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技术与质量系列讲座课件.doc_第1页
商品混凝土技术与质量系列讲座课件.doc_第2页
商品混凝土技术与质量系列讲座课件.doc_第3页
商品混凝土技术与质量系列讲座课件.doc_第4页
商品混凝土技术与质量系列讲座课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商品混凝土技术与质量(系列讲座课件) 目录 一 工程质量验收要求1、 原材料技术质量要求。2、 混凝土配合比技术要求 3、 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要求 4、 混凝土强度质量要求 5、 混凝土耐久性验收 二 生产技术与质量控制1、 基础技术与质量控制 技术要求 原材料选择与质量控制 配合比设计、施工调整、开盘鉴定 配料计量控制 拌合物质量控制 强度统计分析 技术管理与试验检测 2、 常见质量问题的技术处理与质量控制离析、泌水坍落度损失开裂凝结时间 三 主要品种混凝土应用技术1、 泵送混凝土2、 大体积混凝土3、 防水混凝土4、 冬期施工防冻混凝土5、 人工砂混凝土6、 纤维混凝土7、 自密实混凝土8、 海砂混凝土9、 清水混凝土四 混凝土施工与商混企业有关几个主要问题1、 施工技术方案: 2、 交接验收3、 混凝土结构实体质量(1)影响混凝土强度、裂缝的因素 (2) 不合格原因分析与责任: 一、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要求1、验收依据(内容):设计图纸;国家验收规范标准1)规范标准体系: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各种原材料产品标准。2)强制性条文: 水泥 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等的规定。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外加剂技术要求: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氨释放量)。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当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严禁使用氯盐配制的外加剂;混凝土中释放氨的量0.10%(质量分数)严禁使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外加剂。 含亚硝酸盐、碳酸盐的防冻剂严禁用于预应力混凝土。(会引起应力腐蚀和晶格腐蚀 ) 砂、石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砂中氯离子含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钢筋混凝土用砂,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6%(以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 2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用砂,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2%(以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原材料中的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 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和设计的要求。检验方法:检查原材料试验报告和氯化物、碱的总含量计算书。 配合比及拌合物对耐久性有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应进行相关耐久性试验验证。混凝土拌合物资运输和浇筑成型过程中严禁加水。混凝土强度验收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 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 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和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报告(混凝土强度的合格性评定)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档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胶比的水泥浆或同品种的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2、原材料验收: 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水质试验报告;原材料试验报告和氯化物、碱的总含量计算书。3、混凝土配合比验收检查配合比设计资料;开盘鉴定资料和试件强度试验报告;含水率测试结果和施工配合比通知单 4、混凝土施工验收检查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 ,每工作班抽查不应少于一次。防水混凝土每工作班检查不应少于两次。 检验方法:复称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2 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3 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4、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5 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注: 1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宜涂刷养护剂;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5、混凝土强度验收 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的规定分批检验评定。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和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报告对施工现场的现浇混凝土,应按单位工程的验收项目划分验收批,每个验收项目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确定。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对大批量连续生产的混凝土应按标准规定的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对零星生产、批量不大且无法取得统计参数的混凝土,可按标准规定的非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验收试样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取样;预拌混凝土的出厂检验应在搅拌地点取样,交货检验应在交货地点取样。统计方法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质量控制的稳定性, 评定混凝土强度的统计法分为两种:标准差已知方案和标准差未知方案标准差已知方案:指同一品种的混凝土生产,有可能在较长的时期内,通过质量管理,维持基本相同的生产条件,即维持原材料、设备、工艺以及人员配备的稳定性,即使有所变化,也能很快予以调整而恢复正常由于这类生产状况,能使每批混凝土强度的变异性基本稳定,每批的强度标准差0 可根据前一时期生产累计的强度数据确定。符合以上情况时,采用标准差已知方案统计法。标准差已知方案的0 由同类混凝土、生产周期不应少于二个月且不宜大于三个月、不少于15 个连续批的强度数据计算确定。假定其值延续在一个检验期内保持不变。三个月后,重新按上一个检验期的强度数据计算0 值。样本容量应为连续的三组试件,其强度应同时满面足下列要求:m fcu fcu,k0.70 fcu,min fcu,k0.70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20 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fcu,min 0.85 fcu k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20 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 fcu,min 0.90 fcu k 式中 :m fcu 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fcu,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0 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N/mm2 );fcu,min 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N/mm2 )。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计算:应根据前一个检验期内同一品种、同一等级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数据,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 fcu,k 第i 批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代表值 ;n 用以确定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差的数据总批数。注:上述检验期不应少于60d 也不宜超过90d,且在该期间内强度数据的总批数不应少于15 批,45组。0 计算值小于2.5 N/mm2时,应取2.5 N/mm2标准差未知方案生产连续性较差,即在生产中无法维持基本相同的生产条件,或生产周期较短,无法积累强度数据以资计算可靠的标准差参数,此时检验评定只能直接根据每一验收批抽样的样本强度数据确定。为了提高检验的可靠性,标准要求每批样本组数不少于10 组。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mfcu 1 Sfcu f cu k fcu,min2fcuk式中 Sfcu同一验收批混凝土样本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N/mm2);1,2 合格判定系数,按下表取用。注:本条中验收批的强度标准差Sfcu不应小于2.5 N/mm2。混凝土强度的合格判定系数试件组数 1014 1519 201 1.15 1.05 0.952 0.90 0.85 0.85混凝土样本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Sfcu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 fcu,i 第i 组混凝土样本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N/mm2);n混凝土试件的样本组数。非统计方法评定当用于评定的样本试件组数不足10 组且不少于3 组时,可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 按非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时,其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m fcu3 fcuk fcu,min4 fcuk 式中 合格判定系数,按下表取用。混凝土强度的合格判定系数混凝土强度等级 C50 C503 1.15 1.104 0.95 0.90混凝土强度的合格性判断 当检验结果能满足上述三种评定方法的规定时,则该批混凝土强度判定为合格;当不能满足上述规定时,该批混凝土强度判定为不合格。不合格处理由不合格批混凝土制成的结构或构件,应进行鉴定。对不合格的混凝土可采用从结构或构件中钻取试件的方法或采用非破损检验方法,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作为混凝土强度处理的依据。6、结构实体检验验收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结构实体检验应在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见证下,由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承担结构实体检验的试验室应具有相应的资质。 结构实体检验的内容应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以及工程合同约定的项目;必要时可检验其他项目。 对混凝土强度的检验,应以在混凝土浇筑地点制备并与结构实体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强度为依据。混凝土强度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养护和强度代表值应符合规范的下列规定。 对混凝土强度的检验,也可根据合同的约定,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 当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的检验结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的有关规定时,混凝土强度应判为合格。 当未能取得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被判为不合格,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机构按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检测。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方式和取样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 2 对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 3 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 4 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并应采取相同的养护方法。 同条件养护试件等效养护龄期及强度试验同条件养护试件应在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时进行强度试验。等效养护龄期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d龄期试件强度相等的原则确定。 同条件自然养护试件的等效养护龄期及相应的试件强度代表值,宜根据当地的气温和养护条件,按下列规定确定: 1 、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d时所对应的龄期,0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 2、 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代表值应根据强度试验结果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50107的规定确定后,乘折算系数取用;折算系数宜取为1.10,也可根据当地的试验统计结果作适当调整。 3、冬期施工、人工加热养护的结构构件,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等效养护龄期可按结构构件的实际养护条件,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第2条的规定共同确定7、防水混凝土验收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试件抗渗试验报告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应采用标准条件下养护混凝土抗渗试件的试验结果评定。 连续浇筑混凝土每500m3应留置一组6个抗渗试件,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采用预拌混凝土的抗渗试件,留置组数应视结构的规模和要求而定。 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应采取材料选择、温度控制、保温保湿、现场检测等技术措施。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检查混凝土抗渗、抗压试验报告。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迎水面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检验方法:用刻度放大镜检查。4、 生产技术与质量控制1、技术与质量要求(1)技术标准要齐全,正确理解,熟练掌握。混凝土质量控制技术标准目录一、 原材料1、水泥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2、骨料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3、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混凝土膨胀剂GB 234392009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 185882001混凝土泵送剂JC 4732001混凝土防冻剂JC 4752004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 4742008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JC 4772005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JG/T 2232007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 1873620024、掺合料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20085、拌合水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2006二、 生产设备混凝土搅拌机GB/T 91422000混凝土搅拌站(楼)技术条件GB10172三、 配制与质量控制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00;2、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范JGJ 512002;3、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 1095;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5、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 203:2006;6、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 207:2006;7、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 1461990;8、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41-2011;9、重晶石防辐射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1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1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92;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14、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 1932009.15、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 206-20101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40108-200817、预拌混凝土GB/T 149022003。1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1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20、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 16921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技术规程JGJ/104-2011四、 质量验收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五、试验方法标准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控制要求的检验项目的试验方法标准要齐全。标准的分级分类及关系按照国家标准化法标 准 分 为 2 类(1)强制性标准,例如 GB(2)推荐性标准,例如 GB/T强制性标准的定义 强制性标准是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强制执行的标准。 (摘自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第6条) 由于强制性标准直接影响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强制执行。 除了强制性标准之外的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由采用者自愿选择,可以采用, 也可以不采用。当采用并写入合同后,当事人双方必须执行。标准有 4 个等级 国家标准(国标 GB) 行业标准(行标 JGJ) 地方标准(地标 DB) 企业标准(企标 QB)1 国家标准(国标 GB )2 行业标准(行标 JGJ ) (建筑施工行标 JGJ ) (建筑工业行标 JG ) (建筑材料行标 JC )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CECS )3 地方标准(地标 DB )4 企业标准(企标 QB )各级标准之间的关系 下级标准必须遵守上级标准,只能在上级标准允许的范围内作出规定。 下级标准的规定不得宽于上级标准,但可以严于上级标准。 例如:国家标准规定某分项工程的最大允许偏差为5mm,地方或企业标准不得放宽为6mm。但是可以规定为4mm或更小。 标准的这一特点,与行政法规不同。标准用词的特点 标准用词有严格的规定。 标准用词,必须简单、明了,容易理解。 标准的词义应该准确,不易产生歧义和理解上的误会。 每本标准,都附有本标准用词的说明。 学习和执行标准时,除了应该注意标准的用词,还应注意用词的顺序。例如:“国家现行标准”和“现行国家标准”两者的含义不同。标准的 3 级用词(一)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二)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三)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企业标准是最严格的标准 按照国际惯例,以及我国标准化法的规定,企业标准的水平和严格程度应当高于它的上级标准。 一种产品如果执行企业标准,意味着其质量要求严于国家标准的要求。所以国际上通常认为,企业标准是最严格的标准,这与我国目前许多人按照传统思维方式形成的认识刚好相反。 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并不象我国目前这样拥有4级标准。他们多数只有两级标准,即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标准之间的协调 各项标准之间应当相互协调一致,但是在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不一致。当执行中出现不一致时,应当按照下列原则处理:1、有强制性条文的,必须执行2、合同约定和设计要求应执行3、按照等级较高的标准执行4、同级标准按照较新标准执行5、按照规定较严的标准执行6、申请标准管理部门协调解决(2)设计要求:工程设计文件提出的要求。强度、抗冻性能、抗水渗透性能、混凝土的收缩、抗碳化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裂(3)验收规范要求:国家强制性建设标准的规定。强制性。(4)施工要求:满足施工需要,合同约定。凝结时间、早期强度、坍落度(扩展度)、水化热(5)技术质量要求形成企业技术文件:按工程特点、设计要求、规范要求、施工要求等内容,编写成文件(技术方案),作为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的依据。、2、原材料选择与质量控制水泥 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确定。对于一般建筑结构及预制构件的普通混凝土,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高强混凝土和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宜采用低碱水泥;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也可采用其它品种的水泥。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和中热硅酸盐水泥 低热硅酸盐水泥 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 200的规定。原材料进场时,供方应按规定批次向需方提供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文件应包括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与合格证等。水泥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低碱水泥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碱含量,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水化热。在水泥应用方面尚应符合以下规定:1 宜采用旋窑或新型干法窑生产的水泥;2 水泥中的混合材品种和掺加量应得到明示;3 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粗骨料粗骨料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颗粒级配、针片状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值指标和坚固性,用于高强混凝土的粗骨料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岩石抗压强度。 在粗骨料应用方面尚应符合以下规定:1 混凝土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2 对于混凝土结构,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小于31.5mm。3 对于有抗渗、抗冻、抗腐蚀、耐磨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粗骨料中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不应大于1.0%和0.5%;坚固性检验的质量损失不应大于8%。4 对于高强混凝土,粗骨料的岩石抗压强度应比混凝土设计强度至少高30%;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5.0mm,针片状含量不宜大于5%,不应大于8%;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分别不大于0.5%和0.2%。5 对粗骨料或用于制作粗骨料的岩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包括碱-硅活性检验和碱-碳酸盐活性检验;对于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不宜采用有碱活性的粗骨料。细骨料 细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的规定;混凝土用海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 206的规定。 细骨料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坚固性、氯离子含量和有害物质含量;人工砂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石粉含量和压碎值指标,但可不包括氯离子含量和有害物质含量;海砂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贝壳含量。 在细骨料应用方面尚应符合以下规定:1 泵送混凝土宜采用中砂,且300mm筛孔的颗粒通过量不宜少于15%。3 对于有抗渗、抗冻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砂中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分别不大于3.0%和1.0%;坚固性检验的质量损失不应大于8%。4 对于高强混凝土,砂的细度模数宜控制在2.63.0范围之内,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分别不大于2.0%和0.5%。5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砂的氯离子含量应分别不大于0.06%和0.02%。6 混凝土用海砂必须经过净化处理。7 混凝土用海砂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3%,贝壳含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海砂不得用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表1 混凝土用海砂的贝壳含量混凝土强度等级C60C40C35C30C25C15贝壳含量(按质量计,%)358108 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人工砂中石粉含量混凝土强度等级C60C55C30C25石粉含量(%)MB1.45.07.010.0MB1.42.03.05.09不宜单独采用特细砂作为细骨料配制混凝土。10 对于河砂和海砂,应进行碱-硅活性检验;对于人工砂,还应进行碳酸盐活性的检验;对于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不宜采用有碱活性的砂。矿物掺合料 用于混凝土中的矿物掺合料可包括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钢渣粉、磷渣粉、;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物掺合料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矿物掺合料的放射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规定。粉煤灰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和三氧化硫含量,C类粉煤灰的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游离氧化钙含量和安定性;粒化高炉矿渣粉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比表面积、活性指数和流动度比;硅灰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比表面积和二氧化硅含量。矿物掺合料还应进行放射性检验。矿物掺合料存储期超过3个月时,应进行复检,合格者方可使用。在矿物掺合料应用方面尚应符合以下规定:1. 掺用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宜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2. 在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的种类和掺量应经试验确定,其混凝土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3. 矿物掺合料宜与高效减水剂同时使用。4. 对于高强混凝土或有抗渗、抗冻、抗腐蚀、耐磨等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宜采用不低于级的粉煤灰。5. 对于高强混凝土和耐腐蚀要求的混凝土,当需要采用硅灰时,宜采用二氧化硅含量不小于90%的硅灰;硅灰宜采用吨包供货。外加剂 外加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的规定。原材料进场时,供方应按规定批次向需方提供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文件应包括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与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说明书应说明主要成分。 外加剂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掺外加剂混凝土性能和外加剂匀质性两方面,混凝土性能方面的主要控制项目有减水率、凝结时间差和抗压强度比,外加剂匀质性方面的主要控制项目有pH值、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引气剂和引气减水剂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含气量,防冻剂还应包括含气量和50次冻融强度损失率比;膨胀剂还应包括凝结时间、限制膨胀率、抗压强度。外加剂的送检样品应与工程大批量进货一致,并应按不同的供货单位、品种和牌号进行标识,单独存放;粉状外加剂应防止受潮结块,如有结块,应进行检验,合格者应经粉碎至全部通过600mm筛孔后方可使用;液态外加剂应贮存在密闭容器内,并应防晒和防冻,如有沉淀等异常现象,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在外加剂应用方面尚应符合以下规定:1 在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时,外加剂应与水泥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其种类和掺量应经试验确定,混凝土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2 高强混凝土宜采用高性能减水剂;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缓凝剂或缓凝减水剂;混凝土冬期施工(防冻混凝土)可采用防冻剂。3 不得在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采用含有氯盐配制的外加剂;不得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采用含有亚硝酸盐或碳酸盐的防冻剂以及在办公、居住等建筑工程中采用含有硝铵或尿素的防冻剂。4 外加剂中的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应满足混凝土设计要求。5 宜采用液态外加剂。2.6 水 混凝土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混凝土用水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pH值、不溶物含量、可溶物含量、硫酸根离子含量、氯离子含量、水泥凝结时间差和水泥胶砂强度对比,当混凝土骨料为碱活性时,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碱含量。 在混凝土用水方面尚应符合以下规定:1 未经处理的海水严禁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2 不得采用混凝土企业设备洗刷水配制骨料为碱活性的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特殊技术要求水泥:品种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材料进场时应对其品种、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水化热等性能指标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检。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并不得将不同品种或强度等级的水泥混合使用。骨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大于2.3,含泥量不应大于3%,不宜采用海砂; 2 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应大于1%;吸水率不应大于1.5%;不大使用碱活性骨料;3 应选用非碱活性的粗骨料.外加剂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外加剂的品种、掺量应根据混凝土所用胶凝材料经试验确定; 2 对耐久性要求较高或寒冷地区的地下工程,混凝土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且混凝土拌合物的含气量宜控制在3%5%;3 应考虑外加剂对硬化混凝土收缩等性能的影响。矿物掺合料选择符合下列规定粉煤灰品质应符合现行用于水泥中的粉煤灰GB1596的规定,级别不应低于 级,烧失量不应大于5%,用量宜为20%30%,当水灰比小于0.45时,粉煤灰用量可适当提高。硅粉的品质应符合下表的要求,用量宜为胶凝材料总量的2%5%。项 目指 标表比面积(m2/kg)15000二氧化硅含量(%)85防水混凝土可根据工程抗裂需要掺入合成纤维或钢纤维,纤维的品种及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各类原材料总碱量(Na2O)不大大于3kg/m3 ;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3、配合比设计、施工调整、开盘鉴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室内正常环境0.65;一般在设计文件中提出要求。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限制。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0.602502803000.552803003000.503200.45330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下表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下表的规定。 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0.4045350.404030粒化高炉矿渣粉0.4065550.405545钢渣粉3020磷渣粉3020硅灰1010复合掺合料0.4060500.405040注: 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混合材和计入矿物掺合料用量; 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任一组分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0.4035300.402520粒化高炉矿渣粉0.4055450.404535钢渣粉2010磷渣粉2010硅灰1010复合掺合料0.4050400.404030注: 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混合材和计入矿物掺合料用量; 在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 270中混凝土拌合物中氯离子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环境条件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水泥用量的质量百分比)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素混凝土干燥环境0.30.061.0潮湿但不含氯离子的环境0.2潮湿而含有氯离子的环境、盐渍土环境0.1除冰盐等侵蚀性物质的腐蚀环境0.06 长期处于潮湿或水位变动的寒冷和严寒环境、以及盐冻环境的混凝土应掺用引气剂。引气剂掺量应根据混凝土含气量要求经试验确定;掺用引气剂的混凝土最小含气量应符合下表 的规定,最大不宜超过7.0%。 掺用引气剂的混凝土最小含气量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mm)混凝土最小含气量()潮湿或水位变动的寒冷和严寒环境盐冻环境40.04.55.025.05.05.520.05.56.0注:含气量为气体占混凝土体积的百分比。 对于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设计要求的工程,混凝土中最大碱含量不应大于3.0kg/m3,并宜掺用适量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对于矿物掺合料碱含量,粉煤灰碱含量可取实测值的1/6,粒化高炉矿渣粉碱含量可取实测值的1/2。混凝土配制强度确定:1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f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MPa);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2当设计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混凝土强度标准差确定:1当具有近1个月3个月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资料时,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fcu,i第i组的试件强度(MPa);mfcun组试件的强度平均值(MPa);n试件组数,n值应大于或者等于30。对于强度等级不大于C30的混凝土:当计算值不小于3.0MPa时,应按照计算结果取值;当计算值小于3.0MPa时,应取3.0MPa。对于强度等级大于C30且不大于C60的混凝土:当计算值不小于4.0MPa时,应按照计算结果取值;当计算值小于4.0MPa时,应取4.0MPa。2当没有近期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资料时,其强度标准差可按表4.0.2取值。 标准差值(MPa)混凝土强度标准值C20C25C45C50 C554.05.06.0用水量:混凝土用水量(kg),以90mm坍落度的用水量为基础,每增大20mm坍落度相应增加5kg用水量;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混凝土试验确定。砂率:坍落度大于60mm的混凝土砂率, 坍落度每增大20mm、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水泥用量: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个等级增加50kg水泥配合比计算方法(粗、细骨料用量):质量法;体积法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 1、 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方法宜与施工方法相同2、 搅拌量 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mm)最小搅拌的拌合物量(L)31.52040.0253、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方法 可按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JGJ/T15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用于配合比调整,但最终应满足标准养护28d或设计规定龄期的强度要求。4、配合比应进行密度校正:当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的2时,调整的配合比可维持不变;当二者之差超过2时,应将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均乘以校正系数。5、 配合比调整后,应测定拌合物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并应对设计要求的混凝土耐久性能进行试验,符合设计规定的氯离子含量和耐久性能要求的配合比方可确定为设计配合比。6、生产单位可根据常用材料设计出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备用,并应在使用过程中予以验证或调整。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1对混凝土性能有特殊要求时;2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时;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抗渗混凝土 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最大水胶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抗渗混凝土最大水胶比设计抗渗等级最大水胶比C20C30C30以上混凝土P60.600.55P8P120.550.50P120.500.452、 配合比设计中混凝土抗渗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配制抗渗混凝土要求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0.2MPa;2)抗渗试验结果应符合下式要求: (7.1.4)式中 Pt六个试件中不少于4个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值(MPa);P设计要求的抗渗等级值。3、掺用引气剂的抗渗混凝土,应进行含气量试验,含气量宜控制在3.05.0。防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特殊规定(防水规范要求): 防水混凝土其抗渗等级不得小于P6,施工试配的抗渗等级应比设计等级提高0.2MPa; 防水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小于320kg/m3,其中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总量的40%;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30%,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40%;硅粉的掺量宜为胶凝材料总量的2%5%; 水泥用量不宜低于260kg/m3;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入泵坍落度不宜大于160mm,坍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20mm,坍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40mm水胶比不得大于0.5;当有侵蚀性介质或矿物掺合料掺量较高时不宜大于0.45;灰砂比宜为1:1.51:2.5。砂率宜为35%40%,泵送时可增至45%; 当进行大体积防水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可采用混凝土60d或90d强度作为验收指标的依据试配后的混凝土拌合物其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 抗冻混凝土抗冻混凝土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2宜选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其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3细骨料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4粗、细骨料均应进行坚固性试验,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5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中不得掺用含有氯盐的防冻剂;在预应力混凝土中不得掺用含有亚硝酸盐或碳酸盐的防冻剂。6、抗冻等级不小于F100的抗冻混凝土宜掺用引气剂。抗冻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1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 1的规定;2复合矿物掺合料掺量应符合表 2的规定;其它矿物掺合料掺量应符合标准的相关规定;。3抗冻混凝土宜掺用引气剂,掺用引气剂的混凝土最小含气量应符合本规程3.0.7的规定。表 1 抗冻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设计抗冻等级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无引气剂时掺引气剂时F500.550.60300F1000.500.55320不低于F150 /0.50350表 2 抗冻混凝土中复合矿物掺合料掺量限值矿物掺合料种 类水胶比对应不同水泥品种的矿物掺合料掺量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复合矿物掺合料0.4060500.405040注: 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时,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和复合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应不大于普通硅酸盐水泥(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