解决与否,主要取决于企业高管对法律的认识。比如我们中国医药集团已经退休的董事长,她在任的时候就要求自己的秘书必须是法律专业毕业,而且得有律师资格证。因为她本人有着很强的法律观念,所以她会对法律意见非常尊重,也能听得进去。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高管都是能做到这一点,有些人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就是觉得法律碍事。我们实行市场化的时间还比较短,而国企的高管又大多来自政府部门,还没有形成按照市场模式办事的习惯。我们原来的董事长为什么重视法律,因为此前她曾在西安杨森做了十年董事长,她形成了这种尊重法律的意识。方圆律政:只是思想意识的问题吗?张佳春:也没那么简单。管理者的自身膨胀也是一个原因。如果企业高管想做成一件事儿,他希望法律顾问成为他决策的解释者,而不是法律风险的提示者。这种情况很常见。巴黎银行、三井集团、中信泰富,前一段时间都出现了重大的事故,说到底,他们出问题的原因都是管理层的膨胀。其实,这不是把法律部当做一个橡皮图章,而是把法律看成是个橡皮图章,法律就是软的,不是一触就头破血流的东西。方圆律政:这两个因素显得主观性太强,有没有可能通过外部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近年来出现的总法律顾问或者首席公司律师,他们都是副总的级别吧。张佳春:从这些年的趋势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问题,确实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他们也在努力进行完善。但有时候,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能真正解决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不仅仅就是增设一个职位、增加一个人的问题。比如,为了解决企业的财务风险,我们在企业中设立了财务部、总会计师。如果他们能把住关,还会再需要法律顾问吗?再说级别问题。其实,企业里的每个部门都有一个副总来负责,法务部门也一样。由一个副总来管法律顾问,和他自己就是法律顾问,区别真的有那么大吗?其实职位只是一个象征;真正的问题,是“一把手”能不能认识到法律是刚性的。方圆律政:经营层面的法律风险,不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法律风险吗?张佳春:对,经营层面的法律风险是一个比较普通的概念,或者说是一个微观层面上的概念,但并不是法律风险的全部。企业法律风险还有另外一个层面,实际上这个层面更重要,也更具有决定性,这就是决策层面。决策层面上的法律问题,主要出现在国企当中。国有企业当中的所有者是缺失的,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国有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就没法彻底解决。方圆律政:国企“所有者缺失”这个问题讨论得也比较多了,国资委行使的不就是出资人的角色吗?而且,按照产权理论,这主要是管理者激励的问题,与法律风险有什么关系?张佳春:具体点说吧,企业的所有者是股东,国企当然也有股东。现在的情况是,各级国资委在代为扮演出资人的角色,但这种模式是没有宪法层次的法律基础的。国有资产和政府资产根本上说是不同性质的两类财产。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是全体公民,政府是受公民的集体委托对国有资产行使管理权而不是所有权。几万亿的资产价值,几千亿的年均利润,作为所有者的公民没有一个直接表达处置意愿的渠道和场所,没有一个问责机制。利润是“无人问津”,亏损也无人问责,企业盈亏都是自己的事儿。这样的话,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哪还有什么风险,更不用说什么法律风险了。方圆律政:来自决策层面的风险怎么办?这个问题好像就不是法律顾问制度本身能解决的了。张佳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理顺大的制度问题。我认为,应该把这个权力交给人大。因为人大是代表人民权利的,政府相对于人大而言其实就是“管理层”,人大才代表所有者。方圆律政:人大怎么管理企业?它不可能对每个国企都很了解。张佳春:预算。人大不用决定管理,它决定企业的权益该怎么处理就行了。国企的利润是股东的,不能就企业里的那几个老总说了算。哪怕是企业的再投资,也应由股东来决定。由人大代表公民来监督国企的高管,国企的老总们就得认真思考企业将来的发展目标,否则就有被撤换的危险。换句话说,那时候,国企的老总们就得对人大负责,对股东负责。但现在不一样,企业的管理者只对任命他们的官员负责,这很好理解,任命他的人给了他控制钱的权力。方圆律政:是不是这个法律风险的防范机制建立起来了,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张佳春:当然不会。天下只有想不到的风险,没有想多了的风险。市场上千变万化,一旦疏忽大意而忽略了什么风险,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所以说,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旨在把风险降到最低,而不可能靠它杜绝风险。当今世界,法律风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