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南江县坪河霞石矿区四川省南江县坪河霞石矿区 土土 壤壤 测测 量量 工工 作作 报报 告告 2010 年年 05 月月 四川省南江县坪河霞石矿区四川省南江县坪河霞石矿区 土土 壤壤 测测 量量 工工 作作 报报 告告 委托单位 委托单位 四川南江新兴矿业有限公司 勘查单位 勘查单位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 勘查证书 勘查证书 资证T51120080703010712号 项目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写人 总工程师 队 长 提交单位 提交时间 2010 年 05 月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前言前言 1 第一节 目的及任务 1 第二节 任务完成情况及主要成果 1 第三节 地理位置 交通及经济概况 2 第四节 矿权设置情况 3 第五节 前人地质工作简况 4 第二章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区域地质概况 6 第一节 地层 6 第二节 构造 8 第三节 岩浆岩 8 第四节 矿产 11 第五节 区域成矿条件分析 11 第三章第三章 矿区地质矿区地质 13 第一节 地层 13 第二节 构造 13 第三节 岩浆岩 14 第四章第四章 地球化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 19 第一节 景观地球化学特征 19 第二节 异常下限的确定和元素分布特征 20 第三节 综合异常区的圈定 22 第四节 异常推断解释及评价 23 第五章第五章 土壤测量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土壤测量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27 第一节 工作方法 27 第二节 样品分析及质量 29 第三节 分析质量检查 29 第四节 数据处理与图件编制 29 第七章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 30 第一节 结论 30 第二节 建议 31 第三节 存在问题 31 附表 附表 附图 附图 序号 图 名 比例尺 01 四川南江县坪河矿区土壤测量实际材料图 1 10000 02 四川南江县坪河矿区土壤测量金等值线图 1 10000 03 四川南江县坪河矿区土壤测量铜等值线图 1 10000 04 四川南江县坪河矿区土壤测量铅等值线图 1 10000 05 四川南江县坪河矿区土壤测量锌等值线图 1 10000 06 四川南江县坪河矿区土壤测量金异常图 1 10000 07 四川南江县坪河矿区土壤测量铜异常图 1 10000 08 四川南江县坪河矿区土壤测量铅异常图 1 10000 09 四川南江县坪河矿区土壤测量锌异常图 1 10000 10 四川南江县坪河矿区土壤测量综合异常区图 1 10000 1 第一章第一章 前言前言 第一节第一节 目的及任务目的及任务 受探矿权人的委托 我单位对南江县坪河矿区开展 1 1 万土壤测量勘查工 作 主要目的和任务是 目的 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基本查明工作区内元素异常的分布规律 圈出地球化学异常 为在区内进一步工作时提供物探工作和地表工程布置依据 具体工作任务为 完成探矿权区范围 3 97Km2的 1 1 万土壤测量 测网密 度为 100m 20m 第二节第二节 任务完成情况及主要成果任务完成情况及主要成果 一 任务完成情况一 任务完成情况 根据本次工作的目的和任务 我队组织人员于 2010 年 4 月 XX 日 2010 年 4 月 XX 日完成了野外土壤测量采样工作 采取土壤地球化学样品 2021 个 局 部地段由于居民点及河坝等地理条件限制未采样 土壤测量面积 3 97km2 完成 各项实物工作量见表 1 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表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表 表 1 1 工作项目单位合同工作量完成工作量备注 1 10000 化探次生晕测量km23 973 97测网为 100 20m 测网布设km23 973 97测网为 100 20m 土壤采样个20002021采样点距为 20m 土壤样品加工个20002021加工细磨至 40 目 其 中 元素定量分析项80008084Au Cu Pb Zn 二 主要成果二 主要成果 通过本次工作 获得主要成果有 1 初步查明区内金 铜 铅 锌等 4 种元素的分布和浓集特征 提交了一 套较系统的测区基础地球化学资料 2 根据对金 铜 铅 锌等 4 个元素的分析结果 编制了金 铜 铅 锌 单元素等值线图 4 张 编制了金 铜 铅 锌单元素异常图 4 张 根据成矿元 2 素的分布特征和规律 圈定了金 铜 铅 锌主要化探异常区 4 个 编制综合 异常区图 1 张 总体上看 本次土壤地球化学工作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其效果良好 第三节第三节 地理位置 交通及经济概况地理位置 交通及经济概况 本次普查的矿区范围为 地理坐标 东经 106 41 45 106 44 15 北纬 32 26 45 32 28 30 坪河矿区位于南江县城 318 方向 平直距 16Km 属南江县坪河乡管辖 勘查面积 3 97Km2 矿区有公路直通坪河 经坪河至南江与巴 中 南 江 公路相连 矿区 至坪河 南江 巴中公路运距分别为 1Km 40Km 108Km 南江至广 元 旺 苍 铁路 宝成铁路广旺支线 乐坝火车站公路运距 54Km 交通较为方便 图 1 1 3 图图 1 11 1 交通位置图交通位置图 调查区位于大巴山地带中山区 主要山脉近北 东南西向展布 沟谷发育 切割较深 海拔 1000 1500m 矿区所在的后坝 赵家沟坝一带 为山间河流 冲积 侵蚀形成的低山丘陵谷地 海拔 700 953m 相对高差 253m 地形坡角 10 30 区内基岩大部分裸露 但地表多风化 耕地多 有部分林木 矿区有北东向赵家河及北北东向空木河两条河流 于坪河场口石墨厂汇合 注入尹家河 本区地处亚热带 气候温暖 雨量充沛 四季分明 气温元月平均 5 2 7 月平均 26 8 年平均 16 2 最低气温 6 5 最高气温 38 2 7 9 月为雨季 年降雨量 1100 1mm 该区历年雨季最大日降雨量 290 2mm 日 12 月至次年 2 月为降雪霜冻期 高山有积雪 年平均无霜期 259 天 地震烈度 4 度 区内经济以农业为主 主产玉米 水稻 次为土豆 小麦 自给尚有少量 节余 其他经济作物有茶叶 中药材等 工业方面有县属霞石矿及省属石墨矿 南江至坪河有 35 千伏高压输电线一条 杨坝至坪河有 1 千伏高压输电线一条 石墨矿变电站容量 4000 千伏安 距坪河 27Km 的甘溪煤矿位于南江 坪河公路 旁 年产煤炭 3 万吨 煤电供应有保证 第四节第四节 矿权设置情况矿权设置情况 坪河霞石矿探矿权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四川总队向四川省国 土资源厅申请 于 2002 年 7 月获得矿区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 证号 5100000210270 2003 年 5 月向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申请探矿权区块变更 经省 国土资源厅审核 于 2003 年 7 月获得变更后的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 证号为 5100000320235 图幅号 I48E022019 勘查范围 东经 106 41 45 106 44 15 北纬 32 26 45 32 28 30 勘查面积 3 97Km2 2008 年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四川总队将该探矿权转让给 四川南江新兴矿业有限公司 经省国土资源厅审核 于 2008 年 7 月获得变更后 的探矿权证 证号 T51120080703010712 图幅号 I48E022019 勘查面积 3 97Km2 有效期限 2008 年 7 月 8 日至 2010 年 7 月 8 日 探矿权范围由 19 个 拐点组成 见探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表 表 1 1 5 表表 1 11 1 探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表探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表 拐点 编号 北纬 1954 北 京坐标系 东经 1954 北 京坐标系 拐点编 号 北纬 1954 北京 坐标系 东经 1954 北京 坐标系 T132 27 30 106 42 45 T1132 27 20 106 42 29 T232 27 32 106 42 46 T1232 27 10 106 42 18 T332 27 42 106 42 52 T1332 26 56 106 42 01 T432 27 42 106 42 44 T1432 26 45 106 41 52 T532 27 45 106 42 45 T1532 26 42 106 41 56 T632 27 45 106 44 15 T1632 26 42 106 42 06 T732 28 30 106 44 15 T1732 26 50 106 42 08 T832 28 30 106 42 30 T1832 26 52 106 42 15 T932 27 30 106 42 30 T1932 27 02 106 42 31 T1032 27 33 106 42 40 第五节第五节 前人地质工作简况前人地质工作简况 该区除进行了 1 5 万区域地质测量外 从五十年代至今 先后有不少地勘 单位 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对该区的坪河超单元超基性碱性岩体进行勘查和研 究 其中四川地矿局达县地质队 407 地质队和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 心四川总队三个单位工作较为系统 其工作时间 内容 方法 主要成果及存 在的问题见表 2 1 综合上述三单位地质成果 对矿区内矿体形态 产状 矿石质量 矿体规 模已大致查明 查明了矿石的工业用途 同时对矿石的选矿性进行了评价 虽 然也存一些不足 但无疑是我们对区内矿体作为玻璃陶瓷工业代碱节能原料进 行详查工作的依据和基础 6 表 2 1 以往主要地质成果表 工作单位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作方法 手段提 交 成 果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川省地矿 局达县地质 队 1961 1962 号 磷霞岩矿体初步普 查 1 2000 地形地质简测 按 100m 间距作了较系统的 地表槽探揭露和取样 南江坪河霞石矿初步普查 报告 求获 C 级霞石矿石 340 万吨 对矿石利用途径未作介绍 对深部矿体未进行钻孔控制 未开展作玻璃陶瓷原料综合评价 对 K2O Na2O 未进行分 析 未进行选矿试验 经济效果及利用途径不清楚 四川省地矿 局 407 地质 队 1979 10 1980 9 号 磷霞岩体初步普查 修编达县地质队 1 2000 地形 地质简测图 地表 100m 间距进行系统揭 露和取样 号矿体主要 地段深部进行初步控制 四川省南江县坪河霞石铝 矿初步普查报告 求获霞石 矿 D 级储量 1485 万吨 按铝矿进行评价 未做选矿试验 其经济效果可用性不明 地表氧化带 Na2O 损失严重 氧化带未圈定 对矿石 K2O Na2O 分析量少 未进行作玻陶原料的可行性 评价 中国建筑材 料工业地质 勘查中心四 川总队 1989 7 1990 11 号矿体普查 号矿体普查 详 查 1 1000 地形地质精测 地表 50 80m 间距槽探揭 露 系统采样 深部钻孔对矿体进行基本控 制 四川省南江县坪河乡王家 坪磷霞岩矿 号矿体详查地 质报告 求获磷霞岩矿石 C D 级 110 33 万吨 其中 C 级 91 87 万吨 D 级 18 46 万 吨 仅对 号矿体进行普查 号矿体进行详查 其余矿 体未进行评价 对 号矿体 800m 标高下矿体未进行控制 中国建筑材 料工业地质 勘查中心四 川总队 2003 3 2003 11 号 号矿 体详查 1 2000 地形地质精测 地表 50 75m 间距槽探揭 露 系统采样 深部钻孔对矿体进行基本控 制 四川省南江县坪河矿区霞 石矿地质详查报告 求获磷 霞岩矿石 332 333 187 41 万吨 其中 332 91 83 万吨 333 95 58 万吨 多数矿体只经地表工程控制 总体上只达到普查程度 区内石墨矿研究程度低 对物理 化学性质了解甚少 不 应估算资源量 7 第二章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区域地质概况 第一节第一节 地层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前震旦系火地垭群 震旦系 少量新生界第四系 图 2 1 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一 火地垭群一 火地垭群 区内仅出露火地垭群麻窝子组 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 分为三个岩性段 第一段 Ptm1 主要分布在王家河北部及西部 为紫灰色 灰色 绿灰 色变砾状杂砂岩 夹浅灰色 灰白色中厚层 厚层状细晶白云质大理岩 大理 岩 细条纹状白云质大理岩 局部见有深灰 灰黑色钙质千枚状板岩 该段厚 度约 1272m 其底部被断层断失 与澄江期岩浆岩呈侵入接触 第二段 Ptm2 分布于坪河及其南部柿树坪 孙家垭 官方垭一带 为 一套灰色 浅灰色 灰白色 深灰色 浅紫红色 绿灰色等杂色中厚层 厚层 状细晶白云质大理岩 细晶大理岩 条带状白云质大理岩 条纹状细晶大理岩 局部夹有少量深灰 灰黑色薄层 中层状绢云母千枚岩 绢云石英千枚岩 钙 质绢云千枚岩 该段厚度约 476m 第三段 Ptm3 呈南西 北东向分布于周家湾到香炉山一带 为灰色 深灰色 灰黑色薄层 中层状绢云千枚岩 绢云黑云石英千枚岩 钙质千枚岩 部分灰色 浅灰色 深灰色中厚层 厚层块状细晶白云质大理岩 细晶大理岩 条纹状白云质大理岩 该段厚度大于 1423 61m 8 图图 2 12 1 区域地质图区域地质图 9 二 震旦系二 震旦系 受断层及岩浆岩侵入影响 区内仅出露震旦系上统观音岩组和灯影组 观音岩组 Zg 呈带状南西 北东向分布于茶地子以东 底部为黄灰色 中厚层砾岩 下部及中上部为黄灰色中厚层长石石英砂岩 黄灰色中薄层泥质 粉砂岩 泥岩 厚度 43m 与下伏前震旦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灯影组 Zd 区内出露灯影组第一段 Zd1 分布于王家沟东北部 主要为灰 色中厚层微晶白云岩 厚度约 550m 与下伏观音岩组呈整合接触 三 第四系三 第四系 第四系主要为残坡积物 Qedl 和洪冲积物 Qapl 各处厚度不一 沿河两 岸洪冲积物可形成阶地 厚 5 30m 第二节第二节 构造构造 矿区位于米仓山南缘滑脱带北缘坪河基底凸起中段坪河超单元超基性 碱 性侵入岩内 在漫长的地史发展中 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 地质构造复杂 断 裂褶皱发育 总体特点是 褶皱 断裂均呈北东 南西向展布 与区域构造线 基本一致 一 褶皱一 褶皱 区内为坪河 官坝背斜的南西段 受区域性断裂切割和岩浆岩的侵入而残 缺不全 背斜北西翼为麻窝子组第二段 第三段 南东翼为麻窝子组第二段 背斜轴向 60 75 两翼产状 北西翼 330 350 50 70 南东翼 150 165 50 70 大致对称 南西翼次级褶皱较发育 二 断裂二 断裂 区内共发育三条近北东向区域性大断层 由南东向北西依次为官方垭断层 孙家垭断层 大河坝断层 主要特征见表 2 1 第三节第三节 岩浆岩岩浆岩 一 侵入岩一 侵入岩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 侵入岩发育 根据 1 20 万南江幅区域地质报告 区 内主要出露岩浆岩包括 超基性碱性杂岩 中酸性碱性岩类 中酸性岩类 其 10 特征分述如下 超基性碱性杂岩 分布于本区中部及西部 为本区主要岩浆岩 岩体长 5 9 公里 宽 0 5 3 5 公里 呈北东向展布 其主体又称坪河超基性碱性杂岩体 总体倾向北西 南北界面倾角相近 约 60 70 其内可分为钛铁霞辉岩 霓 霞岩 磷霞岩三个岩相带 以前两者为主 磷霞岩量少 呈不规则脉状 透镜 状的小岩体 相带分布不很规则 相互有交叉现象 但总体看 钛铁霞辉岩多 分布于杂岩体边沿 霓霞岩多数被钛铁霞辉岩包围 而磷霞岩主要为霓霞岩包 围 坪河东北方向的几个磷霞岩体位于杂岩体顶部 其分布延伸方向与其长轴 方向大致与杂岩体总体走向及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 各岩相带岩性主要特征见 表 2 2 11 表 2 1 区 域 断 层 特 征 表 断层产状两盘地层 断层名称分布位置 倾向倾角 走向长度 km 上盘下盘 与大河坝断层关系断层性质 官方垭断层 自王家垭向南西延伸 经过官 方垭 出图 111 120 69 80 1 5Zd1Ptm2是大河断层的分枝断层脆韧性逆断层 孙家垭断层自孙家垭向南西延伸出图300 340 40 60 4Ptm2Ptm2是大河坝断层的分枝断层脆韧性逆断层 大河坝断层 自黄家岭向南西延伸 经油房 里 出图 300 340 63 69 10Ptm3Ptm2是区内主干断层脆韧性逆断层 表 2 2 磷霞岩 霓霞岩 钛铁霞辉岩岩相带特征表 相带名称代号岩 体 出露面积 km2 分布位置形态岩石组构接触关系与霞石矿关系 磷霞岩相Z1w磷霞岩 0 1 分布于回隆寺西北部宋家沟 与赵家河之间及赵家河南东 呈大小不等不规 则透镜体 脉状 体 扁豆体 中 粗粒伟晶状结构 块状构造 与霓霞岩脉动接 触 霞石矿体 霓霞岩相Z1b霓霞岩5 0主要分布于白灵河南北 多呈岩墙状穿切 于碱性角闪岩 中粒 中细粒结构 块状构造 与磷霞岩呈脉动 接触 近矿围岩 钛铁霞辉岩相Z1c钛铁霞辉岩3 8 主要分布于坪河以东的王家 坪 青龙寨 茶地子一带 部分分部在坪河以西的油房 里 总体是一偏心环 状 细 中粒状结构 块 状构造 与碱性角闪岩超 动接触 近矿围岩 12 中酸性碱性岩类 包括辉石正长岩 X 碱性正长岩 它们成因上 与超基性碱性杂岩体有关 为其同源岩浆的晚期残浆侵入而成 辉石正长岩 X 分布于熊林包 羊圈梁一带 岩石为深灰色半自形中粒结构 块状构 造 矿物成分主要是微斜长石 次为斜长石 辉石和黑云母 碱性正长岩 分布于西部周家沟和罗家营一带 一般呈脉状侵入于超基性碱性杂岩体 及其附近的变质岩中 岩石为灰白色 风化后灰褐色 半自形粗粒结构及似粗 面结构 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主要为钾微斜长石 次为钠长石 少量黑云母 黄铁矿 中酸性岩类 包括石英闪长岩 o 花岗岩 石英闪长岩 o 位于超基性碱性杂岩体东缘 穿切辉石正长岩 岩体长 2 公里 宽 1 公里 花 岗岩 主要分布于中部 呈脉状 穿切元古界地层及超基性碱性杂岩体 辉石正长岩 石英二长岩等 为本区较晚期的侵入岩 二 脉岩二 脉岩 区内各期岩脉十分发育 类型较多 主要有闪长岩脉 长英岩脉 玢岩脉 斜长岩脉 伟晶岩脉 辉绿岩脉 多切穿前震旦系地层及前述侵入岩体 形成 期一般较晚 多沿 NE NEE 向裂隙侵入 少数沿 NNW 向侵入 此外 南部有个 别小块碱性花岗岩体侵入霓霞岩与前震旦系变质岩交界部位 根据区内岩浆岩的穿切关系和侵入地层的时代 将本区岩体 脉 划分为 三个时期 超基性碱性岩 中酸性碱性岩属吕梁期第二期侵入岩 第一期为喷 出岩 未出露 石英闪长岩属吕梁期第三期侵入岩 花岗岩属吕梁期第四期侵 入岩 其他脉岩 按岩性为各期岩浆侵入先期岩浆岩和变质岩裂隙而成 为其 同期或稍晚期形成物 第四节第四节 矿产矿产 区内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频繁 有利于矿产的形成 矿产有霞石矿 钾长 石矿 石墨矿 铁矿及硫铁矿 第五节第五节 区域成矿条件分析区域成矿条件分析 区域位于扬子板块西北缘 北东为沔县 略阳隆起带 简称为沔略带 走 向 NE 45 长达 450Km 的龙门山构造成矿带上 西侧为印度板块分离出来的 13 松潘 甘孜地块 龙门山断裂就是扬子板块与松潘 甘孜微板块的分界 龙门山构造带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叠瓦状冲断层和雁行式短轴背斜和向斜 群组成 由北西向南东 地表以青川 茂汶断裂 北川 映秀断裂 江油 灌县断 裂沿走向北东 40 左右 倾向北西 倾角 50 80 产状分布 构造带孕育于海西 印支期 燕山期表现强烈的陆内造山运动 新生代以来又有新的活动 龙门山断裂向南与南北向延伸的鲜水河断裂相连 构成一条完整的 EW NE SN 弧形构造 岩浆 成矿带 其北东段为三叠纪南秦岭洋闭合形成 沔略缝合带 扬子板块向秦岭微陆块俯冲并产生陆陆碰撞 并隆升为西秦岭造 山带 其南西段为二叠纪末期 三叠纪扬子板块向印度板块俯冲 古特提斯甘 孜礼塘洋闭褶皱隆升形成龙门山断裂带 在二叠纪末期 三叠纪早期 扬子板 块与秦岭微陆块及松潘甘孜微陆块以俯冲 碰撞作用为主 为成矿作用提供前 提条件 后造山岩浆作用与构造作用的有机结合有利于 Cu Pb Zn 多金属硫化物 成矿流体的聚集 在三叠纪之后表现为挤压 旋转的过程 致使三叠系地层被 卷入的燕山期左旋走滑作用中 造成龙门山断裂带内韧性剪切带的广泛发育 有利于金的活化和金矿床的形成聚集 14 第三章第三章 矿区地质矿区地质 第一节第一节 地层地层 矿区属岩浆岩发育区 地层仅有少量前震旦系火地垭群麻窝子组第二段 Ptm2 出露和第四系残坡积物 洪冲积物覆盖于岩体之上 一 麻窝子组第二段 一 麻窝子组第二段 Ptm2 主要分布在回龙寺南部和赵家河之南 是超基性 碱性侵入岩的主要围岩 组成岩石为浅灰 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细晶白云质大理岩 主要矿物成份是白云 石 次为方解石 普遍含少量碳质 夹透镜状片岩型石墨矿体 是坪河含钒晶 质石墨矿体产出层位 白云质大理岩与岩浆岩接触时 具不均匀硅化 蛇蚊石 化及石墨化 厚 200m 二 麻窝子组第三段 二 麻窝子组第三段 PtmPtm3 3 呈南西 北东向分布于周家湾到香炉山一带 为灰色 深灰色 灰黑色薄 层 中层状绢云千枚岩 绢云黑云石英千枚岩 钙质千枚岩 部分灰色 浅灰 色 深灰色中厚层 厚层块状细晶白云质大理岩 细晶大理岩 条纹状白云质 大理岩 该段厚度大于 1423 61m 三 第四系三 第四系 据其成因及产出特征 分为第四系残坡积物 Qedl 和洪冲积物 Qapl 残坡积物 Qedl 主要分布于地形平缓处及沟谷两侧缓坡地带 由脉岩风 化而成的粘土及岩石碎块组成 厚度一般 0 5 2m 洪冲积物 Qapl 沿赵家河 空木河河谷及河漫滩成带状分布 由各种岩 性的砾石及泥砂组成 厚度变化大 最厚达 10m 以上 第二节第二节 构造构造 一 褶皱一 褶皱 矿区处于坪河 官坝背斜南西段两翼 处于麻窝子组二段 Ptm2 中 背 斜轴向 60 75 地层产状 北西翼 330 350 50 70 南东翼 150 165 50 70 两翼基本对称 15 二 节理裂隙二 节理裂隙 矿区内构造简单 未见断层 对矿区内两条磷霞岩体进行节理统计 结果 见表 3 1 矿区发育有岩体受后期构造力挤压形成的 3 组节理 组节理相 对较发育 为一共轭剪节理 矿区节理面密度 2 1 条 m2 属节理中等发育 第三节第三节 岩浆岩岩浆岩 一 超基性碱性岩一 超基性碱性岩 为坪河超基性碱性杂岩体一部份 包括钛铁霞辉岩 Z1c 霓霞岩 Z1b 和磷霞岩 Z1w 局部可见蚀变现象 蚀变岩石称蚀变碱性岩 1 钛铁霞辉岩 Z1c 为坪河超基性碱性杂岩体最早生成物 呈不规则状分布 主要成片分布于 断垭庙东南部及赵家河东南部 有后期霓霞岩 磷霞岩和石英闪长岩 黑云母 闪长岩 花岗岩 正长岩 碱闪正长岩等岩脉侵入 矿区西北部 于霓霞岩和 磷霞岩中见有不规则状钛铁霞辉岩捕虏体 主要与霓霞岩接触 局部与磷霞岩 接触 钛铁霞辉岩主要岩性特征如下 钛铁霞辉岩 灰黑至黑色 细 中粒粒状结构 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份 钛辉石 粒柱状 粒经 0 2 2mm 含量 60 80 钛辉石紧密镶嵌构成岩石 基本结构 有轻微蚀变绿泥石 方解石等交代矿物沿其解理边缘分布 斜黝帘 石 粒柱状 粒经 0 02 0 1mm 含量 5 15 方解石 不规则状 含量 5 7 长石 残余状 可见解理及聚片双晶 含量 5 7 绢云母 鳞片状 粒经 0 02 0 05mm 含量 5 10 此外 还含少量星散状铁质 偶见尖晶石 16 表表 3 13 1 节节 理理 裂裂 隙隙 统统 计计 表表 节理产状裂隙宽 m 节理 编号倾向倾角 走向延伸 m 区间值平均值 裂面特征 裂隙闭合情 况 裂隙内含充填物 情况 节理性质 187 203 45 56 2 3 4 70 47 4 251 71较平整密闭无 350 24 53 57 2 6 6 40 50 4 161 51较平整密闭无 共轭剪节理 103 127 75 80 2 4 5 70 73 3 852 05较平整密闭无剪节理 170 178 41 60 1 5 5 90 49 6 101 56较平整密闭无 343 356 48 58 2 9 5 80 33 5 751 61较平整密闭无 共轭剪节理 112 131 60 67 3 1 5 30 63 6 402 13较平整密闭无剪节理 17 钛铁霞辉岩局部蚀变成蚀变钛辉岩和蛇纹岩 其特征如下 蚀变钛辉岩 主要分布在钛铁霞辉岩与后期霓霞岩接触蚀变带 为灰色 残余粒状结构 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份 钛辉石 粒状 粒经 0 2 2 0mm 含量 50 55 多数钛辉石有蚀变现象 被绿泥石 方解石 帘石等交代成残 余状 白云母 微晶鳞片状 含量 20 15 方解石 不规则状 含量 15 帘 石 微粒状 柱状 含量 10 绿泥石 显微鳞片状 含量 5 少量铁质星散 于岩石中 蛇纹岩 主要分布在钛铁霞辉岩蚀变带 呈白色 显微鳞片 纤状变晶结 构 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份 蛇纹石 微晶鳞片状集合体及纤状 以叶蛇纹 石为主 其次为纤维蛇纹石 含量 75 白云母 鳞片状 粒径 0 1 0 5mm 黑云母 鳞片状 片状 粒径 0 1 2 0mm 含量 5 方解石 不规则粒状 粒 径 0 1 0 5mm 含量 2 3 局部见有少量星散状铁质 2 霓霞岩 Z1b 主要分布于赵家河北西部及北部 岩体中常见有早期钛铁霞辉岩捕虏体 并有后期磷霞岩及闪长岩 石英闪长岩 花岗岩 碱闪正长岩等岩脉侵入 霓 霞岩主要岩性特征如下 霓霞岩 灰 浅灰色 中粗粒状结构 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份 霓辉石 或钛辉石 粒柱状 粒径 0 2 2 0mm 含量 25 45 霞石 半自形粒状 粒 径 0 5 5mm 沿晶体边缘及裂隙普遍钙霞石化 含量 20 45 黑云母 鳞片 状 粒径 0 2 1 0mm 含量 5 10 绿帘石 斜黝帘石 粒 柱状 粒径 0 05 0 2mm 含量 10 13 长石 残余状 见聚片双晶 格状双晶 含量 5 10 岩石中还含少量霓石 钠长石 方解石 绿泥石及磁铁矿 局部含黄 铁矿星点及细脉 霓霞岩局部蚀变强烈 形成蚀变碱性岩 主要分布于霓霞岩与磷霞岩接触 处 原岩矿物成份及结构均被交代 基本上由蚀变矿物组成 蚀变矿物中以白 绢 云母为主 呈粒径 0 005 0 1mm 显微鳞片状 含量 85 90 少量黑云 母 方解石 钠长石 局部见有铁质星散分布于岩石中 3 磷霞岩 Z1w 是坪河超基性碱性杂岩体晚期产物 也是区内最早一次岩浆活动末期产物 呈大小不等 不规则透镜状 脉状 扁豆状 北东 北北东向 平行成带 或 18 串珠状断续侵入在坪河超单元中段的钛铁霞辉岩 霓霞岩中或二者之间 分布 在赵家河两侧 具有一定规模的磷霞岩体共有 10 个 磷霞岩中见有早期钛铁霞 辉岩及霓霞岩捕虏体 并有后期黑云母闪长岩 碱闪正长岩 花岗岩等岩脉侵 入或切割 磷霞岩主要岩性特征如下 磷霞岩 浅灰白色 半自形 他形中 粗粒结构 少量伟晶结构 致密块 状构造 矿物成份主要有 霞石 一般为它形 半自形粒状 紧密镶嵌 沿其 边缘及裂纹处发生钙霞石化 粒径一般 5 20mm 个别达 60mm 以上 少量 1mm 含量 50 70 钙霞石 粒径 0 02 0 5mm 含量 5 25 黑云母 片 状或鳞片状 粒径 0 1 2 0mm 含量 10 斜黝帘石 粒状 粒径 0 1 1 0mm 含量 3 5 方解石 不规则填隙状 辉石 它形 半自形 粒 径 1 20mm 含量 2 5 长石 半自形板状 粒径 1 0 5 0mm 含量 0 5 另有少量铁质星散分布于岩石中 磷霞岩在与后期脉岩接触处局部蚀变成蚀变磷霞岩 岩石灰白色 残余粒 状结构 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份 霞石 半自形粒状 残余状 粒径 1 0 5 0mm 含量 35 钙霞石 半自形粒状 粒径 0 02 0 2mm 含量 10 白云石 鳞片状 粒径 0 05 0 3mm 含量 25 30 方解石 不规则粒状 含 量 10 碱性长石 半自形 它形板状 粒径 1 0 5 0mm 含量 10 15 黑 云母 含量 5 铁质 星散侵染状 含量 1 2 二 脉岩二 脉岩 矿区各期岩脉十分发育 类型较多 主要脉岩有正长闪长岩脉 花岗岩脉 碱闪正长岩脉 石英闪长岩脉 正长岩脉 辉绿岩脉 碳酸岩脉 1 正长闪长岩脉 正长闪长岩脉共出露 8 条 长 35 85m 宽 25 41m 呈不规则团块 脉状 侵入于霓霞岩及磷霞岩中 并切割之 是坪河超基性碱性杂岩体后期产物 与 区域内二长花岗岩体有成因关系 岩石为浅灰色 浅灰褐色 细粒结构 块状构造 矿物成份 斜长石 自 形板柱状 粒径 0 1 1 0mm 含量 50 55 斜长石有轻微绢云母化 极少量 石英呈它形粒状嵌布于长石之间 碱性长石 粒状 板柱状 粒径 0 1 1 0mm 含量 40 方解石 不规则细脉状 含量 5 10 黑云母 白云 母 还含有少量它形粒状石英及星散状铁质 19 2 花岗岩脉 花岗岩脉在矿区出露 14 条 侵入于钛铁霞辉岩中 长 400m 宽 9 95m 其余花岗岩脉宽 2 36m 长 14 121m 大小不等 呈脉状或透镜体穿切霓霞岩 及磷霞岩 是坪河杂岩体后期产物 与区域内二长花岗岩体有成因关系 岩石灰白至浅褐灰色 半自形粒状结构 块状构造 矿物成份 斜长石 含量 40 45 碱性长石 含量 15 20 少量角闪石 榍石 黑云母 磁铁矿 磷灰石 偶见电气石 锆石及蚀变矿物黝帘石 绿泥石 白云母 方解石 3 辉绿岩脉 辉绿岩脉在矿区出露 7 条 脉体长 21 46m 宽 1 5 6m 脉体界面平整 穿插于霓霞岩和磷霞岩中 岩石为绿黑色 风化后为浅黄褐 黄褐色 辉长辉绿结构 块状构造 矿 物成份 角闪石 半自形粒 柱状 粒径 0 1 0 5mm 含量 45 斜长石 半 自形柱状 粒径 0 1 0 5mm 含量 40 45 帘石 为斜黝帘石及绿帘石 粒 柱状 粒径 0 02 0 2mm 含量 10 15 还有少量不规则粒状方解石 星散粒 状铁质及蚀变矿物 4 碱闪正长岩脉 x 碱闪正长岩脉在矿区出露 7 条 呈透镜状 脉状侵入切割霓霞岩 钛铁霞 辉岩 磷霞岩 长 25 170m 宽 2 27m 与区域内碱性角闪正长岩体有成因关 系 岩石为浅黄白色 细粒结构 块状构造 矿物成份 碱性长石 半自形板 柱状 它形粒状 粒径 0 1 1 0mm 少量 1 0mm 含量 80 85 以微斜长石 为主 条纹长石次之 石英 它形粒状 分布于碱性长石颗粒间 粒径 0 1 0 5mm 含量 5 10 富铁纳闪石 粒柱状 均匀分布于岩石中 粒径 0 1 1 0mm 含量 5 7 斜长石 半自形 它形粒柱状 粒径 0 1 0 5mm 含量 3 5 还含少量铁质 呈星散状分布于岩石中 5 碳酸岩脉 c 碳酸岩脉在矿区出露 4 条 呈脉状或透镜状侵入霓霞岩 钛铁霞辉岩中 长 13 86m 宽 2 5m 与区域内碳酸岩侵入体及坪河杂岩体有密切关系 岩石为灰黑色 黑色 主要矿物成份为方解石 黑云母 白云母 石墨 钛辉石 钠长石 其中局部的碳酸盐经变质 形成晶质石墨 且石墨固定碳含 20 量平均值为 31 67 6 正长岩脉 正长岩脉在矿区出露 1 条 呈透镜状穿切于霓霞岩中 长 20m 宽 15m 与 碱性角闪正长岩体有成因联系 岩石为浅黄白色 细粒结构 块状构造 矿物成份 碱性长石 粒柱状 粒径 0 1 1 0mm 含量 75 绿帘石 粒柱状 粒径 0 1 0 5mm 含量 15 斜黝帘石 粒柱状 粒径 0 1 0 5mm 黑云母 片状 粒径 0 2 0 5mm 含量 5 少量呈散粒状铁质 此外尚有少量闪长岩脉 石英闪长岩脉 o 石英二长岩脉 o 呈透镜状零星分布于矿区北西部 北部的霓霞岩中 长 20 50m 宽 1 3m 成 北东或北西向延伸 综上所述 矿区侵入岩及脉岩受区内 NE NEE 向构造控制 倾向一般 NW NWW 倾角 55 81 个别岩体及脉岩倾向 SE SSE 倾角 40 55 矿区脉岩晚于超基性碱性侵入岩体 影响了矿体的完整性 第四章第四章 地球化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 第一节第一节 景观地球化学特征景观地球化学特征 调查区位于大巴山地带中山区 主要山脉近北 东南西向展布 沟谷发育 切割较深 海拔 1000 1500m 矿区所在的后坝 赵家沟坝一带 为山间河流 冲积 侵蚀形成的低山丘陵谷地 海拔 700 953m 相对高差 253m 地形坡角 10 30 区内基岩大部分裸露 但地表多风化 耕地多 有部分林木 矿区有北东向赵家河及北北东向空木河两条河流 于坪河场口石墨厂汇合 注入尹家河 本区地处亚热带 气候温暖 雨量充沛 四季分明 气温元月平均 5 2 7 月平均 26 8 年平均 16 2 最低气温 6 5 最高气温 38 2 7 9 月为雨季 年降雨量 1100 1mm 该区历年雨季最大日降雨量 290 2mm 日 12 月至次年 2 月为降雪霜冻期 高山有积雪 年平均无霜期 259 天 地震烈度 度 21 区内植被发育 部分地域山林遍野 杂草丛生 地表多被植被覆盖 绝大 部分面积残坡积层发育 覆盖层厚度一般在 0 5 2 5m 之间 土壤 A B C 层 均发育 除极个别地段外 采样点均可采取 B 层土样 在表生作用下 成矿元 素及伴生元素主要以机械分散晕形成存在于土壤中 对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十分 有利 第二节第二节 异常下限的确定和元素异常下限的确定和元素分布特征分布特征 地球化学元素的含量高低 是一个地区地层 岩石 岩浆岩 构造 成矿 带分布特点的综合反应 选定合适的参数 能更较好地反应测区地球化学的相 关找矿信息 1 地球化学参数的选定 为客观地反映测区的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本报告选用了算术平均值 标准离差 变异系数等地球化学统计参数 1 全区或各地质单元元素含量算术平均值 X 2 S 标准离差 反映元素含量同算术平均值之间的偏离与起伏 3 CV 变异系数 CV S 反映元素的起伏变化 分散集中程度 X 土壤化探异常下限 T 是用对数剔除特高值后的全区对数平均值加 1 5 倍标 准差之和返真数而得来的 实际取值结合了地球化学 地质 矿产特征 圈定 异常以 T 2T 4T 圈出外 中 内三个浓度带 根据计算结果 结合本矿区元素含量数据的特征及元素的工业品位含量 进一步确定异常下限的使用值 通过 1 10000 土壤化学测量 在 3 97km2范围 共圈出金 铜 铅 锌 4 种元素浓度高低不一 规模大小不等的具二级浓度级别以上的异常 20 个 其中 Au 异常 5 个 Cu 异常 5 个 Pb 异常 4 个 Zn 异常 7 个 各异常伸延规模 分 布面及异常值等详见表 4 1 表表 4 14 1 南江县坪河矿区土壤测量参数统计南江县坪河矿区土壤测量参数统计 元素 样品数 N 平均值 X 标准离差 S 变化系数 Cv 最大值 最小 值 致矿系数 Z 异常 下限 剔除前 20271 96 2 02 1 03 50 09 0 24 12 42 Au 剔除后 19181 68 0 73 0 43 3 88 0 24 11 68 3 50 22 剔除前 202740 39 22 81 0 56 421 89 5 31 7 83 Cu 剔除后 196937 88 14 70 0 39 81 94 5 31 8 82 80 剔除前 202717 23 11 34 0 66 341 78 1 88 8 10 Pb 剔除后 198716 36 6 39 0 39 35 44 1 88 7 35 30 剔除前 202796 72 33 67 0 35 572 79 17 92 5 19 Zn 剔除后 197093 25 23 65 0 25 164 26 17 92 7 01 150 表表 4 4 2 2 单元素异常分布特征表单元素异常分布特征表 元素名称异常编号异常分布异常形态样点面积 km2 平均最大 Au 1测区西部椭园状 1 0 00727 727 7 Au 2测区中北部椭园状 4 0 0086 648 56 Au 3测区中东部不规则未封闭 6 0 0267 7614 48 Au 4测区东部方形 6 0 02715 2536 12 Au 单位 10 9 Au 5测区东南部三角形东南未封闭 10 0 04710 9450 09 Cu 1测区西部方形 3 0 005136 05139 47 Cu 2测区中部椭园形 3 0 008159 35222 55 Cu 3测区中南部椭园形 2 0 005227 65330 13 Cu 4测区中南部不规则长条形 6 0 03172 14421 89 Cu 单位 10 9 Cu 5测区东南部椭园形 2 0 002157 47228 5 Pb 1测区西部方形 2 0 0166 496 9 Pb 2测区西南部不规则状 9 0 0247 45140 44 Pb 3测区北部长条北部未封闭 3 0 02139 18341 78 Pb 单位 10 9 Pb 4测区东北三角形 5 0 0141 9866 75 Zn 1测区西部椭园形 5 0 014183 34243 72 Zn 2测中北部长条形 8 0 037199 18275 53 Zn 3测区中东部三角形 3 0 019281 92316 4 Zn 4测区东部长条形 11 0 042176 32214 49 Zn 5测区中南部三角形南未封闭 2 0 01377 87401 36 Zn 单位 10 9 Zn 6测区东南部椭园形 1 0 005572 79572 79 2 元素分布特征 元素分布特征 根据土壤剖面测量成果 各元素的含量分布与地层 构造 岩浆岩具有较 强的相关连特征 金元素的高背景区主要分布在测区东部 浓集中心和峰值较明显 最高值 50 09 10 9 全区平均值 1 96 10 9 从高值分布的地层来看 其高值则主要分 布在的微粒花岗斑岩脉 细粒闪长岩脉 体内或接触带 同时在测 区内的脆韧性剪切带内也有断续高值点分布 金在全区的最高值点则在测区东 部最边缘 探矿权区内未封闭 23 铜元素的高背景区主要分布在测区中部霞石矿的东北和测区西北部 浓集 中心和峰值较明显 最高值 421 89 10 6 全区平均值 40 39 10 6 从高值分 布的地层来看 其高值则主要分布在沙河坝超单元的平松包单元 Z1G 中细 粒二长花岗岩和坪河超单元的茶地子单元 Z1C 钛铁霞辉岩中或其接触带内 从形态展布上看又多受北东向构造控制并又多沿脆韧性剪切带展布 铅元素的高背景区则主要分布在测区的西部 但总体来讲 其浓集中心和 峰值区不明显 最高值仅 341 78 10 6 全区平均值仅 17 23 10 6 从总体趋 势来看 其高值与北东向构造关系较为密切 而且多沿其脆韧性剪切带展布 锌元素的高背景区分布元明显的规律 且也无明显的高值和浓集中心 全 区最高值为 572 79 10 6 全区平均值仅 96 72 10 6 从总体趋势来看 其高 值与北东向构造关系较为密切 而且多沿其脆韧性剪切带展布 在东部的微粒 花岗斑岩脉 细粒闪长岩脉 区也有锌的高值点分布 总体来看 区内元素异常分带明显 但各相关元素浓集中心基本不吻合 从土壤样中的金 铜 铅 锌 4 种元素的其它参数来看 金的变异系数和致矿 系数最大 铅次之 锌最小 因此 区内的金元素应引起下步工作的重视 同 时金元素的高值区在探矿权区内未能封闭 具体的分布情况参见元素等值线图 第三节第三节 综合异常区的圈定综合异常区的圈定 区内相关元素分布不均 含量变化较大 但没有成片成带高含量区 各元 素在区内均有较高的峰值出现 但各元素的异常大小不一 面积各异 各异常 虽各具特征 但它们的分布与成矿地质条件有一定的联系 且主要异常具有各 自的分布特点 但总体来讲 区内各元素反应了区内地层 构造 岩浆岩因此 根据引起异常的主要物质来源 空间展布 元素组合和地质环境条件等 根据 异常规模 空间展布特点以及异常特点 初步将 20 个单元素异常分成以金和铜 为主的 4 个综合异常区 见表 4 3 表表 4 34 3 综合综合异常区特征一览表异常区特征一览表 异常强度 异常带 编号 位置 面积 km2 形态与走 向 元素 组合 平均值最大值 地质背景 Au6 648 56 Au Zn Pb 测区 北部 0 16 东西向长 条状 Zn240 5310 43 板岩 大理岩 铁霞 花岗岩 霓霞岩 24 Pb41 9866 75 Pb56 93140 44 Zn183 34243 72 Pb Zn Cu 测区 西部 0 17 似三角形 Cu136 05139 47 板岩 大理岩 铁霞 花岗岩 细粒正长岩 脉 残坡积物 Cu199 9421 89 Cu Zn 测区 中部 0 19 近东西向 长条状 Zn377 87401 36 中细粒二长花岗岩 磷霞岩 铁霞花岗岩 细粒花岗岩脉 Au11 3250 09 Au Pb Zn 测区 东部 0 37 近南北向 椭园形 Zn572 79572 79 铁霞花岗岩 花岗斑 岩 霓霞岩 中粒角 闪闪长岩 第四节第四节 异常推断解释及评价异常推断解释及评价 根据元素分布特征确定的四个综合异常区 现对各异常区分述如下 一 一 Au Zn Pb 综合异常区综合异常区 1 地质概况 该综合异常区位于测区北部的白果梁上 岳家垠 李家梁上一带 异常中 心坐标 X 36 380190 Y 3594931 交通较为方便 该异常出露主要地层为 中上元古界火地垭群麻窝子组第三段 P1m3 板岩 大理岩 坪河超单元百灵河 单元霓霞岩 Z1b 岩体中常见有早期钛铁霞辉岩捕虏体 并有后期磷霞岩及 闪长岩 石英闪长岩 花岗岩 碱闪正长岩等岩脉侵入 坪河超基性碱性杂岩 体最早生成物 Z1c 钛铁霞辉岩等 2 地球化学特征 1 综合异常区特征 异常区横跨两沟三梁 区内植被覆盖较茂密 异常是一个以金 锌 铅为 主的多金属异常 异常走向与地层 构造走向基本一致 总体呈近东西向 展 布为东西长条状 长 0 8km 宽约 0 2km 异常面积约 0 16km2 主要由金 Ap2 锌 Ap2 Ap3 铅 Ap4 组成 2 单元素异常特征 在该异常区中 金 Ap2 呈椭园状展布 取异常下限 3 5 10 9 为二级浓度 带 单浓集中心 其极值为 8 56 10 9 其异常面积为 0 008km2 锌由 Ap2 Ap3 组成 分别呈长条状状和三角形 取异常下限 150 00 10 6 均为三 级浓度带 多个浓集中心 极值为 316 4 10 6 平均值为 240 5 10 6 异常面积 为 0 056 km2 铅由 Ap4 组成 取异常下限 30 00 10 6 为三级浓度带 单浓集 25 中心 极值为 66 75 10 6 异常面积为 0 01 km2 3 土壤异常的推断解释 该异常是一个以金 锌 铅为主的多金属异常 各元素异常的浓集中心不 吻合好 金异常面积虽然不大 但金异常的样点有 4 个 在异常区中金的平均 值为 6 64 10 9 说明异常不是单点样的偶然引起 锌在该异常区中分别有 Ap2 Ap3 有两个异常 其异常面积为 0 056 km2 异常样点有 11 个 从地质成 矿环境来看 此异常中各成矿元素的浓集中心基本上是沿北东向的脆韧性剪切 带展布 而脆韧性剪切带又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 在地层岩性上主要是以板岩 大理岩 霓霞岩 钛铁霞辉岩等 因此该异常处在一个较好的成矿构造带上 该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CA证书制作管理办法
- 仓储财产安全管理办法
- 业务合同登记管理办法
- 上街宣传物料管理办法
- 管道业仓储管理办法
- 质量检测员管理办法
- 西藏基金机构管理办法
- 中学财务后勤管理办法
- 蒸汽用户稽查管理办法
- 上海此次疫情管理办法
- GB/T 32486-2016舞台LED灯具通用技术要求
- GB/T 13452.2-2008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 锚杆工程隐蔽验收记录
- 整套教学课件《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研究生
- 油漆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基层医院如何做好临床科研课件
- RBA(原EICC)ERT应急准备与响应培训课件
- 核电质量保证培训讲义课件
- 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参考题库500题(含答案)
- 河西走廊课件
- 药店医保网络安全应急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