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作用及应力历史对自重应力和沉降的影响.pdf_第1页
沉积作用及应力历史对自重应力和沉降的影响.pdf_第2页
沉积作用及应力历史对自重应力和沉降的影响.pdf_第3页
沉积作用及应力历史对自重应力和沉降的影响.pdf_第4页
沉积作用及应力历史对自重应力和沉降的影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 9 卷第2 期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V 0 1 3 9N o 2 2 0 1 7 年4 月J o u r n a lo fC iv il A r ch it e ct u r a l E n v ir o n m e n t a lE n g in e e r in gA p r 2 0 1 7 d o i 1 0 1 1 8 3 5 j is s n 1 6 7 4 4 7 6 4 2 0 1 7 0 2 0 2 0 沉积作用及应力历史对自重应力和沉降的影响 阮永芬1 徐梦天源1 刘克文2 叶文科1 1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昆明6 5 0 5 0 0 2 十四冶建设云南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昆明6 5 0 0 3 1 摘要 土体的沉积作用和应力历史会影响土体自重应力的确定 也会影响地基最终沉降量的确 定 鉴于伊ln p 比e 一1 9 P 坐标图能更方便 精确地描述线性问题 根据伊ln p 坐标图推导沉积作用对 成层土 正常固结土 超固结土的自重应力与沉降影响的计算式 用该计算式对昆明滇池国际会展 中心部分深厚软土地基的自重应力和最终沉降量进行计算 并用计算结果和不考虑沉积作用及应 力历史影响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沉积作用对深厚软粘土自重应力和最终沉降量计 算值的影响非常显著 并且土体厚度越厚 上覆荷载越大 其影响越明显 关键词 沉积作用 深厚软土 应力历史 自重应力 沉降 中图分类号 T U 4 3 1 T U 4 3 3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 6 7 4 4 7 6 4 2 0 1 7 0 2 0 1 5 5 0 7 I n f lu e n ceo fs e d im e n t a t io na n ds t r e s sh is t o r yo nco m p u t a t io n o fg r a v it ys t r e s sa n ds e t t le m e n t R u a nY o n g f e n l X uM e n g t ia n y u a n l L iuK e w e n2 Y eW e n k e l 1 F a cu lt yo fA r ch it e ct u r a lE n g in e e r in g K u n m in gU n iv e r s it yo fS cie n cea n dT e ch n o lo g y K u n m in g6 5 0 5 0 0 P R C h in a 2 T h e1 4 M e t a llu r g ica lC o n s t r u ct io nC o r p o r a t io nY u n n a nS u r v e ya n dD e s ig nC o L T D K u n m in g6 5 0 0 3 1 P R C h in a A b s t r a ct S o ils e d im e n t a t io na n ds t r e s sh is t o r yh a v eg r e a tim p a cto nt h ed e t e r m in a t io no fs o ilg r a v it ys t r e s s a n dt h ef in a ls e t t le m e n to ft h ef o u n d a t io ns o il D u et ot h ea ccu r a t ea n dco n v e n ie n to fco o r d in a t eind e a lin g w it ht h elin e a rp r o b le mo v e rco o r d in a t e t h u sitiSo f t e na p p lie dt oca lcu la t et h ein f lu e n ceo fs e d im e n t a t io n a n dg r a v it ys t r e s so ft h en o r m a lco n s o lid a t e ds o ila n do v e r co n s o lid a t e ds o il T h isf o r m u laiSt ou s e dt o ca lcu la t et h eg r a v it ys t r e s sv a lu ea n df in a ls e t t le m e n tv a lu eo fd e e ps o f tcla yw h ichca m ef r o mK u n m in g e x h ib it io nC e n t e rn e a rD ia n ch iL a k e w h ilet h eca lcu la t io nr e s u ltiSu s e dt om a k eaco m p a r is o nw it h h is t o r ica ld a t ao fs t r e s sv a lu ea n ds e t t le m e n tim p a ct T h er e s u lts h o w e dt h a tt h es e d im e n t a t io nh a sg r e a t im p a ctt ot h eg r a v it ya n df in a l s e t t le m e n tv a lu eo fd e e ps o f tcla y f u r t h e r m o r e t h et h ick e ro ft h es o ilw ill b r in gt h eb ig g e ro ft h eo v e r ly in glo a dco n s is t e n t ly K e y w o r d s s e d im e n t a t io n d e e ps o f tcla y s t r e s sh is t o r y g r a v it ys t r e s s s e t t le m e n t 在大应变固结分析中 自重应力对固结过程的 影响不容忽视 会直接影响到固结土体超静孔隙水 压力的取值 川 用传统方法计算土的自重应力时 通常把同一性质土层的重度视为常数 认为其不随 收稿日期 2 0 1 6 0 42 2 基金项目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2 0 1 3 5 3 1 4 1 1 0 0 0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 U 1 5 0 2 2 3 2 作者简介 阮永芬 1 9 6 4 一 女 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岩土工程研究 E m a il r y y 6 4 a liy u n co m R e ce iv e d 2 0 1 6 一0 4 2 2 F o u n d a t io nit e m P r o g r a m sF o u n d a t io no fM in is t r yo fE d u ca t io no fC h in a N o 2 0 1 3 5 3 1 4 1 1 0 0 0 5 J o in tF u n d so ft h e N a t io n a lN a t u r a lS cie n ceF o u n d a t io nC h in a N o U 1 5 0 2 2 3 2 A u t h o rb r ie f R u a nY o n g f e n 1 9 6 4 一 p r o f e s s o r P h D m a inr e s e a r chin t e r e s t g e o t e ch n ica e n g in e e r in g E m a il r y y 6 4 a liy u n co m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第3 9 卷 计算深度的变化而改变 因此 常常使得计算出的 土层自重应力随计算深度呈线性变化 然而 有研 究表明 深厚软土层往往表现出非常大的压缩性 在 固结过程中变形甚至达到了8 0 2 3 J 由此可见 同一土层重度为常数的假定不适用于土层厚度很大 且压缩模量较小的沉积土 特别是对于深厚软粘土 海洋沉积土等一些压缩性较高的土层 由于沉积作 用影响 同一土层的重度 孔隙比等物理力学性质随 深度的变化十分明显L 4 J F u n g a r o li等口3 最早提出考虑沉积作用影响的 土体有效重度随深度变化的计算公式 在此基础 上 D eS im o n 等 6 1 推导了正常固结粘土在沉积作用 下自重应力的表达式 L i 7 提出了正常固结粘土在 沉积作用下的最终沉降量表达式 文献 5 7 针对 的都是处于正常固结状态的单层土 却没有研究成 层土和超固结的情况 谢康和等凹1 对以上研究内容 做了进一步分析 提出了沉积作用下正常固结成层 地基土的自重应力和最终沉降量的表达式 但没有 对超固结土进行研究 除此之外 土体本身的应力历史也对其力学指 标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刘占芳等凹J 通过引入基于混 合物理论的两相多孔介质理论 描述应力历史对软 土弹塑性固结沉降过程的影响 李剑等口o J 通过对 不同应力历史的重塑红黏土土样进行大量动三轴试 验 分析了不同应力历史对重塑红黏土的影响规律 并建立了重塑红黏土动力指标与应力历史关系的经 验公式 李新明等口妇利用G D S 应力路径三轴试验 系统对南阳膨胀土进行了不同应力速率和超固结比 条件下的被动拉伸三轴试验 得出了膨胀土变形模 量随超固结比和应力速率的增加而增加的结论 S a y e 等口23 通过大量试验 探究了对不同类型土体的 超固结比与其液限间的关系 F in n o 等 1 副通过实 验 探究了不同应力历史情况下芝加哥冰川黏土间 力学性质的差异 上述文献都只探讨了土体应力历 史对其力学性质的影响 并没有涉及到土体应力历 史对其最终沉降的影响 笔者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利用不同于文 献 8 采用的e lgP 坐标 而是采用P I nP 坐标 推 导在沉积作用下超固结和正常固结土地基的自 重应力及最终沉降量的计算表达式 量化沉积作 用及应力历史对土体自重应力和最终沉降量的 影响 1理论推导 1 1 e lgP 与e I nP 坐标图中的压缩曲线比较 矿inP 坐标图中的压缩曲线和回弹曲线常呈线 性状 如图1 所示 而矿lgP 坐标图中的压缩曲线和 回弹曲线常常有明显拐点 如图2 所示 所以e I nP 坐标比e lgP 坐标能更方便精确地描述压缩曲线及 回弹曲线的线性问题 因此 采用矿inP 图来推导 沉积作用对地基自重应力与沉降影响的表达式更 合理 图1 俨I nP 坐标下压缩与回弹曲线 F ig 1 T h eco m p r e s s io na n ds w e llin gcu r v e int h ee I nPco o r d in a t e s 图2e lgP 坐标下压缩与回弹曲线 F ig 2 T h eco m p r e s s io na n ds w e llin gcu r v e int h e 俨I gPco o r d in a t e s 在图1 所示的矿I nP 坐标中 压缩曲线及回弹 曲线表达式为 1 4 1 e P o X ln P 1 g P 1 一x lnP 2 式中 e 为压缩曲线上P 等于单位压力时土体孔隙 比确为回弹曲线上P 等于单位压力时土体孔隙比 A 为压缩曲线斜率 c为回弹曲线斜率 1 2 自重应力计算式 总厚度为H 的成层沉积土 总土层数为九 如图 第2 期 阮永芬 等 沉积作用及应力历史对自重应力和沉降的影响 1 5 7 3 所示 图3 中h i一1 2 7 为第i层土的厚度 z 为原点位于地表的空间坐标 z 一 h i为原点至 第i层土底面的距离 z 一0 2 一H 一l工 t 工 k 工 第1 层土 第i层土 第n 层土 图3 成层沉积土示慝图 F ig 3S e d im e n t a r yd e p o s its o ilm a p 饱和土的有效重度y 7 与孔隙比e 的关系为 7 一等暑 3 一了 3 1Tg 式中 G y w 分别为土粒相对密度和水的重度 在同一土层中 G y 可以看作是常数 在沉积 作用影响下的软粘土土层中 孔隙比e 不是常数 而 是随着深度2 或者竖向有效应力仃7 的增大而减小 在矿ln p 坐标下 可以将e 表示为 e P 1 一A ln O 丁 z 4 dI 式中 P 为压缩曲线上相应于盯7 对应的孑L 隙比 为 方便计算 取口7 一5 0k P a 对应的孔隙比 盯乞为z 处 的有效自重应力 k P a 1 2 1 饱和正常固结土在沉积作用影响下的自重 豇力 1 单层正常固结土的自重应力由式 2 和 3 可知 有效重度y 7 不是常量 是随着自重应力的增 大而增大的变量 结合式 3 和式 4 可将自重应 力仃 用积分形式写为 盯乞一阿d 2 一f 2 s 二L y d z 5 oo 山1 e l A 1 n 擘 盯i 2 成层土的自重应力由式 1 5 可以得出 第i层土内2 处自重应力的表达式为 d 一口 r j 立I d d zd 一口 J2 旦L 广 叫2 l h 1 n 最 z r l z 2 6 式中 e 为第i层土中对应于有效应力玎7 的孔隙 比 G 为第i层土的土粒相对密度 A 为第i层土的 压缩曲线斜率 仃7 为第i层土顶面 z Z i 1 处自 重应力 k P a 式 6 可改写为 1 e li A iln f a 幸1 1 出 一 ij c cs 一 如 7 将式 7 积分整理 得 嗽 n 署 咄卜一 以小降O Z 1 B i 1 卜r 铀 z 硇 8 A z 一可靠Q 一1 2 川 9 B 一L 粤 1 i一1 2 卵 1 0 A i 当 一1 即为单层土时 因为z 一0 所以 y 7 一0 此时 式 8 变为 舢乞 1 n 乏 川 h O o z 1 1 1 式 8 和式 1 1 共同组成了计算成层土中任一 深度z 处自重应力仃 的递推公式 计算时应先从式 1 1 求得第一层土 i一1 中的自重应力 然后将该 层土底面处的自重应力代人式 8 的右边 就可以得 到计算第2 个土层 i一2 顶面处中自重应力 以此 类推 就可以得到第7 I 层土的自重应力 1 2 2单层饱和超固结土在沉积作用影响下的自 重应力 1 单层超固结土的自重应力对于单层超固结 土 其室内压缩曲线应为图1 所示的B A D 折线形 式 P 为超固结土历史上所受到过的最大压力 即 为前期固结压力 当土层上覆压力小于P 时 土体 的孔隙率随着压力的增大沿着直线B A 变化 当土 层的上覆压力大于P 时 土体的孑L 隙率随着压力的 增大沿着直线C D 变化 所以 求解单层饱和超固 结土的自重应力应分为2 个阶段 即超固结阶段和 正常固结阶段 以各层土的先期固结压力P 为分界点 当土层 上覆自重应力小于P 时 土体处于超固结阶段 当 土层上覆自重应力大于或等于P 时 对应土层深度 以下的土体处于正常固结状态 由式 3 可得单层土任一深度的自重应力 当 土层某一深度的自重应力等于其前期固结压力P 时 其对应的深度可由式 1 2 得出 TII旧l上 i q 磊磊压磊磊磊 1 5 8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第3 9 卷 户a 一盯乞一f 1 7 d z i i 羔y w d z 1 2 令此时的深度z z 即z 为临界深度 当 土层深度z z 时 处于超固结阶段 当2 z 时 土层在z 深度以上的部分处于超固结阶段 在z 以下的部分处于正常固结阶段 当土层处于超固结阶段时 其孔隙比e e 一 lnP 此时可用式 1 3 计算其任一深度自重应力 d 乞一阿d z f 2 I Y w d z 山 山1 e o 一彤1 n f 孕1 0 z z 1 3 当土层深度超过z 时 即土层由超固结阶段和 正常固结阶段组成 可用式 1 4 计算其超过2 下的 任一深度的自重应力 盯乞一r j 土一Y w d z 山1 一彤ln f 孕1 r 生1 7 w d W2 2 z 1 4 I 厂一 z z 1 吐 几 1 e o 一 lln f 1 2 成层饱和超固结土自重应力的计算成层饱 和超固结土的情况比较复杂 需要把每层土单独拿 出来讨论 若求第九层土某一深度的自重应力 就 要判断 一1 层土底面上的自重应力与第咒层土顶 面以上的土重之和是否超过了第孢层土的前期固结 压力P 若超过 则用式 1 4 计算 若没超过 则用 式 1 2 计算 1 3 沉降计算 应用弹性理论计算在荷载作用下各土层的附加 应力 考虑侧限条件下 即单向压缩条件下的压缩 性指标 分层计算各土层的压缩量 然后求和得到沉 降的方法为单向压缩法 单向压缩法是分层总和法 中的一种 其计算式为 s 一善鬻H z 式中 e 为第i层土的初始孔隙比 e r 为第i层土的 最终孔隙比 H i为第i层土的土层厚度 可以把单向压缩条件下成层地基最终沉降计算 式 1 5 改写为 s 一r 鬣d 一萋等等以 1 3 1 饱和成层正常固结土在沉积作用影响下的 沉降对于正常固结的成层土 由式 4 可得 一 一A ln f 竿1 1 7 一e li一1 1 n f 半1 1 8 式中 夕为作用于地表的竖向均布荷载 由A p 引 s 截 筹黎 z 一1 r 1 l 一A ln 坠 根据式 6 7 9 可以将 1 9 式改写为 s 一封i1 刚n 半1 越 2 0 og u 降由矿ln p 坐标图1 可知 超固结状态B 与在压 缩曲线上处于正常状态的E 具有相同的孔隙比 通常将压缩曲线上点E 对应的应力P 称为固结状 态B 的等效应力 其表达式为口4 P 一P b O C R 卜 2 1 1 单层饱和超固结土的沉降假设单层土的初 始孔隙比为e 时 其所对应的超固结状态单位压力 为P e 其对应的正常固结状态单位压力为P 则可 以把施加在处于超固结状态下土层上的压力P 等 效为施加在处于正常固结状态下土层的压力P 因 此 超固结状态的单层土可以转化为正常固结状态 的单层土来求得沉降 其沉降表达式为 一 r 2 s 一 I i一1Jo型望1 引2 2 盯I 1 o o hz 1 n 乏 处于超固结状态的土层的沉降计算 可以把其转化 为正常固结土来计算 其计算式为 s 一彰叫警卜 利用式 6 7 9 可以将式 2 3 改写为式 2 4 s 一塾1 卜 南n 警1 I rl I K 1 吲南n 警1 盯一L L 一 z f 盯7 O C R 卜舌 A p 却h i菱 i1 量O C R 面I 4 1 1 乱 一 p 第2 期阮永芬 等 沉积作用及应力历史对自重应力和沉降的影响 1 5 9 当成层土厚度足够时 其中某一层土的上覆压 力大于这层土的先期固结压力 这层土以下的同一 性质的土体就处于正常固结状态 处于正常固结状 态的成层土体应按式 2 5 计算 s 一封i1 剐n 半1 戤 2 5 og L o 积分整理式 2 5 可得 s 一塾 I n 半 n 雩 卸ln 乎 z a p 1 2 6 盯一 r 这时成层土最终沉降包括处于超固结状态土体 部分的沉降和处于正常固结状态土体部分的沉降 应用式 2 4 2 6 进行计算 3 若在计算成层土的最终沉降时不考虑沉积作 用的影响 只需取各层土的有效重度7 7 为常数 一 y 将其带入式 2 6 即何X lE I 土M 勺届沉积 S 一 A 作用的正常固结成层土的沉降计算式 S 一 A 勘 in i 1 户1 n l 形 锄 勘 i 1 y 0 h 却 儿 h 妇 却 y 0 h 却 2 7 4 将仃名一 y 7 h i代入式 2 4 可以得出不考 i 1 虑沉积作用时处于超固结阶段的成层土的沉降计 算式 y O C R 1 毒1 n i 1 m iO C R il毒 却 办 O C R 1 f 0 矗 O C R H l K i 1 A p f f lh iO C R l专 S p y o h H O C R H 卜碧in l三 一l A p I n l 生 一l笛 儿 虹 O C R i 1 1 碧I 止 h O C R 1K i 1 A p 成层土的沉降 土层处于超固结状态时用式 2 8 计 算 当压力变大 土层处于正常固结状态时用式 2 7 计算 目前用于计算土体单向固结沉降方法中的分层 总和法是先计算出每层土的附加应力 然后再查e p 曲线得到所需的孔隙比 最后计算出沉降 过程略显 繁琐 10 而通过式 2 7 2 8 计算土体沉降省去了 查矿p 曲线的麻烦 并考虑了超固结作用对土体沉 降的影响 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自重应力及沉降的计算及分析 2 1 饱和成层土自重应力的计算及分析 当不考虑沉积作用计算饱和成层土自重应力 时 各层土的有效重度7 7 为常数 各层土自重应力 随着深度呈线性变化 饱和成层土的自重应力随深 度沿折线变化 如果考虑沉积作用 成层饱和土各 层土体的孔隙比e 随所受自重应力变化 导致有效 重度7 7 随着土层深度呈非线性变化 从而使得饱和 2 8 根据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的初勘报告 选取 的土层参数如表1 所示 所取土层因沉积年代较长 部分已经固结为块状 有一定的结构强度 根据推 导的计算式对表1 所示的4 层超固结土体系的自重 应力进行不考虑沉积作用和考虑沉积作用的计算对 比分析 结果如图4 所示 表1 各层土的计算参数及厚度 T a b le lC a lcu la t io np a r a m e t e ra n dt h ick n e s so fs o illa y e r 土层号ih i mP a k P a G e 1 d i k P aO C R A K i 工况1 对应的是考虑成层土体的沉积作用 采 用表1 中参数 按照式 8 及式 1 4 计算出成层土体 自重应力随深度变化的规律 相应的曲线如图4 所 示 工况2 对应的是不考虑沉积作用 取各土层的有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第3 9 卷 01 0 02 0 03 0 04 0 05 0 0 自重应力口 I d P a 注 一工况1 考虑沉积作用影响计算所得的土体自重应力 一工况2 不考虑沉积作用影响计算所得的土体自重应力 图4自重应力随深度的变化曲线 F ig 4 D is t r ib u t io no fv e r t ica le f f e ct iv eo v e r b u r d e np r e s s u r e 效重度 为恒定值时的计算结果 各土层的有效重 度 7 按照式 3 进行计算 其中各层土的孔隙比e 取对应于自重应力乳 一5 0k P a 时的孔隙比 由图4 可以看出 在计算成层超固结深厚软粘 土的自重应力时 考虑和不考虑沉积作用对计算结 果的影响有较大差异 并且这种差异随着计算深度 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明显 2 2 饱和成层土最终沉降量的计算及分析 与成层土自重应力的计算一样 工况1 对应的 是考虑沉积作用的影响 计算参数采用表1 中的数 据 按照式 2 4 2 6 计算成层土最终沉降量随上覆 荷载的变化规律 工况2 对应的是不考虑沉积作用 影响 取各层土的有效重度y 7 i为恒定值 按式 2 7 2 8 计算成层土最终沉降量随上覆荷载变化的规 律 各层土的有效重度y 7 按式 3 进行计算 其中各 层土的孔隙比e i取对应于自重应力仃7 i一5 0k P a 时 的孑L 隙比 工况3 对应的是不考虑沉积作用和超固 结作用影响 取各层土的有效重度 7 为恒定值 按 式 2 7 计算成层土最终沉降量随上覆荷载变化的规 律 其中各层土的有效重度 7 孑L 隙比e i与工况2 的计算方法相同 各工况下对应的变化规律曲线如 图5 所示 比较工况1 和工况2 对应的曲线可看出 在计 算超固结成层土最终沉降量时 考虑沉积作用的计 算结果和不考虑沉积作用的计算结果有明显差别 并且上覆荷载越大差别越明显 上覆荷载越大其计 算所得的最终沉降越大 比较工况2 和工况3 对应 的曲线可知 不考虑超固结作用影响的土体的最终 沉降量要明显小于考虑超固结作用影响的土体 且 上覆荷载越大两者之间的差异越明显 U1 0 02 0 03 0 04 0 05 U 荷载 k P a 注 工况1 考虑沉积作用影响计 算所得的土体沉降 工况2 不考虑沉积作用影响计算所得的十 体沉降 一一 l二况3 不考虑沉积作用和超固结作用影响计算所得的土体沉降 图5 成层土的荷载一沉降曲线 F ig 5 T h elo a d s e t t le m e n tcu r v eo fla y e r e ds o il 3结论 1 沉积作用对厚度较大 压缩性较高的软土地 基自重应力和最终沉降量计算的影响十分明显 2 对于单层厚度较大 压缩性较高的成层软土 地基 随着上覆荷载的增大 沉积作用对成层土体最 终沉降量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3 对于单层厚度较大 压缩性较高的成层软土 地基 在计算其自重应力时应该考虑沉积作用的影 响 考虑沉积作用影响后 计算得出的土体自重应 力曲线沿土层深度呈非线性变化 4 在计算单层厚度较大 压缩性较高的超固结 成层软土地基最终沉降量时 超固结作用对沉降的 影响不能忽略 5 根据推导的解析解公式 可以应用半解析法 得到地面荷载变化条件下成层地基土大应变固结的 半解析解 然后将其用于深厚软土的大应变固结特 性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冰河 应宏伟 考虑土体自重的一维大应变固结分 析 J 土木工程学报 2 0 0 0 3 3 3 5 4 5 9 L 1BH Y I N GHW A n a ly s iso f1 Dla r g e s t r a in co n s o lid a t io nco n s id e r in gt h es e lf w e ig h to fs o ils J C h in aC iv il E n g in e e r in gJ o u r n a l 2 0 0 0 3 3 3 5 4 5 9 inC h in e s e 2 W E B E RWG P e r f o r m a n ceo fe m b a n k m e n t s co n s t r u ct e do v e rp e a t J J o u r n a lo fS o ilM e ch a n ics a n dF o u n d a t io n s A S C E 1 9 6 9 9 5 1 5 3 7 6 3 C A R G I L LKW P r e d ict io no fco n s o lid a t io no fv e r y 0 m 坫 如 笛 如 E 蛳瀣蛙豁堪 0 加 柏 砷 加 g 飞趟避 第2 期阮永芬 等 沉积作用及应力历史对自重应力和沉降的影响 1 6 1 s o f ts o il J J o u r n a lo fG e o t e ch n ica l E n g in e e r in g A S C E 1 9 8 4 1 0 0 6 1 2 5 1 5 7 4 郑辉 谢康和 双层饱和软土地基一维大应变固结研 究E J 岩土力学 2 0 0 4 2 5 1 1 1 7 7 0 1 7 7 5 Z H E N GH X I EKH S t u d yo fo n ed im e n s io n a lla r g e s t r a inco n s o lid a t io no fd o u b le la y e r e ds a t u r a t e ds o f t s o ils J R o cka n dS o ilM e ch a n ics 2 0 0 4 2 5 1 1 1 7 7 0 一1 7 7 5 inC h in e s e 5 F U N G A R O L IAA P R A N G E RSR U n itw e ig h t so f an o r m a llyco n s o lid a t e ds o il c P r o ce e d in g so ft h e 7t hI n t e r n a t io n a lC o n f e r e n ceo nS o ilsM e ch a n icsa n d F o u n d a t io nE n g in e e r in g M e x ico 1 9 6 9 1 3 1 1 3 4 r6 D ES I M O NP V I G G I A N IC S e t t le m e n to fat h ickb e d o f n o r m a lly co n s o lid a t e d u n if o r m cla y J G e o t e ch n iq u e 1 9 7 5 2 5 2 3 9 0 3 9 3 7 L IKS P r e d ict in gt h ed e n s it yp r o f ilea n ds e t t le m e n to f m a r in ed e p o s it s c P r o ce e d in g so fI n t e r n a t io n a l C o n f e r e n ceo nC o m p u t a t io n a lM e t h o d sinS t r u ct u r a la n d G e o t e ch n ica l E n g in e e r in g H o n g K o n g C h in a T r a n s la t io n P r in t in gS e r v ice sL t d 1 9 9 4 1 5 6 2 1 5 6 7 8 谢康和 胡安峰 考虑沉积作用的成层地基自重应力 与沉降计算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0 0 4 2 3 9 1 5 8 5 1 5 8 9 X I EKH H UAF D is cu s s io no fs e t t le m e n t m o d if ica t io nco n s id e r in gs t r e s sh is t o r yo fs o ilm a s s J R o cka n dS o ilM e ch a n ics 2 0 0 4 2 3 9 1 5 8 5 1 5 8 9 inC h in e s e 9 刘占芳 杨全虎 饱和软土地基弹塑性固结沉降研究 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 0 0 5 2 7 2 5 1 5 5 L I UZF Y A N GQH O ne la s t o p la s t ic co n s o lid a t io n s e t t le m e n to fs a t u r a t e ds o f tcla y J J o u r n a lo f C h o n g q in gJ ia n z h uU n iv e r s it y 2 0 0 5 2 7 2 5 1 5 5 in C h in e s e 1 0 李剑 陈善熊 应力历史对冲塑红黏土动力特性影响的 试验研究 J 岩土工程学报 2 0 1 4 3 6 9 1 6 5 7 1 6 6 5 L IJ C H E NSX E x p e r im e n t a ls t u d yo nin f lu e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