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有一首.doc_第1页
陶渊明有一首.doc_第2页
陶渊明有一首.doc_第3页
陶渊明有一首.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渊明有一首止酒诗: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坐止高荫下,步止筚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通常解此诗之“止酒”为“戒酒”。比如逯钦立在陶渊明集注中说:“止酒,停止饮酒。宋俞德邻佩韦斋辑闻谓止犹缗蛮黄鸟,止于丘隅之止,非是。”王瑶亦主此说。新版的陶渊明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的年版)也认为止酒是停止饮酒的意思,并将此诗之后八句译作: “只知道停止饮酒就不快乐,不知道停止了饮酒好处多端。开始觉得停止是件好事,今天才真正与酒绝缘。从此一直停止下去,将停止在扶桑树生长的水边。清朗的脸容停止在年轻的模样,何止一千年,一万年。” 本文认为,陶渊明的止酒诗不应当解作“戒酒”,而应当解作“止于饮酒”亦即永不戒酒,以酒作为终身寄托止泊栖息的意思。理由是: 一,“止”字的含义,除了停止以外,还有止泊、栖息的意思。查今辞源,“止”字有种解释,略举如下: ,足,“趾”的本字,(汉书刑法志“斩左止”注:“止,足也。” ,至、临,诗小雅,采芑“方叔涖止,其车三千”。 ,停止、停息。易艮“时止则止,时行则行”。 ,居住、栖息。诗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笺:“止,犹居也”。 ,禁止、阻止。左传桓公六年“少师曰: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 ,留住、拘留。论语微子“(丈人)止子路宿”。 ,容止、礼貌。诗鄘风相鼠“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乐器。击柷的捶子。 ,只、仅。庄子天运“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 ,助词,诗齐风南山“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陶渊明止酒诗中第一句“止”字作居住讲:第二句作语助词,无意义;第三、四句作栖息,休息讲;第五、六句作止于,即不过于此的意思,语颇有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意味;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句作戒酒讲但从第十三句开始,笔锋一转,说“我只知道戒了酒就不快乐,你们却不知止于饮酒是多么的有利于己”。下面则以诙谐的笔调写“止于饮酒”的好处,可以成仙助颜长生不老。在这里,陶渊明暗中转换了“止”字的含义,极富幽默感。他写饮酒的快乐,“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止”字的含义被转换后,变成为“止泊”、“栖息”的意思。而事实上,陶渊明诗中在其他地方也同样有把“止”字当成“止泊”、“栖息”的例子,比如杂诗十二首中第五说:“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二,陶渊明此诗运用了双关语。表面上看,“止”字作“戒”讲,但实际上是“止于一”的意思。陶渊明本来就常用双关语写作,比如述酒诗全诗便多用双关语;又如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中有这样的句子: “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和“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便是用的双关语。“义风”既可指吹拂景物使之适宜之风,也可指道义遍及社稷天下的正义之风。陶渊明在止酒诗中以同样的方式将“止”加以变换,从开始写戒酒,到后来写止泊于饮酒,作为其人生的归宿,于“止”字之转换运用达到了非常灵妙的境界。 三,对陶渊明(止酒诗)含义的理解,还有待于我们对他的人生价值和思想怀抱作深入的透视。“止”字不仅包含了休息、栖息之意,还有着心灵安顿的意味。大学上说: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谊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 我们这里搬用这一段话并不是随意比附陶诗的“止酒”,但它却给予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为渊明者,止于酒”。试想陶渊明身处乱世,无所作为,满怀理想,无法实现。他几次出仕都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眼见天下汲汲将亡,只好退隐,于空斋田园中,求得一已身心之安顿与归宿。我们看他的饮酒诗第二十首: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里,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中。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这是陶渊明全部人生之写照。萧统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陶渊明之“止酒”正是“寄酒为迹”之意。方东树论饮酒诗第二十首说: “举世皆非,不得一真。欲弥缝之,道在六经,崇尚乎此,庶可以反性情,美风教,成治化,著诚去伪,反朴还淳,无如世竟无一人问津,此其可痛可恨,而己之所怀,则愿学孔子,从事于此,亦欲弥缝斯世,而有志不获,惟有饮酒遣此悲怀也。”(昭昧詹言)的 了解了陶渊明何以将自己的身心寄迹于酒作为归宿,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止酒诗的内涵。“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止酒诗从“平生不止酒”到“营卫止不理”是停止饮酒、戒酒的意思,而从“徒知止不乐”到最后是“止于饮酒”以作归宿而永不戒酒之意。止酒诗当作如是解。所以,最后八句应译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