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治与乱循环的怪圈 纵观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王朝史,便能发现历朝历代无不陷入兴衰交替的怪圈,无一不是从开国之初的生机勃勃,走向终结时的民不聊生。其实出现这种规律的交替并不奇怪,核心原因就在于两者:人口变化和财富兼并。新王朝在战乱中诞生,人口在战争中锐减,而土地又刚刚被重新分配,比较平均合理,所以百姓能够丰衣足食。但随着时间流逝,人口在和平年间急剧增长,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等到人均耕地突破了让大多数百姓还能勉强活下去的临界点,末世那民不聊生的惨剧便会闪亮开场,义军蜂起和改朝换代也就随之而来。之后,又是人口锐减,土地资源富富有余,且被较为平均地重新分配,新王朝重现盛世新貌一个新的循环便又登上了历史的舞台。2、土地承载的极限 用宏观的视角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组令人深思的数据: 文景之治(人口1400万)、光武中兴(2100万)、太康之治(1600万)、贞观之治(1300万) 秦末大乱(4000万)、绿林赤眉之乱(6000万)、黄巾之乱(5600万)、隋末大乱(4600万)历史的脉络其实非常清晰,每当人口只有一千多万之时,就是“大治”、“盛世”;而一旦人口恢复到五千万左右,就是“大乱”、”农民起义蜂起“。其实出现这种规律的原因很简单,中国的大多数人口一直都集中在古老的黄河流域,耕地总量向来有限,所以在明清两代对江南进行充分开发之前,五六千万人口便是这中华大地所能承载的极限。人口一旦突破五千万大关,耕地就不足以支撑人口,纵然此时君明臣贤,土地分配绝对平均合理,也肯定会有人要饿肚子。更何况封建王朝的土地兼并根本就无可避免,一旦大量土地再聚集到少数人手中,就会加速贫富分化,随着上层社会奢侈浪费,社会现状严重不公,往往不到五千万人口时,百姓就已痛苦不堪,心生叛志。等到改朝换代之后,战火消灭了大量人口,人均耕地再次宽裕,前朝土地兼并被一扫而空,资源被相对平均分配后,百姓便再次可以吃饱肚皮。 以隋朝为例,人口的数量已经决定了大隋的灭亡不过是时间问题。大运河和三征高句丽劳民伤财不过是加速了它的灭亡而已。没有犯这些错误,或许4600万人口时百姓还能支撑,大隋还能再挺上几十年,等人口增长到五千六百万再亡国。王莽时代的大骚乱,被史书解读为王莽暴政,却无人提及:汉末百姓的人均耕地,已经不及汉初百姓的五分之一,没有人可以在王莽的时代,做得比王莽更好。光武帝上台时,王莽无法逾越的那座人口高峰在漫长的战争中早已消失。光武帝统一全国时,他的人口背景,又重新回到了文景之治前的水平,于是换成任何智力正常的人做了君主,都可以做出”光武中兴“的政绩。 “贞观之治”也是一样的道理,唐帝国只剩下不足300万户口,总人口已不及隋炀帝年间的四分之一,黄河下游地区呈现“萑莽巨泽,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的荒凉景象后,才因为人均土地的增加,让原本失去土地的百姓重新得到了生活必须的生产资料,人均耕地大幅上升,对劳动力更是产生迫切需求。而且新朝初建,前朝的土地兼并被一扫而空,资源被相对平均分配,也是人均土地增长的重要原因。之后就是和平年底,人口大幅攀升,其实到了李渊统治末期,社会就已经安定了,而在贞观八年的所谓盛世,也无非就是人口增长,百姓大多能吃上饱饭而已。其实一切都不过是社会自然调节的结果,战乱后人口和经济的自然复苏而已,贞观之治也和“伟大的”太宗皇帝无关。 即使统治层再昏聩,百姓能吃饱饭,就是盛世,皇帝也是明主;而如果无米下锅,不管是因为异族入侵,还是天灾严重,那即使皇帝像崇祯一样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处理政务,俭省到衣服补丁摞补丁,连里面的棉絮都飘出来的程度,快饿死的农民也照样造反不误,然后改朝换代,新朝为加强自己取而代之的合理性,再一加丑化,前朝的亡国之君就成了少见的昏聩之徒。然而中国的历史一向走主观主义的路子,儒家更是喜欢用道德来决定一切,所以盛世总被解读为明君贤臣,而乱世就是皇帝昏庸、宦官专权、外戚干政事实上,秦、隋的灭亡,和后世的暂时”盛世“,根源都是人口。当然,统治者的主观意愿和管理也是有影响的,秦、隋末期,无不伴随了国家对劳动力的大规模征用,压低生产力上限,所以秦、隋两代的生产力所能承受的人口上限迅速下跌,导致大量流民的涌现,然后就是揭竿而起,王朝更易。 自此我们已经能够从历史的迷雾中看破一些真相,其实历史上那些所谓的“盛世”,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无一不是浪得虚名。那些被吹嘘成“尧舜禹汤”的伟大圣君们,其实根本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英明神武,他们无非是碰上了好时代,拜战乱所赐而人口大幅消减。在人少地多的情况下,让百姓安居乐业根本没有任何难度。每当这个幅员辽阔、苦难深重的国家只剩下唐初那可怜的300万户人口时,只要坐在未央宫或者太极殿里的皇帝没有丧心病狂,不管他是谁,不管他荒淫好色,还是阳痿不举,哪怕统治层是夏桀与蔡京的完美组合,盛世想必都不会爽约。 其实开国的几任皇帝越是英明神武,爱民如子,让百姓休养生息,人口的恢复就会越快,帝国的灭亡就会越早到来。杨坚治国有方,百姓生活幸福,人口就迅速从3000万增加到4600万,这无疑是在自掘大隋的坟墓。如果他再昏聩一些,那隋朝也未必会两世而亡。杨坚死前看似交给杨广一个国富兵强的盛世国家,其实这锅里的水已经烧到了八九十度,杨广登基没几日就已沸腾。 君主越施仁政,人口恢复得也就越快,国家也就越早面临人口的临界点。帝国其实就如同一支蜡烛,而皇帝就是烛芯,烛火就越明亮,蜡烛自然也就烧得越快。而皇帝如果平庸无为,帝国这支蜡烛烧得昏昏暗暗,半死不活,自然也就能燃得更久一些。3、雪上加霜 其实一个国家并不是很怕皇帝修宫殿,选美女,不理朝政,甚至整个统治层都尸位素餐、贪污腐败也不打紧,因为这些根本就不是亡国的关键。统治层再骄奢淫逸,铺张浪费,对民力的压榨也十分有限,尚不至于剥夺走百姓手中最后的那粒米。历朝历代,因上层社会享乐奢靡而对农民们征收的苛捐杂税,都远远比战争给这些农家带来的负担要轻得多。 在一个农耕帝国中,百姓造不造反的关键,就在于他们有没有耕地。只要土地兼并还不太严重,大多数农民还能种出粮食,他们就不会铤而走险,国家就能处于稳定之中。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帝王越不贤明,朝堂上佞臣越多,百姓就越不能过上无忧无虑的好日子,就越不能大肆繁衍生育,人口的增长速度就会越慢,这帝国就能多挺几年,迟些覆灭。 在封建社会,最怕的就是出现所谓的“英主”。这些人号称“明君”,实则恰是扰乱天下的根源所在。像汉武帝、隋炀帝、始皇帝这些雄主,出一个就会搞得天下民怨沸腾,百姓流离失所。 中原王朝一直施行重农抑商的国策,这让百姓的收入被局限在农业之上,对土地太过依赖,一旦失去土地,再加上点天灾人祸,大规模的死亡和暴乱根本无法避免。如果百姓再不幸遇到汉武帝这种所谓的明君,整日琢磨着开疆扩土,建功立业,那可算是倒足了血霉。随着战争兴起,赋税必定激增,沉重的徭役也会摊派到每个人头上。其实这和在单位上班是一个道理,如果领导雄心勃勃地要开创一番事业,那底下的员工肯定累死累活,不堪重负。如果领导尸位素餐混日子,那自然就可以上行下效,人人轻松愉快。 此时我们已经能推测出一个帝国所面临的最为可怖的场景:前面几位皇帝都是无为而治的明君,人口迅速增长,逼近五千万的临界点,这时再跳出一个胸怀大志,气度非凡,希望大有作为的英主,偏偏又没有眼光看破这历史的迷障,不知道国家此时不过是看似强盛,实则如履薄冰,还自以为帝国根基雄厚,统治稳固如山,便不恤民力,四处开疆扩土,扬中华国威。于是百姓的境遇就会雪上加霜,帝国的崩塌也就指日可待。 秦始皇修长城,汉武帝封狼居胥,隋炀帝修大运河、征高句丽这些一代英主做的事,其实件件都是功在千秋的壮举,然而付出的却也都是当代百姓的血泪。后人幸福地躺在树下乘凉,那树坑里埋着的自然就是种树人累累的白骨。由于中国一向奉行以农耕为主的经济模式,利润稀薄,这令百姓家中的积存财产和粮食储备必然十分有限,一旦遇上天灾人祸,农民们的抵御能力是很低地。战争一启,徭役繁重,税赋激增,无米下锅的绝不只是一家一户。4、向以成败论英雄 人们常说“莫以成败论英雄”,其实在史卷之中,那每一页的评价和人物定性,都是按成败的结果来诠释地。 刘彻北逐匈奴,“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大汉朝威风赫赫,可很多人却不知道,在这千古功业和强大的民族自豪感背后,却是汉朝百姓“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这样惨不忍闻的代价。“户口减半”!不知道有多少好好的家庭,在这场击破外敌的帝王功业下,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扬威异域的雄风中,在这幕史书上交口称颂的风光里,被迫要卖儿卖女,流离失所,甚至饿毙街头。 杨广南征北战,攻无不克,打下大隋赫赫威名,被诸边各国尊为“圣人可汗”,中原百姓一千五百余年的“*上国”意识也自此而生。然而在那万国来朝的虚荣光环之下,却是无数百姓不堪重负的疲惫面孔。于是才会有一朝惨败于高句丽,就义军蜂起,身死国灭之事。煌煌大隋,竟然两世而终。 汉武帝和隋炀帝都是劳师远征,以倾国之力供养大军孤注一掷;都是希望扫清边患,建立武功,成千古一帝;都是不恤民力,将前朝积累的国力损耗殆尽;也都让百姓的生活难以为继,死走逃亡。所不同的是,穷奢极欲、暴虐凶残的汉武帝才干略高,而文、景二帝数十年间休养生息的积累也比隋朝要厚;而穷奢极欲、温和善良的隋炀帝却底子较薄,大隋只是国家富强,民间积蓄却并不丰厚,比不得文、景二帝藏富于民, 结果高句丽还没拿下,大隋自己就被战争拖垮。 其实杨广和刘彻都是那种把自己的虚荣置于百姓的安乐之上的人,也都令百姓们民不聊生,但他们主持的对外战争的结局却是迥异。隋朝劳民伤财的三次远征无功而返,所以隋炀帝威望尽失,为天下所弃;而汉武帝却成功击败了匈奴,开拓疆土,百姓的生活水准虽然剧降,但受到国家胜利的鼓舞,怨言也就小了很多。其实这二人都是孤注一掷的战争赌徒,汉武帝赌赢了,所以尽管他把原本富强的汉朝搞得民生凋敝,奄奄一息,却仍然是千古明君;隋炀帝赌输了,所以尽管他开凿了功在千秋的大运河,却仍然亡了国,还成为了昏君的代表。这一幕鲜明的对比,其实也恰是对“成败论英雄”这五个字的最佳注解。5、百姓心声 正因为开疆扩土、劳师远征的风险是如此之大,谁也无法承担这劳民伤财之后还战败的严重后果,历代帝王将相大多都担心自己重蹈隋炀帝的覆辙,身败名裂,所以才甘于守成,把稳固内部统治作为统治重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其实这种冷静和理智,才是一个对百姓负责任的统治层应该秉持的态度。南宋之所以能在风雨飘摇的危境中存续下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赵构和秦桧等决策者比较理智,外交手腕高明,摒弃了无意义的穷兵黩武,断然促成了议和,及时停止了金、宋两国两败俱伤的消耗战。 政治家不是愤青,不能总逞一时之快。负责的政治家更不能像隋炀帝和汉武帝一样,把自己的武功和面子摆在百姓的安乐之前,把国家和千万子民做为筹码推上赌桌,让老百姓用家破人亡的代价来为自己的帝王功业买单。然而对于嬴政、刘彻、杨广、李世民这些自私自利的英主来说,百姓的安乐在他们眼中,却显然远远不如靠劳民伤财堆砌出的“封狼居胥”重要。 在经济薄弱的农耕时代,军队和战争对国力的压榨是毁灭性地。在那种现状之下,国防建设其实只须如南宋一样,做到外敌打不进来就足够了,没必要非得收复那不可能收复的失地,穷兵黩武,横扫六合,扬*国威。坚持要这样做的帝王和武将,比如醉心征战的刘彻、岳飞之流,号称发动战争是为了什么国家的声威、百姓的安全,其实不过是要用百姓们的苦痛和血泪,来为自己在战争中换取武勋、官位,和后世的声名。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反正在“日耗万金”的战争中吃不饱肚皮的也是普通百姓;反正无论战争胜负,死伤残疾的都是下层士兵;反正对于皇帝和武将们来说,败了自己也不会死,照样还能当官,而一旦赌赢了,就是高官显爵,千古美名。这种一本万利,赢了名利双收,输了让别人买单的好事,谁会不愿意思做?人们每提起岳飞、霍去病这些名将,想起的就是为了百姓不辞劳苦,远征在外。可却不曾想过,在这些人心中,到底有多少动机是为国为民,其中又掺杂了多少建功立业,封妻荫子的功利之心。 能让治下百姓安乐的统治者,才是真正的好统治者,其它什么国家、主权、领土、尊严都是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对于升斗小民而言,这些名词是何等地宽泛而遥远,远远比不上家中的米袋和嗷嗷待哺的孩子重要。即使国家的君主和臣子们上下昏昏,国家对外羸弱受辱,但只要皇帝不瞎折腾,能有一个和平的环境让他们种田养家,赋税和徭役能因不打仗而稍轻一些,为他们留下一条活路,那就是这些身处社会底层的庄稼汉们,人生中最大的幸福了。6、无为而治 正因百卝姓们经受不起折腾,所以老卝子才竭力倡导要“无为而治”。这“无为”二字不仅是指帝王不要开疆扩土,大动干戈;还兼指统卝治层的官卝员们在日常管理中应该少做事,把自己份内不多的事处理完,就赶快洗洗睡了,不要瞎折腾。 很多人无法卝理解为什么皇帝越勤政,官卝员越负责,国卝家的经济就越落后,百卝姓的日子就越艰难;而统卝治层什么都不做,却反倒能建立百卝姓富足的盛世王朝。其实奥秘就在于一点:那就是一个集卝权国卝家,从来都很难管好自己的官卝员。皇帝带头昏聩就不要说了,就算皇帝精明,还不辞劳苦严查底下,效果也绝不会好。明太祖朱元璋倾尽全力遏止贪卝污,杀贪卝官杀到国卝家无人管事,贪卝污六十两以上就剥皮萱草,可贪卝官还是如雨后春笋般大批涌现,前赴后继。这也是为什么自古以来,皇帝一出巡官僚集卝团就会闹卝事,百官就会齐心协力地用安全、花销等理由劝阻的原因。一旦常处深宫的帝王离京查察,就会变得非常难以蒙蔽,从上到下那些早就约定俗成,非卝法利益的分配也已经稳定的诸般舞弊行为也就变得难以遮卝掩。 从实际的历卝史来看,越是地卝方卝官卝府大兴土木、大搞工程之处,百卝姓就过得越是民卝不卝聊卝生,不管这个工程的前景多么美妙都一样。很多地卝方卝官为了显示政绩,一年到头搞各种治水、治河、修桥、铺路的工程,理由从来都是冠卝冕卝堂卝皇,说什么圣天子在位,国力鼎盛,所以要多做这些为民考虑的事。可实际上官卝府搞的工程从来都是效率奇低,耗费极大,因为要让各级亲信从中拼命聚敛财富。所以桥和路反反复复地修,前官捞饱了名声,带着账款高升了,后面来的新官有样学样,把才修好的路刨了、刚搭起来的桥拆了,再做一次工程,再一次捞得脑满肠肥。而这些钱,归根结底大都来自下面的狡猾胥吏强行摊卝派,所以百卝姓们困苦不堪便毫不奇怪了。 既然官卝员们的私心无法遏止,那与其让这些人为了自己和亲族的私利而在下面瞎指挥,利卝用做事的机会大肆盘卝剥压榨百卝姓,还不如限卝制他们的权力,让他们啥事儿也不许管。其实在简单的农耕社卝会中,农卝民们自己就足以实现粮食的收获,根本就无须决策者的指挥协调。其实这与我卝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一个道理,官卝员管得不那么宽了,经济自卝由度高了,商业反倒会兴旺起来。在经济学里,政卝府少干预正是商品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因为中国的历朝历代都对农卝民们管得太细,什么都要干涉,所以百卝姓才总受贪卝官污吏的压卝迫,而大部分王朝的商品经济更是繁荣不起来,最终也没能从封卝建社卝会进入资本主卝义社卝会。 其实一个王朝的百卝姓生活,主要不在于君王的英明神武,而在于客观的物质条件,主观能动性要依附于客观现实。文景二帝无为而治,百卝姓富裕安乐就可以充分说明问题。只要统卝治者不瞎闹腾,不穷兵黩武,苛捐杂税,那只要地多人少,即使无人管理也会是盛世。“无为而治”这四个字,无疑给了那些把盛世和百卝姓安乐完全归结到明君贤臣上,而忽略一切其它的客观因素的儒家道卝学们一记响亮的耳光。7、总结 在以农耕为主体的时代,上述规律才会生效,商贸繁荣的两宋尽管人口突破了五千万这个门限,百卝姓却也照样丰衣足食。 而人口突破临界点后,只会令天卝下卝大卝乱、民变四起的现象的提早出现,却未必会造成帝卝国的彻底崩溃。起卝义蜂起未必就能将王朝推卝翻,大多时候,农卝民军都不是官军的对手,加上起卝义造成的战火会大量消减人口,让人均耕地再次变得充足,所以统卝治层剿抚并用后,民变大多都会被成功镇卝压。如果统卝治层趁机励精图治,借着这人口大减的机会,保不准还能在史书上混一个“中兴盛世”。 其实历朝历代,真正造成王朝更迭的,还是民卝族战争、外敌入侵、藩镇谋逆等因素。元朝虽然尽是昏卝君佞臣,人口恢复速度较慢,但却很快灭卝亡,就是因为民卝族仇卝恨充当了历卝史的推动力。而秦朝两世而终,也与项羽等旧封卝建农卝奴主们要倒退文明,复辟丑恶落后的农卝奴制有着重大的关联。十一、尾声 群雄竞逐天下的过程,说穿了不过就是选出一个强盗头卝子,推举他成为中原的主人,然后带着大伙儿一同分赃。在这个过程中,百卝姓就像一头肥鹿,只能坐待兵火倾轧,绝望地等着逐鹿者来分割自己的血肉。乱世中群雄挽弓搭箭,各展英姿而逐,射中者便心安理得地登基坐殿,自此荣华富贵。可在这个过程中,有人会问问鹿的感觉么? 乱世中可能会有几位英雄脱颖而出,为他们光耀门楣提供契机;但对大多数生活于其中的人来说,经历的却绝对是死亡和毁灭。战乱可以把平素逆来顺受的老实人变成杀人不眨眼的巨盗,也能将世家大族连根拔起。把繁华一时的城市化为焦土只需要短短一刹;而在焦土上重建一个城市,却至少需要数十到上百年。乱世如一只凶兽,疾快地冲到了每个人面前,而无论是谁的过错导致了这个乱世的到来,即将为之付出代价的,却是生活于其中的所有人,越是生活在社卝会底层者,受到了伤害也就越大。直到人口在战乱中锐减,土地多到足够剩下的人分配,便有一个强者出来建立所谓的开国盛世了。 自隋末的4600万人,到唐初的一千万上下,在那个悲惨的年代,不知道有多少幕妻卝离卝子卝散的悲剧曾在华夏大地上演。在民间百卝姓间流传的说法里,王朝覆卝灭是由“天卝道”而定,所以每当天意的眷顾从旧朝移至新朝后,旧朝就会天子失德,奸卝臣当卝道,然后就会有一位英主涌现,顺天应命,率领天上星宿所化的忠臣良将取而代之,于是天下再次太平。这种新朝为了统卝治需要而编出的宿命论在历卝史上屡见不鲜,然而在这种看似皆大欢喜的结局背后,却无人愿意去思考:那少数昏卝君佞臣犯卝下的错,却为何要几千万无辜的百卝姓来承担家卝破卝人卝亡的后果?如果这就是天卝道,那老天也太不公平。它不去惩罚那些犯错的昏卝君佞臣,却糊里糊涂地拉着世间苍卝生来给这些犯错的权卝贵们做陪卝葬。 隋末战火遍燃,民卝不卝聊卝生,但把这历卝史责任全推给杨广一人是很不公正地。虽然关键人物确实能加速或阻挠历卝史的变革,但把制卝度、生产力和其它深层推动力引发的悲剧归罪到某几个人身上,是不公正的历卝史态度。其实做一个好皇帝并不容易,身在高位有上卝位者的苦处,其他人根本体会不到。亲贤臣,远小人。话谁都会说,但谁是贤臣,谁是小人,又如何才能甄别?隋炀帝并非不想把国治好,也非常爱才,他曾开秘卝书馆,虚位以待天下贤哲,可来的人却都是孔颖达、陆衡之流,除了著书立说给自己扬名外,根本给皇帝和国卝家帮不上卝任何忙。杨广开科举,择人以才,可考出来的那些进士要么与他人同流合污,要么脾气又臭又硬,不懂得任何变通,没几天就被门阀们放倒,根本当不起什么重任。隋炀帝曾慕名访贤,重用过李密,可不到三个月他却跑了,然后处处鼓动别人造杨广的反 隋炀帝年青时代也曾奋发过,有过大展宏图的愿望和努力,但在门阀把持朝政的年代,他的身边充斥着把家族利益置于国卝家利益之上,把谋取私利置于忠君爱民之上的官卝员,所以根本无人可用。从上到下各个职位,都是各门阀家族的子弟在尸位素餐,盘卝剥百卝姓。杨广想出的政策再好,推到下面就变了味,阳奉阴违、政令不行还算好地,很多时候甚至会把一个个好好的政策扭曲成祸国殃民的举措。时间一长,失败多了,杨广也就失了锐气和上进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佳木斯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b卷)
- 2024年三门峡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综合题)
- 2024年三亚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4年哈密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4年安顺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3年鞍山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4年内江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4年伊春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4年吉安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达标题)
- 2023年锦州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MOOC】《创业团队建设与管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章节期末慕课答案
- 2023年南通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北沧州银行招聘笔试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食品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 语文试卷
- 2025版痛风性关节炎症状分析及护理方案
- 魅力赣州课件
- GB/T 18590-2025金属和合金的腐蚀点蚀评价指南
- 叉车理论知识培训课件
- 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员培训教材
- 吐鲁番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